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中的拉筋指的是什么
拉筋指的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拉结作用。
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2d1)+11.9【抗震弯钩长】*d1*2 d1为箍筋直径
(2)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11.9【抗震弯钩长】*d*2
(1)钢筋加密区拉筋扩展阅读: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预应力筋,环等。
2. 剪力墙拉筋加密区范围
配筋构造纵筋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一般纵筋间距不应小于50mm,一二三级及柱截面边长大于400时纵筋间距不宜小于200mm,四级、非抗震一级截面小于400时不宜大于300。圆柱纵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3.1箍筋a)箍筋直径 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柱根(嵌固部位)处不小于8mm;不应小于d/4(d为最大纵筋);b)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6d、100,二级不大于8d、100,三四级不大于8d、150、柱根100,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不应大于100;一级框架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c)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d,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d(d为最小纵筋,此处规范中未说明是最大还是最小,判定为最小);另外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注:当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最小纵筋直径),此注意项判定为非加密区箍筋的要求。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活拉筋约束;箍筋加密区范围: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1/6和500mm较大值;底层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剪跨比小于2的柱、框支柱、一二级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级角柱没有全高加密要求,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要按角柱计算的。
3. 建筑工程设计中封闭箍筋及拉筋是什么意思
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当梁宽≤350 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 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
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即多排隔一拉一梅花形,单排隔一拉一(指非加密区)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只是给出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例如,梁箍筋的标注为φ8@100/200(2) ,可以看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筋间距为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是错误的理解。
4. 建筑问题:什么是拉筋
建筑名词,拉筋主要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拉结作用。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只是给出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
例如,梁箍筋的标注为φ8@100/200(2) ,可以看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筋间距为200*2=400mm 。
(4)钢筋加密区拉筋扩展阅读
剪力墙拉筋设置要求
设置拉筋时,由于其不承受结构内力,钢筋截面都比较小,一般采用6mm或8mm钢筋,两端做成180°弯勾,并用铁丝固定就可以了。
1、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一般取为φ6@600)《高规》。
2、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一般取为φ6@400)。
3、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内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砼规》11.7.16)。
5. 拉筋有没有加密区
拉筋的加密是指梅花型布置
箍筋加密区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箍筋加密区设置的规定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层柱子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梁端的加密区长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柱子加密区长度一般取1/6每层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层(一层)柱子的根部应取1/3的高度。
http://ke..com/view/1454111.htm
6. 构造柱箍筋加密区拉筋间距
构造柱本身就四根钢筋,箍筋间距200,一般不设置拉筋。
柱钢筋搭接后,在搭接区箍筋加密成间距100就可以了。
7. 关于框架柱箍筋加密的规范规定
关于框架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框架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也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框架柱箍筋加密区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绑扎搭接范围内加密。
将所要的加密区长度相加就是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全长-加密区长度。
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
8. 在楼层框架梁中固定侧面构造钢筋的拉筋与箍筋一样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拉筋不存在,它起固定作用。
箍筋抗剪作用,受力的,跟构件剪力相关。
9. 梁中拉筋如何设置
一、设置:
1、拉筋间距是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假设箍筋加密区间距是100,非加密区间距是200,那么拉筋间距是400,在加密区范围内也是400。
2、若有4个构造筋,那么在同一个垂直面上需要设置两个拉筋,就是同一个垂直面上每个腰筋都要拉。
二、作用:
1、保持梁骨架的刚度
腰筋和拉筋的直径和间距要考虑到施工中的荷载作用。当混凝土梁很高时,高大的钢筋骨架要承受钢筋自重,特别是施工中的施工机具、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荷载,就可能使钢筋骨架发生位移和变形,导致钢筋尺寸跑位,这样便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保护层厚度,从而影响梁的耐久性。设置适量的腰筋和拉筋,与钢筋骨架中的箍筋绑扎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有效地约束钢筋骨架的变形,增大了钢筋骨架的刚度和稳定性。
2、限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持足够的湿度和温度,才能保证水泥的不断水化,以使混凝土的强度不断发展,如果过早失水,会造成强度的下降,而且形成的结构疏松,产生大量的干缩裂缝。由于在混凝土梁的上下部都配置了钢筋,可以约束混凝土的收缩和阻止裂缝的产生。当梁高超过700mm,裂缝就会出现在梁的中部,进而向四周延伸,影响梁的外部观感、完整性和耐久性。在梁的中部设置腰筋,便可以控制这些裂缝的出现和产生。
3、减少受拉区裂缝的伸展
当梁承受的荷载较大时,梁的受拉区混凝土会开裂,随着荷载的增加,这些裂缝会汇集成宽度较大的根状裂缝向梁的上部延伸,从而影响梁的受力性能。设置腰筋便可以约束这些根状裂缝的伸展,提高梁的承载力。
10. 剪力墙中间有加密区钢筋怎么设置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输入:
(排数)<级别<直径<非加密区高度
+(排数)
<级别<直径<加密区高度
剪力墙钢筋的输入方式如下:水平钢筋格式1:【(排数)】<级别<直径<间距【[布置范围]】;
1、常规格式:(2)b12@100;
2、左右侧不同配筋形式:(1)b14@100+(1)b12@100;
3、每排钢筋中有多种钢筋信息但配筋间距相同:(1)b12/(1)b14@100+(1)b12/b10@100;计算时按插空放置的方式排列,第二种钢筋信息距边的距离为起步距离加上1/2间距;
4、每排钢筋中有多种钢筋信息且各种配筋间距不同:(1)b12@200/(1)b14@100+(1)b12@100/b10@200;计算时第一种钢筋信息距边一个起步距离,第二种钢筋信息距边的距离为起步距离加上本钢筋信息1/2间距;
5、每排各种配筋信息的布置范围由设计指定:(1)b12@100[1500]/(1)b14@100[1300]+(1)b12@100[1500]/(1)b14@100[1300];说明1、排数没有输入时默认为2;不同排数的钢筋信息用“+”连接;当用“+”连接时则表示水平钢筋从左侧到右侧的顺序布置。
2、同排存在不同的钢筋信息用“/”隔开;此时当间距后面带“[]”,且括号内必须输入数值,则表示钢筋信息从下之上依次布置,括号内的数值表示该水平筋布置的范围高度;
3、加号之间输入了不同的排数时,取第一个钢筋信息的排数信息;垂直钢筋格式1:【*】【(排数)】<级别<直径<间距
1、常规格式:(2)b12@100;
或*(1)b12@200+(1)b14@200;输入“*”时表示该排垂直筋在本层锚固计算,未输入“*”时表示该排纵筋连续伸入上层。
2、左右侧不同配筋形式:(1)b14@100+(1)b12@100;
3、每排钢筋中有多种钢筋信息但配筋间距相同:(1)b12/(1)b14@100+(1)b12/b10@100;计算时按插空放置的方式排列,第二种钢筋信息距边的距离为起步距离加上1/2间距;
4、每排钢筋中有多种钢筋信息且各种配筋间距不同:(1)b12@200/(1)b14@100+(1)b12@100/b10@200;计算时第一种钢筋信息距边一个起步距离,第二种钢筋信息距边的距离为起步距离加上本钢筋信息1/2间距;说明1、排数没有输入时默认为2;不同排数的钢筋信息用“+”连接;当用“+”连接时则表示垂直钢筋从左侧到右侧的顺序布置。拉筋格式1:<级别<直径<水平间距<*<竖向间距;
例如:a6-600*600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500a6压墙筋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例如:2b25其它钢筋水平加强筋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间距;数量同水平钢筋的计算。
例如:4b12@200垂直加强筋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
例如:28b14
格式2:【排数】<级别<直径<间距;数量同垂直钢筋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