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郑文公碑pdf

郑文公碑pdf

发布时间:2022-10-31 02:52:21

⑴ 郑文公碑的介绍

《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又名《郑羲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系崖刻,共有内容近同的上、下两碑。上碑在山东平度县天柱山,下碑在掖县云峰山。下碑51行,每行23~29字,比上碑书写略晚,字亦较大,剥泐较少,因而比上碑更为着名。《郑文公碑(下碑)》肃穆庄重、气宇轩昂,自清代中叶以来即为着名书法家包世臣、叶昌炽、康有为等所推重,钟致帅称之为“北碑之冠”。此碑为郑道昭书写,结字宽博舒展,笔力雄强圆劲,字体近楷书,并有篆隶意趣相附,为魏碑佳作之一。

⑵ 郑羲的郑羲上下碑

“郑羲上下碑”也称“郑文公碑”正书。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石。同一内容刊在二处,均在山东境内。一在平度县天柱山,称作上碑,一在掖县云峰山,称作下碑。
北魏刻石笔法大致分作圆笔、方笔、方圆结合三种类型,郑文公碑则是典型的圆笔代表。书法中兼有篆隶笔意,康有为认为此碑为北魏圆笔之宗。
此碑的书者郑道昭字僖伯,北魏着名书法家。自称中岳先生。荥阳(今属河南)人。官国子祭酒、光州刺史、青州刺史,后入为秘书监,谥文恭。史称其“少而好学、博览群言”。除了郑文公外,书迹刻石还有《论经书诗》、《观海童诗》、《太基山诗碑》等。
《郑文公碑》是郑道昭为了显扬其父的“政德”,相约父辈的同僚述其父郑羲一生的“崇高德行”而书写镌刻的。此碑也是郑道昭的书法代表作。包慎伯在《艺舟双楫》云“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康有为则认为《郑文公碑》与《张猛龙碑》均“为隶楷之极则”。此碑书法多圆笔,筋骨内含,隐约带有方意。间架开张,起落转折皆落实处,给人以魄力雄强,气象浑穆、意态奇逸、神彩飞动的观感。
另,《郑文公碑》刻于花岗岩石上,由于石质坚硬,故字迹保存尚好。这也使凿刻能较好地传达书意,书、刻相得益彰,这都给《郑文公碑》注入了天趣之美。

⑶ 魏碑字帖

魏碑字帖:

魏碑:是北魏埋藏(386-534)的碑志,摩崖、造像等刻石文字,在我国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魏碑在汉字由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过程中,上承钟王,下启隋唐,表现了艺术上的大胆的革新精神。康有为认为“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势;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至清代,经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吹,学习“魏体”之风大炽,形成碑学。

字帖: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古代着名的书法都被刻在石碑上,后人为了临摹他们的书法就把石碑上的字用纸拓下来,然后临摹书写。

⑷ 郑道昭的《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集众体之长,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又有楷书的端庄。其用笔,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雍容大雅。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此碑雄浑凝重,为书家所重。如包世臣、龚自珍都将它同南碑之冠的《瘗鹤铭》相提并论。欧阳辅评此碑说:“笔势纵横而无莽野狞恶之习,下碑尤瘦健绝伦。”叶昌炽更谓“其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又说:“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近人祝嘉先生的评价是:“其成就决不在王羲之之下,应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钟致帅《雪轩书品》中说:“云峰魏碑,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不失为一代名作,无愧于千古佳品。”《郑文公碑》正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笔势尚有隶意,也出现了楷书笔法。清代包世臣谓此碑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有“云鹤海鸥之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而康有为在看过“郑文公碑”后说,如果谁没有见过此碑,就没有资格谈论书法。在清代,已成为“碑学”魏碑体不可多得的珍宝。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同是摩崖山书,风格相似,可谓南北双星。清人龚自珍诗云:“欲与此铭(指《瘗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史称北魏书法为民间书法,若以名而论,当推郑道昭父子为一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⑸ 怎样临摹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据说是郑道昭所书。
这个碑帖在碑学里很受推重,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对此碑大加赞赏。
很多人说魏碑是侧锋所成,郑文公碑就推翻了这个谬论。郑文公碑以篆隶之法入楷,笔笔中锋,刚柔并济,而且是魏碑中“圆笔”的代表。
书写郑文公碑需要毛笔直立,不要歪来歪去,保持中锋行笔。而且最好悬肘,运用臂力来书写。
另外可以多参照泰山金刚经,瘗鹤铭的写法,对圆笔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⑹ 郑文公碑的书法赏析

《郑文公碑》集众体之长,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又有楷书的端庄。其用笔,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雍容大雅。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
此碑雄浑凝重,为书家所重。如包世臣、龚自珍都将它同南碑之冠的《瘗鹤铭》相提并论。欧阳辅评此碑说:“笔势纵横而无莽野狞恶之习,下碑尤瘦健绝伦。”叶昌炽更谓“其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又说:“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近人祝嘉先生的评价是:“其成就决不在王羲之之下,应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钟致帅《雪轩书品》中说“云峰魏碑,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不失为一代名作,无愧于千古佳品。”《郑文公碑》正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笔势尚有隶意,也出现了楷书笔法。清代包世臣谓此碑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有“云鹤海鸥之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而康有为在看过“郑文公碑”后说,如果谁没有见过此碑,就没有资格谈论书法。在清代,已成为“碑学”魏碑体不可多得的珍宝。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同是摩崖山书,风格相似,可谓南北双星。清人龚自珍诗云:“欲与此铭(指《瘗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史称北魏书法为民间书法,若以名而论,当推郑道昭父子为一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康有为曾誉《郑文公》为“魏碑圆笔之极轨”。从拓本看,此碑的用笔确很浑圆,但看原石,实方笔居多。给人以圆笔感觉是因为它属摩崖。 碑文特点
1.章法
与北魏粗犷的碑志墓铭相比,《郑文公上碑》显得雍容古厚,博大逸宕。通篇章法气象更具有恢宏斑斓、苍雄古朴、圆融烂漫之质,看似随意刻写平淡无奇,但“不求异而人自不能同之,不求工而世自不能过之”,天趣自在,随意生发,人力、天工各臻神妙。全碑的行间字距基本均整而无一处呆板,康有为形容如依山而筑的阿房宫,虽延绵数里,楼阁亭台条理起伏而一丝不乱。是为中和型章法的典范之一。
在全碑的空白排置上,四周与碑缘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形成一种自然的内擫之感,与结字、笔法的外拓之势相冲和,为整碑的“质实厚重,宕逸神隽”奠定了平稳的基调。依据书仪规范,第16行完成正文内容,在中上部自然形成一行长条形空白;跋文继书三行,形成与正文大块面相应的小块,在章法节奏上开始向结尾过渡;落款部分较简,呈点线状,与正文的大块面、跋文的小块面形成由实到虚的空间关系。碑上部有因碑石自身裂缝形成的不规则的钩形线。从行文内容来看,碑裂是在书碑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与后世常见的人为毁坏或时间剥损不同。而因为书刻材料的局限或书碑者并未以摩崖石泐为意,碑刻仍书刻上石,在遇泐损处则让字均行,随形以应。古人论摩崖类作品每有所谓“奇姿谲热,靡有常制”之语,指的多是这类情形。
章法的恢宏、斑斓、苍古同样也离不开书刻时的笔致之功,凿镌造成字口的破损或点画的毛糙、自然分化形成斑烂剥浊的纹理,蕴雅劲美的字形,宽博宕逸的结体造就了《郑文公上碑》雄浑开张、苍茫凄迷的章法气势。
2.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郑文公上碑》的结体宽博整饬,气魄雄伟,骨肉匀适,通篇透露着“荡荡乎君子、穆穆乎仁人”的大儒风范。单字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合篆势、分韵、草情于一体,集端稳、刚劲、姿媚于一身,于端庄雄强中复含秀丽疏朗,稳健浑厚中蕴蓄奇肆飞扬,浑浑千余言,笔笔舒畅,字字安适,行行流动。笔画的走向在字体的形态转侧翻舞中轻柔舒展,姿态多变又顺手拈来,“若星辰丽天,皆有奇致”。因此,包世臣称此碑有“云鹤海鸥”之态,康有为则称“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仰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不尽”。
3.碑文特色的源头和意义
《郑文公上碑》的内质外相皆臻极则,用笔的婉转洞达、精整茂密是其章法中和之致最主要的内因。碑以古朴淳厚的篆法为主,参以方笔隶意,篆隶合宗又作真带草,包世臣、刘熙载认为碑出《乙瑛》、《石鼓》,康有为认为是《西狭》之遗,李瑞清认为是《散氏盘》之嗣,都属于推本篆隶之说。通碑的笔调凝炼,笔划舒徐,形曲而神全,正如古松蟠屈,神采奕奕,又如微风拂波,川流不息。
南北朝楷书虽基本由钟繇、卫瓘、索靖一系而来,追溯其源实是秦汉篆隶之遗绪,无一不是胎息周秦古意而化成六朝新法,《郑文公上碑》古质今妍,将秦汉古法化入自己的创造,在南北朝摩崖碑刻中独树一帜,其成功的艺术处理足使后之学者反复展读而多方获益。 (梅鹤圃) 《郑文公碑》 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亦称《郑羲碑》。北魏体摩崖刻石,永平四年(公元511年)立。有上、下两碑,上碑在山东平度天柱山,下碑在山东掖县云峰山。相传是郑道昭所写,不能确证。碑字很大,气势豪迈磅礴,历来认为是圆笔的典型,清包世臣、康有为极力推崇此碑,北派书法家大多从此碑出。临写时应多注意转折和撇捺处的用笔方法,谨防流于“新魏体”一路的僵板呆木的外形。----《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郑文公上碑》字小,字多漫漶,难以辨识;《下碑》字大,且多完好,通常所谓《郑文公碑》一般即指《下碑》。 《郑文公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剌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北魏永平四年(511)刊立。郑文公,郑羲称号,故别名《郑羲碑》。碑高2.65米,宽3.67米,为山中诸刻石之冠。碑文正书五十一行,行二十九字,计一千二百四十三字,记述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羲生前事略,其书法谨严浑厚,刚劲秀美,堪称一代名作。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说:“北魏书《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刁遵墓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由于石质坚硬,刻工精巧,虽距今一千多年,依然字迹清晰,点划棱角分明,全碑除残损几字外,余皆保存完好。堪称书苑奇葩。

阅读全文

与郑文公碑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货哪个品牌最好app 浏览:949
看哪个app给钱最多 浏览:178
编程靠经验吗 浏览:759
c教程pdf下载地址 浏览:573
制作视频哪个app有瘦脸功能 浏览:647
linux查看线程内存 浏览:509
命令行签名apk 浏览:92
网页照片旋转源码 浏览:842
QQ会员头像源码 浏览:263
内核命令行 浏览:324
脚本提取源码器 浏览:930
smo源码 浏览:877
为什么要搭建单独服务器 浏览:480
编译器有什么控制 浏览:893
希尔伯特pdf 浏览:645
php数组全数字 浏览:647
解密塔罗牌小程序源码 浏览:862
聚合跑分源码 浏览:555
注册dns服务器写什么 浏览:881
linux安装deb包 浏览: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