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奥涅金pdf

奥涅金pdf

发布时间:2022-10-02 17:15:03

Ⅰ 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的作品选一部来分析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舒伯特(179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推荐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艾尔加(1857~1934):英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变奏曲《谜 》OP.36。2.《威风凛凛 》进行曲(共五首)。3.小提琴协奏曲OP.61。4.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85。5.弦乐小夜曲OP.20。6.弦乐曲《序奏与快板》、《悲歌》。7.小提琴曲《爱之礼赞》。8.第一号交响曲OP.55。9.弦乐四重奏OP.83。10.钢琴五重奏OP.84。11.《安乐乡》序曲。

埃尔加 是我的论文研究对象 给你发一段我在网上找的资料
我研究的是他的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爱德华•埃尔加是一位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创作视野宽广,注重吸收德奥的作曲技法,又立足于英国的传统风格。他的音乐、自然朴实,虽然属于后浪漫主义,但是有别于欧洲大陆的色彩,而从中展现出的是绅士、庄重的英伦气质,散发出的是高贵、典雅的不列颠气息。对于英国的音乐发展而言,埃尔加可以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
埃尔加的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则是他在协奏曲领域的最高成就,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一个写照,作品远没有表象上的那么潇洒和辉煌,人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当时心情低落,被类似于惋惜和孤寂的隐雾所笼罩。连年的战争,爱妻的离去使晚年的埃尔加常常陷入沮丧之中,然而也使得这首曲子在总体上充满迟暮的苍凉气息和怀旧的伤感。人们在他的音乐中可以体会到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以及英国音乐的沉稳庄重。
该协奏曲不是常规三个乐章的格局,而是由四个连续演奏的乐章组成。全曲的整体布局具有回旋特性。
在埃尔加创作《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之前,大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不多,还属于冷门体裁。在古典主义时代,除海顿写过几部外,莫扎特与贝多芬都不曾作过大提琴协奏曲,尔后的浪漫主义时期,大作曲家中也只有舒曼及德沃夏克写出了堪称典范的两部(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而德沃夏克的那部,也许正是激发埃尔加创作大提琴协奏曲的原动力与范本。因此,埃尔加的这部《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既是20世纪第一部成功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英国音乐史上此种体裁的开山之作。

Ⅱ 《多余的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多余的人》([俄]莱蒙托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JzViO209SaraDdUZ0Em4aw

提取码:yaq6

书名:多余的人

作者:[俄]莱蒙托夫

译者:力冈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1

页数:22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他们彷徨、丧气、迷茫

他们受过良好教育,生活优裕

他们是一代年少有为,却对时代背景无力改变的年轻人

他们灵魂早衰,厌倦生活,对一切漠然

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排斥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多余的人

毕巧林是个帅气多金的贵族军官,本有着大好前程,却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先后遇到了王爷女儿贝拉,海边小城漂亮的走私女,老情人维拉,梅里公爵小姐,但因为他的心不可餍足,在不断找寻活着的意义中造成了自己和身边人的苦难和不幸。

————————————————————————————

编辑推荐:

渴求意义的人突然面对无意义的世界,首先表现出两种心态。

听 天由命地接受无意义:颓废。

慷慨激昂地反抗无意义:悲壮。

还有第三种心态:厌倦。 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精英知识分子,家有庄园与农奴,生活优裕受到良好教育。在高压统治下,社会意识初启蒙,他们空怀一腔热血,不满现实、渴望有所作为,却又屡屡碰壁无力改变阶级现状而变得痛苦、消沉、愤世嫉俗、蔑视一切生活道德规范。这种不肯接受又不肯反抗的厌倦情绪体现到俄国文学上,是一系列“多余的人”形象的出现。

总是在追求意义,却总是求而不得。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甚至是诚实正直的。所做的任何努力,带给别人的都是伤害。最终自己的灵魂也在这种深不可测的失落中渐渐被腐蚀掉,变得更加行尸走肉。

但这种厌生慕死的心理,似乎很贴近于当下的“小确丧”。每个时代都有这样“多余的人”,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以致于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排斥,是一个可有可不有的人。

上承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是不可绕过的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浓缩了俄国一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莱蒙托夫《多余的人》,是俄国社会心理小说的开端之作,是一部游记,也是日记、爱情历险和忏悔录。

作者简介:

莱蒙托夫 | 作者

普希金后俄国又一伟大诗人,别林斯基誉其为“民族诗人”

生于莫斯科,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通晓多门外语,绘画天分奇高

考入莫斯科大学,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因悼念普希金的《诗人之死》,名声大噪,后被当局多次流放

27岁时,因病移居疗养院,与退伍 少校决斗而死

生前仅出版唯一一部诗集和长篇小说《多余的人》(曾名《当代英雄》)

一生经历与笔下的毕巧林,出奇相似。

————————————————————————————

力冈 | 译者

原名王桂荣,俄苏文学翻译家

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语专业,后分配至安徽师范大学任教

在生命最后20年里,翻译了近700万字的俄苏文学作品

代表译作:

《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日瓦戈医生》

《白轮船》《多余的人》《猎人笔记》等

————————————————————————————

余振 | 书中黑页诗歌翻译者

原名李毓珍,俄苏文学翻译家

代表译作:

《普希金长诗全集》《莱蒙托夫抒情诗全集》

Ⅲ 柴可夫斯基 四季都是几级的曲子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四到七级,因为这12首并没有全部出现在考级的书里,出现的分布在四到六不等,所以保守来说是四到七级。注:指的是中央院的考级书。

《四季》(the four seasons)是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以四季为题,将十二个月份中代表的景物写入曲中。套曲中包括《壁炉边》、《狂欢节》、《云雀之歌》等。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

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3)奥涅金pdf扩展阅读: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

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Ⅳ 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目录

第一单元 草原放歌
表现与实践 演唱 青藏高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演奏 八孔竖笛(一)
感受与鉴赏 欣赏 嘎达梅林(男声独唱)
天 堂 ( 男声独唱)
拉萨谣 (女声独唱)
清凉的泉水(马头琴独奏)
活动与创造 音乐采风 我的创造
第二单元 丝路驼铃
表现与实践 演唱 青春舞曲
梦驼铃
演奏 八孔竖笛(二)口琴(一)
感受与鉴赏 欣赏 打起手鼓唱起歌(女声独唱)
上去高山望平川( 男声独唱)
玛依拉(小合奏)
千年敦煌(男声独唱)
活动与创造 音乐大篷车 露一手
第三单元 西南风情
表现与实践 演唱 爱我中华
赶圩归来阿里里
演奏 八孔竖笛(三)
感受与鉴赏 欣赏 五月蝉虫唱的好(侗族大歌)
什么水面打跟斗 ( 对唱)
渔歌(巴乌独奏)
苗岭的早晨(小提琴独奏)
活动与创造 音乐沙龙
第四单元 江河大地
表现与实践 演唱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黄河少年
演奏 八孔竖笛(四)口琴(二)
感受与鉴赏 欣赏 黄河船夫曲(男声独唱)
川江船夫号子( 男声合唱)
会唱歌的中华鲟 (童声合唱)
土楼回响(交响诗篇)
活动与创造 音乐沙龙 音乐大篷车
第五单元 亚非拉掠影
表现与实践 演唱 樱花
尼罗河畔的歌声
演奏 八孔竖笛(五)口琴(三)
感受与鉴赏 欣赏 划船曲(女声三重唱)
依呀呀欧雷欧( 女声独唱)
小伙伴 (器乐合奏)
飞驰的鹰(盖那独奏)
活动与创造 音乐采风 音乐沙龙
第六单元 欧美览胜
表现与实践 演唱 桑塔露琪亚
故乡
演奏 八孔竖笛(六)口琴(四)
感受与鉴赏 欣赏 扬基歌(男声独唱)
孤独的牧羊人 ( 女声独唱)
在森林和原野 (女声和弦乐四重奏)
绿袖子(排箫独奏)
活动与创造 乐评专栏 网络遨游
回音壁
乐海拾贝

Ⅳ 《上尉的女儿》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上尉的女儿》([俄] 普希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0GANLo0uIOEUGF5c8a17DQ

提取码:rgv0

书名:上尉的女儿

作者:[俄] 普希金

译者:力冈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9

页数:136

内容简介:

贵族青年彼得·安得列伊奇·格里尼约夫去白山要塞服役途中,遇到暴风雪,幸得被官兵追捕的普加乔夫的帮助。为表示感激,格里尼约夫把一件羊皮袄送给普加乔夫。格里尼约夫在白山要塞服役期间,与要塞司令的女儿玛丽娅相爱。青年军官什瓦布林出于妒嫉,与格里尼约夫决斗。普加乔夫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白山要塞。要塞司令米罗诺夫上尉夫妇被处死,什瓦布林投降了普加乔夫的农民起义军。临刑前,普加乔夫认出了格里尼约夫,便将他释放了。投降农民起义军的什瓦布林威逼玛丽娅与他成亲。无奈之下,格里尼约夫只好向普加乔夫求救,普加乔夫在关键的时刻救了玛丽娅。

然而,起义最终失败,普加乔夫被俘。由于什瓦布林的告发,格里尼约夫因涉嫌与普加乔夫有过来往而被捕并判处终身流放。玛丽娅以上尉女儿的身份亲赴彼得堡,向女皇面呈真情,格里尼约夫后被无罪释放。

被判处绞刑的普加乔夫在临刑前,认出了围观人群中的格里尼约夫,向他点头示意,之后从容就义。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十九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沙皇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一八三七年,普希金在一次决斗中身亡。

Ⅵ 谁能帮我讲解一下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系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这首钢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初稿在1875年初写出,后来在1880年和1893年间,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同作者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承认的。原先这部作品题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但是平素对音乐艺术界一切有价值的新事物总是十分敏感的鲁宾斯坦,这一回对柴科夫斯基在钢琴协奏曲体裁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却持否定态度。于是,柴科夫斯基把他的题献一度改为献给塔涅耶夫,到最后才确定献给德国钢琴家封·彪罗(H·Von Bulow,1830-1894)。1875年10月间,当彪罗到美国巡回演出时,在波士顿首次演奏这首作品,获得很大的成功。同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又相继演出这部作品,当时才十九岁的塔涅耶夫的钢琴演奏还得到了作者的很高评价。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承继并发展了源自贝多芬的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他使乐队在协奏曲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观感密切相关的形象的发展大都委托它,而关于个人的抒情因素则主要曲独奏乐器来体现;这两种力量相互策应,协同动作,从不削弱任何一方。柴科夫斯基采用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他让最交响化的第一乐章起主导作用,用它来确定整部作品的特点;至于第二乐章,乃是交响曲当中两个乐章——抒情的慢板乐章同诙谐曲乐章的有机结合;而最后乐章则为全曲作出同前面两个乐章相适应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它的音乐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所有这些都是很多协奏曲所难匹比的。乐章从一长段引子开始,在这里,可以听到全乐队的四小节强奏,其中法国号的音响特别突出。接着,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温暖的声音庄严地奏出这段引子的基本主题,钢琴用大量洪亮的和弦伴随着它。这个主题气息宽广,宏伟有力,充满着一种炫目的光辉,具有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它是一支庄严壮丽的生活颂歌,是继贝多芬之后的另一首新的《欢乐颂》。与此同时,钢琴遍及它的整个音域的活动,它那来严厉有力的音响,矫健的步调,创造出一种情绪饱满而和谐的背景;钢琴在这里虽然只是处于陪衬主题的地位,但是,它充分发挥了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主导作用,即使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它的音响依然十分清晰、嘹亮和雄浑有力。

像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交响曲主题结构一样,这个主题由于反复三次,有点像三段体曲式。这主题第一次在乐队中陈述之后,第二次改由独奏钢琴奏出,它的发展由于引进一些新的旋律素材,具有即兴演奏的意味,反映出一种悲壮的戏剧性,最后还用一小段华彩独奏的带点附点节奏的宏伟和弦伴随之下,更加光辉、更加紧张地复奏这一主题,并结束主题本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引子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它一直保持在D大调中,而且它的主题后来在整个协奏曲中从未再出现过,不过,这段引子一开始就创造出一种强有力的气息和宏伟的规模的感觉,它像一首序曲一样预示着随后的剧情内容,在这一方面,它同整个作品又是息息相通的。

从引子转到奏鸣曲本体之间的过渡,起先是在近乎寂静之中出现一个小休止,后来钢琴奏出一些断断续续的音型,宛如嗫嚅私评语一般,忽然,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呈现出来了。

这个主题原来作者在卡明卡村听到的乌克兰民间弹奏里拉的盲歌手所唱的一支哀怨的曲调,但是在这里它起了深刻的变化:柴科夫斯基并没有改变这支旋律的音调结构,只是把这支悠缓的叙事性曲调纳入一个出奇的节奏型,即在每一个三连音当中插进一个休止符的做法,从而把一个主要是抒情的形象变成飞也似地进行和精力充沛的诙谐形象,简直就无从认出它是直接从民间旋律转化出来的——柴科夫斯基发展主题的想象力和胆识,由此可见一斑。乐章的第二主题是这一乐章的抒性的中心,充满温暖而诚挚的感情,它包含有两支互为补充的旋律,同前面出现过的主题素材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支旋律是对幸福的向往,接着钢琴再加以复奏;第二支旋律同样温柔而抒情,但非常明朗,并没有丝毫困惑的神情,它那轻盈摇动的音型显然同第一支旋律同出一源。

乐章的发展部主要发展乐章的第二主题。在这里,这支温柔的“慰安之歌”有时变成英勇的号召,钢琴像急流一般的双八度的大段进行,加强了音乐的英雄性因素;有时它那忧郁的疑问式动机经过不断的模进发展而引入戏剧性高潮;乐队与钢琴之间的激烈竞争在开展着,主题的变化达到了不可复识的地步。最后,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一些基本主题都有很大的变化,靠近乐章结束处的一大段华彩乐段,不但展示了钢琴演奏的卓越技巧,同时也为整个乐章的音乐的发展作出了总结,集中表达出这一乐章的意志力和激情的力量。抒情的静观突然为愤怒的爆发所驱散,戏剧性情绪的浪潮在急剧发展,但在后来又为一个新的抒情插句所替代。最后,尾声的音乐活力充沛,它以其急速奔驰的音流,辉煌地结束这“钢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是介乎前后两个乐章之间的一首抒情间奏曲,它的音乐怡神悦耳,具有温雅朴质的田园风味。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支具有民歌气质的优美动听的旋律,体现了人对大自然形象的静观和省察,反映了人同大自然永远相亲的感情。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共反复六次——在乐章第一大段中由独奏长笛、钢琴、两个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双簧管轮流演奏四次;在最后一段主题重现时又由钢琴和双簧管复奏两次。这主题的反复有五次几乎一成不变,只有乐器音色的变换而已,还有,伴奏笔法每次都在变化:有时是旋律性的对位,有时使用柔和的切分和弦,有时钢琴的轻快的银铃般的和弦充当活跃的背景;主题只是在最后一次陈述时,它的旋律才有所变化。

这一乐章的曲式近似三段体结构,但是在第一大段基本主题的四次反复中,穿插进两个其他的主题(一个是在钢琴的不同音区中传递的诙谐性主题,另一个是在十六分音符的进行背景之上的法国号独奏),因此又具有回旋曲的一些特点。乐章中段是一首快速度的圆舞曲,取材于一首古老的法国民歌,它的旋律非常简朴、几乎近于原始,即由同一类型的动机不断反复构成。这时候弦乐器组演奏这支旋律,钢琴则在其上用一些轻松愉快的音调作为一种华丽而戏谑的伴奏;在这里,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都发生变化,同前一段恬静安适的音乐适成对比,具有奇幻飘渺的特点,好像闪现出对过去的明朗回忆一般。

最后乐章是一首欢乐的颂歌,是充满元气和生命力的表现,乐章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全都在同一个明朗、乐观的氛围中活动。这一乐章用回旋奏鸣曲形式写成,乐曲的基本主题在乐队奏出的一段简短的引子之后由独奏钢琴奏出,这个主题选自乌克兰民间的一首春季歌曲,其中同一个音型的三次反复,是很多乌克兰歌曲所共有的一个特点。

像第一乐章的乌克兰主题一样,柴科夫斯基也赋予这个主题全新的特点:他用断音奏法的枯干音响、和弦式的织体,以及像小伙子的踏步效果,借以强调表现出这一乐章的狂放活泼的舞蹈性特点和毅力。同这一主题相呼应,或者说,作为这个主题的补充,在乐队全奏中出现另一个节奏相同的新主题,但移到G大调上,它的效果就像继某些声部的歌唱之后,出现合唱的大声应和一样,音乐的进行生气勃勃,活力充沛,栩栩如生。接着,在一个简短的连接句之后,乐章的第二主题先后由小提琴和钢琴奏出。这个主题步调平稳、安详,开始时从进行中可以感到它的威力还有所抑制,只是在后来才把它所蕴藏的全部欢乐表达出来。

乐章的这两个主题,一个急速有力,充满无尽的表现力,另一个虽然比较平静,但逐渐也转换为胜利的步调,发展成为对生活的狂喜赞歌。这两个主题互相对比,互相补充,共同表达这终曲的明朗而乐观的基本思想。最后,尾声的音乐更是高潮迭现,其雄浑的气势,其亢奋的情绪,其辉煌的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钢琴协奏曲》在柴科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真正开朗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深刻体现,它称得上是十九世纪俄罗斯钢琴音乐的一个顶锋,也是上一世纪欧洲音乐艺术中最有天才的创作之一.
不过这些只是别人的看法,要想真正理解,光看文字是不够的,还是多听一听比什么都强。
古典音乐爱好者敬上

Ⅶ 《贵族之家贵族之家》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链接:https://pan..com/s/1vG5odf_OSwMmxHKgJZX1Yg

提取码:vi9d

《贵族之家》([俄罗斯]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书名:贵族之家

作者:[俄罗斯]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4-7-1

页数:191

内容简介:

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罗斯贵族阶级趋向没落,农奴制的崩溃已不可挽回。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皇制的腐败,进步知识分子在思考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正是在这个时期酝酿构思和呈献给读者的。

《贵族之家》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亡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

在《贵族之家》中,作家通过拉夫列茨基与丽莎的爱情波折,探索了人生和个人幸福问题。

小说叙述了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由于年轻迷恋上了莫斯科退伍少将之女--美丽的瓦尔瓦拉,并轻率地与她结了婚。后来夫妇定居巴黎,瓦尔瓦拉成为社交场上的"名人"。拉夫列茨基发现妻子不贞后愤然离家。回国后与丽莎邂逅,互生爱慕之心。这时报刊登了他妻子的死讯,这燃起了他对幸福追求的希望。就在他与丽莎互托终身后不久,瓦尔瓦拉突然出现。那则死讯竟是讹传。幸福的希望化为泡影,丽莎进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虽然在妻子的恳求下没有离婚,从此一个人孤寂地度过余生。八年后当他故地重游再访丽莎家的宅邸时,已经物是人非,故人相继作古,丽莎还在修道院;年轻的一代长大成人,入住故宅。他在花园里昔日与丽莎互表衷情的长椅上静静地回忆过去,然后悄然离去。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Ⅷ 求《外国文学史》等书电子版

链接:

提取码:a9xh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Ⅸ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三大音乐剧是

《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柴科夫斯基没有音乐剧,以上是芭蕾舞剧,不过是他最出名的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

阅读全文

与奥涅金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压缩泡沫鞋底底材 浏览:217
程序员职场第一课2正确的沟通 浏览:677
遇到不合法app应该怎么办 浏览:90
汇编程序编译后的文件 浏览:77
大智慧均线源码 浏览:371
单片机排阻的作用 浏览:213
滴滴金融app被下架如何还款 浏览:210
jpg转换成pdf免费软件 浏览:741
范里安pdf 浏览:443
伪造pdf 浏览:75
能删除android文件夹吗 浏览:446
LINUX使用V2ray 浏览:797
找人帮忙注册app推广是什么 浏览:820
独立服务器如何恢复初始化 浏览:11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pdf 浏览:316
导游程序员家政 浏览:586
22乘28的快速算法 浏览:338
软通动力程序员节2021 浏览:845
安卓系统如何卸载安装包 浏览:870
短信删除助手文件夹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