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野蛮人的性生活》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野蛮人的性生活》([波兰] 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g4MS4ydX1toeh4OM1DV2Xw
书名:野蛮人的性生活
作者:[波兰] 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译者:金爽
豆瓣评分:6.8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01-01
页数:190
作者简介: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后到莱比锡奥斯特瓦尔德理化实验室从事研究,受到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的影响。他在英国人类学家J.G.弗雷泽的《金枝》启发下,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
马林诺夫斯基在学术观点上对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都持反对态度。他认为,物质器具和社会思想只有在具有满足人类的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时 ,才能存留和传播,若失去这种功能,便会在历史上消失。原始文化,例如宗教和巫术,对原始居民具有心理的和社会的需要,原始的氏族和部落机构,适应原始居民生活实际。因此他建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保持原始居民机构的政策,通过原始居民的首领对原始居民实行长期统治。其着作还有《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性生活》、《自由和文明》等。
B. 《野蛮人的性生活》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野蛮人的性生活》(【英】B. 马林诺夫斯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8MRdQpVUiOF0c6iiRDHO_Q
书名:野蛮人的性生活
作者:【英】B. 马林诺夫斯基
译者:刘文远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9-7
页数:417页
作者简介: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后到莱比锡奥斯特瓦尔德理化实验室从事研究,受到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的影响。他在英国人类学家J.G.弗雷泽的《金枝》启发下,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
马林诺夫斯基在学术观点上对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都持反对态度。他认为,物质器具和社会思想只有在具有满足人类的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时 ,才能存留和传播,若失去这种功能,便会在历史上消失。原始文化,例如宗教和巫术,对原始居民具有心理的和社会的需要,原始的氏族和部落机构,适应原始居民生活实际。因此他建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保持原始居民机构的政策,通过原始居民的首领对原始居民实行长期统治。其着作还有《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性生活》、《自由和文明》等。
C. 《西方宗教学名着提要》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西方宗教学名着提要》(孙亦平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西方宗教学名着提要
作者:孙亦平 编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5
页数:1005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的主要是西方宗教学创立以来的着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着作,以期通过这些着作来反映西方宗教学的大致风貌。根据实际情况,本书以中译本的西方宗教学名着为主,同时也适当收入了少量十分重要而尚未译成中文的外文原着,以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 本书从已译成中文的当代基督教神学着作中选择了少量比较有代表性的着作,放在宗教学名着之后,供读者参阅,以便从更广阔的背景或领域来了解当代西方宗教学的发展态势以及与基督教神学互动发展的进路与特色。
【图书目录】 - 西方宗教学名着提要
吕大吉 序一
卓新平 序二
孙亦平 前言
麦克斯·缪勒 《宗教学导论》(1870年)
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1871年)
麦克斯·缪勒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878年)
威廉·詹姆斯 《宗教经验之种种》(1902年)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年)
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1910-1922年)
爱弥尔·杜尔凯姆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图腾与禁忌》(1913年)
马克斯·舍勒 《爱的秩序》(1913-1917年)
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1915年)
鲁道夫·奥托 《论“神圣”》(1917年)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金枝》(1922年)
马丁·布伯 《我与你》(1923年)
恩斯特·卡西尔 《神话思维》(1925年)
马林诺夫斯基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1925-1926年)
威廉·施密特 《原始宗教与神话》(1930年)
亨利·柏格森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年)
范·德·莱乌 《宗教的本质与表现形式》(1933年)
列夫·舍斯托夫 《雅典和耶路撒冷:宗教哲学论》(1938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
米夏·伊利亚德 《宇宙和历史》(1949年)
埃利希·弗洛姆 《精神分析与宗教》(1950年)
拉德克利夫·布朗 《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1952年)
米夏·伊利亚德 《神圣与世俗》(1957年)
克里斯托弗·道森 《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1958年)
约阿欣·瓦哈 《比较宗教学》(1928年)
约翰·希克 《宗教哲学》(1963年)
埃文斯·普理乍得 《原始宗教理论》(1965年)
彼得·贝格尔 《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1967年)
彼得·贝格尔 《天使的传言--现代社会与超自然的再发现》(1969年)
罗伯特·N·贝拉 《超越信仰:后传统世界的宗教研究》(1970年)
英格 《宗教的科学研究》(1970年)
R·露伊卡 《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1973年)
埃里克·J·夏普 《比较宗教学史》(1975年)
约翰·麦奎利 《20世纪宗教思想-1900年-1980年的哲学与神学之边缘》(1981年)
赖齐克·柯拉柯夫斯基 《宗教:如果没有上帝……》(1982年)
罗纳德·L·约翰斯通 《社会中的宗教:一种宗教社会学》(1983年)
斯特伦 《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1985年)
布朗 《宗教心理学》(1987年)
邓尼丝·卡莫迪 《妇女与世界宗教》(1989年)
加里·W·特朗普 《宗教起源探索》(1990年)
卡尔·巴特 《教会教义学》(1932年)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 《狱中书简》(1951年)
保罗·蒂里希 《文化神学》(1959年)
约翰·麦奎利 《谈论上帝》(1967年)
汉斯·昆 《论基督徒》(1974年)
小约翰·科布、大卫·格里芬《过程神学:一个引导性的说明》(1976年)
J·B·默茨 《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1977年)
H·奥特 《不可言说的言说》(1978年)
孙亦平 后记
D. 谁能打开这篇文章
打不开了。
不过我在另外一个网站上找到这篇文章,
需要注册,也是个台湾网站,
http://etds.ncl.e.tw/theabs/index.html
你用这个身份证号注册 A103412076 地区选台北市。 性别选 男
注册完以后在这个网站内搜索
朱里维:里诺之歌的作品背景、创作手法与风格诠释之研究探讨
查出结果以后,你就点结果下面那个 电子全文,然后会有版权提示,你点确定就可以了,进去以后,点击电子全文绿色标记下面的 电子全文 四个字,是个连接,点了就可以下载这个文档了……下载下来你可能需要用Adobe Pdf Reader来阅读,这个论文页面下面也有链接提供了的~点击下载就可以了。
补充一下,我测试了一下,已经把文档下载下来了,发现没问题,我把下载链接给你,信得过我的话,你可以直接点击链接下载,不用再去注册了。
http://etds.ncl.e.tw/theabs/service/ftpDownload?id=001&account=096TNCA5822008&OK=Y&I=N
下完以后,解压出来时pdf文档,还是要去下载一个Adobe Pdf Reader来阅读。
E. 重金求答案!黄帝时期都有什么诸侯(或者说部落)
三皇五帝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
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黄",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史记·始皇本纪》载有李斯奏议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这泰皇之所以最贵,是因为它所指系人皇.这个天,地,人三皇是个笼统的概念,给它具体化后,则出现了几种意见.
一种意见称三皇帝为伏羲,女娲,神农;
另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
第三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
这几种意见中,伏羲,神农为大家所公认,其余几位则看法不一.女娲因其补天,拯救了人类,其功不可没;燧人钻木取火,让人饱尝熟食美味,可谓恩重泰山;祝融"绝地通天",能分人神之界,其功盖千秋;而共工一怒之下,撞断天柱,使天地日月骤变,实在是神通广大.此四位都算得上造世的英雄,其功夫难分高下,谁能占据三皇之一的位置,很难定论.
再说五帝,也有不同看法.
其一称五帝为炎帝,黄帝,颛顼,太皞,少皞;
其二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这其中的炎,黄二帝已被大家公认,其余几位有待考证.颛顼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帝喾是黄帝和长子玄嚣的孙子,而帝尧则是黄帝孙子的孙子.他们都是黄帝派生出来的,似乎应该只占据五帝之一.舜是因尧禅让继位,与黄帝无血亲,应占一席之地.
-------------------------------------------------------------------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
新疆岀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女娲执规,伏羲执矩。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 、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另一种解释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以第一与第四种说法较为常见。
历史
现在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原始社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基于史料,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
最早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这个部落大约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劳动。附近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收复了周边各个部落。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就是由此产生的。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黎,一个受天地灵气而孕生的小子,历经劫难,最终成为开天辟地后的第一皇:泰皇(天皇)火祖燧人氏.
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中国的古史传说中,到战国时期形成几种“五帝”说;战国末始有“三皇”一词,到汉代才形成几种置在五帝前的“三皇”说。
“皇”的原义是“大”和“美”,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汉代所定的人间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尚书大传》为燧人、伏羲、神农。《礼·含文嘉》、《春秋命历序》亦同此说而以燧人居中。②《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孝经钩命决》引《礼》同此,但以祝融居末。④《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⑤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首先是《礼·稽命徵》持此说,张衡上汉顺帝书及其后的皇甫谧《帝王世纪》亦从之。接着是伪《尚书序》宣扬此说,由于它的经书地位,从此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历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实上述诸说皆为西汉末以后纬书所编造的神话。
汉代仍传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汉末纬书《春秋命历序》、《始学篇》等以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经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还具人形(一说他们分别有十二头、十一头、九头);“中三皇”则具人面蛇身或龙身,分别有十三头、十一头、九头(一说以中地皇为有巢氏、中人皇为燧人氏);“后三皇”中的“后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汉代画像石和帛画即多此形象。
“帝”原指天帝,人间的“五帝”一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只在其《议兵篇》中称尧、舜、禹、汤为“四帝”。《孙子兵法》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称(但梅尧臣谓此“帝”字系“军”之讹)。《管子》及《庄子》所屡称“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实人名。其实,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记载神话和历史传说文籍中,先后出现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号,大抵居西边的有黄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鲧、禹、四岳、稷(弃)、高圉、太王、玄嚣、蟜极、昌意、青阳等,居东边的有太皞、少昊挚、颛顼、高阳、高辛、尧、羿、浞、浇、俊(即舜、喾)、契、冥、上甲微等,地区未明的有帝鸿氏、缙云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后三者可能在东)等,由东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东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后裔八姓(如季连芈姓为楚祖)等等。《庄子·胠箧》列举了古帝十二名及全书中屡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韬》列举了古帝十五名,《逸周书》所列古帝多达二十六名。由于战国后期五行说逐渐建立,凡事都要凑五为成数,于是在上述许多古帝王中,遂有罗列“五帝”的必要,并出现了下列五种五帝说。
①《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其说根据《国语·鲁语》对他们的赞誉而定。《帝系》为其编造了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吕氏春秋》及《史记·五帝本纪》承用了此说。
②《战国策·赵策》与《易·系辞》提出的宓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庄子》、《淮南子·淑真训》及《三统历》亦承此说。《通鉴外纪》反对三皇五帝说,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③《吕氏春秋·十二纪》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亦同此说。王符《潜夫论》并将古代各帝王部分别纳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统之下。
④《世经》所编排的古史系统依《十二纪》与《月令》,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郑玄注《中侯敕省图》即加少昊于第一个五帝说,谓五帝有六人,俱合于五帝座星。然东汉以来《稽命徵》等之说,把黄帝升为三皇之一,皇甫谧《帝王世纪》从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为五帝。于是伪《尚书序》即据以将《世经》前面三名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接着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⑤《通鉴外纪》及《路史发挥》引梁武帝萧衍画像碑述,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说。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据陈立《白虎通疏证》,以为画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画像碑述》之讹,则此说仍出自汉人。
至于神话中的天神,《山海经》中皆称帝,其后亦有“五帝”之称,如《楚辞·惜诵》有“令五帝”句,与“指苍天”、“戒六神”并举,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请致五帝以明君德”句,显然皆指天帝。故《史记·封禅书》载汉高祖刘邦说:“吾闻天有五帝”。即述战国末流行之说。同时有五色帝之说,奏设祭祀白、青、黄、亦四上帝祠,汉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纬·文耀钩》,五色帝始有名字:“苍帝曰灵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郑玄注《礼记·大传》“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诸名为“太微五帝”,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说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说,王肃已斥其谬。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有巢、燧人、庖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
三皇五帝,是 中国 在 夏朝 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燧人 、 伏羲 、 神农
伏羲 、 女娲 、 神农
伏羲 、 祝融 、 神农
伏羲 、 神农 、 共工
伏羲 、 神农 、 黄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尧 、 舜
宓戏( 伏羲 )、 神农 、黄帝、尧、舜
太昊 、 炎帝 、黄帝、 少昊 、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F. 求 泰勒《原始文化》的英文版和中文译文,最好是txt,没有的话也可以pdf,英文版一定要有
原始文化(爱德华·泰勒;上海文艺):
http://pan..com/s/1qYotHSC
G. 泰勒的原始文化txt 要一份中文的
现在普遍流传的为199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原始文化》中译本。 (英)泰勒(Tylor,Edward Bernatt)着译者为:连树声。出版项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8 载体形态项 902页 ; 20cm 丛编项 原始文化名着译丛 / 刘魁立主编 语言 chieng 书名原文 Primitive culture 据1929年伦敦版翻译 内容提要 本书对人类的精神文化现象,特别是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了独创性研究,并阐述了关于文化发展阶段和脉络等理论问题。 连树声 (1927~)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