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可以打败美国》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什么可以打败美国》(劳伦斯·莱斯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什么可以打败美国
作者:劳伦斯·莱斯格
译者:余丽娜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5-1
页数:368
内容简介:
什么可以打败强大的美国?
在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眼中,答案是:美国自己。
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真正的全民性医保?
为什么美国在全球减排问题上一直模棱两可?
为什么金融危机后华尔街依旧可以逍遥法外、继续牟利?
一切根源,在于 美国民主制度已经沦为了腐败的沃土。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已被金钱腐蚀:为了得到竞选资助,国会议员成为利益集团的傀儡;而通过提供大量政治献金,利益集团得以获得特权,甚至合法地剥削着纳税人。
通过详尽的数据、典型的案例和严谨的逻辑,劳伦斯·莱斯格直指美国选举制度为我们尖锐地指出一种合法公开的美式腐败:美元初选 、特权民主、赢者通吃、游说集团——在美国,人人生而平等,但有些人更平等。
同时,莱斯格也号召美国人民共同改变现状,提出了多种理性且大胆的可能性方案:修正宪法,两党和解,甚至公投选出一位完成政治改革后便辞职的总统。从中,我们可以看见美国当下的困境,乃至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
莱斯格改变了事态,不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而是解放了数字时代普通人的创造潜力。——《卫报》
莱斯格是一位罕见的学者,既有明晰的叙事能力,又有一双讽刺历史的慧眼。——《华盛顿邮报》
火花四溅的论战,将复杂的法律和讲故事的技巧结合起来。——《华尔街日报》
有力的论证,重要的分析,也具有惊人的娱乐性。——《纽约时报》
作为一名研究者,劳伦斯·莱斯格用他的研究方法找到了一些奇闻异事,而这些奇闻异事非常适合他所要叙述的情况,他将这些奇闻异事的细节一一展开。精彩之处在于他能将这些故事有效地串联起来。因此,这本书非常有说服力,而且读起来也让人觉得愉快。——艾莱斯·侯德科,《大西洋月刊》
这本书提醒我们,腐败问题比立法策略不当,或不良品德所引发的后果更为严重。正如有识之士所思考的那样,我们如何从一连串的挫折中重新站起来?我们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计划使资本对政治的影响成为过去。这次,我们最好是认真的。——马修·伊格莱西亚斯,《美国了望》杂志
作者简介:
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生于1961年,是美国知名的法律学者及网络版权研究者,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及芝加哥大学等名校担任要职,目前为哈佛法学院的终身教授。作为网络版权的资深研究者,他创立了着名的“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 )组织,是享誉国际的“CC之父”。作为社会活动家,他是多个政治组织的创立者或资深成员,持续在各大媒体上尖锐地批评美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并呼吁民众和精英发动宪政改革。2015年,莱斯格宣布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总统选举,力争成为第一位“公投总统”,并于同年年底退选。
㈡ 《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天命所终》(金满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4whEShrdLjA67ziea1rvrg
书名:天命所终
作者:金满楼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8-1
页数:228
内容简介:
《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以清末皇族与旗人作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剖析旗人群体在辛亥年中的经历,全面展示了革命年代中不为人知的历史侧面。在《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中,作者质疑了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主义革命的辛亥革命的正义性,被视为革命制胜的法宝——“驱除鞑虏”,在这场革命中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民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或被扭曲?被视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清末皇族与旗人在这场革命中到底处于何等地位,革命的冲击下,他们又遭受了何等的命运?这些之前被史家所忽略的问题,在这里将得到一一解答。
作者简介:
金满楼,原名金松,作家、近代史研究者。江西峡江人,现居上海。目前已出版《辛亥残梦》《门槛上的民国》《退潮的革命》《北洋往事》《女人当国》《民国原来是这样》等十余部作品,曾于2010年受邀担任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十七集《北洋军阀秘史》电视讲座主讲人。
㈢ 《集体行动的逻辑》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集体行动的逻辑》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f-7TcZH4b2ofey808FZo8A
㈣ 总结新会计准则的变化,给会计核算和会计人员提出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摘要通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给会计人员带来的五大变革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会计人员如何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挑战,以期会计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在新的会计环境中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五大变革;应对;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经济的陆续出现和国际资本的不断融合,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相对于1992年的会计改革而言,本次改革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更深层次上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会计秩序、实现国际趋同,其深度、广度均超过前者,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毋庸质疑,此次改革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1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特征
1.1科学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准则体例、准则规定、准则分类和编号等诸多方面都做到了科学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计理念的科学性。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企业管理者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关注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和营运效率。这些理念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②体系结构和表述的科学性。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既有一般的原则指导,又有实务性的操作指南,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了国际协调与趋同。③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科学性。比如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资产减值的计提、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区别的企业合并处理等。
1.2全面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2个应用指南,各具体准则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所有主要经济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包含了一些常规业务,而且包括了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业务,比如,在新准则中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特殊业务都是以前准则中所没有涉及到的。
1.3国际趋同性
新准则虽然在有些方面保持了中国特色,但几乎在所有重大方面都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按照国际通用规则,新准则严格界定了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既坚持了历史成本,又引入了公允价值,在关键环节和重大方面都实现了与国际规则趋同。
2给会计人员带来的变革
2.1知识结构的变革
从知识结构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滞后,理论同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知识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在会计以外的知识如法律、经济、产业组织与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不足,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知识老化是由于我国处于转轨时期,会计制度、准则变化太快,如1992年分行业会计制度的颁布,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财会制度的出台,1997~2001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尤其是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推出,使得会计人员所学的会计知识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面对内容如此广泛、全面、科学的新会计准则,广大会计人员不得不面临着知识结构的大换血。
2.2角色定位的变革
我国会计人员的普遍认识是只要按照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管理者的要求把企业的一套账、一套报表做出来就大功告成了,至于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经营预算的编制、投资决策的分析、理财等都与会计人员无关,就更不用说去创造新的有利于生产经营管理的会计方法和技术了。可以肯定地说,我国传统的会计人员在企业当中所充当的角色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简单地进行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执行者,对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是极其被动的。可喜的是,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已经超过了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将会计的职能扩展到会计的预期、分析、决策、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上了。由此可见,会计职能的进一步深化迫使会计人员不得不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2.3会计理念的变革
从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可以看出,新准则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公允反映,更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比如在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减值计提等先进的管理理念,
通过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而更加真实、合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新准则的实施也就意味着会计人员要在会计理念上进行大变革。
2.4会计思维的变革
新思维引导新行为,思维方式的改变决定着执行者的行为改变。从新会计准则中可以看到,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选择空间更大,选择余地更多,尤其是公允价值、减值计提等的适用无一不体现着准则赋予会计人员更多的裁量权。所以在新准则中会计人员个人的职业判断就显得极其重要。然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的高低必然需要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来引导,以体现企业的真正价值。所以,新准则也带来了新思维。
2.5从业心态的变革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前,出于利益的趋使在企业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的会计人员不乏其人,尤其是许多上市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经营业绩骗取股民投资,想方设法操纵利润。但是,新准则对旧准则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订,极大地缩小了利润调节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使是最令人担忧的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由于准则中对其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条款,应用极其谨慎。所以也不会导致滥用。通过新准则的实施,必将呈现一个健康发展的会计大环境,会计人员必将以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审视自己的行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会计秩序。
3会计人员的应对措施
新准则的颁布实施给会计人员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予以应对。
3.1强化准则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由于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新准则涉及的内容广泛、全面、系统、同时又存在着一些高难度内容,如购买法、计税基础、资产组、公允价值等。因此,财会人员必须要强化新准则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面领会新准则的内容和实质。首先,会计人员应该对新会计准则有一个初步、系统和较为宏观的了解,这是今后学习的基石。在对新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核心要求有了充分了解之后,要做好与原有准则的区分,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内容。其次,会计人员要加强对重点准则、难点准则,如资产减值、企业合并、所得税及合并财务报表等具体准则的学习力度。总之,会计人员要尽早熟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预先规划,早做安排,做好新旧准则的衔接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2深化会计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新企业会计准则不仅完整地包含了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部核算职能,还包括财务管理的预测、分析、决策的管理职能,实现了会计职能的重大突破。因此,传统的核算与反映职能已不能满足于新形势下新准则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进行会计经济业务的简单确认、计量和报告,还要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预期、分析,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和企业管理者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和专业意见,以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使财务会计由核算型逐步向管理型转化,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合法权益,实现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会计人员除了要加强新准则的学习之外,还要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本文原文
3.3与时俱进,更新会计理念
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将大大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与之相伴随的是会计理念的全面更新,原有的会计理念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财会人员要与时俱进,迅速地实现“转型”。作为会计人员要领会会计理念的升华,将原有的会计核算演进成为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的转换,演进成为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信息系统、业绩考评的转换与再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决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原则、会计科目和报表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提出了哪些要求,进而将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减值计提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嵌入到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中,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
3.4开创新思维,加强职业判断能力
新准则提倡专业判断,关注会计领域的重难点问题,立足于维持会计信息发布者和使用者的良好互动,有利于增强企业会计工作的趋同愿望。会计人员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学会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来不断加强职业判断能力,解决新准则中面临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谢家正曾这样表示:“会计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艺术”,会计人员必须知道哪些可以自主判断,而哪些不能超越,真正适应和体现新准则的要求。同时,会计人员自身也要注重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和理解,结合我国现实的会计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判断,切实完善会计信息进而迎头赶上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时代潮流。
3.5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会计职业道德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由于新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披露方面的主观性增加,会计信息由谨慎向中性过渡,从而赋予了会计人员以更多的会计选择权。同时,新准则还简化了一些会计处理的规定,给予了会计人员更多体现自身能力的空间,比如,新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商誉的减值计提、重组准备等方面的规定使得会计的弹性空间越来越大,呈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精神。因此,可以说新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除了法律对会计人员的约束之外,会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秩序,公允、合理、诚信地提供真实可信的会计信息,实现新准则平稳过渡。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人员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主动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中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㈤ 《货币战争升级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货币战争(百万册升级版)》(宋鸿兵)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5Me8OOsN_08SrJ9SmoGmWA
书名:货币战争(百万册升级版)
作者:宋鸿兵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7-6
内容简介: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货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经济泡沫越来越频繁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是货币背后隐藏的集团利益之争,却在很长时间里不为人知。什么样的特殊利益集团左右着货币制度的建立和演化?它们如何从政府手中夺取了货币发行大权?它们又怎样制造泡沫和危机,从中渔利?本书*次揭开了货币背后的战争大幕,为我们展示了政治风波和经济危机背后的翻云覆雨之手。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多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它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我们的经济实际上是被少数人主导的。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谋求*大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动荡不安的今天,中国如何警惕和应对金融打击,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本书一定会让你深受启发。
作者简介: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者,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中国*具影响力的40人”之一。
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成功预测了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10年。“货币战争”系列着作在中国财经图书市场上热销多年,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以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作者*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等皆成为流行词语。
㈥ 《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粮食危机》(恩道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GceqVCfhb3BfLwzBazqO0Q
书名:粮食危机
作者:恩道尔
译者:赵刚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9
页数:275
内容简介:
《粮食危机》 分五个部分共十三章。第一个部分包括两章,主要介绍了为推广转基因作物,利益集团游说美英政府,一方面采取不管制政策,另一方面压制独立的科学研究,为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推广大开方便之门。第二部分包括三章,主要介绍了美国调整粮食贸易政策的动因,美国政府控制第三世界人口生产和粮食生产的真正目的,以及为控制别国的粮食生产,美国利益集团在南美多个国家所作的一系列尝试。第三部分包括两章,主要介绍了利益集团为摧毁别国的粮食生产体系所采取的种种手段,以及为控制水稻种子所作的努力。第四部分包括三章,分别介绍了美国在阿根廷和伊拉克推广转基因作物,控制上述两个国家粮食生产的做法,以及美国如何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形成有利于转基因作物推广的国际贸易环境。第五部分包括三章,主要介绍了在美国政府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庇护下,利益集团为彻底控制粮食种子和推广转基因技术所做的种种动作。
作者通过犀利的语言直接了当地向我们发出警示,粮食生产不可忽视,粮食安全必须警钟长鸣。
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提示粮价飞涨的真相,洞察转基因专利种子的政治意图,戳穿粮食霸权的阴谋。
继石油和交贷危机后,全球下一场危机将是粮价引发的农产品危机。全球粮价疯涨,创出160年来新高。供需失衡背后是生物燃料的吞噬、转基因种子的肆虐。难道我们每吃一日饭都要给西方利益集团交纳一笔专利费吗?
《粮食危机》 是旅德美籍学者威廉·恩道尔继《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他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条分细缕,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正在图谋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给,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让全世界的人们成为他们猎食的对象,成为他们永远的奴隶。这是一个设计巧妙而又隐蔽的阴谋,由三个步骤构成。首先,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专利,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如大豆、水稻等大规模农作物和鸡、奶牛等重要家禽产品。其次,他们寻找各种机会,如大面积的农业灾害(减产或疫情)、战争(如在伊拉克)、债务危机(如在阿根廷),借助某些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庇护,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最后,他们它利用人类用于鼓励创造发明的专利制度,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强迫征收种子的专利使用费。为达到目的,他们不惜采取恶劣的手段。这些手段包括,开动宣传机器,把人类流行了几千年的耕作习惯和耕作方式,诬蔑为落后的生产方式;隐瞒转基因种子严重的不良后果,大规模推广未经严格检验的转基因作物;发明不育种子,让农民播种的农作物"断子绝孙",从而不得不年复一年地向他们"买种"耕作。这是何等的阴险。
作者简介:
威廉 恩道尔,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长期旅居德国。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研究已逾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经济学硕士。
威廉 恩道尔作为独立经济学家和新闻调查记者,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工作。他的研究涵盖领域极为广泛,除金融、能源和地缘政治外,还包括世界农业问题、粮食交易垄断、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第三世界债务、对冲基金和亚洲金融危机等。威廉 恩道尔先生还经常应邀在一些有关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农业、能源问题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并定期为世界全球化中心及许多国际出版物撰写文章,还经常为欧洲主要银行和私募基金经理提供咨询。
㈦ 《利益集团社会》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利益集团社会》([美]杰弗里·M·贝瑞(Jeffrey M.Berry))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cpwU2vtyr2JFchdvAy-TMg
书名:利益集团社会
作者:[美]杰弗里·M·贝瑞(Jeffrey M.Berry)
译者:王明进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6
页数:281
内容简介:
《利益集团社会(第5版)》前半部分重点关注利益集团的基本内容,着重考察了利益集团数量爆增和游说活动扩大的根本原因,讨论了利益集团的缘起、维持、营销和治理,政党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益集团试图影响选举结果的方式,后半部分则重点关注代表利益集团的说客,着重考察了利益集团通过说客影响普通大众的方式,说客对政府三个部门的直接游说,以及华盛顿的说客之间的联盟政治等。
作者简介:
杰弗里·M·贝瑞,塔夫茨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益集团和游说问题,主要着作有:《美国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牛津手册》(合着)、《游说和政策的变化:谁赢、谁输、为什么》(合着)、《民主的风险:政治选择如何削弱公民参与以及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合着),《城市民主的复兴》等。
克莱德·威尔科克斯,乔治敦大学政府系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民意、利益集团和性别政治等,主要着作有:《理解民意》(合着)、《利益集团的联系:在华盛顿的竞选、游说和决策》(合着)等。
㈧ 《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通货膨胀真相》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美]默瑞•N.罗斯巴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8BpfaDw2Omq_W4wLiOpgIA
书名: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
作者:[美]默瑞•N.罗斯巴德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09
页数:144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当前,学点货币理论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室主任,北京)
莫瑞·罗斯巴德作为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旗手,尽管没有摘取到世俗所认为的现代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即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他开创的恢弘的经济思想体系将成为经济学思想不断的泉源。他作为当代经济学家中一个通才型的学者,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从行为的基本公理推演出了他的整个经济体系,表现出了经济学思想的永恒魅力及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正是罗斯巴德经济学生命之树常青的原因所在。
罗斯巴德的着作甚丰,有《人、经济与国家》、《美国大萧条》、《银行业的神话》等,这些着作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个深奥的经济问题。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就是罗斯巴德着作中充满创造性思想的一本杰作。这本书从1963年首次出版发行后,连续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对广大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标准的货币理论启蒙读物。它以最浅显的语言、最鲜明的观点,把最抽象的货币理论的概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所有的抽象概念都具象化,让读者感觉到原来如此抽象的货币问题就发生在你我之间,就发生在人们日常的经济交往中。
但是,具象化的货币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钱”,也并非只是一张张我们手中持有的纸币,更并非只是由政府来印制的钞票。通货膨胀也不只是物价的上涨,它不仅有其前因后果,还包含谁能够获利,谁又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谁喜欢通货膨胀,谁又不喜欢通货膨胀等问题。还有,货币一定是政府提供的吗?如果政府不提供货币,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货币?如果政府来提供货币,它对金融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再就是,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来,为什么金融危机不断,其原因又何在?人类能够找到一条减少或避免这种金融危机不断发生的方式吗?等等。这些金融学上深奥的问题通过罗斯巴德的笔娓娓道来,即使从来不接触金融学的人,也会对金融学与货币理论的知识豁然领悟。
在罗斯巴德看来,在一个自由市场中,货币并不是什么组织或政府安排的,而是源于自由市场选择作为交换媒介的某种有用商品,其关键在于一般商品的“不可分割性”和“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假如一个人想用犁换几样不同的东西,像鸡蛋、面包和一套衣服,那么他该怎么做呢?他如何把犁大卸八块,将其中一部分交给农夫,剩下的给裁缝?就算东西可以分割,也不太可能让想交换的人同时找到对方,假设A想卖鸡蛋,B有一双鞋,如果A想要的是衣服,怎么可以硬是把两人凑到一起来交换呢?也就是说,由于具体商品交易的不可分割性及交易者交易的愿望,也就有了出现间接交易的需要。
这种间接交易,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大幅扩充了经济的途径,成为现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基础。因为在间接交换的机制下,你把东西卖掉后,换来的并非直接所需,将它卖掉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这样,货币就在这种间接交换中产生了。这种对货币产生的解释具体、实在,交易者都可触、可摸、可感、可知,这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货币理论就容易理解了。可以说,在本书中,罗斯巴德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把货币起源、货币性质、货币单位、货币功能等方面讨论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本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并没有放在通货膨胀的产生、类型及治理上,而是放在通货膨胀对广大人民利益的影响上。在罗斯巴德看来,通货膨胀好比赛跑,看谁最先拿到新钱。先拿到钱者是那些与政治权力较近的人。因此,通货膨胀是政府的一种意愿,往往同政府权力的远近有关。离政府的权力越近,拿到新钱就越早,那么这些早入者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就越小。而因为通货膨胀惨遭损失的后知后觉者,显然比其他人晚取得新钱,受害最大。这些人不仅与政府权力远,而且都是依赖固定合约获得收益,而这些合约是在价格因通货膨胀而上涨前就签订的。因此,当通货膨胀出现时,这些人的利益首先受到损害,受到的伤害也最大。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货膨胀表面上创造了经济的繁荣,但实际上则损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同时,通货膨胀不仅改变了整个市场的经济预期,也成了掠夺广大民众财富的工具。而在这个过程中,与政治权力密切相关的利益集团获利最大,从而从根本上证明了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性、对广大居民财富的掠夺性。正如罗斯巴德所言,通货膨胀(货币替代品增加,而没有相应金属货币存量的增加)从来对社会没有好处,只是牺牲一群人的利益来造福另一群人。通货膨胀是用欺诈的方式侵犯他人财产,在自由市场中是不会发生的,这就是现代社会通货膨胀的实质所在。
本书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为结尾,并且预言未来还将出现汇率的持续波动、债务的急剧增加、通货膨胀、危机、救市,以及对货币和信贷进行更集中控制的政治方面的冲动。事实上,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所发生的事情表明,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无不是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过度干预和管制的结果。在各国国家政府对国际金融无所不能的管制过程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就会以不同的利益金融管制方式不完全地攫取或掠夺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一个又一个的利益不平衡,而这种利益不平衡正是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与危机的结果。
还有,罗斯巴德秉承奥地利学派的基本精神,一直保持着对政府干预市场的警惕。在他看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不仅根本不能保护货币,而且反而会威胁到货币体系本身的完整性。政府的干预导致更多的弊端和更加严重的不稳定性。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在货币体系中起到的作用是负面的,它只是为与政府组织紧密相关的利益集团对我们的社会采取集权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也是导致现代经济危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根源。在本书中,罗斯巴德用西方世界出现的货币崩溃的简短历史作为例证,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总之,这是一本绝大多数人都能轻松读下去的通俗的货币理论普及读物,但它并不是简单性的知识介绍,而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最深奥的货币理论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对一般的货币理论可触、可感、可知,并从个体的日常生活中体悟到现代金融理论的真谛。
——转自《南方都市报》(日期:[2008年10月12日] 版次:[GB22] 版名:[阅读周刊 社科])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8-10/12/content_595281.htm
作者简介:
莫瑞·罗斯巴德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前主要担任内华达大学经济学S. J. Hall讲座杰出教授。他曾任米塞斯研究院(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学术事务副会长,也曾任《奥地利经济学评论》(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的编辑。罗斯巴德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承约瑟夫‧朵夫曼(Joseph Dorfman)。他也长期参与纽约大学举办的米塞斯研讨会达十多年。
主要着作
* 《1819年大恐慌》(The Panic of 1819)
* 《人、经济与国家》(Man, Economy, and State)
* 《美国大萧条》(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
* 《权力与市场》(Power and Market)
* 《金融体系的秘密》(The Mystery of Banking)
* 《自由的道德》(The Ethics of Liberty)
* 《在自由中孕育》(Conceived in Liberty)共四册
㈨ 求《国家的兴衰》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国家的兴衰》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DnZObKTKJssnpGVjkTq1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