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引爆点》([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引爆点
作者:[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译者:钱清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4
页数:288
内容简介:
《引爆点》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潮为切入点,从全新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及产品常会像传染病暴发一样迅速传播。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全城流感;几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能引发大规模流行风暴。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达到临界水平并爆发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
作者简介: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
被《快公司》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曾是《华盛顿邮报》商务科学专栏作家,目前是《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引爆点》、《异类》、《眨眼之间》均创造了书市神话。
Ⅱ 《翻盘:全球163位创业者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七步法》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翻盘:全球163位创业者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七步法》(Matthew Turner)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HNDB6l0KHJdQDxsvS0P0KA
书名:翻盘:全球163位创业者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七步法
作者:Matthew Turner
译者:于晓宇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6
页数:248
内容简介:
通过对全球不同行业的163位创业权威人士的采访,作者用灵活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如何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最终发现了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战胜失败和逆境的,他们不仅要确保失败和逆境不会毁掉他们的生活,还要从中产生伟大的想法。 这些转败为胜的人往往可以迅速地从失败中恢复、做出改变并且变得更加强大,逃避失败无异于逃避成功。作者根据采访总结了从失败中恢复,做出改变一般需要经历的七个阶段: 打击(shock) 痛苦(pain) 纠结(bargaining) 沮丧(depression) 引爆点(tipping point) 重建(reconstruction) 接受(acceptance) 全书以此为框架展开,每一阶段结束后都一些任务和收获,以方便读者更好地学习。 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失败,而是更好地管理失败成本,将失败成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企业层面,应该提倡试错的文化,通过主动的试错实验,而不是被动的失败反思,可以发现企业产品创新和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问题、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争取主动性和前瞻性。
作者简介:
马修·特纳(Matthew Turner),英国小说家,专注于撰写创业者、企业家、有创造力的思想者的故事。曾出版一系列短篇小说,并广受赞誉。 于晓宇,博士,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上海市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等国内外期刊编委。研究兴趣为创业、创新、战略管理,曾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探索创业失败相关问题,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In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Internet Research及《管理世界》和《管理科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采编并开发了大量管理案例,曾先后六次荣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先后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曙光学者、浦江人才、青年东方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计划。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等。
Ⅲ 《新引爆点:抖音运营从0到1实战指南》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新引爆点:抖音运营从0到1实战指南》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pF3mg_zFNBNkg65qqDl_2g
Ⅳ 自己想学 心理学看了一些书 在网上 下不下来 谁能给几本TXT或者PDF的
我去网络上找了确实很难找到。不过你可以去些专业网站有的专业网站上像《积极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这三个是免费看的,但是不是你说的那些作者写的
Ⅳ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引爆点》([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引爆点
作者:[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译者:钱清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4
页数:288
内容简介:
《引爆点》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潮为切入点,从全新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及产品常会像传染病暴发一样迅速传播。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全城流感;几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能引发大规模流行风暴。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达到临界水平并爆发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
格拉德威尔走访了宗教团体、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优秀的推销员,他分析了几种有利于开创流行潮的性格特征,剖析了种种极具感染力的事件,如各种风尚、吸烟现象、儿童电视节目、商业广告等,并阐明背后的导火索,揭示出引发流行并保持势头的原则和方法。这样的引爆点,正是你想成为出色的父母、市场部经理、政策制定者和生意人的秘诀所在!
作者简介: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
被《快公司》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曾是《华盛顿邮报》商务科学专栏作家,目前是《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引爆点》、《异类》、《眨眼之间》均创造了书市神话。《纽约时报》更是把格拉德威尔对社会思潮的影响称为“格拉德威尔效应”(Gladwell Effect)。
马尔科姆出生于英格兰,是牙买加人的后裔。他在加拿大长大,现居纽约市。
Ⅵ 《直觉我们为什么无从推理,却能决策》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直觉》([德]格尔德·吉仁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直觉
作者:[德]格尔德·吉仁泽
译者:余莉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6-10
页数:224
内容简介:
芝加哥大学思维决策课
读懂了直觉,你就读懂了一切社会现象
...................
※编辑推荐※
★ 芝加哥大学决策思维课,世界级决策管理大师揭示“快思考”的大智慧!
试验证明,在95%的情况下,依靠直觉就能作出正确的决 策。人脑是个超级计算机,在不知不 觉中就处理、省略、精练了大量信息,让人只凭少量的信息就能在瞬间作出反应,反之当大脑考虑的变量越多,越难作出正确的决策。一言以蔽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想得越多错得越多,你就是吃了想太多的亏!
★ 读懂了直觉,你就读懂了自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一切社会现象。
为什么商家不惜重金打造信息含量很低的广告?为什么保洁公司将洗发水的品种缩减了60%,利润反而提高了10%?为什么尼克松会败给一张长着胡子和黑眼圈的照片?精明的商人和政客都在试图影响我们的直觉,读懂了直觉,你将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 深解6种无意识的智慧,介绍6种超级决策工具,电光火石之间,助你先人一步作出正确决策!
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蕴含在直觉表象之下的奇妙心理学原理,通过大量经典的试验和真实的案例,将一个个心理学原理在决策领域的应用娓娓道来,读来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惊喜感。
★ 诺贝尔奖得主、决策理论大师赫伯特·西蒙盛赞推荐,《引爆点》作者格拉德威尔的灵感来源。
...................
※内容简介※
直觉绝不是冲动和反复无常的东西,它拥有自己的原理和规律。
作者以极为通俗的笔法,揭示了平凡无奇的选择背后那些奇妙的心理学原理。这些原理,打开了我们的一双慧眼,让我们得以一窥自己、他人乃至许多社会现象的本质。
直觉有迹可循,便可以训练和提高。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归纳了提高直觉力的六大法则。这些可以练习的法则,激活人脑的潜能,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可以帮我们快速而精准地决策,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作者简介:
着者简介
格尔德·吉仁泽(Gerd Gigerenzer),社会心理学家,德国柏林马普所(Max Planck Institute)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他因在判断和决策上众多开创性的研究和理论建树而享誉全球,1991年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行为科学研究奖”,2002年获得德国“科学书籍奖”。他的课是“最权威而又最生动的”,雅俗共赏且富有启发性,听他课的人包括小学生、医生、银行家、企业家、政治家等各领域的人士。
他着有十几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着作,本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在这本书的启发下,诞生了许多重量级的畅销书,《引爆点》就是其中一例。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这样称赞这本书:“他的研究是认知科学中的一次革命,给理性推理法重重一击!”
译者简介
余莉,自由译者,译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软技能》《数据崩塌》等作品。
Ⅶ 《互联网世界观思维的起点,商业的引爆点》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互联网世界观》(李善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TMx1Fm_RoftUhP1eIupARg
书名:互联网世界观
作者:李善友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3
页数:238
内容简介:
为什么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仍有可能错失城池?
为什么无人可敌的领先企业,却在一夜之间虎落平阳?
现象层面的总结是经验,哲学和科学层面的提炼石世界观——其力量不可同日而语!
互联网思维成就了创业明星、成功的企业,
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
然而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在今天这个时代,什么是支撑繁杂表象背后的逻辑?
爱因斯坦说,“在提出问题的表层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回到体系的原点,
找到颠覆一切的公理。
从物理、哲学、管理、思维多个维度进行推演,
这个公理包含了伟大而神奇的隐喻,
它是撬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支点,
是对就旧思维土崩瓦解、摧枯拉朽的引爆力,
是从工业时代逃逸出去的重生通道。
作者简介:
李善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兼职教授、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主任、中欧创业营(中欧新生代创业领袖成长营)发起人。李善友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先后在摩托罗拉、美国铝业集团、博士伦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01年任搜狐网高级副总裁、总编辑。2006年创建视频网站酷6网,并于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在纳斯达克独立挂牌的视频网站。李善友教授于2011年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投入创业教育工作。并创办了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开创了中欧首个系列创业课程“中欧新生代创业领袖成长营”,旨在发现并助推中国最具潜力的创业人才,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课程。
Ⅷ 《OutliersTheStoryofSuccess》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Outliers》(Malcolm Gladwell)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UyrOeO7eu53vAWEmdN2G8g
书名:Outliers
作者:Malcolm Gladwell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出版年份:2008-11-18
页数:309
内容简介:
In this wide-ranging third installment of Malcolm Gladwell's exploration of how people and social phenomena work, the New Yorker journalist takes a close look at what constitutes high levels of success. That is, what makes people at the top of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get there? As we've come to expect from Gladwell's previous book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s a bit complicated.
He says that upbringing, culture and even random luck have something to with success, but there is another important quality that anyone can control. Two chapters are dedicated to the "revelation" that IQ is only a baseline quality and success has little to nothing to do with having a high IQ or a low IQ. Rather, success is substantially a proct of cultivating a high degree of what Robert Sternberg call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or what most refer to a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Gladwell uses the example of Nobel laureates coming from unknown schools as often as ivy league schools. At this level of mastery IQ is no longer a factor. Success has little to do with where you were ecated and everything to do with your level of practical/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willingness to put in the 10,000 hours of practice required to reach mastery of your field.
All in all, it's an interesting read that isn't too heady and goes by pretty quickly, as the interesting anecdotes are what you would expect from Gladwell.
作者简介:
Outliers,《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The Tipping Point,《引爆点》
Ⅸ 求《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JkAFel1Fx5XHq0-n6Gxlzg
Ⅹ fintech是怎么把银行业逼向引爆点的 pdf
2002年4月22日,比尔·盖茨亲自出庭为微软辩护,试图使公司免于9个州的司法部长提出的严厉的反垄断制裁方案。在认定微软法律责任的长达四年的审理程序中,盖茨曾经接受美国地区法官杰克逊的传讯,却从未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
4月24日,比尔·盖茨首次承认,微软有可能会对现有的视窗操作系统进行“瘦身”,从而为个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套视窗简装版本。此前,盖茨一直坚持认为,这么做是不可行
的,会使微软失去在操作系统上的领先地位。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盖茨态度的转变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要问谁是近来进进出出华盛顿联邦法院11号房间最聪明的家伙?毫无疑问,比尔·盖茨。他的“补救”证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反垄断案中一直显得精确而见多识广。在本案中,9个州一直建议实施一套比微软与司法部达成的协议更有效,或者说更“残酷”的补救方案。美国司法部的方案已经够让人头痛了,新的补救提案要求微软从视窗操作系统中删除浏览器等附加软件,以使用微软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这样可以打破微软的垄断地位,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余地。可这只会把微软逼到绝路,赶出生意场。微软表示必须对所有修改过的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它们与既定标准严格保持一致。这意味着,微软要测试成百上千个版本的视窗系统。联邦法庭上出庭作证的又都是清一色的小人物。他们可以在市场上评说微软的功过,但却不知道怎样进行反垄断补救。经济学家、法律学者可以在补救案上发表意见,却对软件制作束手无策。
-征服美国政府
据最新一期的《财富》杂志披露,微软征服美国政府的主要武器有两个:金钱和游说。
微软与美国政府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有历史渊源的。在2000年总统大选里,微软为联邦候选人和政党捐资460万美元,几乎多于所有的其它美国公司,仅略逊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比它的最强竞争对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高出两倍。2001年,微软赞助3600万现金和价值1.79亿美元的软件投入,使微软和政客们的关系搞得异常融洽。
早在90年代中期,微软出了名的大说客杰克,每天拎着笔记本电脑和手提电话,驾着切诺基吉普车,穿过拥塞的交通,往来于微软位于郊区的办公楼和国会山,展开艰苦卓越的游说工作,从此,微软就开始游刃于华府上层。尽管1998年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公司垄断商业行为导致微软与政府之间的鱼水关系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微软的游说能量仍然是让人大跌眼镜。当与华盛顿政府产生分歧,大多数美国公司无非采取以下三个步骤:一、反击,二、阻碍议案的执行,三、促使立法者制定符合他们利益的议案。微软更是棋高一招。微软能够令华府高官为其推磨,让政府方面在关乎公司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保持沉默。为了达此目的,微软可谓不遗余力。在1998年底和1999年初走错几步棋之后(试图剥夺司法部的反垄断基金等),微软迅速地重新找到了立足点。在华盛顿,微软公司负责政府关系事务的职员有15人之多,是其它公司的三倍,在其它主要的州甚至多于20人。微软的说客中,甚至包括共和党前主席哈雷巴贝尔和克林顿政府律师杰克昆因。
如此肆无忌惮的游说自然会招致人们的不满。计算机和工业通信协会(由微软的对头Sun、甲骨文和时代华纳公司共同资助建立)主席埃德·布莱克指出,微软游说的目的是“企图破坏法律的实施(即反垄断案的调查和审判),可以被认为是阻碍司法公正的行为”。微软公司否认公司游说阻碍了执法官员进行反垄断案的调查。
政治捐款和其它传统的游说方式只是微软常用武器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你可能想都想不到。例如,微软借网站在全球大拉支持票;在1998年成立的网络世界创新自由组织(FIN)声称支持比尔·盖茨的来信装满了5个大箱子;微软还在公司网站上增加链接,在每天接到的几千封发给比尔·盖茨的电子邮件中挑出中听的来,还在拉斯维加斯Comdex计算机展上大力推广FIN。今天,有25万多人次已经签名表示愿意支持微软。仅2001年最后两个月,就有几百封经过FIN筛选的电子邮件发给了30位立法者,表示希望立法者给微软更大的贸易权利,增加微软的海外销售量。微软还定期给国会山的官员普及计算机、网络、宽带等知识,使那里的立法者们越来越觉得微软有着一副善良、可亲的脸孔。
-法庭上微软气势夺人
在旷日持久的微软反垄断案审理过程中,直至上周,9个上诉州的律师才第一次得到机会,在法庭上当面“会审”比尔·盖茨这位软件巨人和世界首富。四年前,在最初的审讯中,比尔·盖茨没有出庭,他只是提交了一本录影带。在录影带中,他懒散地坐在椅子上,时而用近乎耳语的声音做出供词,时而大发雷霆。
这一次,9个州聘请的律师斯蒂芬·昆尼用了三天的时间向比尔·盖茨发问。尽管看起来昆尼懂得许多技术细节,但很明显,在冷静而克制的比尔·盖茨面前,他只能试图地表现得稍好一些。
昆尼在法庭上和缓的质询证人方式让傲慢的盖茨比较能够接受。而且,9个州所提出的不完善的补救方案以及比尔·盖茨在法庭上的得体表现,都使昆尼看起来没有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本来,很多证据已经很好地说明微软对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实施垄断,违反了反垄断法案。但这次的出庭作证,比尔·盖茨用长达155页的证言对9个州的提案进行抨击,使法庭相信那些提案是恶意、模棱两可的,而且全然未把消费者、个人电脑市场或美国经济的未来放在心上。在法庭上,微软企图把起诉书描述成竞争对手们(主要是SUN和时代华纳)的心愿。盖茨说这些提议其实正是他的竞争对手们梦寐以求的夙愿。
盖茨表示,9个州提出的补救提案在他看来对微软是毁灭性的,会终止公司已经进行十几年的研发工作,会造成大量雇员失业,以及使微软撤出最具价值的视窗软件开发工作。
昆尼律师试图证明盖茨的担心近乎偏执。在这一点上,昆尼为将来的庭审赢得了重要的一分。他迫使盖茨在证言中删掉一个词——“按照推测”。这表明微软承认,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和Java程序语言曾经给微软构成极大的威胁。一个词的改动本来并不很重要,但这给盖茨后来提供证词的可信度留下了阴影。
不过,比尔·盖茨在法庭上整体表现得沉着而且善意,与上一次在录影带中的举止判若两人。他对每一个起诉者的批评听上去也理由充分。那么,案件的关键就在于法官本人了。女法官库雷科特琳的立场一直是捉摸不定的。但是,在盖茨的作证过程中,她给了原告方一个接着一个的打击。她规定某些电子邮件不可以作为法庭证据,并多次同意盖茨律师反对昆尼质询的请求。盖茨在法庭上开的玩笑有时还会把她逗得哈哈大笑。她还同意盖茨律师的发言时间可以超时,那样盖茨就可以不必为了第四天的作证而不得不留在华盛顿了。最明显的是,库雷科特琳甚至粗鲁地打断昆尼的一个提问。她说:“这不是陪审团审讯,我明白就行了,继续下一个问题吧。”
种种迹象显示,听证会对9个上诉州来讲都不是好兆头,它们的胜算不大,因为库雷科特琳是唯一的关键人物。听证会预计将在5月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