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在线阅读
(摘自《改革标本王安石》)
在经济史,乃至整部国史上,王安石变法都是一个转折点,在变法之前是一个中国,变法以后是另外一个中国。这场变法持续到第57年,北宋就灭亡了。变法之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是一个敢于攻击别人的国家。变法以后的中国,就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国家,一个更愿意闭关锁国的国家,甚至国民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王安石是中国经济史、政治史上充满了重大争议的标杆性人物。我们常常说一个历史人物不易评论,是因为他“面目不清”,可王安石这个人面目很清晰,还是不易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像王安石这样的人虽然凤毛麟角,却也并非仅见。他们为官清正,工作操劳,办事雷厉风行,行政效率极高,而且不将私利掺杂于国事。他们力主国家主义,不惜以牺牲民间工商自由为代价,换得中央集权制度的恢复与稳定。他们提出的行政口号往往是“均贫富”,可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将民间的富人和穷人一起剥夺。从经济史角度来观察,这些“理财大师”往往是中国式的“治乱循环”的转折点。
自宋之后,到明清两代的数百年间,王安石是政治史上的“失踪者”,大家顶多说说他的那些诗歌散文。一直到20世纪以后,他突然咸鱼大翻身,1908年,当世最着名的政论家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宣告“翻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冤案”,王安石突然再成政治大明星。
王安石的“复活”,自然与当时的国家境遇及世界环境有关。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东亚病夫”,为了寻求强国之道,推行国家集权主义便成为政界和知识界的主流意识,在当时,无论是保皇党人还是革命党人,都做如是想,钱穆说:“至晚清而主变法者,争言荆公政术。”1放眼世界,无论是1917年苏联的诞生,还是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日本帝国的崛起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被看成是国家主义的胜利。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进入民国乃至1949年之后,王安石的声望越来越高。郭沫若认为,秦汉之后第一个大政治家就属王安石,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推崇的两位改革家,一是商鞅,一是王安石。
面对如此充满争议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若我们将之放在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千年演进史中进行观察,也许会得出一些稍稍清晰的结论。
“王安石变法”,与之前的“管仲变法”、“商鞅变法”、“桑弘羊变法”、“王莽变法”乃至“刘晏变法”一脉相连,是历代治国者在经济集权政策上的一次大试验。就如同桑弘羊欣赏商鞅,刘晏欣赏桑弘羊一样,王安石对桑、刘两人也十分推崇,他在与司马光的论战中认定,用国有专营政策来抑制兼并、均和贫富是古代贤君的治国之正道,后世只有桑、刘“粗合此意”。由此可见,历代“变法”衍续的是同一逻辑。
王安石的激进程度与王莽颇为接近,他们前后相隔约千年,是两次分别向两极挑战的变革运动,前者试图回到“周礼”和“井田制”,后者则试图用“计划之手”把每个经济元素都管理起来。他们同样激烈且充满理想主义的气质,可是也同样遭遇惨败,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
从制度创新的层面来看,“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之前的任何一次。它是最后一次建设性探险,是整体配套性体制改革的“终结之作”。
一个特别严重的后果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给后来的治国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一位如此才华卓着的财经大师,在工商经济如此发达的宏观环境中,进行一场如此全方位的配套改革,却造成如此惨烈的失败结局,这令所有的后来者对激进式变革望而却步。它的失败可以说是历史性的,表明基于法家战略和儒家伦理的治国手段在经济改革领域已经无路可走,进不可得,退亦不可得。自北宋之后,南宋、明、清历代治国者基本放弃了体制内的制度创新,开始用更加严酷的管制方式来维持统治,其经济策略越来越谨小慎微、趋向保守,最终走进了闭关锁国的死胡同。
所以说,自王安石之后的中国,真正严肃的经济问题只剩下一个,那就是——稳定。
(《李世民解决吏政、兵政之患》)
现代西方经济学倡导“小政府,大社会”,唐朝似乎是一个古代版本。
李渊开国之后,把一切山泽税、盐税统统废罢,之前由国家专营的盐、铁、酒等产业全数放纵民众自主经营。在农业税方面,唐代的税收是取五十分之一,远低于西汉的三十分之一,徭役则是每年二十天,也比前朝要少。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后,当月就颁布诏令,把潼关以东的关卡全部停废,以让货物自由流通。1有唐一代,还停止了商税的课征。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唐宋两朝对商品交易的征税一直非常少,唐朝全免,宋朝征收过税和住税两种,税率分别为2%和3%,这一方面造成商品流通的空前繁荣,培养了国民的贸易精神,另一方面使得政府收入完全依赖于农业税和专营收入。
中国很多朝代在开国之初,实行的都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可是随着时日推衍,各种赋税便叠床累架地增加起来,人们归之于统治者的贪婪或挥霍。其实,根本原因是行政成本的增加,最刚性者,一为养官成本,二为养兵成本,是为“吏政之患”和“兵政之患”。唐朝的宽松政策持续了120余年,与李世民在这两项的制度创新有关。
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是一次很大的部门精简。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贞观年间,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这应该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了。据明末学者朱国桢的统计,有唐一代需财政负担的官员总数最多时约为1?8万人。
唐朝的官员按官职高低都可以领到一块“职份田”,此外还有永业田,即便是八品或九品的小官,也有永业田二顷。此外,则可以领到一份年薪。即便是养那几百个官员,李世民竟还舍不得由财政出钱,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公廨钱制度”,就是对富豪家庭定向征收一笔“特别财产税”,以此养官。
早在高祖李渊时期,朝廷就对天下的富商进行了一次资产清查,按资产多少定为三等——后来改成九等,并规定“每岁一造册,三年一造籍”。在把人数基本摸清楚的前提下,到了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达诏书,容许长安七十多所衙门,每所可选“身能估贩、家足资财”的商人九名,号称“捉钱令史”,每人贷予“公廨钱”5万钱,用于商业活动,每月纳利息4千钱,一年4?8万钱,以单利计算,年利率约为百分之一百。这一政策,相当于让长安城里最有钱的七百个富豪家庭,每年缴纳一笔数目不菲的“特别税”。很可能的情况是,政府贷出的“公廨钱”仅仅是名义上的,而缴纳的利息则是真金白银。这一政策很快在全国各州普遍实行。为了鼓励商人接受公廨钱制度,唐太宗在全国特别设立了七千个基层官员岗位(“防阁”),只要纳满一年,家庭就可以派出一人当官,不过任期只有两年,之后由其他纳税的“上户”取代。
公廨钱制度在唐代执行了很久,玄宗初年,年利率降低到70%,继而再降到60%、50%,每笔强迫贷款金额也有降低,被选中的商人所获权益,早期是当官吏,后来则改为免除徭役。唐太宗发明的这个制度,在后世的学界引起过很大的争议。褒之者认为,这一制度虽然“粗糙”却很直接,政府养活了官员又巧妙地避免了广征税赋。贬之者则认为,这是对富有家庭的一次强制性的制度盘剥,它虽然比汉武帝的算缗令温和一些,不过本质却是一致的,另外,百分之一百的高利率亦是对全国金融市场的破坏,富户很可能以类似利率放贷给一般平民,从而导致全社会资金流通成本的抬高,当时就有人批评说,其结果是“富户既免其徭,贫户则受其弊”。不管怎样,唐太宗想出的“公廨钱”的办法确实起到了高薪养廉的作用,唐初吏治为历代最好。
在军费开支上,李世民的支出也很少,唐朝实行的制度是“兵在藩镇”,即由地方财政支出养驻军。李世民任用将帅执行了“三不原则”,即“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以防止他们拥兵坐大。
由此可见,李世民算得上是史上最精明的治国者之一,他让富人出钱养官,让地方出钱养兵,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就变得很少,“小政府”因此而生。
1《册府元龟》卷五百零五:“唐太宗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位。是月壬申,诏曰:……通财鬻货,生民常业。关梁之设,襟要斯在。义止惩奸,无取苛暴。近代拘刻,禁御滋章。……非所以绥安百姓……其潼关以东,缘河诸关,悉宜停废。其金银绫绢等杂物,依格不得出关者,不得须禁。”
……
❷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吴晓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Es1siv4xn4rwobzGDJa7ag
书名: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作者:吴晓波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1-1
页数:360
内容简介: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 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第一。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着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着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❸ 求《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吴晓波》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吴晓波》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hSaSTIWwT-7UWOjCoG1QZQ
❹ 《大败局II(纪念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败局II(纪念版)》(吴晓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vSszaJDTKoxuOhhcxkQECw
书名:大败局II(纪念版)
豆瓣评分:8.2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蓝狮子
出版年:2019-5
页数:328
内容简介:
“中国第一饮料品牌”是如何陨落的?
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的公司,是怎样被肢解和蹂躏的?
中国最大民营企业的崩盘,真的是被天意和宿命控制的吗?
股市庄家如何编织谎言?
最具想象力的“汽车革命”为什么会一夜流产?
房地产最大的“黑马”失陷何处?
一家钢铁公司隐藏着多大的兴衰秘密?
中药业的领头兵为何溃不成军?
资本狂人怎样玩火自焚?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着有多种广具影响力的财经图书: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大败局I》
《大败局II》
《激荡三十年》(上)(下)
《跌荡一百年》(上)(下)
《浩荡两千年》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腾讯传》
其着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图书”。
2014年开设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目前订阅用户已超过300万,其中40多万用户开通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
吴晓波是巴九灵文创、蓝狮子财经出版的创始人。
❺ 谁有《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全本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资源
《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_商战:电商时代_大败局套装版-吴晓波-.mobi》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_VANvQ9mWquBgdtmGUvGZA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8月1日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吴晓波。
简介: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着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这是第一部整体叙述中国商业史的编年体着作。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工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然而,当世界进入到工业革命时期,它竟远远落后,受各国欺凌,成为“东亚病夫”。在经历百年跌荡之后,中国经济再度崛起,在二十一世纪初,重回强国之列,与此同时,新的社会矛盾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雄厚的笔力,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开始,及至当代改革开放,叙述了两千七百多年的历代经济变革和工商变迁。辩驳得失,以史为鉴,本书适合所有关心中国前途的政府官员、企业界、学术界人士阅读珍藏,也是当代青年了解中国的启蒙读本。
❻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qIux5O4VJPGTaNnzUz5lQ
书名: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作者:吴晓波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1
页数:246
内容简介:
着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再度发力!
向钱穆先生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致敬之作!
打破时间壁垒,勾勒历代变法全貌!
探寻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变革的得与失!
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
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着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着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主要出版着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❼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吴晓波》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吴晓波》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hSaSTIWwT-7UWOjCoG1Q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