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梦溪笔谈pdf

梦溪笔谈pdf

发布时间:2022-09-27 21:10:13

Ⅰ 求《梦溪笔谈》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梦溪笔谈》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tDMstaQnfvOjIgmhhqz5sA

?pwd=ikge 提取码: ikge
简介:《梦溪笔谈》是中国笔记研究中被研究最多最深的本子之一,一直成为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点。然本书内容涉及甚广,人事、官政、权智,下至闾巷之言,亦是研究北宋时期典制礼仪、财役制度、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此次整理,《笔谈》部分以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元刊本为底本,《补笔谈》、《续笔谈》部分以清光绪三十年陶氏爱庐本为底本。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目录的卷首条目标题按卷排比,文中出现的人物、典籍、年号编为索引,附于卷末。有价值的各种版本序跋和《沈括事略》收于附录,以见全貌。

Ⅱ 谁有《大中华文库:韩非子》 (汉英对照) PDF

大中华文库

《大中华文库》几乎是涵盖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全2册)、荀子(全2册)、儒林外史(全3册)、牡丹亭(全2册)、西厢记、陶渊明集、楚辞、墨子(全2册)、汉魏六朝诗三百首(全2册)、红楼梦(全6册)、西游记(全6册)、水浒传(全5册)、三国演义(全5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搜神记(全2册)、明清小品文、颜氏家训、长生殿、关汉卿杂剧选、汉魏六朝小说选、南柯记、封神演义(全4册)、儿女英雄传(全2册)、菜根潭、文心雕龙(全2册)、邯郸记、镜花缘(全2册)、老残游记(全2册)、浮生六记、管子(全4册)、吕氏春秋(全3册)、六韬、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黄石公三略、黄帝内经素问(全3册)、列子、新编千家诗、阮籍诗选、四元玉鉴(全2册)、商君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全2册)、元曲三百首、初刻拍案惊奇(全4册)、黄帝四经等51种92册。


这个全套的《大中华文库》均出自图中右下角,基本上一本都不缺

大中华文库目录:


├─大中华文库(pdf)3-2
│ [七侠五义 1 (汉英对照)].(清)石玉昆着.扫描版.pdf
│ [七侠五义 3 (汉英对照)].(清)石玉昆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1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2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3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4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三国演义 5 (汉英对照)].(明)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世说新语 1(汉英对照)].(南朝宋)刘义庆着.扫描版.pdf
│ [世说新语 2(汉英对照)].(南朝宋)刘义庆着.扫描版.pdf
│ [中国古代寓言选(汉英对照)].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人物志 汉英对照].伏俊琏(今译) 罗应换(英译).扫描版.pdf
│ [伤寒论 汉英对照].罗希文 (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全三卷)(汉英对照)].(清)吴敬梓着.扫描版.pdf
│ [南柯记(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张光前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1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2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史记选3 汉英对照].安平秋(校译) 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扫描版.pdf
│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汉英对照].潘嘉玢 (译).扫描版.pdf
│ [周易1 汉英对照].张善文(今译) 傅惠生(英译).扫描版 .pdf
│ [周易2 汉英对照].张善文(今译) 傅惠生(英译).扫描版 .pdf
│ [周易参同契(汉英对照)].(东汉)魏伯阳着 萧汉明校译 吴鲁强 戴维斯英译.扫描版.pdf
│ [唐代传奇选(汉英对照)](唐)沈既济等编着 王中立今译.扫描版.pdf
│ [唐宋文选1(汉英对照)].(唐)韩愈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唐宋文选2(汉英对照)].(唐)韩愈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商君书 汉英对照].高亨(今译) 戴闻达(英译).扫描版.pdf
│ [四元玉鉴1 汉英对照].郭书春(今译) 陈在新(英译).扫描版.pdf
│ [四元玉鉴2 汉英对照].郭书春(今译) 陈在新(英译).扫描版.pdf
│ [坛经(汉英对照)]. 顾瑞荣今译 蒋坚松英译.扫描版.pdf
│ [墨子1 汉英对照].周才珠 齐瑞瑞(今译) 汪榕培 王宏(英译).扫描版.pdf
│ [墨子2 汉英对照].周才珠 齐瑞瑞(今译) 汪榕培 王宏(英译).扫描版.pdf
│ [天工开物 (汉英对照)].(明)宋应星着 潘吉星今译 王义静等译.扫描版.pdf
│ [太平广记选 2(汉英对照)].(宋)李昉等编.扫描版.pdf
│ [太白阴经 汉英对照].刘先廷(校释) 朱世达(英译).扫描版.pdf
│ [夷坚志选 汉英对照].王锡婷 等(今译) 英格尔斯(英译).扫描版.pdf
│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汉英对照].吴如嵩 吴显林(校释) 林戊荪(英译).扫描版.pdf
│ [孟子 汉英对照].杨伯峻(今译) 赵甄陶 等(英译).扫描版.pdf
│ [宋明评话选 1(汉英对照)].(明)冯梦龙 凌蒙初编着.扫描版.pdf
│ [尚书 (汉英对照)].周秉钧今译.扫描版.pdf
│ [山海经(汉英对照)].陈成今着 王宏 赵峥英译.扫描版.pdf
│ [战国策 3(汉英对照)].翟江月英译 今译.pdf
│ [战国策1 汉英对照].翟江月(译).扫描版.pdf
│ [战国策2 汉英对照].翟江月(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1 (汉英对照)].(晋)干宝 黄涤明 丁往道英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2 (汉英对照)].(晋)干宝 黄涤明 丁往道英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1 汉英对照].周振甫(今译) 杨国斌(英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2 汉英对照].周振甫(今译) 杨国斌(英译).扫描版.pdf
│ [文赋 二十四诗品(汉英对照)].陆机司空图着.扫描版.pdf
│ [新编千家诗 汉英对照].袁行霈(编) 徐放 韩珊(今译) 许渊中(英译).扫描版.pdf
│ [明清文选1 (汉英对照)].宋濂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明清文选2 (汉英对照)].宋濂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水浒传 1(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2(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3(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4(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5(汉英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牡丹亭 1 (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牡丹亭 2 (汉英对照 )].(明)汤显祖着.扫描版.pdf
│ [苏轼诗词选 汉英对照].许渊冲 (译).扫描版.pdf
│ [荀子1 汉英对照].张觉(今译) 约翰·诺布洛克(英译).扫描版.pdf
│ [荀子2 汉英对照].张觉(今译) 约翰·诺布洛克(英译).扫描版.pdf
│ [西厢记(汉英对照)].(元)王实甫着 许渊冲英译.扫描版.pdf
│ [西游记1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2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3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4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5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西游记6 (汉英对照)].(明)吴承恩着.扫描版.pdf
│ [诗经1 汉英对照].陈俊英 蒋见元(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诗经2 汉英对照].陈俊英 蒋见元(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长生殿 (汉英对照)].(清)洪升着;杨宪益,戴乃迭译.扫描版.pdf
│ [阮籍诗选 汉英对照]. 吴伏生(今译) 格林鹿山 吴伏生(英译).扫描版.pdf
│ [陶渊明集 汉英对照].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大中华文库(pdf)3-1
│ [二刻拍案惊奇 1(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二刻拍案惊奇 2(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二刻拍案惊奇 4(汉英对照)].(明)凌蒙初着 李子亮译.扫描版.pdf
│ [儿女英雄传 (汉英对照)].(清)文康着 费致德译.扫描版.pdf
│ [六韬 (汉英对照)].聂送来译.扫描版.pdf
│ [关汉卿杂剧选 (汉英对照)].(元)关汉卿着 杨宪益 戴乃迭译.扫描版.pdf
│ [列子 汉英对照].李建国(今译) 梁晓鹏(英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1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2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吕氏春秋3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国语(汉英对照)].王宏 赵峥英译.扫描版.pdf
│ [封神演义 (Ⅰ、Ⅱ、Ⅲ、Ⅳ)(汉英对照)].(明)许仲琳编 顾执中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1(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2(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3(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4(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5(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本草纲目选6(汉英对照 )].(明)李时珍着 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李白诗选 汉英对照].许渊冲(英译).扫描版.pdf
│ [杜甫诗选(汉英对照)].(美)华兹生英译.扫描版.pdf
│ [梦溪笔谈 1 (汉英对照 )].(北宋)沈括着 胡道静 金良年 胡小静今译.扫描版.pdf
│ [梦溪笔谈 2 (汉英对照 )].(北宋)沈括着 胡道静 金良年 胡小静今译.扫描版.pdf
│ [楚辞 汉英对照].陈器之 李奕(今译) 卓振英(英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文选1 (汉英对照 )].贾谊等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文选2 (汉英对照 )].贾谊等着 谢百魁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1 汉英对照].弘征 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2 汉英对照].弘征 熊治祁(今译) 汪榕培(英译).扫描版.pdf
│ [洛阳伽蓝记 汉英对照].曹虹(今译) 王伊同(英译).扫描版.pdf
│ [浮生六记(汉英对照)].(清)沈复着.扫描版.pdf
│ [淮南子1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淮南子2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淮南子3 汉英对照].翟江月(今译) 翟江月 牟爱鹏(英译).扫描版.pdf
│ [管子1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管子2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管子3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修).pdf
│ [管子4 汉英对照].翟江月 (译).扫描版.pdf
│ [红楼梦 1(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2(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3(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4(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5(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红楼梦 6(汉英对照)].(清)曹雪芹 高鹗着.扫描版.pdf
│ [老子 汉英对照].陈鼓应(今译) 傅惠生(校注) 韦利(英译).扫描版.pdf
│ [老残游记 2(汉英对照)].(清)刘鹗着 (美)哈洛德·谢迪克译.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1(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2(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3(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聊斋志异选 4(汉英对照)].(清)蒲松龄着.扫描版.pdf
│ [花间集1(汉英对照 )].(后蜀)赵崇祚编 (美)傅恩英译 张宗友译.扫描版.pdf
│ [花间集2(汉英对照 )].(后蜀)赵崇祚编 (美)傅恩英译 张宗友译.扫描版.pdf
│ [菜根潭 汉英对照].姜汗忠(今译) 怀特(英译).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1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2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3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警世通言4 (汉英对照 )].(明)冯梦龙编着.扫描版.pdf
│ [论语 汉英对照].杨伯峻(今译) 韦利(英译).扫描版.pdf
│ [邯郸记(汉英对照)].(明)汤显祖着 汪培英译.扫描版.pdf
│ [金匮要略 汉英对照].罗希文(英译).扫描版.pdf
│ [镜花缘 1 (汉英对照)].(清)李汝珍着.扫描版.pdf
│ [镜花缘 2 (汉英对照)].(清)李汝珍着.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1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2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灵枢3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1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2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 素问3 汉英对照].刘希茹(今译) 李照国(英译).扫描版.pdf
│ [黄帝四经 汉英对照].余明国 等(今译) 张纯 等(英译).扫描版.pdf
│ [黄石公三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汉英对照]黄朴民 等(校释) 何小东(译).扫描版.pdf
│├─汉法对照
││ [周易 汉法对照].张善文(汉译) 菲拉斯特(法译).扫描版.pdf
││ [孟子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扫描版.pdf
││ [庄子 (汉法对照)].刘家槐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 董强(法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法对照)].杨伯峻今译 董强法译.扫描版.pdf│

├─大中华文库(pdf)3-3
│├─汉德对照
││ [孟子 汉德对照].杨伯峻(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pdf
││ [老子 汉德对照].陈鼓应(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德对照].杨伯峻(今译) 卫礼贤(德译).扫描版 .pdf
││
│├─汉日对照
││ [庄子 2 (汉日对照)].秦旭卿 孙雍长今译 森三树三郎日译.扫描版.pdf
││ [论语 (汉日对照 )].杨伯峻今译 孔健日译.扫描版.pdf
││

││
│├─汉西对照
││ [庄子 2 (汉西对照 )].秦旭卿 孙雍长今译 姜凤光西译.扫描版.pdf
││ [水浒传 2(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3(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4(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水浒传 5(汉西对照)].(明)施耐庵 罗贯中着.扫描版.pdf
││
│├─汉阿对照
│└─汉韩对照
│ [儒林外史 1(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 2(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儒林外史 3(汉韩对照)].(清)吴敬梓着.金宽雄 金晶银译.扫描版.pdf
│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汉韩对照].吴如嵩 吴显林(校释) 金得顺(韩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 2(汉韩对照)].(晋)干宝着.扫描版.pdf
│ [搜神记1 汉韩对照].黄涤明(校译) 李元吉(韩译).扫描版.pdf
│ [搜神记2 汉韩对照].黄涤明(校译) 李元吉(韩译).扫描版.pdf
│ [文心雕龙2 汉韩对照].周振甫(今译) 金宽雄 等(韩译).扫描版.pdf
│ [老子 汉韩对照].陈鼓应(今译) 傅惠生(校注) 金德顺(韩译).扫描版 .pdf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 黄帝内经—灵枢(1)(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 黄帝内经—灵枢(2)(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 黄帝内经—灵枢(3)(中英对照超清版).pdf

└─大中华文库英汉
古典诗词名篇百首.pdf
古诗苑汉英译丛诗经.pdf
史记选古文经典译丛.pdf
宋词古诗苑汉英译丛.pdf
汉魏六朝小说选.pdf
洛阳伽蓝记.pdf

Ⅲ <<梦溪笔谈>> 世间奇疾者,吕缙叔以知``` 译文

世上有得奇怪疾病的人。吕缙叔以知制浩的官衔担任颖州知州,忽然得病,只是身体缩小,到 临死时缩小得象一个小孩。古人不曾有过这种疾病,所以始终没有人懂得这是什么病。有一个松滋县 令叫姜愚的,没有其他的病,忽然不认识字,几年后才稍微有些复原。又有一个人家的小老婆,看见 笔直的东西都是弯曲的,把弓的弦和界尺这一类直的东西都看成象弯钩,行医的僧人奉真亲眼看见, 江南的一个旅馆中有一老妇人,吃东西不知道饱。徐德占经过那个旅舍,那老妇人喊肚子饿,她的儿 子很以为羞耻,便当着徐德占的面拿出蒸饼给她吃,吃完了一竹筐约一百个饼,还不停地喊饿。她每 天吃一石米,吃完后马上拉肚子,还同没吃以前一样肚子饿。京兆府醴泉县主簿蔡绳是我的朋友,也 得了饥饿病,每觉得饿时必须立即吃东西,稍微慢一点就昏倒在地。他怀中常带有饼,即使当着大官 的面,碰到饥饿也必须马上吃。蔡绳行为端正,学识丰富而有文采,是当时有名气的人,终于得了这 种不幸的病。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病,人们只能替他悲伤惋惜。

世有奇疾者。吕缙叔以知制诰知颖州,忽得疾,但缩小,临终仅如小儿。 古人不曾有此疾,终无人识。有松滋令姜愚无他疾,忽不识字,数年方稍稍 复旧。又有一人家妾,视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医僧奉真 亲见之。江南逆旅中一者妇,啖物不知饱,徐德占过逆旅,老妇诉以饥,其 子耻之,对德占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篑,约百饼,犹称饥不已;日食饭一石 米,随即痢之,饥复如故。京兆醴泉主簿蔡绳,予友人也,亦得饥疾,每饥 立须啖物,稍迟则顿仆闷绝,怀中常置饼饵,虽对贵官,遇饥亦便龁啖。绳 有美行,博学有文,为时闻人,终以此不幸。无人识其疾,每为之哀伤。

Ⅳ 谁能推荐一些自己觉得好的的历史类的书籍

历史·地理类\B0101塔西佗《编年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102法兰克人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103法国革命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10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pdf
B历史·地理类\B0105古代社会.pdf
B历史·地理类\B0105古代社会单行本.pdf
B历史·地理类\B0106地理学性质的透视.pdf
B历史·地理类\B0201高卢战记.pdf
B历史·地理类\B0202佛罗伦萨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203路易十四时代.pdf
B历史·地理类\B0204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pdf
B历史·地理类\B0204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单行本].pdf
B历史·地理类\B0301希罗多德历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30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303长征记.pdf
B历史·地理类\B0304 亚历山大远征记([古希腊]阿里安).pdf
B历史·地理类\B0305罗马史 上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305罗马史 下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306塔西佗历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307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pdf
B历史·地理类\B0308查理大帝传.pdf
B历史·地理类\B0309克拉维约东使记.pdf
B历史·地理类\B0310拿破仑时代 上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310拿破仑时代 下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311摩奴法典.pdf
B历史·地理类\B0401内战记.pdf
B历史·地理类\B0402史集 第二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402史集 第三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402史集 第一卷 第二分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402史集 第一卷 第一分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403一六四〇年英国革命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404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pdf
B历史·地理类\B0405古代的地理学.pdf
B历史·地理类\B0406大陆和海洋的形成.pdf
B历史·地理类\B0407地理学.pdf
B历史·地理类\B0501新科学.pdf
B历史·地理类\B0502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pdf
B历史·地理类\B0503新史学.pdf
B历史·地理类\B0504地理学思想史(增订本).pdf
B历史·地理类\B0601工作与时日 神谱.pdf
B历史·地理类\B0602西印度毁灭述略.pdf
B历史·地理类\B0603英吉利教会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604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上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604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下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605气候与生命.pdf
B历史·地理类\B0606理论地理学.pdf
B历史·地理类\B0701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pdf
B历史·地理类\B0702罗马十二帝王传.pdf
B历史·地理类\B0703罗马帝国衰亡史 上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703罗马帝国衰亡史 下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704秘鲁征服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705旧制度与大革命.pdf
B历史·地理类\B0706宪章运动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707历史着作史 上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707历史着作史 下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708蒙古帝国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709历史的观念.pdf
B历史·地理类\B0710地理学的性质.pdf
B历史·地理类\B0711地理学中的解释.pdf
B历史·地理类\B0801巴布尔回忆录.pdf
B历史·地理类\B0802印卡王室述评.pdf
B历史·地理类\B0803风俗论 上.pdf
B历史·地理类\B0803风俗论 下.pdf
B历史·地理类\B0803风俗论 中.pdf
B历史·地理类\B0804法国文明史 第二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804法国文明史 第三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804法国文明史 第四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804法国文明史 第一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806草原帝国.pdf
B历史·地理类\B0807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第二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807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第一卷.pdf
B历史·地理类\B0808人文地理学问题.pdf
B历史·地理类\B0901世界征服者史 上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901世界征服者史 下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902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pdf
B历史·地理类\B0904 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史评论)([比]皮雷纳).pdf
B历史·地理类\B090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二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90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六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90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三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90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四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90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五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905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一册.pdf
B历史·地理类\B0906 历史是什么?([英]卡尔).pdf
B历史·地理类\B1001封建社会.pdf
B历史·地理类\B1004俄国史教程 第二卷.pdf
B历史·地理类\B1004俄国史教程 第三卷.pdf
B历史·地理类\B1004俄国史教程 第一卷.pdf
B历史·地理类\B1005蒙塔尤.pdf
B历史·地理类\B1006往事纪年译注.pdf
B历史·地理类\B1007 欧洲文明史([法]基佐).pdf
B历史·地理类\B1008宗教改革史 上册.pdf
都是商务印书馆的。在电驴能下载到。
还有北京大学出版的《世界通史》

Ⅳ 《梦溪笔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梦溪笔谈》(沈括)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VRzK3DSdsaRfEQ8JWb3_eA

提取码:ka2b

书名: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译者:诸雨辰译注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6-11-2

页数:775

内容简介: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是他一生学问最精华部分的结晶,包括制度史、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逸闻轶事、杂记琐谈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资料,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则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作者简介: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Ⅵ 《梦溪笔谈全鉴》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梦溪笔谈全鉴》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uD_Dqv5sLAQ0wJtSOhNj6w

?pwd=60j5 提取码:60j5
简介:《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着,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

Ⅶ 《梦溪笔谈全译》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梦溪笔谈全译》(【宋】沈括 着 金良年 胡小静 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FKNJV7rPqa-_ciVGHWRrAA

提取码: mxaq

书名:梦溪笔谈全译

作者:【宋】沈括 着 金良年 胡小静 译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7

页数:328

内容简介: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着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还称誉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本书是《梦溪笔谈》原文加上全文白话翻译。

Ⅷ 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它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修辞手法:
一、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
(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二、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 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 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三、借代 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四、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五、夸张 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
(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六、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七、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九、对偶 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成的修辞格。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
(一)正对 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互相补充。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反对 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反相成。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
(二)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如:
(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十、排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
(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十一、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表达方式: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记叙: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肖像描写:文艺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音调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它能让读者直观地认识作品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外在的特征。
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文学创作中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它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它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的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动作描写:文学作品中用人物自己的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它可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除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外,还要把各部分景物的方位交待清楚,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可以衬托当时人物的心情。

感情描写:可以写出文学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发生的事做伏笔。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文章的描写手法之一,与“侧面描写”相对。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故事情节(我觉得应该是记叙文6要素吧):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不就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好一点的网站:
http://mypage.zhyww.cn/page2.asp?pgid=61139&pid=55843

Ⅸ 跪求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课本课文的全部目录

初中语文全套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fvlxmTewN_L8PB7c0IZTnw

?pwd=qh1s 提取码: qh1s

初中语文全套|语文初中课本9年级下册人教版.pdf|语文初中课本9年级上册人教版.pdf|语文初中课本8年级下册人教版.pdf|语文初中课本8年级上册人教版.pdf|语文初中课本7年级下册人教版.pdf|语文初中课本7年级上册人教版.pdf|九下语文电子课本pdf.pdf|九年级上册.pdf|八年级上册.pdf|(部编)9年级语文下册课本.pdf|(部编)9年级语文上册课本.pdf|(部编)8年级语文下册课本(双面).pdf|(部编)8年级语文下册课本(单面).pdf|(部编)8年级语文上册课本.pdf

Ⅹ 《梦溪笔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梦溪笔谈》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tDMstaQnfvOjIgmhhqz5sA

?pwd=ikge 提取码: ikge
简介:《梦溪笔谈》是中国笔记研究中被研究最多最深的本子之一,一直成为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点。然本书内容涉及甚广,人事、官政、权智,下至闾巷之言,亦是研究北宋时期典制礼仪、财役制度、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此次整理,《笔谈》部分以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元刊本为底本,《补笔谈》、《续笔谈》部分以清光绪三十年陶氏爱庐本为底本。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目录的卷首条目标题按卷排比,文中出现的人物、典籍、年号编为索引,附于卷末。有价值的各种版本序跋和《沈括事略》收于附录,以见全貌。

阅读全文

与梦溪笔谈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派派中怎么看对方在哪个服务器 浏览:794
xp配置java环境变量配置 浏览:7
python中1到100怎么算 浏览:765
小度我想看程序员 浏览:505
bs刷装备建立后文件夹没有 浏览:79
找漫画看应该下载什么app 浏览:182
如何在vps上搭建自己的代理服务器 浏览:744
nginxphp端口 浏览:403
内脏pdf 浏览:152
怎么看云服务器架构 浏览:85
我的世界国际服为什么登不进服务器 浏览:998
微盟程序员老婆 浏览:932
intellij创建java 浏览:112
java连接odbc 浏览:41
启动修复无法修复电脑命令提示符 浏览:361
手机编程是什么 浏览:98
山东移动程序员 浏览:165
苏州java程序员培训学校 浏览:479
单片机液晶驱动 浏览:856
魔拆app里能拆到什么 浏览: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