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大乘起信论pdf

大乘起信论pdf

发布时间:2022-12-28 10:07:29

❶ 初读佛经,但不知具体读什么,请帮忙推荐!还请说说书名,出版社,还有比较好的译本。

阿弥陀佛!师兄,佛法如同一个繁茂的大树,千枝万叶,难以胜数。但不论多少枝叶,多少法,多少法门,皆依一根。若明根,则一切枝条井井有序。若不明根,枝枝叶叶,处处皆是迷雾,不明方向,不辨就里。师兄,明心即是识根。若明心,一切万法井然有序,如同识根,不于枝叶间团团转。修行,就在根上下功夫!
若识得此心,一切法门,任师兄行,若明得此理,师兄本有的妙有真智自然开启。智慧光显,痴冥不现!愿师兄早日开启智慧眼,明心识根,则修行一日千里。
欢迎师兄加入佛光普照五群,每晚七点至九点与大家共学佛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师兄会慢慢明了此心为何物,此根在何方!1179.24574
若初入佛法,可以网络视频搜索:普愿讲堂,上面有几个视频推荐师兄看看:《佛弟子的正知正见》、《如何逐渐步入佛法解脱》、《佛陀三法印》,相信会对师兄有所帮助!另外,师兄,学习佛法,首先要知道佛所讲的基本和核心是什么。不论修行任何法门,这些都是基础!其中包括: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是非常实用的修行方法,果能依次第如理观照,深悟其理,则看破一切虚妄颠倒,必定解脱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佛留与我们末世众生验证佛法与否的标准和依据。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是佛为我们总结的修行顺序和次第。此八正道依次生起。我们要学习佛法,必须先有正见,有了正见,才可能有正的思维。有了正的思维才能产生正语、正业及正命。有了正命才是真正的正精进,否则,没有正的方向,就算是再精进,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不能导至正念,不能得以正定!
四依止:依智不依识,识义不依言,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此四依止,如果我们能深刻体悟,如实依止,能保证我们不入邪途,不堕险坑!
师兄对佛法的基本理念有一些初步了解之后,就建议师兄看看《大乘金刚经论》,我空间日志当中就有524.949245,这是文殊菩萨代末法众生问佛的好多关于修行的问题,特别针对我们的因缘。初入佛门,先看看,以明辨方向。
《六祖坛经》也非常值得师兄读诵学习!
另外,我空间第三页中有一个电子版的大藏经。我推荐师兄打开其中的经集部,里面有许多关于佛法的小故事,特别有趣味性,相信师兄肯定喜欢读,而且能通过它了解许多佛法的因果因缘规律。比如:
《佛说越南经》:讲述盲目乞儿的因果事由,悭贪的果报。
《卢至长者因缘经》:非常有趣的一个故事,进述卢至长者的悭贪之性,以及他转变的过程,非常生动有趣,至人忍俊不禁!
《佛说奈女只域因缘经》:讲述神医只域(耆婆)因果因缘故事,说明因果不虚的道理!
《五母子经》:一人作五子,各与母死别,五母哀伤,情执若此,苦不堪言,轮转五道无有休息。

等到师兄对佛法有一定基础的了解了,建议师兄好好读诵《金刚经》、《心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严经》等等,皆是无上的究竟了义经典,开启我们本具与诸佛无二的圆满智慧本心,指导我们证得菩提妙果!

❷ 金陵刻经处刊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4卷1册)([明]祩宏述,[明]古德演义)(清光绪18年[1892]金陵刻经处刊,佛家系列,总大小为165M,古籍屋收藏,更过佛家系列看列表。

|    ├──《般若灯论》(15卷1册)(龙树菩萨偈本,分明菩萨释论,[唐]波罗颇蜜多译,慧赜序)(清光绪24年[1898]金陵刻经处刊.pdf          261M
|    ├──《大乘起信论等八种合刊》(疏•沙门法藏述,疏记会本•梁•三藏真谛译,义记别记•沙门法藏述,纂注•梁•三藏ǜ.pdf          406M
|    ├──《六祖坛经》(曹溪古本,[明]憨山大师堪校并序,[清]虚云老和尚嘱咐江伯昭收藏)(香港实业公司2014年影印).pdf          61M
|    ├──《密宗道次第论,密宗论》(克主大师着,法尊法师译,[唐]日本金刚空海撰)(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1997年影印.pdf          60M
|    ├──《妙法莲华经句解》(【宋】景定辛酉年[1261]释闻达序)(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6年影印).pdf          403M
|    ├──《普庵手书加颂金刚般若波罗蜜》(【南宋】乾道已丑年[1169]普庵述)(杭州春光文教印刷厂2014年影印).pdf          31M
|    ├──《释迦方志》(【唐】道宣撰,施赀1924年刻)(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影印).pdf          51M
|    ├──《四分比丘尼戒本》(姚秦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宝华山传戒比丘读体依藏重刻,光绪二十一年[1895]金陵刻经处识ϼ.pdf          28M
|    ├──《天目中峯和尚广録》([明]张子华重刊,洪武20年[1387]徐一夔序)(香港佛教惠泉寺倡印,福岛制作公司2005年承印).pdf          88M
|    ├──《维摩诘集注》(李翊灼校辑)(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1992年影印).pdf          191M
|    ├──《新删定四分僧戒本》(【唐】贞观二十一年[647]释道宣撰,序。天津刻经处1930年谨识)(观音寺倡印,宏大印刷制本Ņ.pdf          26M
|    ├──《阅藏随笔》([清]雍正3年[1725]元度编,太穆襌师节解,光绪9年[1883]汪国凤序,1883年沙门听潮真修谨撰序)(香港中华.pdf          129M
|    ├──《证道歌注》([唐]永嘉襌师着,彦琪注)(合发印刷有限公司2014年印).pdf          15M
|    ├──《梵纲经古迹,药师经古迹,摄大乘义章,菩萨戒本记,百法明门论疏,菩萨戒羯磨记,菩萨戒本宗要合刊本》([唐]遁.pdf          141M
|    ├──《梵纲经菩萨戒本——诵戒仪式注附》(观音寺倡印,宏大印刷制本公司2014年影印).pdf          40M
|    ├──《毘尼日尔爾用,沙弥十戒威仪録要》(毘尼日尔爾用切要——宝华山宏戒比丘读体汇集,沙弥十戒威仪録要——金陵刻经处)ϼ.pdf          29M
|    ├──《毘尼止持会集•下册》(全二册)(读体大师撰)(泰京甘露寺1959年印).pdf          148M

❸ 初读佛经,但不知具体读什么,请帮忙推荐!还请说说书名,出版社,还有比较好的译本。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经典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1974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1981 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浅释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含新版五十阴魔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六祖法宝坛经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浅释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 大乘起信论浅释 上人着述及其他 楞严咒句偈 大悲咒句偈(中英对照) 劝发菩提心文浅释【新版】 七佛传法偈浅释 水镜回天录〈全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帝王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贤圣篇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 - 文士篇 再增订佛祖道影〈图文〉(新增) 佛祖道影白话解 - 西天历代祖师 佛祖道影白话解(二) - 禅宗初期祖师(新增) 佛陀十大弟子传 祖师的故事 - 菩提达摩祖师(中英.图文) 祖师的故事─鸠摩罗什法师 天龙八部的故事 - 大鹏金翅鸟 虚云老和尚画传集(上册.中英) 虚云老和尚画传集(下册.中英) 虚云老和尚涅盘专刊【图像版】 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论语白话解选辑 药性赋浅释 全真七子 上人开示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宣化上人开示录(五) 宣化上人开示录(六) 皈依的真义 为什么要受五戒?(中英对照) 正法的代表(中英对照)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经典开示选辑 1 照妖镜 经典开示选辑 2 菩提本无树 经典开示选辑 3 地狱不空 经典开示选辑 4 千手千眼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谈念佛〉 虚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说禅〉 百日禅选辑一 百日禅选辑二 佛根地〈 1975年佛七开示.中英) 1978年亚洲弘法纪实 - 放眼观世界 1981年亚洲弘法纪实 - 法界唯心 1990年欧洲弘法开示 - 佛教新纪元 1993年访台开示 1993年访台开示〈中英对照)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1 春日莲华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2 教育救国 宣化上人般若语库 3 道德救国 宣公上人答问录 - 金刚棒喝【新版】01-28-2007更新 宣化上人语录 - 世纪末警钟 人类的未来(中英对照) 练?功 无辜的小鬼(中英.附动画) 出尘(中英绘本书.Flash档) 破壳(中英绘本书.PDF档) 天地灵文救世界 五行性 六字大明咒 老老实实地做个好人 (一九八七年上人对东北家乡父老的谈话) 其他法总出版品 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讲述 白山黑水育奇英 - 宣化上人事迹【中国篇】 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辑第一册 楞严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大悲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十小咒(附汉语拼音.PDF档) 地藏忏(附汉语拼音.PDF档) 弟子规浅释(中英对照.汉语拼音) 大龟王(育良丛书.中英图文) 悬命的蜘蛛丝(中英对照) 一个名叫春风的家 (育良小学.培德中学创校三十周年特刊) 法总二○一三年月历(新增) 心法杂志(1956年上人创办于香港)网页版│图像版 万佛圣城在家菩萨戒本手册 万佛圣城日诵仪轨

❹ 佛教有哪些经文

一、净土五经: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二、禅宗七经:

心经、金刚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六祖坛经、

三、其它佛经:

华严经、地藏经、药师经、俱舍论大涅盘经、佛遗教经、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妙法莲华经、十善业道经、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父母恩难报经、佛说盂兰盆经、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说八大人觉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4)大乘起信论pdf扩展阅读

一、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 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一般认为,北传倾向于把内容相近的经文排在一起,而南传的排列则更多地保留了经文形成先后的原来面貌。

三、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关键词“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

四、《楞严经》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着、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❺ 菩提心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我们学佛,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疑问,相信很多学人都思考过。然而经典浩瀚,犹如佛经中“盲人摸象”的比喻,难以找到一个基础和根本。
末学浅陋,以自己学佛的感受勉强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发菩提心!
对初学而言,发菩提心是首要的;对学佛多年而未发心者而言,发菩提心是比开悟更重要的当务之急!
先解释一下:
“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叫做“诸佛通愿”:诸佛在因地时,都发过这个愿,若无这四宏愿,诸佛无以成佛,佛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求佛道的因而得成佛之果,法尔如是,自自然然。
如未发求佛道之心,以何因而得佛果?
有《华严经》为证: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二.发菩提心是判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标准
“菩萨”:全称“菩提萨省保菩提为“觉”, 萨饰“有情”(众生),直译为“觉有情”;很多场合,被解释为“觉悟了的有情”。末学以为这个解释值得探讨。问一句:若必须觉悟才有资格称为菩萨,那么,怎么会有“凡夫菩萨”之说呢?
《优婆塞戒经》:“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胜于二乘极果是什么?菩萨!)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咤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以上经文不仅明示:“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更以“天人师”称赞发菩提心的在家凡夫!
故末学以为:“菩提萨省庇Φ苯馐臀:“求菩提(觉)的有情”,也就是:“求佛道的行者”。
因此,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未发心者,就算有神通乃至有慈悲心,也不是菩萨!
还以《华严经》为证: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三.发菩提心能消重罪
《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无始劫以来,无量罪业,是碍修学佛的主要原因;罪障深而福德浅者,就算聪明才智,郸是“钝根人”。因此,消除罪障是学佛的捷径。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四.发菩提心与往生净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彻悟禅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16字被奉为“净土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开悟只是漫长的成佛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关卡。而发......>>

问题二:佛教常说的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U‘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问题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菩提
梵文Bodhi的音译
意译觉、智、知、道
意思是觉悟、智慧、大彻偿悟、明心见性
共有三种: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
后者(佛之菩提)是最高的觉悟和智慧。

问题四: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我们学佛,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疑问,相信很多学人都思考过。然而经典浩瀚,犹如佛经中“盲人摸象”的比喻,难以找到一个基础和根本。
末学浅陋,以自己学佛的感受勉强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发菩提心!
对初学而言,发菩提心是首要的;对学佛多年而未发心者而言,发菩提心是比开悟更重要的当务之急!
先解释一下:
“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终极目的: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边众生。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又叫做“诸佛通愿”:诸佛在因地时,都发过这个愿,若无这四宏愿,诸佛无以成佛,佛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求佛道的因而得成佛之果,法尔如是,自自然然。
如未发求佛道之心,以何因而得佛果?
有《华严经》为证: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二.发菩提心是判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标准
“菩萨”:全称“菩提萨省保菩提为“觉”, 萨饰“有情”(众生),直译为“觉有情”;很多场合,被解释为“觉悟了的有情”。末学以为这个解释值得探讨。问一句:若必须觉悟才有资格称为菩萨,那么,怎么会有“凡夫菩萨”之说呢?
《优婆塞戒经》:“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胜于二乘极果是什么?菩萨!)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咤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
以上经文不仅明示:“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更以“天人师”称赞发菩提心的在家凡夫!
故末学以为:“菩提萨省庇Φ苯馐臀:“求菩提(觉)的有情”,也就是:“求佛道的行者”。
因此,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未发心者,就算有神通乃至有慈悲心,也不是菩萨!
还以《华严经》为证: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三.发菩提心能消重罪
《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镇疑。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无始劫以来,无量罪业,是碍修学佛的主要原因;罪障深而福德浅者,就算聪明才智,也是“钝根人”。因此,消除罪障是学佛的捷径。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四.发菩提心与往生净土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彻悟禅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16字被奉为“净土纲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开悟只是漫长的成佛道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关卡。而发心......>>

问题五: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议成中文,觉悟,智慧。菩提心很广泛的,历代祖师的说法也不同。
《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大乘起信论》也讲三心,即真心、深心、大悲心,三心合而齐发为菩提心。义趣同《观无量寿佛经》完全相同。
当代佛门大德黄念祖老居士在《净宗心要》说,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三个一体这样的心。
藕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一语惊天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大师以前的祖师大德们,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问题六: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详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弘誓愿,前一为利他之愿心,后三为自利之愿心。要言之,此心即是二利之愿心,其体广大,其德无边。故诸经论广叹其德以劝发行者。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九云(大正9・775b)∶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问题七: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菩提心,指求道、求取正觉之心。
悉发菩提心,就是都生出求道成佛的愿心。

问题八:佛教中的彻见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彻 是(彻底), 菩提心 , 是(自性)就是完全觉悟 , 明白真像,回复无染的本性 ,

问题九:什么是发菩提心? 三大阿僧o劫之后成佛――从发菩提心开始起算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讲到什么时候开始起算“三大劫之后成佛”――从发菩提心开始起算。
但是,发菩提心的时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你要知道一切诸法从本以来即是涅,你要能够如理正念真如法(要能够理解、相信“一切诸法从本以来性涅故”)。
第二个条件,要乐积一切善法(能随手做的好事你会很乐意的去做),
第三个条件要让自己成佛以及普渡众生成佛。才是一般世俗人所知道的那一种:
要起算“三大劫之后成佛”,需要你对于了义佛经闻思成熟之后,才会进入“三大劫起算”,你那个时候所发的菩提心才能在“三大劫”后成佛。
发起菩提心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办法进入三大阿僧o劫这个时间内。为什么呢?理由是他不能“如理正念真如法” 。如理正念真如法以后,你去修积一切善法,是没有造作想(比如你有在修积善法,你在修持一切的戒律等)。
附:《大乘起信论》原文:“信成就发心,略说有三。一、发正直心,如理正念真如法故。二、发深重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愿拔一切众生苦故。”
很多人“发菩提心”其实只知道发第二和第三个条件,而最为重要的第一个条件“如理正念真如法”却没有满足,所以无法起算“三大阿僧o劫之后成佛”这个时间点。一个是没有遇到真正合格的菩萨法师告诉他们,他们不知道发菩提心还有这个条件,另一个是即使知道了,他们也没有能够“如理正念真如法”。那他们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如理正念真如法”呢?
他们应该深入学习大乘了义佛经和圣弟子所造的论。我推荐大家深入阅读现代善知识吕真观所着的《实证佛教导论》第七章“大乘法的实证”。
《实证佛教导论(部分内容)》电子版下载地址:pan./s/1mg6yJv6(用PDF阅读软件打开)

问题十:菩提是什么意思 菩提,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又分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户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
?

阅读全文

与大乘起信论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项目经理叫醒程序员 浏览:342
autocad旋转命令 浏览:660
手机版wpsoffice怎么打包文件夹 浏览:579
在成都学车用什么app 浏览:818
grep命令管道 浏览:426
java修改重启 浏览:567
单片机供电方案 浏览:770
airpodspro一代怎么连接安卓 浏览:218
豌豆荚app上有什么游戏 浏览:283
公路商店app标签选什么 浏览:338
linuxoracle命令行登录 浏览:227
android深度休眠 浏览:171
php微信开发例子 浏览:845
医得app登录密码是什么 浏览:142
spring开发服务器地址 浏览:411
服务器上如何查看服务器的端口 浏览:678
单片机服务器编译 浏览:770
单口usb打印机服务器是什么 浏览:859
战地五开服务器要什么条件 浏览:956
在word中压缩图片大小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