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禹贡pdf

禹贡pdf

发布时间:2022-10-16 18:48:23

Ⅰ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册》(谭其骧)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qSAmXqIvwMz0QDlHKDDKLg

提取码:94kc

书名: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册

作者:谭其骧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2-1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 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作者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Ⅱ 古代航海规则

先秦时期
殷商与西周时期,人们除了会制造船舶之外,已能制成帆而利用风力航行。甲骨文用“凡”通假“帆”字,说明殷人行船已经使用帆,不过,这时的帆一般主要用在陆地江河航行中。而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海上活动兴起,人们航海的地理知识逐渐增加,将中国东部外测的不同水划成“北海”(今渤海)、“东海”(今黄海)、“南海”(今东海)。人们已了解到“百川归海”并一开始在沿海巡航。同时,人们在江河和航海过程中,逐渐认识了风,并利用风和帆航行。
先秦时期,人们在认识风的同时,也对一些云雨气象有所了解,如《尚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从风雨”等都是人们在航行中注意天气变化而总结出的经验规律。
这一时期,人们对海洋水文特别是潮汐有一定的了解。如《尚书·禹贡》“朝夕迎之,则遂行而上”等,说明当时人们已经知道趁涨潮出海,利用海洋定向潮流,顺流而下。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导航技术已与天文学联系起来。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进行了定量观测,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并把海上航行与天文学相结合,利用北极星为航行定向。战国时期,磁石“司南”已发明。但其用途主要用于陆上定位。英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以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
总之,先秦时期的航海技术已有一定的基础,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逐渐深刻,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并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

Ⅲ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谭其骧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63Iy0uUVkiFy78HZIupcfA

密码:doc1

书名: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

作者:谭其骧 主编

豆瓣评分:9.6

出版社:地图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2-10

页数:120

作者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Ⅳ 《尚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尚书》(慕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RbqHPtQ0PgK4PuVOH6hA2w 提取码:1234

书名:尚书

作者:慕平

译者:慕平 注解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09-3

页数:330

内容简介: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尧典》中记载的观象授时、四仲中星等可以说是世界最早期的天文学记载,其真实性得到现代天文学家的广泛肯定。《禹贡》一篇,乃鸿篇巨制,对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物产、土壤等作了详细划分,引起后世自然科学家的广泛探讨。《吕刑》篇主张不滥用刑罚、注意德教的“祥刑”思想深深启发影响着后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洛诰》等篇记载周初营建洛邑之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洪范》一篇“统治大法”,详列“九畴”,备言天道人事,对后世君主影响深远。因为《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Ⅳ 中国的来历

在古代,“中国”一词的意思之一,是指帝王所处的都城。《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是劝西周厉王放松一点对人民的压榨,先从爱惜京都的人民做起,进而安抚四方之民。这里,“中国”指京都,“四方”指京都外的诸夏。“中国”的另一古义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即远古华夏族所居住的地方。地处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人称周、鲁、齐、晋等国所处的黄河流域为“中国”。这一含义的“中国”与“中原”的词义相同。

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大,“中国”所包括的范围也扩大了。在今天,“中国”已是专有名词,与古义的“中国”大不相同了。
http://211.161.160.48/qjd/zy/44/html/writing4404.htm

远在 3000年前,中国西周三代开国君主曾经三异国都。最初周文王在未得天下时,将周民族的政治中心确定在丰(今陕西西部的歧山附近),武王灭商后便将国都向东迁移到镐京(今天西安附近)。成王即位后又派周公在今天洛阳以西5里处建立洛邑,史称东都。当时建立洛邑的一个重要理由便是洛阳居天地正中。中国这个名称就反映了天地正中的意识。周成王在位时采纳了周公提出的建藩屏周方略,大肆分封诸侯(所谓藩国),让它们承担保卫京畿的任务。于是形成了以四夷为外环,四方诸侯为内环,周室王畿为'中国'的政治格局,这就是中国一名的来历。如今在德语中,除用China一词称呼中国外,有时还用Mitten Land一词,即中央之国。应该说这个词与中国的本义完全一致。在这个背景下,殷商时期流行的天下四方观念变成了五方观念,这第五方就是中央,而四方则成为具有边缘含义的四维。春秋时期成文的《诗经》就有四方为纲、四方为则的说法。连中国传统的四大名山--东岳泰山、南岳霍山(今安徽天柱山,后改为湖南衡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也被称为四垣,就像一间屋子的四壁。天子定期到四岳巡狩,一来是为了祭告天地,二来为了视察四方诸侯的工作。
http://www.top169.net/book/novel/dly/15.htm

"中国"一词的含义
翁独健先生认为:"中国一词,从《诗经》上就可以找到,不过古代'中国夕之称只是地域的,文化的概念,或者是一种褒称。……历史上的中国不仅包括中原王朝,而且也包括中原王朝以外的少数民族政权。"
张珑如先生认为:"关于'中国'的概念,历史上是某一个地域名称,不是国称,作为国家的概念,是近代的事。以往有些学者,把它认为国称,或囿于《禹贡》九州之说,把中原地区作为中国的疆域〔,这〕是不对的。"
半一之先生认为:"中国之称在历史上是个地区的称呼,而且是有变化和发展的。先秦时,指处于众多国家的中央地区的国家,而把四邻称做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当时,中国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且它的领域也不是当时的国家领域。与'中国'同时使用的名称还有‘四海',‘天下'。"
杜荣坤先生认为:"'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尚书》。据史籍记载和近人研究,初含有'京师','帝都','国中','王a'等意。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一词包含的范围逐渐扩大,成为地域的名称。……古代华夏族最初于中原建立国家,为有别于四方蛮夷戎狄,自称'中国',即'中央之国'的含意。……秦统一六国,华夏族与四周所谓戎狄蛮夷诸族逐渐融合,形成以华夏族(汉代以后渐称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集权国家,'中国'一词泛指中原王朝所直接管辖的地区……"杜先生又说:"历史上'中国'一词是地域或文化类型及政治地位的区分,而不是整个历史疆域和政治管辖范围的概念,国家政权的正式名称。"
陈连开先生认为:"中国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含义不止一端,大体是殷周指天子所居王城;到春秋战国指中原诸侯国和实行华夏文化礼仪的诸侯国,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文化概念。到秦汉以后,往往指王朝直接管辖区,而以王朝的边疆为‘裔'。
以上各位学者的见解代表了学术界的基本看法,其中的诸多见解,如不能以现代国家概念去衡量当时的"中国";"中国"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文化概念;"中国"一词包含的范围不断变化等,都是十分正确的,但有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似有商榷余地,这就是:"中国"之"中"字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 田继周先生称:"在先秦时代,中国是指处于当时我国众多国家的中部地区的国家。比如商王国因居于众国之中部,而称中国。"举一之先生意见同于田先生。笔者对此种说法一直持置疑态度。因为除濒海的邦国之外,任何一个邦国四周都有其他邦国存在,因而所有这些邦国都是居于"众国之中部",不独商王国。杜荣坤先生认为古人自称中国,"即'中央之国'的含意",所引用的史料见《韩非子 初见秦》。考《韩非子》原文:"赵氏,中央之国也。"其旧注称:"赵居邯郸,燕之南,魏之北,韩之东,故曰'中央'。"这显然是讲赵国居列国中央,跟中国是不是中央之国无关;魏国的位置更是居于列国中央,但文中却未称其为"中央之国"。真正值得注意的倒是殷商的名称。《尔雅 释言》云:"殷,齐,中也。"《尔雅》疏释曰:"殷,齐皆谓正中也。"系强调自己在"天下"万国之中的中心地位而言。《诗 商颂 殷武》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句,毛诗注称:"商邑,京师也。(郑玄)笺云:极,中也。商邑之礼俗翼翼然可则效,乃四方之中正也。"《易 坤》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的说法,《疏》释为:"以黄居中,兼四方之色……居中得正,是正位也。"《礼记 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韩非子 扬权》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天子居中得正,允执其中,天子所居之处非中而何 前述"五服","九服",均以天子所居为中心,由内向外层层构建藩卫之国。故"中国"之"中",并非源自地域位置,而是源自"以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

"春秋三世说"中的"天下"与"中国"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 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 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 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着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人华夏集团,有的进人蛮、夷、戎、狄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http://cache..com/c?word=%D6%D0%B9%FA%3B%D2%BB%3B%B4%CA%3B%B5%C4%3B%C0%B4%C0%FA&url=http%3A//210%2E45%2E210%2E3/wf/%7Ekjqk/mzyj/mzyj2005/0501pdf/050108%2Epdf&b=0&a=42&user=#0

Ⅵ 《走在历史的路上顾颉刚自述》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走在历史的路上》(顾颉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nN-_m3TsBlV4iSQjKRQeEQ

提取码:mv55

书名:走在历史的路上

作者:顾颉刚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9

页数:193

内容简介:

《走在历史的路上》收录了顾颉刚为《古史辨》第一册所写的序,历述他求学的经过和生活的感受,以及他和古史考证、辨伪及民俗学的因缘,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他踏入学术界的心路历程,而且他的治学方法也值得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借鉴。《孟姜女故事研究》是这篇序言初稿中的一部分,现附其后,以呈现给读者该序言的全貌。书中还收录了《顾颉刚先生主要学术活动年表》,以使读者了解顾先生一生的学术活动。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一1980)中国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早年收集民间歌谣,从事民俗学研究。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传说,至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打破把古代视为“黄金时代”的观念,在史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以后曾将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辨的文章,编为《古史辨》八册(已出版七册)。1927年,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并编辑“民俗学会丛书”。以民俗资料印证古史传说。后又进而考辨历史地理,于1934年创办《禹贡》半月刊,次年建立禹贡学会。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历史地理学的专门人才。由于当时民族危机深重,逐渐侧重边疆地理研究,于1936年创立边疆研究会,同时组织通俗读物编刊社,主持编印鼓词等曲调的读物,宣传抗日。抗战时期,转入内地,创办中国边疆学会,出版《边疆周刊》、并先后主编《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生平着述极富,出版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吴歌甲集》等。

Ⅶ 急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郦道元《三峡》的注释和课后问题,TXT,pdf,电子书都可以的,谢谢啊!急求!!!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顺流而下。溯(sù):同“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认为。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快。或认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素湍:浪花翻滚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

绝巘(yǎn):险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飞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荣的树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凄凉异常。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裳:(cháng)

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着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生年不详,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郦道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着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着述打下了基础。

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着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因此,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着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为此,郦道元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着作。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着的一部地理学着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水经》的基础上,郦道元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着。

Ⅷ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三册》(谭其骧)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c7_uEWXqV6a_hs2rvy1bgg

提取码:2cx7

书名: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三册

作者:谭其骧

豆瓣评分:9.5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6

内容简介:《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作者简介: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Ⅸ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宋、辽、金时期宋、辽、金时期》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谭其骧)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lod7BYqA0ti5XXrEnX0_ag

提取码:iuho

书名: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

作者:谭其骧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2-10

页数:115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作者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嘉善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禹贡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年级下册摘苹果的算法是怎样的 浏览:446
程序员出轨电视剧 浏览:88
服务器系统地址怎么查 浏览:54
解压游戏发行官 浏览:601
国外小伙解压实验 浏览:336
顶级大学开设加密货币 浏览:437
java重载与多态 浏览:528
腾讯应届程序员 浏览:942
一键编译程序 浏览:129
语音加密包哪个好 浏览:339
有什么学习高中语文的app 浏览:282
安卓手机的表格里怎么打勾 浏览:409
阿里云服务器有网络安全服务吗 浏览:968
超解压兔子视频 浏览:24
单片机怎么测负脉冲 浏览:174
魅族备份的app在哪里 浏览:740
java倒三角打印 浏览:115
通达信回封板主图源码 浏览:46
战地什么服务器 浏览:301
安卓为什么老是闪退怎么办 浏览: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