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加密微硅粉的流动性怎么测,谢谢
对于不加密微硅粉可以采用简单的办法,即:40克水:60克微硅粉:0.2克分散剂(三聚或P530)
充分搅拌后,倾倒在玻璃板上,自然流淌,测量流淌面积,如果平均直径大于130MM则流动性一般会很好,但最好还要做不定形试块试验,根据加水量最终判定流动性好坏.不过现在国内的硅灰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太少.
对于加密硅灰,不能用上述方法,只有用不定形试样进行确定:
不定形试样测试无固定配方,试举例;可用70%矾土熟料,20% 0-325目矾土细粉,3%硅灰,7% 矾土水泥,六偏磷酸钠0.2%,加水估计8-9%,采用跳桌或振动台测试浇注料浆料的振动流动值,水量最小流动值最大者为佳。
‘贰’ 硅灰是什么
微硅粉也叫硅灰或称凝聚硅灰,英文为Microsilica or Silica fume。是铁合金在冶炼硅铁和工业硅(金属硅)时,矿热电炉内产生出大量挥发性很强的SiO2和Si气体,气体排放后与空气迅速氧化冷凝沉淀而成。它是大工业冶炼中的副产物,整个过程需要用除尘环保设备进行回收,因为质量比较轻,还需要用加密设备进行加密。
1、硅灰:外观为灰色或灰白色粉末﹑耐火度>1600℃。容重:200~250千克/立方米。硅灰的化学成份见下表:(各种不同的硅灰化学组成是不同的以下只是列子。)
项目 SiO2 Al2O3 Fe2O3 MgO CaO NaO PH平均值
75~98% 1.0±0.2% 0.9±0.3% 0.7±0.1% 0.3±0.1% 1.3±0.2% 中性
2、硅灰的细度:硅灰中细度小于1um的占80%以上,平均粒径在0.1~0.3um,比表面积为:20~28m2/g。其细度和比表面积约为水泥的80~100倍,粉煤灰的50~70倍。
3、颗粒形态与矿相结构:硅灰在形成过程中,因相变的过程中受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非结晶相无定形圆球状颗粒,且表面较为光滑,有些则是多个圆球颗粒粘在一起的团聚体。它是一种比表面积很大,活性很高的火山灰物质。掺有硅灰的物料,微小的球状体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硅灰广泛应用于核电,海工,水利, 桥梁,隧道,地铁中的高性能混凝土,SiO2含量85%~97%硅灰可改善耐火材料流动性和致密度,提高耐火材料的高温强度和热震性能等。
‘叁’ 硅灰是用什么原材料做成的
粉(学名“硅灰”, MiCRosilICa 或 Silica Fume ),系在冶炼硅铁和 按照微硅粉的 SiO 2 含量这个指标,把产品分为: 85%--95% 三种规格,其
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如下:
1. 微硅粉的基本物理性质:
◇ 存在形式:无定形超细(非晶体)粉末
◇ 典型颜色:灰白色(自然状态呈白色,随着密度的增大,颜色逐渐加深)
◇ 比表面积: 15 ~ 27 m2/g
◇ 松散容重: 150 ~ 200kg/m3
◇ 活性指标: ≥85%
◇ 需水量比: ≤125%
2. 微硅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 2 ,含量可达 85 — 95% ,其元素包括 Fe2O3
、 Al 2 O 3 、 CaO 、 K2O 、 Na2O 、 MgO 、 C 等。
基于微硅粉优异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于八十年代即开展
关于微硅粉在高性能混凝土、超强水泥、耐火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及应用,并先
后制定颁布实施了关于微硅粉在不同应用领域的质量标准。目前,微硅粉世界市场
产销量约 50 ~ 60 万吨 / 年,主要应用于高强度耐火材料和建筑行业(高强混
凝土及水泥制品等)。作为硅铁合金、金属硅及氧化锆行业的副产物,资源有限,
国外市场供不应求。国内微硅粉应用起步时间不长,但增长迅速,目前年产微硅粉
10 ~ 12 万吨,主要应用于水泥或混凝土掺合料,以改善水泥或混凝土的性能,
配制具有超高强( C70 以上)、耐磨、耐冲刷、耐腐蚀、抗渗透、抗冻、早强的
特种混凝土,用于大坝、大型水库、水电、海港码头、铁路桥梁(如青藏铁路 90
% 的微硅粉采用甘肃三远铁合金有限公司的产品)、高速公路、飞机场跑道、隧道
及超高层建筑等工程。同时,微硅粉还可以用于耐火材料和陶瓷制品的生产,提高
产品的强度和耐久性;用于油漆、涂料、树脂、橡胶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填充物,能
起到改善材料综合性能的目的。
(一 )、产品特点:
1. 微硅粉用于混凝土,具有以下独特优点:
( 1 )制造高 强度混凝土( C70 以上),显着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泵送性能;
( 2 )制造高抗渗(≥ P30 )、结构自防水混凝土,用于地铁、隧道、高层建筑
物的地下室;
( 3 )制造海工和化工混凝土,由于其高致密性能,有效阻止硫酸盐及氯离子对
混凝土的渗透、侵蚀,避免混凝土钢筋受到腐蚀,从而延长混凝土的寿命;
( 4 )在水利、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项目中,混凝土不仅需要上述基本指标,更
对其耐磨、耐冲刷有非常苛刻的要求,掺入微硅粉非常必要;
( 5 )微硅粉极强的活性,具有减水性能,适用于快速施工需要的早强、高强混
凝土的外加剂; 隧道、地铁、大型基坑结构施工过程中用于支护的高强喷射混凝
土的外加剂;水下施工项目(如:桥墩、大坝、钻井平台等)用的混凝土的外加剂
;
2. 微硅粉用于改善耐火材料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微硅粉用于耐火材料将具有下
列特点:
(1) 提高浇注型耐火材料的流动性、减少用水量,使其易于成型,生产效率大为
提高;
(2) 由于其超微结构的填隙作用,耐火材料的致密性和强度获得大幅度提高;
(3) 微硅粉具有高活性,在 Al 2 O 3 成份存在的前提下,更易生成莫来石相,
使耐火材料的的高温强度、热震性明显提高。
目前除在浇注型耐火材料中普遍使用之外,在电熔和烧结型耐火材料中亦正获得大
量应用。
3. 使用方法:混凝土工程中,根据使用功能确定,一般建议掺入量为胶结材料的
5% -10% ,并且与减水剂配合使用。
微硅粉与水泥、骨料同时加入搅拌,严格按规范施工,同时必须加强养护。
(二)、产品规格:
(1)产品分为加密和不加密两大类。
(2)包装:微硅粉每袋2 0 kg 。(可根据用户要求包装)
加密微硅粉按实际生产重量交货。
(3)贮存和运输
微硅粉用编织袋套塑料内密封袋包装,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水、防潮。
二、微硅粉成分指数
微硅粉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的建筑行业和陶瓷耐火材料生产进入高技术时期,
80 年代,由于 微硅粉的应用也带动了其它微粉的应用,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
建筑行业、陶瓷及耐火材料要求日益提高,微硅粉的其特的理化性能,将会受到市
场更加亲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几年,微硅粉在建筑和建材行业中应用,达到
非常理想的效果,其用途越来越广阔。
微硅粉渗入水泥混凝土后能很好地填充于水泥空隙之中,使浆体更微密,另外它还
与游离的 Ca(OH) 结合,形成稳定的硅酸钙水化物 2CaO.SiO2 .H 2O,该水化物凝
胶强度高于 Ca(OH) 晶体,主要表现在 :
( 1 )增加强度。使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大大增加,渗入 5-10% 的 微硅粉,
抗压强度可提高 10-30% ,抗折强度提高 10% 以上 ;
( 2 )增加致密度。抗渗性能提高 5-18 倍,抗化能力提高 4 倍以上 :
( 3 )抗冻性: 微硅粉混凝土在经过 300-500 次快速冻解循环,相对弹性模量
降低 10-20% ,而普通混凝土通过 25-50 次循环,相对弹性模量降低为 30-73%
;
( 4 )早强性:微硅粉混凝土使诱导期缩短,具有早强的特性;
( 5 )抗冲磨、控空蚀性:微硅粉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抗冲磨能力提高 0.5-2.5
倍,抗空蚀能力提高 3-16 倍。
提供以下实验数据供参考:
1 、 活性指数试验
原材料(g) 控制配比 测试试配比
525 号硅酸水泥 540 486
微硅粉 0 54
软练标准砂 1350 1350
水 210 225
砂浆流动度( mm ) 111-113 113-118
抗折强度 (mPA) 10.21 11.46
28天 抗压强度 (mpa) 76.1 83.8
活性 抗折 112
指数 抗压 110
2 、 微硅粉掺量对砂浆强度的影响:
原
材
料
用
量 (g)
1 2 3 4 5
水泥 540.0 507.6 496.8 486.0 475.2
微硅粉 0 32.4 43.2 54.0 64.8
标准砂 1350.0 1350.0 1350.0 1350.0 1350.0
水 238.0 238.0 238.0 238.0 238.0
减水剂 RC 0 0.54 0.81 1.08 1.35
微硅粉掺量 % 0 6 8 10 12
砂浆流动度 mm 136 142 142 143 139
7 天 抗折强度 (Mpa) 7.66 7.56 7.59 7.19 7.19
抗压强度 (Mpa) 52.2 49.6 53.0 50.7 49.6
28 天 抗折强度 (Mpa) 9.40 9.68 9.94 9.88 10.27
抗压强度 (Mpa) 66.0 70.0 73.0 78.0 84.7
3 、 混凝土强度试验:
原材料用量 (kg)
1 2 3
水泥
488.9
499.8 440.0
微硅粉 0 39.1 48.9
水 127.00 127.11 127.11
砂 621.7 621.7 621.7
石 1262.3 1262.3 1262.3
最大材料粒径 mm 20 20 20
水灰比 0.26 0.26 0.26
微硅粉掺量 % 0 8 10
减水剂用量 % RC 1.0 1.0 1.0
抗压强度 7 天龄期 62.2 68.9 69.6
28 天龄期 79.1 90.0 91.0
微硅粉应用陶瓷及耐火材料,可以大大降低浇注料水的用量,大幅度提高浇注
料的强度和密度,甚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的寿命,是最理想的结合剂和性能
改善掺合物。
‘肆’ 硅微粉和微硅粉的区别
一、成分含量不同
1、H系硅微粉的含硅量比较高,基本都在99%以上。
2、而微硅粉的含硅量一般都在80-92%,94%以上都属于很不常见的。
二、物质不同
1、硅微粉
硅微粉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于它具备耐温性好、耐酸碱腐蚀、导热系数高、高绝缘、低膨胀、化学性能稳定、硬度大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用于化工、电子、集成电路(IC)、电器、塑料、涂料、高级油漆、橡胶、国防等领域。随着高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硅微粉亦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微硅粉
微硅粉也叫硅灰或称凝聚硅灰,是铁合金在冶炼硅铁和工业硅(金属硅)时,矿热电炉内产生出大量挥发性很强的SiO2和Si气体,气体排放后与空气迅速氧化冷凝沉淀而成。
它是大工业冶炼中的副产物,整个过程需要用除尘环保设备进行回收,因为密度较小,还需要用加密设备进行加密。
三、作用不同
1、硅微粉
1)显着提高抗压、抗折、抗渗、防腐、抗冲击及耐磨性能。
2)具有保水、防止离析、泌水、大幅降低砼泵送阻力的作用。
3)显着延长砼的使用寿命。
4)大幅度降低喷射砼和浇注料的落地灰,提高单次喷层厚度。
5)是高强砼的必要成份,已有C150砼的工程应用。
2、微硅粉
优质微硅粉主要被用作高性能耐火浇注料、预制件、钢包料、透气砖、自流型耐火浇注料及干湿法喷射材料。在高温陶瓷领域。
如:氧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高温型硅酸钙轻质隔热材料,电磁窑用刚玉莫来石推板,高温耐磨材料及制品,刚玉及陶瓷制品,赛龙结合制品等,微硅粉的使用具有高流动性、低蓄水量、高致密度和高强度等特点。
‘伍’ 硅灰怎样能溶于水
微硅粉也叫硅灰或称凝聚硅灰,是铁合金在冶炼硅铁和工业硅时,矿热电炉内产生出大量挥发性很强的SiO2和Si气体,气体排放后与空气迅速氧化冷凝沉淀而成。它是大工业冶炼中的副产物,整个过程需要用除尘环保设备进行回收,因为密度较小,还需要用加密设备进行加密。水泥制品中加入5-10%微硅粉,能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生产相应强度标准的水泥制品时,可以降低水泥材料成本,提高制品性能,微硅粉能够填充水泥颗粒间的孔隙,同时与水化产物生成凝胶体,与碱性材料氧化镁反应生成凝胶体。在水泥基的砼、砂浆与耐火材料浇注料中,掺入适量的硅灰,可起到如下作用:1、显着提高抗压、抗折、抗渗、防腐、抗冲击及耐磨性能。2、具有保水、防止离析、泌水、大幅降低砼泵送阻力的作用。3、显着延长砼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氯盐污染侵蚀、硫酸盐侵蚀、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下,可使砼的耐久性提高一倍甚至数倍。4、大幅度降低喷射砼和浇注料的落地灰,提高单次喷层厚度。5、是高强砼的必要成份,已有C150砼的工程应用。6、具有约5倍水泥的功效,在普通砼和低水泥浇注料中应用可降低成本.提高耐久性。7、有效防止发生砼碱骨料反应。8、提高浇注型耐火材料的致密性。在与Al2O3并存时,更易生成莫来石相,使其高温强度,抗热振性增强。9、具有极强的火山灰效应,拌合混凝土时,可以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形成胶凝产物,填充水泥石结构,改善浆体的微观结构,提高硬化体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10、微硅粉为无定型球状颗粒,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变性能。11、微硅粉的平均颗粒尺寸比较小,具有很好的填充效应,可以填充在水泥颗粒空隙之间,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12、微硅粉的粒径比水泥颗粒要小100倍,填充于水泥颗粒的空隙之间,其效果如同水泥颗料填充在骨料之间一样,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13、关键在于提高了水泥浆体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强度,防止水分在骨料下表面聚集,从而提高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和减小界面过渡区的厚度。
‘陆’ 硅灰棉的作用和用途
硅灰棉的作用和用途如下。
具有保水、防止离析、泌水、大幅降低砼泵送阻力的作用。显着提高抗压、抗折、抗渗、防腐、抗冲击及耐磨性能。硅灰能够填充水泥颗粒间的孔隙,同时与水化产物生成凝胶体,与碱性材料氧化镁反应生成凝胶体。
主要介绍:
硅灰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氧化硅纯度高、火山灰活性高等理化性质。在灌浆料中加入硅灰作为矿物掺合料,对灌浆料的性能会产生许多良好的影响。高性能灌浆料对非晶态和超细硅灰堆的有益效果在物理和化学方面,它们充当超细填料,在早期水化过程中充当核,具有高的火山灰活性。
它的存正在好像正在钢的基体上存正在大量小缺口,即减少承载面积,又删加裂纹源,所以灰口铸铁强度低、韧性差,不克不及停止压力加工。微硅粉也叫硅灰或称凝聚硅灰,是铁合金在冶炼硅铁和工业硅金属硅时,矿热电炉内产生出大量挥发性很强的SiO2和Si气体。
气体排放后与空气迅速氧化冷凝沉淀而成。它是大工业冶炼中的副产物,整个过程需要用除尘环保设备进行回收,因为质量比较轻,还需要用加密设备进行加密。
‘柒’ 硅灰相关的标准是什么应用在哪里
我国《砂桨和混凝土用硅灰》(GB/T 27690—2011)规定了硅灰的质量指标,其主要指标为:需水量比矣125%,比表面积多15mVg,活性指数(川快速法)身105%,烧失量<4 0%;抑制碱骨料反应性,14d膨胀率降低值>35%;抗氯离子渗透性,28d电通量比矣40%。
1、硅灰:外观为灰色或灰白色粉末﹑耐火度>1600℃。容重:200~250千克/立方米。项目SiO2Al2O3Fe2O3MgOCaONaO PH。平均值7596%1.0±0.2%0.9±0.3%0.7±0.1%0.3±0.1%1.3±0.2%中性。
2、硅灰的细度:硅灰中细度小于1µm的占80%以上,平均粒径在0.1~0.3µm,比表面积为:20~28m2/g。其细度和比表面积约为水泥的80~100倍,粉煤灰的50~70倍。
3、颗粒形态与矿相结构:硅灰在形成过程中,因相变的过程中受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非结晶相无定形圆球状颗粒,且表面较为光滑,有些则是多个圆球颗粒粘在一起的团聚体。它是一种比表面积很大,活性很高的火山灰物质。掺有硅灰的物料,微小的球状体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硅灰能够填充水泥颗粒间的孔隙,同时与水化产物生成凝胶体,与碱性材料氧化镁反应生成凝胶体。在水泥基的砼、砂浆与耐火材料浇注料中,掺入适量的硅灰,可起到如下作用:
1、显着提高抗压、抗折、抗渗、防腐、抗冲击及耐磨性能。
2、具有保水、防止离析、泌水、大幅降低砼泵送阻力的作用。
3、显着延长砼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氯盐污染侵蚀、硫酸盐侵蚀、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下,可使砼的耐久性提高一倍甚至数倍。
4、大幅度降低喷射砼和浇注料的落地灰,提高单次喷层厚度。
5、是高强砼的必要成份,已有C150砼的工程应用。
6、具有约5倍水泥的功效,在普通砼和低水泥浇注料中应用可降低成本.提高耐久性。
7、有效防止发生砼碱骨料反应。
8、提高浇注型耐火材料的致密性。在与Al2O3并存时,更易生成莫来石相,使其高温强度,抗热振性增强。
‘捌’ 微硅粉的介绍
(赛普森)微硅粉
二、微硅粉的适用范围:
微硅粉适用于商品砼、高强度砼、自流平砼、不定形耐火材料、干混(预拌)砂浆、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耐磨工业地坪、修补砂浆、聚合物砂浆、保温砂浆、抗渗砼、砼密实剂、砼防腐剂、水泥基聚合物防水剂;橡胶、塑料、不饱合聚酯、油漆、涂料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的补强,陶瓷制品的改性,汽车轮胎的耐磨改性等等。
三、微硅粉的应用领域:
1﹑用于砂浆与砼中:高层建筑物、海港码头、水库大坝、水利、涵闸、铁路、公路、桥梁、地铁、隧道、机场跑道、砼路面以及煤矿巷道锚喷加固等。
2﹑材料工业中:
(1)高档高性能低水泥耐火浇注料及预制件,使用寿命是普通浇注料的三倍,耐火度提高约100℃,高温强度及抗热震性能都明显改善。已普遍应用于:焦炉、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及发电等行业。(2)大型铁沟及钢包料、透气砖、涂抹修补料等。
(3)自流型耐火浇注材料及干湿法喷射施工应用。
(4)氧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陶瓷窑窑具、隔焰板等)。
(5)高温型硅酸钙轻质隔热材料。
(6)电瓷窑用刚玉莫来石推板。
(7)高温耐磨材料及制品。
(8)刚玉及陶瓷制品。
(9)赛隆结合制品。目前除在浇注型耐火材料中普遍使用之外,在电熔和烧结型耐火材料亦获得大量应用。
3、新型墙体材料、饰面材料:
(1)墙体保温用聚合物砂浆、保温砂浆、界面剂。
(2)水泥基聚合物防水材料。
(3)轻骨料保温节能砼及制品。
(4)内外墙建筑用腻子粉加工。
4、 其他用途:
(1)硅酸盐砖原料。
(2)生产水玻璃。
(3)用做有机化合物的补强材料。因其成份与气相法生产的白炭黑相近。可以用在橡胶、树脂、涂料、油漆、不饱合聚酯等高分子材料中用作填充补强材料。
(4)化肥行业中用作防结块剂。
四、微硅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最终强度
当微硅粉对水泥的取代率为30%以内时,蒸气温度为80℃,砂浆一天的抗压强度为不掺微硅粉的2倍,(100MPa);若无采用蒸压养护,则几乎达3倍(150MPa);采用标准养护,砂浆的抗压强度也明显提高。当微硅粉与高效碱水剂复合使用时,可使混凝土的水胶比(W/C+Si)降至0.13-0.18,水泥颗粒之间被硅粉填充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不掺硅粉的3-5倍。
(2)增加混凝土致密度
混凝土中掺入微硅粉增加了起反应的硅含量,在电镜下观察,掺硅混凝土的水泥石空隙中有晶体生长。另外,微硅粉颗粒很细小,均匀地填充了混凝土微孔。国外用水泥注入法测定,无论哪种养护条件,掺微硅粉的混凝土水泥石微孔容积均明显减少。
(3)改善混凝土离析和泌水性能
浇灌混凝土之后,往往产生水从混凝土中分离出来的现象,即在表层形成水膜,也称之为浮浆,使上层混凝土分布不均匀,影响建筑质量。国外研究证明,微硅粉掺入量即取代率Si/(Si+C)愈多,混凝土材料愈难以离析和泌水。当取代率达15%时,混凝土坍落即使达15-20cm,也几乎不产生离析和泌水;当取代率达20-30%时,将该混凝土直接放入自来水中也不宜产生离析。由于微硅粉对混凝土离析和泌水性能的改善,使掺微硅粉混凝土可以用作海港、隧道等水下工程。
(4)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化学腐蚀性和比电阻。
(5)增加强度:当掺量为5-10%时。混凝土强度可提高10%-30%,抗折强度提高10%以上。
‘玖’ 研究程度
西南地区铀资源勘查过程中,围绕地质找矿和生产的各个阶段,广泛开展了科研工作。研究内容涵盖了找矿方法、勘查手段、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分析测试方法等。西南地区铀矿科研工作可分为“九·五”以前就矿找矿、地表找矿和“九·五”以后攻深找盲两个阶段。前者科研工作主要围绕找矿方法、矿床勘查手段,以及不同类型铀矿床特征、成矿规律与矿床扩大开展;后者科研工作围绕主要成矿带(矿田)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开展。
1.2.1.1 主要成矿区(带)研究现状
(1)滇西新生代盆地
1962年,云南省队通过对滇西新生代盆地进行调查,提出了含铀盆地与不含铀盆地的地质区别和铀成矿需具备的七个前提条件,尤以花岗岩为基底的新生代盆地是最重要的成矿条件。撰写的《论第三系山间盆地含铀煤矿床成因问题》一文,第一次从区域地质特点阐述盆地的形成历史,探讨了铀成矿的地质条件和规律,对勘查滇西新生代山间盆地含铀煤矿床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971年,云南九队初进龙川江盆地381矿区。首先在Ⅰ、Ⅱ号矿段开展钻探普查,结果Ⅰ号段施工落空,Ⅱ号段仅见几个表外孔,加密钻也不理想,只圈出几个小矿体。通过地质填图和古地理编图,提出盆地边缘凹陷、古冲沟与主河道交汇的喇叭口是有利成矿部位。于是重新调整设计,在“靠边近底”的部位,采用大网度钻探普查,迅速控制了四个远景地段,并在50号矿段发现了盲矿体。
1981年,二○九大队一分队在腾冲盆地开展放射性水化学概查,发现了水映寺B-372水异常,接着开展放射性水化学普查,在该地区圈出水异常面积3km2。经对水化学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水异常的形成可能与深部存在的隐伏铀矿体有关。后经钻探揭露,将该水化学异常片落实成了小型铀矿床。
1995年,核工业西南地质局二八○研究所在滇西新生代盆地已探明铀矿床上方开展了综合物探方法试验。发现铀矿床上方存在低磁异常、自然电位处于“零值”线附近的特点,并系统总结了滇西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效物探方法组合,为后续在滇西开展砂岩型铀矿区调物探方法选择提供了依据。
1995~1996年,先后有乌克兰、俄罗斯专家来滇西新生代盆地现场考察,同时,核工业西南地质局也选送了部分科技人员赴俄罗斯、中亚地区学习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经验。通过对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维季姆高原上的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床现场考察,认为滇西新生代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可与之类比,于是提出在滇西新生代盆地内开展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思路。
1996年以来,一些学者(陈友良,1998;蔡煜琦等,2002;朱西养等,2004;孙泽轩等,2004,2006,2007)对滇西新生代盆地盖层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盆地沉积演化与盆山耦合、氧化带发育特征、铀矿化特征等开展了系列研究。认为滇西地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新生代盆地,其盆地沉积演化、火山活动、地貌景观等不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亦存在差异;提出滇西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是发育于冲积扇沉积体系上的潜水层间氧化带类型,初步建立了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2)四川盆地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带
1974年,川北砂岩专题组开展了川北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了白垩系剑门关组冲积相特征、冲积相类型、古河流类型和岩相带划分、冲积岩相与铀矿化聚集条件等规律,指导川北砂岩型铀矿地质找矿工作,为探明川北砂岩型铀矿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5年,在南江县花台寺三○三地区勘探中,六四二团开展了以径迹测量为主的多方法综合找矿,编制了径迹密度趋势图和剩余图。发现径迹密度总趋势与矿带的展布方向一致,总结出“总趋势反映成矿带,复合场晕反映矿化带,鞍部剩余值反映矿化体(群)”的径迹找矿规律。经钻探验证,在径迹趋势图的过渡开阔部位见到厚4.83m、品位0.292%的富矿体,取得了径迹测量方法在该地区找矿的成功经验。
1983年、朱觉人等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中生代砂岩型铀矿床矿化特征与成因。通过对含矿建造的岩性岩相特征及铀矿化特征研究,提出砂岩中铀矿化的分布明显地受地层层位和岩性岩相控制,具有多层、多韵、多部位的特点。
1995年,陈友良研究了川北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提出川北砂岩型铀矿为受古地形、岩相、构造、地球化学环境及热水改造等多因素控制的层控矿床,并对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
2004年,朱西养等研究了川北砂岩型铀矿稀土元素特征及铀成矿作用。通过研究围岩、矿石、方解石脉和铀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提出川北砂岩型铀矿具有热液(水)改造成矿作用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点,铀矿化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富集两个阶段。
(3)西秦岭铀成矿带
1966~197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先后完成了《西秦岭火山硅岩型铀矿成矿特征》(1972)、《西秦岭构造运动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1976)、《南秦岭西段与铀有关的硅灰岩体》(1977)成果报告。他们从围岩特征及构造角度对矿床的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
1968~197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及地质力学研究所提交了《510矿区一矿段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床成因》(1976)、《南秦岭西段志留纪地层中淋积型铀矿及成矿特征》(1973)、《512矿段铀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条件》(1973)、《南秦岭地下水铀矿床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1975)研究报告,主要从表生改造作用角度探讨了铀矿床的成因。
1975~1982年,核工业部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完成了《512矿床地质特征》(1975)、《利用U-P b 同位素体系对南秦岭西段硅灰岩型铀矿床成矿机理的初步研究》(1979)、《南秦岭西段志留系硅灰岩透镜体成因及与铀矿化的关系》(周德安等,1980)、《512矿区三矿段硅岩型矿石和灰岩型矿石物质成分特征》(1981)、《南秦岭西段硅灰泥岩型铀矿床形成机理的探讨》(1981)、《南秦岭西段志留系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周德安,1982)、《五一二铀矿床铅、硫、氧、碳同位素特征》(张待时,1982)、《南秦岭西段地区中志留统硅灰岩及其与铀矿化关系》(陈一峰,1982)、《罗君沟矿床矿石成分特征及矿床成因》(季洪芳等,1982)等。分别从地层、同位素组成及矿石成分特征等角度探讨了矿床的成因。
1982~1987年,川西北地质大队科研队毛裕年等人研究了《西秦岭硅灰泥岩型层控铀矿成矿条件》,并于1989年,在该科研成果报告基础上整理出版了《西秦岭硅灰泥岩型铀矿》专着。探讨了含矿地层形成的岩相古地理环境,铀在矿源层基础上富集成矿机理,铀矿床的保存条件,建立了“塔式累积成矿概念模式”。认为铀矿床的形成是在矿源层基础上,通过“自生自储”方式逐渐富集,累积成矿。
1991~1994年,金景福、何明友等对川西北成矿带铀矿床进行详细研究后,提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成因观点——构造-岩浆活化成矿论(金景福,1994;何明友,1993)。认为铀矿床的形成,既不是外生也不是层控,而是内生成矿作用产物;铀源为中酸性侵入体,铀主要由隐伏中酸性岩提供,而不是地层;水介质来自粒间溶液,而不是大气降水或由大气降水成因的地下水;矿化剂主要为 CO2、CO,来源与粒间溶液同源。赵兵博士(1994)则详细研究了铀矿田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提出成矿介质溶液为以深部循环为主的混合水,降压沸腾引起的快速共沉淀是铀成矿的主要机理。
2006~2007年,核工业二八○研究所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研究了若尔盖铀矿田富大矿体定位条件和扩大方向。在总结和深入分析前人已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具有代表性的510-1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矿床蚀变矿物组合,提出矿床蚀变矿物组合存在“上酸下碱”的垂直分带规律(陈友良,2008)。通过对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认为距当今地表约200m深度为“酸碱分离”的地球化学界面,是多种微量元素的富集地带(陈友良,2008),亦是铀发生突发成矿作用并形成高度富集的部位。流体、矿化剂(ΣCO2)和热源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流体和地幔,成矿过程主要为富ΣCO2、富铀的成矿热液上升至压力突然降低的部位,产生减压沸腾而突发沉淀形成铀矿床(王正其等,2007;陈友良,2008),并建立了矿床的地幔流体成矿模式。
(4)黔中成矿带
1957年,对白马洞矿床的初勘中,开始在北北东向断裂带上施工,但大部分钻孔落空,探矿效果不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铀矿化与中上寒武统中的蚀变岩、蚀变岩与白云岩接触带、白云岩破碎带关系密切,并提出以中上寒武统高台组页岩为界,将矿区分为上、下两个破碎蚀变带,矿化受层间蚀变控制。根据这一认识布置一批钻孔,在深部找到了富、厚的铀矿体,并在下部蚀变带中圈出了规模大,矿化连续的主矿体。
1985~1988年,206大队对黔中成矿带三十多年来的地质、物探、水文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编制了铀矿物化探工作程度图、成果图等重要图件,提交了《贵州省铀矿物化探工作程度图说明书》、《贵州省铀矿物化探工作成果图说明书》、《贵州省黔中地区沉积岩相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报告》、《贵州省黔中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贵州省黔中地区铀异常矿化特征》、《黔中地区铀矿资源评价报告》等研究报告。
(5)康滇地轴
1991年,核工业西南地勘局在昆明市召开了康滇地轴铀成矿远景评价研讨会。会议以“地轴攻关突破”为主题,总结交流了多年来康滇地轴铀矿地质科研成果,广泛讨论了铀成矿条件及远景、主攻类型、远景靶区、突破的途径和方法。会议认为,主要找矿地区在地轴中、南段,主攻方向是中、上元古界不整合型兼顾碱交代型。初步归纳了找矿的主要地质判据。会议提出“研究环境,查明判据,攻深找盲,顽强实践”的指导原则,制定了区域研究、重点地区和深部探索三个层次的攻关方案,按照“模式—靶区—方法—验证”的思路开展找矿工作(戴杰敏等,1992)。
1990~1993年,成都理工大学李巨初、王剑锋等承担核工业总公司“康滇地轴中南段铀(金、铜)矿床成矿条件研究”科研课题。研究了康滇地轴中南段地质演化、主要铀成矿类型和成矿条件。
1992年,胥德恩、陈友良研究了康滇地轴铀矿物的年龄及地质意义。提出康滇地轴沥青铀矿及晶质铀矿脉,生成于晋宁运动之后,集中在澄江期、泥盆纪、印支-燕山三个造陆时期。铀矿化期都处于地壳拉张减压阶段,并伴有断块活动及岩浆活动。
1996年,李巨初等探讨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及其成矿远景。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提出铀矿化是晋宁-澄江运动的产物(960~600Ma),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
2007~2008年,核工业二八○研究所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研究了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找矿方向。重点研究了康滇地轴新元古代晋宁-澄江期Rodinia超大陆构造地质事件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提出在铀资源战略选区上,以晋宁-澄江期地质构造演化重大转折事件与铀多金属成矿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并建议将安宁河断裂带两侧杂岩-花岗岩体的混合-交代带作为铀资源勘查的重点探索地带。
2010~2011年,核工业二八○研究所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研究了康滇地轴中南段米易-元谋地区结晶基底岩系混合-交代作用与铀矿化。系统地研究了攀枝花大田505地区混合岩化特征;确定了与混合-交代作用有关的铀矿化类型和主要控制因素;初步研究和提出了米易垭口-海塔地区华力西晚期-印支早期花岗岩边缘韧-脆性剪切带铀成矿作用。
(6)西藏地区
2006年,核工业二八○研究所研究了西藏冈底斯构造带铀矿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在资料收集、综合整理与编图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性地野外地质、物化探查证,探讨了西藏冈底斯构造带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
2009~2010年,核工业二八○研究所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研究了藏东三江北段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在系统收集研究区内不同部门大量基础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D-95、根多铀矿点等典型铀矿点为研究重点,以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为研究主线,确定了区内热液型铀矿化的主攻类型,指出了热液型铀矿找矿的远景地区。
1.2.1.2 综合研究现状
2004年,陈友良研究了西南地区铀资源现状与找矿前景。在分析西南地区铀资源现状,以及滇西、川西高原、川北、黔中四个铀成矿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基地”的找矿思路,并对西南地区的找铀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9年,张成江等研究了西南地区铀及其相关元素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在收集大量化探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南地区铀、钍、钼、磷四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提出西南地区铀地球化学异常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川西茂汶、巴塘-九龙以及若尔盖北,滇西腾冲-瑞丽、滇南临沧-景洪,贵州-云南东部三个区域,并根据异常特征对今后铀矿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
2009~2010年,倪师军等研究了西南地区铀矿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系统研究了西南地区地质演化与铀成矿事件、西南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的铀成矿特征,分析了川西花岗岩铀成矿潜力,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思路及找矿方向。
2009~2012年,孙泽轩等研究了西南地区铀资源勘查思路与突破方向。在研究西南地区已探明铀矿床、矿田成矿环境、控矿因素及矿化成因的基础上,根据区域铀成矿特点和控制区域构造单元的级别,结合铀矿床、矿(化)点的集中程度等,将西南地区划分为冈底斯-腾冲、三江、川西北、川北、黔中五个铀成矿带以及冈底斯,昌都,昌台-稻城和康滇地轴四个铀成矿远景带。提出下一步铀资源勘查基本思路是,加大区域地质调查力度,优选一批成矿有利地区;加快区域评价步伐,逐步实施重点地区铀资源预查工作,做好铀资源与勘查基地储备。突破方向是,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基地,探索新类型,提高非常规铀资源综合利用价值。
‘拾’ 硅灰石粉的用途性能是什么
硅灰石粉的用途性能:
1、硅灰石添加剂的用途
硅灰石用作添加剂在很多行业,如磨具磨料用针状硅灰石粉添加剂、水泥混凝土添加剂、玻璃原料添加剂、油漆涂料添加剂等。
2、硅灰石的造纸用途
全球造纸用木材资源匮乏日趋严重,填料的加入能够降低纸张的制造成本,同时还可赋予纸张不透明度和印刷适印性等一些特殊的性能,所以,造纸用硅灰石填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硅灰石粉耐磨用途
用硅灰石粉超细、硅灰石粉超长、高活性硅灰石矿物纤维制备耐磨地坪,提升地坪耐磨与耐腐蚀性能。
4、硅灰石在塑料中的用途
硅灰石在塑料中的用途典型用于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丁橡胶等生产,提高耐磨和抗划伤性能;提高抗冲击强度、良好的电、热绝缘体;提高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提高表面光洁度;补强作用,并能提高增白效果;提高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披断伸长率、耐磨耗等性;改善润湿和分散性能,可参与硫化,增强交联和补强作用。
5、硅灰石粉在涂料的用途
硅灰石粉用于防腐涂料、隔热涂料、建筑漆、船舶漆、电气绝缘漆等。具有耐磨、耐腐蚀、抗紫外线;提高表面光泽度、放水侵蚀和缓冲PH值的性能;遮盖、增量作用、防开裂;抗老化、延长涂膜寿命;提高热稳定性;减少粘结物质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