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图书信息
书 名: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作者:王和鸣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2. 《中医骨伤科学》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医骨伤科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中医骨伤科学
出版年份:2012-1
页数:250
内容简介:
《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医骨伤科学》以图表形式对中医骨伤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压缩,使教材内容精简,突出课程重点和考点,有利于学生全面记忆知识点,避免考点内容的遗漏,是学生复习备考的必备工具书。
3. 学老中医带徒弟正骨手法都教什么
学老中医带徒弟正骨手法都教正骨、推拿、针灸,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北京仁济骨伤诊疗中心正骨培训教的挺好的,内容全面,7天手法课+30天正骨门诊部实习课7800元,是一次付费学会为止。学员90%时间是在门诊部里动手操作,是在正骨门诊部里教。正骨推拿流派是起源于中医骨伤科,中医骨伤科有两大治疗领域:骨折和伤筋。在伤筋领域的治疗中逐渐进化出来了正骨推拿流派。它与中医各科均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有自己的鲜明的学术特色。 网络上面有这方面的资料。
4. 求推荐一本讲骨骼的中医医书
清代时有中医骨骼解剖专着——《释骨》一卷。
《释骨》是清代着名医学家沈彤(十八世纪)所撰。沈彤,字贯云,号果堂,吴江县(今属江苏)人,精研医学,尤长于骨科学,他主要参考《内经》、《甲乙经》中所载人体骨骼的部位形象、名称,引证《说文》等书,考证训沽逐条加以注释,虽然文字并不多,但考证精赅,订正了前人记述全身骨骼部位名称的错误,如指出: 《灵枢·本腧篇》“肘内大骨”、“内”字乃“外”字之讹等,《素向。骨空论》“颏下为辅”、 “下”字乃“上”字之讹等,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而着成《释骨》一书(有干隆间刻本)。这是我国最早的中医骨骼解剖专着。
5. 我怎么才能在网上下载到中医骨伤方面的电子书
进行此类搜索,普通的搜索网站就不太适宜了。
所以建议去专业的文献检索网站,一般大学都有购买这类网站的使用权。不过不提供电子书的下载,一般是PDF格式的文件,下载完后可以在电脑上用相应的阅读器观看。搜索图书我自己比较喜欢用“读秀”,期刊杂志之类的通常会选“维普数据库”,此外还有“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电子资源系统”、“方正电子图书馆”等等。
我也是学中医的,我觉得吧,你可以去图书馆,何必舍近求远呢。如果图书馆还没有你要找的东西话,那么不妨去搜搜看。
6. 中医骨伤科学的介绍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7. 中医祖传看家方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跌打秘方》(1).chm
中国秘方验方精选续集(曾德环).pdf
苏炎生先生手抄中医跌打秘方.rar
河南省中医秘方验方汇编(续一).pdf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pdf
大枣 养生 的15个秘方.doc
图解秘方大全(中医药 养生 宝典).pdf
中国皇室秘方大全·小儿篇.pdf
新编偏方秘方大全(扫描版).pdf
祖国医学采风录 秘方 验方 单方 第一辑 南京.pdf
321-灵药秘方.doc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txt
穴位救伤秘方(高清版).pdf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第三辑).pdf
中国皇室秘方大全·男子篇.pdf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全).txt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下卷(妇产科儿科肿瘤科分卷).pdf
新编外科秘方大全.pdf
首发高清: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pdf
男科秘方全书.pdf
冬季 养生 :感冒咳嗽别犯愁 10个秘方止咳见效快.doc
八极拳古传疗伤秘方精选.pdf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卷(外科伤骨科分卷).pdf
四川省中医秘方验方.pdf
灵药秘方-清-师成子.txt
各省、市老中医贡献出来的秘方.pdf
江西省中医验方秘方集 第三集.pdf
震惊世界的中国秘方——一个老中医几十年的心血!!!.doc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_10444052.rar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第二册(上卷).pdf
经典的减肥秘方doc.pdf
《神秘方术面面观》
浙江中医秘方验方集 第一辑.pdf
218-跌打秘方.doc
成都市中医验方秘方集 第一集.pdf
中国皇室秘方大全·女性篇.pdf
中医秘方大全2-2.txt
23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doc
中药壮阳秘方精选(王志坚).pdf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pdf
茅氏女科秘方_12619054.rar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 - 妇科(张家林).pdf
最新《专治咳嗽秘方大全》.pdf
民间千家方(很好的小秘方).txt
神州秘方.佚名.pdf
晋南专区秘方验方单方汇编 (第一辑).djvu
234-少林真传伤科秘方.doc
遵义中医秘方1.pdf
薛氏祖传秘方.薛维振.pdf
祖传秘方大全(修订本)【李德新】.pdf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第二辑).pdf
中国药方 1 健身延年药酒秘方(念初).pdf
中国兽医秘方大全pdf.pdf
秘方__名人叫绝.txt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唐-蔺道人.txt
名老中医治疗荨麻疹秘方.txt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吉林省卫生厅编)
神医奇功秘方录.黄魂2.pdf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跌打秘方》.chm
《神方秘方大全.txt
江西省中医验方秘方集 第一集.pdf
中国皇室秘方大全·常见病.pdf
验方家秘(世传秘方).txt
傅青主验方秘方_11789774.rar
第14集:精神治疗有秘方(下).RM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txt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pdf
中国皇室秘方大全·小儿篇.pdf
跌打秘方--.txt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chm
名医珍藏秘方大全.pdf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第二辑).pdf
中医秘方验方汇编 第一集.pdf
梁秀清家传秘方选.pdf
六世中医实用秘方.pdf
第13集:精神治疗有秘方(上).RM
跌打秘方
神医奇功秘方录.黄魂.pdf
新编骨伤科秘方大全(扫描版).pdf
江西省中医验方秘方集 第二集.pdf
全国名老中医秘方.txt
3-偏方秘方
中国秘方验方精选_10034308.rar
安顺市中医、民间医、民族医秘方验方 第一集.pdf
偏方秘方白话精解 葛 亮主编.pdf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chm
华佗神医秘方_10798658.rar
176-妇科秘方.doc
中医 养生 秘方(侯又白).pdf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吉林省卫生厅编)正文页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 - 男科(张家林).pdf
震惊世界的中国秘方之二.txt
中国秘方验方精选 曾德环.pdf
“国宝级”名老中医_秘方大公开.TXT
浙江中医秘方验方集.pdf
名医百家秘方.pdf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男科.pdf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 - 儿科(张家林).pdf
祖传绝密秘方.txt
中国中医偏方秘方大全查询 1.3.exe
孙秉严治癌秘方.pdf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1).chm
武当淮河派丹丸膏散秘方--.txt
骨伤效验秘方五百首.pdf
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展览会秘方与验方汇集.pdf
中国秘方验方精选续集_10264521.rar
梁秀清家传秘方选(郭博信).pdf
《古代房中秘方》(1).chm
中国皇室秘方大全·中老年篇.pdf
《妇科秘方》.chm
中医秘方大全2-1.txt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
中国简效秘方大全(朱建平).pdf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上卷(内科分卷).pdf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第一辑).pdf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chm
中国秘方大全:临床实用验方(马丽华).pdf
[中医 养生 秘方].侯又白.扫描版.pdf
华佗百病秘方.rar
浙江中医秘方1.pdf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 第三辑.pdf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第一册.pdf
实用偏方秘方经典 - 常见病(张家林).pdf
邓铁涛秘方全集.txt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chm
名医民间秘方 经典珍藏版.pdf
薛氏祖传秘方.薛维振.pdf
中国民间医药秘方精选(牙廷艺).pdf
《古代房中秘方》.chm
山西省中医验方秘方汇集(第一辑).pdf
广西中医验方秘方汇集.pdf
中医秘方验方汇编 第二集.pdf
河南省中医秘方验方汇编(续二).pdf
中医秘方大全1.txt
9.中医秘方大全.txt
中医偏方秘方.exe
广西中医验方秘方汇集.pdf
疼痛中药特效秘方大全.pdf
首发高清: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1).pdf
传统中医减肥秘方.pdf
8. 中医推拿正骨之八法精要秘诀
医整脊经过两千多年临床积累,在中医辨证思维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科学,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现代中医整脊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运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防治脊柱劳损病。同时,根据辨证论治法则,实施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医患合作
练功是整脊治疗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患者自我锻练。因此,在整脊临床中医患合作最为需要。脊柱劳损病是患者长期积劳成疾,让病人清楚自己患脊柱劳损病的原因、治疗方案和愈后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患者配合诸如卧床休息,及时接受针灸、手法治疗等,坚持练功,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迅速控制病情。
2.动静结合
在整脊临床上,维系脊柱的肌肉韧带就是脊柱骨关节的夹板。对脊柱骨关节起固定作用。脊柱劳损病的病理基础是肌肉韧带劳损,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运动力学、生物力学失衡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首先要恢复、改善动力系统———肌肉韧带。所以理筋在三大治疗原则中为首。理筋、正骨、练功目的都是恢复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平衡。而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也是靠肌力平衡来稳定的。所以,动中有静,动为了静,不动则不能静。例如,治疗颈曲紊乱的颈椎病,正骨后需坚持颈肌的锻练,时时做扩胸运动。练颈肌,此时的运动就是为了颈椎骨关节复位后的稳定。
另一方面,一些脊柱病变是因动而发病的,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关节紊乱,椎体旋转、倾斜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症状。在治疗上则因其源于动,而制之以静,即卧床休息,使椎间盘避免脊柱骨关节的纵轴应力加重其压迫。因此,有“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睡好”之说。
3.筋骨并重
脊柱劳损病不是突发的外伤,而是长期的单侧某肌群损伤导致脊柱骨关节错位。骨折复位要求对位对线,所谓对线指恢复原来的解剖生理的力线。整脊对脊柱骨关节的复位同样要求恢复力线。这力线主要是椎曲,特别是腰曲和颈曲。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脊柱劳损病都源自椎曲紊乱。椎曲紊乱的病因病理基础就是椎体关节三角力学结构位移后出现“骨牌效应”所致。而椎曲紊乱起源于维持椎曲的四维肌力不平衡,所以要正骨调曲,就必须先理筋。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最终目标是调曲。
4.内外兼治
《灵枢》曰:“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人体是一统一整体。脊柱骨关节疾病,既发生于“筋骨皮肤”,也影响到“五脏六腑”。因此,在治疗上需内外兼治。
整脊临床常用以拔罐、药熨、针灸的外治法,可有效松解肌肉韧带粘连,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肌容积、肌张力。通过正骨、调曲,可使关节复位,减轻软骨、椎间盘的压应力,使被压迫的脊髓、神经得到松解,缺血得以改善。但这些组织,均需要气血的补充,才有利于循环改善。因此,根据八纲辨证论治,配合中药内服,则有利于组织的修复。临床实践证明,不少内服方药既可消减椎间盘突出的炎症水肿,也可延缓椎间盘的退变,改善脊髓、神经的功能,减轻脊柱劳损病的症状。因此,整脊治疗学是主张内外兼治的。
5.上病下治
上病下治,是中医整脊的一大创新。《灵枢·经脉篇》论及:“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脊柱轮廓应力是平行四边形平衡的。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法则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因此,在临床上寰枢关节错位调腰骶角;颈曲变直、反弓的颈椎病,调胸椎和腰椎;胸椎侧凸,调腰椎等方法已取得近万例临床的成功。中医整脊认为腰椎是脊柱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的基础。腰椎椎曲紊乱、侧凸,即可继发腰椎、颈椎的椎曲紊乱、侧弯。临床调查347例颈曲紊乱的颈椎病,占98%合并腰曲紊乱。X线动态实验,也证实腰曲变直,颈曲也同时变直。因此,采取上病下治法治疗严重的、疑难的颈椎病,以及胸椎侧凸症疗效好,安全可靠,已成为中医整脊临床诊疗的特色。
6.下病上治
下病上治,也是中医整脊的创新。根据脊柱圆运动规律,脊柱骨关节紊乱、侧弯或椎曲改变,都维持在一中轴线上。例如脊柱颈段、胸段、腰段三个节段中,活动度最大者,颈段是颈1~4椎;胸段是胸1~5椎;腰段是腰1~3椎。据此,腰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腰上段的侧弯;颈下段的病变,必须纠正颈上段的侧弯,如此才能达到调曲复位的目的。例如:腰椎滑脱症,就必须纠正上段腰椎的反弓、侧弯,滑脱才能复位;急性腰扭伤,往往是腰4~5关节错缝,但只要在胸腰枢纽作一小旋转,其错缝即可复位。
7.腹病治脊
腹病治脊,指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脊源性妇科病、脊源性男性性功能衰退等。这些病变源自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骨关节紊乱,导致支配该脏器的脊神经紊乱而产生功能性病变。所以,通过整脊恢复其脊神经功能,这是整脊治疗脊源性疾病的具体措施。
8.腰病治腹
腰椎的稳定,后缘靠腰背的竖脊肌,前缘靠紧贴后腹膜的腰大肌和腹内压。因此,腹内压是稳定腰椎的主要内动力。腹肌松弛,腰椎不稳,多患慢性腰痛。所以临床有“腹针疗法”治疗腰痛。腹部内环境与腰椎的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往往有便秘、小便短赤等湿热下注证候,而晚期有二便无力或小便频繁的虚寒证候。所以临床上用中医辨证论治,虽是治腹,实则治腰,湿热下注的椎间盘突出症、用通下逐瘀血后,症状即可减轻。在功能锻练中,“床上起”、“俯卧撑”等均为练腹肌的功法,目的也是“腰病治腹”。
概而言之,中医整脊治疗八法,富于中医特色的整体辨证治疗。临床上只要正确运用,疗效将提高,疗程也将缩短,复发率也将降低。
9. 髀骨的中医文献资料
①指股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行)骨,统名曰股,乃下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骨。”
②指胯骨。
《素问·骨空论》:“尻骨空在髀骨之后。”
③指桡骨。
《沿身骨脉论》:“辅臂骨者髀骨。”
④指锁骨。
《沿身骨脉论》:“横髃骨之前者为髀骨,髀骨之中陷者缺盆。”
⑤指腓骨。
《伤科汇纂》:“胫骨旁生者(骨行)骨,亦名髀骨。”
⑥指肩胛骨。
《伤科汇纂》:“琵琶骨亦名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