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崇祯皇帝pdf

崇祯皇帝pdf

发布时间:2022-10-29 21:03:10

‘壹’ 《崇祯皇帝》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崇祯皇帝》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fLFufQwQPQ5MfZRckX2yNA

?pwd=057w 提取码:057w
简介:
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景山)自缢身亡,终年35岁,在位17年。庙号思宗,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贰’ 大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为何是一个勤勉贤德的好皇帝

一般来说,亡国之君多是昏庸无能的。与开国皇帝的贤明精干相反,亡国皇帝们往往重于享乐,不理朝政,信任奸臣小人。每朝每代的末年,国家和政治都是混乱不堪的。可是明朝的这位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却是少有的精明强干,贤明厚德。只可惜大明朝气数已尽,如此勤勉贤德的好皇帝,也没有挽救大明朝的亡国之命。

他生活非常简朴,龙袍破了,让皇后补一补。自己就是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批改奏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甚至为了阅览文件通宵达旦。而且遇到战事紧迫的时候,甚至几天几夜不休息。这么一个勤政的皇帝,也是一个好父亲。他很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和家庭氛围的养成。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小太子读书,或者陪小公主玩耍。

崇祯帝的品行也十分良好。遇到重大灾难或者大的失败,他往往第一时间出来承担责任,宽慰下属,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且他多次表示希望老天爷降罪自己,不要再为难百姓们了。他工作时间虽然长,但是工作能力却很高。再长的奏折,他也能一眼就抓住要点,就连错别字都能第一时间挑出来。并且可以从奏折的言语中间,看出来写奏折的人是不是真的有真才实学。崇祯皇帝登基后,启用了一大批忠臣良将。17年间,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

问题来了,就算他慧眼识人,为什么会在17年间有如此大的人事调动?这其实就是崇祯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他并不很信任人。他一边用人一边怀疑,以至于不停地调换人手。而被他使用的能人们,也因为他的不信任,总是有所保留,并不能全心全意的办差。心,也跟皇帝越离越远。很快,皇帝又成了孤家寡人。这疑心病,其实不能全怪崇祯。他登基的时候,魏忠贤已经权倾朝野,崇祯帝不光统治,就连生命都岌岌可危。他登基最初的一些年,从来不敢吃御膳房提供的饮食,都是自己偷偷带一些干粮,饿了充饥。由此可见他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

崇祯帝虽然励精图治,但是明朝已经腐朽不堪,魏忠贤一党专政多年,国家只是一个空架子。民间起义不断爆发,更加消磨着国家的实力。崇祯皇帝无法力挽狂澜,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

‘叁’ 历史上的崇祯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崇祯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苦的一位皇帝。他在位十七年,励志图强,但因内忧外患和其本人刚愎自用等弱点,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从形式上看来他是个亡国的皇帝。外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内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一般情况下在我们这个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国家,也就是在这个“成王败寇”的国家,亡国之君一般是遭到唾骂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后人很少有唾骂:崇祯皇帝的。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因为他身殉社稷。 说实话我觉的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是个“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个“生不逢时的好皇帝”。崇祯皇帝他十分的勤政,《明使》记载他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批阅奏章。他不近女色,在这一点上他比很多皇帝都好的多。还有就是他生性刚强,很有气节。从他吊死煤山上就能看出这一点。仅这些就是许多,皇帝做不到的。比如说他的哥哥,父亲,爷爷。 至于他为什么失败并且败的那么掺,这就要综合的看问题了。明朝末年,江山社稷已经不行了,大臣们结党营私“比党而公忠绝少”,再说崇祯皇帝毕竟是一个“平庸的皇帝”虽然他很勤奋,但是他没有那种“力挽狂澜”的本事又“生不逢时”,所以他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对于他的评价不用我们说。看看他的死对头李自成在伪大顺政权的登极诏 里怎么说的吧。“君非甚暗,而汤避桓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意思是说:“皇帝是好皇帝,而大臣不是好大臣。明朝的灭亡大部分原因是大臣们造成的。” 另外,可以看看郭沫若老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上面有对崇祯皇帝的比较公正的评

‘肆’ 崇祯前朝皇帝的生平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兄。
朱由校好木工,即位之后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总评
朱由校在位期间纵容奶娘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
德陵
则荼毒妃嫔,而熹宗却不加规制。魏忠贤遍树党羽,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他们沆瀣一气,排斥异己,尤其将东林党人视作眼中钉,必欲除尽。杨涟、左光斗等皆惨死于其手,而熹宗丝毫不觉,连高官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熹宗酷爱做木工活,在宫中乐此不疲。世传魏忠贤往往于皇帝全神贯注干活时呈上奏章,于是上谕多是“知道了,你们用心行去”这类话语,魏忠贤始得肆意妄为。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熹宗就是将这样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然而志在振兴的崇祯在三个月后就铲除了这个大害。[4]
纵观朱由校的一生,爱好机巧,喜欢木工,不思为国为民,被史书写成昏庸之君。然而天启初年,重用清流,颇有建树,后平衡朝廷诸多党派势力,西南有内患,东北有外患,再加上天灾不断,尤能视为昏君?
此外,他对自己的亲人可谓不错。由于他对张皇后的爱惜,使得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以及客氏始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之际,他毅然传位给弟弟朱由检,同时嘱咐朱由检善待张皇后,颇有情义。[3]
史书评价
明史评价朱由校: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4]
http://ke..com/view/3273261.htm?fromtitle=%E6%98%8E%E7%86%B9%E5%AE%97&fromid=1576474&type=syn#3

‘伍’ 历史上的崇祯,究竟算不算是一个好皇帝呢

崇祯不算是好皇帝,当然他就算是朱元璋、朱棣再生也未必挽回大明的覆灭。

崇祯17岁登基,快刀斩乱麻的消灭了魏忠贤,随后17年执政自杀而死。

抛去国家大环境不谈,崇祯这个人性格有问题。

再说崇祯干涉一线指挥问题。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隔行如隔山,非专业人士不能随便做专业的事情。

之前2003年伊拉克自由运动期间,某些专家对于战争惊呼搞笑的判断,大家也都看在眼里。

这说明什么?所谓的军事专家在电视上说说段子是没问题的,同打仗的军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崇祯明明不是军人,却往往在关键时候干涉具体指挥,出现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陆’ 史上最悲情的皇帝崇祯,你怎么看呢

对于明末崇祯皇帝,人们褒贬不一。褒者,认为他勤政节俭、励精图治,非亡国之君;贬者,认为他刚愎自用、自毁长城,乃咎由自取。

那么,真实的崇祯皇帝是什么样子?


事实上,这对大明来说是绝对的利好,如果答应,极有可能不会亡国,但崇祯不能接受割地的条件,坚决反对。北京城破之前,本来他有南逃南京另组政权的机会,可他宁愿选择留下来守护列祖列宗,最终自缢殉国,展现了不屈不服的态度和“君王死社稷”的担当。

‘柒’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遗诏内容,你知道哪些

当年崇祯皇帝知道明朝覆灭已经是必然的了,所以便在上吊的槐树下面,扯了一块衣服上的布,写下了自己的遗诏。遗诏中一共分为三部分内容:1、反思自己的错误;2、指责大臣的过错;3、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3、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最后,作为明朝最后一名皇帝,崇祯皇帝自杀的时候,其实也是备受煎熬的,所以他在遗诏中表示:“我死了以后,希望你们能够用我的头发遮住我的脸,因为我实在是没有颜面到地下去见我的祖先了。我的尸体、明朝的国土,你们这群贼人要想如何分配都可以,但希望你们不要伤害任何一名百姓。”

‘捌’ 崇祯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1)崇祯是明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任皇帝。在中国所有的亡国之君里,他大概是得到同情最多的一位。从继位那天开始,十七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是在内忧外患中度过的。这位皇帝不贪财,不好色,不懒惰,天分也不算低,身体也不差,并且日夜辛劳,废寝忘食。但到底是回天乏力,二百七十六的明朝终究断送在了他的手上。 崇祯的失败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不善于领导。朝鲜的历史书上曾经这样评价过崇祯:不信士流,而信内臣,驯致祸乱,为千古烱戒。其失在于不知人,而非士流之罪。 这段话很好地评价了崇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错误思想,历史反复地证明,主昏则臣奸,君明则臣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崇祯始终认识不到,丢掉江山的不是他的大臣,而正是他自己。 2) 崇祯即位之初,这个16岁的少年以雷厉风行之手段收拾了魏忠贤。民间欢呼不已,称颂他为“圣人出”(《五人墓碑记》),然而明朝庞大的文臣集团对君权的限制,使这个末代帝王无能为力。他的一生在不断的为了国家奋斗,也在不断的与文臣集团对抗挣扎。 据有的史学家分析,崇祯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2小时。又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满清,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忠臣良将,然则对清用兵,明朝几近崩溃的财政几乎无法支撑;把持朝政的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不重能力战功。几次大规模对满清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有传崇祯天性多疑,刚愎自用,嗜杀成性,史书中有相关证据证实;然从另一方面而言,崇祯即位时,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阉党文官把持朝政,君权受到极大的限制。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却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满清入侵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清朝干隆时期,反清复明的声音在民间仍然没有停止消亡过,文字狱的大背景下,干隆御用文人放出明朝杀袁崇焕是崇祯中了反间计的谣言,影响极广,真正的事实如何,尚未有定论。 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曾这样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登极诏》)李自成是在明朝统治下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与崇祯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这段却说的客气之极,分明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文雅说法。 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清朝编纂的《明史》依旧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崇祯下旨停江南织造,自己用的器物都是木头铁器。他把全部的内帑都用来充当军饷,他宠爱的田妃墓葬里的金银器都是铜铁,万年灯只有上面两寸是油,内府中的人参和器具都变卖了凑军饷。 他的勤政,《明史·本记第二十四》中云:“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而且,从崇祯的诸多举措来看,他也是想有为的,他在位十七年,动辄下《罪已诏》来安抚民心,所用之言都极尽自责之能事。 如在十年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皇帝是如此说的。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谁能安枕!”(《明季北略》卷十三) 崇祯的果断是有据可查的,诛魏氏,是他十七年皇帝生涯中最光辉的事情。 崇祯对民仁慈宽容有据可查的:在最后关头分秒必争的紧急时刻,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仍然要他弃地不要弃民。遗书中写着“勿伤朕百姓一人”。(崇祯遗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反之的是崇祯对于官员的残暴。崇祯在当时文臣阶级乃至文人的眼中,无疑是个暴君:在位十七年通过锦衣卫等特务机关,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诛杀无辜地方官员及朝廷重臣,极大的损害削弱了明朝上层阶级的利益,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也为时已晚,再整个动荡的大环境下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崇祯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心思缜密,果断干练,并且精力充沛,几乎拥有历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 崇祯在用人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他提拔了一批忠臣良将,组建了一套极具效率的政治军事框架。明朝灭亡后,南明还能够迅速建立政权,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拥有百万大军,以南明的腐败无能,也支撑到了康熙年间才最终覆灭,皆受崇祯之惠。 但同时,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对比宋朝自从开国到元佑初百三十年,司马光、吕公着、吕大防、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不过五十一人。崇祯提拔重用的人,入《明史·奸臣传》的就有温体仁、周延儒二人,而整个《明史·奸臣传》所列者不过十人,其余明朝两百多年中只有胡惟庸、严嵩、陈瑛等六个,而自命不凡的崇祯十七年就占了两个,极端腐败的南明也占了马士英、阮大铖两个。崇祯年间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就包括总督袁崇焕。 之所以会有这样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主流观点认为,他是知人善用的,危卵般的成长经历埋下了他多疑的性格,再加上明末的文官与君权的利益及对抗,通过对官员的不断调换问罪,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及影响力,同时也为平衡各方势力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动荡局面,麻痹文官集团,而进行妥协,其中冤杀袁崇焕即是例子。 崇祯的是非功过充满争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之一。

‘玖’ 祟祯皇帝叫什么名字

崇祯皇帝叫朱由检。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的2月6日在北京紫禁城出生,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在年轻的时候被封为信王爷。

1627年,明熹宗去世,因为没有子嗣,所以立下遗诏让朱由检,于1627年的10月2日继承皇位,那是朱由检只有十七岁。

朱由检继承皇位以后的第二年,就改国号为崇祯,崇祯皇帝刚继位以后就铲除了当时祸乱朝政的阉党魏忠贤,并且勤于政事想要恢复大明王朝的国力。

但是他生性多疑,没有办法挽救已经日渐衰退的大明朝,在他在位期间曾多次爆发了农民起义,在关外的后金政权也虎视眈眈。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年仅三十四岁,随着崇祯皇帝的死去,大明王朝正式灭亡。

(9)崇祯皇帝pdf扩展阅读:

崇祯的一生其实十分悲惨,16岁就当上皇帝的他,在年幼的时候承受了在他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压力。为了治理好国家,他每天都为了处理政事费尽了心,当上皇帝没几年就白了头发,甚至还出现了皱纹。

到了他里的这个国家,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是好的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打磨,明朝几乎已经要崩溃的很彻底了。但是他好像不信这个邪,想用自己的方法把明朝接着发展下去。

刚刚上位的他,想着改如何接着统治明朝,于是就在手下的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他刚刚上位,就免除了很多之前留下来的奸臣,还让魏忠贤等人走上了绝路。在他上位之前,宦官专政一直残害着这个国家,让整个朝廷变得很不安稳。

他上位之后,很好的解决了这件事,朝廷上下都觉得这件事他处理的很不错,很有成大事的人的作风。可惜事情最后并不不如人们所愿,崇祯皇帝想要稳定皇朝的梦,也一直没有成真。好像当时的老天都不愿意帮助崇祯,当时的明朝连年灾害,让百姓生活十分困难。

国家也没有什么好的收获,甚至连粮食都很少能够收获到。各地还有很多起义军在作怪,想要推翻崇祯皇帝的统治。如果说国内那些拿着武器要和自己翻脸的百姓已经住够让崇祯难过了,那么国外的后金军队对于他的打击就更大了。

自从他上位之后,每一天都在为这件事烦恼着,自己本来只是一介凡人,面对这些矛盾,他自己也没有办法。 要说他最大的威胁,还是国内的李自成。当时李自成的势力十分强大,而且崛起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作为皇帝的崇祯却控制不了,心里难免有些畏惧。

虽然说当时崇祯有过安抚一下李自成的想法,封他做个王,暂时稳定下来了之后再把他除掉。可是当时的大臣们却觉得李自成是个叛徒,不值得这样的待遇,所以这个计划就这么搁浅了。可惜崇祯没有及时的把李自成除掉,想要后悔都没有机会。

当时李自成攻打进京城,那些一开始觉得李自成是个叛徒的人,到了此刻都逃走了。最后只有少部分的忠臣,选择为了国家自尽。一进城的李自成,就开始寻找崇祯,想看看这个和自己作对的皇帝到底长什么样了。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崇祯最后竟然上吊自杀了。而更让李自成没有想到的是,崇祯在上吊之前,竟然还给他留了一封信,当时崇祯穿着一件蓝袍,在衣服上写着很长一段话。

意思就是,自己当了17年的皇帝,但是每一天都过得很痛苦,甚至连老天都不愿意帮助自己。不过他这些全部都是他自己的过错,是因为他没能治理好国家,才导致了国家最后的破灭。

‘拾’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遗诏内容,你知道哪些

大家好,我是奎哥,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遗诏内容,你知道哪些?

关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遗诏,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翻阅了大量资料,大致可以分以下内容:

第一:激励的反省自己的错误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崇祯皇帝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redhatphp 浏览:454
android智能家居蓝牙 浏览:646
pt螺纹编程 浏览:451
手机电音app哪个好 浏览:749
checksum命令 浏览:637
java创建xml文件 浏览:170
算命源码国际版 浏览:283
三菱模块化编程 浏览:718
控件读取文件源码 浏览:445
文件夹侧面目录标签怎么制作 浏览:232
做程序员学什么 浏览:320
pdfeditor教程 浏览:880
fortran把文件放入文件夹 浏览:709
程序员1年经验不敢投简历 浏览:481
如何看电脑的源码 浏览:897
找工作app软件哪个好 浏览:96
信息管理网站源码 浏览:439
小说app哪个好免费 浏览:224
域名在线加密 浏览:146
软件编程西安交大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