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也称为行数据,是由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和实现的数据,严格地遵循数据格式与长度规范,主要通过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结构化数据标记是能让网站以更好的姿态展示在搜索结果当中的方式。做了结构化数据标记,便能使网站在搜索结果中良好地展示丰富网页摘要。
非结构化数据是数据结构不规则或不完整,没有预定义的数据模型,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其格式非常多样,标准也是多样性的,而且在技术上非结构化信息比结构化信息更难标准化和理解。
半结构化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性,是一种适于数据库集成的数据模型。也就是说,适于描述包含在两个或多个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含有不同模式的相似数据)中的数据。它也是一种标记服务的基础模型,用于Web上共享信息。
(1)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进行数据加密扩展阅读:
结构化数据的标记方式
1、使用HTML代码标记
HTML代码标记的方式主要有3种:微数据、微格式和RDFa。但对于一些外贸站站来说,标记是以微数据为主,少许时候也会用到微格式,视不用的页面类型而定。
2、使用微数据标记
使用微数据标记的话,主流是使用schema进行标记。但由于页面上有些项, schema并没推出相应的标记代码,从而也得仍旧使用data-vocabulary来标记, 这样的话页面代码上就会出现新旧代码并存的情况。
Ⅱ 谁能简单介绍下数据库加密
一、数据库加密是什么?
数据库加密技术属于主动防御机制,可以防止明文存储引起的数据泄密、突破边界防护的外部黑客攻击以及来自于内部高权限用户的数据窃取,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库敏感数据泄漏问题。数据库加密技术是数据库安全措施中最顶级的防护手段,也是对技术性要求最高的,产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二、数据库加密的方式有哪些?
目前,不同场景下仍在使用的数据库加密技术主要有:前置代理加密、应用系统加密、文件系统加密、后置代理加密、表空间加密和磁盘加密等,下文将对前四种数据加密技术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1、前置代理加密技术
该技术的思路是在数据库之前增加一道安全代理服务,所有访问数据库的行为都必须经过该安全代理服务,在此服务中实现如数据加解密、存取控制等安全策略,安全代理服务通过数据库的访问接口实现数据存储。安全代理服务存在于客户端应用与数据库存储引擎之间,负责完成数据的加解密工作,加密数据存储在安全代理服务中。
2、应用加密技术
该技术是应用系统通过加密API(JDBC,ODBC,CAPI等)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的底层文件中;在进行数据检索时,将密文数据取回到客户端,再进行解密,应用系统自行管理密钥体系。
3、文件系统加解密技术
该技术不与数据库自身原理融合,只是对数据存储的载体从操作系统或文件系统层面进行加解密。这种技术通过在操作系统中植入具有一定入侵性的“钩子”进程,在数据存储文件被打开的时候进行解密动作,在数据落地的时候执行加密动作,具备基础加解密能力的同时,能够根据操作系统用户或者访问文件的进程ID进行基本的访问权限控制。
4、后置代理技术
该技术是使用“视图”+“触发器”+“扩展索引”+“外部调用”的方式实现数据加密,同时保证应用完全透明。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数据库自身提供的应用定制扩展能力,分别使用其触发器扩展能力、索引扩展能力、自定义函数扩展能力以及视图等技术来满足数据存储加密,加密后数据检索,对应用无缝透明等核心需求。
三、数据库加密的价值
1、在被拖库后,避免因明文存储导致的数据泄露
通常情况下,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进行存储和使用的,一旦数据文件或备份磁带丢失,可能引发严重的数据泄露问题;而在拖库攻击中,明文存储的数据对于攻击者同样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如Aul、MyDul等很多成熟的数据库文件解析软件,均可对明文存储的数据文件进行直接分析,并输出清晰的、结构化的数据,从而导致泄密。
数据库加密技术可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在存储层进行加密,即使有人想对此类数据文件进行反向解析,所得到的也不过是没有任何可读性的“乱码”,有效避免了因数据文件被拖库而造成数据泄露的问题,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安全。
2、对高权用户,防范内部窃取数据造成数据泄露
主流商业数据库系统考虑到初始化和管理的需要,会设置以sys、sa或root为代表的数据库超级用户。这些超级用户天然具备数据访问、授权和审计的权限,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进行无限制的访问和处理;而在一些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中,除系统管理员,以数据分析员、程序员、服务外包人员为代表的其他数据库用户,也存在以某种形式、在非业务需要时访问敏感数据的可能。
数据库加密技术通常可以提供独立于数据库系统自身权限控制体系之外的增强权控能力,由专用的加密系统为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设置访问权限,有效限制数据库超级用户或其他高权限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行为,保障数据安全。
Ⅲ 网上办公签电子合同,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是怎样保障数据安全的
作为国内电子合同行业领导者,我们以电子签名技术为核心,构建电子合同全生命周期,不断引领产品和技术创新,完善服务质量,获得众多头部客户和生态伙伴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在数据安全保障上,我们率先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认证。并在2017年4月率先上线手机盾,成为电子签名行业首个采用手机盾实现手机端的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和数据加密传输的平台,保障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在行业普遍采用RSA算法基础上,我们新增了支持SM2国密算法,同时支持国家版式标准OFD格式文件的签署,满足部分行业或企业的合规需求。同时,在文件防篡改方面,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2016年8月,我们与微软(中国)、Onchain联合发起商用电子证据保全区块链联盟。
2016年10月,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邮箱证据保全产品。
2018年6月,联合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服务商联盟共同发起成立“商信链”。
2018年7月,成为SAP联合创新中心在国内电子合同领域的唯一合作伙伴,基于SAP Leonardo BaaS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子合同区块链存证应用。
2018年9月,成为首批接入全球首个法院区块链(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的用户。
2018年10月,加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FISCO“金链盟”),探索、研发、实现适用于金融机构的金融联盟区块链,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应用场景。
2019年3月,我平台存证区块链获得国家网信办首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粤网信备44030419894423670015号。
2019年4月,正式与腾讯金融云TBaaS区块链合作,共建贷后处置解决方案,并于同年7月正式上线。
2019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我们参编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1.0版)》正式发布。
2019年9月,我平台存证区块链通过公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三级)。
Ⅳ 应用解析:如何实现企业级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安全性在未来几年会有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IT近二十年高速发展使得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接受,并通过各类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访问和不间断运行,这点可以从市场上已有的各类数据容灾、备份产品中看出,其中不乏一线存储和专业厂商的旗舰级产品。而在数据安全领域,虽然相关讨论不绝于耳,但相应市场和应用状况较数据可用性产品仍明显地迟缓。
数据加密产品有其应用领域的特殊性,许多行业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会有一些相应的产品属性限制,比如限制产品所应用的技术专利或加密算法应当归属在本国国内或通过相应认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安全类技术的通用性和规模市场效应。不过也正因此,随着国内外日益增多的安全事件,数据加密产品正处于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
部署或应用数据安全策略时,一般的加密技术以及其优劣分析如下所示:
1、 磁盘/磁带级加密,或称介质级加密。这类加密方式在存储阵列上实现,一般通过在控制器或磁盘柜的数据控制器上实现静态的数据加密算法。其旨在保护存储在硬件介质上的数据不会因为物理盗取而泄露数据,但是在阵列或磁带以外,所有的数据均以明文处理、传输和存储。因此介质级加密方式一般只是作为一种附加的安全策略,并为一些特殊应用,比如通过物理磁盘/磁带运输实现数据备份,提供数据安全性保障。
2、 嵌入式加密。这种加密产品部署在存储阵列和交换机设备之间,通过专用产品进行加解密算法。虽然提升了性能,但其加密范围仍然只限于介质级别,在应用端仍以明文方式存取数据,因此很多地方也将这种方式视为另一种形式的介质加密。
以上两种方式的应用较为有限,毕竟对于想要盗取数据的一方,采用物理手段进入机房,偷取存储媒介再读取数据的场景只会出现在电影场景之中。
3、 文档安全系统,或称文件级加密,即属于文件级别的DLP(数据泄露防护Data leakage prevention)。这种针对非结构化的数据保护方式一般在网络附加存储NAS这一层嵌入实现,由于加密算法在NAS机头内实现,这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在于其对于性能的影响。并且许多产品提供诸如终端数据不留痕,将大量的应用数据并发放在后台。因此文件级加密方案大多支持横向扩展方式,以针对大用户或大文件的应用提供高吞吐量支持。
4、 数据库加密,又称安全存储网关
。和文件级加密类似,数据库加密针对结构化数据实现加密保护,部署在数据库前端。由于数据库操作中涉及到大量查询修改语句,因此数据库加密会对整个数据库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5、 主机应用加密,这类产品部署在主机端,目前大多整合在备份产品之中,作为其中的一项功能件实现数据备份的安全策略。主机应用的加密负载由主机自身承担,对网络及后台存储的影响较小,但主机在面对海量数据的加密处理时性能会比较吃紧。
数据加密只是企业信息安全的一部分,针对数据生命周期在企业内部这一过程中的安全存取。在考虑部署数据加密技术时,应当综合考虑企业现有IT规模和数据保障目标。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加密策略。例如对于机要文档的存取可以通过物理隔离的文档安全系统,而对于机密结构化信息的存放需要分配单独的数据库系统。
信息安全永远是一个策略在先的系统化工程,IT只是用以实现这一系统化工程的工具。在规划信息安全策略中需要对各类信息进行归档,分类,并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当然,还可以参考目前国内的分级保护、等级保护等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范。
Ⅳ 电子合同是如何防泄密的
使用安全可靠的第三方平台,可以有效防止电子合同的数据安,以我们为例:
首先我们对电子合同数据进行了多重加密存储。从电子合同签发开始,电子合同传输、存储过程中采取高强度加密技术,确保合同文件仅对本人可见,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查看到合同内容。
同时,我们的每一份合同数据均会采用阿里云+微软云双备份,确保文件信息安全,杜绝合同泄密、丢失及损坏。
并且,我们率先通过了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可信云企业级SaaS服务认证。并于2017年4月率先上线手机盾,成为电子签名行业首个采用手机盾实现手机端的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和数据加密传输的平台,保障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Ⅵ 数据加密技术有哪些优缺点
企业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数据进行邮件传输时,要求进行必要的加密。如果是个别文件的加密,手工操作量还不大。当一次需要进行加密的文件较多时,手工逐个操作起来就十分不便。
数据加密技术有哪些优缺点
1.文档操作,实施多重保护,为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文档权限,每个人只能打开相应权限的文档。比如核心资料只能有权限才能查看,同时防止用户通过剪贴板、截屏,打印等方式窃取加密文档。
2.文档解密,支持多重审批,三种审批方式满足了多级别办公审批流程需要,同时也兼顾到工作便利性。
3.员工出差,也能加密管控,对于需要出差外出的同时,授予有限的离线授权。允许外出继续使用加密文档,文档扔保持加密状态,只能在被授权的计算机上使用。
文档加密系统批量加密数据,多份文档同步加密,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同时也提高工作的效率。
Ⅶ 电子合同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电子合同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有效保障电子合同在签订及存储时不被篡改、不被泄密,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电子证据,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下面就以我们为例详细说一下:
一、电子合同防篡改
电子数据本身具有易消逝、易篡改、易损毁的特点,为了解决电子合同防篡改的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三种技术:
防篡改技术。法大大电子合同采用国际通用哈希值技术固化原始电子文件数据,可轻松识别文件是否被篡改。
第三方取时技术。即时间戳,法大大接入了由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提供的时间戳服务,为电子签名添加时间属性,有效确认合同生成的时间以及文件内容的不可篡改性。
区块链存证技术。2016年,法大大联合微软(中国)、Onchain共同发起成立了“法链”,将电子合同与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电子合同的签署时间、签署主体、文件哈希值等数字指纹信息会广播到“法链”所有成员的各自节点上。所有信息一经存储,任何一方都无法篡改,实现电子证据的防篡改,保证其客观真实性。
可以说,采用了防篡改、第三方取时、区块链存证技术,可以有效确保合同内容的完整、可靠,防止电子合同遭篡改。
二、电子合同防泄密
为了确保电子合同不被泄密,我们对电子合同数据进行了多重加密存储。从电子合同签发开始,电子合同传输、存储过程中采取高强度加密技术,确保合同文件仅对本人可见,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查看到合同内容。同时,我们的每一份合同数据均会采用阿里云+微软云双备份,确保文件信息安全,杜绝合同泄密、丢失及损坏。
并且,我们作为电子签名行业资质认证完备的电子合同服务商,率先通过了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可信云企业级SaaS服务认证。并于2017年4月率先上线手机盾,成为电子签名行业首个采用手机盾实现手机端的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和数据加密传输的平台,保障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实际上,相比纸质合同易损坏、丢失、被篡改的痛点,在安全可靠的第三方平台签订的电子合同采用前沿的技术手段,在防篡改、防泄密、举证上,电子合同要比纸质合同更安全、更可靠。
Ⅷ 数据库加密的方式有哪几种
数据库加密的方式有多种,不同场景下仍在使用的数据库加密技术主要有:前置代理加密、应用系统加密、文件系统加密、后置代理加密、表空间加密和磁盘加密等,这些你找安策工程师帮你,都是可以做到的网络里面也有详细介绍。
Ⅸ 电子合同平台是如何保障文件安全不被他人查看的
这就要提到“合同碎片化安全存储机制”,是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数据安全切片技术(简称DDS)。
DSS会对合同文件进行加密、分片、混淆、分云存储等操作,将文件以乱序的方式在不同的云上按照不同比例(用户自定义)存储,从而确保合同文件在每个云存储节点中都没有完整的数据全量,完整的文件数据全程仅由客户掌握,而无法被任何第三方(包括平台本身)获取,在保障数据安全性、私密性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公有云存储的弹性与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