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分体文学史pdf

分体文学史pdf

发布时间:2022-12-08 08:31:46

‘壹’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

先秦文学,周远斌,《红楼梦人物百家言——薛宝钗》,中华书局2006年版。
《古代文学情感观流变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杜贵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李绿园与歧路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古代小说散论》,山东文艺出版社,1994年《“三”与〈三国演义〉》,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剪灯三话》,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明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唐宋诗选》(二人合着),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小豆棚(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校点),巴蜀书社,1995年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罗贯中与《三国演义》,山东文艺了出版社,2004年《儒林外史》(校点),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数理批评与小说考论》 齐鲁书社2006年《红楼梦人物百家言丛书》(6种7册)中华书局2005即出《爱情文学丛书》(5种)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
唐宋文学,王勇,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学术专着《中国古代文学分体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冯惟敏、冯溥、李之芳、田雯、张笃庆、郝懿行、王懿荣年谱》,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四书五经简注》,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4月。陈元锋,《乐官文化与文学—先秦诗歌史的文化巡礼》,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段成式诗文辑注》(与闫昭典合着),济南出版社1995年。明清文学,石 玲,《袁枚诗论》齐鲁书社,2003年《齐鲁文化通史》(明清卷),中华书局2004年(合着),《山东分体文学史》(戏曲卷),齐鲁书社2005年(合着),王恒展,:《中国历代文言小说赏析》、《中国历代白话小说赏析》、《中国古代寓言大观》、《中国分体文子史》(小说卷)、《山东分体文子史》(小说卷)、《游侠剑客》、《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梁山泊与水浒传》、《谢榛全集》、《中国古代文学分体研究》(小说卷)、《中国传统文化通览》、《中国文化通览》,元明清,魏青,齐鲁书社2005年版《山东分体文学史·散文卷》(参撰,即《第五章元明散文 〈概说〉、〈明前期文〉、〈明后期文〉》,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齐鲁历史名人》(参撰,即《齐鲁文学家》)。徐文军,《中国文学(第四册)》,齐鲁书社2002/06出版,分册主编;《小成语大启发》明天出版社2002/08出版,二人合编;《中国传统文化通览(英汉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12,副主编;《山东分体文学史·小说卷》,齐鲁书社,2005/01,副主编;《中国文化通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副主编,王恒展,:《中国历代文言小说赏析》、《中国历代白话小说赏析》、《中国古代寓言大观》、《中国分体文子史》(小说卷)、《山东分体文子史》(小说卷)、《游侠剑客》、《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梁山泊与水浒传》、《谢榛全集》、《中国古代文学分体研究》(小说卷)、《中国传统文化通览》、《中国文化通览》,刘靖渊,《中国历代诗歌精读·宋诗卷》济南出版社《山东分体文学史》(诗歌卷,明清部分)齐鲁书社2005年《解语花——传统男性文学中女性形象观照》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北宋词研究史论》 齐鲁书社2006年

‘贰’ 你好,请问可以麻烦您再分享一下中国分体文学史的网盘吗谢谢

别做梦了,别人没分享是不可能看得到的,如果这样谁还敢用网盘?一点隐私都没有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谢谢

‘叁’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八个,具体是如下:

一、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中国古代文学

五、中国古典文献学

六、汉语言文字学

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八、文艺学

考研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该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国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

虽然是一个传统专业,但是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趋于饱和,供大于求。近年来,总体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就业面宽,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肆’ 2022年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保研去向

语言文学专业考研8大方向解读
1、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
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着,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2、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
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
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5、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
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6、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7、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8、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
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
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伍’ 独特的视角,文学的重构

                                                                                                                 ——评袁行霈的《中国文学概论》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加上那么点试窥性质的初探“企图”,本人深感对于有一定文学功底和基础的人来说,若是想要把中国古代文学的全貌概况进行专业性的认识和梳理,则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概论》不可不看,不可不精读,且一遍两遍恐怕还不够,至少应三遍以上。究其缘故,本文试着从两大方面来说明。

一、独特的视角

《中国文学概论》作为一本用概论的方式来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的着作,要明确其性质,倒是一个难题。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近四十年来中国大陆似乎没有出版过《中国文学概论》之类的书籍,我只能根据自己平时对中国文学的理解,摸索着建立一种体系。这种体系既不同于中国文学史,也有别于文学概论;既要涵盖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又要简明扼要并且具有理论性。”鉴于此,为了论述的目的和从书的内容上看,(实际上这也是本文立足的基点)本人把它的性质暂定为文学史类书籍,至于恰当与否,希望大方之家能支持这样一句话:“你所说的我不可能都同意,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

从宏观方面来讲,《中国文学概论》并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中国古代文学入门书,尽管它的第一批读者是外国学生。正好相反,它以多侧面的透视和总体的论述的独特视角来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时所涉及的内容涵盖量极大极广,比起当前通行的高校文学史类教材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全书的总论中,并从此中得出它是中国文学通史的结论。

综观总论六章,每章都是以不同的视角来综述文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文学审视观。第一章作者用四个方面来概述中国文学的特色,其中不乏贯穿实例的引证。第二章中提出的中国文学分期的依据和基于此将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四个时期的观点则成为本部分的重头戏,乃至全书的闪光点。到了第三章中的关于地域研究问题,是作者针对以往的中国文学的研究中注重史的叙述、作家作品的考证评论,以及文体的描述而提出来的。至于第四章的文学类别划分、第五章的儒释道三家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及第六章的文学鉴赏,作者在前人和今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却又简略的概述,把专着浓缩为章节,使读者得到精华中的精髓,但又不束缚他们的思维,可以让其在脑中再由薄到厚。一句话,综合六章说它是中国文学通史是不为过的,只不过为精华本而已。

从微观方面来说,《中国文学概论》在它的分论部分以四章的份额分别有详有略地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抑或可以说是把其有密切关系的文体进行综论。在综论过程中,作者的意图和思想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一些新颖的观点的提出和论证亦被作者翔实的材料和朴实的语言所“证身”。如在论述中国诗歌的源头时,袁行霈先生在传统两个源头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诗歌的第三个源头为汉乐府的新看法,并且把其抬到更高的地位,似有压倒《诗经》和《楚辞》两个源头之势。在这里,作者还似有意暗示中国传统的各种文体有很大一部分最初来自于民间,只是在经过一段时期后,所谓的俗文体才被扶正,登堂入室地成为雅文体。

另外,作者在对诗赋、词曲、小说、散的源流演变论述过程中,认为每一体裁都有其发育、成熟、衰老期。从中,一些文学研究中令人费解或解释不甚清楚的现象就得到迎刃而解。比如同等资历下,体裁成熟期时的作家们更容易成名,颇有时势造英雄的味道;而体裁衰老期时的作家们,若是没有勇于探索、去尝试和创新的精神,只会安于现状或朝着极端发展,不能做到像苏东坡以诗为词、周邦彦以赋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的文杰那样不被体裁的外在形式所束缚,不但不能登上文坛的顶峰,成为一代大家,甚或会被时代所淘汰。

由于是对每一种文体进行论述,分论部分看起来就是几种分体文学史的结集本。须要说明的是,不能因为此,我们就主观地认为它们的联系很疏散。恰恰相反,全书抓住了文学体裁在演化进程中互相渗透这一关键,清晰地展现出各种体裁丰富特征的成因以及复杂的演化过程的由来。所以说分论部分就是四种有机联系的分体文学史,应当是缩写罢了。

二、文学的重构

《中国文学概论》作为一本已出版有十余年历史的专着,它的亮点即以文学体裁演化阶段作为中国文学分期的依据并由此而得出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四个时期的结论,相信是使它至今仍受欢迎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传统和现行的高校文学史类教材的编写大都是沿袭老套的编写体例,即以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主要是朝代分期)来描述文学,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学的研究来较清楚的展示该时期的文学与当时社会生活的种种关系,并由此来认识、揭示该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这样做本无可厚非,怕只怕到最后的成果弄出的却是一本或一部关于作家、作品的评论的集合体的所谓文学史,与同一体例下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不可同日而语,有着天壤之别。

本来,文学史作为“史”体,其编写自然是以时间为顺序,但具体到操作步骤上来,则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文学分期的依据应是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主要是朝代分期);另一种却认为其依据应为文学体裁演化阶段,因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就应通过对文学体裁演化进程中每一形态的研究来较清楚地揭示文学自身特征与其运动机制,而前者是以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不利于揭示文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不过后者的理论被付诸于实践的,当首推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概论》。不可否认,上述两种观点只是由于出发点不同,才造成了体例的内容各有侧重点罢了,至于孰好孰坏,至今当没有定论。因为按照前者编写的文学史有几部还是非常经典的,如游国恩等于六十年代初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况且此种体例仍占据着绝对的主流;而后者鉴于体例还不是非常完善,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以新巧取胜,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所以袁行霈先生虽然写出了《中国文学概论》这一似有“违背”常规惯例形式的着作,但在他近年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体例上仍是以朝代分期为依据,尽管书中出现了三古七段双视角这个理论新亮点。也不知是悲或喜,更大的可能是或许是提出理论容易,可一旦具体到操作上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但愿不是囿于传统习惯。

虽说是文学的重构,提出了文学分期的依据和分为四个时期:诗骚时期、诗赋时期和词曲、话本时期以及传奇与长篇小说时期,不过《中国文学概论》中的观点仍是一家之言,并非定论。所以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文学应分为五个时期,不过仍是以文学体裁的演化规律为依据,即文学的自由发生期、文学的恢复发展期、文学的自觉繁荣期、文学的全面成熟期、文学的总结期(详参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第五期关四平《中国文学史重构断想》)。可喜的是,两家的立足点都是以文学体裁演化阶段作为文学史的分期依据,只不过是在以此为前提下如何建构新的文学史体存在着分歧,这也不违背学术研究领域应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关四平先生似乎论述的更详细、更明确,认为:中国文学史,顾名思义,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学。它首先是中国文学的发展史,而文学的发展史,又是由各种文体的兴衰嬗变史构成的。中国文学的文体系统,包含着既互相渗透、横向影响,又纵向发展、独立成章的各个子系统……新文学史的体例,就要以文体的兴衰嬗变规律为分期的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不同历史阶段给文学以重大影响的各种社会外有因素。可见袁行霈先生的观点不但不是孤立无援,反而关四平先生的后起之论大有超过其之势。

不可忽视,《中国文学概论》全书也不是无毛病可挑,如在分论文论一章时,其内容过于单薄,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远不如前三章的份额和重量。此外,有人说小说论一章有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影子。关于这一点,本人想还是有待于商榷。而从以上两点中衍生出来的关于此书至今还没有修订版本的问世的问题,则似乎成为一个遗憾,毕竟十几年过去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见解、新成果还是有值得吸收的,这也贴近当下的一句时髦话——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概论》作为一本关于文学的概论性着作,既体现出它的专业性,不是泛泛而谈,有它自己的独特视角的编排体例,即以文学通史和分体文学史的形式紧密联系地论述中国文学;又突出了它的新颖性,对中国文学进行了重构的设想,为后来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上两点,足以使它成为当代中国一本历久不衰的学术性专着。

‘陆’ 谁有《世界文学评介丛书》伊甸园中的一枝禁果—波德莱尔与《恶之花》pdf电子书百度云网盘资源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7w91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一)国别、地区文学史,(二)分体文学史,(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四)文学比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六)作家作品(下),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均使用同一ISBN。

‘柒’ 求李修生,赵义山《中国分体文学史》的pdf版

你要的资料(选择普通下载即可!

1、这个资料分了好几卷,找到其中之一;

2、手机浏览器端登 陆 或 PC电脑端登陆,即可查看、下载;

3、文件有时效性,若文件失效或下载问题,请留言 或查看 头像签名;

‘捌’ 汉语言文学考研具体考什么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科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专业课,满分500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和外国语为统考必考科目,专业课根据报考的具体专业方向而定。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方向如下:1、文艺学。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3、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有: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4、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6、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有: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玖’ 王琳的简介

王琳,1978年生于河南洛阳,现居郑州。自幼喜爱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多次获奖。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2002-2011年先后任洛阳日报社美术编辑、摄影记者,河图网图片编辑,《洛阳摄影》视觉总监。2011年创办河南圣世之光艺术教育。多次凭担任省市级书画大赛评委,长期从事书法教育研究,受益者众。

现为:
河南圣世书院院长
王字格练字发明人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书画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测评评委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河南省硬笔书法研究院副秘书长
全国书法教育名师
全国规范字书写注册教师

‘拾’ 有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的书籍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1.《中国诗史》陆侃如,冯沅君着,人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分体文学史》李修生,赵义山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散文发展史》张梦新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陈兰村主编,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8.《中国诗史》[日]吉川幸郎着,章培恒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9.《中国诗话史》蔡镇楚着,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0.《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着,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美]夏志清着,胡益民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胡从经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3.《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着,中国戏曲出版社1987年版

14.《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郭英德等着,中华书局1995年版

15.《中国主平点文学史》孙琴安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6.《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陈文忠着,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尚永亮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18.《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19.《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20.《中古文学史论着》王瑶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1.《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宋元戏曲史》王国维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明代小说史》陈大康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4.《中国诗学体系论》陈良运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5.《中国古代接受诗学》邓新华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中国叙事学》杨义着,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阅读全文

与分体文学史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dvd光盘存储汉子算法 浏览:757
苹果邮件无法连接服务器地址 浏览:962
phpffmpeg转码 浏览:671
长沙好玩的解压项目 浏览:144
专属学情分析报告是什么app 浏览:564
php工程部署 浏览:833
android全屏透明 浏览:736
阿里云服务器已开通怎么办 浏览:803
光遇为什么登录时服务器已满 浏览:302
PDF分析 浏览:484
h3c光纤全工半全工设置命令 浏览:143
公司法pdf下载 浏览:381
linuxmarkdown 浏览:350
华为手机怎么多选文件夹 浏览: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块指令 浏览:349
风翼app为什么进不去了 浏览:778
im4java压缩图片 浏览:362
数据查询网站源码 浏览:150
伊克塞尔文档怎么进行加密 浏览:892
app转账是什么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