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银和我》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小银和我》([西班牙]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VWQOjBouN-AeawWkKsA
书名:小银和我
作者:[西班牙]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译者:(西)菲萨克(T.Fisac)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4年8月
页数:201
内容简介: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在《小银和我》这本书中,用浓郁的乡情和明净的淡彩给我们描绘了一组西班牙南方的风情画。这充满着诗情的田园就是诗人的故乡韦尔瓦省的摩格尔,也是他最后安息的地方。
1881年12月23日,圣诞节的前夕,诗人诞生在摩格尔的一个商人家庭。5岁上学,10岁以优异的成绩在小学毕业,然后到耶稣会的中学念书。童年时期,他经常单独地到父亲的酒库或汽船上游玩,表现了一种性格上的孤独,那时他也时常在书页的空白上写自己的诗句,显露出他的写作才能。然而当时他自己却希望去当一个天主教的神父。
1896年,他在艺术中学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塞维利亚学习法律,同时也按照自已的兴趣兼学绘画。在塞维利亚,他结识了许多当时的名画家,也浏览了大量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1897年开始发表诗作,同年也写了一本散文集《站台》(ANDEN)。1899年,又出版了《梦幻曲》(NOCTURN0)。他在现代派文学杂志《新生》上发表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因为工作过分地劳累,健康受到损伤,他回到摩格尔休养。
1900年受作家佛朗西斯科·比列亚埃斯佩萨(FRANCISCO VILLAESPESA)的邀请去马德里,结识了当时的新诗歌大师鲁文·达里奥(RUBEN DARIO)。这一年,因父亲去世所造成的悲伤,加上疾病的折磨,思想忧郁,精神状态极不正常。这时出版诗歌集《紫色的灵魂》(ALMAS DE VIOLETA)和《白荷》(NINFEAS)。
1901年,去法国波尔多城精神病院疗养,读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写了一本《诗歌集》(RIMAS),出版后佳评四起。年底回到马德里,住在一家私人医院里养病。在休养期间,他创办了诗刊《阳光》(HELIOS),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作家的集团,其中着名的有:阿亚拉(PEREZ DE AYALA),比列亚埃斯佩萨(FRANCISCO VILLAESPESA),奥尔特加·伊·加塞特(0RTEGA Y GASSET),阿索林(AZORIN)等。这期间《悲哀的咏叹调》(ARIAS TRISTES)出版。
1905年,回到摩格尔,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使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折磨。1906年,他开始写作《小银和我》。直到1911年,在这段时期,他出版了《纯粹的悲歌》(ELEGIAS PURAS),《绿叶》(LAS HOJAS VERDES),《中间的悲歌》(ELEGIAS INTERMEDIAS),《春天的叙事歌谣》(BALADA DE PRIMAVERA),《有声的孤寂》(LA SOLEDADSONORA),《神秘和痛苦的诗》(POEMAS MAGICOS YDOLIENTES),《田园诗》(PASTORALES)等诗集。
1912年,他又迁居马德里,由于体弱多病,将住宅选择在离医院很近的地方。第二年七月,他认识了一位祖籍为西班牙的波多黎各姑娘塞诺比亚(ZENOBIA CAMPUBRI)。她有很高的文学素养,经过四年的交往,1916年3月在纽约举行了婚礼。第二年出版了《新婚诗人的日记》(DIARI0 DE UN POETA RECIEN CASAD0),并第一次出版了《小银和我》。婚后,他们定居在马德里,为了取得安静的写作环境,将书房的四壁贴上了软木。在以后的几年中,诗人在这个闹中取静的幽室里,除创作了《永恒集》(ETERNIDADES),《石头和天》(PIEDRA Y CIEL0),《诗和美》(POESIA Y BELLEZA),《延续》(SUCESION),《叶子》(HOJAS)等诗集外,还和塞诺比亚合译了大量泰戈尔的作品。1935年,他拒绝了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所授予的院士头衔。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给了他外交官的护照,让他立刻出国,经纽约和波多黎各到达哈瓦那。1940年后,又迁居美国,和塞诺比亚轮流在马利兰州大学讲授西班牙文学。这段时期,他经常因犯精神忧郁症住院疗养。同时出版了诗集《全部的季节》(LA ESTACION TOTAL)。
1949年,华盛顿文化协会授给诗人名誉主席的头衔。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他朗读自己的作品录音留存,于是他将亲手书写的23首诗和32封名人信件赠送给了图书馆。这一年又出版了诗集《玄奥的动物》(ANIMAL DE FOND0)。1951年,他们去波多黎各大学任教。
1956年,塞诺比亚因癌症复发,再度动手术,9月病危,10月25日,诗人获悉被授予195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三天后,塞诺比亚去世。1958年5月28日,诗人也相继逝世。6月,与塞诺比亚合葬于摩格尔。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在西班牙现代文学中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诗人。他打开了通往许多新路的门户,给以后的诗人以很大的影响。
诗人的早期作品带有现代主义色彩。充满了音乐的和谐、迷朦的色彩和淡淡的哀愁。代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紫色的灵魂》和《悲哀的咏叹调》。从诗集《有声的孤寂》,开始了诗人创作的第二阶段,从迷茫和消沉走向热情,出现了崭新的,更富于艺术的韵律。第三个时期是从《新婚诗人的日记》开始,诗人摒弃了现代主义的装饰性的东西,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表现出更广阔的严谨、理智和深奥的思维。在后期的《石头和天》,《全部的季节》和《玄奥的动物》等作品中,归真返朴,反映了诗人在对现实的体验中建立起来的内心世界。《小银和我》是诗人第二创作阶段的后期作品,也是诗人的极为重要的作品,出版不久即被译成英、法、德、意、荷兰、希腊、希伯莱、瑞典等文字,同时也出版了盲文本。在西班牙国内,自1937年起,几乎每年都有再版。所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都选它作为中小学的课本,因而成了一本家喻户晓的作品。现在这个深为西班牙人民所喜爱的毛茸茸的小银,已经踏上了中国的秀丽的田野。它背负的是诗,是友情,是给中国人民的亲切的问候。
我希望,小银在中国,也能象在西班牙一样,得到人民的喜爱。
达西安娜·菲萨克
1983年4月1日于马德里
作者简介:
小银和我
(西)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着
(西)达西安娜·菲萨克 译
(西)萨莫拉诺 插图
艾斯苔尔扫校
肖毛最后校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8月第一版 印数:16100 定价:0.87元)
简 目
一个低音变奏——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
献辞
作者小序
正文(1-138则)
译后记
一 个 低 音 变 奏
——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
严文井
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
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
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
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
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而我却听见了一个深沉的悲歌,引起了深思。
是的,是悲歌。不是史诗,更不是传记。
小银不需要什么传记,它不是神父,不是富商,不是法官或别的什么显赫人物,它不想永垂青史。
没有这样的传记,也许更合适。我们不必知道:小银生于何年何月,卒于何年何月;是否在教堂里举行过婚礼,有过几次浪漫的经历;是否出生于名门望族,得过几次勋章;是否到过西班牙以外的地方旅游;有过多少股票、存款和债券……
不需要。这些玩意儿对它来说都无关紧要。
关于它的生平,只需要一首诗,就像它自己一样,真诚而朴实。
小银,你不会叫人害怕,也不懂得为索取赞扬而强迫人拍马溜须。这样才显出你品性里真正的辉煌之处。
你伴诗人散步,跟孩子赛跑,这就是你的丰功伟绩。
你得到了那么多好诗。这真光荣,你的知己竟是希梅内斯。
你在它的诗里活了下来,自自在在;这远比在历史教科书里某一章里占一小节(哪怕撰写者答应在你那双长耳朵上加上一个小小的光环),远为快乐舒服。
你那双乌黑乌黑的大眼睛,永远在注视着你的朋友——诗人。你是那么忠诚。
你好奇地打量着你的读者。我觉得你也看见了我,一个中国人。
你的善良的目光引起了我的自我谴责。
那些过去不会永远成为过去。
我认识你的一些同类。真的,这一次我不会欺骗你。
我曾经在一个马厩里睡过一晚上觉。天还没有亮,一头毛驴突然在我脑袋边大声喊叫,简直像一万只大公鸡在齐声打鸣。我吓了一跳,可是翻了一个身就又睡着了。那一个月里我几乎天天都在行军。我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睡觉,而且还能够走着做梦。一个马厩就像喷了巴黎香水的带套间的卧房。那头毛驴的优美的歌唱代替不了任何闹钟,那在我耳朵里只能算做一支小夜曲。我决无抱怨之意,至今也是如此。遗憾的是我没来得及去结识一下你那位朋友,甚至连它的毛色也没有看清;天一大亮,我就随大伙儿匆匆离去。
小银啊,我忘不了那次,那个奇特的过早的起床号,那声音真棒,至今仍不时在我耳边回荡。
有一天,我曾经跟随在一小队驴群后面当压队人。
我们已经在布满砾石的山沟里走了二十多天了。你的朋友们,每一位的背上都被那些大包小包压得很沉。它们都很规矩,一个接一个往前走,默不作声,用不着我吆喝和操心。
它们的脊背都被那些捆绑得不好的包裹磨烂了,露着红肉,发出恶臭。我不断感到恶心。那是战争的年月。
小银啊,现在我感到很羞耻。你的朋友们从不止步而又默不做声。而我,作为一个监护者,也默不作声。我不是完全不懂得那些痛苦,而我仅仅为自己的不适而感到恶心。
小银,你的美德并不是在于忍耐。
在一条干涸的河滩上,一头负担过重的小毛驴突然卧倒下去,任凭鞭打,就是不肯起立。
小银,你当然懂得,它需要的只不过是一点点休息,片刻的休息。当时,我却没有为它去说说情。是真的,我没有去说情。那是由于我自己的麻木还是怯懦,或者二者都有,现在我还说不清。
我也看见过小毛驴跟小狗和羊羔在一起共同游戏。在阳光下,它们互相追逐,脸上都带着笑意。
可能是一个春天。对它们和对我,春天都同样美好。
当然,过去我遇见的那些小毛驴,现在都不再存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它们的那些影子,欢乐的影子。那个可怜的欢乐!
多少年以来,它们当中的许多个,被蒙上了眼睛,不断走,不断走着。几千里,几万里。它们从来没离开那些石磨。它们太善良。
毛驴,无论它们是在中国,还是在西班牙,还是别的什么地方,命运大概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小银啊,希梅内斯看透了一切,他的诗令我感到忧郁。
你们流逝了的岁月,我心爱的人们流逝了的岁月。还有我自己。
我想吹一吹洞箫,但我的最后的一支洞箫在五十年前就已失落了,它在哪里?
这都怪希梅内斯,他让我看见了你。
我的窗子外边,那个小小的院子当中,晒衣绳下一个塑料袋在不停地旋转。来了一阵春天的风。
那片灰色的天空下有四棵黑色的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喷射出了一些绿色的碎点。只要一转眼,就会有一片绿色的雾出现。
几只燕子欢快地变换着队形,在轻轻掠过我的屋顶。
这的确是春天,是不属于你的又一个春天。
我听见你的叹息。小银,那是一把小号,一把孤独的小号。我回想起我多次看到的落日。
希梅内斯所绘的落日,常常有晚霞伴随。一片火焰,给世界抹上一片玫瑰色。我的落日躲在墙的外面。
小银啊,你躲在希梅内斯的画里。那里有野莓,葡萄,还有一大片草地。死亡再也到不了你身边。
你的纯洁和善良,在自由游荡。一直来到人们心里。
人在晚霞里忏悔。我们的境界还不很高,没什么足以自傲,没有。我们的心正在变得柔和起来。
小银,我正在听那把小号。
一个个光斑,颤动着飞向一个透明的世界。低音提琴加强了那缓慢的吟唱,一阵鼓声,小号突然停止吹奏。那些不谐调音,那些矛盾,那些由诙谐和忧郁组成的实体,都在逐渐减弱的颤音中慢慢消失。
一片宁静,那就是永恒。
1983年7月3日
B. 自己制作一本书的PDF版本上传并提供下载违法吗
不会,以纯分享的名义是网络资源共享,如果你开个淘宝店用它来赚钱就是侵权了~因为以营利的目的就是违法了。
C. 《编码的奥秘》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编码的奥秘》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hqsn4Fh5qILZ_D6hm0JzlQ
D. 求《写在身体上》pdf
推荐软件藏书馆,里面好多温特森的小说,都是免费的。
《写在身体上》是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所着,作家周嘉宁首部翻译的力作。2011年在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
《写在身体上》是一部爱的挽歌,讲述了爱是如何获得,又将如何失去。
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的又一经典作品,畅销二十多个国家。它入选美国圣马克书店评选的"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情?一部爱的挽歌,讲述爱是如何获得,又将如何失去。写在身体上的密码只在特定的光线下才能被看到:一生的累积都在那儿。
在那儿,复写的羊皮纸被反复使用,字母都像是凸起的盲文。我喜欢蜷缩着身体,远离窥视的眼镜。
永远不透露太多,永远不说出完整的故事。我不知道露易丝原来有一双可以阅读的手,她已经把我翻译成了她自己的书。
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是当代最出色,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1959年,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自小由坚信宗教的夫妇收养。当时家中有六本书,其中《亚瑟王之死》激发了温特森对书本和写作的渴望。
1978年,温特森与一个女孩相爱,离家出走。她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留宿打工,但仍以全A的成绩考进牛津大学英语系。
1985年,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出版,荣获惠特布莱德首作奖。由她亲自改编的同名BBC剧集也大获好评,获得各项国际大奖。
代表作品有:《激情》、《给樱桃以性别》、《写在身体上》、《艺术与谎言》、《苹果笔记本》、《守望灯塔》等。
2006年,温特森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被授予英帝国勋章(OBE)。
E. 《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第一册)》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第一册)》([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OQb4xCAHR6kvLcF_JgdAyw
书名: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第一册)
作者:[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1978
页数:371
作者简介:
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实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但他已是报纸的贪婪的读者。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年,他14岁,成为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弗尔德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志愿者。珍珠港事件后,他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曾在日本冲绳岛身负重伤。伤势痊愈后,他考取了大学。
在上学期间,他写了一本文学评论书。他的第一本书写于27岁,书名为《和平的打扰者》,是为门前所作的传记。该书立刻在评论界获得了成功。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是《巴尔的摩太阳报》独占鳌头的记者和作家。
曼彻斯特的书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其中,最畅销的两本着作是《克鲁伯的军火》和《总统之死》。《光荣与梦想》是他的第十部着作。
F. 苹果电脑是什么系统
苹果电脑是Mac OS系统。
Mac OS是一套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Mac 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现行的最新的系统版本是OS X 10.10 Yosemite,且网上也有在PC上运行的Mac系统,简称Mac PC。
Mac系统是基于Unix内核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在普通PC上无法安装的操作系统。由苹果公司自行开发。苹果机的操作系统已经到了OS 10,代号为MAC OS X(X为10的罗马数字写法),这是MAC电脑诞生15年来最大的变化。
Mac OS系统的主设计人:
Mac OS 9.0是比尔·阿特金森、杰夫·拉斯金和安迪·赫茨菲尔德,是乔布斯还在苹果的时候开发的,后来他离开苹果创立NeXT后为其开发了另一套系统。
主设计人是艾维·特万尼安(Avie Tevanian),乔布斯回归苹果后逐渐抛弃了以前的代码,在发布Mac OS X时,正式使用艾维·特万尼安当时编写的代码作为其主代码。
G.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光荣与梦想》([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光荣与梦想
作者:[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广东外国语学院美英问题研究室翻译组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02
页数:997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着。作者对这四十年间美国历届政府从诞生到终结全过程中的两党纷争和内部分歧,对这一阶段全世界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叙述;同时,对这四十年间发生在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身亡、尼克松郑入水门事件,到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再到演艺界的奇闻趣事、妇女的流行服装、青少年的时髦追求,甚至英语词汇的最新演变和人们的性观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阅读此书是从本质上深刻了解美国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本书在1979年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过,它的面世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曾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过较好的反响,甚至对一大批中国记者的写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实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但他已是报纸的贪婪的读者。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的痛苦。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年,他14岁,成为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弗尔德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志愿者。珍珠港事件后,他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曾在日本冲绳岛身负重伤。伤势痊愈后,他考取了大学。
在上学期间,他写了一本文学评论书。他的第一本书写于27岁,书名为《和平的打扰者》,是为门前所作的传记。该书立刻在评论界获得了成功。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是《巴尔的摩太阳报》独占鳌头的记者和作家。
曼彻斯特的书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其中,最畅销的两本着作是《克鲁伯的军火》和《总统之死》。《光荣与梦想》是他的第十部着作。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一书是作者的最新着作,初版发行于1973年,很快就再版,畅销一时。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内容十分丰富。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得绘形绘色。对近四十年来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一直到流行的衣饰发型、音乐电影、美语中的时髦词汇等,都有广泛的评述。书中还插入“美国人物画像”若干篇,是对当代美国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剪影。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对了解美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幕情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有参考价值。
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32年在经济大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H部:《牺牲与变化》,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一直写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是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的十年。第三部:《种下恶根》,从I951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结束的十年时间,这时美国处在新的繁荣之下。第四部:《必得恶果》,包括肯尼迪和约翰逊两届总统的在任期,这是越南战争和国内人民运动高涨和社会动乱激化的年代。第五部:《尼克松终于上台》,从1969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写到水门事件。作者是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观点来观察近四十年的美国历史的。这五部分的划分,可以看做是作者对近四十年美国历史的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粗略的分期。这基本上反映了美国爬出30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的“沟底”以来,如何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登上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宝座,然后又经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变故而急剧衰落的历史过程。书中通过大量事实暴露了美国经济、政治、军事的矛盾和弱点及其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窘境,以及美国社会的离心离德、精神空虚和浮游无根的丑恶面貌。但作者不可能彻底揭露美国的本质,特别是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和反动政策,甚至公然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攻击成“亚洲的灾难”,为美国发动侵朝战争辩护。对美国的经济危机,一再用所谓消费不足的资产阶级观点来进行解释。对美国垄断财团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是讲得含混不清,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最后,作者流露出对美国的盛世荣光的怀念和对梦想消失的无限感慨,并为看不到美国今后的出路何在而感到仿惶。在全书结尾处写道:“在干预了国外冲突1/3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转而内向,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慰,在孤立中寻求复兴。”这些话半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歌,半是开历史倒车的反动幻想。实际上今天仍然是苏美两霸在争夺世界霸权,美帝也极想重圆逝去的春梦。
本书采用史话体裁,结构不谨严,不少地方有过于冗杂和过分渲染低级趣味之处,也都值得引起读者注意。
原书所附的材料出处、参考书目过于琐细,均删去。原文中个别黄色下流之处,也略有删节。书后索引也略删减一些,索引中的页码为原书页码(印在本书切口一边)。
本书从《序幕》至第21章由广州外国语学院美英问题研究室翻译,从第22章起至全书结束由本社翻译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