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ES加密的详细过程是怎么样的
详细过程如下图:
AES加密标准又称为高级加密标准Rijndael加密法,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旨在取代DES的21世纪的加密标准。AES的基本要求是,采用对称分组密码体制,密钥长度可以为128、192或256位,分组长度128位,算法应易在各种硬件和软件上实现。
1998年NIST开始AES第一轮分析、测试和征集,共产生了15个候选算法。
1999年3月完成了第二轮AES2的分析、测试。2000年10月2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选中比利时密码学家Joan Daemen和Vincent Rijmen提出的一种密码算法Rijndael作为AES的加密算法。
AES加密数据块和密钥长度可以是128b、192b、256b中的任意一个。AES加密有很多轮的重复和变换。
2. 简述aes算法的加密过程
AES加密过程涉及到 4 种操作,分别是字节替代、行移位、列混淆和轮密钥加。
1.字节替换:字节代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S盒完成一个字节到另外一个字节的映射。
2.行移位:行移位的功能是实现一个4x4矩阵内部字节之间的置换。
4.轮密钥加:加密过程中,每轮的输入与轮密钥异或一次(当前分组和扩展密钥的一部分进行按位异或);因为二进制数连续异或一个数结果是不变的,所以在解密时再异或上该轮的密钥即可恢复输入。
5.密钥扩展:其复杂性是确保算法安全性的重要部分。当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都是128位时,AES的加密算法共迭代10轮,需要10个子密钥。AES的密钥扩展的目的是将输入的128位密钥扩展成11个128位的子密钥。AES的密钥扩展算法是以字为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字为4个字节),刚好是密钥矩阵的一列。因此4个字(128位)密钥需要扩展成11个子密钥,共44个字。
3. AES加解密使用总结
AES, 高级加密标准, 是采用区块加密的一种标准, 又称Rijndael加密法. 严格上来讲, AES和Rijndael又不是完全一样, AES的区块长度固定为128比特, 秘钥长度可以是128, 192或者256. Rijndael加密法可以支持更大范围的区块和密钥长度, Rijndael使用的密钥和区块长度均可以是128,192或256比特. AES是对称加密最流行的算法之一.
我们不去讨论具体的AES的实现, 因为其中要运用到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 单纯的了解AES流程其实也没什么意义(没有数学基础难以理解), 所以我们今天着重来总结一些使用过程中的小点.
当然了分组密码的加密模式不仅仅是ECB和CBC这两种, 其他的我们暂不涉及.
上面说的AES是一种区块加密的标准, 那加密模式其实可以理解为处理不同区块的方式和联系.
ECB可以看做最简单的模式, 需要加密的数据按照区块的大小分为N个块, 并对每个块独立的进行加密
此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同样的明文块会被加密成相同的密文块, 因此, 在某些场合, 这种方法不能提供严格的数据保密性. 通过下面图示例子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
我们的项目中使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在CBC模式中, 每个明文块与前一个块的加密结果进行异或后, 在进行加密, 所以每个块的加密都依赖前面块的加密结果的, 同时为了保证第一个块的加密, 在第一个块中需要引入初始化向量iv.
CBC是最常用的模式. 他的缺点是加密过程只能是串行的, 无法并行, 因为每个块的加密要依赖到前一个块的加密结果, 同时在加密的时候明文中的细微改变, 会导致后面所有的密文块都发生变化. 但此种模式也是有优点的, 在解密的过程中, 每个块的解密依赖上一个块的加密结果, 所以我们要解密一个块的时候, 只需要把他前面一个块也一起读取, 就可以完成本块的解密, 所以这个过程是可以并行操作的.
AES加密每个块blockSize是128比特, 那如果我们要加密的数据不是128比特的倍数, 就会存在最后一个分块不足128比特, 那这个块怎么处理, 就用到了填充模式. 下面是常用的填充模式.
PKCS7可用于填充的块大小为1-255比特, 填充方式也很容易理解, 使用需填充长度的数值paddingSize 所表示的ASCII码 paddingChar = chr(paddingSize)对数据进行冗余填充. (后面有解释)
PKCS5只能用来填充8字节的块
我们以AES(128)为例, 数据块长度为128比特, 16字节, 使用PKCS7填充时, 填充长度为1-16. 注意, 当加密长度是16整数倍时, 反而填充长度是最大的, 要填充16字节. 原因是 "PKCS7" 拆包时会按协议取最后一个字节所表征的数值长度作为数据填充长度, 如果因真实数据长度恰好为16的整数倍而不进行填充, 则拆包时会导致真实数据丢失.
举一个blockSize为8字节的例子
第二个块中不足8字节, 差4个字节, 所以用4个4来填充
严格来讲 PKCS5不能用于AES, 因为AES最小是128比特(16字节), 只有在使用DES此类blockSize为64比特算法时, 考虑使用PKCS5
我们的项目最开始加解密库使用了CryptoSwift, 后来发现有性能问题, 就改为使用IDZSwiftCommonCrypto.
这里咱们结合项目中边下边播边解密来提一个点, 具体的可以参考之前写的 边下边播的总结 . 因为播放器支持拖动, 所以我们在拖拽到一个点, 去网络拉取对应数据时, 应做好range的修正, 一般我们都会以range的start和end为基准, 向前后找到包含这个range的所有块范围. 打比方说我们需要的range时10-20, 这是我们应该修正range为0-31, 因为起点10在0-15中, 20 在16-31中. 这是常规的range修正.(第一步 找16倍数点).
但是在实际中, 我们请求一段数据时, 还涉及到解密器的初始化问题, 如果我们是请求的0-31的数据, 因为是从0开始, 所以我们的解密器只需要用key和初始的iv来进行初始化, 那如果经过了第一步的基本range修正后, 我们请求的数据不是从0开始, 那我们则还需要继续往前读取16个字节的数据, 举个例子, 经过第一步修正后的range为16-31, 那我们应该再往前读取16字节, 应该是要0-31 这32个字节数据, 拿到数据后,使用前16个字节(上一个块的密文)当做iv来初始化解密器.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点是, 数据解密的过程中, 还有可能会吞掉后面16个字节的数据, 我暂时没看源码, 不知道具体因为什么, 所以保险起见, 我们的range最好是再向后读取6个字节.
感谢阅读
参考资料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9%AB%98%E7%BA%A7%E5%8A%A0%E5%AF%86%E6%A0%87%E5%87%86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9793040
https://ithelp.ithome.com.tw/articles/10250386
4. AES加密技术
关键字
蓝牙
流加密
分组加密
des
aes
1
引言随着机技术的迅速,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
vba、word和数据库的联合编程日期:2008-04-05
01:37:06
点击:15
好评: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用vba作为开发语言,用access或foxpro作为数据...
wsdxs.cn/html/pc-theory
5. 求解释这段安卓代码中的AES加密流程
AES加密过程涉及到 4 种操作,分别是字节替代、行移位、列混淆和轮密钥加。
1.字节替换:字节代替的主要功能是通过S盒完成一个字节到另外一个字节的映射。
2.行移位:行移位的功能是实现一个4x4矩阵内部字节之间的置换。
4.轮密钥加:加密过程中,每轮的输入与轮密钥异或一次(当前分组和扩展密钥的一部分进行按位异或);因为二进制数连续异或一个数结果是不变的,所以在解密时再异或上该轮的密钥即可恢复输入。
5.密钥扩展:其复杂性是确保算法安全性的重要部分。当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都是128位时,AES的加密算法共迭代10轮,需要10个子密钥。AES的密钥扩展的目的是将输入的128位密钥扩展成11个128位的子密钥。AES的密钥扩展算法是以字为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字为4个字节),刚好是密钥矩阵的一列。因此4个字(128位)密钥需要扩展成11个子密钥,共44个字。
6. des和aes 加解密算法具体步骤有例子最好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密码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由于密码系统的各种性能主要由密码算法所决定,不同的算法决定了不同的密码体制,而不同的密码体制又有着不同的优缺点:有的密码算法高速简便,但加解密密钥相同,密钥管理困难;有的密码算法密钥管理方便安全,但计算开销大、处理速度慢。基于此,本文针对两种典型的密码算法DES和RSA的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一种以这两种密码体制为基础的混合密码系统,来实现优势互补。
1 密码系统简介
1.1 密码系统分类
密码系统从原理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单密钥系统和双密钥系统。单密钥系统又称为对称密码系统,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或者相同,或者实质上相同,即易于从一个密钥得出另一个,如图1所示。双密钥系统又称为公开密钥密码系统,它有两个密钥,一个是公开的,用K1表示,谁都可以使用;另一个是私人密钥,用K2表示,只由采用此系统的人掌握。从公开的密钥推不出私人密钥,如图2所示。
1.2 两种密码系统分析
1.2.1 对称密码系统(单钥密码系统)
对称密码系统中加密和解密均采用同一把密钥,而且通信双方必须都要获得这把密钥。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密钥本身的发送就存在着风险,如果在发送中丢失,接受方就不可能重新得到密文的内容;其次,多人通信时密钥的组合的数量会出现爆炸性的膨胀,N个人两两通信,需要N*(N-1)/2把密钥,增加了分发密钥的代价和难度;最后,由于通信双方必须事先统一密钥,才能发送保密的信息,这样,陌生人之间就无法发送密文了。
1.2.2 公开密钥密码系统(双钥密码系统)
公开密钥密码系统中,收信人生成两把数学上关联但又不同的公钥和私钥,私钥自己保存,把公钥公布出去,发信人使用收信人的公钥对通信文件进行加密,收信人收到密文后用私钥解密。公开密钥密码系统的优势在于,首先,用户可以把用于加密的钥匙公开地发给任何人,并且除了持有私有密钥的收信人之外,无人能解开密文;其次,用户可以把公开钥匙发表或刊登出来,使得陌生人之间可以互发保密的通信;最后,公开密钥密码系统提供了数字签字的公开鉴定系统,而这是对称密码系统不具备的。
1.3 典型算法
对称密码系统的算法有DES,AES,RC系列,DEA等,公开密钥密码系统的算法有RSA,Diffie-Hellman, Merkle-Hellman等。
2 DES算法
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是一个分组加密算法,它以64 bit位(8 byte)为分组对数据加密,其中有8 bit奇偶校验,有效密钥长度为56 bit。64 位一组的明文从算法的一端输入,64 位的密文从另一端输出。DES算法的加密和解密用的是同一算法,它的安全性依赖于所用的密钥。DES 对64位的明文分组进行操作,通过一个初始置换,将明文分组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各32位长。然后进行16轮完全相同的运算,这些运算被称为函数f,在运算过程中数据与密钥结合。经过16轮后,左、右半部分合在一起经过一个末置换(初始置换的逆置换),完成算法。在每一轮中,密钥位移位,然后再从密钥的56位中选出48位。通过一个扩展置换将数据的右半部分扩展成48位,并通过一个异或操作与48位密钥结合,通过8个s盒将这48位替代成新的32位数据,再将其置换一次。这些运算构成了函数f。然后,通过另一个异或运算,函数f输出与左半部分结合,其结果即成为新的右半部分, 原来的右半部分成为新的左半部分。将该操作重复16次,实现DES的16轮运算。
3 RSA算法
RSA算法使用两个密钥,一个公共密钥,一个私有密钥。如用其中一个加密,则可用另一个解密。密钥长度从40到2048 bit可变。加密时把明文分成块,块的大小可变,但不能超过密钥的长度,RSA算法把每一块明文转化为与密钥长度相同的密文块。密钥越长,加密效果越好,但加密解密的开销也大,所以要在安全与性能之间折衷考虑,一般64位是较合适的。RSA算法利用了陷门单向函数的一种可逆模指数运算,描述如下:(1)选择两个大素数p和q;(2)计算乘积n=pq和φ(n)=(p-1)(q-1);(3)选择大于1小于φ(n)的随机整数e,使得
gcd(e,φ(n))=1;(4)计算d使得de=1modφ(n);(5)对每一个密钥k=(n,p,q,d,e),定义加密变换为Ek(x)=xemodn,解密变换为Dk(y)=ydmodn,这里x,y∈Zn;(6)以{e,n}为公开密钥,{p,q,d}为私有密钥。
4 基于DES和RSA的混合密码系统
4.1 概述
混合密码系统充分利用了公钥密码和对称密码算法的优点,克服其缺点,解决了每次传送更新密钥的问题。发送者自动生成对称密钥,用对称密钥按照DES算法加密发送的信息,将生成的密文连同用接受方的公钥按照RSA算法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一起传送出去。收信者用其密钥按照RSA算法解密被加密的密钥来得到对称密钥,并用它来按照DES算法解密密文。
4.2 具体实现步骤
(1)发信方选择对称密钥K(一般为64位,目前可以达到192位)
(2)发信方加密消息:对明文按64位分组进行操作,通过一个初始置换,将明文分组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然后进行16轮完全相同的运算,最后,左、右半部分合在一起经过一个末置换(初始置换的逆置换),完成算法。在每一轮中,密钥位移位,然后再从密钥的56位中选出48位。通过一个扩展置换将数据的右半部分扩展成48位,并通过一个异或操作与48位密钥结合,通过8个S盒将这48位替代成新的32位数据,再将其置换一次。然后通过另一个异或运算,输出结果与左半部分结合,其结果即成为新的右半部分,原来的右半部分成为新的左半部分。如图3所示。
(3)收信方产生两个足够大的强质数p、q,计算n=p×q和z=(p-1)×(q-1),然后再选取一个与z互素的奇数e,从这个e值找出另一个值d,使之满足e×d=1 mod (z)条件。以两组数(n,e) 和 (n,d)分别作为公钥和私钥。收信方将公钥对外公开,从而收信方可以利用收信方的公钥对 (1)中产生的对称密钥的每一位x进行加密变换Ek(x)=xemodn;
(4)发信方将步骤(2)和(3)中得到的消息的密文和对称密钥的密文一起发送给收信方;
(5)收信方用(3)中得到的私钥来对对称密钥的每一位y进行解密变换Dk(y)=ydmodn,从而得到(1)中的K;
(6)收信方用对称密钥K和DES算法的逆步骤来对消息进行解密,具体步骤和(2)中恰好相反,也是有16轮迭代。
(7)既可以由收信方保留对称密钥K来进行下一次数据通信,也可以由收信方产生新的对称密钥,从而使K作废。
4.3 两点说明
4.3.1 用公钥算法加密密钥
在混合密码系统中,公开密钥算法不用来加密消息,而用来加密密钥,这样做有两个理由:第一,公钥算法比对称算法慢,对称算法一般比公钥算法快一千倍。计算机在大约15年后运行公开密钥密码算法的速度才能比得上现在计算机运行对称密码的速度。并且,随着带宽需求的增加,比公开密钥密码处理更快的加密数据要求越来越多。第二,公开密钥密码系统对选择明文攻击是脆弱的。密码分析者只需要加密所有可能的明文,将得到的所有密文与要破解的密文比较,这样,虽然它不可能恢复解密密钥,但它能够确定当前密文所对应的明文。
4.3.2 安全性分析
如果攻击者无论得到多少密文,都没有足够的信息去恢复明文,那么该密码系统就是无条件安全的。在理论上,只有一次一密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点。而在本文所讨论的混合密码系统中,发信方每次可以自由选择对称密钥来加密消息,然后用公钥算法来加密对称密钥,即用户可以采用一次一密的方式来进行数据通信,达到上述的无条件安全。
5 小结
基于DES和RSA的混合密码系统结合了公钥密码体制易于密钥分配的特点和对称密码体制易于计算、速度快的特点,为信息的安全传输提供了良好的、快捷的途径,使数据传输的密文被破解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形成更有力的保障,并且发信方和收信方对密钥的操作自由度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7. XTS-AES加密模式工作原理
http://www.i170.com/Article/71764
AES加密算法原理
随着对称密码的发展,DES数据加密标准算法由于密钥长度较小(56位),已经不适应当今分布式开放网络对数据加密安全性的要求,因此1997年NIST公开征集新的数据加密标准,即AES[1]。经过三轮的筛选,比利时Joan Daeman和Vincent Rijmen提交的Rijndael算法被提议为AES的最终算法。此算法将成为美国新的数据加密标准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尽管人们对AES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体来说,AES作为新一代的数据加密标准汇聚了强安全性、高性能、高效率、易用和灵活等优点。AES设计有三个密钥长度:128,192,256位,相对而言,AES的128密钥比DES的56密钥强1021倍[2]。AES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轮变化、圈数和密钥扩展。本文以128为例,介绍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AVR汇编语言,实现高级数据加密算法AES。
AES是分组密钥,算法输入128位数据,密钥长度也是128位。用Nr表示对一个数据分组加密的轮数(加密轮数与密钥长度的关系如表1所列)。每一轮都需要一个与输入分组具有相同长度的扩展密钥Expandedkey(i)的参与。由于外部输入的加密密钥K长度有限,所以在算法中要用一个密钥扩展程序(Keyexpansion)把外部密钥K扩展成更长的比特串,以生成各轮的加密和解密密钥。
1.1圈变化
AES每一个圈变换由以下三个层组成:
非线性层——进行Subbyte变换;
线行混合层——进行ShiftRow和MixColumn运算;
密钥加层——进行AddRoundKey运算。
① Subbyte变换是作用在状态中每个字节上的一种非线性字节转换,可以通过计算出来的S盒进行映射。
② ShiftRow是一个字节换位。它将状态中的行按照不同的偏移量进行循环移位,而这个偏移量也是根据Nb的不同而选择的[3]。
③ 在MixColumn变换中,把状态中的每一列看作GF(28)上的多项式a(x)与固定多项式c(x)相乘的结果。 b(x)=c(x)*a(x)的系数这样计算:*运算不是普通的乘法运算,而是特殊的运算,即 b(x)=c(x)·a(x)(mod x4+1) 对于这个运算 b0=02。a0+03。a1+a2+a3 令xtime(a0)=02。a0其中,符号“。”表示模一个八次不可约多项式的同余乘法[3]。
对于逆变化,其矩阵C要改变成相应的D,即b(x)=d(x)*a(x)。
④ 密钥加层运算(addround)是将圈密钥状态中的对应字节按位“异或”。
⑤ 根据线性变化的性质[1],解密运算是加密变化的逆变化。这里不再详细叙述。1.2轮变化 对不同的分组长度,其对应的轮变化次数是不同的,如表1所列。1.3密钥扩展 AES算法利用外部输入密钥K(密钥串的字数为Nk),通过密钥的扩展程序得到共计4(Nr+1)字的扩展密钥。它涉及如下三个模块:① 位置变换(rotword)——把一个4字节的序列[A,B,C,D]变化成[B,C,D,A];② S盒变换(subword)——对一个4字节进行S盒代替;③ 变换Rcon[i]——Rcon[i]表示32位比特字[xi-1,00,00,00]。这里的x是(02),如 Rcon[1]=[01000000];Rcon[2]=[02000000];Rcon[3]=[04000000]…… 扩展密钥的生成:扩展密钥的前Nk个字就是外部密钥K;以后的字W[[i]]等于它前一个字W[[i-1]]与前第Nk个字W[[i-Nk]]的“异或”,即W[[i]]=W[[i-1]]W[[i- Nk]]。但是若i为Nk的倍数,则W[i]=W[i-Nk]Subword(Rotword(W[[i-1]]))Rcon[i/Nk]。
AES的加密与解密流程如图1所示。
TraceBack: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57026010006kf.html
8. AES加密算法原理
AES是分组密钥,算法输入128位数据,密钥长度也是128位。用Nr表示对一个数据分组加密的轮数(加密轮数与密钥长度的关系如表1所列)。每一轮都需要一个与输入分组具有相同长度的扩展密钥Expandedkey(i)的参与。由于外部输入的加密密钥K长度有限,所以在算法中要用一个密钥扩展程序(Keyexpansion)把外部密钥K扩展成更长的比特串,以生成各轮的加密和解密密钥。
1.1圈变化
AES每一个圈变换由以下三个层组成:
非线性层——进行Subbyte变换;
线行混合层——进行ShiftRow和MixColumn运算;
密钥加层——进行AddRoundKey运算。
① Subbyte变换是作用在状态中每个字节上的一种非线性字节转换,可以通过计算出来的S盒进行映射。
② ShiftRow是一个字节换位。它将状态中的行按照不同的偏移量进行循环移位,而这个偏移量也是根据Nb的不同而选择的[3]。
③ 在MixColumn变换中,把状态中的每一列看作GF(28)上的多项式a(x)与固定多项式c(x)相乘的结果。 b(x)=c(x)*a(x)的系数这样计算:
*运算不是普通的乘法运算,而是特殊的运算,即 b(x)=c(x)·a(x)(mod x4+1) 对于这个运算 b0=02。a0+03。a1+a2+a3 令xtime(a0)=02。a0
其中,符号“。”表示模一个八次不可约多项式的同余乘法[3]。
对于逆变化,其矩阵C要改变成相应的D,即b(x)=d(x)*a(x)。
④ 密钥加层运算(addround)是将圈密钥状态中的对应字节按位“异或”。
⑤ 根据线性变化的性质[1],解密运算是加密变化的逆变化。
9. 什么是AES算法
加密算法分为单向加密和双向加密。
单向加密 包括 MD5 , SHA 等摘要算法。单向加密算法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无法将加密后的数据恢复成原始数据,除非采取碰撞攻击和穷举的方式。像是银行账户密码的存储,一般采用的就是单向加密的方式。
双向加密 是可逆的,存在密文的密钥,持有密文的一方可以根据密钥解密得到原始明文,一般用于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通过密钥获取明文的情况。双向加密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包括 DES 加密, AES 加密等,非对称加密包括 RSA 加密, ECC 加密。
AES 算法全称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是 DES 算法的替代者,也是当今最流行的对称加密算法之一。
要想学习AES算法,首先要弄清楚三个基本的概念:密钥、填充、模式。
密钥是 AES 算法实现加密和解密的根本。对称加密算法之所以对称,是因为这类算法对明文的加密和解密需要使用同一个密钥。
AES支持三种长度的密钥:
128位,192位,256位
平时大家所说的AES128,AES192,AES256,实际上就是指的AES算法对不同长度密钥的使用。从安全性来看,AES256安全性最高。从性能来看,AES128性能最高。本质原因是它们的加密处理轮数不同。
要想了解填充的概念,我们先要了解AES的分组加密特性。AES算法在对明文加密的时候,并不是把整个明文一股脑加密成一整段密文,而是把明文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明文块,每一个明文块长度128bit。
这些明文块经过AES加密器的复杂处理,生成一个个独立的密文块,这些密文块拼接在一起,就是最终的AES加密结果。
但是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
假如一段明文长度是192bit,如果按每128bit一个明文块来拆分的话,第二个明文块只有64bit,不足128bit。这时候怎么办呢?就需要对明文块进行填充(Padding)。AES在不同的语言实现中有许多不同的填充算法,我们只举出集中典型的填充来介绍一下。
不做任何填充,但是要求明文必须是16字节的整数倍。
如果明文块少于16个字节(128bit),在明文块末尾补足相应数量的字符,且每个字节的值等于缺少的字符数。
比如明文:{1,2,3,4,5,a,b,c,d,e},缺少6个字节,则补全为{1,2,3,4,5,a,b,c,d,e,6,6,6,6,6,6}
如果明文块少于16个字节(128bit),在明文块末尾补足相应数量的字节,最后一个字符值等于缺少的字符数,其他字符填充随机数。
比如明文:{1,2,3,4,5,a,b,c,d,e},缺少6个字节,则可能补全为{1,2,3,4,5,a,b,c,d,e,5,c,3,G,$,6}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AES加密的时候使用了某一种填充方式,解密的时候也必须采用同样的填充方式。
AES的工作模式,体现在把明文块加密成密文块的处理过程中。AES加密算法提供了五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ECB、CBC、CTR、CFB、OFB
模式之间的主题思想是近似的,在处理细节上有一些差别。我们这一期只介绍各个模式的基本定义。
电码本模式 Electronic Codebook Book
密码分组链接模式 CipherBlock Chaining
计算器模式 Counter
密码反馈模式 CipherFeedBack
输出反馈模式 OutputFeedBack
如果在AES加密的时候使用了某一种工作模式,解密的时候也必须采用同样的工作模式。
AES加密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密钥扩展 和 明文加密 。
密钥扩展过程说明(密钥为16字节):
函数g的流程说明:
轮常量(Rcon)是一个字,最右边三个字节总为0。因此字与Rcon相异或,其结果只是与该字最左的那个字节相异或。每轮的轮常量不同,定位为Rcon[j] = (RC[j], 0, 0, 0)。(RC是一维数组)
RC生成函数:RC[1] = 1, RC[j] = 2 * RC[j – 1]。
因为16字节密钥的只进行10轮的扩展,所以最后生成的RC[j]的值按16进制表示为:
十轮的密钥扩展后,就能生成44个字大小的扩展密钥。扩展后的密钥将用于AES对明文的加密过程。
S盒是16×16个字节组成的矩阵,行列的索引值分别从0开始,到十六进制的F结束,每个字节的范围为(00-FF)。
进行字节代替的时候,把状态中的每个字节分为高4位和低4位。高4位作为行值,低4位作为列值,以这些行列值作为索引从S盒的对应位置取出元素作为输出,如下图所示:
S盒的构造方式如下:
(1) 按字节值得升序逐行初始化S盒。在行y列x的字节值是{yx}。
(2) 把S盒中的每个字节映射为它在有限域GF中的逆;{00}映射为它自身{00}。
(3) 把S盒中的每个字节的8个构成位记为(b7, b6, b5, b4, b3, b2, b1)。对S盒的每个字节的每个位做如下的变换:
ci指的是值为{63}的字节c的第i位。
解密过程逆字节代替使用的是逆S盒,构造方式为
字节d={05}。
逆向行移位将状态中后三行执行相反方向的移位操作,如第二行向右循环移动一个字节,其他行类似。
要注意,图示的矩阵的乘法和加法都是定义在GF(2^8)上的。
逆向列混淆原理如下:
轮密钥加后的分组再进行一次轮密钥加就能恢复原值.所以,只要经过密钥扩展和明文加密,就能将明文加密成密文,进行解密的时候,只需要进行逆向变换即可。
图[AES加密算法的流程]中还需要注意,明文输入到输入状态后,需要进行一轮的轮密钥加,对输入状态进行初始化。 前9轮的加密过程,都需要进行字节替代、行移位、列混淆和轮密钥加,但是第10轮则不再需要进行列混淆。
进行解密的时候,需要进行逆向字节替代,逆向行移位、逆向列混淆和轮密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