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甲乙经pdf

甲乙经pdf

发布时间:2022-09-01 19:20:25

Ⅰ 初学中医应该先看什么书好啊

中医书籍

这些中医书籍均出自图中左上角

其它中医书籍推荐:


││灵枢经脉翼.pdf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pdf
││黄帝内经 (唐)王冰.pdf
││黄帝内经 灵枢经.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七篇和遗篇二篇.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原文.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应用分表.pdf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总论总表.pdf
││黄帝内经 素问.pdf
││黄帝内经1000问(叶学益).pdf
││黄帝内经专题研究(王琦).pdf
││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刘柄凡).pdf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pdf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下).pdf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李克光 郑孝昌主编 2005.pdf
││黄帝内经导读 傅维康吴鸿洲.pdf
││黄帝内经概论 温热论新编 金寿山龙伯坚.pdf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扫描版).pdf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郭蔼春).pdf

│ 金匮肾气丸(难病奇方系列丛书).pdf
│ 金匮要略三步释(刘读文).pdf
│ 金匮要略临床新解(张笑平).pdf
│ 金匮要略临床研究(王占玺).pdf
│ 金匮要略今释.PDF
│ 金匮要略参新释 卢景明.pdf
│ 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pdf
│ 金匮要略广注校诠 宋收功刘渡舟.pdf
│ 金匮要略心典.pdf
│ 金匮要略指难.pdf

难经临床学习参考.pdf
│ 难经本义.pdf
│ 难经校注.pdf
│ 难经校注.pdf
│ 难经正义.pdf
│ 难经正义(清)叶霖.pdf
│ 难经汇注笺正.pdf
│ 难经注疏(日本)名古屋玄医.pdf
│ 难经白话解(陈璧琉).pdf
│ 难经经释·难经经释补正).pdf
│ 难经解难校译).pdf
│ 难经语译.pdf
│ 难经语译.pdf
│ 难经集注.pdf│

金匮要略教程.乔模.扫描版.pdf
│ 金匮要略教程.pdf
│ 金匮要略方药新解(高清版).pdf
│ 金匮要略易解.pdf
│ 金匮要略校注 何任主编 范永升等编写 1990.pdf
│ 金匮要略校注.pdf
│ 金匮要略校注.pdf
│ 金匮要略注释.pdf
│ 金匮要略浅述.pdf
│ 金匮要略浅释.pdf
│ 金匮要略现代研究文摘.pdf
│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pdf
│ 金匮要略类编).pdf
│ 金匮要略讲座资料选编.pdf
│ 金匮要略讲解.pdf
│ 金匮要略论注.pdf
│ 金匮要略语译.pdf
│ 金匮要略语释).pdf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明· .pdf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pdf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灵枢经(任廷革).pdf
││黄帝内经灵枢译释.pdf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清)张志聪.pdf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上、中、下)(高清版).pdf
││黄帝内经类析(梁运通).pdf
││黄帝内经素问 运气七篇讲解(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pdf

││《伤寒总病论》释评.pdf
││《伤寒杂病论》汤方现代研究及应.pdf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影印版】.pdf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pdf
││《伤寒论》方证辨析与应用.pdf
││《伤寒论》.pdf
││《伤寒论》疑难解读-李心机.pdf
││《伤寒论》脉法研究.pdf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pdf
││《伤寒论》词语解释.pdf
││《伤寒论条辨》明·方有执编着.pdf
││《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演讲录》.pdf
││《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演讲录》.pdf

Ⅱ 谁有针灸甲乙经要白话文的!急急急~!在线等!

刚刚下载的 是pdf 格式高清的

看看是不是你要的

请采纳

Ⅲ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的目录

1 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 难经校注 3 难经语译 4 难经本义 5 外科精义 6 温疫论 7 血证论 8 研经言 9 良方集腋 10 赤水玄珠全集 11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 伤寒论校注 13 伤寒六书 14 金匮要略论注 15 厘正按摩要术 16 本草蒙筌 17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8 明医杂着 19 本草从新 20 圣济经 21 子和医集 22 辨证录 23 杨氏家藏方 24 活人书 25 简明医彀 26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27 针灸大全 28 伤寒论语译 29 病机汇论 30 本草崇原集说 31 经穴解 32 本草衍义 33 幼幼集成 34 诸病源侯论校注 35 针灸易学 36 疡医大全、 37 徐大椿医书全集 38 痘疹辨证 39 疯门全书 40 金匮玉函经二注 41 王旭高临证医案 42 读素问钞 43 妇人大全良方 44 广瘟疫论 45 海药本草 46 喉科指掌 点校本 47 问斋医案(无封面) 48 刘涓子鬼遗方 49 学古诊则 50 人身通考 5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52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53 伤寒瘟疫条辩 54 世医得效方 55 类证治裁 56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57 金匮要略校注 58 御药院方 5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0 金镜内台方议 61 千金宝要 孙真人海上方 62 伤寒总病论 63 吴鞠通医案 64 形色外诊简摩 65 种福堂公选良方 66 疡科会粹 67 名医别录 68 幼幼新书 69 外科证治全生 70 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71 吴普本草 72 食物本草 73 中藏经语译 74 中藏经校注 75 脉经语译 76 针灸甲乙经校注(上下册) 77 本草易读 78 医学指归 79 胎产心法 女科辑要 80 外科证治全书 81 松峰说疫 82 医方考(附《脉语》)(校点本) 83 仁术便览 84 医灯续焰 85 医方考(附《脉语) 86 验方新编 上 87 验方新编 下 88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9 随息居饮食谱 90 医经溯洄集 91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 92 祖剂 93 易简方 94 医林改错 95 冯氏锦囊秘录 96 饮膳正要 97 不居集 98 寿世保元 99 古今医统大全(上下) 100 脉经校注 10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1册-医经注释(上册)(卷1—卷46) 1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2册-医经注释(下册)(卷47—卷70) 1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 第三册 诊断(卷71—卷92 ) 104 明目至宝 105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 106 蠢子医 107 刘纯医学全书 108 千金翼方校释 109 遵生八笺校注 110 难经正义 111 痰火点雪 112 续名医类案 113 许叔微伤寒论着三种 114 医碥 115 本草经集注 辑校本 116 勉学堂针灸集成(PDF) 117 汤液本草 118 养生月览 119 饮食须知 1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1 小儿推拿广意 122 全生指迷方 洪氏集验方 123 孙真人千金方 附真本千金方 124 景岳全书 125 四明心法 四明医案 126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127 调燮类编 128 本草求真 129 河间医集 130 小儿药证直诀 13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2 神农本草经辑注 133 痧胀玉衡 134 韩氏医通 135 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 136 温疫论补注 137 医门补要 138 医学读书记 139 医学纲目 140 证治准绳 14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4-12册)

Ⅳ 求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要白话文的。电子书能看的~~~不要图片那样的 100分!

中医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古文就是传承,传承就是精华,现在大一学中医的入学就要学医古文,医生都是自己钻研,谁给你翻译?如果你能找到,那么便不是瑰宝了,只是一堆废字而已。

Ⅳ 针灸学习入门应该看那些书

针灸入门书籍

如果想要学针灸推拿,三个月就完全学会了。如果想要学针灸推拿学,那么必须要为之奋斗一生。要说一个很让人痛心的事情,就是中国两千多年一来,有绝大部分中医,都是拿着半部《内经》“治天下”。《内经》分两卷《素问》和《灵枢》。两卷通常都被拆解阅读,因为《灵枢》被普遍认为是针灸,所以不学、不钻研针灸的人就不用读《灵枢》。

注意间看图中右下角,所有中医针灸书籍均出自于此,还有很多其它中医书籍资料

但是打开《素问》第一章《上古天真论》,有多少人看不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可以发现,如果不通过《灵枢》学习腧穴经络,又怎么读得懂《素问》呢?

如果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发现,就会有《内经》被称为中国第一部解剖学,第一部的针灸着作,所称不虚的感慨。

所以,《内经》可以作为题主日后针灸推拿略有心得了以后的研究,专攻对象。

但是如果有心无力读《内经》也没关系,有人已经从《内经》里写了读书笔记,总结成书,这就是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被看作是《内经》的注解本,也被看作是第一本系统的针灸学着作。

《甲乙经》里有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是不可多得的针灸学着作。

另外。

学习针灸必须要有一本《针灸大成》,这就好比学习英语必须要《英汉字典》一样基础。

《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所着,搜集明以前所有的针灸学着作,编辑成的“字典”。


推荐针灸入门书籍目录:

中国针灸学辞典(超清版)
中国针灸学(程莘农)
中国针灸对穴疗法(陈德成)
中国针灸急症验桉(周志杰 )
中国针灸推拿集成(周日清)
中国针灸歌诀(周志杰)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王立早)
中国针灸处方学(肖少卿)
中国针灸复健医学(刘胜敏)
中国针灸大全 上编 针灸学基础(王雪苔)

中国针灸治疗事典(郭有昌)
中国针灸治疗学(邱茂良)
中国针灸独穴疗法(陈德成)
中国针灸穴位图谱(王玲玲)

[中华针灸学].项平.王玲玲.扫描版
[五雷神针].武强.扫描版
[人体药库学].周尔晋.扫描版
[双针速效疗法].胡兴立.扫描版

传统针灸辨证处方(张道宗)
元代珍稀针灸三种(高清版)
内经针炙类方与临床讲稿(超清版)
切脉针灸 黄帝内经针法

[文王功中医学:基础与针灸].杨启润.扫描版
[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二].贺普仁.扫描版
[活人金丹针灸秘要].张鸿谋.扫描版

[石学敏针灸学].石学敏.扫描版
[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张文兵.霍则军.扫描版
[观手治百病].王虹等.扫描版
[针到病除:独特针灸治病绝招].杨光.扫描版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扫描版
[针灸治痛].贺普仁.扫描版

杜越五临床治疗经验集(杜越五)
民间针灸绝技1959年版
活人金丹针灸秘要(超清版)
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

灸具灸法(贺普仁)
灸刺汇通(林竹朋)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应用与研究(周楣声)

中国针灸证治通鉴
中国针灸魂(上册)焦顺发
中国针灸魂(下册)焦顺发
九灵针经 气功针经合璧
刺血疗法(王秀珍)

[三棱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三].贺普仁.扫描版
[中医学解难-针灸分册].天津中医学院.扫描版

[图解针灸一学就通].林政宏.扫描版
[图解针灸大全].谭小春.扫描版
[天元针刺术:旋转补泻古法].李建宁.李建静.扫描版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王国瑞.文字版
[承淡安针灸经验集].项平.夏有兵.扫描版

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经验集成(杨楣良)
浙江针灸名家临证录(超清版)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贺普仁)
火针等刺法入门(朱江)
火针(刘保延)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黄龙祥)
中国针灸器械学-看医学网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

人体经络使用手册(超清彩图版)
传统实用针灸学(范其云 编着)

[活神仙点穴绝技].邵发明.扫描版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贺普仁.扫描版
[灸法速成图解].刘乡.诸葛建.扫描版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萧言生.扫描版

灸法(基础 临床 保健)【谢锡亮】
灸疗·拔罐·刮痧(董少萍)
灸疗偏方(赵琼)
灸疗治百病(刘长江)
灸绳(周楣声)
现代针灸学(超清版)
电针基础与临床(张兆发)
电针疗法治百病(温木生)
百病蜂针疗法(房柱)
百症赋__精解
百症针灸用穴指南(全建庭)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切脉针灸治癌症
刺灸手法图解(吴富东)
刺灸法汇论(陆瘦燕)
刺疔捷法-1876年首刊版
刺疔捷法pdf(另一个版本,相机版)
刺血疗法治百病(程爵棠)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针灸大全 下编·针灸学临床 附编·针灸学文萃(王雪苔)
中国针灸奇术(石学敏)
中国针灸奇桉(申倬彬)
中国针灸学术真(焦顺发)
中国针灸学讲义(承澹安)

Ⅵ 个人藏书如何管理

本人的观点是:支持发展正版电子书,以取代大部分纸本书,尤其是畅销书、杂志、教材(教材电子化一定是未来趋势),这对节约资源、降低价格、便于学术研究(尤其是检索),都是有益的,这是全世界图书业的发展方向。例如《大英网络全书》和《泰晤士报》,都已经彻底电子化了。
纸本书固然有其独特魅力,比如经典版本、艺术类画册、收藏鉴赏类、书法碑帖、影印本线装书、优质少儿书等等,还是值得保留的。
我国图书业的问题,与本题无关,不多言。

本人既喜爱纸本书,也善用电子书,在此献丑浅谈一下选书、 藏书、整理书的经验,以及教训。

先谈谈教训,或者说藏书带来的麻烦吧

坐拥一屋子书,确实很有满足感,但是,纸本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无数麻烦。
首先,整理和存放非常麻烦,这是本题目的核心,随后详谈。

其次,搬家问题。
书店搬迁的麻烦就不谈了,就说家庭,我们家十年前搬入现在的房子时,总共打了80个自然包。自然包,就是采用图书业普遍用牛皮纸打包图书的方法,一包大概相当于40本32开的书。算上线装书、16开画册、辞典等等大书,保守估计2500本书吧。我父母作为业内人都快累吐了。
后来,藏书逐年慢慢增加,家里能放书的地方都是书。去年这个时候,书店倒闭,大部分书退给出版社或转让给一些小书店、咖啡馆,我们家舍不得一些好书,精挑细选,留下了大约40包书。这40包书,让我们十分困扰……
现在,我们家有整三面墙是落地书架,远远不够;家里的其它空间,博古架、不常坐的椅子、阳台、床头,哪儿哪儿都是书;我现在的店铺里,也有几个书架放书。就这样,还是有一些书放不下,只能封在包里,摞在角落里。这种感觉,绝对是名符其实的头大,谁藏书谁知道……
于是,痛定思痛,我们家现在除了古籍和旧书之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添新书。
杂志、畅销书,有正版电子版就买,没有正版就…你懂的…
没有电子版,朋友有的话,就借朋友的稍微看看。
总之,就一个准则,只买值得反复阅读的。

然后是使用和阅读问题。
本人敢说,藏书之人,大部分书都不可能拿来精读,有些书只是偶尔翻翻看,有些书买来根本不看,纯是收藏。这属于藏书癖,很多人可能对此感到不解,但确实许多人有这种癖好,我们家都有这毛病……这些书,既然已经买来了,又舍不得处理掉,那么只能想办法保存好、整理好。

实际真正拿来好好阅读的,必然只是藏书中的一小部分。这其中,每本书的阅读次数和频率,肯定也是不同的。
不废话了,直接切入下一部分。

纸本书的整理

书店和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太多太多,必须使用电脑管理。就拿我们书店来说,至少2万种书,必须严格按照图书分类进行管理。书店和图书馆要做的,就是让读者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的书。
而作为一个普通的藏书家庭,书都是一本本淘来的,是按自己喜好挑选的,可能很杂,什么门类都有,有的门类可能就几本书,根本没必要细化分类。
即便是同一类别的两本书,可能使用频率的差距也很大。比如,刘力红的《思考中医》,我需要经常翻翻看看,但是《针灸甲乙经》,基本就当资料存着,轻易用不到。
所以说,图书管理系统,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大型书库,并不符合一般家庭的日常读书习惯。

本人以自己为例,谈谈书籍的整理和选择,都是个人习惯和观点,勿喷,见仁见智吧……
本人算是大学肄业,曾经专业是经济学,爱好是语言学、周易、中医,现在从事古董、艺术品行业,偶尔看看地理、历史、社科等等,基本不读现当代文学,不读励志,不读所谓的心理学,其它的什么类都有。

现有的书,会根据学科门类以及使用频率,先对书进行初步分类:
第一类,学习、研究类。自己的专业书,或者最喜爱的书,也就是经常要看的或查资料用的,值得反复研读的。对我来说,就是艺术史、收藏鉴赏、周易、天文、中医。
第二类,兴趣爱好类。偶尔翻翻看的闲书,比如地理、历史、旅游、美食。
第三类,期刊杂志类。杂志,长期订阅的,或偶尔买来看看的。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国家地理、拍卖图录。
第四类,纯收藏类。几乎不是用来看的书,比如古籍善本、线装书、连环画、网络全书、各种全集(金庸、爱因斯坦、鲁迅、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啥啥的)等等。

整理时,不妨按照上述四种分类,倒序整理。
首先要整理的是最后一类,纯收藏类。凡是几乎不需要看的书,比如一年才动一次,就将它们妥善安放在最不碍事、最难取放的地方吧。比如:
1、书架的最上层。有的书架下面是带门的柜子,放柜子里也可。
2、当然,未见得一定要放在书架上,其它房间有合适的地方也可,比如衣橱上面。
3、不太贵重的话,装箱放在床底下或者储物间也可。

如果,有些书您虽然不看,但是想经常拿出来给客人显摆显摆,比如什么90年版的《绣像金X梅》,文物出版社的《中国金石集萃》,或者古籍善本,等等等等……
那么,您可以考虑来一个金丝楠木的(防虫)、带玻璃门的(防尘)、带抽屉(放古籍)甚至带锁、带保险柜(防盗)的书架……这种书架可以放在办公室、客厅、茶室最显眼的位置上……
这个不是开玩笑,不少藏书大(tu)家(hao)真是这么做,效果蛮震撼的。

接着是期刊杂志类。
如果你订阅期刊杂志,且有攒刊物的习惯,并且,每期看完几乎不会再看第二遍。那么,这些期刊可以和收藏类书籍一样放在上述地方。
建议按期刊的发行顺序,一期期由左至右或由下至上放好。
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一期杂志的内容很有用,需要作为资料经常看,那么,就可以专门开辟一小块地方,比如书架的一格或某个柜子上,专门存放这种有价值的单期杂志。
但是,这样很容易将这一期杂志弄坏、弄脏,或者有朋友看到借走,弄旧,甚至弄丢,然后你的杂志刊号就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藏书人显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一般来说,某期杂志值得保留的只会是某个专题。所以,本人建议,可以将有用的部分扫描下来,存到电脑(网盘)里,杂志还是跟它的兄弟姐妹们放在一起吧。
推荐一个扫描APP,WorldScan扫描王。

然后是兴趣爱好类。
如果不是专门搞研究、做学问,那么,你所拥有的大部分书,应该都是根据兴趣爱好所选择的。
整理的原则:阅读频率优先,书籍开本其次,图书分类再次,书脊颜色最次。
有人按照书脊颜色整理书架……那纯粹是强迫症,或者是行为艺术或者是搞装饰……除非,您能保证记得每一本书的书脊颜色和摆放位置……

阅读频率优先
简而言之,越常用的书,就放到离你越近的地方。比如,你办公桌旁的书架,你沙发旁的书架,你电脑桌旁的书架,因人而异。
至于书的摆放,当你面朝书架站立时:
1、对应你面部的,应该是你天天读的、最常读的书。
2、对应你腰部到颈部之间的,应该是你偶尔要读的书。
3、对应你头部以上的,腰部以下的,应该是你较少读的书。
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片。

然后需要考虑的就是书籍的开本。
真正好看、好用的摆放方法,是根据开本来摆放,即同样高矮的书摆在同一格子里。
再讲一个小经验,由于书的宽度是不同的,所以,不要把书推到书架最里面。在书架内壁留点空间,书脊到书架外沿也留点空间。取某本书的时候,可以将两旁的书推进去一点(记得回头放书的时候在整理回来……)。书的高度当然也要合适,比格子略矮5-10cm即可。
如果你将书推到紧贴书架内壁的地方,你只能抠书脊把书抠出来,很容易弄坏书或者弄坏指甲…

所以说,你的常读书,应该在书架上占用2-3个不同大小的格子,分别对应32开,16开,以及特殊开本。
特殊开本,不要参差不齐的摆放,建议从左至右、低到高排列。在较低的书上,可以摆个泰迪熊啊、普洱茶砖、烟盒啥的,调整一下视觉效果。
或者,可以一部分站着,一部分躺着。

以本人为例,常读书在整个书架上,大概也就占一个平方米左右吧。
既然是常读书,我认为它们就像朋友一样,熟悉它们的书名、书脊颜色、摆放位置,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各位认为,常读书有必要按照类别来摆放么???
如果常读书里有同系列的书,当然要将它们放在一起。
如果有什么特殊癖好,可以考虑按颜色渐变摆放……

一般来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地点读书,人在不同的地点,阅读状态肯定也是不同的。
所以,凡是你经常读书的地方,有条件的话,就设立一个这样的书架,不需要太大,小型桌面书架也可。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书架上,就放你的常读书。
以本人自己为例,大概平均每天花几个时读书吧,分别在两个地点:家里以及店里。

在家里,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读的都是偏学术的书,搞点研究,因此,这类书我都放在家里。
在店里,虽然古董店没啥生意,也经常来朋友客人,读书会受打扰,因此,店里放的都是些兴趣爱好类的书,或者是一些可以随时拿起、放下的学习类书籍。
这个概念是本人胡乱总结的……大概就是一些内涵丰富的,一时无法参透的,长篇阅读很累的,随时看看都有心得的,随时可以扔下不看的,比如《思考中医》、《燃灯者》、《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医运气学解秘》、《周易》、《灵枢》、《马未都说》、《荣宝斋》杂志等等等等……

大部分藏书,应该统一放在一个大书架上。
我在后面有提到书架的尺寸等问题,这种大型书架,就可以按照图书专业分类来摆放了。
具体每一格放什么,是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
看藏书量多少吧,比如科学类特别多,可以分好几个格子放。但是宗教、哲学、医学特别少,合并到一起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每一格书架放满才去用另一格,请给你的新书预留足够的位置。

常读的书总有读完、读透、读烦的时候,那时候,就可以将它放回你的藏书架了。
不要把已经彻底读完的书遗留在常用书架上!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书架才会越来越乱。

再就是,谁都会偶尔外出或旅行。
短暂外出,比如聚餐、会客、乘车等等,可能有少许富裕时间,可以用手机一类的设备放点电子书看,不建议带纸本书。
长途旅行,坐飞机、火车,闲得蛋疼,强烈建议:只带一本你平时读不进去的,但是又很有用的书,寂寞会逼你把它读下去的…… 当然,你可以选择玩手机游戏、和旁边乘客聊天、打牌……

学习、研究类书籍。
用的时候几乎天天要用,不用的时候几乎打入冷宫,整理方法同上。
本人也不是正规学院派,纯是自己瞎研究…只能分享几点经验:
1、严格做好分类,参考书、相关书籍、引用资料,分开放置。
2、做好书签,书签,以及书签。
3、需要的引文,以及重要参考文献,建议扫描之后存在专门的文件夹里。一定要整页扫描,标注好书名、页码。
4、资料不怕多,越多越好。脏、旧都无所谓,反正也不是用来收藏的,能买二手书就买二手书,带笔记的也很好,能用电子版就用电子版。

整理书的经验大致就是这些吧……

实用、方便优先

尽量整齐、美观

善于利用各种空间

选书经验——到底什么样的书才值得收藏。
好大的题目……慢慢补充……
先推荐一些出版社吧,排名基本不太分先后……
由于从小接触上一代(50后?60后?)出版人,备受出版界的叔叔阿姨照顾,以下评价,掺入了许多个人感情。
另外,由于人和人的口味、爱好、关注点均有不同,因此,对于出版社的看法也是大相径庭,见仁见智吧~~

出版社
1、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人文、社科类学术书为主,也搞过金庸、蔡志忠一类畅销经典,紧跟文化潮流,时不时地出好书。我是三联书店的后裔,必须将它排第一。
2、商务印书馆:学术类,最着名的就是汉译名着。
3、中华书局:古籍类。
4、人民文学:虽然我不看,但是总要排上它,文学类。
5、世纪出版集团:原上海N家大社合并的,各类书都有吧,整体水平OK。
6、广西师大贝贝特:后起之秀,近年来,N家贝贝特一起发力,尤其北京贝贝特搞的理想国,社科类,文艺类,都有好书。
7、山东画报:图册类。以前不少好书,后来也……
8、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高校出版社:不少经典专业教材什么的。
9、西泠印社:金石、书法、古籍等等。
10、外研社、外教社:语言、外语类。
还有百花文艺、凤凰,世界图书,新星,海豚,中信,岳麓等等等等…
总之,多关注一些大出版社,总能发现好书。
淘旧书更是如此,过去没那么多书商,就大出版社才靠谱。

版本
相信这里有很多藏书人比在下更懂书籍的版本,不过,肯定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因此本人还是献丑谈谈吧……古籍善本就不谈了。

自古以来,所谓“藏书”,实际上藏的重点不在于“书”,而在于“版本”。
例如,同样是《黄帝内经》,有唐本、宋本、天一阁本、文渊阁本、武英殿本等等等等,各个版本各有特色。
评判一个藏书家的功绩,不在于其藏书数量多少,而在于其藏书的质量,即藏书的版本好。
现代书籍亦然,尽管都是印刷厂批量印刷的,但版本之间还是差距很大的。

版本,即Edition,是指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修订、印刷、翻译等等,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版本概念涉及面很广,包括:作者,选题(或者说内容),校对,出版社,开本,版次,译者(假如有),编辑,美工,排版,印刷,装帧等等等等……
分条目慢慢整理吧……随后慢慢补充:
1、最基本的:错字少,排版舒服,字体大小合适。正版书不一定没错字哦。
2、出版社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大出版社的图书品质是基本稳定的。小出版社有时候会把书号弄出去乱搞,或者一些人为了评职称、搞宣传什么的乱出书,一定要注意分辨……
3、一版一印,即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对阅读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但对一些极端藏书家来说,一定要追求一版一印。
4、译者。选择外文译着一定要关注译者!比如《源氏物语》,可能丰子恺的译本就比较好。
5、开本。开本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书看着舒服不舒服。设想一下,假如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是小32开的,吐血不吐血?!假如西游记连环画做成大16开的,囧不囧?!这是我编造的极端例子,但是确实有很多书的开本设计很脑残,具体就不指名道姓了……
6、插图。不要以为随便塞几个相关图片进去就是插图了……插图的数量、位置、大小、清晰度、内容切合度以及是否偏色等等,都将影响书籍的阅读感受和实用性。
7、插画亦然,可以为书籍增色不少。
8、评注本。古籍常有评注本和白话文本,固然有精品,但是,若没有一定的基础,恐怕会被一些错误注解所误导,不建议选择现代评注本和白话文本。当然,古代的名家集注本,也并非都靠谱。
9、换汤不换药版本。什么全新版、重编版、精编版、彩色版等等等等,大多是换汤不换药,建议收藏一个经典版本足矣。
10、修订版。大部分书籍存一个经典版本即可,但是,有些书籍,尤其是科学类专业书籍和教材、网络全书、辞典等等,一定要选择最新的修订版。固守经典与紧跟前沿并不冲突。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建议真正想要藏书的人,可以考虑贴着墙打一套专门的书架。
提几点打书架注意事项吧:
1、建议书架高2米以上,宽1米以下。如果是定在墙上的,可以到顶。不要太宽,每一层放书的隔板越宽,需要的承重能力就越高,一旦压断了……你懂的……
2、书架每一层的高度一定不要统一。最大的格子在最底下,放一些大开本的书,这样可以压住重心以防书架倾倒。最顶上的格子也可以是大的,但绝不能是最小的,否则,书架2米以上的话,你抬着头根本看不清小书的书名。每一层的一般高度在30cm左右,能放下绝大部分32开的书,大格子45cm左右。
3、每一层的深度可以在50cm左右,既保证了书架稳定不会倒,又可以前后摆放两排32开的书,书店一般会这样放点库存书(各位,逛书店的时候想要外观新一点的书,就去后面掏一下吧……)。放一排大书的话,前面还能放点杂物(当然这不是个好习惯……显得比较乱……但是真的很节约空间)。
4、一般书架都是木头的,一定要厚,结实!厚、结实!铁书架很好用,但是不好看。

当然,一般的家庭不可能弄那么多书架,那么,就一定要学会合理利用空间,任何地方都可以用来存书,包括卫生间。几个tips:
1、都知道书立吧,多买点,可以把书卡在窗台上啊,写字台边啊,电脑屏幕后面啊,任何平坦的台子都可以。
2、把书躺着摞起来是最节省空间的,但是,不好取用也不美观,不建议这样放。虽然我经常这样放… 旧杂志可以这样摞。
3、箱子。纸箱子、木头箱子,厚、结实!最好别用塑料箱子。常年不需要用的书,统统丢进箱子里。用纸记下书名,放在书的最上面,或者贴在箱子外面。
4、现在的家具多种多样,可以自己开发一下拿来放书。墙上的悬空书架啊,带小书架的茶几,等等等等……
5、书架比较占空间,家具挡在书架前其实也无妨,像我一样,把不重要、几乎不看的书挡起来就可以了。反正,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里。

防潮、防虫、防水,这些不用说了吧,还需要注意,防火!!防火!!防火!!
1、书架旁边千万不要走电线,建议不要用带灯的书架。凡事总有个万一。
2、书架不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要放在阳光能晒到的地方。海风潮,容易发霉。阳光晒,如果极干燥,有着火危险,不干燥,长期晒也会掉色,卷边。
3、不要在书房抽烟。一是为了防火,再一个,书会吸味的,除非你想让你的书沾满烟味……这里扯句题外话,普洱茶存在书房就很好。
4、干粉灭火器。谁能保证永远不失火?失火了用水浇?我家常备三个灭火器。建议一个书房一个。

电子书的选择和整理

慢慢补充吧……

借 @墨寒 的提醒,先谈一谈电子书和纸本书的取舍。
个人认为,纯粹为了通读、研究、参考书的话,电子书是不二选择。
原因很简单:高效。
随身携带查阅,关键段落可以加书签或截图保存,便于检索有效内容,节省桌面空间等等等等……
本人刚刚完成一本书籍的创作,偏研究向,电脑接双屏幕,左边屏幕开一个word写作,再开一个电子书窗口,右边屏幕开两个PDF窗口,桌上还有两本纸本书,纸本书里的书签乱七八糟,电脑里还有一堆截图和参考文档。如果全都使用纸本书和打印文件……恐怕会乱作一团,简直不敢想象……我由衷地佩服老一代泡图书馆做研究的学者!

随着电子阅读器的发展,人们阅读电子书的体验一定会越来越好。但是,电子书至今仍然无法替代纸本书的一种功能,就是“翻翻看”。
比如我手边有一本纸本的《马未都说》,都是一篇篇的小文章,我拿起来,随便翻开一节,就可以看。电子书就不行了,我只能一页一页翻,或者跳页,感觉就不那么闲适随意了。但是,如果我想在这本书中搜寻和铜镜有关的内容,电子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辞典。我手机里有电子版牛津《ODE》辞典和日语《大辞林》,检索非常方便,还有关联Link。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有一样的习惯,就是喜欢翻字典。电子辞典没法解决。

在此强烈建议,如果有IT界人士能看到的话,电子书是不是可以考虑加入“摇一摇"功能,摇一下,然后哗啦啦翻页,随机翻到某个章节的开头,或者辞典随机跳到某个词条。

现在,电子书还有一大问题,就是D版居多,粗制滥造,鲜有好版本。
个人认为电子书的好版本应该具有以下条件:
1、正版。最好是像AMAZON一样,能够做到每一本书跟作者三七分账,而不是国内现在普遍的买断电子版权,作者获得不了太多利益。只有支持、保护创作者,才会有好作品出现。
2、编目完整、清晰。目录精确到小章节最好。
3、版式舒服。页眉页脚什么的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妨,主要是排版合理。
4、引用、注解齐全。引文清晰,最好有link,注解最好有单独的弹出框。这是未来的技术发展问题了……
5、图片完整、清晰。多数电子书都输在图片上。所以,图片类电子书,一时半会儿很难取代纸本书的地位。
6、错别字少,特殊符号齐全,没有内容缺失等等。

我相信,总有一天,各种书籍(包括古籍)都会向上述趋势发展出正版或者公版电子书。
正版电子书的制作和推广,不单单是出版社和电商的问题,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期待政府、院校、研究所能够参与其中。至少,希望政府能完善法律法规来监管吧。

很多人在使用D版电子书,我也是。我相信这其中很多是无奈之举,有些书既买不到纸本,又没有正版的电子版,我国的图书馆又不那么开放,情何以堪!
这里提倡一下,如果您要读的书有正版电子书,如果您买得起,希望您购买正版,正版电子书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支持。

Ⅶ 针灸方面的书籍,麻烦推荐一些。

三、针灸理论与临床进阶必备书籍

32.《针灸腧穴通考》 黄龙祥 黄幼民

33.《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 黄龙祥

34.《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黄龙祥

35.《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 黄龙祥

36.《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 朱兵


四、其它针灸书籍


中国针灸奇术(石学敏)
中国针灸奇桉(申倬彬)
中国针灸学术真(焦顺发)
中国针灸学讲义(承澹安)
中国针灸学辞典(超清版)
中国针灸学(程莘农)
中国针灸对穴疗法(陈德成)
中国针灸急症验桉(周志杰 )
中国针灸推拿集成(周日清)
中国针灸歌诀(周志杰)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萧言生.扫描版
[石学敏针灸学].石学敏.扫描版
[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张文兵.霍则军.扫描版
[观手治百病].王虹等.扫描版
[针到病除:独特针灸治病绝招].杨光.扫描版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扫描版
[针灸治痛].贺普仁.扫描版

人体经络使用手册(超清彩图版)
传统实用针灸学(范其云 编着)
传统针灸辨证处方(张道宗)
元代珍稀针灸三种(高清版)
内经针炙类方与临床讲稿(超清版)


中国针灸治疗事典(郭有昌)
中国针灸治疗学(邱茂良)
中国针灸独穴疗法(陈德成)
中国针灸穴位图谱(王玲玲)
中国针灸证治通鉴
中国针灸魂(上册)焦顺发
中国针灸魂(下册)焦顺发
九灵针经 气功针经合璧

刺血疗法(王秀珍)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黄龙祥)
中国针灸器械学-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

[三棱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三].贺普仁.扫描版
[中医学解难-针灸分册].天津中医学院.扫描版
[中华针灸学].项平.王玲玲.扫描版
[五雷神针].武强.扫描版
[人体药库学].周尔晋.扫描版
[双针速效疗法].胡兴立.扫描版
[图解针灸一学就通].林政宏.扫描版
[图解针灸大全].谭小春.扫描版
[天元针刺术:旋转补泻古法].李建宁.李建静.扫描版

杜越五临床治疗经验集(杜越五)
民间针灸绝技1959年版
活人金丹针灸秘要(超清版)
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
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经验集成(杨楣良)
浙江针灸名家临证录(超清版)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贺普仁)
火针等刺法入门(朱江)
火针(刘保延)
灸具灸法(贺普仁)
灸刺汇通(林竹朋)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应用与研究(周楣声)
灸法(基础 临床 保健)【谢锡亮】
灸疗·拔罐·刮痧(董少萍)
灸疗偏方(赵琼)
灸疗治百病(刘长江)
灸绳(周楣声)
现代针灸学(超清版)
电针基础与临床(张兆发)
电针疗法治百病(温木生)
百病蜂针疗法(房柱)
百症赋__精解
百症针灸用穴指南(全建庭)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王国瑞.文字版
[承淡安针灸经验集].项平.夏有兵.扫描版
[文王功中医学:基础与针灸].杨启润.扫描版
[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二].贺普仁.扫描版
[活人金丹针灸秘要].张鸿谋.扫描版
[活神仙点穴绝技].邵发明.扫描版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贺普仁.扫描版
[灸法速成图解].刘乡.诸葛建.扫描版

切脉针灸 黄帝内经针法
切脉针灸治癌症
刺灸手法图解(吴富东)
刺灸法汇论(陆瘦燕)
刺疔捷法-1876年首刊版
刺疔捷法pdf(另一个版本,相机版)
刺血疗法治百病(程爵棠)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王立早)
中国针灸处方学(肖少卿)
中国针灸复健医学(刘胜敏)
中国针灸大全 上编 针灸学基础(王雪苔)
中国针灸大全 下编·针灸学临床 附编·针灸学文萃(王雪苔)

Ⅷ 中医经典书籍有哪些

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图片中,那里都有这些书籍的电子版

时间充足的话下面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也可以看看

中医书籍目录: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网络(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网络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网络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着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伤寒类书籍
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
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
全国着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国着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
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
内经类书籍
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医学入门(上、下)
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
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
医家金鉴
医方类聚(全十一册)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医经六书(全3册)
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
历代本草精华丛书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
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医名方录(全4册)
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名家临证医着重刊
名家临证医着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
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
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
吕志杰着作(河北中医学院)
吴中医集(全4集)
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全2辑)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共七册)
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全3卷)
圣济总录(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版)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Ⅸ 一生要读的100本中国名书有哪些

《一生要读知的100本中国名书》《尚书》《周易》《春秋》《老子》《诗经》《论语》《尔雅》《孟子》《荀子》《庄子》《孙子兵法》《楚辞》《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淮南子》《史记》《周礼》 《九章算术》 《论衡》 《汉书》《古诗十九首》《针灸甲乙经》《搜神记》《抱朴子》《陶渊明集》《文心雕龙》 《诗品》《水经注》《文选》《颜氏家训》《齐民要术》《三十六计》《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通典》《历代名画记》《资治通鉴》《东坡集》《通志》《四书章句集注》《三字经》《宋史》《文献通考》《西厢记》《三国演义》《琵琶记》《水浒》《永乐大典》《本草纲目》《西游记》《阳明全书》《焚书》《元曲选》《金瓶梅》“三言二拍”《徐霞客游记》《牡丹亭》《农政全书》《王季重集》《天工开物》《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长生殿》《桃花扇》《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文解字注》《文史通义》《曾国藩家书》《艺概》《大同书》《人间词话》《清史稿》《中国历史研究法》《沉沦》《呐喊》《女神》《徐志摩诗全编》《子夜》《骆驼祥子》《雷雨》《金粉世家》《激流三部曲》《上海屋檐下》《围城》《吾国与吾民》《青春之歌》《红岩》《鹿鼎记》《万历十五年》《美的历程》《活动变人形》

阅读全文

与甲乙经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找酒吧设计公司用什么app 浏览:680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浏览:915
为什么小米app启动广告关不了 浏览:877
空调压缩机一直不停 浏览:511
养殖系统开发源码 浏览:82
pdf的目录 浏览:406
光遇安卓如何一个人拍视频 浏览:277
怨女pdf 浏览:708
扭曲服务器什么时候开 浏览:23
加密货币换平台 浏览:609
手机内存压缩软件 浏览:33
生成树是否与遍历算法有关 浏览:728
python强化学习迷宫 浏览:450
老包子解压视频 浏览:885
服务器注册是什么意思 浏览:418
程序员群体焦虑如何破局 浏览:585
程序员在广州上班 浏览:803
androidlinuxadt 浏览:512
广联达软件加密锁原装芯片 浏览:338
如何打开数据库服务器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