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设计射频电路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推荐几本书谢谢
这个问题好难,要学的东西多了,无线通信系统架构、随机信号、通信原理、电磁理论、射频电路设计、通信/雷达射频电路等等。建议的参考书包括国内陈邦媛写的《通信射频电路》、国外Lugwig写的《射频电路设计-理论及应用》然后还有一堆如《无线通信应用的射频电路设计》等等,国外现在这方面着作非常多,可以去eetop论坛看看
‘贰’ 浙大考研 (844)信号与电路基础 的内容和重点
《浙江大学电路考研》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D7r1QVsg81ws8L-MYYZMAw
浙江大学电路考研|已下|《电路》考前冲刺教程|《电路》考点强化教程|5. 浙大《电路》考研其他资料(重点)|1.浙大《电路》考研真题与详解|网学天地专用播放器(2018).zip|浙江大学2014年《电路》考研真题与详解|浙江大学2014年《电路》考研真题与详解(下).wmv|浙江大学2014年《电路》考研真题与详解(上).wmv|浙江大学2013年《电路》考研真题与详解(中).wmv|浙江大学2013年《电路》考研真题与详解(下)-缺第七题.wmv|浙江大学2013年《电路》考研真题与详解(上).wmv|浙江大学2013年《电路》考研真题与详解-第七题.wmv|浙江大学2013年《电路》考研真题.pdf
‘叁’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学术研究
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院建设了数门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教改项目总数达到20项。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培养,狠抓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单位,还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此外,还先后与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 科研项目
2007年至2012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66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愈4039万元。
截至2012年,主要承担的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主要完成人 1. 基于拓扑马蹄的低维混沌不变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01 李清都 2. 光脉冲驱动与全光纤检测的哥氏振动微陀螺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刘宇 3. 基于正Davio判决图的可逆逻辑综合理论及其实现方法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庞宇 4. 不对称体模回旋管高效准光模式变换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王斌 5. 基于异构计算的混合系统混沌判定及其转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李清都 6. 基于分形的MEMS动态测量理论及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12 罗元 7. 基于温度效应的光学薄膜吸收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01 郝宏刚 8. 混合系统的若干动力学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01 李清都 9. 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面向医疗物联网应用的RFID和BAN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11-07 林金朝 10. 智能康复系统中混合Camshift和Kalman滤波的单目视频跟踪算法研究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10-09 罗元 11. 血液净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研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9 林金朝 12. DAB数字多媒体广播接收机核心模块开发和生产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7 王国裕 1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增强型多媒体手机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5 申敏 14. 国家支撑计划——LTE TDD终端基带科研样片研究开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1 申敏 1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增强型多媒体终端基带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1 申敏 16. 国家火炬计划——TD-SCDMA(LCR)手机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6-09 申敏 17. 国家863计划——TD-SCDMA终端射频芯片开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5-07 陈明 专利发明 序号 专利名称 发明人 授权时间 1. 异构多机器人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 罗元(2) 2011-07 2. 一种产生多环绕线卷波的混沌电路及实现方法 罗小华(1) 2011-02 3. 基于微石英角速率传感器的随钻方位测量误差补偿方法 刘宇(1) 2010-09 4. 仿生机器鱼无半径转弯的控制方法 罗元(2) 2010-07 5. Means for implementing a DAB receiver channel decoder 陆明莹(1) 2010-04 6. LED通用驱动电路 吴贵能(1) 2010-03 7. HARQ技术数据缓存的设计方法及其电路 毕敏(1) 2009-12 8. 一种下行同步导频时隙的搜索方法 申敏(2) 2009-12 9. 一种基于信息融合到无线定位多算法增强方法 罗元(2) 2009-11 10. HSDPA中16QAM定点解调方法 王茜竹(1) 2009-09 11. 一种用户终端小区初始搜索中实现码片级精确同步的方法 谭舒(1) 2009-08 12. TD-SCDMA系统中小区初始搜索时的精准接入方法 沈静(1) 2009-06 13. 一种复位值可控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 杨小勇(1) 2009-06 14. 一种降低大规模集成电路漏电功耗的设计方法 杨小勇(2) 2009-04 15. 移动通信系统中估计移动终端用户数的方法 申敏(1) 2008-05 16. 一种手机基带芯片的省电同步方法 杨小勇(1) 2007-10 17. 一种基于TD-SCDMA无线定位来波方向的估计方法 罗元(3) 2006-10 科技奖励
1. “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林金朝(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02
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工艺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王巍、罗元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5
3. “振动角速率传感器研制及在无线随钻导向定位中的应用”,刘宇,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5
4. “血液净化系统系列监控技术及整机设备”,林金朝(2),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05
5.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林金朝,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03
6. “非线性系统复杂行为分析与控制”,李清都,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9-03
7. “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申敏(2),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12
8. “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接收机和基带芯片”,陆明莹、王国裕、张红升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03
9. “TD-SCDMA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申敏(2),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7-03
10. “硅基MEMS设计与加工技术研究”,潘武(2),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03
11. “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李清都(6),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03
12. “暗能量的研究”,龚云贵、段昌奎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03
13. “通信系统中光WDM与光传输机理的研究”,毛幼菊、党明瑞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5-03
14. “混沌控制及其在通信理论中的应用”,杨晓松、周平、李清都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4-03
15. “通信-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实用技术的研究”,毛幼菊等,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03
教材专着
专着 序号 专着名称 作者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1. MIMO技术原理与应用 林云(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1 2. 固态振动陀螺与导航技术 刘宇(1)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0-09 3. 半导体器件完全指南 李秋俊(1) 科学出版社 2009-07 4. 移动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罗元(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09 5.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 李清都(2) 科学出版社 2007-08 6. 计算机网络中的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 徐昌彪(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01 7. 蓝牙协议及其源代码分析 林金朝(2)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09 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指导 邹虹(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09 2.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 张德民(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8 3. 射频通信电路 林云(1)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8 4. 数字信号处理 张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2 5. AutoCAD 2008中文版机械制图实用教程 王巍(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08 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邹虹(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03 7. 信号与系统 何丰(2) 科学出版社 2008-02 8. 信号与系统分析 张德民(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9 9.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 张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0. 通信光缆与电缆工程 张德民(2)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02 11. 电信传输原理 张德民(3)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08 12. 现代通信系统 张德民(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02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方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可从事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模拟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应用、现代通信系统、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FPGA设计导论、片上系统设计、数字系统仿真与验证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高水平科研项目为基础的专业实践和创新平台;依托省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微电子工程中心,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毕业去向:可从事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开发、片上系统(SoC)、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同时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在包括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控制、显示等技术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从事相应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且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片上系统(SoC)设计、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的高级科学与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与硬件描述语言、片上系统(SoC)设计、模拟及数字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同时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知识。(2)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及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有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电工电子“省部级示范实验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沿袭我校信息学科优势,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片上系统(SoC)设计、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方向上特色鲜明。(4)与全国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
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遥控与遥测、雷达、声纳、电子对抗、测量、控制、导航、航空航天等领域相关企业,从事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内外行业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良好半导体器件分析能力,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封装测试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主要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现代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技术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与多个知名半导体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采用全新的“国际半导体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成熟。
就业去向:能在国内外半导体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半导体工艺研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及半导体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在无线传播环境分析和电磁兼容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电路与电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以及通信课程等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无线传播分析以及电磁兼容技术系列课程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国家特设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2)具有“电子工程大类实验班”、“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专业科研训练计划”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3)侧重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技术、微波射频系统等特色,注重厚基础、强能力的研发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就业去向: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信息产业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天线系统制造等企业,从事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也可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方向形成特色,并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应器件及系统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与技术、通信基础系列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半导体物理及器件、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磁场与电磁波、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及数字系统设计等。
专业优势和特色:(1)校级品牌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截至2012年为博士点建设学科),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条件。(2)师资力量雄厚。以重庆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实验中心、中央地方共建射频实验室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特色鲜明。
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研制、测控仪器软硬件设计和电子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强化“光机电算”结合。可从事光通信系统设计及开发、光电系统及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器件及信息处理、显示与照明及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开发、生产或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理基础、基础光学、电路、计算机及通信系列课程,光电技术、光纤技术、光信息处理和显示与照明等系列专业课程,光电领域前沿技术课程。
专业优势和特色:(1)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邮电大学品牌专业。(2)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截至2012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3)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4)依托市级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专业实验室,与全国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就业去向: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营运商、光机电设备制造商、以及显示与照明技术及相关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攻读硕士学位或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本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突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截至2012年,本学主要从事电子新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理论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截至2012年,本学科在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版专着1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承担十余项国家、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多项,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新技术等研究方面成绩显着。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高等电磁场理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射频识别原理与系统设计等。
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包含了当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的最新发展。集成电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集成电路的应用涉及网络通信、计算系统、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控制仪表、生物电子等众多方面。设计并制造集成电路作为应用产品的核心,是现代电子系统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赢得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关键。
我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联集团、重邮信科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科研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型支撑。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等。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学等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包括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电子和光子技术、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成像技术、光电测量、光纤光学、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分支,成为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依托工信部和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光纤通信系统、光电材料与器件以及红外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已经形成稳定的、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2009年至2012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50余篇。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激光物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纤通信原理、高等光学、集成光学、数字成像技术、机器视觉、光纤传感与检测技术、非线性光学、微机电系统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本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共同构成我校电子信息大类的主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
本学科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微电子工程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光纤通信技术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截至2012年,本学科已经在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系统与电磁理论等方向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截至2012年,先后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项目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近五年发表论文52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49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1项,特别是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团队参与的“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半导体材料研究团队完成的“稀土体系光谱的理论研究”项目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同时,本学科还获国家级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近五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99人,授予硕士学位156人,并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半导体器件物理、晶体管原理、高等电磁场理论、光波导理论、光通信新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非线性系统的混沌与控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波电路等。 截至2014年,在职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讲师42人;专业教师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2001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录、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8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4项;教师中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围绕“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截至2014年已经在光纤通信技术、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发、DAB/DMB技术、纳米光电子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
‘肆’ 射频(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射频技术? rfid是什么意思?rfid工作原理 作者:本站 来源:www.elecfans.com 发布时间:2008-9-17 0:50:26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什么是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 射频识别技术适用的领域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要求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HkW安规与电磁兼容网 射频技术也简称RFID,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叫做射频识别技术,简称射频技术。 RFID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所示。 其中,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 律,如图所示: (2)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RFID相关术语 射频: 一般指微波。 ·微波: 波长为0.1—100厘米或频率在1—100GHZ的电磁波。 ·电子标签 : 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标识物体代码的标签,也叫射频卡。 ·被动式电子标签: 内部无电源、靠接收微波能量工作的电子标签。 ·主动式电子标签: 靠内部电池供电工作的电子标签。 ·微波天线 : 用于发射和接受微波信号。 ·读出装置 : 用于读取电子标签内电子数据。 ·阅读器: 用于读取电子标签内电子数据。 ·编程器: 用于将电子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或查阅电子标签内存储数据。 ·波束范围 : 指天线发射微波的照射功率范围。 ·标签容量 : 电子标签编程时所能写入的字节数或逻辑位数。 振幅(Amplitude) :无线电波最高点和零值之间的距离。只读存储(Read-only memory ,ROM):一种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的形式,不能被覆盖。只读芯片要比读写芯片便宜得多。 自动数据采集(Automatic data capture, ADC):用于收集数据并直接将其导入(不涉及人工参与)计算机系统的方法(见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 智能卡(Smart Card) :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通常是一张信用卡的大小)的通称。一些智能卡包含一个RFID芯片,所以它们不需要与读写器的任何物理接触就能够识别持卡人。RFID智能卡常常被称为“遥控”智能卡。 a-Biz—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案例框架:a-Biz 是一项自动识别工程,它的终极目标是将自动识别技术与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案例结合,以此实现"商业自动化",或者说是a-Biz。 ASN—高级货运通知 :也可称之为DA,此电子文档先于货物被发送出去,以通知对方货物在运送途中。 BIS—商业信息系统 :商业信息系统,即BIS,是用来处理商业交易信息的系统。 DA—发货通知 :此电子文档先于货物被发送出去,以通知对方货物在运送途中。 EAN—欧洲物品编码组:该组织创建于1974年,是由欧洲12个国家的生产商和分销商建立了一个ad-hoc委员会。它的任务是调查在欧洲制订统一的标准化的编码体系的可能性,类似于美国使用的UPC体系。最终创立了与UPC兼容的"欧洲物品编码"。 EPCTM—产品电子码 :产品电子码,即EPC,是自动识别体系中用来唯一标识对象的编码。它的目的类似于GTIN 及UPC 等。 ONS—对象名解析服务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即ONS,是自动识别系统的一个组件。类似于Internet 中的域名解析服务DNS,跟DNS 类似,ONS 也执行名称解析功能。 PML—实体标记语言 :自动识别设备使用实体标记语言传递实体信息。 SavantTM :SavantTM 是自动识别技术框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的服务器,提供数据路由服务,实现数据捕获、数据监视及数据传送功能。 UCC—统一编码委员会:统一编码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其目标是建立与推动物品识别及相关电子通讯技术的多元化工业标准。提高供应链内的管理水平,为使用者带来附加价值。UML—统一建模语言 :统一建模语言,即UML,是一种使用案例和活动图等工具,为商业需求和商业流程建模的描述性语言。 推荐射频技术电子书: 射频电路设计下载(pdf)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John Rogers(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射频通信电路设计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伍’ 射频电路的组成
高频电路基本上是由无源元件、有源器件和无源网络组成的。高频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与低频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频率特性是不同的。高频电路中无源线性元件主要是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
在电子技术领域,射频电路的特性不同于普通的低频电路。主要原因是在高频条件下,电路的特性与低频条件下不同,因此需要利用射频电路理论去理解射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在高频条件下,杂散电容和杂散电感对电路的影响很大。杂散电感存在于导线连接以及组件本身存在的内部自感。杂散电容存在于电路的导体之间以及组件和地之间。在低频电路中,这些杂散参数对电路的性能影响很小,随着频率的增加,杂散参数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早期的VHF频段电视接收机中的高频头,以及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中,杂散电容的影响都非常大以至于不再需要另外添加电容。
此外,在射频条件下电路存在趋肤效应。与直流不同的是,在直流条件下电流在整个导体中流动,而在高频条件下电流在导体表面流动。其结果是,高频的交流电阻要大于直流电阻。
在高频电路中的另一个问题是电磁辐射效应。随着频率的增加,当波长可与电路尺寸12比拟时,电路会变为一个辐射体。这时,在电路之间、电路和 外部环境之间会产生各种耦合效应,因而引出许多干扰问题。这些问题在低频条件下往往是无关紧要的。
‘陆’ 怎么写毕业论文-射频通信
这方面的书还是很多的.专业的论文可以上中国期刊网,不知道你们学校有没有帐号.
以下有这关RF的书有:
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http://book.jqcq.com/proct/542307.html
微波功率放大器所需的理论、方法、设计技巧,以及将分析计算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本书内容覆盖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非线性主动设备建模、阻抗匹配、功率合成器、阻抗变换器、定向耦合器、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设计、宽带功率放大器及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设 ...
射频与微波通信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二版)
http://book.jqcq.com/proct/541688.html
微波地面通信的基础上,对所采用的射频和微波电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实用,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一些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作者深入浅出地以少量的数学分析给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数学公式,并且着重于分析如何把它们应用于电路设计;另一个特点是便于自学。书中包 ...
微波技术
http://book.jqcq.com/proct/471823.html
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当今微波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微波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除绪论外共分8章,依次介绍了柱状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及传输线理论、规则波导理论、微带及表面波波导、微波谐振器、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滤波器及匹配电路、微波有源电路、微波铁氧体器件。? ...
微波技术与微波电路
http://book.jqcq.com/proct/410415.html
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微波元器件、微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用。上述专业的本科生或大专生在学院无本教材后,能对微波技术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及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为10章,覆盖了微波技术主要方面的基本内容,它们是传输丝理论与技术、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无源元器件、微波有源电路。在 ...
微波技术基础与应用
http://book.jqcq.com/proct/330757.html
微波网络基础,以此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矗其次讲解基本无源部件,如微波谐振器、功分器、耦合器、滤波器和微波铁氧体器件上等的原理和工程设计。对于微波有源电路的设计,以及主要微波系统和应用,书中也作了简明介绍。近年来微波技术中的一些新进展,如介质谐振器和开腔、YIG宽带电调谐、微波电路机辅设计,以及微波技术? ...
射频和微波混合电路――基础、材料和工艺
http://book.jqcq.com/proct/542715.html
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持续发展相呼应,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本书首先对射频微波的基本概念作了简要介绍,比较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和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特点,讲述了作为射频微波基础元件的传输线和混合电路工艺的“波导”结构;然后从射频微波应用的角度对基础材料(导体、介质和 ...
微波与卫星通信
http://book.jqcq.com/proct/398115.html
微波和卫星通信两方面的内容,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微波与卫星通信概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电波传播、编码与信号处理、微波与卫星线路噪声分析及线路参数计算。除此之外,还根据国际上以及我国在微波和卫星通信方面的现状与最新技术发展,介绍了SDH微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宽带IP卫星通信? ...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
http://book.jqcq.com/proct/543429.html
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在编写时力求去繁就简,深入浅出,这样既保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为非电磁场专业的学生或其他人员学习微波技术与天线知识提供一条简捷的通道。全书共4章,第1章至第3章为微波技术部分,第4章为天线部分。主要内容有:长线理论、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理论分析、规则波导传输线、常 ...
微波工程(第三版)
http://book.jqcq.com/proct/542169.html
微波电路和器件,第13章描述了几种微波系统,以便于读者了解前面讲述的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应用及其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在基本理论方面,既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又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除了介绍传统的线性微波电路及波导型器件外,为适应当前微波工程的需要, ...
微波工程(第三版)(英文版)
http://book.jqcq.com/proct/543000.html
微波系统的第13章,因为这两章的内容介绍较为简单,且市面上有专箸论述。第1章至第4章介绍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路理论,第5章至第11章利用相关的概念阐明了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在基本理论方面,本书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增加了平面结? ...
射频与微波电子学
http://book.jqcq.com/proct/472817.html
微波电子工程专业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授课两学期。 本书主要内容分五部分共21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包括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电学和电子工程学中的基本概念,电路学数学基础,直流和低频电路的概念;第二部分波在网络中的传输,包括射频和微波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射频电子学的概念,波传播中的基本概念,二 ...
‘柒’ 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
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指处理信号的电磁波长与电路或器件尺寸处于同一数量级的电路,此时由于器件尺寸和导线尺寸的关系,电路需要用分布参数的相关理论来处理。
这类电路都可以认为是射频电路,对其频率没有严格要求,如长距离传输的交流输电线(50或60Hz)有时也要用RF的相关理论来处理。
接收部分的主要作用是:空间辐射信号经过天线耦合到接收电路中去,接收到的微弱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被放大后与本地振荡信号经过混频器下变频为包含中频信号分量的信号。
滤波器的作用就是将有用的中频信号滤出来后输入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进入数字处理部分处理。
‘捌’ 有谁能介绍几本关于射频电路设计方面的书
有很多啊:1、《ADS2008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实例》 徐兴福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9出版)
2、《射频电路设计:理论与应用》(第2版)(英文版) Reinhold Ludwig(赖因霍尔德·路德维格)、 Gene Bogdanov(吉恩·波格丹诺夫)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1出版)
3、《射频通信电路设计》 刘长军、黄卡玛、 闫丽萍 科学出版社 (2010-10出版)
4、《TD-SCDMA 射频电路设计》 王忠勇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05出版)
‘玖’ 射频通信和射频集成电路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是针对的频率不一样,毫米波和微波的频率要比射频高。广义上说微波可以指300MHz-300GHz的信号,射频指3KHz-300GHz的信号,但是工程上他们通常表示特定频率的应用。射频集成电路(RFIC)一般工作在3GHz以下频率。而微波集成电路通常工作在3GHz以上,毫米波集成电路工作在30GHz以上。当然这种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在介质电路中,电磁波的波长比真空中要小,所以只要实际传输波长达到毫米量级,就可以称作毫米波电路。
由于频率不一样,工作波长差别很大。因此电路的尺寸也不同,RFIC的尺寸就要比微波/毫米波电路大得多。频率越高,集成电路的精密度越高。对加工误差的要求越高。
另外由于电磁波频率越高,发射性越强,所以在高频电路的设计上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