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老子注王弼pdf

老子注王弼pdf

发布时间:2022-09-17 20:59:40

‘壹’ 《王弼老子注研究》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王弼老子注研究》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Ru7U5LNb1rSH3gU7T4FeIA

?pwd=p8a4 提取码:p8a4
简介:王弼《老子注》研究一书强调老子文本所谓的链式风格,我觉得细心的读者应该都会注意到吧,只是不会有意识的以之为解释原则,讨论王弼眼中老子作为一个隐含作者的地位(可能是低于孔子的,注中引用周易之类,是为了用孔子所作的易传压倒老子),另一方面就是谈到注释隐含读者。

‘贰’ 《老子》五个比较重要的版本简介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老子集成》中,共收录了自战国到1949年265个不同时期、不同注解者的版本,其中称《老子》的120部,称《道德经》的145部。历史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河上公本和王弼本,现今最重要的当属楚简和帛书,如下是五个重要版本的简介。

1、《楚简老子》: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由荆门市博物馆整理1998年5月出版。内容仅为两千多字,是今本的五分之二,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老子》传抄本。下葬时间约为BC374年之前,誊抄时间约为BC500年-BC400年之间。

2、《帛书老子》: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整理1980年3月出版。帛书甲本由篆抄写大约成书于BC250年左右有上下篇之分,帛书乙本由隶书抄写大约成书于BC200年左右,有德经道经之篇名,两本下葬于BC150年左右,比《河上公章句》早五六十年。

3、《河上公章句》:河上公一说是战国时期人,传六代之后到曹参(萧何之后的丞相)。一说是汉文、汉武时期人,曾授汉文帝《道德经》真义。其徒弟安期生,号称千岁公。盖西汉神仙道流传之故。又称《河上丈人撰》,大约成书于汉武帝时期BC100年左右,原注不分章,大体上是以黄老思想解释《老子》。有黄老的元气宇宙生成论,自然无为治国术,精气神方士养生术。

4、《王弼老子注》:生于AD226年,卒于AD249年,以其短暂的24年生命,完成了《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如果说河上公探讨的是宇宙来源问题,王弼开始之后探讨的则是宇宙本体问题,王弼认为“天下之无,以无为本”,开启了”以无谴有“的思辨哲学。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

5、《道德经古本篇》:北齐后主高纬武平五年(AD574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所得,傅奕参考了9家注本进行整理,共 5556 字,与帛书文字有许多类同之处,但体例按通行本,《道经》在《德经》之前。此书现存于正统《道藏》中。其时代应与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相当。傅奕本保存了较多的古句、古语、古字。有许多优点,但因其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这些旧本本身就存在不少讹误,且傅奕本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改动的地方也很多,存在讹文、衍文、脱文、倒置的情况,且有些篇次及文章内容也非《老子》原貌。

以上《老子》均是流传之流传的传抄本,没有一个是所谓的《道德真经》,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同一本书中还有自相矛盾的思想。就拿王弼本来说,有的注文引用是正确的,原文却在后世流传中抄错了。不虚“ 老子五千言,错简两千年 ”之称。

任何一个时代的《道德经》解释,都有当时的时代作用于价值。 王弼援道入儒是有政治目的的,是为了反对董仲舒之后的汉儒“名教”之风。魏代(曹丕时代)开始了”名教“和”自然“关系的讨论,王弼是主张,名教服从于自然的。裴頠则着《崇有论》,从理论上用以有为本批判以无为本,提倡有为,否定无为,推崇名教,排斥自然。王弼以自然为本,建立起一套“以无为本”的“贵无论”体系。裴頠以名教为本,提出了一套“济有者皆有”的“崇有论”体系。

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探讨注者的解读无异于纸上谈兵。 读河上公要对西汉之初的黄老学派,及当时政治环境,学术史有个大体了解。读王弼不得不去了解魏国当时的学术潮流。只有明白了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出于对什么的考虑,才说这样的话,才能尽可能的解决“代入感问题”,得出到一个比较接近真相的结论。“老学史”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史,古代思想史,没有什么学问可以单独而又孤立的通过一本书就能轻松掌握。

河上公以清静无为解说老子,完善黄老思想。王弼以自然思想注老子,建立“贵无论”。跟现在那些人用成功学,管理学说老子,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时代需求不一样了而已。

‘叁’ 市面上有几种版本原文王弼老子注

虽然《老子》有多个版本,但王弼《老子注》就一个版本,似乎没有版本之异。朋友看的难道是盗版的?

下面是我的另一段关于<老子>版本的简介,供朋友参考.
--------------------------------------
《道德经》又名《老子》,我国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老子所着,全文共5000余字,代表了中国古代最高的哲学思想。《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版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其次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是汉代河上公的《河上公章句》和曹魏时期王弼的《老子注》;在初唐至五代时期,有付奕《道德经古本篇》;在两宋至元代时期,有王安石《老子注》、苏辙《老子解》、范庆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和吴澄《道德真经注》;明代有薛蕙《老子集解》、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沈一贯《老子通》、焦竑《老子翼》;清代有王念孙《老子杂志》、俞樾《老子评议》、高延弟《老子证义》、刘师培《老子补》等;民国时期有马叙伦《老子校诂》、劳健《老子古本考》和严灵峰《老子章名新编》;建国后有朱谦之《老子校译》、车戴《论老子》、张松如《老子校读》、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任继愈《老子今译》、兰喜并《老子解读》、饶尚宽《老子译注》、刘笑敢《老子古今》等。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的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古代《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另据近年专门举办的《道德经》展览会统计,各种关于《道德经》的现代出版物大约有4000种之多。

《道德经》在西方的第一个译本,是1842年巴黎出版的斯坦尼斯拉斯·朱理安翻译的《老子道德经》法文本;1870年莱比锡出版了维克多施特劳斯的《老子道德经》德文译本;1884年伦敦出版了鲍尔费的英文译本《道书》;1891年理雅各的《道书》译本在牛津出版;1898年美国芝加哥出版了保罗·卡鲁斯的《老子道德经》译本; 1904年沃尔特·高尔恩《老子译本》出版并多次重印;1921年出版了卫礼贤《老子道德经》;1934年伦敦出版了亚琴·章利英译本《道和德〈道德经〉及其在中国思想中的地位研究》,对《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有较大影响,并被多次重印;由中国人自己翻译的英文《道德经》,在西方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是胡泽龄的译本,1936年在成都出版;1948年林语堂在纽约出版了《老子智慧》;1959年初大告在伦敦出版了《道德经》;学者认为译文质量较好,有重大影响的译本是詹文锡1963年在纽约出版的《老子之道》和1977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出版的林保罗的《老子道德经及王弼着英译》;1973年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出版以后,在海外又掀起了一股研究老子的热潮,研究老子其人其书的各种注本及英文译本被大量出版,不可胜数。

‘肆’ 《老子》版本说略

光明网02-23 13:53

《老子》版本之芜杂,在中国学术界罕有出其右者。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严遵《老子指归》、傅奕本合称传世本中的四大体系。其中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的影响尤其广泛。河上公本多被道教人士和下层民众所推崇,王弼本则广为文人学士所喜好。此外,还有唐代景龙碑本等版本也有一定影响。20世纪以来,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竹简本、西汉竹书本(又名北大竹简本)等文献资料先后问世,为老学研究增加了新材料,带来了新活力。以下依据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撮其要点加以综述,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参考坐标。



《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河上公又称河上丈人,姓名不详,其生活的时代有秦、西汉、东汉、魏晋诸说。“详其词旨,不类汉人,殆道流之所依托欤?相传已久,所言颇有发明,姑存以备一家可耳。”(《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934页)《老子河上公章句》把《老子》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合称为《道德经》,并在每章的前面冠以章题。这是现存最早的《老子》注本。今传有敦煌六朝唐写本、宋刊本、明刊本、道藏本等,通称河上本。现有中华书局“道教典籍选刊”本。河上公注中用“气”来充实“道”,其中多有神仙思想,如第六章注“谷神不死”曰:“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第十三章注“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曰:“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反映了东汉黄老思想的特征。

推荐阅读:(汉)河上公注,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2009年。

严遵《道德经真经指归》。严遵(或曰严尊),字君平。汉成帝时成都人。生平事迹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此书又名《老子指归》《道德指归论》,史籍多有着录,然卷数、版本颇有差异。《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分别着录为十一卷、十四卷、十四卷、十三卷,宋以后则多为十三卷。据《君平说二经目》可知,此书原分《老子》为上下篇、七十二章;《德》经四十章在上,《道》经三十二章在下。此书融通《易》《老》,不仅以阴阳之数裁制经文,亦以《易》理解之。……旨在劝诫天下君臣、父子尊道行德,无为守分,以使上下玄通,四海平和。”(傅璇琮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59页)

推荐阅读:(汉)严遵着,王德有译注,《老子指归译注》,商务印书馆,2004年。该书注释详细,便于阅读。

《老子想尔注》。该书作者一说是张陵,一说是张陵之孙张鲁。《老子想尔注》早已散失,《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都未记载,《道藏》中也未收录。清末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本典籍中,有《老子道经想尔注》残本,全本共五百八十行。注与经文连写,字体不分大小,章次不分,过章不另起一行。据考证,它是六朝钞本。此残卷在1905年失窃,现收藏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编号为斯氏(斯坦因)六八二五。该残卷始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终至第三十章“无欲以静,天地自止(正)”,大致反映了《想尔注》的基本思想内容,是研究早期道教思想的珍贵资料。今人饶宗颐据《河上公注本》分章排列整理。

推荐阅读: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王弼《老子注》。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魏晋玄学家。《隋书·经籍志》:“《老子道德经》二卷(王弼注。梁有《老子道德经》二卷,张嗣注;《老子道德经》二卷,蜀才注。亡。)”王弼的《老子注》也分为81章,但没有章题,现在的传本也是在古本基础上经后人加工调整过的版本。学界认为从版本的角度看,王弼本与河上公本区别不太大,王弼本的字数虽然多于河上公本,但多出的字主要是虚词。河上公注以修身炼气为本,王弼注以谈玄说虚为主。王弼不是通过文字训诂力求恢复《老子》的本义,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进而成功地构筑了一个玄学化的老学体系。

推荐阅读:王弼着,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或王弼着,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2011年。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唐初傅奕据北齐时项羽妾墓出土的“项羽妾本”,与几种流传版本参合校订,组合成《道德经古本篇》,人称“傅奕本”,学界称之为善本。傅奕本保存了较多的古句、古语、古字。傅奕本有许多优点,但因其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这些旧本本身就存在不少讹误,且傅奕本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改动的地方也很多,存在讹文、衍文、脱文、倒置的情况,且有些篇次及文章内容也非《老子》原貌。

推荐阅读:傅奕《道德经古本篇》,见刘笑敢《老子古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景龙本《道德经碑》。唐代道观中流行刻立《道德经》,现存最早的是唐景龙二年(708)河北易州龙兴观的《道德经碑》。该碑简称景龙碑本、景龙本、碑本、易州本。此碑正面(阳面)刻道经,阴面刻德经。严可均《铁桥金石跋》谓:“世间真旧本,必以景龙碑本为最。其异同数百事,文谊简古,远胜今本者甚多。”

推荐阅读: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该书在选本方面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文为主,次取敦煌写本与遂州碑本参订。此外还参考旧抄本、佚本、正统《道藏》本诸刻本共100余种。本书校勘精审,训诂严谨。

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宋范应元字善甫,号果山,又号谷神子。此书依范氏所藏古本《老子》作注,其经文上《道》下《德》,作八十一章,各章次序与通行本相同。该书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凡40余家,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其内容体现由精气至性命,最后归结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书《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采摭时也没有涉及。现存版本有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续古逸丛书》所录宋刻本等。



帛书《老子》甲乙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两种抄本,分别被称为甲本和乙本。专家认为:两种抄本内容大体相同。甲本不避讳“邦”字,其抄写年代应在刘邦称帝之前;乙本避讳“邦”字而不避汉惠帝刘盈之讳,其抄写年代应是刘邦在位之时。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帛书《老子》保留了许多虚词。马王堆本虽是全本,但残破较甚,在甲、乙两本可互为补充的情况下,仍有不少残缺的文句。西汉时期,《老子》中《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有人认为道上德下出自西汉刘向之手。西汉时期的《老子》乙本无分章,甲本有划分章节的符号。此时的《老子》并非八十一章。到了西汉时期,《老子》文本基本定型。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序》曰:“帛书《老子》甲乙本在当时只不过是一般的学习读本,皆非善本。书中不仅有衍文脱字、误字误句,而且使用借假字也极不慎重,出土时又因自然损坏,经文均有残缺,但是,它的珍贵,主要是抄写的时间早,近古必存真,因而较多地保存《老子》原来的面貌。尤其是同墓出土两个来源不同的古本,不仅可相互印证,而且同时用两个古本一起勘校今本,对订正今本讹误,更有价值。”(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

推荐阅读: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该书将甲、乙两本的文字,逐句与王弼注本及敦煌卷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33种)相互参校,最后复原帛书甲、乙本《老子》,堪称这一版本研究的压卷之作。

楚简《老子》摘抄本。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一号楚墓出土三种《老子》摘抄本。专家认定:墓主人入葬于战国中期,大约为公元前300年左右。郭店楚简《老子》书写于形制各异的甲、乙、丙三组竹简上。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见的《老子》一书的最原始的文本。郭店楚简本的简文不分章,次序和文字与通行本有较大差异。郭店本的内容仅为传世本的五分之二。思想上并不激烈地抨击儒家的仁义观念。郭店楚简本是战国时期《老子》的三种全文本的摘录本呢?还是当时并没有完整的文本?在今天依然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当时已经有完整的《老子》全文本,也有人认为,今天我们看到的《老子》,在起始阶段只有一些简单的格言,后人慢慢添加,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全文本。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推荐阅读:《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李若晖《郭店竹书老子论考》,齐鲁书社,2004年。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汉竹简本。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1月接受捐赠的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据介绍北大简本《老子》经拼缀后共有完整简218枚,保存近5300字,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阙文仅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其中还保存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上经”相当于传世本《德经》,“下经”相当于传世本《道经》。北大简本《老子》每章之前均有分章符号,其章节划分与传世本有所不同,为探讨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最为齐备的资料。西汉竹书约抄写于汉武帝时期。

推荐阅读:韩魏编《北京大学西汉竹书(老子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二十世纪以来,我们有幸发现了帛书本竹简本和西汉竹简本等出土文献,对于《老子》研究来说,值得庆贺。在看到出土文献与传世本的不同之时,也要看见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对于《老子》研究而言,探寻不同版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同样重要的。



20世纪以来,众多学者赓续传统进行考据释义的工作,出现了一大批《老子》整理本和译注本,例如马叙伦的《老子覈诂》和《老子校诂》、杨树达的《老子古义》、高亨《老子正诂》和《老子注译》、蒋锡昌《老子校诂》、于省吾的《老子新证》、任继愈的《老子今释》、严灵峰的《老子达解》和《老子章句新编》、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后改为《老子注译及评介》)、陆永品的《老子通解》、王凯《老子〈道德经〉解释》、牛贵琥《老子通释》等。

推荐阅读: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2015年。该书是一本经过作者数十年反复打磨的老学着作,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子的经典读本。该书先后多次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北京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原文部分以中华书局张氏所刊王弼注本为底本,参照帛书及郭店本等做了校对。对于初学者是一本入门的必读书,对于老子和道家思想研究者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需要说明的是该书附录三为“《老子》校定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一个理想的文本,作为《老子》研究的定本,其想法可以理解,其做法让人钦佩,但所谓理想的定本目前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伍’ 王弼简介王弼的故事王弼怎么死的

王弼简介王弼的故事王弼怎么死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天才式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立了不朽的功业,然而上苍却过早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他们就像划过历史天空的流星,虽然光芒万丈,却转瞬即逝。王弼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弼,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六世祖王龚王弼简介,名高天下,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他的五世祖王畅为汉末“八俊”之一,官至司空,亦列“三公”;他的曾外祖父是号称“江夏八俊”的荆州牧刘表;他的叔祖父是“建安七子”之一、过目不忘的大文学家王粲;他的父亲王业,官至谒者仆射。

可能是基因的优良,加之家教的影响,王弼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十几岁的时候王弼简介,他就可以把《老子》讲得头头是道。这个实在是太厉害了,你就是现在随便让一个科班出身的大学生讲讲《老子》是怎么回事,恐怕都说不出什么来。在王弼生活的年代,擅长研究老子思想的专家特别多,王弼,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与他们进行学术辩论,真可以称得上是“舌战群儒”,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驳倒他的观点。
当时最有名的玄学家何晏给《老子》作了注,书写成之后,还没有发表,就去拜访王弼。在他看过王弼写的《老子注》之后,不禁为之叹服与倾倒,说:“孔子曾经说过后生可畏,说的就是你啊!”于是把自己的书名改成了《道德二论》。
王弼不仅在《老子》方面是权威,更厉害的是,他对《周易》居然也十分精通,并且给《周易》作了注!《周易》号称是古往今来第一奇书,就是到了今天,还有许多人打着研究《周易》的幌子算卦骗钱。可是,王弼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不但完全读懂了《周易》,还创造性地用老子的思想来解释《周易》。他的这一创举在当时的学术界刮起了一股新风,用今天的话说他掀起了“三国时期的五四运动”也不为过。
而这股新风,因为是在曹魏正始年间刮起的,所以叫“正始玄风”。可能是因为太有才的关系,王弼为人很高傲,经常以自己的长处去取笑别人,所以当时的人虽然佩服他的才学,却也讨厌他的处事作风。这位天才少年,二十四岁就因病离世,没有机会像与他年龄相仿的钟会一样,干出一番大事业。
王弼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学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弼对《老子》的理解、对《周易》的阐发、对《论语》的发挥,指引了后世无数研究者的学术方向。他的智慧之光,跨越魏晋玄学的历史长河,照亮了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

‘陆’ 《王弼《老子注》》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王弼《老子注》》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L26AjgR07OB0IY2mf3HnUA

?pwd=7vev 提取码:7vev
简介:《王弼《老子注》》的作者是佚名。

‘柒’ 老子注的介绍

《老子注》是魏晋玄学的发端,是第一部系统地阐述玄学理论的着作,在玄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奠定了一代新学说,标志着哲学由宇宙论向本体论,由神学向思辨哲学的转变,代表和影响了一个时代哲学发展的趋向。王弼通过对本末、静动、体用、一多等范畴,探讨本体世界“无”和现象世界“有”所构成的多重关系,反映了认识的深化,对我国古代理论思维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老子注》的作者是魏晋时期的王弼。王弼,字辅嗣,山阳高平(今河南焦作)人。生于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死于正始十年(公元249年)。

阅读全文

与老子注王弼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现在还有c语言编译吗 浏览:672
哪里买到单片机 浏览:478
linux文件打开数量 浏览:510
编译原理中什么是l属性文法 浏览:367
硬盘加密时出现的问题 浏览:59
如何退域命令 浏览:108
看书的app哪里看 浏览:291
服务器怎么调大 浏览:3
android天气apijson 浏览:984
为什么创建id会出现服务器错误 浏览:837
代码中有不必编译的单词吗 浏览:563
钩子与数据库编程 浏览:563
安卓光遇录歌怎么设置 浏览:485
虚拟机怎么和云服务器搭建集群 浏览:896
python倒计时代码turtle 浏览:492
cad命令mv 浏览:928
nexus7一代androidl 浏览:306
linux使用静态库编译过程 浏览:103
android平滑滚动效果 浏览:841
什么是编译器指令 浏览: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