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密码分为哪三种
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第七条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属于国家秘密。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实行严格统一管理。
第八条 商用密码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商用密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1)加密保护和核心认证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第十三条 国家加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科学规划、管理和使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增强密码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四条 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的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信息系统,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
第十五条 从事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科研、生产、服务、检测、装备、使用和销毁等工作的机构(以下统称密码工作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以及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和保密责任制,确保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安全。
B. 密码法规定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属于国家秘密。
现实生活中提到“密码”一词,人们通常以为就是每天接触的手机开机“密码”、电子邮箱登录“密码”、微信“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实际上,生活中的这些“密码”只是进入个人手机、电子邮箱或者个人银行账户的口令、“通行证”,是一种简单、初级的身份认证手段,是最简易的密码。
C. 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特密级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属于国家秘密。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实行严格统一管理。
国家加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科学规划、管理和使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增强密码安全保障能力。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的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信息系统,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十五条规定,从事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科研、生产、服务、检测、装备、使用和销毁等工作的机构(以下统称密码工作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以及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和保密责任制,确保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的安全。
D. 简述认证与加密的区别
认证和加密的区别在于:加密用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阻止对手的被动攻击,如截取、窃听等;而认证用以确保报文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真实性以及报文的完整性,阻止对手的主动攻击,如冒充、篡改、重播等。认证往往是许多应用系统中安全保护的第一道设防,因而极为重要。
认证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验证称谓者(人或事)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来达到验证称谓者是否名符其实的目的。这样,就要求验证的参数和被认证的对象之间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理想情况下这种对应关系应是惟一的。
认证系统常用的参数有口令、标识符、密钥、信物、智能卡、指纹、视网纹等。对于那些能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的参数(非时变参数可采用在保密条件下预先产生并存储的位模式进行认证,而对于经常变化的参数则应适时地产生位模式,再对此进行认证。
一般来说,利用人的生理特征参数进行认证的安全性高,但技术要求也高,至今尚未普及。目前广泛应用的还是基于密码的认证技术。
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都是确保数据真实性的措施,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①认证总是基于某种收发双方共享的保密数据来认证被鉴别对象的真实性,而数字签名中用于验证签名的数据是公开的。
②认证允许收发双方互相验证其真实性,不准许第三者验证,而数字签名允许收发双方和第三者都能验证。
③数字签名具有发送方不能抵赖接收方不能伪造和具有在公证人前解决纠纷的能力,而认证则不一定具备。
如果收发双方都是诚实的,那么仅有认证就足够了。利用认证技术,收发双方可以验证对方的真实性和报文的真实性、完整性。但因他们双方共享保密的认证数据,如果接收方不诚实,则他便可以伪造发送方的报文,且发送方无法争辩;同样,发送方也可抵赖其发出的报文,且接收方也无法争辩。由于接收方可以伪造,发送方能够抵赖,因此第三者便无法仲裁。
E.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什么普通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属于国家秘密。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实行严格统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第三条密码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创新发展、服务大局,依法管理、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密码工作的领导。中央密码工作领导机构对全国密码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制定国家密码工作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密码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进国家密码法治建设。
第五条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密码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密码工作。
国家机关和涉及密码工作的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机关、本单位或者本系统的密码工作。
第六条国家对密码实行分类管理。
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
第七条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属于国家秘密。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实行严格统一管理。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规定国家对密码实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规定国家对密码实行分类管理。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六条国家对密码实行分类管理。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其中核心密码的管理是最为严格的。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属于国家秘密。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实行严格统一管理。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密码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密码工作。国家机关和涉及密码工作的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机关、本单位或者本系统的密码工作。
G. 什么是商密和普密,区别是什么
1,依据内容不同:商密是依从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普密主要定点在几个重要的科研院所进行研制。
2,针对目的不同:商密主要用来配备涉及国家机密的部门,普密则是针对个人隐私方面。
3,审核严禁度不同:国外密码产品必须要经过审批才能进入国内市场,商密严。
(7)加密保护和核心认证扩展阅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家密码管理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会同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给予警告,责令立即改正:
1,在商用密码产品的科研、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保密规定的。
2,销售、运输、保管商用密码产品,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
3,未经批准,宣传、公开展览商用密码产品的。
4,擅自转让商用密码产品或者不到国家密码管理机构指定的单位维修商用密码产品的。
H. 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
绝密级。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家对密码实行分类管理,密码分为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密码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对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实行严格统一管理。
相关规定
明确实行密码保密责任制,完善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制度等的同时,强化保密义务和法律责任,在法律责任一章明确违法行为及其惩戒措施。法律规定,违反该法或者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发生核心密码、普通密码泄密案件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密码管理部门建议有关国家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理。
I. 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
是的,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而人们日常接触的计算机或手机开机“密码”、微信“密码”、电子邮箱登录“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实际上是口令。
口令是进入个人计算机、手机、电子邮箱或银行账户的“通行证”,是一种简单、初级的身份认证手段。
密码的类型
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
核心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信息。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机密级、秘密级信息。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核心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绝密级,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为机密级。
商用密码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商用密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