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辣椒粉检测标准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产品分类 1
4 要求 1
5 试验方法 3
6 检验规则 3
7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4
前 言
辣椒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寿椒牌辣椒粉制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以干辣椒为主要原料,经人工干燥或自然日晒风干、粉碎、过筛精制而成制成的寿椒牌辣椒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789.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T 4789.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T 4789.1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4789.1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T 4789.1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5009.3-200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2-2003 食品中总铅的测定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14891.4-1997 辐照香辛料类卫生标准
3 产品分类
辣椒粉依辣度分为若干品种,以瓶装或袋装。
4 要求
4.1 原料要求
干辣椒色泽鲜红,不腐烂变,无杂色,异味及其他杂质,符合GB/T12729.1-91国家标准。
4.2 外观
装有产品的包装袋及容器,不应有裂口、通底、破袋、封口应完好,标签内容应清晰。
4.3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见表1。
感官指标
项 目 指 标
色 泽 大红色,鲜艳
气 味 有辣辣的辛辣香气
滋 味 辣味高、中、低(依品种而异)
体 态 粉末均匀,根据产品要求粉末可粗可细,无杂质、无霉变
4.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 ≤13.5
砷(以As计,mg/kg) ≤0.5
铅(以Pb计,mg/kg) ≤1.0
4.5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见表3。
卫生指标
项 目 指 标
菌落总数(个/g) ≤100
大肠杆菌(个/100g) ≤30
霉菌计数(个/g) ≤100
致病菌 不得检出
4.6 净含量
各种规格包装零售的单件品种净含量允许负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批量包装件(抽取10单件)的评价净含量应不低于表明量。
单件包装净含量允许负偏差
产品包装规格(净含量,g) 正负偏差(%)
50~100 ±4.5
100~200 ±4.5
200~300 ±3.0
300~500 ±3.0
500~1000 ±3.0
1000~10000 ±3.0
10000~20000 ±1.5
5 试验方法
5.1 感官指标
外观、感官指标用目测、嘴尝、手感方法检验其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和气味及杂质(原料投产前进行检验)。
5.2 理化指标
5.2.1 水分含量按GB/T 5009.3-2003 规定的方法测定。
5.2.2 砷按GB/T 5009.11-2003规定的方法测定。
5.2.3 铅按GB/T 5009.12-2003规定的方法测定。
注 5.3 卫生指标检测
细菌指标中大肠杆菌按GB/T 4789.3-2003进行检验,霉菌按GB/T 4789.15-2003进行检验,致病菌按GB/T 4789.1~4789.29-2003中致病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1 生产单位以每班生产的产品为一检验批次,产品须由厂质检部门按本标准进行检验,各项指标合格后出具合格证书,方可出厂。
6.1.2 出厂检验项目:感官、净含量、可溶性固形物、酸度、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合格在大包装中附以产品合格证。
6.1.3 出厂检验应在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不少于20袋(瓶)产品作为检验样品。
6.2 型式检验
6.2.1 常年生产的产品每6个月进行一次型式检验,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1) 新产品定型鉴定时;
(2) 当工艺改变可能影响质量时;
(3) 产品停产三个月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
(4)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5)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6.2.2 型式检验抽样应在出厂检验合格批次中随机抽取不少于20袋(瓶)产品作为检验样品。
6.3 判定规则
所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为合格。若检验结果中出现不合格项目,可从该批产品中再次随机加倍抽样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微生物指标不得复检。
7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7.1.1 产品销售包装:按GB7718规定执行。
7.1.2 产品运输包装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公司名称、地址、生产日期、规格、毛重以及“防潮”等图示标志(按GB/T 191标准执行)。
7.2 标签
产品合格证明应标明:产品名称、检验合格印章、检验员代码、出厂检验资格证号、检验日期。
7.3 包装
7.3.1 产品销售包装:采用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塑料袋、玻璃瓶)。
7.3.2 产品运输包装:采用纸箱。
7.4 运输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防雨、防潮、防暴晒,防止挤压和碰撞,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7.5 贮存
注 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贮,防晒、防雨淋。库房内保持通风、干燥、清洁。
7.6 产品在符合上述运输、贮存条件下,保质期塑料袋包装6个月,玻璃瓶装8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Th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dan dyes in foods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2005-03-29发布 2005-03-29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9681—2005
I
前 言
本标准遵循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编写规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炜,王春燕,李鹏,董广彬,于利军.
GB/T 19681—2005
1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最低检测限: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均为 10 ug/kg .
2 术语和定义
2.1 苏丹红
属偶氮系列化工合成染料.
3 方法要点
样品经溶剂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进行色谱分析,采用
外标法定量.
4 试剂与标准品
4.1 乙腈 色谱纯
4.2 丙酮 色谱纯,分析纯
4.3 甲酸 分析纯
4.4 乙醚 分析纯
4.5 正己烷 分析纯
4.6 无水硫酸钠 分析纯
4.7 层析柱管:1cm(内径)× 5cm(高)的注射器管.
4.8 层析用氧化铝(中性 100目~200目): 105℃ 干燥2h,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每100g 中
加入2mL水降活,混匀后密封,放置12h后使用.
注:不同厂家和不同批号氧化铝的活度有差异,须根据具体购置的氧化铝产品略作调整,活度的调整采用标准溶液
过柱,将1ug/mL 的苏丹红的混合标准溶液1mL加到柱中,用5%丙酮正己烷溶液60mL完全洗脱为准,4种苏丹红在层析
柱上的流出顺序为苏丹红Ⅱ,苏丹红Ⅳ,苏丹红Ⅰ,苏丹红Ⅲ,可根据每种苏丹红的回收率作出判断.苏丹红Ⅱ,苏丹
红Ⅳ的回收率较低表明氧化铝活性偏低,苏丹红Ⅲ的回收率偏低时表明活性偏高.
4.9 氧化铝层析柱:在层析柱管底部塞入一薄层脱脂棉,干法装入处理过的氧化铝至3 cm 高,轻
敲实后加一薄层脱脂棉,用10mL正己烷预淋洗,洗净柱中杂质后,备用.
4.10 5%丙酮的正己烷液:吸取50mL丙酮用正己烷定容至1L.
4.11 标准物质: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纯度≥95%
4.12 标准贮备液:分别称取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及苏丹红Ⅳ各10.0mg(按实际含量折
算),用乙醚溶解后用正己烷定容至250mL.
5 仪器与设备
5.1 高效液相色谱仪( 配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GB/T 19681—2005
2
5.2 分析天平:感量 0.1mg
5.3 旋转蒸发仪
5.4 均质机
5.5 离心机
5.6 0.45μm有机滤膜
6 样品制备
将液体,浆状样品混合均匀,固体样品需磨细.
7 操作方法
7.1 样品处理
7.1.1 红辣椒粉等粉状样品
称取1 g~5g(准确至0.001g)样品于三角瓶中,加入10mL~30mL正己烷,超声5min,过滤,用10mL
正己烷洗涤残渣数次,至洗出液无色,合并正己烷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5mL以下,慢慢加入氧化铝
层析柱中(4.9),为保证层析效果,在柱中保持正己烷液面为2mm左右时上样,在全程的层析过程中不
应使柱干涸,用正己烷少量多次淋洗浓缩瓶,一并注入层析柱.控制氧化铝表层吸附的色素带宽宜小于
0.5cm,待样液完全流出后,视样品中含油类杂质的多少用10mL~30mL正己烷洗柱,直至流出液无色,
弃去全部正己烷淋洗液,用含5%丙酮的正己烷液60mL(4.10)洗脱,收集,浓缩后,用丙酮转移并定容
至5mL,经0.45μm有机滤膜过滤后待测.
7.1.2 红辣椒油,火锅料,奶油等油状样品
称取0.5 g~2g(准确至0.001g)样品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正己烷溶解(约1 mL~10mL),难溶解
的样品可于正己烷中加温溶解.按7.1.1中"慢慢加入到氧化铝层析柱……过滤后待测"操作.
7.1.3 辣椒酱,番茄沙司等含水量较大的样品
称取10 g~20g(准确至0.01g)样品于离心管中,加10mL~20mL水将其分散成糊状,含增稠剂的样
品多加水,加入30mL正己烷:丙酮 = 3:1,匀浆5min, 3000rpm离心10min, 吸出正己烷层,于下层再
加入20mL×2次正己烷匀浆,离心,合并3次正己烷,加入无水硫酸钠5g 脱水,过滤后于旋转蒸发仪上
蒸干并保持5分钟,用5mL正己烷溶解残渣后,按7.1.1中"慢慢加入到氧化铝层析柱……过滤后待测"
操作.
7.1.4 香肠等肉制品
称取粉碎样品10g~20g(准确至0.01g)于三角瓶中,加入60mL正己烷充分匀浆5min,滤出清液,
再以20mL×2次正己烷匀浆,过滤.合并3次滤液,加入5g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后于旋转蒸发仪上蒸至
5mL以下,按7.1.1中"慢慢加入到氧化铝层析柱中……过滤后待测"操作.
7.2 推荐色谱条件
7.2.1 仪器条件
色谱柱: Zorbax SB-C18 3.5 μm 4.6mm×150mm (或相当型号色谱柱)
流动相:
溶剂A 0.1%甲酸的水溶液:乙腈 = 85:15
溶剂B 0.1%甲酸的乙腈溶液:丙酮=80:20
梯度洗脱:流速:1mL/min 柱温:30℃ 检测波长:苏丹红Ⅰ 478nm ;苏丹红Ⅱ,苏丹红Ⅲ,
苏丹红Ⅳ 520nm ;于苏丹红Ⅰ出峰后切换.进样量10μl.梯度条件见表1.
7.2.2 标准曲线
吸取标准储备液0,0.1,0.2,0.4,0.8,1.6mL ,用正己烷定容至25mL,此标准系列浓度为0,0.16,
0.32,0.64,1.28,2.56μg/mL,绘制标准曲线.
7.3 计算
GB/T 19681—2005
3
按公式(1)计算苏丹红含量
R=C×V /M (1)
R—样品中苏丹红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C—由标准曲线得出的样液中苏丹红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样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表1 梯度条件
流动相
时间(min)
A% B%
曲线
0 25 75 线性
10.0 25 75 线性
25.0 0 100 线性
32.0 0 100 线性
35.0 25 75 线性
40.0 25 75 线性
GB/T 19681—2005
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苏丹红标准色谱图
————————————
min05101520253035
mAU
0
1
2
3
4
VWD1 A, Wavelength=476 nm (SUDAN4\05030307.D)
5.752
10.506
15.517
21.870
Sudan I
Sudan IISudan III
Sudan IV
㈡ 黄原胶在食品中的添加用量是多少
1988年,我国也批准黄原胶列入食品添加剂。它的安全性非常高,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用于各类食品中,一般无需限量。
黄原胶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一般的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都很难将其降解,其对酸碱、盐分、温度也都不敏感,还可以溶于冷水和热水中,能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黄原胶属于发酵工业产品,主要以葡萄糖、蔗糖、淀粉、玉米等碳水化合物为原料。
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黄原胶是国家规定可以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无毒无害。此外,《科技日报》补充,增稠剂在很多食品中也没限制使用量,所谓的“长期超标使用会对人体有害”,也并无科学依据。
(2)pdf增稠剂扩展阅读:
黄原胶的用途:
1、增稠效果好
黄原胶的增稠效果技压群芳。0.1%的黄原胶就能形成良好的增稠效果,而其他很多增稠剂在这个浓度根本没有效果。在同等浓度下,黄原胶的黏度是明胶的100倍。它还可以和槐豆胶、瓜尔胶、魔芋粉等物质协同,增稠特性得到进一步强化。
2、不怕热
很多增稠剂在高温下黏度会降低甚至完全失效,但黄原胶的黏度在10℃~80℃几乎没有变化,从-4℃到93℃反复冷冻、加热,黏度也几乎不受影响。因此它可以在需要加温的产品中应用,比如,果汁饮料、果肉饮料、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
果肉饮料使用黄原胶的好处最明显,可以延长果肉的悬浮时间。黄原胶用于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可以避免脂肪分层和蛋白质沉淀。有些粥铺也会添加黄原胶,这样只需要很短时间就能熬出很浓稠的粥,当然吃起来也没啥问题。
3、不怕酸碱盐
在酸碱和盐的作用下,很多增稠剂的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失去增稠效果。但黄原胶不怕这些,即使浓度10%的盐水也奈何不了它。
比如酱油、蚝油的传统工艺中使用淀粉增稠,但高盐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后淀粉容易沉淀、结块。用黄原胶不仅可以克服这些问题,还可以提高酱油、蚝油的挂壁性和着色性,延长货架期。此外,黄原胶也广泛用于果酱、豆酱、沙拉酱等调味品,不但保存期长,也便于涂抹,且口感更润滑。
4、保持水分
黄原胶具有“锁水”的能力,面包、蛋糕等焙烤食品添加黄原胶,可以使产品中的孔隙均匀,富有弹性,有助于保持水分和松软的口感,延长贮存期。速冻饺子、混沌、汤圆添加黄原胶有助于减少水分流失和开裂,能减少煮制过程中烂皮和混汤,馅料中加入黄原胶可以带来多汁的口感。
㈢ 装修涂料的相关标准
AQ 5204-2008 涂料生产企业安全技术规程 送审稿 316KB
AQ 5204-2008 涂料生产企业安全技术规程(文本版) 662KB
GJB 6056-2007 海军陆战队海陆迷彩涂料规范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pdf 835KB
GJB 3024-1997 耐热管路涂料规范.pdf 194KB
TBT 2932-1998 铁路机车车辆阻尼涂料供货技术条件.pdf 151KB
TBT 2879.4-1998 铁路机车车辆 涂料及涂装 第4部分 货车防护和涂装技术条件.pdf 114KB
TBT 2879.2-1998铁路机车车辆 涂料及涂装 第2部分 涂料检验方法.pdf 321KB
TBT 2879.1-1998 铁路机车车辆 涂料及涂装 第1部分 涂料供货技术条件.pdf 161KB
SNT 2186-2008 涂料中可溶性铅、镉、铬和汞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1826KB
GJB 798-1990 伪装涂料漆膜颜色 169KB
JCT 864-2008 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pdf 1146KB
JB/T 9226-2008 砂型铸造用涂料 853KB
GB/T 5206.5-1991色漆和清漆 词汇 第五部分 涂料及涂膜病态术语 361KB
GB/T 5206.4-1989色漆和清漆 词汇 第四部分 涂料及涂膜物化性能术语 850KB
JC/T 975-2005道桥用防水涂料 467KB
JG/T 235-2008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1783KB
GBZ 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168KB
GB/T 21782.7-2008 粉末涂料 第7部分: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法 1532KB
GB/T 18838.3-2008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 2365KB
GB/T 13288.1-2008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 第一部分... 1713KB
GB/T 5009.69-2008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826KB
GB/T 16777-200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608KB
JC 1066-2008 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2741KB
GB/T 9283-2008 涂料用溶剂馏程的测定(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2222KB
GB/T 9278-200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243KB
GB/T 8923.2-2008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2部分 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1504KB
GB/T 8923.2-2008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1465KB
HB 5351.8-2004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激光快速测定法测定耐火粉料粒度 71KB
HB 5351.7-2004熔模铸造模涂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扭力天平沉降分析法测定耐火粉料粒度 115KB
HB 5351.6-2004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6部分覆盖性的测定 60KB
HB 5351.5-2004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PH计法测定酸度 52KB
HB 5351.4-2004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PH试纸法测定酸度 52KB
HB 5351.3-2004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容量法测定密度 54KB
HB 5351.2-2004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密度计法测定密度 53KB
HB 5351.1-2004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粘度的测定 62KB
HG/T 3952-2007阴极电泳涂料 3040KB
HB 7737-2004 飞机辅机零件专用环氧聚酰胺涂料规范 257KB
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413KB
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 404KB
YB/T 4121-2004 中间包用碱性涂料 76KB
YB/T 134-1998 高温红外辐射涂料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132KB
TB/T 2879.6-1998 铁路机车车辆 涂料及涂装 第6部分 涂装质量检查和验收规程 48KB
TB/T 2879.5-1998 铁路机车车辆 涂料及涂装 第5部分 客车和牵引动力车的防护和涂装技术条件 185KB
TB/T 2879.3-1998 铁路机车车辆 涂料及涂装 第3部分 金属和非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条件 68KB
TB/T 2757-1996 铁路客车零部件用环氧一聚醋 粉末涂料技术条件 97KB
JG 158-200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涂料》 1970KB
JC/T 408-2005 水乳性沥青基防水涂料 269KB
GB/T 9780-2005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 1300KB
GB/T 21089.1-2007 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2008-04-01实施】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580KB
GB/T 21088-2007 建筑涂料水性助剂的分类与定义【2008-04-01实施】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205KB
GB 18582-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2871KB
SY/T 4106-2005 管道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内外防腐层技术规范- 478KB
SY/T 4106-2005 管道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内外防腐层技术规范 312KB
SY/T 4105-2005 钢质储罐无溶剂聚氨脂涂料内防腐层技术规范 390KB
SH/T 0084-2001 冷却系统化学溶液对汽车上有机涂料影响的试验方法 111KB
SH 3022-99 (旧版p d f)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793KB
SH 3022-1999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3497KB
SH 3022-1999 (旧版p d f)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A5 375KB
SH 3022-1999 (旧版p d f)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代替SH J22-90) 379KB
JT/T535-2004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 159KB
JT/T 280-2004 路面标线涂料 415KB
JG/T 23-2001 建筑涂料涂层试板的制备 223KB
JG/T 224-2007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 单行本清晰扫描版 2498KB
JG/T 172-2005弹性建筑涂料 271KB
JG/T 172-2005 弹性建筑涂料 48KB
JG 24-2000 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 清晰扫描版 1971KB
JC/T 408-2005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 541KB
JC/T 1040-2007 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 315KB
JB 5072-2007 热处理保护涂料一般技术要求 476KB
HG/T 3792-2005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627KB
HG/T 2454-2006 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双组分) 535KB
HG/T 2247-1991 涂料用稀土催干剂 355KB
GA/T 298-2001 道路标线涂料 文本版 272KB
GA 98-2005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406KB
GA 181-1998 电缆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文本版 64KB
EJ/T 1112-2000 压水堆核电厂用涂料 漆膜可去污性的测定 246KB
EJ/T 1111-2000 压水堆核电厂用涂料漆膜受γ射线辐照影响的试验方法 208KB
EJ/T 1087-1998 压水堆核电厂用涂料漆膜耐化学介质的测定 205KB
EJ/T 1086-1998 压水堆核电厂用涂料 漆膜在模拟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的评价试验方法 304KB
DL/T 693-1999 烟囱混凝土耐酸防腐蚀涂料 121KB
GBZ 119-2002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 225KB
GB/T 9779-2005复层建筑涂料- 366KB
GB/T 9756-2001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 358KB
GB/T 2705-2003 涂料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 231KB
GB/T 20623-2006 建筑涂料用乳液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178KB
GB/T 19816.7-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 第7部分:含水量的测定 136KB
GB/T 19816.3-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 第3部分 硬度的测定 160KB
GB/T 18570.10-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10部分:水溶性氯化物的现场滴定测定法 161KB
GB/T 18446-2001气相色谱法测定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涂料溶液中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单体 509KB
GB/T 18178-2000 水性涂料涂装体系选择通则 234KB
GB/T 10664-2003 涂料印花色浆色光、着色力及颗粒细度的测定 122KB
GB/T 9757-2001 溶剂型外墙涂料 308KB
GB/T 9755-2001 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国家标准 480KB
GB/T 9272-2007 色漆和清漆 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分数 2267KB
GB/T 19816.6-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 第6部分:外来杂质的测定 143KB
GB/T 19816.5-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 第5部分:缺陷颗粒百分比和微结构的测定 175KB
GB/T 19816.2-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颗粒尺寸分布的测定 287KB
GB/T 19816.1-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抽样 287KB
GB/T 18570.9-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9部分:水溶性盐的现场电导率测定法 163KB
GB/T 18570.8-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8部分:湿气的现场折射测定法 200KB
GB/T 18570.6-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6部分:可溶性杂质的取样 Bresle法 273KB
GB/T 18570.4-200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涂覆涂料前凝露可能性的评定导则 1027KB
GB/T 18570.3-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 239KB
GB/T 18570.2-200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清理过的表面上氯化物的实验室测定 169KB
GB 21177-2007涂料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408KB
GB 19250-2003 聚氨酯防水涂料 385KB
GB 18593-2001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 440KB
GB 18582-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315KB
GB 18581-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329KB
GB 14907-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 582KB
GB 12441-2005 饰面型防火涂料 1348KB
GB/T 16906-1997 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 270KB
SN/T 1802-2006室内涂料中乙二醇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76KB
JT/T 657-2006 交通钢构件聚苯胺防腐涂料 198KB
JG/T 206-2007 外墙外保温用环保型硅丙乳液复层涂料 243KB
HJ/T 201-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 819KB
HG/T 3829-2006 地坪涂料 224KB
HG/T 3828-2006 室内用水性木器涂料 271KB
HG/T 2006-2006热固性粉末涂料 299KB
GB/T 7788-2007船舶及海洋工程阳极屏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272KB
.......还有好多.自己去易启标准网搜索后下载吧.
易启标准网有这些全文电子版免费下载的.
下载方法,先在网络搜索到易启标准网,打开网站后免费注册成为会员,登陆后搜索您要的标准或者书籍,然后下载.如有问题可参考这个网站的帮助文件的.
㈣ 求 有关GB 18796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蜂蜜(honey)
(CAC Codex Stan 12-1981,Rev.2(2001)Honey,NEQ)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第4 章(除第4.1 条、4.3.2 条外)、第6 章、第7 章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
性的。
本标准对应于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CODEX STAN 12-198l Rev.2 (2001) 1 《蜂蜜》(英
文版),与CODEX STAN 12-1981,Rev.2(2001)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是:
――增加了蜂蜜的感官要求:
――由于缺乏国内蜂蜜产品的试验数据,本标准未规定不溶于水的固形物指标;
――同样由于缺乏国内蜂蜜产品的试验数据,本标准未规定电导率指标;
――考虑到目前国内蜂蜜产品生产的特点,以及鼓励生产成熟蜂蜜的要求,增加了等
级划分;
――根据我国蜂蜜产品的自然、地理条件规定理化品质要求;
――增加了常见单一花种蜂蜜的感官特性描述;
――采用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
――增加了包装、标志、贮存、运输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8796-2002《蜂蜜》。
本标准与GB/T 18796-2002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推荐性标准改为条文强制性标难;
――对不同的品种提出不同的蔗糖含量要求;
――增加了蜂蜜的真实性要求;
――规定了仲裁试验的方法;
――修改、增补了常见单一花种蜂蜜的感官特性。
本标准的附录A 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并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杜蜜蜂产品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子健、管春华、李晓栋、杨寒冰、陈明虎。
本标准于2002 年7 月首次发布。
蜂蜜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蜂蜜的定义及其被从巢脾中分离出来后的品质、包装、标志、运输、贮
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蜂蜜,包括各种直接食用的蜂蜜。
除了巢脾蜂蜜(巢蜜)以外,其它以蜂蜜做为产品名称或产品名称主词的产品均应符合
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曰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曰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l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14963 蜂蜜卫生标准
GB/T 18932.1 蜂蜜中碳-4 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碳同位索比率法
GB/T 18932.16 蜂蜜中淀粉酶值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计法
GB/T 18932.18 蜂蜜中经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GB/T 18932.22 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示差折
光检测法
GH/T 1015-1999 蜂蜜包装钢桶SN/T 0852-2000 进出口蜂蜜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7718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蜂蜜honey;bee honey
蜜 honey;bee honey
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
然甜物质。
注;蜂蜜含有多种糖,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此外还含有有机酸、酶和来源于蜜蜂采
集的固体颗粒物如植物花粉等。蜂蜜的气味和色泽随蜜源的不同而不同。色泽是水白色。琥
珀色或深色。蜂蜜在通常情况下呈粘稠流体状,贮存时间较长或温度较低时可形成部分或全
部结晶。
3.2
<蜂蜜>酿造 make
(与蜜蜂分泌物结合后的)花蜜、植物分泌物或蜜露在巢脾内转化、脱水、贮存至成
熟的过程。
3.3
单一花种蜂蜜unifloral honey,monoflofloral honey
单一植物蜂蜜unifloral honey,monofloral honey
单花种蜂蜜unifloal honey,monoflord honey
蜜蜂主要采集一种蜜源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酿造的蜂蜜。
3.4
多花种(混合)蜂蜜multifloral honey
多种植物(混合)蜂蜜multifloral honey
杂花蜂蜜multifloral honey
杂花蜜multifloral honey
蜜蜂采集两种或两种以上蜜源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酿造的蜂蜜,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
www.foodmate.net 食品伙伴网交流资料
单一植物蜂蜜的混合物。
3.5
蜜露honeydew
甘露honeydew
吮吸植物汁液的昆虫排出的甜物质。
3.6
蜜露蜂蜜 honeydew honey
甘露蜂蜜 honeydew honey
蜜露蜜 honeydew honey
甘露蜜 honeydew honey
蜜蜂采集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
注:蜂蜜的一个品种。
4 要求
4.1 感官要求
4.1.1 色泽
依蜜源品种不同,由水白色(几乎无色)、白色、特浅琥珀色、浅琥珀色、琥珀色至深
色(暗褐色)。常见单一花种蜂蜜的色泽见附录A。
4.1.2 气味
有蜜源植物的花的气味。单一花种蜂蜜有这种蜜源植物的花的气味。没有酸或酒的挥发性
气味和其它异味。
4.1.3 滋味
依蜜源品种不同,甜、甜润或甜腻。某些品种有微苦、涩等刺激味道。常见单一花种蜂蜜
的滋味见附录A。
注:甜润指感觉舒适的甜味感,甜腻指感觉过于甜的甜味感。
4.1.4 状态
a) 常温下呈粘稠流体状,或部分及全部结晶;
b) 不合蜜蜂肢体、幼虫、蜡屑及其它肉眼可见杂物;
c) 没有发酵征状。
4.2 等级
依理化品质不同,分为一级品和二级品两个等级。
在合同条件下,可以对不符合一级品要求、但符合二级品要求的蜂蜜依据理化品质、
感官特征差别细分出若干级差。但本条款仅限于在合同双方之间采用。
4.3 理化要求
4.3.1 强制性理化要求
www.foodmate.net 食品伙伴网交流资料
强制性理化要求见表 l 。
4.3.2 推荐性理化要求
推荐性理化要求见表2。这些要求是生产方(加工方)自愿采用或合同双方协商规定的
要求,不作为==或官方机构强制性要求。但鼓励生产方(加工方)采用这些要求。
表 2 推荐性理化要求
4.4 安全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963 标淮和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标淮要求。
4.5 真实性要求
4.5.1 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
采用GB/T 18932.1 标准方法试验时,试验结果x(蜂蜜中碳-4 植物糖的百分含量)不
得大于7。
4.5.2 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异物。
4.5.3 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它矿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业生产物质,不应
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
4.6 产品名称要求
应选用下列名称:
a) 符合本标准定义的产品方可称为“蜂蜜”或简称为“蜜”;
b) 采用过滤工艺除去了花粉的蜂蜜应称为“过滤蜂蜜”:
c) 可以在“蜂蜜”前加上表示色泽的形容词;示例:白色蜂蜜
d) 如果蜂蜜主要产自一种植物或花,并具有此种蜂蜜的物理、化学和微观特性,可
以在“蜂蜜”前加上这种植物或花的名称;
……………………
www.foodmate.net
㈤ pdf增稠剂的增稠原理是什么
pdf增稠剂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这类增稠剂在低PH值时不溶于水,而在高PH值时能在水中溶解或者溶且显示出增粘增稠性能。
现有的pdf增稠剂一般是通过丙烯酸酯单体自由基聚合得到的具有羧基官能团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稠功能。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其增稠机理是增稠剂溶于水中,通过羧酸根离子的同性静电斥力,分子链由螺旋状伸展为棒状,从而提高了水相的黏度。另外它还通过在乳胶粒与颜料之间架桥形成网状结构,增加了体系的黏度。
㈥ 小时候凉拌菜里的鹿角菜现在怎么没有了
小时候经常在市场上买到鹿角菜,当时卖菜的说是海带的根须,吃起来味道也差不多,嚼起来脆脆的,主要用来凉拌,那些年一直以为是海带根,直到后来来到深圳打工,才知道这种鹿角菜是一种海藻。
超市里长期都有售卖,主要是用盐浸的,这种和石花很像的鹿角菜,现在很少吃了,几乎我们不在超市买那种盐浸的,偶尔在凉菜店里面搭配着其他凉菜一起买。
鹿角菜虽然能在超市买得到,但是却并不是很受欢迎,长期堆在超市的角落里面,无人问津。那么为什么小时候感觉很脆很好吃的菜却没什么人买了呢?
1.现在的物产丰富,物流发达,市场上可以购买到各种各样的蔬菜,鹿角菜由于做法比较单一,所以大家更愿意选择时令蔬菜。
2.超市里购买到的鹿角菜都是用盐浸过的,吃起来味道一般,还不如海带好吃。
3.鹿角菜主要产于沿海一带,由于价格低廉,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采集这种菜,导致市场上新鲜的鹿角菜比较少。
4.由于环境污染,沿海的水质比以前差了很多,于是这种菜沿海的居民不愿意吃,内地的居民吃不到,久而久之鹿角菜就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现在市场上到处都可以买到各种海鲜,并且常见的海鲜价格也都不贵,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把这种海藻当做海鲜来吃了。
桃妹来解答。
小时候凉拌菜里的鹿角菜不是没有,你去大超市以及网上依然能买得到,只要你想吃它总归有办法可以吃的到。
所以你这种错觉是不准确的。只不过现在,可吃的东西太多了,鹿角菜这种最初用来代替海蜇的所谓的“海鲜”,渐渐的掉了档次已经不愿意吃它了。但是在内地一些远离海边的地区,鹿角菜依然会频繁的登上餐桌的凉菜菜单。
当然啦,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鹿角菜是工业用琼脂的重要原料。琼脂广泛用于食品化工以及各个方面,是一种纯天然的凝胶剂,以及增稠剂。比如我们吃的果冻,魔芋制品都有琼脂的存在。其实鹿角菜这种海草本身也是可以做成凉粉。
其实鹿角菜是一个统称,比如说北京打卤面必须要放的鹿角菜,实际上学名叫羊栖菜。而南方,鹿角菜则多用于凉拌。羊栖菜干制品会发黑,吃起来带韧性,有些劲道。而南方的鹿角菜,带些橙黄色或者绿色,晶莹剔透。它本身没有味道,必须经由别的调料赋予它味道。
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去超市买鹿角菜的干制品,每次只需抓一把放到水中浸泡就行了,一方面进去盐分,另一方面可以使它发胀。吃的时候加醋酱油辣椒油,少许蒜末,凉拌即可。
这个鹿角菜我小时候的时候特别普及, 北方叫石花菜、龙须菜、牛毛菜 ,只要是举办宴席,肯定会有它的身影。
因为价格低廉,对北方的餐桌又比较稀罕,上桌以后大家都愿意尝一尝,互相询问一下叫什么名字,还真是风靡了十多年。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后,人们餐桌上开始出现真正的“海鲜”类食材,这鹿角菜扮演的“海鲜”角色也逐渐没了市场。
口感上不如新鲜的海蜇,味道也不如海带 ,调料也腌制不入味,泡发的时候还会用到化学原料,实在没什么优势可言。所以现在吃的越来越少了,市场上售卖的也不多。
严格上来说,鹿角菜和石花菜其实并不是同一种食材,但因为做法口感上都非常相似,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道菜。
鹿角菜在我们这里海边有的是,我们管它叫“海谷穗”。以前每到冬天的时候,赶上退潮。就会有人用个废弃的 汽车 轮胎,穿着水衣水裤在海里捞“海谷穗”。
捞上来的鹿角菜,就那么摊在海边的沙滩上晾干,然后搜集起来拿回去卖掉。当时有专门的人收购,经过加工、装袋销往内陆地区。
因为鹿角菜满海滩都是,我们这里的人大多拿它喂鸡、喂鸭子。以前几乎没有人去食用它。
后来在饭店工作的时候,发现有用它拌的凉菜。一尝之下感觉口感特别好,入口有咯吱的声响,尤其搭配黄瓜丝、海蜇丝来拌制,最适合下酒的小凉菜。
鹿角菜 属于 海藻类 ,在我们这边很多,以前多半拿来养殖鲍鱼,很少有人拿来食用,所以市场上也很少有“它”的身影出现,特别在一些偏远山区的人们,有的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更别说见到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的大鱼大肉也见惯不惯,很多家庭偶尔也喜欢来点凉拌开胃小菜,解解油腻,其中就包含着鹿角菜,所以近年来“它”也开始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
第一种:以晒干制品, 色泽白净无盐味,食用时只需提前浸泡前数小时即可,适合于搭配蒜蓉、洋葱、香菜、红辣椒、酱油、白糖、陈醋、芝麻油…等各种辅助调味料,做成开胃的凉拌菜。( 注意:此菜用来凉拌,泡发好洗净即可,无需焯水,否则就会影响酥脆的口感,变得软棉棉的。)
另一种:为盐渍食品, 色泽翠绿盐味超重,所以一般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漂洗直到无盐味才能食用,可同上所说方法做成凉拌菜,更适合于开头所说的,搭配各种鱼丸、海鲜类、肉类等食材做成美味的汤水。 (注意:无论搭配那种食材做汤,应该等到快出锅前才可以放入,道理同上。)
当然、除了以上所说的两种之外,如果你跟我同样是沿海地区人,也能买到新鲜的鹿角菜的啦。
鹿角菜是一种藻类植物,很多人都觉得藻类植物是只产于海中的植物,而鹿角菜往往生长在海拔比较高的森林中。鹿角菜的样子形同于细的树根,吃起来口感也并不是很好,在以前,可能人们是出于好奇的心理去吃它,但是现在随着食材,越来越多的走向了餐桌,鹿角菜也逐渐被人们淘汰。
鹿角菜,基本上做法都是以凉拌为主,也可以用于做汤,但是它本身没有什么味道,而且也不容易入味儿。由于它价格比较便宜,一直都是作为一种普通的凉菜来吃。现在人们过多的去追求味道口味儿,对于这种口感不是那么好的鹿角菜,也逐渐的不再喜欢。
鹿角菜为了保存大多都是干制的,所以在制作的时候泡发这个过程必不可少。鹿角菜一般不像普通的干菜,直接在水中泡一会儿就会发起来,它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要把水烧开,然后加一点盐,再放入干的鹿角菜,煮10分钟捞出,放到凉水中泡一个小时左右,才能达到他最好的口感。
青海北山买的今年晒干鹿角菜
鹿角菜属藻类植物,我们常见的海洋蔬菜。网上有很多干品,自己买回家泡发、过水后切段,拌上辣椒酱或其他调味料就可以吃到。
鹿角菜除了凉拌,还可以做汤。
将鹿角菜用温水泡发,投入沸水中烫熟,捞出过凉。另用汤锅注入素高汤,烧沸后投入鹿角菜,撒上食盐。
重新烧开,再撒上味精、葱花,淋入香油即可。
再给小伙伴们介绍一个“素炒鹿角菜。
准备:鹿角菜、素肉丝各等分,食盐、生姜、香葱、味精、料酒适量。
步骤:
1、将鹿角菜、素肉丝分别泡发。鹿角菜过水烫熟后过凉,素肉丝洗净后挤干水分,用湿淀粉、食盐抓匀腌制。
2、生姜、香葱洗净后分别切丝、切末。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热,倒入素肉丝煽炒变色,投入姜丝、葱末。
3、淋入料酒,炒熟入味后投入鹿角菜,翻炒均匀入味,撒上味精拌匀出锅。
再给小伙伴们来个有难度的菜品。
准备:鹿角菜2两,面条半斤,冬笋、胡萝卜、香菇、青豆、生姜、香葱、胡椒粉、素高汤、食盐 、味精各适量。
步骤:
1、鹿角菜、香菇用温水泡发后清洗干净,鹿角菜切成长段,香菇切片。冬笋洗净后切片,香葱、生姜分别洗净切末。
2、面条事先煮熟,捞出沥干水分盛入汤碗备用。炒锅置火上,放入素高汤、豌豆,煮沸。
3、将冬笋跟清洗干净的胡萝卜切片放入汤中一起煮开。倒入鹿角菜段,姜末、葱末,撒上食盐和胡椒粉。
4、入味后撒入味精,淋上香油,将煮好的汤盛入面条碗中。
读者福利:《不上火的吃法 》(pdf电子书)。点击我编头像,上方“私信”,或者看“作者介绍”联系获取。
我们这边叫龙须菜,这边夏天有好多卖大拌菜的,都会有卖的,挺好吃的
这个问题,我比较喜欢,哈哈,我曾经也是因为小时候喜欢吃这种菜,现在很少有而念念不忘,我觉得很好吃,脆脆的,于是我就想到了万能的某宝啊
搜石花菜,大把,不过大部分是干的,你买回来需要自己泡一下。凉拌,加上洋葱香菜,生抽,糖。盐,醋,特别美味,我自己能吃一大盘,满满小时候的回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