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无线通信系统pdf

无线通信系统pdf

发布时间:2023-01-03 04:55:23

Ⅰ 数据链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

数据链主要采用无线传输信道,针对一些应用平台具有高机动性高灵活性的特点,综合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具备跳频、扩频、猝发等通信方式以及加密手段,使其具有抗干扰和保密功能。

数据链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1】

摘 要:本文介绍了数据链系统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数据链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数据链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不同的应用模式以及发挥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据链;无线通信系统

1 数据链系统的基本特征

1.1 信息格式化

数据链一般具有一套相对完备的消息标准,对包括指挥控制、侦察监视、平台协调、联合行动等静态和动态信息的参数规定进行描述。

信息内容格式化是指固定长度或可变长度的信息编码,数据链网络成员对编码的语义具有相同的理解和解释,达到信息共享。

1.2 传输组网综合化

数据链主要采用无线传输信道,针对一些应用平台具有高机动性高灵活性的特点,综合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具备跳频、扩频、猝发等通信方式以及加密手段,使其具有抗干扰和保密功能。

传输信息资源按照需求进行共享是数据链在组网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每个网络节点既能接收也能共享网络中其他成员节点发送出的信息,也能根据实时信息的缓急程度分配总的信息发送带宽和发送时间。

1.3 传输介质多样化

数据链一般可以采用多种传输介质和方式,能够适应各种应用平台的不同信息交换需求,既有点到点的单链路传输,也有点到多点和多点到多点的网络传输,而且网络结构和通信协议都可以具有多种形式。

数据链可采用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有线信道,或者是组合信道传输信息以适应应用环境和应用需求的不同。

1.4 链路对象智能化

数据链链接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链接对象担负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等重要功能,它们之间通过数据链形成紧密的关系,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流转和处理从而较好完成任务。

紧密链接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数据链的各个链接对象之间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关系;二是各个链接对象内部功能单元信息的综合。

1.5 信息交换实时化

数据链实时传输信息采用多种技术设计:一是设计始终把握传输可靠性稳定性要服从于实时性原则;二是采用相对固定的网络结构和快捷的信息传输路径,而不采用繁杂的路由选择方案;三是选用高效实用的交换协议,将有限的无线信道资源优先分配传输等级高的信息;四是综合考虑信道传输特性,进行整体优化设计信号波形、通信控制协议、组网方式和消息标准等环节。

2 数据链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关系

数据链的重要技术基础包括无线数字通信技术,两者不是完全相等的。

数据链一般要完成数据传送功能,同时还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信息。

并且,数据链的组网方式与应用密切相关,根据情况变化应用系统可以适时地调整网络配置和模式与之匹配。

无线数字通信的主要功能仅仅是按一定的要求将数据从发端送到收端的透明传输,通常只完成承载任务,不关心所传输数据表征的信息。

2.1 与应用需求的关联程度不同

数据链网络设计是根据特定的任务,决定每个具体终端可以访问的数据、传输的消息,什么数据被中继。

数据链的网络设计方案是根据任务确定的,从预先规划的网络库中挑选一种设计配置,在初始化时加载到终端上。

数据链的组网配置直接取决于当前面临的任务、参与单元和使用区域。

数据链的实际应用直接受指挥控制关系、平台系统控制要求、信息提供方式等因素的制约,与应用的需要有着高度关联。

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配置和应用与这些因素的关联度相对较低,相对于应用需求关系不紧。

2.2 实际使用中的目的不同

数据链用于提高指挥控制、态势感知及平台协同能力,从而实现对平台的同步控制和提高平台应用的实时性。

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则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能力,达到实现传输数据的目的,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是数据链的主要技术基础之一。

2.3 信息传输要求不同

数据链传输的是应用单元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提取出具有价值的信息;而无线数字通信一般是比较透明的传输,总体上是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对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作识别和处理。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一般不考虑用户的绝对时间基准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其相对时间同步解决传输的准确性问题。

2.4 具体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

数据链直接与指挥控制系统、传感器、平台链接,可以实现“机一机”方式交换信息,而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一般以“人一机一人”方式传送信息。

无线数字通信终端通常为即插即用方式,在通信网络一次性配置好后一般不作变动。

但是,数据链设备的使用针对性很强,在每次参加行动前都要根据当前的任务需求,进行比较复杂的数据链网络规划,必须使数据链网络结构和资源的规划与该次任务达到最佳匹配。

3 结束语

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是解决各种用户和信息传输的普遍性问题,而数据链是有针对性地完成用户使用时的实时信息交换任务。

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涉及传输信道、传输规程和信息交换,但不关心信息内容等,可形象地比喻成商品流通中的集装箱运输环节。

数据链要求严格得多,除了涉及这些内容以外,还涉及到信息格式、信息内容、链接对象和实时性等。

[参考文献]

[1]骆光明.数据链[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07.

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纠错方法【2】

【摘要】 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两方面。

现在的通信系统大多是依靠计算机进行通信,因为计算机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而数据通过计算机的传递过程就是通信。

但是,不管那种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目前,我国的通信系统的规模和水平都已和国际通信系统持平,但是对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数据进行传输时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所造成的错误信息,是否能被接收端发现并纠正,这一系统被称作差错控制系统。

本文就是针对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纠错方法所进行的研究。

同时,笔者就自己所从事的民航自动转报系统的维护工作中针对电报在传输及处理过程中控制误码率谈谈一点认识。

【关键词】 数字通信 传输数据 编码 纠错

对于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纠错这方面,已经拥有了许多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控制其中包含了提高发送信号的功率、提高接受信号的噪声比以及采用编码等,都是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纠错的方法,其中提高发送信号的功率、提高接受信号的噪声比这两种方法使用条件十分有限。

其效果往往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在近些年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采用对信息编码提高发送功率有效地抑制噪声信号在接收端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在噪声信号中提取并恢复你所需要的传输信号。

提高发送信号功率与差错控制编码是等价的。

一、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纠错方法

数据在通信系统传输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有偏差的信息,这就需要系统自身具有发现并纠正错误信息的能力,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可靠性,使差错控制在我们所能接受的最小范围内。

差错控制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反馈纠错,另一种类型为前向纠错,而由这两种类型又派生出一种混合纠错。

1、反馈纠错。

在数据传输中接收端对接收信号的差错进行编码和校验检查,来判定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每个单位帧是否产生差错,纠正错误编码时一般采用反馈重发的方式来进行检验。

这种方式是发信息端能在某种程度上发现一些传输差错的编码,并对这些编码重新进行编码传输,在加入少许的监督码元,而接收端在根据这些编码的规律对这些编码信息进行检查,当发现错误的编码时,在向发信端发出信号要求重发。

发信端在收到信号后,在对发生传输错误的那部分信息进行重发,直到信息正确为止。

发现的错误编码不一定是知道具体的位置,只是知道一个或是一些是错的。

2、前向纠错。

前向纠错方式是发信端以一种在解码时就能纠正一些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信息的复杂编码方法,使接收端不仅能发现错误的传输信息,还能纠正错误的信息。

这种方式不需要反复的反馈信息,也不需要重发信息,虽然纠错的设备复杂,但对时间要求比较紧的信息传输很重要,不需要耽误很长的时间。

3、混合纠错。

混合纠错方式是在接收端的自动纠错无法对差错严重的信息进行纠正,已经超出了自行纠错的能力,这就需要将错误信息发回发信端,要求发信端进行重新发送。

这种方式是反馈纠错和前向纠错的'混合。

二、民航自动转报系统怎样控制电报传输中的误码

数字通信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民用航空电报网络为民用客机和种类繁多的通用飞机的安全飞行服务,各类业务电报数量急剧增长,航行情报、飞行动态、天气实况、气象预报等业务电报要通过民航自动转报网实时地在全国民航机场、空军机场互相传输进行信息的共享,传输的可靠性准确性极其重要。

当前中小机场都是使用国内厂家生产的自动转报机通过有线线路接入上一级的自动转报机进入民用航空电报网。

首先有线线路采用抗干扰性强的光纤线路有效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其次中小机场采用的日益成熟的自动转报机在可靠性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

现行的自动转报系统服务器通常采用性能稳定的工业级计算机,双机热备的容错结构使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自动转报系统正常工作时,配置信道、路由等基本工作完成后,系统提供了线路告警功能和定时检测的功能,能对线路状况进行监控。

有一点特别需要监控人员注意的是民用航空电报是具有固定格式的电报,错码出现在报头部分系统能做出判断如等级错误、发电地址错误、路由错误、日时组错误等而给出告警信息,但个别错码一旦出现在报文中系统是不能够告知出现了错误的地方,并且含有错误字符的电报仍然继续自动处理、承转,这是自动转报系统无法纠错的的地方。

所以要控制航空固定电报传输中的误码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最基本的条件是线路不受干扰和保证转报系统的正常。

三、结束语

本文是对数字通信系统中数据方法研究的浅谈,介绍现代通信中差错控制系统的优点和作用,它是有效解决现代通信系统中出现传输数据错误的合理方法,它可以查出错误的信息并将之改正,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得以保证,完成信息的有效传输。

参 考 文 献

[1]卿粼波;吕瑞;郑敏;滕奇志;何小海.基于迭代译码算法的分级分布式视频编码[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何业军;朱光喜.Turbo乘积码的一种新的并行迭代译码算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数字通信系统在医院的应用与发展【3】

摘 要:数字通信系统被普遍应用于医院当中,从简单的办公电话慢慢进入以患者为中心的更多应用,并已经成为医院的重要管理手段。

文章基于这一背景,简单阐述了数字通信系统的概念,重点探讨了数字通信系统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数字通信系统;医院;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改善服务达到人们需求的重要手段是数字通信系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医院当中,比如:医护人员移动协同服务,呼叫中心的应用等。

Ⅱ 无线通信的工作原理

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

罗杰

摩托罗拉的双向无线电通信系统于五十余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军方率先采用,让军人在行动时以无线电对讲机彼此通话,当时的手机称为步话机(walkie-talkies)。

双向无线电在军方使用非常普遍,在无电话线路的地区,军方人员就采用无线电。在今天,无线电已经广泛地用于保安、公共服务和公用事业,以及商业和个人等用途。

双向无线电的主要优点是直接点对点,不须任何基本设施,只要双方调到相同的频率,便可彼此通话。

双向无线电通信的原理

双向无线电对讲机是用于发射和接收语音信息。每一部双向无线电对讲机包含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受器、一个麦克风和一个扩音器、一条天线和一组电源。手提式双向无线通讯以电池为电源,而车装式无线电可使用汽车的电源。

用户对着麦克风说话,语音信号即转换为电子信号。此信号经发射器处理放大为无线电信号,再传送至天线,由天线把无线电信号发射至空中。

受信方的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把此信号送到接收器。接收器将此无线电信号转变为原来的语音,再由无线电对讲机的扩音器放出来,此时就可听见原来的信息。

简单的双向无线电系统

两部以上的无线电对讲机彼此“对话”时,它们必须在同一个频率上运作。在单一频率单工系统,每位无线电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或接收信息。这与电话系统不同,电话是双工系统,可以同时发言和聆听。

因而,用户在发话前,必须注意无线电系统的频道是否开放。

高效率双向无线电通信步骤

如果所有无线电用户都遵守下列规则,就可达成高效率的双向无线电通信。

1.不打断其它用户的发言。随时注意频道上的通话情形。大部份双向无线电对机上都有一个监听按钮。压下此按钮便可听到频道上的通话情形。发送前频道必须是空白的。

2.把对讲机维持在垂直位置,扩音器??麦克风维持在嘴巴正前方三寸处。

3.发话时,对着麦克风缓慢地、清楚地说话。长话短说,才不会霸占语音频道太久。

噪音抑制

噪音抑制是指降低、抑制或消除无用的无线电信号或噪声,让它们不会从扩音器传出来。无线电对讲机所出现的背景噪声是未使用噪音抑制的结果。大部份无线电对讲机都配备噪音抑制模式(载波抑制或编码抑制)和抑制水准的选择开关或按钮。

载波抑制和编码抑制

载波抑制在不发射时防止噪声自扩音器出来,因而属于安静的备用作业。

编码抑制让无线电以编码方式只听到他们所要的信息。换言之,它过滤了转往特定无线电用户以外的所有其它信息,只有编码相同的无线电对讲机在编码模式下才能听到所发的信号。编码抑制分为PL(Private Line专用线路)的单音编码抑制和DPL(Digital Private Line 数字化专用线路)的数字化编码抑制两种。

大部份无线电对讲机都配备一个监听按钮,让客户取消噪音抑制、解除编码抑制模式。压下此按钮时,扩音器即传出频道上的所有语音通话。以相同的频率而以不同的抑制编码通话时,发话前必须先聆听、确定频道上无其它语音通话。否则,同时发话会破坏已经在进行中的通话。 PL和DPL编码噪音抑制系统

单音编码抑制系统使用次音频,可使用42种不同的单音编码。数字化编码抑制系统的功能和单音编码抑制系统相同,但可使用84种不同的数字编码,不使用音频来“开启”扩音器。

虽然这些系统都称为“专用线路”,但实际上不具保密功能。如果用户遵守规律,多少还有点隐密性,但任何用户接听时,都可以在频率上听见。因而,用户必须了解编码抑制的效益和限制。

频率和频道

频率和频道是无线电通信中常用的术语。每一部双向无线电产品的规格上都会清楚地列出其作业频率。同时,主管机构发出的使用执照上也列出其作业的特定频率。 无线电用户增加、频谱愈来愈拥挤时,频率使用管制愈为必要。

简言而之,频道就是无线电发射和接收信息的频率。然而、频道负载是指同一频道所指定的用户数目。在无线电使用频繁的地区,频道负载可能有效地限制了可使用的频道数和客户的通话能力。

无线电对讲机可使用数条频道时,用户就可一条一条地测试,找到可以使用的空白频道。同时、可使用的频道较多时,用户群组的组织更方便。

如无线电对讲机具备PL/DPL编码噪音抑制功能,如果用户群组都具有相同的PL?DPL编码,就可加以组合,从而在同一条频道上作业。除非他们要转换频道,转到其它频率,他们就可设定在其通话小组的频率上。

涵盖范围

无线电涵盖范围指它的可能通话距离。涵盖范围视许多因素定,诸如:

■无线电对讲机的功率,即发射无线电信号的强度:1W-5W

■无线电信号所必须经过的地形:郊外/市区

■作业频率:VHF/UHF

低频率无线电涵盖的距离大于高频率。一般而言,无线电信号受各种障碍物以及空气中各种颗粒、例如水蒸气和灰尘的影响。树木、浓密的树叶、 建筑物和混凝土地板也会限制涵盖范围。总之,郊区的无线电通话距离比都市内远。

户外

一瓦特功率输出的UHF无线电在户外的涵盖范围、即在非常开阔的环境、山岗和树木等障碍物非常少时,一般可达两公里。如地形上的障碍增加,则涵盖范围缩短。

大楼建筑

在大楼建筑中,一瓦特功率输出的UHF无线电的涵盖范围可达二至二十层楼,但涵盖范围会受建筑物造形和建筑材料的影响。

Ⅲ 无线通信

手机通信流程

GSM无线系统中,GSM手机所有的工作流程都是在CPU的作用下进行的,具体的划分包括如下5个流程。这些流程都是以软件数据的

形式存储于手机的EEPROM和FLASHROM中,其初始工作流程见下面:
1.开机流程
当手机的供电模块检测到电源开关键被按下后,会将手机电池的电压转化为适合手机电路各部分使用的电压值,供应给相

应电源模块,当时钟电路得到供电电压后会产生振荡信号,送入逻辑电路,CPU在得到电压和时钟信号后会执行开机程序,首先从

ROM中读出引导码,执行逻辑系统的自检。并且使所有的复位信号置高,如果自检通过,则CPU给出看门狗(Watchdog)信号给各

模块,然后电源模块在看门狗信号的作用下,维持开机状态。
2.上网流程
手机开机后,即收索广播控制信道(BCCH)的载频。因为系统随时都向在小区中的各用户发送出用广播控制信息。手机收

集到最强的(BCCH)对应的载频频率后,读取频率校正信道(FCCH),使手机(MS)的频率与之同步。所以每一个用户的手机在

不同的位置(即不同的小区)的载频是固定的,它是由GSM网络运营商组网时确定,而不是由用户的GSM手机来决定。手机读取同

步信道(SCH)的信息后找出基地站(BTS)的认别码,并同步到超高帧TDMA的帧号上。手机在处理呼叫前要读取系统的信息。如

:领近小区的情况、现在所处小区的使用频率及小区是否可以使用移动系统的国家号码和网络号码等等,这些信息都以BCCH上得

到。手机在请求接入信道(RACH)上发出接入请求的信息,向系统传送SIM卡帐号等信息。系统在鉴权合格后,通过允许接入信道

(AGCH)使GSM手机接入信道上并分配给GSM手机一个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手机在SDCCH上完成登记。在慢速随路控制信

道(SACCH)上发出控制指令。然后手机返回空闲状态,并监听BCCH和CCCH公共控制信道上的信息。此时手机已做好了寻呼的准备

工作。
3.待机流程
用户在监测BCCH时,必须与相近的基站取得同步。通过接收FCCH、SCH、BCCH信息,用户将被锁定到系统及适当的BCCH上


4.呼叫流程
4.1手机作主叫
我们考虑GSM系统中由手机发出呼叫的情况。首先,用户在监测BCCH时,必须与相近的基站取得同步。通过接收FCCH、SCH

、BCCH信息,用户将被锁定到系统及适当的BCCH上。
为了发出呼叫,用户首先要拨号,并按压GSM手机上的发射键。手机用锁定它的基站系统的ARFCN来发射RACH数据突发序列。然后

基站以CCCH上的AGC信息来响应,CCCH为手机指定一个新的信道进行SDCCH连接。正在监测BCCH中TS0的用户,将从AGCH接收到它的

ARFCN和TS安排,并立即转到新的ARFCN和TS上,这一新的ARFCN和TS分配就是SDCCH(不是TCH)。一旦转接到SDCCH,用户首先等

待传给它的SACCH帧(等待最大持续26帧或129ms)。
该帧信息告知手机要求的定时提前量和发射功率。基站根据手机以前的RACH传输数据能够决定出合适的定时提前量和功率

级,并且通过SACCH发送适当的数据供手机处理。在接收和处理完SACCH中的定时提前量信息后,用户能够发送正常的、话音业务

所要求的突发序列消息。当PSTN从拨号端连接到MSC,且MSC将话音路径接入服务基站时,SDCCH检查用户的合法性及有效性,随后

在手机和基站之间发送信息。几秒钟后,基站经由SDCCH告知手机重新转向一个为TCH安排的ARFCN和TS。一旦再次接到TCH,语音

信号就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传送,呼叫成功建立,SDCCH被腾空。
4.2手机作被叫
当从PSTN发出呼叫时,其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基站在BCCH适当帧内的TS0期间,广播一个PCH消息。锁定于相同ARFCN上

的手机检测对它的寻呼,并回复一个RACH消息,以确认接收到寻呼。当网络和服务基站联接后,基站采用CCCH上的AGCH将手机分

配到一个新的物理信道,以便连接SDCCH和SACCH。一旦用户在SDCCH上建立了定时提前量并获准确认后,基站就在SDCCH上重新分

配物理信道,同时也确立了TCH的分配。
5.关机流程
关机时,按下开关键,键盘检测模块向数字逻辑部分发出一个关机请求信号,CPU即撤消开机维持信号,执行关机程序,

供电模块撤消供电,射频,逻辑电路即停止工作,从而关机。如果在开机状态下强制关机(取下电池)有可能会造成内部的软件

故障。
另外还包含其他软件工作流程如充电流程、电池检测、键盘扫描、测试流程等。(转自网络空间)

-----------------------------------------------------------------------------------------------------------------
NSS (Network Sub-System 网络子系统)
它与 OSS (Operation Sub-System)操作维护子系统 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基站子系统 和 MS (Mobile Station)移动

台组成了无线通信系统。 NSS包括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鉴权中心(AUC),而BSS有基站(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 NSS

NSS (Network Security Services 网络安全服务)

网络安全服务(NSS)是一个旨在支持跨平台的安全功能的客户端和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库。与NSS内置的应用程序可以支持SSL

v2和v3,TLS和的PKCS#5,PKCS#7的,的PKCS#11的PKCS#12的S / MIME,X.509 v3证书和其他安全标准。如

----------------------------------------------------------------------------------------------------------------
MSC = 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
MSC是整个GSM网络的核心,它控制所有BSC的业务,提供交换功能及和系统内其它功能的连接,MSC可以直接提供或通过移动网

关GMSC提供和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公共数据网(PDN)等固定网的接口功能,把移动用户与移动

用户、移动用户和固定网用户互相连接起来.MSC从核心网系统内的三个数据库,即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和鉴权中心(AUC)中获取用户位置登记和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

另外,MSC也根据最新获取的信息请求更新数据库的部分数据。作为网络的核心,MSC还支持位置登记、越区切换、自动漫游等

具有移动特征的功能及其它网络功能。对于容量比较大的移动通信网,一个NSS(网络子系统)可包括若干个MSC、HLR和VLR。当

某移动用户A进入到一个拜访移动交换中心(VMSC),为了建立对该移动用户A的呼叫,要通过移动用户A所归属的HLR(归属位置

寄存器)获取路由信息。在现有的网络中,一个MSC必然与一个VLR相随,当用户漫游到新的MSC服务区时,与此MSC相联的VLR就会

向用户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请求发送用户数据,以便在新的MSC中提供相应的服务。HLR将用户信息拷贝到新的VLR中,以完成用户

位置更新。不过MSC只是支持电路域的业务,并不支持分组域的数据业务。这点千万要注意。数据业务的核心网是另外组网的。

--------------------------------------------------------------------------------------------------------------
BSS:Basic Service Set(基础服务集合)
是和MSC相连的基站子系统
在整个移动网络中基站主要起中继作用。基站与基站之间采用无线信道连接,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而主基站与

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常采用有线信道连接,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说得更通俗一点,基站

之间主要负责手机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把收集到的信号简单处理之后再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通过交换机等设备的处理,再传送

给终端用户,也就实现了无线用户的通信功能。所以基站系统能直接影响到手机信号接收和通话质量的好坏。

Ⅳ 《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韦斯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密码:qdyv

书名: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

作者:韦斯曼

译者:刘志华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6

页数:203

内容简介:

《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第2版)》主要内容:近几年来,无线通信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不断有新技术出现,主要在于射频硬件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从第1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到当前普遍使用的第2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再到以宽带、多媒体业务为标志的第3代移动通信,无论从用户数量、业务范围,还是从服务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迄今,我国移动用户已超过3亿,并与固话普及率并驾齐驱。

作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Carl J. Weisman以其多年的工作经验,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简洁明了的篇幅书写了“The Essential Guide to RF and Wireless”(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第2版)》简明地对无线通信中的基本概念、主要射频器件做了全面的介绍,并以数字移动电话为例,详细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本常识。

《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第2版)》对基本射频硬件及无线通信系统从概念到工作原理上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系统而具体地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技术及系统,如广播、雷达、点到点微波以及移动电话系统等;对无线通信中较新领域的关键技术也进行了简单介绍,如宽带固定无线通信、无线网络、移动Internet等。

由于《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第2版)》内容以理解射频硬件和无线系统主要概念为主,因此,《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第2版)》适合射频和无线通信初学者阅读,也可作为在射频和无线通信领域工作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阅读全文

与无线通信系统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考驾照怎么找服务器 浏览:882
阿里云服务器如何更换地区 浏览:970
手机app调音器怎么调古筝 浏览:501
锐起无盘系统在服务器上需要设置什么吗 浏览:17
红旗出租车app怎么应聘 浏览:978
如何编写linux程序 浏览:870
吉利车解压 浏览:248
java输入流字符串 浏览:341
安卓软件没网怎么回事 浏览:785
dvd压缩碟怎么导出电脑 浏览:274
冒险岛什么服务器好玩 浏览:541
如何在服务器上做性能测试 浏览:793
命令序列错 浏览:259
javaif的条件表达式 浏览:576
手机app上传的照片怎么找 浏览:531
云服务器面临哪些威胁 浏览:748
c语言各种编译特点 浏览:177
路由器多种加密方法 浏览:604
程序员阻止电脑自动弹出定位 浏览:168
如何做服务器服务商 浏览: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