① 中医精髓大全的部分内容
卜义长简介
国家级中医,特一级按摩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日本武藏野健康中心、东洋医学研究所名誉院长、高级顾问,曾任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按摩师。卜老先生集推拿按摩百家之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运用各种按摩手法,点按有关经络穴位,达到活血散淤、理气通神、延年益寿之功效。收集有《经穴健康一点通头部篇》-卜义长主讲(8DVD-15集)
2.新源计划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收集37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视频++操作方法: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技术、冉氏“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技术、岭南挑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技术、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技术、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技术、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技术、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改进灼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技术、杨氏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气滞血瘀型)技术、烙铁烙法治疗宫颈糜烂诊疗技术、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技术、电针刺内麻点用于四肢手术后镇痛效应技术、祛障冷冻治疗老年性未成熟期白内障技术、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疗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经穴体外反搏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技术、经络三联法治疗寻常银屑病技术、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腱鞘松解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技术、至阳穴埋元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踝三针对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镇痛技术、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技术、针刺清喘穴治疗哮喘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R)技术、韩氏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技术、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以及“十一五“百项中医技术推广技术丛书《农村实用针灸技术》.pdf电子书籍
精品PDF电子书籍系列
收集180多本中医疼痛精品电子书籍,即如:《脊柱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pdf、《美国肌痛学》(翻译版)-郭传友主译.pdf、《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激痛点手册》.pdf、《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张文兵.pdf、《风湿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pdf、《骨科临床康复学》.pdf、《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刘志杰.pdf、《没有消除不了的疼痛》柯尚志.pdf、《脊柱外科学》赵定鳞主编(1996-11).pdf、《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刘志杰主编].pdf、Pain脊柱关节整复手法治疗(王福根着)《中国整脊学》(韦以宗编着)、《临床脊柱相关疾病》董福慧主编、《临床骨科康复治疗学》李庆涛、《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施桂英-09版.pdf《实用整脊医术》杨福申编.pdf、《实用脊柱病学》潘之清主编.pdf、《特色脊诊整脊》王遵来主编.pdf、《实用骨伤科手册》彭力平主编.pdf《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赵定麟2006年.pdf、《现代膝关节外科学(第2版)》毛宾尧-2009.pdf、《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第3版)》史可任编.pdf、风湿病和门诊骨科疾病手册+第5版》(美)佩吉特等主编.pdf、《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学-全5册》(美)雷斯尼克主编;王学谦译.pdf、《骨科康复学》陆廷仁主编.pdf、《麦氏腰背痛(第4版)》(美)旺着.谭军译.pdf、《下腰痛临床与康复》白跃宏着.pdf、《中医独特疗法·针刺拔罐发泡疗法》.pdf、《中医脐疗大全》.pdf、《中华脐疗大成》.pdf、《中国平衡针灸》、《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李义凯).pdf、《伤科手法治疗图解(第二版)》狄任农.pdf、《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pdf、《刀中刀疗法+骨伤疼痛的新疗法》.pdf、《发泡疗法》赖新生.pdf、《圆利针疗法运动性损伤中西医结合针灸疗法》胡超伟编着.pdf、《实用临床脊柱病学》(董纪翠)pdf、《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2002年.pdf、《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下--最终版》(2009年).pdf、《家庭颈肩腰腿痛推拿》·张世明.pdf、《平衡针法临床精要》.pdf、《康复技术全书》.pdf、《张钊汉疼痛原始点疗法》2009版.pdf、《慢性疼痛颜氏治疗法》.pdf、《摸骨知病骨疗》.pdf、《放血疗法》王本正着.pdf、《新编外科针灸治疗学》.pdf、《无痛一身轻 戴维斯身体放松与疼痛自疗法》.pdf、《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符仲华主编.pdf、《独特用药治病绝招》(卢世秀).pdf、《王正龙疑难杂症》.pdf、《田学主中国脊疗》.pdf、《经穴养生一点通-头部篇》卜义长着.pdf、《肩周炎一针治疗法》、《脊柱相关疾病》(张全明).pdf《脊椎手疗法大全(图解)》苟亚博,黄国松.pdf、《腹针疗法》薄智云着1999.pdf、《董氏五行刺络针法》胡丙权.pdf、《董氏奇穴针灸学》(杨维杰).pdf、《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胡丙权.pdf、《董氏针灸全集验证》.pdf、《谢庆良美式整脊矫正术书》.pdf、《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学》王予彬.pdf、《运动解剖的胶布固定技术与理论》.pdf、《邓铁涛医学文集》.pdf、《针炙新知识辞典》.pdf、《镇痛注射技术》.pdf、《陈氏祖传正骨手法》.pdf、《颈肩腰腿痛独特秘方绝招》.pdf、《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pdf、《风湿类病良方1500首》庞国明主编.pdf、《骨与关节运动损伤》胡广2007.pdf、《骨伤疼痛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张建福pdf、《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康复治疗方案及图解》.pdf、《骨科手法治疗学》(王兵).pdf、《黄敬伟经筋疗法》.pdf等等大量电子书籍。
② 拔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1、 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2、 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3、 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 拔罐顺序应从上到下,罐的型号则应上小下大。 5、 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6、 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7、 留针拔罐时,要防止肌肉牵交牵拉而造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8、 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9、 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出现水泡时,可涂龙胆紫,覆盖纱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 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
③ 拔火罐是怎么拔法的
中医| 诊疗护理 >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以各种罐具为工具,利用燃烧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状态而吸附于体表一定部位、腧穴、经络或患处等。通过热能、负压产生一定的物理作用,使被治疗的部位温度增高,压力增大,加快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祛寒、除湿功效,达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的生化效应. 宙于拔罐疗法是用罐具通过热能或负压能直接吸附于人体体表而产生治疗作用,因此拔罐疗法时间的控制和掌握对于治疗和疗效有着十分重...3.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指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是拔火罐法,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或瘀血的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功效。 1、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火柴、凡士林油膏。 2、操作方法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薄薄</dt>
④ 拔罐疗法有哪些
拔罐疗法是一种借助热力和外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子在皮肤上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畅气血,泄热除毒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行气消肿、活血祛寒的作用。拔罐应根据病情选择经络上的穴位或病区,如治疗感冒头痛、结膜炎,可拔太阳穴;治疗支气管炎可拔背部肺俞穴或肩胛间区。而治疗腹痛、腹泻、胃痛,可拔天枢、中脘、气海、脾俞、胃俞或足三里。
拔罐所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竹罐、陶罐、玻璃罐、杯子、药瓶,只要其口光滑,边缘平整即可以,操作方法只要用镊子或手捏住燃烧着的一块或一团酒精棉,点燃后迅速丢入罐内,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火立即熄灭。
拔罐疗法看来温和,也有所禁忌:全身枯瘦,身体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血管多的部位及心尖搏动处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拔罐;水肿患者宜慎用;月经期或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作刺血拔罐。
以下介绍几种肠胃病常见病症的拔罐疗法:
慢性胃炎
[取穴]大椎、上脘、脾俞、身柱、胃、俞、中脘。
[做法]取大椎、上脘、脾俞及身柱、胃俞、中脘两组穴位三个为一组,每穴施行闪罐15~20下,然后留罐15分钟,隔日治疗1次。本法适于各种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
[做法]以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胃、十二指肠溃疡
[取穴]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
[配穴]胃中有振水声者配阳陵泉;兼食滞腹胀、腹泻者配天枢。
[做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胃下垂
[取穴]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阳陵泉、天枢。
[做法]患者侧卧,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分钟,2~3日为1次,10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