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视觉之旅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500字
大佬们,给点分吧
哈哈哈
在城市灯光还没有太污染天空的时候,天文学可能是最能激发人们求知兴趣的学科。接下来的学科可能就是化学了。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化学打交道,比如,钠的焰色反应大概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可以说,相比其他基础学科,化学算是一种“生活的知识”,虽然系统性不如数学和物理,但是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非常“显见”,不像数学和物理那样隐藏于现象之下。中学时,化学是我学得最仔细的学科,化学教课书我都会通读,因为那些化学知识非常有趣。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中学时的化学教科书就是“趣味化学”的顶峰了,直到我前几天看到《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这是一位收藏家写的书,写得很有趣味,里面有些知识让我耳目一新。一位收藏家为什么会写一本化学元素的书呢?因为他是元素收藏家!
在这本书里,除了能看到各种大块的纯金属、各种稀土元素铸造的硬币外,还能看到美丽的矿石和各种过去生活中神奇的物件(例如:放射性保健品——当时的人们对放射性确实是无知。)。但是,最让我耳目一新的还是一些之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说,镓的熔点是29.76摄氏度,铯的熔点是28.44摄氏度。之前我学到的是,汞是唯一在常温下为液体的金属,这也是为什么汞的偏旁是“水”而不是“金”。我要是中学时知道在30摄氏度时镓和铯也是液体,那么我定会对此产生疑问。由于镓的低熔点,一种镓的合金Galinstan在-19摄氏度下还是液体,所以如今温度计里的“汞”可能早已换成Galinstan了。而密度最大的金属其实不是铱(此前的书都搞错了!),而是锇,而且这密度也是理论上算出来的,不是测出来的——完美的样品是不存在的。而有的元素是让元素收藏家沮丧的——因为它们很不稳定,无法制备,这些元素不一定是那些在加速器里制造出来的原子序数很大的元素周期表最后的元素,砹就是让元素收藏者沮丧的这样一种元素。
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中学时我看到此书,也说不定我就去学化学了。
Ⅱ 趣味小学化学实验
1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2、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答案
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 SO2+2H20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3、石灰煮鸡蛋
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慧清说:“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艳丽说:“根本不可能。”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
答案
道理很简单。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4、不安定的卫生
说起卫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经常用它来杀死衣箱中的蛀虫。然而,当你把它放到一个含有醋酸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里一它会怎样呢?开始时,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过一会儿,它就不安静了,却在水里上下跳动,好象得了癫狂症一样。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答案
经过这种化学反应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一个个很小很小的小气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卫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满这种小气泡。二氧化碳比水轻,要往水面上升,一旦卫生球粘住的这种气泡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样,直往上升。当卫生球升到水面时,由于所受压力的减小,附在卫生球上面的小气泡破裂了,卫生球又恢复原来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于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够的小气泡时,又浮了上来。这样循环往复,卫生球便奔走不停。
5、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
亲爱的同学,我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1(气)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6,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7、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亲爱的同学,你想在一块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吗?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来雕刻这幅图案。方法很简单,在这块玻璃上涂一薄层熔化的石蜡,待冷凝后,用针尖在石蜡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图案。另外,拿一个铅制蒸发皿,在蒸发皿内放入氟化钙和硫酸,在蒸发皿的边缘上垫一圈橡皮,然后把涂蜡的画朝下放在蒸发皿上,微微加热,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蜡,此刻,玻璃上的美丽图案就雕刻出来了。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纹来?
答案
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氢氟酸。因为氟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氟化氢和硫酸钙,氟化氢气体从溶液中挥发到玻璃上,又溶解于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氢氟酸,氢氟酸是不和石蜡发生反应的,可是它有个非常奇特的化学脾气,就是专门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应,反应后生成水和氟化畦气体,这种能“吃”玻璃的酸,人们称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这样,凡是没有被石蜡遮盖保护的玻璃表面即图案部分)都被这种酸“吃”掉了一层,清除石蜡后,玻璃上的图案就显示出来了。其反应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气)
Ⅲ 求几个化学兴趣小实验
趣味化学实验
一、 指纹检验
下面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福尔摩斯吧!
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将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再把白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汽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原理:碘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距离增大,从而变成碘蒸汽。当碘蒸汽接触到白纸后,能溶解到手指的油脂等分泌物中,从而形成棕色的指纹印迹。
二、 温柔的伤害
(设计意图:现在吸烟呈现低龄化,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小学生都开始吸烟。本实验就是要用“血”的事实让人触目惊心,事实胜于雄辩,让学生记住:远离香烟!)
实验图在《探究多彩的化学实验与教学设计》此书的P70(由于本人不知道怎么手动画装置图,所以没图到电脑上)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新鲜的鸡血颜色逐渐变暗红。
原理:实验证明香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也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
三、 用火作画
配制一瓶浓度约为30%的硝酸钾溶液。取一张薄且易吸水的白纸,用毛笔蘸取硝酸钾溶液在纸上作画,要求笔画简单且连贯。画好后,让纸凉干,图画的痕迹全部消失,看上去仍然是一张无暇的白纸,连作画者也找不到画在哪。所以应事先在尚未干透的图画上作一记号,如用小针在画迹的某处戳一个不显眼的孔。画纸干透后,就可用来表演。表演时只要用引火棒点燃原来作过记号的小孔,火星就按着绘画的痕迹蔓延开,原来的画迹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原理:用硝酸钾溶液作画,纸上留有硝酸钾的痕迹,当用引火棒点燃时,硝酸钾受热分解出微量的氧气,帮助白纸燃烧,因而燃烧顺着有硝酸钾痕迹的地方进行。有由于燃烧缓慢,产生的热量基本上都消失了,所以未蘸有硝酸钾的纸不会燃着。
四、 火山爆发
按以下质量比配好药品。
1、 绿色火焰
氯酸钾:蔗糖:硝酸钡:重铬酸钾=5:10:8:10
2、 洋红色火焰
氯酸钾:蔗糖:硝酸锶:重铬酸钾=5:10:6:8
3、 紫红色火焰爆炸
氯酸钾:蔗糖:硝酸钾:木炭:重铬酸钾:硫磺=5:10:3:4:8:5
将药品按上述比例混合好,在混合物的表面覆盖一层温润的黄土,堆成圆锥行,用手按紧,然后用玻璃管轻轻拨成一个火山口。
用滴管吸取约3mL浓硫酸,从火山口注入,当听到有“吱”的声音时,表示引燃了。从火山口喷出各种颜色的火花,并有绿色“火山灰”沿坡泻下,妙趣横生。
原理:滴入浓硫酸后,氯酸钾、重铬酸钾、硝酸盐等发生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放出热量,蔗糖或木炭发生燃烧,使生成物像火山爆发一样连续喷出。
五、 魔棒点火
取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再加入少量浓硫酸,使两者混合均匀(高锰酸钾稍过量)。用玻璃棒蘸取药品,让其与酒精灯芯接触,灯芯立即燃烧起来。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都是强氧化剂,混合产生的Mn2O7很不稳定,受到微热即可产生MnO2和O2,并产生大量的热。如果遇到有机物(如:酒精),则剧烈氧化而燃烧。
六、 吹气生火
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放在蒸发皿中。用嘴通过长的玻璃导管对Na2O2吹气,棉花立即燃烧。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热,使脱脂棉燃烧。
七、 神壶
在桌上放四只玻璃杯,A杯为空杯,B杯中放入0.2g硫酸铁白色粉末,C杯为空杯,D杯中放入3g草酸粉末,还有1g草酸粉末放在靠近B杯边的桌面上
取一把普通茶壶,放入5克茶叶,倒入热水,略等片刻后,分别把水倒入A杯,为一杯清茶;倒入B杯则变成一杯黑墨水;倒入C杯,仍是一杯清茶。然后把A、B、C三杯全倒入茶壶中,重新倒入A杯时,发现是一杯墨水。这时表演者把右手食指很自然的拿桌上的草酸粉末,草酸粉末粘在食指上,用右手端起B杯,食指自然地放在杯口内。向B杯内倒茶,茶淋在食指上使草酸淋入杯内,杯内是一杯清茶;茶倒入C杯,是一杯墨水;茶倒入D杯,又变为清茶。将四杯全倒回壶中,再倒入A、B、C、D,四杯全是清茶。
原理:茶叶内含有鞣酸,鞣酸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沉淀,加入草酸则生成草酸铁而退色。
八、 烧不着纸的火
方法:取30毫升CCl4、10毫升CS2混匀,于蒸发皿中点燃,当即出现火焰,用纸试燃不着
注意:CS2 可燃,但CCl4不可燃且易蒸发,并吸收大量热,故火焰温度不高。但如果CCl4放太少,或用其它放热多的易燃溶剂,则纸仍可被烧着。
Ⅳ 初中生学物理化学看的课外书
楼主你好,
推荐我喜欢的
物理:《爱因斯坦错了吗?》高山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曹天元
《趣味物理学》
《物理的奥秘》 尼查耶夫
《物理学讲义》 费曼
《物理世界奇遇记》
《啊哈灵机一动》和《啊哈原来如此》
化学:《趣味地球化学》
《化学的奥秘》 查耶夫
《罗密欧的毒药(苏瓦兹老师讲趣味化学)》 苏瓦兹
《中学生化学知识网络全书》
《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之路》
《化学与生活》
Ⅳ 《我的第一本趣味数理化书(套装共三册)》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我的第一本趣味数理化书(套装共三册)》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0DLyDpd2DaXMXz4bHLFF4g
Ⅵ 化学世界趣味之旅(让你喜欢化学)/体验新科学系列:(日)米山正信哪儿有下载
这书要钱的,还没在网上公开,所以只能去书店买-- 只有目录 希望能帮忙
目录前言
第1章 化学式!这个可恶的家伙!
1 为什么H2是对的,C2是错的呢?
2 宇宙中存在C2
3 地球上C2是错的
第2章 我们是宇宙碎片上的碎片
1 存在易变化的趋势
2 开始有光
3 摇身一变为人类
第3章 原子世界的阳性和阴性
1 “阳性原子”和“阴性原子”
2 欠缺一类??原子结合方式之一
3 “给你呀”“给我吧”同时进行??原子结合方式之二
4 原子户口本??元素周期表
5 原子间紧紧地手挽手??原子结合方式之三
6 可以与几个对手联合呢?
第4章 将反应式驯服
1 H2+O??H2O也正确吗?
2 为什么能看到宇宙空间中的原子和分子呢?
3 确定实际反应式中的系数
第5章 打发千金小姐出嫁的方法
1 相遇!没有热也不反应
2 催化剂??媒婆
3 没有相见就不能开始
第6章 如果将讨厌的化学反应也进行分类
1 强者就是胜利者
2 能赶走氢和不能赶走氢的金属
3 更换伙伴之一??成为出色一对
4 更换伙伴之二??成为蒸发一对
5 有机会就会分离
6 两个急性子经过中和变得温顺
7 失去一方叫被得到,得到一方叫得到
第7章 化学的险要之地??“物质的量”
1 人口增长存在与地球质量相等的一天吗?
2 “1打”是12个,l摩尔是6×10 23
3 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原子重量
4 终于能越过“物质的量”峰
第8章 为何要翻越险要之地?
1 从一杯咖啡谈起
2 腹中砂糖的行踪
第9章 气球为何膨胀呢?
1 一旦变为气体,分子就膨胀吗?
2 宇宙空间中的物质是气体呢?还是固体呢?
3 气体没有自己的体积
4 气体定律
5 气体体积与种类无关
6 计算反应中的气体体积
分~~~~~~
Ⅶ 如何增强高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如何增强高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一. 详细分析教材和学情,联系生活故事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深受初中生的喜爱。然而,进入高中以后,部分学生容易对化学失去兴趣。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探索化学之路,高中化学教材增加了不少理论知识。然而,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部分理论复杂抽象,难以用直观实验加以验证,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只能死记硬背。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详细研读教材,充分理解理论概念的含义,做到深入浅出地讲解。通过简化理论,并分析学生学**情况、理解能力,把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贴近学生思维,用简明易懂的生活实例引入或辅助学生学**理解。
例如在《萃取》一节的教学中,学生从定义上不易掌握萃取的原理,可采用以下比喻:A和B是同学,但他们关系不太好(溶解度不大),中途出现了一位C同学(萃取剂),A和C一见如故,关系良好(溶解度较大),最后A和C成为好朋友,剩下B同学落单(溶质溶在萃取剂中,与原溶剂形成分层)。如此比喻,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原本高大上的理论竟然就是生活中的小故事。从教学效果看,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变得轻松简单,由此增强学生学**化学的兴趣[1]。
二. 发挥化学实验核心作用,巧用实验激发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为化学学**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兴趣,增强学**动机等[2,3]。
首先,要准确认识演示实验的地位和价值。
课堂演示实验是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首要途径,教师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的思考,准确认识实验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以合适的时机演示实验,用新鲜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展现化学特色趣味。
其次,学生自主实验活动不可或缺。
由于硬件不足、准备繁琐、课堂管理难度大、实验有安全风险等原因,部分教师放弃学生自主实验,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的机会,化学学科素养得不到培养,最后逐步失去实验兴趣。
显然,学生自主实验活动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一些知识点难以通过讲授法或课堂演示实验讲解清楚,而通过学生实验则可快速直观地掌握,如用盐酸鉴别NaHCO3和Na2CO3。
针对学生实验“硬件不足、场地有限”、“准备工作繁琐”等问题,可采用小组探究实验,以小组代替个人实验来减少工作量。亦可采用课堂上小组竞赛形式,抽取优胜小组进行演示实验。虽然不能让全班学生都动手实验,但这种方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营造趣味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观。
第三,使化学实验生活化、趣味化。
常规的化学实验往往以玻璃仪器为载体,以点燃、加热、滴入等方式触发反应。尽管部分实验现象明显,吸引眼球,但这些实验脱离生活场景,而且原料不易获得,再现性难,难免会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些实验都是在课堂或实验室中完成,离我们很遥远,在生活中无法重现这个实验。为此,一些贴近生活、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化学实验成为趣味课堂的切入点。
化学实验生活化是通过把化学实验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轻松学**化学知识,养成“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化学就是学生活”的学**观,促进学生认识化学的实用性、重要性并激发探究化学的乐趣。
例如在胶体的性质一课中,有大量的生活应用实例。为实现生活化,此处可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和牛奶,可乐与牛奶混合后,可乐颜色褪去,牛奶胶体聚沉,用胶体的聚沉理论验证了“为什么牛奶和可乐不能一起喝”。该实验操作简便,原料易得,贴近生活实际,与理论结合得当,现象明显,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传递“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
此外,趣味实验也是化学趣味课堂的一大亮点。实际上,趣味实验是“老酒换新瓶”,以新颖有趣的形式表现已有的实验。教材中的喷泉实验、过氧化钠小魔术等实验是趣味实验的典型例子,可以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细心钻研,进行实验创新,自创一些微型、操作简便、表现形式独特的趣味实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一课中,学生面对方程式配平练**,没有直观认识,再加上知识点本身有一定难度,不少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气氛沉闷。备课阶段,经过苦思冥想,笔者决定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色反应为切入点,设计一个趣味实验调节课堂气氛。此时正值万圣节即将到来,笔者设计了“万圣节捉妖记”实验。用滤纸剪出6个小人,分别滴入色彩鲜明的氧化剂KMnO4、K2Cr2O7、FeCl3溶液进行染色,学生手持捉妖喷雾:KI溶液和Na2SO3溶液,消灭各妖怪。学生对这种形式倍感兴奋,纷纷踊跃尝试。此时笔者选择合适时机引入该反应涉及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并练**配平,学生欣然接受,学**情绪高涨。
三.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并不是所有的课堂均能采用实验教学,如复**课、理论课等。对于此类课堂,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4]。因此教师可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积极的教师期望是促进学生学**的有利因素,可以为学生的学**创设一个心理空间,达到激发学生学**的动机,促进课堂交流的目的[5]。
首先,可以开展悬疑探究学**。
化学之乐趣不但源于实验,更是源于探究学**带来的成就感。借助化学理论与生活真实情境结合,创设探究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开启智慧的化学乐趣。
一线教师肖中荣[5]设置真实的悬疑情境,整合教材零散内容,以实验为手段,以微粒为抓手,应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释,预测碳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性质。教学取材真实,创意新颖,结构紧凑,整节课犹如一部悬疑侦探片,引人入胜,学生学**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很好。
其次,开展学**小组合作与竞争。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师生互动,营造趣味课堂,小组讨论合作是合适的选择。小组讨论意味着学生通过积极的学**和参与,达到相互的全面的和深度的交流。
小组竞争则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奖惩制度,在激励学生合作的同时,保证小组成员都在进行学**,获得集体的成功。例如在上述的案例“万圣节捉妖记”活动前,可进行小组竞争,优胜组充当捉妖人,而落后小组充当妖怪。此举能激起高中生争先创优心理,课堂气氛活跃,学**变得更有乐趣。
第三,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化学教学需摆脱单一性的知识传授,积极与其他学科交融。如在学**有机物时,可与生物融合;学**硅酸盐时,可与地理、旅游、珠宝鉴赏等学科融合。帮助学生学**综合知识之余,彰显化学的综合应用价值。
第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教师可使用视频、图片、图表、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选用各种教学媒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充分给予学生回答问题、表达看法和情感的机会,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主动投入到学**活动中,为新知识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7]。
结合化学学科,在多媒体的选用上,笔者有如下建议:
1、选用高清、详尽、有趣的视频。
能用视频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视频,而不使用图片。视频信息量大、动态直观、表现形式丰富,其应用效果是图片不可比拟的。视频的选择遵循高清、详尽、趣味原则。高清详尽的视频可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细节,对实验教学有重要的帮助。
传统的化学视频大多数是与实验相关,用于辅助课堂实验的讲解,形式中规中矩,没有太强的趣味性和创新性。而趣味视频则值得我们重视。趣味视频的内容可包括趣味化学知识、趣味化学实验、与化学相关的时事新闻、最新科学进展等。视频的来源既可以是常规的网络媒体,也可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弹幕视频网。在弹幕视频网,可以找到国内外科学爱好者发布的趣味视频,如国内化学爱好者发布的《疯狂化学》、国外化学机构发布的视频《神奇的化学反应最全集合》、《4K摄像机下的超美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发烧友发布的《威力巨大的铝热反应》、《iPhone6S 能否在自制火山熔岩下生存》等趣味实验。这些实验不但内容与化学教学息息相关,而且实验现象剧烈明显,富有感染力,一旦播出,即能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兴趣。巧妙运用趣味视频,定能在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图片与其他多媒体方式灵活搭配。
在没有视频素材的情况下,教师选用图片、图表,结合动画、音频等形式,也可以创设学**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图片的选用上,遵循高清、高质量、排版整齐等原则,使图片在演示文档中发挥相应的作用。视频的应用可以快速直观地传输知识内容,而应用得当的图片则可以给学生深远悠长的记忆,体会不一样的化学情怀。例如在讲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时,笔者选用一张高清的清晨阳光照射森林的大图为背景,展示丁达尔效应;用一首意境幽静的纯音乐为背景乐,在音乐缓缓响起之际,在演示文档(PPT)中逐句播放一首以清晨阳光为主体的现代诗,学生轻声朗读,仿佛走在清晨的树林中,感受化学带来的人文气息和美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趣味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自主学**状态。选择合适的趣味教学策略,可以化困难为乐趣,激发学生学**动机,进一步提升化学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如何让化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值得我们不断探究。
Ⅷ 趣味化学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趣味化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化学是一门具有历史性和生命性的学科,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原始社会火的应用到现在人类的现代化发展,化学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化学不仅与各大学科相互渗透,推动了彼此的发展,例如,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元素分布规律的发现等,而且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在改造自然,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势不可挡、无处不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自然问题的出现,也出现了与时俱进的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一门将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合二为一的新兴学科。绿色化学与医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学科联系联系。绿色化学的实施,需要各类学科的相互推携。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创新及发展,它把经济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提入研究范围,它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读完《趣味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你不需要像学习其他学科一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不一定见什么明显的效果。你只需要读一下《趣味……
Ⅸ 略懂化学的请进
有趣的化学实验—隐形墨水
相信有很多人在孩童时代便已看过或玩过所谓的“隐形墨水”,当时一定会感觉到相当的好奇,即使告知原因也无法了解。然而当我们学过国小自然科、国中理化或高中化学之后,对应形墨水的原理便能恍然大悟了。其实当时的隐形墨水之原理也非常简单,它仅仅是利用酸检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而已,除了应用化学变化中的酸碱中和之原理之外,还可利用其它的化学反应—如沈淀反应、氧化还原、错离子形成及催化反应等现象,来配制隐形墨水。为了进一步揭开隐形墨水的秘密,以下仅以酸碱型、沈淀型、错离子型、氧化还原型及催化型等五种隐形墨水的配制与使用加以说明供作参考。
一、酸验型之隐形墨水
将酸碱指示剂如酚钛溶液滴2滴于酸性溶液(如0.1M HCl)中,并利用毛刷沾酸性溶液将滤纸涂满,待干后再利用毛笔沾取碱性溶液(如0.5M NaOH)做为隐形墨水(无色透明),并在滤纸上写字,则便会在白色滤纸上出现粉红色字来。如改用其它常用的酸检指示剂(如广用指示剂)加于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再用毛刷将其涂在滤纸上而呈现红色(或蓝色)纸张,待干后用毛笔沾取碱性(或酸性)溶液在上述处理过的红色滤纸(或蓝色滤纸)上写字,便会出现红色底蓝色字(或蓝色底红色字)来。其结果列于表一,而常用指示剂之颜色变化范围列于表二。
表一 酸碱型隐形墨水之颜色变化
0.1M HCl加指示剂
0.1M NaOH加指示剂
酚钛(滤纸呈白色)
溴瑞香草蓝(滤纸呈黄色)
广用指示剂(滤纸呈红色)
酚钛(滤纸呈红色)
溴瑞香草蓝(滤纸呈蓝色)
广用指示剂(滤纸呈蓝色)
0.5M HCl
-
-
-
红色底白色字
蓝色底黄色字
蓝色底红色字
0.5M NaOH
白色底红色字
黄色底蓝色字
红色底蓝色字
-
-
-
表二 常用指示剂之颜色变化
指示剂
pH和颜色变化范围
酚钛
8.2(无色)~10.0(红色)
溴瑞香草蓝
6.0(黄色)~7.6(蓝色)
广用指示剂
4 5 6 7 8 9 10
红 橙 红 绿 蓝 靛 紫
二、沈淀型之隐形墨水
利用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反应时会产生不溶性之有色沈淀物来配制成沈淀型隐形墨水,例如(1)由硝酸铅或硝酸银溶液与硫化铵溶液作用产生黑色的硫化铅(PbS)或黑色的硫化银(Ag2S)沈淀。(2)由硝酸铅或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溶液作用产生黄色的碘化铅(PbI2)或黄色的碘化银(AgI)沈淀。(3)由硝酸铅或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作用产生白色的氯化铅(PbCl2)或白色的氯化银(AgCl)沈淀。前者(1)与(2)可在白色滤纸上呈现出黑色或黄色字体,而后者(3)可在预先染成黑色的滤纸上呈现白色字体来。其结果列于表三,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Pb2+(aq)+S2-(aq)→PbS(s)黑色
2Ag+(aq)+S2-(aq)→Ag2S(s)黑色
Pb2+(aq)+2I-(aq)→PbI2(s)黄色
Ag+(aq)+I-(aq)→AgI(s)黄色
Pb2+(aq)+2Cl-(aq)→PbCl2(s)白色
Ag+(aq)+Cl-(aq)→AgCl(s)白色
表三 沈淀型隐形墨水之颜色变化
硫化铵溶液
(NH4)2S
(滤纸呈白色)
碘化钾溶液
KI
(滤纸呈白色)
氯化钠溶液
NaCl
(滤纸先染成黑色)
硝酸铅溶液
Pb(NO3)2
白色底
黑色字
白色底
黄色字
黑色底
白色字
硝酸银溶液
AgNO3
白色底
黑色字
白色底
黄色字
黑色底
白色字
三、错离子型之隐形墨水
由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结合成有色的错离子(Complex ion)来配制而成隐形墨水。例如(1)由氯化铁溶液和硫氰酸钾溶液作用形成红色的硫氰酸铁[Fe(SCN)2+]错离子。(2)由可溶性淀粉溶液和碘液作用而形成深蓝色的I3--Starch错离子。(3)由氯化铁或氯化亚铁与亚铁氰化钾或铁氰化钾溶液作用皆分别形成深蓝色错化合物,其结果列于表四,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Fe3+(aq)+SCN-(aq)→Fe(SCN)2+红色
I3-(aq)+Starch→I3—Starch深蓝色
4Fe3+(aq)+3Fe(CN)64-(aq)→Fe4[Fe(CN)6]3深蓝色
3Fe2+(aq)+2Fe(CN)63-(aq)→Fe3[Fe(CN)6]2深蓝色
表四 错离子型之隐形墨水颜色变化
氯化铁溶液
FeCl3
(滤纸呈淡棕色)
碘-碘化钾溶液
(I3-)
(滤纸呈棕色)
氯化亚铁溶液
FeCl2
(滤纸呈淡棕色)
硫氰酸钾溶液
KSCN
棕色底
红色字
-
-
可溶性淀粉溶液
Soluble starch
-
棕色底
深蓝色字
-
亚铁氰化钾溶液
K4Fe(CN)6
淡棕色底
深蓝色字
-
-
铁氰化钾溶液
K3Fe(CN)6
-
-
淡棕色底
深蓝色字
四、氧化还原型之隐形墨水
由氧化剂与还原剂作用时产生颜色变化(产生或消失)之现象而配制成隐形墨水。例如(1)由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碘液作用时碘液的棕色会消失。(2)由过氧二硫酸钾溶液将碘化钾溶液中之碘离子氧化成碘分子而呈现棕色。(3)由草酸将紫红色的过锰酸钾溶液还原成无色的锰离子。其结果列于表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I2+2S2O32-→2I-+S4O62-
棕色 无色
2I-+S2O82-→I2+2SO42-
无色 棕色
5C2O42-+2MnO4-+16H+→2Mn2++10CO2+8H2O
紫红色 无色
表五 氧化还原型隐形墨水之颜色变化
碘酒
I2
(滤纸呈棕色)
碘化钾溶液
KI
(滤纸呈白色)
过锰酸钾溶液
KMnO4
(滤纸呈紫红色)
硫代硫酸钠溶液
Na2S2O3
(还原剂)
棕色底
白色字
-
紫红色底
白色字
过氧二硫酸钾溶液
K2S2O6
(氧化剂)
-
白色底
棕色字
-
草酸钠溶液
Na2C2O4
(还原剂)
-
-
紫红色底
白色字
五、傕化型之隐形墨水
由于催化剂之催化作用而使化学反应发生而且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来配制的隐形墨水。例如(1)由二铬酸钾(K2Cr2O7)催化过氧化氢而分解成水和氧气时,二铬酸钾先转变成暗褐色的过氧二铬酸钾(K2Cr2O9),随后又会放出氧气而回复为原来的二铬酸钾。(1)鲁米诺(Lumionl)在碱性溶液和双氧水存在下受到Fe3+或Fe2+等离子之催化而出现蓝绿色光。因此若将二铬酸钾溶液处理在滤纸上,随后用毛笔沾取双氧水在滤纸上写字,则会出现暗褐色字体,但不久又会消失。若将赤血盐[K3Fe(CN)6]、氯化铁(FeCl3)或氯化亚铁(FeCl2)溶液分别处理在滤纸上,然后在鲁米诺之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许双氧水,于暗室内在滤纸上写字,则会出现蓝绿色光之字迹,但不久又会消失。其结果列于表六。
表六 催化型隐形墨水之颜色变化
二铬酸钾溶液
K2Cr2O7
(滤纸呈橘红色)
赤血盐溶液
K3Fe(CN)6
(滤纸呈红色)
氯化铁溶液
FeCl3
(滤纸呈淡棕色)
氯化亚铁溶液
FeCl2
(滤纸呈淡棕色)
双氧水
(H2O2)
橘红色底暗褐色字随后又消失 -
-
-
鲁米诺之碱性溶液
(Lumionl/NaOH)
-
于暗室内呈现蓝绿色光字,随后又消失 于暗室内呈现蓝绿色光字迹,但在光线下呈深棕色字迹 于暗室内呈现蓝绿色光字迹,但在光线下呈深棕色字迹
六、结论
上述所介绍的五种隐形墨水乃是分别由不同的化学药品,如酸碱性溶液和指示剂,沈淀剂、氧化剂、还原剂、错化剂或催化剂及发光剂等分别调配而成无色透明的溶液作为隐形墨水,而且必须分别在特殊药品处理过之滤纸上来写字,才会由于分别发生酸碱中和、产生沈淀、氧化还原、形成错离子或错化合物或催化作用等而出现各种不同颜色的字体,此乃为隐形墨水之秘密所在。
若将上述几种隐形墨水加以混合,则便可同时针对不同药品处理的滤纸写出不同颜色的字体来,由此配制成一综合型的隐形墨水。如将碘化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及硫氰酸钾溶液等混合成一综合型的隐形墨水时,便可分别在硝酸铅溶液、碘酒溶波及氯化铁溶液等处理过的滤纸上写出白底黄色字体(PbI2)、棕褐色底白色字(I-)及白色底红色字[Fe(SCN)2+]来。
七、参考数据
方金祥:趣味化学实验讲义。国立高雄师大化学系。中华民国七十九年二月。
萧韵玲、邱宝凤、苏昭瑾、方泰山: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示范实验-一套方便的教具。化学;第四十二卷第三期,A52-A56。中华民国七十三年九月。
国立编译馆:高中基础理化实验手册上册实验3-4化学能转换成光能。中华民国七十六年八月四版。
E.J.King: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Electrolytic Solutions.
作者:方金祥(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化学系)
资料来源:科学教育月刊,第140期,民国八十年五月\
Ⅹ 求5本以上适合初中生看的物理化学课外书。
《趣味地球化学》
《化学的奥秘》 查耶夫
《罗密欧的毒药(苏瓦兹老师讲趣味化学)》 苏瓦兹
《中学生化学知识网络全书》
《生活中的化学》
1·男孩的冒险书
2·趣味物理学
3·卡尔·萨跟的
4·外星人学物理
5·时间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