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唐朝册封皇后的仪式的过程是什么,各位大仙帮帮忙!!
后宫各部门宫女根据品级的不同,各级宫妃享受的待遇也不同。如:第一等的夫人是除皇后之外最高等级的人,相当于宰相级别的人,服侍她们的人包括数目庞大的随侍女官,宫女,针黹妇,杂役等等,加上负责后宫炊事用度的宫女,比一个宰相府的人还要多。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是宫女们不能胜任的,于是就出现了由太监们充当劳力的如下机构:
掖庭局主要负责掌握后宫簿籍;
奚宫局负责管理后宫的疾病以及死亡;
内仆局这个机构比较有趣,主要负责后宫的照明系统,当时的照明用具是蜡烛,所以他们就负责管蜡;
宫闱局这个是最忙的部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处,事无巨细,全要操心,包括有掌扇、给使等等职务;
内宫局类似于今天的财务部门,负责仓库及出纳。
内侍省除了这五大局外,皇宫里还设置了内侍省,共有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他们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负责培训、考核宦官,保证向后妃们提供一流的服务。
中国后宫一直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说法,这是 皇帝有正规名号的庞大妻妾群。 唐建国之初 参照隋朝旧制皇后以外另设: 四妃(即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以上三等是为二十七世妇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以上三等是为八十一御妻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 除皇后外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旧唐书:三代宫禁之职,《周官》最详。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载本书,此不备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龙朔二年,官名改易,内职皆更旧号。咸亨二年复旧。开元中,玄宗以皇后之下立四妃,法帝喾也。而后妃四星,一为正后;今既立正后,复有四妃,非典法也。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又置芳仪六人,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新唐书:唐制:皇后而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自馀六尚,分典乘舆服御,皆有员次。后世改复不常。开元时,以后下复有四妃非是,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参合前号,大抵踵《周官》相损益云,然则尚矣。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七、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2622742.htm#4 http://..com/question/186598978.html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Ⅱ 郁达夫诗词笺注 pdf
这位知友,"郁达夫诗词笺注"。
【题解】 一九二0年七月底作于富阳,原载同年十月一日日
本《太阳》杂志第二十六卷第十号。作者从日本返回故乡,于七月
二十四日(夏历六月初九)与孙荃完婚。新婚燕尔,作者从家庭生
活中感受了无限的快乐,因仿效李商隐的“无题”诗,作成这两首
七律,尽情地表现婚后生活的温柔旖旎,但细味诗意,这中间似乎
还叠印着对昔日爱情的绵绵情思,隐约之间,有一种欲言不言的衷
曲。无题,唐诗人李商隐作爱情诗常以“无题”为题,这里亦仿用,
点出爱情的主题。诗题又作《春闺两首》。
梦来啼笑醒时羞,红似相思绿似愁。
中酒情怀春作恶,落花庭院月如钩。
妙年碧玉瓜初破,子夜铜屏影欲流。
懒卷珠帘听燕语,泥他风度太温柔。
【笺注】
广红似相思”句]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五一:“盘堆霜实擘
庭榴,红似相思绿似愁。”红似相思,王维《相思》诗有“红豆生南
国”、“此物最相思”句,语本此。绿似愁,李壕《摊破浣溪沙》词:
“西风愁起绿波间。”语或本此。
[中酒] 醉酒。杜牧《睦州四韵》:“残春杜陵客,中酒落
花前。”
[春作恶]陆游《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春依旧,人
空瘦。”语化用此。
[“落花”句] 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
落花。”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里化用其语以
造境寄情。
[碧玉瓜初破]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碧玉歌》:“碧玉破瓜
时,郎为情颠倒。”碧玉,人名,南朝宋汝南王的爱妾。破瓜,瓜字
可分剖为二“八”,旧时常以“破瓜”代指女子十六岁。这里以“碧
玉瓜初破”赞美孙荃正当芳年妙龄。
[铜屏] 宋佚名《迷楼记》:“上官时自江外得替回,铸乌铜扉
八面,其高五尺而阔三尺,磨以成鉴,为屏,可环于寝所,诣阙投进。
帝以屏内迷楼,而御女于其中,纤毫皆入于鉴中。”
[泥]软缠,此为“贪恋”之意。
豆蔻花开碧树枝,可怜春浅费相思。
柳梢月暗猜来约,笼里鸡鸣是去时。
锦样文章怀宋玉,梦中鸾凤恼西施。
明知此乐人人有,总觉儿家事最奇。
【笺注】
[“豆蔻”句]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月初。”句本此。
[春浅]指早春。
[“柳梢”句] 宋朱淑真《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
后。”句本此。
[“锦样”两句] 意谓自己文章锦美,不禁使人联想起楚国的
才子宋玉,而妻子貌美、夫妻亲昵和爱,直可使得古代佳人西施因
嫉妒而着恼。梦中鸾凤,喻睡梦中的美好夫妻。
[“广明知”两句] 元稹《遣悲怀》:“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
妻百事哀。”句仿此而反其意,亟言自已新婚之乐。
读史梧冈《西青散记》
【题解】 一九二O年十月十七日作于日本,是作者读史梧冈
《西青散记》后的兴感之作,题于该书卷末。史梧冈,即史震林,号
瓠冈居士,清代文学家,着有《西青散记》、《华阳散稿》、《华阳诗
稿》等。关于《西青散记》一书,日本学者伊藤虎丸等所辑之《郁达
夫资料》有影印郁达夫手记:“己未秋寄迹都门,星疏月淡之夜,每
与曼兄谈世界各国文艺之进退。余颇以德国英国之田园小说为可
贵,曼兄因为言《西青散记》足超秀。来日本后于上野图书馆内得
此书,诵读数过,欲抄录一部而未果。今夏因婚事西归,无意中得
《西青散记》之翻印本于沪上之书肆,其中错落处颇多。来日本后
又得此书于坊间,大约此书之古者莫过于是矣。予将以之寄潜口
处。庚申秋郁文识。”
逸老梧冈大有情,一枝斑管泪纵横。
西青散记闲来读,独替双卿抱不平。
Ⅲ 推荐一本星象学的书
1、中国古代天文星象学的入门书:《步天歌》
步天歌
东方七宿:
角两星南北正直着,中有平道上天田,总是黑星两相连。别有一乌名进贤,平道右畔独渊然。最上三星周鼎形,角下天门左平星,双双横于库楼上。库楼十星屈曲明,楼中五柱十五星,三三相似如鼎形。其中四星别名衡,南门楼外两星横。
亢四星恰如弯弓状,大角一星直上明,折威七子亢下横。大角左右摄提星,三三相似如鼎形。折威下左顿顽星,两个斜安黄色精。顽下二星号阳门,色若顿顽直下存。
氐四星似斗测量米,天乳氐上黑一星,世人不识称无名。一个招摇梗河上,梗河横列三星状,帝席三黑河之西。亢池六星近摄提,氐下众星骑官出,骑官之众二十七,三三相连十欠一。阵车氐下骑官次,骑官下三车骑位。天辐两星立阵旁,将军阵里振威霜。
房四星直下主明堂,键闭一黄斜向上,钩钤两个近其旁。罚有三星直键上,两咸夹罚似房状,房西一星号为日,从官两个日下出。
心三星中央色最深,下有积卒共十二,三三相聚心下是。
尾九星如钩苍龙尾,下头五点号龟星,尾上天江四横是,尾东一个名傅说,傅说东畔一鱼子,尾西一室是神宫,所以列在后妃中。
箕四星形状如簸箕,箕下三星名木杵,其前一黑是糠皮。
北方七宿:
斗六星其状似北斗,魁上建星三相对,天弁建上三三九。斗下圆安十四星,虽然名鳖贯索形。天鸡建背双黑星,天龠柄前八黄精,狗国四方鸡下生,天渊十星鳖东边,更有两狗斗魁前,农家丈人斗下眠,天渊十黄狗色玄。
牛六星近在河岸头,头上虽然有两角,腹下从来欠一脚。牛下九黑是天田,田下三三九坎连,牛上直建三河鼓,鼓上三星号织女。左旗右旗各九星,河鼓两畔右边明。更有四黄名天桴,河鼓直下如连珠。罗堰三乌牛东居,渐台四星似口形。辇道东足连五丁。辇道渐台在何许?欲得见时近织女。
女四星如箕主嫁娶,十二诸国在下陈。先从越国向东论,东西两周次二秦,雍州南下双雁门,代国向西一晋伸,韩魏各一晋北轮,楚之一国魏西屯,楚城南畔独燕军,燕西一郡是齐邻,齐北两邑平原君,欲知郑在越下存,十六黄星细区分。五个离珠女上星,败瓜珠上瓠瓜生,两个各五瓠瓜明。天津九个弹弓形,两星入牛河中横。四个奚仲天津上,七个仲侧扶筐星。
虚上下各一如连珠,命禄危非虚上呈,虚危之下哭泣星。哭泣双双下垒城,天垒团圆十三星。败臼四星城下横,臼西三个离瑜明。(注:命禄危非,即司命、司禄、司危、司非)
危三星不直旧先知,危上五黑号人星,人畔三四杵臼形,人上七乌号车府,府上天钩九黄晶,钩上五鸦字造父。危下四星号坟墓,墓下四星斜虚梁,十个天钱梁下黄。墓旁两星能盖屋,身着黑衣危下宿。
室两星上有离宫出,绕室三双有六星。下头六个雷电形,垒壁阵次十二星,十二两头大似井,阵下分布羽林军,四十五卒三为群。军西西下多难论,仔细历历看区分:三粒黄金名𫓧铖,一颗真珠北落门,门东八魁九个子,门西一宿天纲是。电旁两星土公吏,腾蛇室上二十二。
壁两星下头是霹雳,霹雳五星横着行,云雨次之口四方。壁上天厩十圆黄,𫓧锧五星羽林旁,土公两黑壁下藏。
西方七宿:
奎
腰细头尖似破鞋 一十六星绕鞋生 外屏七乌奎下横 屏下七个天溷明
司空右畔土之精 奎上一宿军南门 河中六个阁道形 附路一星道傍明
五个吐花王良星 良星近上一策名 天策天溷与天屏 一十五星皆不明
娄
三星不匀近一颗 左更右更乌夹娄 天仓六个楼下头 天庾三星仓东脚
娄上十一将军侯
胃
三星鼎足河之次 天廪胃下斜四星 天囷十三如乙形 河中八星名大陵
陵北九个天船名 陵中积尸一个星 积水船中一黑精
昴
七星一聚实不少 阿西月东各一星 月下五黄天阴名 阴下六乌刍槁营
营南十六天苑形 河里六星名卷舌 舌中黑点天谗星 砺石舌旁斜四丁
毕
恰似爪叉八星出 附耳毕股一星光 天街两星毕背旁 天节耳下八乌幢
毕上横列六诸王 王下四皂天高星 节下团圆九州城 毕口斜对五车口
车有三柱任纵横 车中五个天潢精 潢畔咸池三黑星 天关一星车脚边
参旗九个参车间 旗下十三乌天园 九游天园参脚边
觜
三星相近作参蕊 觜上座旗直指天 尊卑之位九相连 司怪曲立座旗边
四鸦大近井钺前
参
总有七星觜相侵 两肩双足三为心 伐星三小足里深 玉井四星右足阴
屏星两扇井南襟 军井四星屏上吟 左足下四天厕临 厕下一物天屎沉
南方七宿:
井宿
八星横列河中净,一星名钺井边安,两河各三南北正,
天樽三星井上头。樽上横列五诸侯,侯上北河西积水,
欲觅积薪东畔是,钺下四星名水府,水位东边四星序。
四渎横列南河里,南河下头是军市,军市团圆十三星,
中有一个野鸡精。孙子丈人市下列,各立两星从东说,
阙丘两个南河东,邱下一狼光蓬茸。左畔九个弯弧弓,
一矢拟射顽狼胸,有个老人南极中,春秋出入寿无穷。
鬼宿
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鬼上四星是爟位,
天狗七星鬼下是,外厨六间柳星次,天社六个弧东倚,
社东一星名天纪。
柳宿
八星曲头垂似柳,近上三星号为酒,宴享大酺五星守。
星宿
七星如钩柳下生,星上十七轩辕形,轩辕东头四内平,
平下三个名天相,相下稷星横五灵。
张宿
六星似轸在星傍,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方,
长垣少微虽向上,数星欹在太微傍,太尊一星直上黄。
翼宿
二十二星太难识,上五下五横着行,中心六个恰似张,
更有六星在何许?三三相连张畔附,必若不能分处所,
更请向前看记取,五个黑星翼下头,欲知名字是东瓯。
轸宿
四星似张翼相近,中央一个长沙子,左辖右辖附两星,
军门两黄近翼是。门下四个土司空,门东七乌青邱子,
青邱之下名器府,器府之星三十二。以上便为太微宫,
黄道向上看取是。
三垣
紫微宫
中元北极紫微宫 , 北 极 五 星 在 其 中 , 大 帝 之 座 第 二 珠 ,
第三之星庶子居 , 第 一 号 曰 为 太 子 , 四 为 后 宫 五 天 枢 ,
左右四星是四辅 , 天 乙 太 乙 当 门 路 。 左 枢 右 枢 夹 南 门 ,
两面营卫一十五 , 东 藩 左 枢 连 上 宰 , 少 宰 上 辅 次 少 辅 ,
上卫少卫次上丞 , 后 门 东 边 大 赞 府 。 西 藩 右 枢 次 少 尉 ,
上辅少辅四相视 , 上 卫 少 卫 七 少 丞 , 以 次 却 向 前 门 数 。
阴德门星两黄聚 , 尚 书 以 次 其 位 五 , 女 史 柱 史 各 一 户 ,
御女四星五天柱 。 大 理 两 星 阴 德 边 , 勾 陈 尾 指 北 极 巅 ,
六甲六星勾陈前 , 天 皇 独 在 勾 陈 里 , 五 帝 内 座 后 门 间 。
华盖并杠十六星 , 杠 作 柄 象 华 盖 形 , 盖 上 连 连 九 个 星 ,
名曰传舍如连丁 , 垣 外 左 右 各 六 珠 , 右 是 内 阶 左 天 厨 ,
阶前八星名八谷 , 厨 下 五 个 天 棓 宿 。 天 床 六 星 左 枢 右 ,
内厨两星右枢对 , 文 昌 斗 上 半 月 形 , 稀 疏 分 明 六 个 星 。
文昌之下曰三公 , 太 尊 只 向 三 公 明 , 天 牢 六 星 太 尊 边 ,
太阳之守四势前 。 一 个 宰 相 太 阳 侧 , 更 有 三 公 向 西 偏 ,
即是玄戈一星圆 , 天 理 四 星 斗 里 暗 , 辅 星 近 着 开 阳 淡 。
北斗之宿七星明 , 第 一 主 帝 名 枢 精 , 第 二 第 三 璇 玑 是 ,
第四名权第五衡 , 开 阳 摇 光 六 七 名 , 摇 光 左 三 天 枪 明 。
太 微 宫
上 元 天 庭 太 微 宫 , 昭 昭 列 象 布 苍 穹 , 端 门 只 是 门 之 中 ,
左 右 执 法 门 西 东 。 门 左 皂 衣 一 谒 者 , 以 次 即 是 乌 三 公 ,
三 黑 九 卿 公 背 旁 , 五 黑 诸 侯 卿 后 行 。 四 个 门 西 主 轩 屏 ,
五 帝 内 座 于 中 正 , 幸 臣 太 子 并 从 官 , 乌 列 帝 后 从 东 定 。
郎 将 虎 贲 居 左 右 , 常 陈 郎 位 居 其 后 , 常 陈 七 星 不 相 误 ,
郎 位 陈 东 一 十 五 。 两 面 宫 垣 十 星 布 , 左 右 执 法 是 其 数 ,
宫 外 明 堂 布 政 宫 , 三 个 灵 台 候 云 雨 。 少 微 四 星 西 北 隅 ,
长 垣 双 双 微 西 居 , 北 门 西 外 接 三 台 , 与 垣 相 对 无 兵 灾 。
天 市 宫
下 元 一 宫 名 天 市 , 两 扇 垣 墙 二 十 二 , 当 门 六 角 黑 市 楼 ,
门 左 两 星 是 车 肆 , 两 个 宗 正 四 宗 人 , 宗 星 一 双 亦 依 次 ,
帛 度 两 星 屠 肆 前 , 候 星 还 在 帝 座 边 。 帝 座 一 星 常 光 明 ,
四 个 微 茫 宦 者 星 , 以 次 两 星 名 列 肆 , 斗 斛 帝 前 依 其 次 ,
斗 是 五 星 斛 是 四 , 垣 北 九 个 贯 索 星 , 索 口 横 者 七 公 成 ,
天 纪 恰 似 七 公 形 , 数 着 分 明 多 两 星 。 纪 北 三 星 名 女 床 ,
此 坐 还 依 织 女 傍 , 三 元 之 像 无 相 侵 , 二 十 八 宿 随 其 阴 ,
水 火 木 土 与 并 金 , 以 次 别 有 五 行 吟 。 河 中 河 间 晋 郑 周 ,
秦 连 巴 蜀 细 搜 求 , 十 一 星 属 十 一 国 , 梁 楚 韩 邦 在 尽 头 ,
魏 赵 九 河 与 中 山 , 齐 越 吴 徐 东 海 间 , 燕 连 南 海 尽 属 宋 ,
请 君 熟 记 有 何 难 。
2、开元占经(这本就比较深入一点了)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天文学明着。本书的全名是《大唐开元占经》,作者是瞿昙悉达,成书时间约在718~726年之间。唐朝以后,《开元占经》一度失传,所幸在明末又被人发现,才得以流传。本书共120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资料和纬书,还介绍了16种历法有关纪年、章率等基本数据。在书中,各种物异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术语很多。本书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价值。
《开元占经》,一名《大唐开元占经》,清人又或名《唐开元占经》,是唐代瞿昙悉达主编的一部天文学着作。
瞿昙悉达祖籍印度,其先世由印度迁居中国。关于他本人的生平史料传世很少。在《开元占经》卷一中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瞿昙悉达奉敕作为主持人,参加修复北魏晁崇所造铁浑仪的工作,并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完成。在《旧唐书·天文志》中又记载有,瞿昙悉达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奉敕翻译印度历法《九执历》。这部历法后来被录入了《开元占经》,至于瞿昙悉达何时编撰《开元占经》,史无明文。但据今人薄树人考证,瞿昙悉达大概在开元二年二月之后奉敕编撰《开元占经》的,至于编成时间,则不会早晚于开元十二年。
《开元占经》全书共一二�卷,其中前二卷是集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关于宇宙理论的论述;卷三至卷九集录了古代名家有关天体的状况、运动、各种天文现象等等方面的论述,以及有关的星占术文献;卷九十一至卷一�二集录了有关各种气象的星占术文献;卷一�三主要抄录了唐代李淳风撰的《麟德历经》;卷一�四讲算法,《九执历》就录在这一卷内;卷一�五集录了从先秦古六历到唐代神龙历为止共二十九种历法的一些最基本的数据,卷一�六至卷一一�则是讲星图,不过书中并没有图象,而是用文字介绍今测恒星位置与旧星图所载之不同;卷一一一至卷一二�是集录古代各种有关草木鸟兽、人鬼器物等等的星占术文献。
那么,《开元占经》究竟有多少内容值得我们珍视呢?简而言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开元占经》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关于恒星位置观测的记录。在卷六十至卷六十三有关二十八宿星占和卷六十五至卷六十八有关石氏中、外官星中总共给出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其中有六颗星的数据在今传各本中已佚失)。这种赤道坐标和现代天文学上所使用的赤道坐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百二十一颗星的坐标构成了一份我国最古老的星表,研究者名之为“石氏星表”。
(二)《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可能是世界最早木星卫星的肉眼观测记录。在卷二十三有关岁星(木星的古代名称)占中有一段甘氏的论述:“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意思是说,在单于岁那年,木星运动到了这一天区,早、晚和虚、危二宿共升共落。这时的木星看上去又大又亮,而在它的边上仿佛有一颗小的红色的星,这个现象称之为“同盟”。甘氏的这个发现是在公元前364年,这比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才发现木星卫星早了近两千年。
(三)《开元占经》保存了石氏、甘氏和王咸三家星官的原来面目。星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恒星命名形式。一个星官是一个恒星组合,其中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颗,多到数十颗。一组星起一个名字,如北斗(七颗星)、牵牛(六颗星)、天官(一颗星)、羽林军(四十五颗星)等等。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有许多流派,大部分流派都有自己的星官体系,彼此略有差异。三国时代时有吴国的一位太史令陈单曾把古代主要的三家官体系——石氏、甘氏和王咸的,并同存异,组成一个二八三个星官包含一四**颗星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被后世接受,成为中国传统的恒星命名系统。由于陈单综合的成功,反使原来的三家星官逐渐不为世人所知。全赖《开元占经》保存了原来三家各自的组成情况,才使后人得以知晓这三家星官的原貌,从而为中国星名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四)《开元占经》中有很高科学水平的关于日蚀现象的论述。卷九中录有西汉天文学家刘向的论断:“日蚀者,月往蔽之。”这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日食发生的原因。同卷中还引有与刘向同时代的一位星占家京房对古代日食观测方法的记述:“日之将蚀,……置盆水庭中,平旦至暮视之。”这段记述表明,当时已发明了预报日食的方法,但在时刻计算上还比较粗疏,因此,耐心的天文学家借助了一盆水使观测者专注的目光从长时间向上仰视刺目的太阳光本身转变为自然微俯观测刺目程度较低的水中太阳像,从而可以大大减轻观测者的痛苦和疲劳。这个观测方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观测日食的能力和质量。此外,《开元占经》还集录了日全食时人们看到的太阳外层的一些有关现象,如日珥和日冕。
(五)《开元占经》记述了大量古代天文学家有关宇宙结构和运动的认识,而且其中有一些是仅见于此书的。如后秦天文学家姜岌诉《浑天论参难》,梁武帝在长春殿召集群臣讨论天文、星象的记载,以及祖恒对姜岌的批评等等。这些论述在《开元占经》之外迄今尚未发现影迹。还有些论述在别的古书中虽也有所记载,但是《开元占经》所录却更为详尽。如对祖恒的《浑天论》、陆绩的《浑天象说》等的记载都较《晋书·天文志》、《隋书·天文志》等所记为详。所以,集中记述宇宙理论的《开元占经》卷一、卷二,乃是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观史的学者所必读之书。
(六)《开元占经》卷一�三主要介绍了《麟德历经》。《麟德历》是初唐天文学家李淳风所编。该历继承了隋代刘焯《皇极历》的成就,并在天文数据和一些数学计算方面又有许多进步。它是我国历法史上一部重要的着作。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记述,但这二书所载错讹特多,且互有差异。因此瞿昙悉达所录的《麟德历经》对于《麟德历》的整理研究工作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七)《开元占经》卷一�四中记录了印度的数码,提出了“�”的符号。这是中印数学交流史上的一段重要资料。
(八)《开元占经》卷一�四中还主要记载了《九执历》术文。《九执历》是一部印度历法。九执是指日、月、五星这七个天体和罗�、计都二颗“隐星”,罗�、计都实际上并不是星,而是天球上月亮轨道与太阳轨道相交的两个交点。印度天文学家中把它们看作“隐星”)。《九执历》原来面目如何,已无可考。《开元占经》所载主要是有关日、月运动和日、月食预报的计算方法。印度天文学曾经受到希腊天文学的影响,在计算天体运动时采用了黄道坐标系和几何学方法,和中国之采用赤道坐标系及代数方法大不相同。《九执历》中的基本天文数据中有若干较之中国略有逊色,但其方法和概念也有许多长处。例如,中国古代历法中一直没有分辨出太阳运动的近地点和冬至点、远地点和夏至点的区别,而《九执历》则定出远地点在夏至点之前十度,这是符合当时天文实际的。又如,中国古代历法中不考虑日、月和地球之间直线距离的远近变化问题,所以在日、月食的计算中是有局限,《九执历》则有推算月亮视直径大小变化的方法,较中国古代历法有所进步。此外,《九执历》中引进了三角学里的正弦函数算法和正弦函数表,这在中国古代数学中也是一个新事物。总之,《九执历》的传入乃是中国与印度科学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的价值都只有《开元占经》才能为我们提供评价的具体依据。
(九)《开元占经》记录的古代历法基本数据对《二十四史》中的有关记载有所补充。《二十四史》中有多部史书辟有“历志”或“律历志”卷,记载有关时代所用历法的种种情况,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历法留下来的记载很少,而《开元占经》卷一�五“古今历积年及草率”中所记有不少可为史书资料作补充。例如,晋代北凉地方行用的赵匪攵《玄始历》是一部重要的历法。它首先改革了古代历法中十九年里安排七个闰月的规律,创立了六��年中安排二二一个闰月的新规律,由此促进了古代历法中朔望月和回归年时间长度数据的精确性的提高。可是这个历法在古书中记载极少。只有《开元占经》中记述了这个历法的一些基本天文数据,才使我们对它有所了解。又如汉代太初历以前有所谓古六历,后人只知它们都是一种四分历,但它们的历元是哪一年,却仅见于《开元占经》。此外,还有隋代刘孝孙的历法,张容的《开皇历》等,在《开元占经》中都有可以补充《隋书·律历志》中所载的资料。
(十)《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大量已失传的古代文献资料。据初步统计,《开元占经》中摘录有现已失传的古代天文学和星占学着作共约七十七种,纬书共约八十二种。这些佚书在其他古籍中间或已有记载,但完全不如《开元占经》丰富。如有关纬书,明代曾有一位学者孙珏从许多唐宋古籍中辑录出一部纬书辑佚集,题为《古微书》。然而,自《开元占经》重新发现后,清朝人所辑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等所辑纬书篇幅超出了《古微书》好几倍。至于天文学和星占学的着作,则还没有人全面重新辑佚过。此外,《开元占经》中还摘有若干现已佚失的经学、史学和兵家着作。总之,可以说,《开元占经》作为保存古代文献的着作来说,称得上是一座宝库。
除了以上十项之外,如果用不同科学学科来检验,肯定还可以发掘出新的令人惊异的科学内容。总之,《开元占经》的科学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开元占经》自撰成以后,传世极少。这是因为书是一部以星占术为主的书,宣扬天命论的本身及笃信迷信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视为高度的机密,生怕有人拿其中的话,结合天上的天象,来“妖言惑众”,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本书在唐、宋时代就流传极少。宋以后即无记载,当已失传。甚至连明代的皇家天文台也无藏本。直到明神万历四十四年(1616),安徽歙县有叫程明善的学者,因给古佛像布施装金,而在佛腹中发现了一部抄本。当今传世较广的是道光年间的恒德堂刻版巾箱本。近年来,台北出版了文渊阁藏本《四库全书》影印本。中国书店也于一九八九年出版影印本。
3、与开元占经齐名的还有以下:
唐代学者李淳风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占星大家,其着作《乙巳占》则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占星学典籍.但李淳风本人实际上是一位天文学家,在天文仪器制作、历法修订、天文着作编撰乃至数学、气象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乙巳占》本身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也具有极高价值.
《灵台秘苑》原是北周庾季才撰,据《隋书·经籍志》载,共有一百二十卷,现在见到的只有二十卷,北宋王安礼等人重修。书中有三百四十五颗恒星的赤道坐标值,是我国现存第二份星表,它的观测年代是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公元1049年到1053年),这对研究宋代的恒星观测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