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条件单/损盈单/止损预备单设置后,软件关闭仍有效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06
② 天道损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满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什么意思
此问出自《易经·谦·彖》正确、完整的原文是:
【谦】彖曰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译文】彖谦虚礼让亨通顺利。天生的道理是谦虚礼让作风低下就要弥补,这样能赢得崇高称誉受到尊敬,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规律是谦恭有礼就能由下往上高升。天生的道理是要减弱骄傲自满情绪并且增强谦虚礼让作风,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规律是要改变骄傲自满情绪并且传播谦虚礼让作风。祖先治理国家是惩罚骄傲自满者并且赏赐谦虚礼让者,民众的规律是讨厌骄傲自满者并且交好谦虚礼让者。谦虚礼让者受到敬重因而能够赢得崇高称誉,具备谦恭有礼品质所以能晋升职位,这是才德出众之人向往的终极目标。
注释:“下”低。与“高”相对。《管子·乘法》:“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济”调剂;弥补;补益。《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功勤济国,辅主惠民。”李善注引《尔雅》:“济,益也。”
“光”荣耀(能够赢得崇高称誉。);荣宠;光彩。《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郑玄笺:“光,犹荣也。”
“明”尊崇,尊敬。《礼记·礼运》: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
“地”地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职务。)。《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上行”由下往上高升。《楚辞·王褒·九怀·通路》:“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
“流”传下来;传播。张居正《论时政疏》:“明主不恶危切之言以立名,志士不避犯颜之诛以直谏,是以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鬼”《汉语大词典》祖先。《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神”治,治国。《汉语大词典》犹治。《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释诂》:神者,治也。然则大神谓大治。”又《易·系词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冒:统括;天下:国家;道:治理。)
“害”使受损害;惩罚。《韩非子·三守》:“憎人不独害也,待非而后害之。”
“福”赐福(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保佑。《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不”《汉语大词典》助词。无义。用以足句或加强语气。《诗经·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逾”指晋升职位。汉· 贾谊《服疑》:“臣不逾级,则主位安。”
③ 第四十一卦 损卦
我是郑宏鹏,樊登读书会隰县分会会长,每天一篇文章之093。
损卦是《易经》第四十一卦,在解卦之后,也就是解除艰难之后要减损。因为困难解除、矛盾缓解后容易懈怠,就会造成损失,所以解卦之后是损卦。损卦告诉我们要减损自己去增加别人,和后面的益卦构成一对关系。损卦是减少自己,益卦是增加别人,一个是减少、一个是增加,叫损益之道。
“损”和“益”往往是连在一起讲的,如损卦《彖传》说“损益盈虚”,《黄帝内经》有“七损八益”,《道德经》也讲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还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就是损、减少,“补不足”就是益、要增加,这就叫“损益有道”。要减损什么呢?要减损私欲、过多的财富、多余的东西,这样才能有益于别人。
我们来看卦辞: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要减损自己,首先要有诚心、决心、信心,从一开始就吉祥,或者说抓住本元就吉祥,没有灾祸,可以守持正道,有利于继续前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用什么来表示呢?可以用两个竹编的盆子来献上祭品。“簋”字前面已经讲过了,是竹编的盛器,比如坎卦六四爻“樽酒,簋贰”,意思是一樽酒,两簋食物,这都是指简陋的祭品。古代祭祀一般用八簋、六簋、四簋,很少用两簋,所以“二簋”就比喻微薄、很少的东西,用很少的东西祭祀祖先和神灵本来是不恭敬的,但是心中有诚信,就不在乎物质有多少了,食物再少也没有关系,这就体现了减损之道。所以减损最重要的是“有孚”,心中要虔诚。
现代社会想做到“损”很不容易,现在人都追求多,越多越好,包括财富、名声等等,比如很多企业追求多元化发展,越做越大,结果最后死掉了;人也是这样,都想多得,在饮食方面,什么好东西都想吃,吃得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人还是团队,最后都是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所以要懂得“损”,也就是“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句话谁都知道,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换种说法叫“有损有益,无损无益,小损小益,大损大益”,这都是一个道理,最关键的是要真正去做。
《彖传》解释: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是要减损下面的,增加上面的,也就是要向上奉献,这样的话道就向上行走。为什么要减损下面的增加上面的?因为损卦是“山泽损”,上面是山,下面是泽,从客观来说,沼泽是少的,因为大地是平的,沼泽低于大地,大地减少后凹下去就变成沼泽了;而山要高于大地,所以它是增加的。
从损卦的形成来看,损卦是从泰卦变来的,泰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天,叫“地天泰”,泰卦的第三根爻本来是阳爻,现在到损卦里变成了阴爻,表明九三爻已经减损了,然后用减损掉地去增加最上面那根爻,泰卦最上面的爻是阴爻,现在变成阳爻了,这就叫“损下益上”。从这句话的含义来看,“损下益上”是减少自己增加别人,为什么呢?就自然现象来说,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人是站在下面的,所以下面是人,这就是说要减少人类的、个人的行为或私欲去增加有利于天下人的事情,要向上(天道)奉献,做符合天道的事情,为了天道而减少自己,所以说减损之道实际体现了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彖传》一开始解释就是“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卦辞说“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曷”是“何”,有什么用处?用两簋的食物做祭品就可以了。《彖传》解释这句话说“二簋应有时”:用两簋盛着食物去祭祀祖先一定要符合时机,强调了“时”;接下来又强调了“时”,“损刚益柔有时”:减损阳刚增加阴柔也要符合时机,这里的“损刚益柔”实际就是损多益少。
在《易经》尤其是《易传》里,很多卦《彖传》的解释里都提到了“时义大矣哉”,就是要符合时机、时势、时令,这个“时”就是天时,是天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要增加还是减少,要盈满还是虚亏,都要符合时机、与时俱进。“损益盈虚”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有损有益,有盈有虚;第二种,“损”作动词,减少,“损益”即减少多的;“盈”也作动词,是增加、填满,“盈虚”即把虚空的东西给增加、填满了。两种解释都可以,总之都要“与时偕行”,所以最后这句话连续用三个“时”,两个“有时”,一个“与时”。
在后面益卦的《彖传》中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话经常被领导人引用,意思是是增益之道要与时偕行,在下一讲益卦的讲解中,我会重点解释。类似的表达在谦卦的《象传》里也说到了,叫“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多益寡”就是减少多的,增加少的;“称物平施”是使得事物公平均匀,这样就和谐了。这就是天道,天道是公平的。
损益之道是最符合辩证法的,它告诉我们有损一定有益,有往一定有来,有盈一定有虚,只要符合时机就可以了。也就是该损的时候一定要损,该益的时候一定要益,该盈的时候一定要盈,该虚的时候一定要虚。虚的同时就盈了,盈的同时也就虚了,损的同时也就益了,益的同时也就损了,这就是相关的、相反相成的关系。
《象传》解释: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泽,损”:《象传》从形象来看这个卦,损卦的形象是山在上面,泽在下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减损下面沼泽的土来增加上面的山,山就会越来越高,沼泽就会越来越低,这就是减损的一种情景;我们还可以来想象一下:山在上面,沼泽在下面,山会慢慢往下陷,被减损了,而沼泽就会被慢慢填满,这样山越来越低、沼泽越来越高,慢慢就平衡了,所以减损是互相的。君子看到这样的场景应该怎么做呢?“君子以惩忿窒欲”:要抑制愤怒、控制私欲,也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把私欲、愤怒等多余的东西减少、控制住,也就是减损不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减少了,好的心态、情绪、品德就增加了。
④ 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一卦 山泽损
对于卦象来说,我们经常都会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一些神棍模样的人往往会在其中去忽悠别人,而说出来的话语往往都是让人听不懂的。那么在命数学中,周易 六十四卦 第四十一卦讲得是什么?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艮)相叠。艮为山;兑为泽。上山下泽,大泽浸蚀山根。损益相间,损中有益,益中有损。二者之间,不可不慎重对待。损下益上,治理国家,过度会损伤国基。应损则损,但必量力、适度。少损而益最佳。
事业:开拓事业必有投入。投入多少应事先精心算计,力求损益得当。诸事皆应有节度,切忌欺诈、贪婪。天下事克已最难,务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奋斗,手段灵活,争取事业成功。
经商:全面调查市场行情,计算投入和收益的比例。不必过于计较利润的多少,获利即可。真诚与他人合作,彼此信任,手段灵活,切勿自我封闭。
求名:为了成长进步,务必有所投入,且应付诸实践。以损增益,成就理想。
外出:有益可行。注意节省费用,防止损多于益。
婚恋:全面权衡对方的长处与短处。大处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