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大银行家马丁PDF

大银行家马丁PDF

发布时间:2022-11-26 01:48:30

‘壹’ 我想知道钱(人民币)是如何流通的,从印刷出来到我们的手中,具体的操作分类,买卖,发放,借贷......

货币战争相关问答
回答者:张宇燕
问题一:中信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货币战争》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在书中,作者宋鸿兵先生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他所讲的那些听上去令人震惊的故事都是真的吗?
答:对你提出的问题的一个简单回答是:我不知道。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 些都是有案可查的。不过这个家族目前的情况如何,则不太好说。宋鸿兵先生认为,如果仅按照每年6%的收益率来计算其家族资产,到今天大约有50万亿美元之 巨。如此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应该主要是金融资产。可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止到2006年底包括各种衍生品在内的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为 350万亿美元左右。这样算来,仅罗家族就拥有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坦率讲,对这个数字我将信将疑。
尽管数字可能与事实有出入,但说西方世界是由为数极少的精英所运作,我大体上还是赞成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就曾经指出,任何时期、任何国家 的上层都是由5%的人口构成的。这种被称作“布罗代尔5%法则”的现象,在欧洲和美国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少数上层成员中就一定包括罗斯切尔德那样的家族。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觉得《货币战争》所依据的逻辑框架看上去还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它谈了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写的那两句推介语, 应该说基本表达了我对此书及此问题的总体看法:“这本书印证了我多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不过,我也同样希望作者讲述的 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
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许多人对货币问题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以为货币不过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张皮”,是派生物,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 物质生产,也就是说要方便贸易、加快流通、增进分工。就经济学而言,不仅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的位置,在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中涉及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场 合,货币都是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认为“唯有货币是重要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至多 在短期能够对生产过程施加些影响,而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流行于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其中也几乎看不到货币的踪影。对此,宋鸿兵先生则反 其道而行之,在《货币战争》中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真相是金融资本不仅主导整个物质生产过程,而且控制整个人类历史进程。
对接受主流经济学的人而言,货币作为一种权力并被国家或国家背后的金融大亨用来作为实现自身目标之工具,这一逻辑很新鲜,甚至有些振聋发聩。其 实这并不是全新的或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列宁在一百年前就曾在《帝国主义论》中说过,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之一便是金融寡头的垄断。希法亭于列宁之前在《金融 资本》中也深入地触及了这一命题。除此之外,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货币本质问题。德国经济学家南普在其1924年出版的《货 币的国家理论》中就曾明确指出,货币和国家密不可分,脱离了国家的货币便成为无源之水,而没有以货币表现的征税权力的国家则形同虚设。古德哈特在1998 年的一篇题为《货币的两重含义》论文中,更是喊出了“货币即权力”的口号。而当今走红的金融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六年前出版的《金钱联系》中论证说,货币 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使世界运转起来,它自始至终都是使支撑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制度得以形成、并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政治事件。顺带提一句,弗格森大概是对罗斯 切尔德家族史了解最多、也是最深入的人了。遗憾的是我没读过他得以成名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史论着。我对这部书很感兴趣,但又实在是无暇阅读。看来只有等将来 再读了。
问题二:对于“国际银行家”这个群体,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
答:读了《货币战争》,普通读者会很惊愕,世界怎么能是这样呢?由几个大老板在幕后控制,甚至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等灾难竟然都是他们精心策划 的,用作者的话讲叫做“金融定点爆破”,他们有那么大的能量吗?他们真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对“国际银行家”下个定义。从狭义 的角度看,他们只包括那些大的商业银行家和投资银行家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领袖等人。虽说能量确实巨大,但如果不和国家结合起来,这些人便永远只能做全球政 治经济舞台上的配角。广义地讲,“国际银行家”还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家。一旦把中央银行家包括进来,也就是把国家权力引入其中,“国际银行家”就足以 成为全球主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一个全球金融资产迅速膨胀的世界里,广义“国际银行家”的主导地位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人的本性上看,银行家们一定是想通过金融权力来控制世界的,因为做到这一点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逐利又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终途径。不过靠 一两个家族的力量实现这一愿望的难度是很大的。全球金融市场毕竟不是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而是一个寡头市场,也就是说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这样一 来,为了控制世界,就需要银行家们形成团队,采取集体行动。按照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除了存在共同利益之外,结盟或共谋还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人数 要少,否则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二是要有所谓“选择性激励”,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胡罗卜加大棒”。再有一个条件是各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时间或次数要足 够长和足够多。满足了这些条件后,“国际银行家”作为一个群体便会应运而生。全球银行家在过去几百年间结成了一个同盟并将世界玩弄于股掌之中,这样的局面 在《货币战争》作者看来是真实的存在。我的看法是,从逻辑上看,只要条件满足,“国际银行家”就一定会出现。
接下来的问题有这么两个。其一,他们的能量是否真有那么巨大?对此我并不怀疑。当把中央银行家也算作“国际银行家”的一分子时,尤其是把中央银 行所代表的国家权力视为“国际银行家”达到目标的工具时,其能量之大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点在今天要比百年前或三十年前更为明显。根据金融资产与实际产出之 比在过去半个世纪中迅速提高这一事实,《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称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所谓“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其二,“国际银行家”们能否真正团结 起来?尽管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但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却没有同比例地减弱,利益也愈加分散。换言之,他们之间既相互共谋又激烈竞争恐怕是一种常态。由此看 来,欧洲、美国、日本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家组成一个坚固、持久和默契的联盟,是很难想象的。眼下欧美国家对日趋壮大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恐惧,以及为约 束这些主权基金所做的努力,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那种既有共谋又激励竞争的现实。
问题三:在《货币战争》一书中,美联储被描绘成一家私人银行,这让许多人感到诧异。事情真是如此吗?
记得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88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人类三项最伟大的发明是:火、轮子和中央银行。考虑到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人们关 注美国中央银行、也就是美联储便再自然不过了。《货币战争》一书最有争议性的一个判断,在于给出了这样一个说法:美联储与其说是一家公共机构,不如说是一 家私人银行。这样说的理由如下:美联储的股东是私人银行家,十二个大区的美联储地区主席由这些股东推举,并且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相当一部分委员又来自于这些 大区主席;尽管美联储主席由总统提名国会任命,但美国货币政策的真正决策者还不是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而是根据《美联储法》而成立的美联储政策顾问委员 会,且后者的成员则是清一色的私人银行家。美联储是一家私人银行的说法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许多人习以为常的认知。
颠覆常识的东西通常也是争议较大的东西。实际上,在讨论美联储时,书的作者在细节描述上还是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推敲的余地,至少有些故事没有讲得 很完整。事实上,美联储只是在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是纯粹私人银行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联储总体而言还是在执行公共职能。另外,美元钞票由美联储的十 二个地区委员会印制不假,其私人股东按年分红也是事实,但是印量多少、股息高低等等,又都是被严格规定的。再有,印钞所得的铸币税收入,绝大部分都给了美 国财政部而并未流入私人股东之手。在所有这些细节中,容易产生误解的关键点在于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关系。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私人”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英语 “private”这个词在用来说明公司或机构性质时,指的是不对外和非公开,私募基金中的“私募”,用的便是这个词。它对应的词是“public”,即 “公共”。上市公司有时也叫公共公司,其含义是对公众开放,谁都可以参与,所以公司上市英文也叫go public,但公共公司和在中国语境中通常理解的“公有”或“全民所有”,则差异很大。
据说在华尔街常年流行着一句话:美联储主席只是一个木偶。今年格林斯潘出版了他的回忆录《繁荣的年代》。9月18日《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书 评,题为“经济学家的生活,由爵士乐主题伴奏”。对于格林斯潘的一生,书评作者的基本评价是一曲主题音乐的伴奏者而非主角,并写道:“作为中央银行行长, 他也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留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大家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格林斯潘,而听任他被放大很多倍?”如果事实真是如此,也就是说美国货币金融 这台大戏的真正主角躲在了幕后,那么后台老板是谁呢?按照《货币战争》的逻辑,他们只能是那些“国际银行家”们。不无遗憾的是,宋鸿兵先生虽然把那层罩在 美联储上的面纱给揭开了,却没有把相关细节讲全说透,故事选取也多少有些支离破碎。我记得着名金融题材作家马丁·迈耶写过一本名为《美联储》的书,很不错 的,并已经被翻译成中文。阅读此书多少可以弥补《货币战争》的某些细节欠缺。
问题四:这部讨论金融的着作一经面市便成为畅销书,并引起轰动,其原因何在呢?
在我看来,《货币战争》受到如此广泛而热烈的关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作者讨论的问题触动了当今中国读者的神经。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快30年 了,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应该讲,我们对外开放的重心是放在了贸易与投资之上,而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则十分谨慎。实践证明这样做在 策略上是正确的。然而时至今日,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中国已经开始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们的金融服务业正在逐步开放,外国银行的战略投资者 在进入中国,外汇储备累积到天文数字且还在飞速增长,国际国内出现资产泡沫和市场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究 竟是积极参与创建亚洲单一货币,还是使人民币成为独立的国际货币。如果把金融自由化比作一条河,那么我们一只脚已经踏进去了。水究竟有多深我们不清楚,河 有多宽也不太清楚,过河途中会不会风平浪静,水中的生物是否危险凶残,这一切都是问题。恰恰是针对上述问题,《货币战争》给出了警示,因而给读者带来了巨 大的冲击。
当然,要想成为畅销书,仅仅靠讨论严肃而重大的问题还是不够的,而是要用畅销书的手法去写作。这就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超出想象的情节,有 让读者着迷的人物。我之所以能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主要原因就在于在于宋鸿兵是一位讲故事的好手。他以“国际银行家”为主角,以一个个历史事件为依托,穿起 来一个逻辑框架,并辅之以很多历史进程中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银行家们挑选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出身的威尔逊担任美国总统,并利用其对货币金融的无 知瞒天过海,通过于己有利、最终又让威尔逊本人追悔莫及的《联邦储备体系法》,读来妙趣横生;犹太银行家和希特勒密谋并资助后者上台,以期实现犹太国家的 建立,此等故事于我可谓闻所未闻。由于它们都很好地印证了许多政治经济学命题,因而我在阅读时很是兴奋。
引起争议是一本书吸引读者眼球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一本着作,引起广泛争议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么三个方面。首先是资料和 数据的真实性和充足性,其次是逻辑结构的严密性,最后是核心观点或政策导向在不同读者群心中激起的某种“对立”情绪。恰恰是在这三个问题上,《货币战争》 都很好地满足了成为一本畅销书的“引发争议之条件”。
有关资料和数据问题,我实际上前面已经回答过了。对《货币战争》一书中涉及到的许多具体史实,争议是比较大的,我现有的知识积累还不允许我对其 真伪做出判断。对此,可能许多读者和我有同感。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至少对相当一部分历史哲学家而言,什么是历史“事实”或“证据”这一问题,始终苦恼着他 们。《历史是什么》一书的作者卡尔是如此,《历史有意义吗》的作者波普尔也是如此,《历史的观念》的作者柯林武德还是如此。尽管在怀疑“证据”这一点上后 两者看法相近,但柯林武德不同意波普尔据此声称“历史无意义”的论点,而是代之以“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主张,也就是说历史学家的基本工作,在于挖掘出 影响历史进程之重大事件决策者在做出选择时的真实想法。
一旦讨论行为者的想法,我们便开始讨论动机,而动机及其引发的一切行为后果,便构成了历史叙事的逻辑。《货币战争》的基本逻辑结构是说:时至今 日两百多年的人类近现代历史是“国际银行家”攫取财富并支配世界的历史,我们经历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演进,都可以依据严密的逻辑还原为 “国际银行家”的“动机”。这样一种逻辑框架的优点在于简洁明了,缺点在于在追求简洁的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变量或环节。这里我仅举政府与国际银 行家之间的关系为例。自十八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初,资本主义国家就总体而言,其根本特征是经济主导政治,是资本家或金融家操纵政治 家。但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特别是小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之后,国家的权力迅速扩大,政治家掌控国家权力的能力迅速提高,结果在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在内 的广义政府中,形成了具有独立意识和特定利益的政治家集团。由于这种变化,政治家集团与商人集团的关系就不再是一种主仆关系,而是一种大致平等的博弈关 系,换句话说,政府不再是“国际银行家”的玩偶了,而“国际银行家”的个人利益只有同国家利益交合在一起时才能充分实现。我总的感觉是,《货币战争》一书 最大的逻辑弱点就在于它对政府的作用考虑的太少。
见仁见智可以说是《货币战争》成为畅销书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不妨把读者做一个粗略的分类。第一类是对货币金融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第二类为 政府官员,第三类由货币金融研究与教学者构成,最后一类乃货币金融机构的从业者。面对宋鸿兵先生讲述的触目惊心的故事,给出的振聋发聩的警告,提出的明确 大胆的应对政策,以及这本书长时间高踞畅销书排行榜之首的情形,不同类型的读者对《货币战争》的内心感受与言辞回应千差万别,甚至赞颂与诋毁并存,都是再 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对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毁誉参半往往意味着价值的存在。说这句话的人是几年前去世的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金德尔伯 格。他留下的那部厚重的学术着作《西欧金融史》,是很值得那些想进一步了解货币战争背景的读者阅读的。
问题五:世界金融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黄金彻底脱钩之后的美元开始了超量发行的历史。宋鸿兵认为,1971年以来洪水般泛滥的美元,正在悄悄地剥夺全世界各国劳动者的钱财,并且加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不均。这个问题怎么看待?
答:宋鸿兵先生的这个判断没错。凡是在机场免税店买过商品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印象,那里出售的商品中电子产品是日本和韩国制造的,手表主要是瑞 士的,香水和威士忌酒等主要产自法国,皮革制品和太阳镜等则分别由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生产,除了一些品牌的香烟外,几乎见不到美国商品。我也曾感到纳 闷,在这样一个竞争性的大市场上,“美国制造”怎么会如此之少?仔细再一想,我就明白了,在这个市场上,美国提供的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美元。所有的商品都 是由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人们不仅使用美钞,而且信用卡上也都印有醒目的美国信用卡公司VISA或MASTER标志。这就应了好像是克鲁格曼讲过那句话,大 意是说二战后到今天的全球经济格局,大致可以被描述成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生产美元。怎么会这样?这就要回答你刚才提的问 题。
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美元按固定的比价与黄金挂钩,同时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显然,布雷顿森林体系意味着美元等同于黄金,持有 美元就等同于持有黄金。为了进行贸易,各国必须持有一定量的美元。而为了拥有美元,这些国家就必须保持对美国大量出口,换言之,美国只有通过贸易逆差或对 外援助的途径才能够为全球提供国际贸易所需的硬通货。各国提供商品与服务,美国提供美元的基本交换格局,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种为美国向全世界 攫取利益提供方便的机制,其可持续性是有疑问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写过一部题为《黄金与美元危机》的书。正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着 名的 “特里芬两难抉择”,其含义是靠美国贸易赤字为全球提供世界货币,很可能会遇到两个局面:或是因为美国贸易赤字不足而导致“美元荒”并最终殃及全球贸易与 经济增长,或是因为美国贸易赤字过大而引起美元过剩并迟早危及美元与黄金比价。历史实际进程吻合了特里芬的预言。由于欧洲各国纷纷用手中的过剩美元按固定 比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使得美国黄金储备大幅度减少,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脱离黄金自由浮动。
为了说明的方便,我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叫铸币税。在金属货币时代,西欧各国金币或银币的铸造权掌握在国王手中。在铸币过程中,他们常常利用降 低金银成色的办法获取额外好处。对铸币的接受者或使用者来说,铸币的标值和实际含金量之差,无异于向国王又交了一笔税。这就是铸币税的来历。进入纸币时 代,由于纸币印刷成本大大低于金银价值,铸币税的获利前景极度拓展。根据劳伦斯·怀特在1998年出版的《货币制度理论》中所说,美国小面值纸币的印刷成 本为3 美分,新版20美元和100美元纸币尽管采用了先进防伪技术,其印制成本也只有区区的6美分。在让别国持有美元过程中铸币税数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用收取铸币税的方法牟利也是有条件的,其中基本条件是别人愿意持有你发行的货币,并且持有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这个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坍塌其实就是一场美元信用危机。美元过多,人们不愿意让美元砸在自己手里。当时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存废争议很大,像弗里德曼和蒙代尔这样的货币问题专 家,据说都被请到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大家关心的实质问题,是现行体系寿终正寝后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究竟会增加还是会减少。增加意味着美国获得的铸币税增 多,反之反是。后来的历史似乎表明,对美元的需求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增大。其中的原因,恐怕主要是在一个浮动汇率的世界中,各国为了保持本国币值 的稳定而不得不储备更多的美元。
隐蔽地、似乎又是在自愿基础上的让别国持有美元,是美国以征收铸币税的方式占有别国资源或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这无疑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 不均。说到这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两点。其一,美国的确在以往的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但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当拥有美国那样的权势 时,恐怕也会像美国那样行事的。其二,古人讲“人无衅焉,妖不妄作”。那些让美国或欧洲凭借货币占了很大便宜的国家或地区,其自身的货币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和不当政策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尽管有些弱点带有命定的色彩,比如国小,再比如经济落后。
后面还有 写不下
摘自动感居知识网络~

‘贰’ 《资本战争金钱游戏与投机泡沫的历史》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资本战争》(彼得•马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8mbhiVeJRZqqVZWTg0wtKg

提取码:jpu7

书名:资本战争

作者:彼得•马丁

译者:王音浩

豆瓣评分:7.1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

页数:244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投资事件,从《圣经》中的先知亚瑟到当代金融大鳄索罗斯、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热到20世纪末的巴林银行投机案……。历史总是不厌其烦、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同样的剧情。在这个残酷更甚于硝烟弥漫的战场的舞台上,靠的不是子弹而是资金,没有让人心惊的血腥场面,没有家园破败的荒凉景象,但是其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之深远,让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争都黯然失色。

作者简介:

彼得•马丁: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德意志日报》专栏作家。

布鲁诺•霍尔纳格:德国资深金融评论家,现任职《德国金融周刊》

‘叁’ 美国感人催泪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

上映时间:1994-09-10

主演: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鲍勃·冈顿,威廉姆·赛德勒,克兰西·布朗,吉尔·贝罗斯,马克·罗斯顿,詹姆斯·惠特摩,杰弗里·德曼,拉里·布兰登伯格,尼尔·吉恩托利,布赖恩·利比,大卫·普罗瓦尔,约瑟夫·劳格诺,祖德·塞克利拉

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而关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这一切朝前推进了一步……
本片根据着名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原着改编。

2、泰坦尼克号

上映时间:1998-04-03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丝莱特,比利·赞恩,凯西·贝茨,弗兰西丝·费舍,格劳瑞亚·斯图尔特,比尔·帕克斯顿,伯纳德·希尔,大卫·沃纳,维克多·加博,乔纳森·海德,苏茜·爱米斯,刘易斯·阿伯内西,Nicholas Cascone,Anatoly M. Sagalevitch,丹尼·努齐,杰森·贝瑞,伊万·斯图尔特,艾恩·格拉法德,乔纳森·菲利普斯,马克·林赛·查普曼,理乍得·格拉翰,Paul Brightwell,艾瑞克·布里登,夏洛特·查顿,博纳德·福克斯,迈克尔·英塞恩,Fannie Brett,马丁·贾维斯,Rosalind Ayres,罗切尔·罗斯,Jonathan Evans-Jones,Simon Crane,爱德华德·弗莱彻,Scott Anderson,Martin East,克雷格·凯利,格雷戈里·库克,Liam Tuohy,James Lancaster,艾尔莎·瑞雯,Lew Palter,Terry Forrestal,Kevin De La Noy

1912年4月10日,号称 “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凯特•温丝莱特)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坐上了头等舱;另一边,放荡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在码头的一场赌博中赢得了下等舱的船票。
罗丝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救起。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杰克带罗丝参加下等舱的舞会、为她画像,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面临沉船的命运,罗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考验。

3、机器人总动员

上映时间:2008-06-27

主演:本·贝尔特,艾丽莎·奈特,杰夫·格尔林,佛莱德·威拉特

公元2805年,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却因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适于人类居住。地球人被迫乘坐飞船离开故乡,进行一次漫长无边的宇宙之旅。临行前他们委托Buynlarge的公司对地球垃圾进行清理,该公司开发了名为WALL·E(Waste Allocation Loa d Lifters – Earth 地球废品分装员)的机器人担当此重任。
这些机器人按照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恶劣环境的侵蚀,WALL·E们接连损坏、停止运动。最后只有一个仍在进行这项似乎永无止境的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它喜欢将收集来的宝贝小心翼翼藏起,喜欢收工后看看几百年前的歌舞片,此外还有一只蟑螂朋友作伴。直到有一天,一艘来自宇宙的飞船打破了它一成不变的生活……
本片荣获2009年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4、完美的世界

上映时间:1993-11-24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劳拉·邓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T·J·劳瑟,基斯·斯扎拉巴基克

单亲孩子菲利普·佩里(T·J·劳瑟 T.J. Lowther 饰)的母亲对他管教甚严,8岁的小菲利普甚至从未参加过一次鬼节讨糖果的游戏。附近州监狱的两名罪犯越狱成功,劫持了菲利普作为人质,向德州边界逃窜。途中,罪犯之一的布奇(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干掉了鲁莽愚蠢的同伙,却对小菲利普照顾有加。与此同时,德州警探瑞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饰)带着手下和州长特派的犯罪专家萨利(劳拉·邓恩 Laura Dern 饰)一同火速追捕布奇。双方在德克萨斯州境内展开了一场公路赛大竞技;而小菲利普也经历了很多从未想过过的刺激与快乐,并与布奇产生了一种近似父子的不寻常感情……

5、怦然心动

上映时间:1998-10-16

主演:沙鲁克·汗,Kajol Devgan,拉妮·玛克赫吉

拉鲁(沙鲁克·罕 Shahrukh Khan 饰)、安佳丽(卡卓尔 Kajol 饰)和缇娜(拉妮·玛克赫吉 Rani Mukherjee 饰)是大学时代的好友,安佳丽是典型的温婉美人,贤淑而又善良,缇娜则恰恰相反,一头利落短发的她个性大大咧咧,十分活泼好动。拉鲁和安佳丽两情相悦,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安佳丽却因为难产死在了手术台上,留下了一个小女儿和丈夫相依为命,安佳丽给女儿取名缇娜。
一晃眼七年过去,拉鲁渐渐走出了妻子去世的阴影,就在此时,缇娜再度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曾经,缇娜就将芳心暗许给了拉鲁,然而拉鲁却选择了安佳丽,如今,这命中注定的重逢是否会带给缇娜第二次机会呢?

6、美丽心灵

上映时间:2001-12-13

主演: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艾德·哈里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保罗·贝坦尼,亚当·戈德堡,乔什·卢卡斯

本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拉塞尔•克劳)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着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珍妮弗•康纳利)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

7、魂断蓝桥

上映时间:1940-05-17

主演:费雯·丽,罗伯特·泰勒,露塞尔·沃特森,弗吉尼亚·菲尔德,玛丽亚·彭斯卡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度假的陆军中尉罗伊(罗伯特·泰勒)在滑铁卢桥上邂逅了舞蹈演员玛拉(费雯·丽),两人彼此倾心,爱情迅速升温。就在两人决定结婚之时,罗伊应招回营地,两人被迫分离。由于错过剧团演出,玛拉被开除,只能和好友相依为命。
不久玛拉得知罗伊阵亡的消息,几欲崩溃,备受打击。失去爱情的玛拉感到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为了生存,她和好友不得不沦为妓女。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此时玛拉竟然再次遇到了罗伊。虽然为罗伊的生还兴奋不已,玛拉却因自己的失身陷入痛苦之中。
感到一切难以挽回的玛拉潸然离开,独自来到两人最初相遇的地点——滑铁卢桥上…

8、雨人

上映时间:1988-12-16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汤姆·克鲁斯,瓦莱莉·高利诺,邦尼·亨特

查理(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饰)父亲去世,留下了300万美元的遗产。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遗产全部给了一个他不认识的哥哥雷蒙(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雷蒙的名字查理从没听过,这个事件让他气愤不已。他决定前去寻找哥哥。谁知雷蒙的住处就在一个精神病院里,原来他自幼患有自闭症,母亲去世后就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查理心中有了计算,他把雷蒙带出精神病院,企图骗他出让遗产。
雷蒙的生活习惯奇异,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有很多离奇古怪的行为。并且,查理在共处中发现了雷蒙惊人的记忆能力,他试着利用哥哥过目不忘的本领去赌场上试一下身手,赢得了一大笔奖金,使查理足以摆脱穷困生活。而令查理收获更大的是,他还获得了慢慢升温的亲情,这种手足情远远胜过了他原先图谋的300万的遗产。

9、弱点

上映时间:2009-11-20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蒂姆·麦格罗,昆东·亚伦,杰·海德,莉莉·柯林斯,雷·迈克金农,凯西·贝茨

黑人男孩奥赫(昆东•亚伦 Quinton Aaron 饰)自幼父母离异,无家可归。不过,木讷的他却因为极强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幸运地进入了一家孤儿院。虽然,他科科零分,但是一些细节却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一次排球比赛后,他主动收拾垃圾的行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注意。于是,陶西太 太(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 饰)决定收养奥赫,并把他培养成橄榄球选手。陶西太太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时,陶西的儿子还帮助奥赫训练,使他很快地融入了橄榄球队的生活,不断激发运动的潜能。终于,在一次比赛中,他因出色的表现崭露头角,开始获得了球探的关注,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甜蜜和麻烦……
本片根据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的原着《弱点:比赛进程》(The Blind Side: Evolution of the Game)改编,取材自2009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选秀状元迈克尔•奥赫的非凡经历。荣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Sandra Bullock)。

10、理智与情感

上映时间:1995-12-13

主演:艾玛·汤普森,凯特·温丝莱特,杰玛·琼斯,休·格兰特,汤姆·威尔金森,艾伦·瑞克曼,格雷·怀斯,詹姆斯·弗雷特,哈丽特·瓦尔特,伊丽莎白·斯普里格斯,罗伯特·哈迪,Isabelle Amyes,艾美达·斯丹顿,伊莫金·斯塔布斯,休·劳瑞,理乍得·拉姆斯登,奥利弗·福德·戴维斯,Emilie François,Ian Brimble,Lone Vidahl

老庄园主去世后,可怜的母女四人被长子逐出了庄园。靠着亲戚的帮助,她们在一处小小的农舍安顿下来。势力眼的长嫂未曾想到的是,她的弟弟爱德华(休·格兰特 饰)爱上了三姐妹中的大姐埃莉诺(艾玛·汤普森 饰)。理智的埃莉诺尽管也倾心于爱德华,却顾及两人地位的悬殊而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
与此同时,妹妹玛丽安娜(凯特·温丝莱特 饰)和英俊的军官威罗比(格雷·怀斯 饰)陷入热恋。情感外露的玛丽安娜热情奔放的释放着自己对威罗比的爱慕,甚至不顾及伤害追求者布兰登(艾伦·瑞克曼 饰)上校的感情。未曾想,威罗比为人不正,根本没有把玛丽安娜的感情真正放在心上。两个姐妹的感情相继陷入了危机。
性格迥异的两姐妹谁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如愿以偿呢?母女四人又该如何走出生活的困境呢?

‘肆’ 《十二怒汉》谁才是真正的兇手

《十二怒汉》并没有告诉观众谁才是真正的兇手。

《十二怒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少年被告杀死了他的生父,颠末法庭辩说之后,十二个陪审团成员要开会会商被告能否无功,其外十一位陪审团成员认为被告无功,只要一位成员认为目前的证据存正在灭信点,他通过度析推理,逐步觅到未无证据和证人证词外的不合理成分,而且逐渐说服了其缺十一位成员,最末鉴定被告无功。

《十二怒汉》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FvZ1PCbEs57JOHcHe_Kgyw

?pwd=4zep 提取码:4zep


‘伍’ 28本金融必读书:传记、金融史、价值投资、实战类

推荐几组投资领域的系列书籍,覆盖了传记、金融史、价值投资的书目,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知识和经验。

关键词:

传记 金融史 价值投资

传记类

1、《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第二版

英文名:The House of Morgan: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罗恩·彻诺(Ron Chernow)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推荐理由: 摩根家族的发迹史和19-20世纪美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业发展演变的全景图,前任财政部副部长、现任亚洲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先生的翻译代表了中文相关专业译着的最高水平。

2、《华宝家族》

英文名:The Warburgs:The Twentieth-Century Odyssey of a Remarkable Jewish Family 罗恩·彻诺着,目前内地还没有中文译本

推荐理由: 德国犹太富商Sigmund Warburg创办的着名商人银行华宝(瑞银华宝的前身)的兴衰史反映了19-20世纪欧洲与美国政经格局变迁对银行家个人与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3、《豪门世家洛希尔》

英文名:The House of Rothschild:Money's Prophets 1798-1848(上册),The House of Rothschild:The World's Banker 1849-1998(下册) 牛津学者Niall Ferguson着,目前内地还没有中文译本

推荐理由: 作为欧洲200多年来政治、经济与金融市场演变中最为重要的银行家族洛希尔(德国犹太人),其成败荣辱与英美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以及巴黎、伦敦和纽约等金融中心的地位起伏紧密相联。

4、《花旗帝国》

英文名:Tearing Down the Walls:How Sandy Weill Fought His Way to the Top of the Financial World...and Then Nearly Lost It All

《华尔街日报》着名记者莫尼卡·兰利(Monica Langley)着,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推荐理由: 该书详尽描述了东欧犹太移民家庭出身的桑迪·韦尔从创办小经纪公司到相继并购希尔森、美国运通、旅行家保险、美邦、所罗门兄弟及至花旗银行的传奇业绩,对有志于跨国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提供了诸多经验、教训和启发。市场风云

5、《贼巢》

英文名:Den of Thieves 《华尔街日报》着名记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James B.Stewart)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5月出版,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推荐理由: 对华尔街“债券之王”、犹太人迈克尔·米尔肯与伊凡·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利文建立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网的纪录片式的叙述。同时也可将该书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风云一时的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的兴亡史。

6、《门口的野蛮人》

英文名:Barbarians at the Gate:The Fall of RJR Nabisco

布赖恩·伯勒(Bryan Burrough)、约翰·希利亚尔(John Helyar)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推荐理由: 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地再现了华尔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杠杆收购交易(对RJR纳贝斯克公司的争夺战);同时,也使读者深入了解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典范—KKR的成长历程和相关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在今天,阅读此书,你一定会联想起时下的万科风波。

7、《说谎者的扑克牌》

英文名:Liar's Poker

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着,海南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推荐理由: 所罗门兄弟前交易员的经典之作,读者从中能了解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证券市场发展,并学到很多有关交易领域的知识。

8、《大交易》

英文名:Big Deal: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布鲁斯·瓦瑟斯坦(Bruce Was-serstein)着,海南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推荐理由: 现任拉扎德(Lazard Freres&Co.)投资银行CEO的美国着名并购业务银行家的作品,对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并购的原因、交易者和趋势作了言简意赅的回顾和分析。机构概况与职业发展

9、《华尔街巨人》

英文名:Who's Who and What's What on Wall Street

《华尔街日报》编辑、记者着,海南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推荐理由: 从公司结构、发展战略、资产、利润和损失等方面全景式地分析华尔街最大与最分散经营的全方位服务公司、主要的零售经纪行、机构交易行、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该书还详细介绍了华尔街券商借以开展绝大部分业务的场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以及管理其业务的政府机构—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

10、《华尔街追梦实录》

英文名:Monkey Business:Swinging Through the Wall Street Jungle

约翰·罗尔夫(John Rolfe)彼德·特鲁珀(Peter Troob)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推荐理由: 两位刚从美国商学院毕业的MBA学生,用幽默的笔触,回顾了他们从走进华尔街到成为“标准的投资银行家”的一路摸爬滚打的历程。对于志在从Analyst、Associate起步,进军投资银行业的MBA学生来说,此书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

金融史类

1.《1929年大崩盘》作者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

这是教会我认识风险以及风险中如何把握投资机会的那本书。本书全面、系统、准确地评述了史上那一段令人窒息的日子,旨在“揭出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该书于1954年初版以来,在1955、1961、1972、1979、1988、1997年不断再版,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并成为学术界和证券投资界大量引用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作者查尔斯·R·盖斯特先生曾是一位金融市场分析师和投资银行家。本书向读者全方位展现了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历史,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细致入微地研究考证美利坚的这些金融传奇。无论是那些对美国历史以及商业杂志大标题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人,还是那些想知道美国金融大亨们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的人,这本书都值得他们一读。

3.《伟大的博弈》作者:约翰·斯蒂尔·戈登

《伟大的博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着作。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它生动地讲述了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展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书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4.《资本的冒险》作者:约翰·斯蒂尔·戈登

本书是约翰•S•戈登继《伟大的博弈》之后的又一力作。与时下概念先行的企管类书籍不同,戈登只是通过自己的精心安排,将美国商业历史上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还原,再现了资本大鳄们长袖善舞的辉煌气度。资本是具有变革性的力量,那些商业天才或把握天纵良机,或独辟蹊径,将个人和时代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开创了当今你我一起见证的大场面。

社会如何依靠资本的冒险而得以发展,企业如何运用资本去冒险而做强做大,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们所走的路不一定与美国完全相同,但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5.《沸腾的岁月》作者:约翰•布鲁克斯

这本关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牛市的经典着作,为今天的投资者讲述了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驱使股票价格上涨、把许多人变成百万富翁的人物、事件、市场因素和时代趋势的令人警醒的故事——直到1970年不可避免的崩盘。

本书讲述了美国金融史上一个关键时代的故事。那是属于年轻人革命、增长和绩效理念、投资快枪手和共同基金的10年,见证了新股风潮、创造性会计、投资明星层出不穷以及联合企业的10年。关于20世纪60年代有许多着作,但很少有作品能抓住这个关键时代在华尔街真正发生的事情。

6.《西欧金融史》作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作者对欧洲金融史从初期直至当代的进程进行了精彩回顾。它帮助我们了解西欧货币的演变、金本位的出现和复本位的产生、欧洲大陆和不列颠群岛银行体系的建立、外国投资的纵览、区域和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以及欧洲公共与私人融资等历史。

在金融体系演进的历史长河中,西欧是举足轻重的。它拥有数不清的“之最”。例如,最早的货币以及货币兑换和融资等行为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西欧最早的中央银行是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最早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度起源于1717年的英国。西欧不仅是金融体系的发源地,也是金融学说的发源地。

当然,早期的泡沫,如郁金香狂热、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也都出现在欧洲。因此,研究世界金融史,西欧是无法略去的。正是由于深刻而悠久的金融渊源,西欧金融史引起了史学家和金融学家的广泛关注。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前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他在发展经济学、金融危机、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作为着名的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擅长从看似繁琐与枯燥的历史事实中,提炼出思想的火花。

1929~1933年,金德尔伯格本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曾深受经济萧条的冲击,大概出于这个缘故,他对金融史上的危机事件颇为关注。透过这些悲剧,金德尔伯格找到了危机爆发的根源——泡沫。这在金融市场并不发达的时代,实在难能可贵。正是由于他对泡沫学说所作的开创性贡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中的词条“泡沫”就是由他撰写的。此外,金德尔伯格还意识到了国际金融体系架构改革的必要性。他的名言“若要使世界经济变得稳定,必须要有一个稳定者,且只能有一个稳定者”就是“霸权稳定说”的蓝本。严格地说,金德尔伯格称不上高产作家,但却字字珠玑。

7.《投资陷阱——金融史上30个灾难性丑闻》作者:托马斯·路德

历史上譬如欣泰电气的金融丑闻的事件层出不穷!金融史上类似的“灾难”也数不胜数——其中许多案例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本书揭示了这些事件中投机者的不良行为和投资者的不智之举如何导致灾难的发生,告诫人们要避免落入投资陷阱当中!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利用了充分的数据证明,如果长期持有的话,股票是比债券乃至现金更安全的资产,并且可以获得远高于债券的回报力。长期而言,买股票不仅可是战胜通胀,跑赢CPI,,而且比银行定存还安全,读完这本书,你会接受这个观点。

《百年并购》是一幅描绘了美国20世纪所有着名并购事件的激动人心的画卷。从J.P.摩根20世纪初对卡内基的并购到该世纪末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着名的商业史学家和畅销书作者查尔斯·盖斯特追溯和回顾了过去一个世纪那些对产业和金融业最具影响的并购案,按年代展现了这些事件背后的人物,以及他们如何在金钱而非长期利益的驱动下建立、解构和重组了一个又一个的产业。理解了并购,你也就理解了如何真正从实业的角度看证券投资。

价值投资者必读

1、《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着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巴菲特称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最棒的投资类书籍,直白通晓,读来饶有趣味,又是巴老推荐,所以推荐位序第一。

2、《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着

《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只是《证券分析》有点厚,在一个习惯鸡汤喂养的时代,持书在手可能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加之初读稍有枯燥感,距离今天的时代又太远,但经典就是经典,投行人士真正的启蒙之作。

3、《一路骗到底》(Fool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A Long Short)大卫·埃霍恩着

作者为大名鼎鼎的绿光资本创始人,这本书介绍了他如何做空联合资本的故事。

4、《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着

投资大师林奇的着作,本书是他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文笔朴实,译着语言也很国语化。

5、《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A·费舍着

巴菲特认为他自己的投资体系就师承本书作者与第一本书的作者。

6、《逆向投资策略》(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ies–The Next Generation)大卫·德雷曼着

德雷曼被称为“逆向投资之父”,这本书简单解释了能带来高回报率的价值投资策略,此外还生动描述了投资者心理。

7、《股市稳赚》(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乔尔·格林布拉特着

作者是Gotham Capital公司的创始人,他以一套简单易懂的“神奇公式”在美国投资界享誉盛名,他的投资公司在20多年间年均回报率达到了40%。在本书中,格林布拉特解释了判断投资是否会带来好回报的两大标准。

8、《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Risk-Averse Value Investing Strategies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赛思·卡拉曼着

我在博客上推荐过此书,也介绍过作者的生平,好书。

9、《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Value Investing:From Graham to Buffett and Beyond)布鲁斯·C·N·格林沃尔德

本书介绍了不同风格的价值投资。

‘陆’ 《发现的时代21世纪风险指南》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发现的时代21世纪风险指南》[南非]伊恩·戈尔丁[加]克里斯·柯塔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rs5P_oJB7ow82mS46yOHXg

提取码: 1234

书名:发现的时代21世纪风险指南
作者名:伊恩·戈尔丁, 克里斯·柯塔纳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7-5-20
页数:330
内容介绍:
《发现的时代》旨在探索新文艺复兴时期世界边界,并为我们提出了这样问题:我们是如何更加广泛地分享了这史无前例的发展进程所带来的好处?而我们又是怎样地承受着不断累积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震荡?我们每个人又如何才能在这相互缠绕的不确定时代中取得成功?
作者介绍:
伊恩·戈尔丁(Ian Goldin)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教授。伦敦经济学院理学硕士,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博士。1996—2001年,担任南非发展银行行长、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顾问。


‘柒’ 求翻译这段英语

Andy Dufresne is a young and successful banker whose life changes drastically when he is convicted and sentenced to life imprisonment for the murder of his wife and her lover. Set in the 1940's, the film shows how Andy, with the help of his friend Red, the prison entrepreneur, turns out to be a most unconventional prisoner. Written by Martin Lewison
安德鲁 杜甫莱斯 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但是由于谋杀他的太太和情人,他被判入狱,生活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拍摄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讲述了安迪如何在朋友瑞德(一天同在监狱的“企业家”)的帮助下早就自己非凡的监狱生活的。由马丁.刘易森编写。
After the murder of his wife, hotshot banker Andrew Dufresne is sent to Shawshank Prison, where the usual unpleasantness occurs. Over the years, he retains hope and eventually gains the respect of his fellow inmates, especially longtime convict "Red" Redding, a black marketeer, and becomes influential within the prison. Eventually, Andrew achieves his ends on his own terms. Written by Reid Gagle
谋杀了自己的太太之后,安德鲁被关押在肖申克监狱。监狱里的日子通常都是不怎么愉快的。几年过去了,安德鲁始终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并最终得到了监狱里其他犯人的尊重,特别是瑞德,一个同样被判有罪,并且在监狱里颇有势力的市场商人的尊重。安德鲁通过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目标。
Reid Gagle 编写。
Andy Dufresne, is sent to Shawshank Prison for the murder of his wife and secret lover. He is very isolated and lonely at first, but realises there is something deep inside your body, that people can't touch and get to....'HOPE'. Andy becomes friends with prison 'fixer' Red (Morgan Freeman), and Andy epitomises why it is crucial to have dreams. His spirit and determination, leads us into a world full of imagination, filled with courage and desire. Will Andy ever realise his dreams...? Written by Andy Haque
安德鲁 杜甫莱斯 由于谋杀他的妻子以及妻子的秘密情人而被判入狱。刚开始时,他非常受排挤而且孤单。但是,他逐渐意识到,有一样东西一直存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任何人都无法触及,也无法剥夺--希望。安德鲁后来于监狱里的传奇人物瑞德(摩根 弗里曼 扮演)成为朋友。安德鲁一直在说明为什么拥有梦想是如此的重要。他的心灵和决心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了无尽想象,勇气和愿望的奇妙世界。Andy Haque 编写。

‘捌’ 可否推荐几部好看的英美的电影。

25部口语练习电影、20部最浪漫电影、20部商业电影、100部校园电影、30部心理学电影、2009年50部不可不看的电影

如果早点看到就好了。。我这个暑假可以把它们看完!一直愁着没电影看呢。。。

25部口语练习电影
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主演:Tom Hanks 汤姆 汉克斯

2电子情书 “YOU’VE GOT MAIL” 主演:Tom Hanks 汤姆 汉克斯 Meg Ryan 梅格 瑞安

3居家男人 “THE FAMILY MAN” 主演:Nicolas Cage 尼科拉斯 凯奇 Tea Leoni 蒂 里奥尼

4公主日记I.II. “THE PRINCESS DIARIES I II” 主演:Julie Andrews 朱丽 安德鲁斯 Anne Hatthaway 安妮 哈德威

5逃跑的新娘 “THE RUNAWAY BRIDE” 主演:Juliet Roberts 朱丽叶 罗伯斯 Richard Gere 理查 基尔

6新岳父大人 “FATHER OF THE BRIDE” 主演:Steve Martin 斯蒂夫 马丁 Diane Keaton 戴安 基顿

7BJ单身日记 “BRIDGET JONES’ DIARY I II” 主演:Renee Zellweger 雷尼 奇维格 Hugh Grant 休 格兰特

8奔腾年代 “SEA BISCUIT” 主演:Toby McQuaire 托比 迈奎尔

9蒙娜丽莎的微笑 “Mona Lisa’s Smile” 主演:Julia Roberts朱丽叶 罗伯斯 Julia Stiles 朱丽亚 斯蒂尔斯 Kristen Dunst 克里斯滕 等斯特

10甜心先生 “Jerry Maguaire” 主演:Tom Cruise 汤姆 克鲁斯 Renee Zelleweger 雷尼 奇维格

11热血强人 “Remember the Titans” 主演:Danzel Washington 丹泽尔 华盛顿

12铁血教练 “Coach Carter” 主演: Samuel Jackson萨姆尔 杰克逊

13重建人生 “Life As a House” 主演:Kevin Cline 凯文 克莱恩 Kristin Scott Thomas 克里斯丁 斯科特 托马斯 Hayden Christensen 海登 克里斯滕森

14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主演:Tim Roth 蒂姆 罗斯

15大话王 “Liar Liar” 主演:Jim Carrie 金 凯利

16单身插班生 “About a Boy” 主演:Hugn Grant 修 格兰特

17风流奇男子 “Alfie” 主演: Jude Law 裘德 洛

18妙手情真 “Patch Adams” 主演: Robin Williams 罗宾 威廉斯

19变人 “Bicentennial Man” 主演: Robin Williams 罗宾 威廉斯

20猫屎先生 “As good as it gets” 主演:Jack NIckelson 杰克 尼科尔森 Helen Hunt 海伦 亨特

21完美男人 “The Perfect Man” 主演: Hilary Duff 希拉里 荙芙 Chris Noth 克里斯 诺斯

22婚礼男友 “The Wedding Date” 主演:Debra Messing 戴博拉 梅西 Dermot Mulroney 德莫特 麦隆尼

23男人百分百 “What Women Want” 主演:Mel Gibson 梅尔 吉普森 Helen Hunt 海伦 亨特

24老爸向前冲/冒牌老爸 “Big Daddy” 主演:Adam Sandler 亚当 桑德勒

25大鱼 “Big Fish” 主演:Evan McGregor 伊万 麦克格

20部最浪漫电影
1. 缘分的天空(又名“西雅图不眠夜”) (1993)
主演:汤姆 汉克斯和美琪 莱恩
“这部电影使我们更加相信爱情的魔力,可能我们确实都有各自不同的命运,而相爱的人生命的轨迹是会交汇在一起的。”

2. 泰坦尼克号 (1997)
主演:莱昂那多 迪卡葡里奥和凯特 温斯莉
“每个人都梦想有那种完美的爱,体会那一闪即逝的火花。而电影中那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一起躺在床上,彼此握着对方的手,平静地等待死亡的情景,简直让我感动得要死。”

3. 乱世佳人(1939)
主演:克拉克 盖博和费雯丽
“每个女人都想成为郝思嘉,周围总是有一大群男人环绕着,而克拉克 盖博则是每个女人的梦中情人。”

4. 卡萨布兰卡 (1942)
主演: 亨佛莱 鲍嘉和英格丽 褒蔓
“整部电影的悲剧色彩,极度的戏剧性,英格丽 褒蔓哀伤的眼睛和无可挑剔的脸庞,简直让人心碎。”

5. 风月俏佳人 (1990)
主演:理察德 基尔和朱丽亚 罗拨姿
“每个人都是一颗未经雕琢的濮玉,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找到合适的人来雕琢我们,使我们变成真正的闪闪发光的钻石。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找到心目中理想对象的希望。”

6. 当哈里遇上了莎莉 (1989)
主演:比尔 克里斯多尔和美琪 莱恩
“这部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在新年之夜,当众人都沉浸在庆祝新年的气氛中,比尔 克里斯多尔向美琪 莱恩的住所跑去。他讲的话更是精彩:‘当你终于知道自己已经爱上某人时,你就一分钟也不想再过没有她的日子了。’”
7. 人鬼情未了 (1990)
主演:帕特里克 斯维兹和黛咪 摩尔
“真正的爱永远都不会消逝。”

8. 此情可待成追忆 (1957)
主演:加里 格兰特和黛伯拉 科尔
“每次看到加里 格兰特知道了黛伯拉 科尔为什么没到帝国大厦楼顶和他见面的原因时,我就止不住自己的泪水,实在是太感人了!”

9. 罗密欧与朱丽叶 (1968, 1996)
主演:莱昂那多 怀汀和奥丽维亚 胡赛 (1968 年版本); 莱昂那多 迪卡葡里奥和克莱尔 丹尼丝 (1996 年版本)
“这部电影简直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即使你一开始就知道结尾了也没有关系。”

10. 天使之城 (1998)
主演:尼古拉斯 凯奇和美琪 莱恩
“有人会为爱情而放弃永生的机会,太令人感动了。”

11. 网上情缘 (1998)
主演:汤姆 汉克斯和美琪 莱恩
“这就是今天许多人的相识方式,我们自己也可能在网上碰到一个人,而在生活中我们从没见过。美琪 莱恩和汤姆 汉克斯简直是绝配。”

12.爱情故事 (1970)
主演:瑞安 奥尼尔和爱丽 马克格劳

“电影向我们展示了无条件的爱的真正含义 – 照顾你所爱的人。”

13. 缘定今生 (1980)
主演:克里斯多佛 里夫和珍 西摩尔
“这部电影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使我们更加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的。”

14. 廊桥遗梦(1995)
主演:科林特 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 斯特里普
“每个结了婚的女人都有这样的幻想,只是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成熟的女人才会欣赏这部电影,十七、八岁的女孩们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历来真正理解影片。”

15. 辣身舞 (1987)
主演:帕特里克 斯维兹和珍尼佛 格蕾
“坏男孩和好女孩之间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的。”

16. 当你沉睡时 (1995)
主演:比尔 普曼和桑德拉 布洛克
“当你迷恋上某人时,你就无法意识到你的真爱是谁。这部电影真实可信,还有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大团圆结局!”

17. 希望永在 (1998)
主演:小哈里 考尼科和桑德拉 布洛克
“说明尽管你可能在感情上遭受重创,但仍然有很多人关心你,甚至更爱你。”

18. 新娘不是我 (1997)
主演:德莫特 穆罗尼和朱丽亚 罗伯茨
“真爱意味着要适时地放手,只要你爱的人幸福。而且这部影片的音响效果特别好。”

19. 龙风配(又名萨布里娜)(1954, 1995)
主演:亨佛莱 鲍嘉,奥黛利 赫本和威廉姆 霍登 (1954 版本); 哈里森 福特,朱丽 奥梦德和格莱格 金内尔 (1995 版本)
“灰姑娘的故事是存在的,王子可能还需要更聪明一点。”

20. 军官和绅士 (1982)
主演:理察德 基尔和黛伯拉 温格

“黛伯拉 温格被从工厂的枯燥生活中挽救出来了,还有理察德 基尔穿上那套军官的制服简直帅呆了!”

20部商业电影
1、Wall Street (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Glengarry Glenn Ross (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的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如何对准投资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国房地产萧条肯定不会是问题。

3、Trading Places (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三个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的本质法则。

4、Boiler Room (2000)
难以想象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1999)
比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绝对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阴谋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的点子笼罩在硅谷的上空。

6、The Coca-Cola Kid (1985)
不是地震中的可乐男孩,而是美国男孩的可乐生涯。作为一个碳酸饮料的营销从业员,他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在边远的澳大利亚小镇,为什么没有一瓶可口可乐?营销是生意不可缺的部分。尤其是创业中不可缺少。一个男孩用可乐创造一个事业的故事。

7、The Secret of My Succe$s (1987)
任何年轻人的梦想中都至少包括两个绝对共同的东西,一个是金钱,一个是美女。明天早晨醒来,发现你不过就是一个北漂的时候,不过就是陷入大上海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小小小小的水滴的时候,如何实现自己梦想中这两个无法或缺的元素。且看美国堪萨斯的男孩在纽约飘荡的历程。如果纽约可以代表近100年人类商业活动的中心,那么,任何21世纪的年轻人,你不得不面对大城市的喧嚣,躁动,美女可以让你实现金钱的梦想,同样,金钱也可以让你品味美女的诱惑。去追求你梦想中的金钱,美女吧。

8、In Good Company (2004)
想成为全球级别的公司,怎么能够不看这个影片,至少5次以上呢。大公司都是通过收购来长大的。你会收购吗?知道收购后销售主管是怎么想的吗?知道销售人员背后议论什么吗?联想收购IBM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没有看懂这个影片。你看得懂吗?当公司与公司之间发生买卖的时候,公司一元的你,位置在哪里?

9、Barcelona (1994)
美国人的销售方式,销售方法真的可以同行全球吗?一个美国销售在西班牙的销售经历让我们学到销售的价值观,销售对客户文化的处理方式,销售对客户关系的把握。

10、Jerry Maguire (1996)
做生意要拿出诚意来。这个影片为美国文化提供了两条经典的短语,风行美国经久不衰。show me the money 让我看到钱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怎么才能看到钱,什么情况下,你会忘记这一点,而且通常是客户劝你忘记这一点。生意中没有牢靠的友谊,这是你在创业前必须要牢记的教训。做销售,建立大客户关系不容易。认真看上10遍吧。

11. office space 1999
公司缩减规模,预备裁员的时候,这个哥们居然不知道,而且,就在裁员开始的那天,他却决定请假一天。他的两个办公室的好友已经处在被开掉的边缘,无奈,哥们三个决定实施一个神秘计划,将公司帐号上的钱陆续转移,当然,通过木马病毒的方式。然而,由于这个哥们本来对办公室工作就没有感觉,于是,对于裁员特别轻松,满不在乎,公司高层偏偏就欣赏这样的态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办公室政治课实战教材。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司遇到危机时,裁员的本质动机,员工对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
12. the corporation 2003
18世纪美国法律正式通过了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个人的组织行为后,到21世纪,仅仅两个多世纪,美国的这个公司法居然影响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国的公司法中也看到类似的描述。恰好是这样的法律文本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这个冠之以法人的称号横行全球,世界每一个角度都受到影响。个人的贪婪,个人的无度,个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地扩张,膨胀。从最深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规则,并无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以及可以打败之的机会。
商业法,垄断法,公司治理的必修课程。
13. the insider 1999
当商业秘密与巨额货币纠缠在一起的时候,阿尔8226;帕西诺主演的主持人面对了两难的处境。在资本主义的商业社会,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金钱可以换来什么?商业社会的本质是货币自由交换,只要你情我愿,交换什么都可以,哪怕是交换对公众危害严重的吸烟的秘密。科学家的良知能否用钱收购,中国古语说的有钱能是鬼推磨,真的在外国对于鬼来说有效吗?
交易中的商业价值,交易中的定价原理,商业信誉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这个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来的,商科学生必须要理解金钱统治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具备的不可逆的特性。
14. 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一个缓慢叙事风格的影片。一个票房不怎么样的影片,一个懂商业的人说好的影片,一个社会大众看不懂的影片。一个公司的老板自杀了,似乎特别符合现在的萧条期的潮流。然而,老板自杀了,其公司还蒸蒸日上呢,董事会的实权人物开始行动,行动的目的当然是私欲横流,监管呢?正直呢?
公司治理,企业董事会操作实战等都是这个影片不可多得的实战教案。学吧,从血淋淋中学到教训,并用来治理好自己的大型企业。
15. antitrust 2001
商业社会信任容易建立吗?谁值得信任、给钱的人值得信任吗?给你一个录用的机会就值得信任吗?影片中的大型软件公司暗指微软,公司老板也是用比尔盖茨为原型的。从斯坦福录用天才软件工程师毕业生,然后应付已经严重推迟了的软件发布日期,然而,信任却突然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公司,法律,个人,专业性之间复杂的,纠缠不清的问题。
任何学科的学生都要看上五遍。毕业了,有的是大公司如同鳄鱼一样盯着你,不是用鳄鱼般的嘴,而是用诱人的薪酬,宽松的待遇包装起来的网,你已经准备好投怀送抱了吗?
16. rogue trader 1998
学习银行业务,尤其是投资业务最好的教材。一个能够将百年老字号银行一夜之间弄垮的业务模式到底是什么?其中伴随着一个职员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巧妙地利用廉价的不懂业务的员工?如何利用大银行罕见的机会?
还记得里森在巴林银行的所作所为吗?应该不会忘记2008年华尔街横行的杠杆吧。学习金融,学习投资,学习银行业基本操作的实战教案,怎么能够错过?!
17. other peoples’s money 1991
商业法,企业兼并,商业诉讼规范,商业流程,兼并重组流程等。也是一个基于美国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美国商业自由市场中到处充满了利己行为与利他行为的冲突,矛盾。也恰好是这些冲突和矛盾中可以学到不同的人的心思,不同的人的动机,以及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段。
商业法的学生,商科学生,法律学生必看。
18. disclosure 1994
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影片总是让人经久不忘。这个影片的主题是性骚扰,是公司办公室性骚扰。一个高管面对提升的机会,提升的关键人是他大学的女友,女友的动机并不单纯,在办公室发生了一切,一切,第二天却在法庭相见。
商业法,办公室行为,公司群体人际关系行为准则,公司高管提拔等都是难得的教材,生动的雷人的教案。
万万不能错过的是道格拉斯的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以及慷慨激昂。
19. what women want 2000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天生上帝都羡慕的帅哥自以为是,从事的又是广告行业,居然没有机会升迁,居然老板还是女性。一个意外,就一个小小的车祸,让他具备了能够阅读女性头脑的能力,他居然真的发现了女性竟然是这么想的。
商业心理学,女性行为学,广告学等都是这个影片中最需要学习的亮点。
20. barbarians at the gate 1993
当一个大师级的销售高手销售的产品是他的公司的时候,你要小心了,因为你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发大财的机会。看好他的公司的股票,立刻购买,无论多少钱都要买,因为眼看着他将这个公司的股票从40推到100,一个夜晚并不漫长,一个夜晚让有钱的更加有钱,贪婪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回避的主题,当然也无法忘记,每次贪婪遇到正直,为什么赢的总是贪婪。
现代公司政治,公司价值,投资机会,销售技巧等都是这个影片贯穿始终的启发。

100部校园电影

1,魔法灰姑娘〔超级推荐〕 (安妮海瑟薇主演)
2,贱女孩〔超级推荐〕(林赛罗汉主演)
3,灰姑娘的玻璃手机〔超级推荐〕
4,美人鱼〔超级推荐〕 (里面音乐也很好听)
5,舞出我人生〔超级推荐〕 (励志的!刚出了第二部)
6,录取通知书
7,水瓶座女孩
8,倒霉爱神 (2006林赛罗汉主演)
9,儿女一箩筐
10,冰雪公主〔超级推荐〕
11,我的朋友是明星〔超级推荐〕
12,辣妈辣妹〔超级推荐〕 (林赛罗汉主演)
13,物质女孩〔超级推荐〕
14,疯狂金龟车 (林赛罗汉主演)
15,平民天后〔超级推荐〕
16,公主日记(不用说勒)〔超级推荐〕(还有第二部哟!)
17,歌舞青春〔超级推荐〕[很热的电影!](Ⅰ和Ⅱ都喜欢)
18,律政俏佳人
19,麻辣宝贝〔超级推荐〕
20,恋爱刺客
21,美少女啦啦队〔超级推荐〕
22,12月男孩〔超级推荐〕 (哈利波特演的哟)
23,足球尤物
24,魔法双星
25,超完美男人〔超级推荐〕
25,劲歌飞扬〔超级推荐〕
26,纽约时刻
27,奶牛美女
28,穿PRADA的恶魔〔超级推荐〕
29,天生一对
30,高校天后〔超级推荐〕
31,像乔丹一样
32,牛仔裤的夏天〔超级推荐超感人~〕
33,初恋的回忆〔超级推荐 欣慰~〕
34,甜心辣舞〔超级推荐〕
35,花豹美眉
36,女兵报道
37,女生向前翻〔超级推荐 很立志!〕
38,小姐好辣
39,欧洲任我行
40,留级之王
41,风云才女(希尔顿酒店继承人之一尼克?希尔顿首部主打影片! 这是一部有关大学女生校园生活的喜剧,影片描述大学校园里一群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蠢蠢欲动的特权阶层少男少女平日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有点点SEX)〔超级推荐I LOVE HILTON SISTERS〕
42,谁领风骚〔超级推荐 女生的可怕和可爱〕
43,SAVED
44,疯狂有理
45,初露锋芒
46,美丽坏宝贝〔超级推荐(很有教育意义)〕
47, 新欢乐满堂
48,几乎正常
49,总统千金欧游记
50,辣妹保镖
51,我爱猫头鹰
52,朋友一场
53,偶像有约
54,彻夜狂欢
55,窈窕美眉
56,第1女儿〔超级推荐〕
57,被拯救者
58,对此承诺〔超级推荐〕
59,魔法保姆
60.对面恶女看过来
61,变装拍档〔超级推荐〕
62,虚拟偶像
63,新丁驾到
64,怪女孩出列〔超级推荐〕
65,一吻定江山
66.篮球兄弟
67,流行教母
68,魅力四射
69,美国甜心
70,超完美夺分〔超级推荐〕
80——86美国派1——6
87,小王子(韩)
88,不设防都市(韩)
89,科洛弗档案
90,十诫
91.恋爱假期(急速推荐)
92.乔治亚法则(林赛罗汉)
93.美女与丑姑(风流女帕里斯希尔顿新作)
94.附注我爱你(新片!唯美爱情)
95.珍妮朱诺(韩国,有关怀孕少女和纯情少男的)
96-100惊声尖笑1-4(美国超级讽刺好莱坞大片大搞笑电影,极力推荐)

1.《充气娃娃之恋》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学看点:孤僻症,妄想症。
虽然不是RYAN的经典之作 不过他表现得很好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学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 《大象》 elephant
心理学看点:电影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时间-空间语言挑战了传统电影的现实主义,从这个角度,讨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哲学层面,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时间已经过去,以回忆和和判断建立的感知体系能够还原事实本身吗?从现象出发如何抵达真相?经验事实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质?电影的艺术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个题域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开始一直到德勒兹的“影像-时间理论”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任何理性,无论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还是纯粹的理论/话语推导,在现象的丛林中是多么盲目和无知。他说,“我就像哥仑布,我对一切将一无所知”,也许正像《疾走罗拉》的开场白那样,“电影只进行90分钟,剩下的都是理论了!”
gus van sant 这个GAY带给我们的全是心里上的震撼

4. 《秘窗》 secret window
心理学看点:DID,多重人格。
johnny同学表现最好的一部 比海盗强的多了。。

5.《致命ID》 Identity
心理学看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多重人格障碍。DID 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多重人格的 问题在于你发现了多少

6. 《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心理学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
我也有相反的封闭空间恐惧症

7.《歌西卡》 gothika
心理学看点:犯罪心理学,失忆。
最有趣的psychology branch就是criminal psychology

8. 《失眠》 insomni
心理学看点:严重失眠症。
睡眠障碍还是比较严重的事情 请大家都不要忽视

9.《异度空间》 inner senses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
超自然现象是由心理角度造成的

10. 《美国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心理学看点:双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NC-17 如果选择看的话还是悠着点儿 NC-17意味着有看着猝死的可能

11.《钢琴教师》 la pianiste
心理学看点:继《蓝丝绒》以后最卓越的性心理变态电影杰作。
这种东西是越看越上瘾的 小说比较精彩

12.《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
心理学看点: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爱在精分治疗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nash equilibrium。。。学经济学疯了

13.《死亡试验》 das experiment
心理学看点:服从心理,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算是给我最大灵感的了

14. 《海滩》 the beach
心理学看点:假人性的贪婪,是彻头彻尾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15.《记忆碎片》 memento
心理学看点: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
我最讨厌海马体。。。因为它和下丘脑长得很像。。。让我背得很纠结

16. 《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
心理学看点:DID,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心头大爱!!!心理学入门影片

17.《灵异第六感》 the six sense
心理学看点:儿童心理学。

18.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弱弱地说一句。。。信仰就是精神分裂

19. 《一树梨花压海棠》 lolita
心理学看点:****、性心理变态。性心理变态还是很普遍的。。。我一直自我怀疑中

20. 《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学看点: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被ben和matt年轻的才华震撼到了 这俩人怎么越老越不中用

21.《心理游戏》 the game
心理学看点:人格/性格测试,应用,设计情景。
和诺兰同学有相同嗜好的大卫同学的作品 我一直怀疑他俩都是严重的心理学痴迷者

22.《第八日》 le huitleme jour
心理学看点:唐氏综合症。

23.《梦旅人》 picnic
心理学看点: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由此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岩井俊二的巅峰作。

24. 《一级恐惧》 primal fear
心理学看点:法庭中的心理学家,职业资格,犯人伪装多重人格。犯罪心理学典型代表作

25. 《本能》 basic instinct
心理学看点:弗洛伊德、性与暴力的本能。

26.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学看点:Abnormal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最全的了

27. 《雨人》 rain man
心理学看点:孤独症(通俗点叫自闭症) 高功能孤独症。

28. 《蓝丝绒》 blue velvet
心理学看点:展现了各种性心理扭曲的场景。心理学电影开山鼻祖

29. 《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心理学看点:条件反射,厌恶疗法,行为主义经典。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代表 直接表现了UCS UCR CS CR的关系 经典中的经典

30. 《爱德华大夫》 spellbound
心理学看点: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经典。希区柯克同学 你很牛

‘玖’ 马丁.弗兰克是何许人也

1954年11月21日,马丁·弗兰克尔出生于托莱多,是当地一名县法官三个儿子中的老二。学生时代的马丁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他性格孤僻,不太愿与同学一起玩,身边的朋友非常少。

马丁自己则认为他比周围的学生都要聪明,因为他学东西根本不费劲。他以前就读学校的老师也承认,马丁的确有点小聪明,即便他因故缺了很多课,之后他只需要花一点功夫就能赶上,甚至出人意料地拿到高分。或许正是马丁对上天赋予自己的醒目头脑过于自信,让他有点飘飘然;也或许对他来说,这一切荣誉和奖励都来得太容易,让他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错觉甚至危险的梦想:只要动动脑筋、钻钻空子,我想要的东西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在高中的最后一两年,学习的兴趣在他身上开始渐渐消退,直到后来荡然无存。这个时候也恰恰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一步一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因考试恐惧症辍学

从一开始进学校念书直到步入成年,总是有一个梦魇无时无刻不在马丁身边折磨着他——考试恐惧症。在就读托莱多大学期间,这种精神压力让他的人格产生了分裂。据他的导师约翰逊介绍,马丁的大学是“完全失败的”,考试给他带来的焦虑与日俱增,直到最后被迫中断了剩下的两年学业。

立志做经纪人赚大钱

大学中途辍学后,马丁开始接触房地产生意,想在楼宇买卖中大赚一笔,成为暴发户,但是这个涉世未深、四处胡冲乱撞的毛头小子最后只能接受一次惨败的打击。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兴趣并像着了魔一样,想尽一切办法自学,立志做一名经纪人。《华尔街邮报》、《福布斯》等报刊都成为了他的课本。当时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马丁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借了父母一大笔血汗钱,整天泡在经纪行里,观察那些商人如何让手中的资本“变大钱”,整个专业机器如何有效运转。接触了里面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以后,马丁坚信:只有在金融这一行里混出名堂,才能拿到打开发财之门的钥匙。

开始骗钱 跌了两跟头差点被抓

一方面,马丁凭借他聪明的头脑,很快掌握了证券买卖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日渐精通,进步飞快;可是另外一方面,他的道德却逐渐被金钱所麻痹,被贪婪的欲望蚕食吞噬。他被美国历史上着名的诈骗犯罗伯特·韦斯科的传奇经历所深深吸引住了,并把他作为自己“奋斗”路上的偶像和目标。

金睛火眼下穿了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善良的外表博得了他的第一个老板约翰·斯库特的信任。1986年1月,尽管约翰有点犹豫,最后还是聘请马丁做他们公司的市场分析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翰逐渐发现他错聘了马丁做手下。他说:“马丁不知道怎么去做生意。他只会告诉你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做一些‘马后炮’的评论。他整天滔滔不绝地在宣传他那套根本行不通的系统计划。”

后来,马丁更在约翰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网上市场谎称自己是约翰的授权代表进行交易。约翰发现后马上开除了马丁。

吹嘘只赚不赔敛资金

后来,他只能一个人独立闯荡。他为免投资者怀疑,盗用了他一个朋友社会保险的名字和帐号注册了一个叫“温思路普”的空壳公司,自己则当上了“董事长”。

首先,他不惜重金做广告“钓”大客户。马丁在广告词中夸大其辞地吹嘘自己的公司开设的“新业务”:这项投资不但能保证投资者在盈利时得到分红,而且在亏本时能够也及时获得补偿。听说真的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少人真的动心了。1986年,终于有一个名叫道格拉斯·麦斯韦尔的生意人“上钩”了!他同意与马丁合伙建立一个“弗兰克尔基金”,双方各投资至少5万美元。马丁一方则找来了前老板的朋友泰德,麦斯韦尔一方则去找他的有钱朋友及亲戚集资。

看在钱的份上马丁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计划”,哪怕是跑到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去劝说麦斯韦尔一方的投资者。他的“计划”在当地口口相传,而且越传越神,马丁一下子成为了当地人的“财神爷”,各家纷纷拿出积蓄交给他,做梦都希望他能帮他们在不久的将来“生下”更多的“小钱”。他一下子就筹集到了几百万美元。

让他从眼皮底下溜了

后来由于麦斯韦尔的生意失败,资金损失惨重,“弗兰克尔基金”宣告破产后,1991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对马丁采取了“终身禁止参与证券交易”的处罚措施。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却疏忽了对马丁的进一步调查,或者说,他在调查人员面前显示出了他可怜的一面:他没有大肆挥霍投资者的钱;个人生活也很简朴;他在事件中只是个打杂角色。因此,调查人员没有把他当成是日后投资界的巨大威胁。

连一名代表马丁的律师最后也这样说:“他(马丁)并不是什么天才,也不是金融家。他只是一脸老实相的骗子。人们容易受他所骗因为他表面看上去并不狡猾,因此能‘扮猪吃老虎’。

但是,委员会的人员没有搞清楚1991年前马丁到底做过些什么。其实,他早在1989年已经悄悄地成立了他的第二个“公司”——“合伙创业基金”。这个“公司”其实和“弗兰克尔基金”一样,只不过摇身一变换了个名字。为了避免引人注意,马丁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最低的投资金额降到了1万美元,吸收的投资者数量也更加多了。这时,已经和斯库特离婚的索尼亚也加入到当中来了。

瞒天过海 收购保险公司挪用储备金

早在联邦联邦政府注意到马丁的这些非法举动时,此时的马丁已经盘算好了他的下一个目标:用骗来的钱不断发展子公司。

那时候,马丁正在筹建一个“特奈信托投资公司”。据后来田纳西州审计调查员的资料档案,这家信托公司成立时就从投资者手中骗到了共计370万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合伙创业基金”。

为何瞄准小型保险公司?

马丁成立这个“特奈信托投资公司”的目的是要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那些出现财政困难的保险公司。为什么马丁想到购买其它保险公司,而且对那些濒临破产的特别感兴趣呢?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合法的保险公司除了有一部分流动资金能及时对保险客户进行理赔、偿还客户保险金以外,还要有一定数量大额资金作储备。但是,这些大额储备金一般除了可以用来购买国家债券之类高信用等级的证券以外是不允许挪作它用的。但是马丁却有自己的一条“妙计”既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储备金也可以避开调查人员的视线。

他的“妙计”就是用他开的“信托公司”的资金购买越来越多的的保险公司,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资金补充,作为利益交换,这些保险公司的储备金都收归他名下。神不知鬼不觉,保险公司的储备金没有经过任何资金的兑换和转移就转到了马丁的“公司”帐下。没有任何的单据痕迹和银行纪录,这当然就可以巧妙地避开调查人员的监察视线了。有了这些储备金,马丁不仅可以建立他的“保险业帝国”,而且可以收进自己腰包,过上奢侈的生活。

首次收购就吞了2000万

1991年10月,“富兰克林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了第一家被马丁收购的保险公司。当时,保险调查员非常吃惊的发现,这间存在严重财政困难的公司一夜之间被“特奈信托投资公司”注资近400万美元以后突然起死回生,濒临倒闭的“富兰克林”又可以重新开保单了。

马丁把“合伙创业基金”里投资者的钱注入“特奈信托”,进而购买了“富兰克林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同时,“特奈信托”也马上从“富兰克林”那里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储备金。他明白该保险公司的客户不太可能一下子要提取2000万保险金,而调查员也丝毫没有发觉,所以他可以把这笔钱随意挪作它用。

野心渐膨胀 狡兔建三窟

有了第一步的成功,马丁的胆子更大了,贪欲的野心也在不断的膨胀。他下一步打算在全美不同的州收购更多的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而他这样做是为了万一某个州的调查员要审计这个州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从他名下另外一些州份的保险公司调集储备金应对审查而不漏破绽。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马丁通过他的“特奈信托投资公司”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南部许多州的小型保险公司。每次收购计划的成功都会给他带来一笔上百万美元的储备金收入,同时也为他下一次的收购筹措到了足够的资金。如此循环往复,他手中资金的数目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1998年,他花了4800万美元就把美国第一人寿保险公司买下,同时获得了该公司1亿美元的资产。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家保险公司并没有财政困难,而是仍在盈利的阿拉巴马州的大公司。1998年底,“特奈信托”的总资产就已经达到了4亿3400万美元。

露出破绽 逃到欧洲还给引渡受审

再聪明的狐狸最后还是要露出尾巴的。马丁保险储备金挪用的痕迹还是给细心的保险调查员乔治·戴尔发现了。乔治对密西西比州转往纽约的一笔钱产生了怀疑,进而追查这笔打算转往“国家自由证券公司”的地址。但是,令他感到震惊的是,这间公司竟只是纽约的一个邮箱!于是,他继续深入询问密西西比公司的职员,最后顺藤摸瓜发现了马丁在该州的三家保险公司涉嫌非法挪用资金。

未烧完文件留罪证

早已预感情况不妙的马丁开始为逃往做准备:吩咐手下搞到数个欧洲国家的假护照和身份证,把数百万元美元兑换成钻石,甚至连逃命用的私人飞机、藏匿的住所都想好了。1999年5月初,弗兰克尔在康州格林威治的豪宅起火,烧毁了他的商业文件。他干此后不久即告失踪。警方认定这是一起自行纵火案,在搜查他的住宅时,当局还找到许多证据,在两个壁炉中发现了大量未完全烧毁的文件,在一页纸上还写着〃洗钱及逃跑计划〃。于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出通缉令,开始在世界各地追捕他。

纵火后,弗兰克尔携带他的一名生意合伙人、也是他的女友侯伊秘密逃往意大利,他们在罗马附近的一家小旅馆租了一个房间。弗兰克尔不敢外出,于是租了许多录相带,关起门来消遣。女友对此不满,离他而去。弗兰克尔也胆战心惊,怕女友暴露了他的行踪,于是又逃往德国。

德国越狱未遂

弗兰克尔在汉堡一家旅馆租了一个房间,一下子就交了两个月的房租。与此同时,他又找了一个女友。1999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终于找到了他的蛛丝马迹,并把他的行踪通知了德国警方。德国警察顺藤摸瓜,一举在他的旅馆房间内把他逮捕。在他的房间内,警察搜出574颗钻石和9本假护照,其中两本是英国的,7本是希腊的,此外,还有巨额现金。德国司法机关以逃交进口钻石税及拥有假护照罪,判处弗兰克尔三年徒刑。

按照德法律,弗兰克尔要在德国服刑一半才能引渡。他曾经在德国的法庭上表示:“……说实话,我还是愿意留在德国。”对此,美国当然不答应,国内还有一大批受害者在等着讨个说法呢。

弗兰克尔得知要引渡的消息后,知道回国死路一条,于是冒险策划越狱。他通过同监的室友从外面秘密传递进狱中一根钢丝锉。在室友的帮助下,于2月27日夜里,用这把尖锐的钢丝锉,企图锉开汉堡监狱的铁栏栅越狱。实际上监狱早有准备,在他的房内安装了秘密摄影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他刚一动手,狱内警铃大作,他和他的室友束手就擒。

2001年,马丁·弗兰克尔被德国警方引渡回美国。2004年12月10日,这个逍遥法外了十多年的美国头号金融诈骗犯被法庭判处17年的监禁。

感情信条 “有钱就能买来爱情”

在马丁和他朋友的众多电话联络中,有一次他无意中透露了自己对金钱和爱情的一些心里话。他对朋友说:“没有钱,生活就绝对没有自由。如果我现在还是个穷光蛋,住在我父母的家里,我就是个垃圾。你认为那些女人会喜欢和这样一个没有出息的废物吗?所以说,有钱就能买来爱情。”

撬了第一个老板的墙脚

在他成年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生活中所接触的女人只有母亲和他姐姐。直到1986年,他成为了约翰·斯库特的手下以后,看上了斯库特的太太索尼亚。索尼亚也对这个性格有点古怪的年轻小伙子频抛媚眼。马丁每天都要花数小时和索尼亚谈生意策略,不同的经纪生意,最后发展到他们俩连私事也无话不谈,包括索尼亚经常向马丁大倒婚姻中的苦水。后来两人发展到经常背着约翰私下里鬼混。

后来,两人觉得约翰的存在始终碍手碍脚。于是,马丁以约翰对两个女儿进行性骚扰为由将他告上法庭,并最终让索尼亚和女儿离开了约翰。作贼心虚的马丁还是害怕约翰早晚会找他报复,于是还专门雇请了一名保安专家作随身保镖。后来,为了彻底摆脱约翰在自己心里挥之不去的影子,马丁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托莱多,有多远走多远。

1993年春天,马丁终于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的小镇上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住所,不久他把索尼亚和她两个女儿都接了过来,安顿在这个环境清静、有如世外桃源的别墅里。

挥金如土 妻妾成群

由于他的骗术高明,十多年间没有任何调查员发现他的诡计,这样他积累了上亿美元的财富。在马丁身上看来,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句话一点不假。那时,已经腰缠万贯的马丁身边的美女慢慢多了起来。他说,这些人一部分是他的情人,另一部分则是倾慕他的“追随者”。真如他所说的那样,马丁的爱情还真的是“买”来的。据他当时的管家回忆说,他对每一个愿意和他在一起的情人都很大方,出手很阔绰。那些情人无论住在纽约还是不知名的小镇,她们住的别墅、开的豪华轿车、穿的名牌服装全部都由他一个人埋单,出行旅游的派头就更大了。他的情人实在太多了,为了方便自己享乐,妻妾成群的他甚至在同一条大街上买了两套房子给两个情人建了安乐窝。

有钱以后的马丁越来越沉迷于酒色之中,生活极之放荡,此时的他暴露出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据他附近的邻居表示:“他(马丁)家简直成了妓院了!许多浓妆艳抹的年轻美女经常在他家出出入入,好不热闹。毫不夸张地讲,最多的时候每个小时都有好几个进出啊。”难怪连他第一个情人索非亚再也忍受不了,和她的两个女儿离开了这个再也待不下去的淫窝。

毕竟马丁这样的奢侈生活是以巨额的财富作支撑的。1999年5月,马丁似乎觉察到形势不大对劲,开始做好了逃往的准备,而他那个亲手搭建起来的“情人家族”也开始土崩瓦解,最终昙花一现。

赃物钻石被拍卖

2004年12月9日,美国纽约的一家拍卖行向公众展示了从马丁·弗兰克尔那里搜获的822颗钻石,并将它们全部拍卖。最终这些钻石总共卖得900多万美元,并全部用于赔偿十多年来受马丁诈骗的部分受害者。

为期两天的钻石拍卖会吸引了从零售商人到投资受害者的几百名群众到场。这也是美国财政部组织的最大型的拍卖会。

拍卖会上,一颗15.67克拉、大小与一枚镍币相当的钻石以29万7500美元的价格被一位互联网的竞价商买走,这也是这次拍卖会的最高成交价。

末路迷上占星术

一步一步走向末路的弗兰克尔还迷上了占星术。警察的调查纪录显示,他们在马丁家里搜到了完全看不懂的卜卦图。马丁希望在玄学的神秘当中找到一点可以安慰自己的灵丹妙药,来解决当时一直困扰他的5个问题:

1 我会进监狱吗?

2 会有人出卖我吗?

3 我应该这时候逃走吗?

4 我要把那些海外的资金转回来吗?

5 我最终会平安无事吗?

‘拾’ 求 马丁.路德.金 1963年演讲稿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演讲的演讲稿

中文翻译: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来到国家的首都是为了兑现一张支票。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辉煌篇章时,就签署了一张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这张期票向所有人承诺——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

然而,今天美国显然对她的有色公民拖欠着这张期票。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一张盖着“资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会破产。我们决不相信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宝库会资金不足。 因此,我们来兑现这张支票。这张支票将给我们以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块圣地还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正是万分紧急的时刻。现在不是从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言的时候。现在是走出幽暗荒凉的种族隔离深谷,踏上种族平等的阳关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走出种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满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时候。现在是使上帝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时候。

忽视这一时刻的紧迫性,对于国家将会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来,黑人顺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端。

如果国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黑人只需出出气就会心满意足的人将大失所望。在黑人得到公民权之前,美国既不会安宁,也不会平静。反抗的旋风将继续震撼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

但是,对于站在通向正义之宫艰险门槛上的人们,有一些话我必须要说。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我们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饮渴。

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 席卷黑人社会的新的奇迹般的战斗精神,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为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同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自由同我们的自由休戚相关。他们今天来到这里参加集会就是明证。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勇往直前。我们不能后退。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满意?”只要黑人依然是不堪形容的警察暴行恐怖的牺牲品,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我们在旅途劳顿后,却被公路旁汽车游客旅社和城市旅馆拒之门外,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限于从狭小的黑人居住区到较大的黑人居住区,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我们的孩子被“仅供白人”的牌子剥夺个性,损毁尊严,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密西西比州的黑人不能参加选举,纽约州的黑人认为他们 与选举毫不相干,我们就决不会满意。不,不,我们不会满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你们有些人历尽艰难困苦来到这里。你们有些人刚刚走出狭小的牢房。有些人来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风暴袭击和警察暴虐狂飙摧残的地区。你们饱经风霜,历尽苦难。继续努力吧,要相信:无辜受苦终得拯救。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亚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佐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窟和黑人居住区去吧。要知道,这种情况能够而且将会改变。我们切不要在绝望的深渊里沉沦。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将带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嘈杂刺耳的争吵声,变为充满手足之情的悦耳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到了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义高唱这首歌:

我的祖国,可爱的自由之邦,我为您歌唱。这是我祖先终老的地方,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 如果美国要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一点必须实现。因此,让自由之声响彻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

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仅如此;让自由之声响彻佐治亚州的石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田纳西州的望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个个土丘!

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山岗!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轰响,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大村小庄,每一个州府城镇,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将能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英文原文:

I Have a Dream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I am happy to join with you today in wha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greatest demonstration for freedom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their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still is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ed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And so we'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 shameful condition.

In a sense we've come to our nation's capital to cash a check. When the architects of our republic wrote the magnificent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y were 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 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to fall heir. This note was a promise that all men, yes, black men as well as white men, would be guaranteed the "unalienable Rights" of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t is obvious today that America has defaulted on this promissory note, insofar as her citizens of color are concerned. Instead of honoring this sacred obligation, America has given the Negro people a bad check, a check which has come back marked "insufficient funds."

Bu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 bank of justice is bankrupt. We refuse to believe tha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funds in the great vaults of opportunity of this nation. And so, we've come to cash this check, a check that will give us upon demand the riches of freedom and the security of justice.

We have also come to this hallowed spot to remind America of the fierce urgency of Now. This is no time to engage in the luxury of cooling off or to take the tranquilizing drug of graalism. Now is the time to make real the promises of democracy. Now is the time to rise from the dark and desolate valley of segregation to the sunlit path of racial justice. Now is the time to lift our nation from the quicksands of racial injustice to the solid rock of brotherhood. Now is the time to make justice a reality for all of God's children.

It would be fatal for the nation to overlook the urgency of the moment. This sweltering summer of the Negro's legitimate discontent will not pass until there is an invigorating autum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Nineteen sixty-three is not an end, but a beginning. And those who hope that the Negro needed to blow off steam and will now be content will have a rude awakening if the nation returns to business as usual. And there will be neither rest nor tranquility in America until the Negro is granted his citizenship rights. The whirlwinds of revolt will continue to shake the foundations of our nation until the bright day of justice emerges.

But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I must say to my people, who stand on the warm threshold which leads into the palace of justice: In the process of gaining our rightful place, we must not be guilty of wrongful deeds. Let us not seek to satisfy our thirst for freedom by drinking from the cup of bitterness and hatred. We must forever conct our struggle on the high plane of dignity and discipline. We must not allow our creative protest to degenerate into physical violence. Again and again, we must rise to the majestic heights of meeting physical force with soul force.

The marvelous new militancy which has engulfed the Negro community must not lead us to a distrust of all white people, for many of our white brothers, as evidenced by their presence here today,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ir destiny is tied up with our destiny. And they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ir freedom is inextricably bound to our freedom.

We cannot walk alone.

And as we walk, we must make the pledge that we shall always march ahead.

We cannot turn back.

There are those who are asking the devotees of civil rights, "When will you be satisfied?" 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the Negro is the victim of the unspeakable horrors of police brutality. 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our bodies, heavy with the fatigue of travel, cannot gain lodging in the motels of the highways and the hotels of the cities. We cannot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a Negro in Mississippi cannot vote and a Negro in New York believes he has nothing for which to vote. No, no, we are not satisfied, and we will not be satisfied until "justice rolls down like waters, and righteousness like a mighty stream."

阅读全文

与大银行家马丁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vd光盘存储汉子算法 浏览:757
苹果邮件无法连接服务器地址 浏览:962
phpffmpeg转码 浏览:671
长沙好玩的解压项目 浏览:145
专属学情分析报告是什么app 浏览:564
php工程部署 浏览:833
android全屏透明 浏览:737
阿里云服务器已开通怎么办 浏览:803
光遇为什么登录时服务器已满 浏览:302
PDF分析 浏览:484
h3c光纤全工半全工设置命令 浏览:143
公司法pdf下载 浏览:381
linuxmarkdown 浏览:350
华为手机怎么多选文件夹 浏览: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块指令 浏览:349
风翼app为什么进不去了 浏览:778
im4java压缩图片 浏览:362
数据查询网站源码 浏览:150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92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