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智能变电站的定义是什么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㈡ 求 GB/T 30155-201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淘宝有卖的pdf版、手册版都有。不贵十几块钱而已。
㈢ 什么是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 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 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我国能源分布与负荷消费地域分布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采取的电网发展方式,对各类能源,尤其是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计入和送出适应性强,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配置。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化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前景依然广阔。
㈣ 《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智能变电站工程调试及验收标准》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T3bokW5CdKoQhkTq1woCIg
㈤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
智能电网作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渗透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各个环节。在上述这些环节中,智能变电站无疑是最核心的一环。
智能变电站由数字化变电站演变而来,经过4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日臻完善。相比较其它环节,智能变电站已经达到了可以大规模进行推广的条件。智能变电站主要由设备层、系统层组成,与传统变电站最大差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检修状态化,以及二次设备网络化。
2011年以后所有新建变电站全面按照智能变电站技术标准建设,并且重点对枢纽及中心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根据国网的规划未来我国智能变电站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第一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48座;第三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60座。
2015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50个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扩大示范工程首个建成的项目—江西省首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110千伏赣县双龙变电站于9月29日11时16分投产送电。标志着中国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正式运营开始。
按照国家电网“十二五”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在“十二五”前期,新建智能变电站进度保持较快增速,在后期,智能变电站改造占比将逐步提升。截至到2013年第六批招标,智能变电站招标量已经达到约3600座,招标量与规划预期基本相符,但是近几批智能变电站招标比例较前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前期国家电网推进的智能变电站运行效果为达到预期;智能变电站制造成本降低速度较慢,造价依然较高;国家电网正在积极推进第二代智能变电站试点新项目,预计会放缓现有智能变电站建设进度以及降低智能变电站招标比例。随着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逐步投入运营,智能变电站招标比例将继续提升,建设进度将不断加快。
㈥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
智能变电站系统分为3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根据国网相关导则、规范的要求,保护应直接采样,对于单间隔的保护应直接跳闸,涉及多间隔的保护(母线保护)宜直接跳闸。
智能组件是灵活配置的物理设备,可包含测量单元、控制单元、保护单元、计量单元、状态监测单元中的一个或几个。
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器通信。
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实现面向全站或一个以上~次设备的测量和控制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SCA—DA)、操作闭锁以及同步相量采集、电能量采集、保护信息管理等相关功能。
站控层功能应高度集成,可在一台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实现,也可分布在多台计算机或嵌入式装置中。 实现智能化的高压设备操作宜采用顺序控制,满足无人值班及区域监控中心站管理模式的要求;可接收执行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和当地后台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经安全校核正确后自动完成符合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控制,即应能自动生成不同的主接线和不同的运行方式下的典型操作票; 自动投退保护软压板;当设备出现紧急缺陷时,具备急停功能。
㈦ 智能变电站和普通变电站有什么区别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普通变电站设备的结合产物他覆盖普通变电站的所有功能加上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数据传送,实时的智能故障诊断,可以根据专用软件程序实现部分故障的诊断和自动故障处理。
㈧ 智能变电站的简介
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两部分。智能高压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变压器、智能高压开关设备、电子式互感器等。智能变压器与控制系统依靠通信光纤相连,可及时掌握变压器状态参数和运行数据。当运行方式发生改变时,设备根据系统的电压、功率情况,决定是否调节分接头;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会发出预警并提供状态参数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行管理成本,减少隐患,提高变压器运行可靠性。智能高压开关设备是具有较高性能的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有电子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具有监测和诊断功能。电子式互感器是指纯光纤互感器、磁光玻璃互感器等,可有效克服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缺点。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功能有两个,一是系统横向信息共享,主要表现为管理系统中各种上层应用对信息获得的统一化;二是系统纵向信息的标准化,主要表现为各层对其上层应用支撑的透明化。
智能即为人性化,就是把变电站做成像人在调节一样,当低压负荷量增加时变电站送出满足增加负荷量的电量,当低压负荷量减小时,变电站送出电量随之减少,确保节省能源。
㈨ 智能变电站的优点
1、智能变电站能实现很好的低碳环保效果
在智能变电站中,传统的电缆接线不再被工程所应用,取而代之的是光纤电缆,在各类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了高集成度且功耗低的电子元件,此外,传统的充油式互感器也没有逃脱被淘汰的命运,电子式互感器将其取而代之。不管是各种设备还是接线手段的改善,都有效的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浪费,不但降低了成本,也切实的降低了变电站内部的电磁、辐射等污染对人们和环境形成的伤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环境的质量,实现了变电站性能的优化,使之对环境保护的能力更加显着。
2、智能变电站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智能变电站的工作特性和负担的职责,使其必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它负责的电网运行的数据统计工作,就要求他必须具有向电网回馈安全可靠、准确细致的信息功能。智能变电站在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功能之后,不但可以将这些信息在内部共享,还可以将其和网内更复杂、高级的系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智能电网的互动性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智能变电站可靠性特点
客户对电能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可靠性,智能变电站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在满足了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电网的高质量运行。因为变电站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容易出现牵一发动全身的现象,所以变电站自身和内部的所有设施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这样的特性也就要求变电站需要具有检测、管理故障的功能,只有具有该功能才可以有效地预防变电站故障的出现,并在故障出现之后能够快速的对其进行处理,使变电站中的工作状况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㈩ 智能变电站的重点技术
1、智能变电站中分布式电源的引用
智能变电站将分布式电源引入进来,能够增强智能电网的安全灵活性,在运行效率上也有显着的提升,此外,在配电系统中也改变了单项潮流网络的存在,使其从单向电源辐射的网络转变成为一个多源型的网络。原来的变电站内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行为的出现都是针对单项潮流网络的,现在单项潮流网络转变为多元型网络将会使以前的保护行为和保护措施变得不再安全可靠。根据这种转变,接入分布式电源后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作用提出更大的挑战。
2、 智能变电站中硬件的集成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网硬件系统中开始有了描述语言的硬件,描述语言的硬件的出现使智能变电站在设计应用上有了集成、自动以及模型化的特点。以上特点使得硬件系统中出现了功能全面的模块化的规划,能够将一些不同的逻辑问题固化到智能变电站内部的设备上,由软件的控制到达硬件的应用。从而确保了设计应用的准确、可靠,同时也解决了信息传送中的关键问题。
3、智能变电站中软件的构件技术
智能变电中的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相辅相成,两者形成完美的协作。软件系统是保证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的灵魂和钥匙,其不但能够实现信息控制和监控功能,还可以将相量测量单元(PMU)、录波等功能进行集成 ,这就完成了变电站内部的区域疾控、在线状态监督、远程操作等高级功能。对于保证日益庞大和复杂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自动化程度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