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步骤三种禅修·pdf -菩提书院
禅修很好好啊,能提高心的层次,能悟道解决生死问题。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网络“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网络“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㈡ 有什么好的佛教书籍
佛说五蕴皆空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当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次苾刍。于汝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是无常。白言大德。色是无常。佛言。色既无常。此即是苦。或苦苦。坏苦。行苦。然我声闻。多闻弟子。执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不。不尔世尊。应知受想行识。常与无常。亦复如是。凡所有色。若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若胜若劣若远若近。悉皆无我。汝等当知。应以正智而善观察。如是所有受想行识。过去未来现在。悉应如前正智观察。若我声闻圣弟子众。观此五取蕴。知无有我及以我所。如是观已。即知世间。无能取所取。亦非转变。但由自悟而证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说此法时。五苾刍等。于诸烦恼。心得解脱。信受奉行
㈢ 求《禅定入门》的电子书,什么格式都可以
这是禅定入门的全部内容,可以参考:
禅定入门
黄国达
禅定是佛法的重要修行,禅定的本质、原理、方法为何?尤其是初学者如何进入禅定之门,在此略作讨论如下:
禅定的本质是什么?禅定就是“心一境性”,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专注一境。不断地训练,心就能安定下来,并且变得明朗、敏锐。到了相当程度,甚至会出现神秘经验。
禅定的特质有两个:一、安住,二、明显。安住就是使心安定地专注在单纯、单一的境界上,不散乱,不攀缘其它的境相;明显则是指心所缘的境相清晰明了,心不昏沈。所以全心投入一件事而忘我不是禅定,因为缺乏一种超然而清澈、冷静的质量,只能说是专注而巳;或者在祈祷、凝神修练气功时,呈现出神禅定状态,全身不由自主地摆动或喃喃自语,这也不是禅定,而是精神恍惚的轻度昏沈,因为缺乏清澈宁静的质量。
为什么要修习禅定?众生因为心思混乱,遇到事情往往无法冷静、理性,常常作出情绪性的反应,如谩骂、赌气或病急乱投医,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禅定的修习可以帮助一个人内心有宽广的空间,可以作为缓冲,显现沉着、稳定的气质,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情。
另外,很多人在忙碌的时候觉得还不错、很充实,等到闲下来的时候,反而觉得沈闷、无聊,总想找点事情来做。透过禅定的修习,享受心灵的宁静,当下就是一种喜悦,不假外求。因此,禅定其实是很好的“情绪管理”。
更进一步说,佛法的修学,禅定是很重要的基石。信仰型的学佛,偏重祈求佛菩萨的救度,发愿往生净土,如心念无法专一,则只有暂时性的安慰效果,不能真正离苦得乐。知识型的学佛,是另一种类型,如果没有配合禅修,光是在日常生活中散心的观察,那是很难证入无常、无我、不生不灭的实相的。
烦恼的解脱更是须要定力的支持。解脱烦恼固然要靠智慧,而在断烦恼的过程中,定力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以智慧照见实相之后,虽然知道烦恼是违逆法性实相的,但是贪欲、瞋恨心仍然存在,这时,禅定的修习就有助于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并且立即回到平静、安祥的定心。
人的心一直都是在纷乱和模糊中摆荡,如何才能进入禅定?禅定的原理是什么?虽然,禅定具有许多殊胜的功能,而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只是透过持续不断的训练,让心思沈淀,回复其灵明、觉知而已。
初学禅定的人,常苦于妄念纷飞,通常会用压制性的心态来阻挡妄念,这是不善巧的。佛法的宗旨在于“觉”,一定要明白什么是妄念?为什么会起妄念?才有可能离开妄念。否则就像赶苍蝇一样,赶走了又回来,回来了再赶,没完没了。根本之道是保持清洁,把招惹苍蝇的食物收好,门窗装好纱窗等等。
妄念是什么?妄念是相对于正念而说的,广义的说,凡是合于正见的心念都是正念,包括善念;狭义地说,在修定的时候,除了修定的所缘,如呼吸、佛号、无常、无我、空义之外的心念,即使是善念、正思惟,也是散乱,可以当作是妄念。
所以妄念只是杂念罢了!那么杂念要如何消除?杂念主要是对于境界的攀缘,虽然不接触外境:眼不观看、耳不听闻,可是意识对于内境(大脑中储存的记忆影像)的攀缘依然很活跃,怎么办?
要知道,杂念虽然是禅定的障碍,除非是颠倒错乱的妄想、幻想,其中有些对日常生活是有益的,不过由于因缘切换,所以要暂时摆在一边,不必去想它,例如:等一下要到学校接小孩;晚上要去听课;冰箱里面的菜快吃完了,该去买了;某某同事生病了,该打电话去问候一下。所有这些琐事,告诉自己,禅修完了就去处理。不放心的话,写在记事本上,禅修结束再去看看,免得挂在心上。
开始禅修,发现又有杂念,如果是对过去的检视,要放下,回到正念。如果是对未来的追求,也放下,回到正念。如果是对佛法义理的思惟,也放下,回到正念。如果是对当下身心状态的思惟,也放下,回到正念。纯然地活在正念里,过去、未来、现在或法义的影像,甚至各式各样的推理、想象、感觉、情绪和冲动,全部都让它从心中流过,不要逗留。修智慧,才需要思惟、观察;修禅定,则只要觉知它,而不需要思惟、观察。
攀缘心逐渐安静下来,杂念自然减少,这是一个沈淀的过程,不能勉强,要用中道的态度来应对。好像手中拿着易碎的杯子,捏太紧会破,拿不稳摔在地上又会碎;心也是这样,逼得太紧会厌倦,太放任又杂念纷飞。不疾不徐、从容不迫才能成就禅定。
禅定不是短时间可以速成的,正确的心态和观念是必要的。首先,谈到修禅定的动力,那是对禅定妙用的向往,称为“善法欲”。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身心的舒畅、潜力的发挥、智慧的开启,在在都需要禅定,确实值得人们抛开杂务,努力以赴。
其次,修禅定要正信、正见、正行为根基,才不致走入歧途,修成外道而不自知。正信是对佛法僧三宝的皈信;正见是无常、无我、缘起、性空的胜解;正行则是戒律和善法的依教奉行。心地光明磊落,无惭无愧,心安才能入正定,否则幻觉、烦恼、业障现前,是很难成就禅定的。
此外,贯穿禅定过程,须有厌离心,才能舍弃那些处处攀缘的杂念。对于混乱、情欲、妄想、无止尽的思虑,深知它的虚幻无常、有害无益,生起厌离心,不再仗它有所期待、依附。在禅定的宁静喜悦中,身心安住,由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渐入渐深,自然达到离欲清净的境地。
㈣ 《禅修入门近千年最伟大的高僧虚云教授最正宗的禅修方法》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禅修入门》(虚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4ZN5an4ooGk1wbJZwX1KWA
书名:禅修入门
作者:虚云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0-1
页数:322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禅修方法,介绍了明清以来禅宗中最易入手的禅修方法,即如何参话头禅。这是全书的精华,特别是《参禅的先决条件》和《参禅法要》两篇是禅修的精髓所在,悉心领会,依之修习,就会对禅宗有个入处,从而深入堂奥,见性成佛。 第二部分是虚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和江西云居山的禅七开示,是对参禅者的当面提点。依此修习,可以拨云见月,廓然开悟。 第三部分为佛法基础,阐释了戒定慧三学。其重点在三归五戒,学人严持戒律,方能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消除烦恼,佛果可期。 第四部分是《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虚云和尚是近千年来佛教界最伟大的禅师之一,其修行及开悟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种种神迹,令人惊叹。他一生历尽艰辛曲折,复兴了众多的禅宗祖师道场,门下弟子众多,延续并光大了禅宗的法脉。他的一生是实践佛法、传播佛法的一生,令人敬仰,也是后世修行者的榜样。
作者简介:
虚云(1840-1959),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湖南湘乡萧氏,生于福建泉州。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他出生于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之时,而圆寂时已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一生活了120岁。
虚云于咸丰年间出家,曾远赴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地朝佛。他传法曹涧,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一身而兼五宗法脉。其禅悟和苦行为海内外所敬重,是名震中外、人所共仰的禅宗泰斗。新中国成立后,德高望重的虚云和尚赴北京参与全国性佛教机构的筹组工作,被推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
㈤ 闭口禅的练习方法!
不知道有没有小仙女曾和我一样,每当对这些东西抱有很大幻想最后却是很想吐槽的雷品? 不哭不哭,经过我多年的经验,给大家找出来了10个好用的祛痘产品来一一介绍。搬好小板凳,对号入座~
自然哲理来日清爽无油水杨酸抗痘霜
这款抗痘霜具有修复皮肤痘印、瑕疵等功效,帮助有效快速清洁面部肌肤,缓和痘痘带来的不适感,使肌肤明亮、干净。其配方是有抗菌成分,清除脸部的细菌从而抵抗痘痘再生,当中还包含水杨酸的成分,可以防止皮肤毛孔阻塞,也能去除黑头粉刺。
㈥ 刚刚学佛读什么经入门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四部《阿含经》、《净土诸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对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经,要进行修行。佛法两千多年了,佛经浩瀚,不论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几乎你们所有的疑问,佛经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着《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着《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诚,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最能去妄,妄念无处着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印光法师)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4、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㈦ 学佛怎样打好坐
打坐之前,最好先轻柔的活动关节,打太极。上座一定要垫蒲团。或其他软东西,总之要垫高臀部。一定要学会双盘。这是功力入门,入静基础。还是多看看书。不会双盘,功力与思想智慧是不可能提高。因为散盘气血不走中脉。只有双盘才行。当然也得名士指点。2楼说的也对。思想不纯正还是锻炼身体等待佛缘。
㈧ 23天闭口禅,太难了,怎么练
禅修方法指导
圣严法师
禅的修行方法,原则上不出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等五要素,其中以后三者更重要,目的是为了调理身心,关键则在不能离开气息,而谈身心的健康与统一。
(一)禅修重在体验
诸位菩萨来法鼓山参加禅修营,除了听闻佛法之外,就是要学习禅修的方法,用来达成发明自我的目的。
禅是什幺?从字面的意义看,禅是一种“冥想”,并用冥想的方法达到入定的境界。禅的内容,则是很难用言语文字表达的,必须亲身去体证。
就像一个从未看过、吃过芒果的人,无论你如何形容芒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他都无法领会,除非他亲自去品□。又如盲人问色,一个双目从小就失明的人,想知道白色是什幺情况?就有人告诉他像白布、白纸一样的白,有人告诉他像白鹅、白鸽一样的白,也有人告诉他像白雪、白粉一样的白。结果这个盲人糊涂了,他原以为白色的洁白应该是很单纯的,怎幺大家把它说成那幺复杂呢?原因是从未见过白色,所以任人怎幺说,他还是无法想象。
对于尚未进入禅门的人,禅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东西,也无法依靠语言文字的说明来了解它。但语言文字却能引导或指示初学者如何去亲自体验它。因为禅的经验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靠自己品味。
(二)禅修入门方法
禅的修行方法,原则上不出乎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等五要素,而以后三者更重要,目的是为调理身心,关键则在不能离开气息而谈身心的健康和统一。
1.暖身运动
一般所讲调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还有行走、站立和躺卧等方法,就是所谓的坐禅、行禅、立禅、卧禅
在坐前和坐后也需要有运动及做辅助。我们的身心若要健康,必须动与静并重兼顾。运动及是为使血液循环通畅、气脉运行活泼、肌肉和神经松弛,才能使身体舒适,即所谓气和而后心平。
若身体缺少运动,生理机能便易于老化和感染病痛,运动使生理机能,由紧张而松弛,能够得到更多的营养补给及休息的机会。禅者的运动,讲求心念集中,气息和顺。禅者的运动本身,就是修行禅定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对调身的方法,是要运动与打坐并重的。
我们所教的运动,只需两公尺见方或一个人身的长度,乃至仅容身体坐下及站立的一小块空间,也就够了;且不论男女老少,健壮衰弱,都可以安全的练习。
早上起床后,未活动前勿打坐,应先做一套简易的暖身运动,让筋骨松软后再打坐。
㈨ 《我的禅修生活》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我的禅修生活》(佐藤义英)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WE9y40fziyI_bkYJlO5JnQ
书名:我的禅修生活
作者:佐藤义英
译者:周净仪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2
页数:248
内容简介:
《我的禅修生活》介绍了一个法号为养肝的青年,在佛心寺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僧,历经种种磨练最终成长为禅僧的心路历程。全书分为入门篇、日课篇、参禅录、岁末记和附录五部分,以“养肝的体验”为主题,将鲜为人知的佛堂生活向世人娓娓道来,通过日记的方式真实而细腻地叙说禅修的生活点滴。这部修行人的生活实录,自1972年由日本禅文化研究所出刊发行以后,不仅引起日本禅学家的普遍重视,在美国、德国也引起轰动,相继被翻译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佐藤义英 译者:周净仪
佐藤义英,生于1921年,于京都东福寺修行之后,曾担任三重县上野市法泉寺住持。1967年往生,享年47岁。在卧榻病休的10年中,他将在东福寺修行之切身体验浓缩在图文并茂的禅修日记中。
周净仪,生于1954年,台北市人,北一女高毕业,现为日文专职翻译。译着有《无着与世亲》《天台大师》《仙崖禅师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