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周代史pdf

周代史pdf

发布时间:2022-11-25 23:06:06

❶ 记载夏商周三朝最真实的历史书

《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由于该书原无名题,原书为竹简,也称《竹书》,所记史事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一般就称《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一部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被盗墓者不准所发现的古代史书,是一本编年体的史书。由于它当时被埋藏于魏安厘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所以能够避过秦末大乱的毁灭。它记录了从传说时代的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历史事件。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同,而且取向相异。竹书纪年描述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譬如,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不过,《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但出土的甲骨文显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仍然坚持对伊尹的祭祀,因此《竹书纪年》的历史记载存疑。

本书早在汉代时就已经散逸。279年的西晋,一个位于今日河南省的魏王墓被盗挖,盗墓者被捕之余,亦同时让墓里的大批竹简出土。当时国家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晋武帝命令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翻译竹简(因为魏国文字和秦国的小篆差异颇大),竹简长度为古尺二尺四寸,每简四十字,凡十三篇,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期间又遇上八王之乱等多次政治纷扰,秘书丞卫恒在从事“考正”时际被杀,使整理的进度大受打击,由佐着作郎束皙续成。最后负责官员把史书纪录的部份整理好,并将之命名为《竹书纪年》。

由于《史记》采用纪传体来记述事件,竹书纪年的出现,可以从另一角度审视史记内容,如“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共伯和干王位”,与史书有极大差异。又如《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可能是指在前899年4月21日,清晨时发生的日全蚀,可据此推定周懿王元年(也有学者对这个说法存疑)。王国维在《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指出今本纪年中的周幽王六年(前776年)日食出自《诗经·小雅》“十月”和《新唐书·历志》“大衍历议日食”,本是周代的无年代日食纪录和唐代以前的计算结果。

这套晋朝时整理好的《竹书纪年》,到了宋代又再度散佚。清代学者从史书中辑收《竹书纪年》的各种引文,重新再组合成一份复原版的‘竹书纪年’。这一份复原版的《竹书纪年》,一般称之为《古本竹书纪年》。明代嘉靖以后,出现二卷的所谓“《今本竹书纪年》”。由于来路不明以及体例与历来所引《竹书纪年》有所不同,《今本竹书纪年》历来被斥为元明时人之伪作。但也有学者肯定《今本竹书纪年》的真实性。例如美国学者夏含夷认为《今本竹书纪年》和辑录的《古本竹书纪年》体例文字等有诸多差异,是因为两者分别是西晋时代两次竹简整理工作的产物。

❷ 最近在研究夏商周的历史,有哪些具体的书籍能让参考一下

《夏商周历史与考古》

作者: 程平山 着
丛 书 名: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49946 出版时间:2005-06-01 版次:1
页数:310 装帧:平装 开本: 所属分类:图书 > 历史 > 中国史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夏商周历史与考古》收录取了作者在过去十多年间的研究文章十五篇,按照课题而言包括了对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研究。
《夏商周历史与考古》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夏代纪年、都邑与文化的探究:关于夏代纪年研究;关于早期夏文化问题;关于二里头遗址的性质。
二是对先商暨商代历史与文化的考察:关于契至汤八迁考;阏伯相土所居商丘考;商汤居毫考;释“三毫”;商周管邑地望考;关于漳河型文化;探索先商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关于先商文化;关于二里冈文化渊源;关于先商暨商代历史与文化。
三是对周代历史与文化的探讨:北赵晋侯墓墓主考;关于鄂西地区西周春秋楚文化。
对西周时期楚居所,作者的结论是:楚在西周之时为汉南之国,周平王之时楚人犹在彭水以地、江陵以北地区,南漳一带应为西周楚人始封地。

❸ 中国历史地图集pdf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本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由谭其骧主编。全书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但错误百出。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中国历史地图集》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这些历史地图集均出自图中下面的印章上的字

中国历史地图集包括以下朝代地图:

《东汉地图》

《东晋地图》

《明朝地图》

《南北朝地图1》

《南北朝地图2》

《秦朝地图》

《清后期地图》

《清前期地图》

《三国地图》

《宋金地图》

《宋辽地图》

《隋地图》

《唐朝地图1》

《唐朝地图2》

《西汉地图》

《西晋地图》

《元朝地图》

《中华民国地图》

《北宋地图》

《陈齐周地图》

《春秋时期地图》

《东汉地图》

《东晋十六国地图》

《明朝地图》

《南宋地图》

《秦代地图》

《清朝地图》

《三国地图》

《商代地图》

《宋魏地图》

《隋朝地图》

《唐朝地图》

《五代十国地图》

《西汉地图》

《西晋地图》

《夏朝地图》

《元朝地图》

《战国时期地图》

《周代地图》

❹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b59QrbRP552pt-Yit55DQ

提取码:uzoj

书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页数:69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第一种;“夏商周断代工程”是 中国大陆“九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这项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时期的年代进一部科学化、量化,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典籍中所得到公认的古代纪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着手点。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于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因而是年代学研究上不可回避的。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后的西周来说,影响到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如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所述:“在年代学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牵联的,要求得殷代的绝对年代,首先要确定周代元年。”

从年代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还在于这是一个可能的突口,由于伐纣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战国)及其后文献中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较多,而且含有若干历日和天象的记录,给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推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使学者们能够在没有确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数的情况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实上,自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这种推算的尝试。因为文献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学者间对材料的理解有异,所采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们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当大的悬殊。尽管如此,每位学者所走过的道路,总是有今天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只有在总结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后,我们才有希望前进一步。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在现划论证和组织项目期间,有关学科的专家都对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这一关键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工程已建立的9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了“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下属4个专题:“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结合起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达列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迫切感觉到这个疑难课题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前人学说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学术文献数量非常繁复,资料极为分散,有些论着在几处大图书馆也难寻觅,造成研究工作的严重障碍。因而提出了蒐集编辑(还有翻译)这方面文献的设想。这一行动从年3月发轫,经过3个来月的时问,真正做到“竭泽而渔”,共辑集到各家论着一百多篇,随后精选出有代表性的57篇,结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这本书。

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关于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计有30多种,现在本书所反映的说法竟有44种。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本书的成绩。(以上内容系节录自李学勤所作序) 。

作者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篇目如下:

一、选编说明

二、古代学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览表

三、近现代研究论文:

1.公元前1127说

论武王克殷年代,谢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说

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吴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日)岛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说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彻郎 撰。

4.公元前1112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刘朝阳 撰。

5.公元前1111说

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 撰。

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严一萍 撰。

用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证,郑天杰 撰。

6.公元前1106说

西周考年,张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张闻玉 撰。

7.公元前1105说

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说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黎东方 撰。

9.公元前1093说

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说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88年说,(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说

西周断代和年历谱,(日)白川静 撰。

12.公元前1076说

伐纣之记载检讨,丁骕 撰。

13.公元前1075说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唐兰 撰。

14.公元前1071说

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说

西周年代综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张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读王国维《周开国年表》后记,刘启益 撰。

16.公元前1066说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说

关于商、殷的一些新闻,(美)哈特纳 撰。

西周的年代与历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说

周初的绝对年代,(日)山田统 撰。

19.公元前1059说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彭瓞钧 撰。

20.公元前1057说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张钰哲、张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说

武王克殷年考,章鸿钊 撰。

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说

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说

三代年表,(英)叶慈 撰。

24.公元前1049说

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说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维 撰。

26.公元前1045说

西周之年历,(美)倪德卫 撰。

《竹书纪年》与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赵光贤 撰。

27.公元前1044说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说

晚商的绝对年代,(美)吉德炜 撰。

29.公元前1040说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卫 撰。

武王伐纣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说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说

周武王克殷日历,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韩)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说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黄宝权、陈华新 撰。

33.公元前1027说

最初可纪之年代,梁启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高本汉 撰。

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陈梦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万里 撰。

周初年代平议,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说

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徵的结果及其处理的方法,劳干 撰。

35.公元前1024说

试论西周纪年,(日)平势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说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论着要目:

--------------------------------------------------------------------------------

1.1130B.C.

林春溥据《毛诗正义》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2.1127B.C.

谢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8.29期

3.1123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4.1122B.C

刘歆,《世经》,《汉书‧律历志》。

绍雍,《皇极经世》。

刘恕,《通鉴外记》。

郑樵,《通志》。

金履祥,《通鉴前编》。

马端临,《文献通考》。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燕京学报》1929.12.6。

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2卷1期1929。

岛邦男,〈克殷年月考〉,《东洋学》14号1965。

岛邦男,〈伐殷考〉,《文经论丛》创刊号1965.11。

岛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甲骨学》第11期1976。

5.1118B.C

成家彻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订版),《西周史论文集》。

6.1117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商务印书馆。

7.1116B.C

皇甫谧,〈帝王世纪〉引,《丛书集成本》。

8.1112B.C

刘朝阳,《周初历法考》。

刘朝阳,〈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

《天文学报》1卷1期1953。

9.1111B.C

一行,〈大衍历议〉,《新唐书‧律历志》。

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之西周年历谱〉,《史语所集刊》1952。

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期。

严一萍,《何尊与中国年代》。

严一萍,〈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中国文学》新8期。

郑天杰,〈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史学汇刊》11期1981。

10.1106B.C

张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

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

11.1105B.C

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1982。

12.1102B.C

黎东方,〈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台北)学生书局1975。

13.1093B.C

葛真,〈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贵州工学院学报》1980.2。

14.1088B.C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引〉,据巴纳(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15.1087B.C

白川静,〈西周断代和年历谱〉,《金文通释》第5卷。

16.1078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17.1076B.C

丁骕,〈西周王年与殷世新说〉,《中国文字》新4期1981.7。

丁骕,〈西周王年新说更正〉,《中国文字》新5期198112。

丁骕,〈伐周之记载检讨〉,《中国文字》新13期1990.2。

18.1075B.C

唐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1955.3。

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在位年数〉,《文史》第13期。

19.1071B.C

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20.1070B.C

殷历家据《易纬‧乾凿度》推算

邹伯奇,〈太岁无超辰说〉,《学计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张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阳考古四十年》。

刘启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5。

21.1067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学古录》。

22.1066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学古录》。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23.1065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董作宾推算),《邃雅堂学古录》。

哈特纳,〈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届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

24.1063B.C

山田统,〈周初的绝对年代〉,《大陆杂志》15卷5.6期。

25.1059B.C

彭瓞钧,〈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国天文学通报15》1983。

26.1057B.C

朱右曾,张汝舟据《逸周书集训校释》推算。

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19期1978。

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1979.10。

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1985.5。

27.1055B.C

章鸿钊,〈中国古历析疑〉,科学出版社1958。

荣孟源,〈试谈西周纪年〉,《中华文史论丛》1980.1。

28.1051B.C

高木森,〈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华学月刊》1980.11。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陆杂志》82卷4期1991。

29.1050B.C

《今本竹书纪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历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种》卷三。

叶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30.1049B.C

王保德,〈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

《东方杂志》复刊后17卷7期1984。

31.1047B.C

林春溥,〈古史考年异同表〉(按《史记》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32.1046B.C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3.1045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历〉(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学亚细亚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国语》“武王伐纣”天象辨伪〉,

《古文字研究》第12辑。

夏含夷,〈《竹书纪年》与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辑。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陆杂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台湾)《中央图书馆馆刊》19.2.28.1986。

赵光贤,〈关于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1987.2。

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995.1。

34.1044B.C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国民杂志》1卷5期1941。

35.1041B.C

吉德炜(Keightley),〈晚商的绝对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渊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36.1040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040当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书纪年》解谜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纣年代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4。

37.1039B.C

何幼琦,〈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81.1。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问题〉。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西周年代学论丛》。

38.1035B.C

萧子显,《南齐书‧祥瑞志》。

39.1030B.C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历〉,《责善半月刊》1940.1.20。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责善半月刊》1941.2.1。

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学史研究》1997.2。

40.1029B.C

黄宝权,〈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

41.1029B.C

梁启超,〈最初可记之年代〉,《饮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汉文史哲季刊》2.1.1931。

莫非斯,〈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

陈梦家,〈商殷与西周的年代问题〉,《历史研究》1955.2。

高本汉,〈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远东博物馆刊》17期。

屈万里,〈西周史实概述〉,《史语所集刊》42.4.1971。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议〉,《香港中文大学学报》1974.1。

42.1025B.C

劳干,〈论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

化研究所学报》7卷1期1974。

劳干,〈论周初年代和召诰洛诰新证明〉,(台湾)《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

集‧历史考古组》1981。

劳干,〈从甲午月食讨论殷周年代的关键问题〉,《史语所集刊》64.1.1993。

劳干,〈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证的方法及其处理的结果〉,

《史语所集刊》67.2.1996。

43.1024B.C

平势隆郎,〈试论西周纪年〉,《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

44.1018B.C

周法高,〈西周纪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报》

第4卷1期1971。

❺ 有没有描写夏商周具体历史的书籍。

1、《国语》,由左丘明编着,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着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2、《殷商史》,作者是胡厚宣、胡振宇。主要对处于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殷商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等方面作了系统、详细、深入的考释与阐述。

3、《西周史》,作者黄爱梅。该书分别从西周历史、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着手,结合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予以深入浅出的全面展现。

4、《中华远古史》,作者王玉哲。该书从开篇,一直写到西周末,详尽论述了中国远古历史从史前文明经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演变、发展的过程,尤其对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继承制度、政权形式、社会经济及社会性质等问题的论述见解独到。

5、《战国史》,作者是杨宽,主要讲述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时期,无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变革和发展;而且这种变革和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

❻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历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什么

叫做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类别
编辑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成通史编年体。其它的编年体史书,还有纲目体、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先秦编年体史书流传至今的,有《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辑本)等。断代编年史,是写一个封建王朝兴亡的历史着作,如东汉荀悦《汉纪》、明谈迁《国榷》等。编年体通史着名的有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清毕沅《续资治通鉴》等。纲目体以编年为序,简记大事为纲,补充注说史事为目。有宋朱熹《通鉴纲目》等。起居注,是记录帝王言语、行动和居止的专书,周代始创。时政记,是宰相执政关于朝廷君臣议论军国要政的记录,武周时始创,明代废止。日历,是由史官根据起居注或时政记等所记杂事,稍加润饰汇编而成的资料书。唐顺宗时所创,明以后废止。实录是在新皇帝即位后,由国史馆根据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等数据,重新汇编,撰修成的前皇帝言行及一代大事的编年史长编。自北凉刘昞《敦煌实录》创体,唐以后成为定制。东华录,清干隆闲蒋良骥创体,是根据实录和其它档案、公文、邸报所写的朝廷大事摘要。 起居注、实录等官修编年体资料书,虽不无讳饰篡改,但因其篇幅浩大,材料详明,而有着珍贵的价值。

❼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7)周代史pdf扩展阅读

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成通史编年体。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❽ 请问各朝代的历史都是怎么记录的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❾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T4Fno-RIHWhCJ_zgXksxhg

?pwd=5hju 提取码:5hju
简介:跳出历史叙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信息拼接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用开放的多学科视角刷新我们的固有认知,串联起一条简明新颖的中国史脉络。

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静止不动、沉默无语的,它们将因为你头脑中铺设的知识脉络而活跃起来,伴随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你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借助青铜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从东汉时期的壁画中解开鲜卑族崛起的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迹……

❿ 周书的史料来源

一是旧史,包括西魏史官柳虬所写(可能周代史官曾经续写)的官史和隋代牛弘没有完成的周史;二是唐初为了修史而征集的家状之类。牛史是本书的盖本。刘知几曾经说过,周书只凭牛史,“重加润色”,“不能别求他述,用广异文”,可见周书根据的资料是很贫乏的。而且在很有限的资料范围内,考核修订的工作也是很草率的。我们曾将庾信为当时官僚贵族所作的碑志和本书有关列传比对,年月历官常有出入,其中有些可以确定是本传错了的。还有不少记事记年自相矛盾的地方。
原书残缺,今本多取《北史》补入。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4y6VTSJWi3_SseSn86-hPQ

?pwd=18f3 提取码: 18f3

阅读全文

与周代史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vd光盘存储汉子算法 浏览:757
苹果邮件无法连接服务器地址 浏览:962
phpffmpeg转码 浏览:671
长沙好玩的解压项目 浏览:145
专属学情分析报告是什么app 浏览:564
php工程部署 浏览:833
android全屏透明 浏览:737
阿里云服务器已开通怎么办 浏览:803
光遇为什么登录时服务器已满 浏览:302
PDF分析 浏览:484
h3c光纤全工半全工设置命令 浏览:143
公司法pdf下载 浏览:381
linuxmarkdown 浏览:350
华为手机怎么多选文件夹 浏览: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块指令 浏览:349
风翼app为什么进不去了 浏览:778
im4java压缩图片 浏览:362
数据查询网站源码 浏览:150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92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