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大历史讲座》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北大历史讲座》(胡适)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Yoh0sHGKz7YeMNV2dnsPrA
书名:北大历史讲座
作者:胡适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2-1
页数:218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为中国之百年名校,师资雄厚,为高等学府。《北大历史讲座》一书收录着名的国学大师胡适、傅斯年、张荫麟、梁启超、吕思勉、孟森、缪凤林、雷海宗、岑仲勉,站在新的高度,用理性的观点阐述历史,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宋、明清、中国近代史,抓住中国历史转折的拐点,入木三分、浅显易懂的文笔让后人清晰地了解千百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北大历史讲座》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讲述史事的形式,运用富有思辨性的语言,用全新的视野和历史的眼光,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深入探索中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既吸取了从前的经验,又为将来指明了方向,敲响了警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阅读和细品。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着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的学术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他运用他所推崇的“科学方法”,开展国学研究和“整理国故”,是现代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吕思勉(1884-1957),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张荫麟(1905-1942), 广东东莞人。着名学者、历史学家。1929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习哲学和社会学,四年后回国任教授,兼授北大历史、哲学两系。熊十力说:“张荫麟先生,史学家也,亦哲学家也。其宏博之思,蕴诸中而尚未及阐发者,吾固无从深悉。然其为学,规模宏远,不守一家言,则时贤之所夙推而共誉也。”又说:“昔明季诸子,无不兼精哲史两方面者。吾因荫麟先生之殁,而深有慨乎其规模或遂莫有继之者也。”
⑵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b59QrbRP552pt-Yit55DQ
书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页数:69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第一种;“夏商周断代工程”是 中国大陆“九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这项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时期的年代进一部科学化、量化,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典籍中所得到公认的古代纪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着手点。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于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因而是年代学研究上不可回避的。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后的西周来说,影响到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如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所述:“在年代学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牵联的,要求得殷代的绝对年代,首先要确定周代元年。”
从年代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还在于这是一个可能的突口,由于伐纣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战国)及其后文献中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较多,而且含有若干历日和天象的记录,给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推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使学者们能够在没有确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数的情况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实上,自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这种推算的尝试。因为文献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学者间对材料的理解有异,所采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们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当大的悬殊。尽管如此,每位学者所走过的道路,总是有今天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只有在总结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后,我们才有希望前进一步。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在现划论证和组织项目期间,有关学科的专家都对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这一关键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工程已建立的9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了“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下属4个专题:“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结合起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达列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迫切感觉到这个疑难课题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前人学说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学术文献数量非常繁复,资料极为分散,有些论着在几处大图书馆也难寻觅,造成研究工作的严重障碍。因而提出了蒐集编辑(还有翻译)这方面文献的设想。这一行动从年3月发轫,经过3个来月的时问,真正做到“竭泽而渔”,共辑集到各家论着一百多篇,随后精选出有代表性的57篇,结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这本书。
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关于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计有30多种,现在本书所反映的说法竟有44种。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本书的成绩。(以上内容系节录自李学勤所作序) 。
作者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篇目如下:
一、选编说明
二、古代学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览表
三、近现代研究论文:
1.公元前1127说
论武王克殷年代,谢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说
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吴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日)岛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说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彻郎 撰。
4.公元前1112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刘朝阳 撰。
5.公元前1111说
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 撰。
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严一萍 撰。
用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证,郑天杰 撰。
6.公元前1106说
西周考年,张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张闻玉 撰。
7.公元前1105说
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说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黎东方 撰。
9.公元前1093说
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说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88年说,(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说
西周断代和年历谱,(日)白川静 撰。
12.公元前1076说
伐纣之记载检讨,丁骕 撰。
13.公元前1075说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唐兰 撰。
14.公元前1071说
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说
西周年代综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张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读王国维《周开国年表》后记,刘启益 撰。
16.公元前1066说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说
关于商、殷的一些新闻,(美)哈特纳 撰。
西周的年代与历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说
周初的绝对年代,(日)山田统 撰。
19.公元前1059说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彭瓞钧 撰。
20.公元前1057说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张钰哲、张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说
武王克殷年考,章鸿钊 撰。
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说
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说
三代年表,(英)叶慈 撰。
24.公元前1049说
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说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维 撰。
26.公元前1045说
西周之年历,(美)倪德卫 撰。
《竹书纪年》与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赵光贤 撰。
27.公元前1044说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说
晚商的绝对年代,(美)吉德炜 撰。
29.公元前1040说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卫 撰。
武王伐纣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说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说
周武王克殷日历,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韩)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说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黄宝权、陈华新 撰。
33.公元前1027说
最初可纪之年代,梁启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高本汉 撰。
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陈梦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万里 撰。
周初年代平议,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说
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徵的结果及其处理的方法,劳干 撰。
35.公元前1024说
试论西周纪年,(日)平势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说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论着要目:
--------------------------------------------------------------------------------
1.1130B.C.
林春溥据《毛诗正义》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2.1127B.C.
谢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8.29期
3.1123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4.1122B.C
刘歆,《世经》,《汉书‧律历志》。
绍雍,《皇极经世》。
刘恕,《通鉴外记》。
郑樵,《通志》。
金履祥,《通鉴前编》。
马端临,《文献通考》。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燕京学报》1929.12.6。
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2卷1期1929。
岛邦男,〈克殷年月考〉,《东洋学》14号1965。
岛邦男,〈伐殷考〉,《文经论丛》创刊号1965.11。
岛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甲骨学》第11期1976。
5.1118B.C
成家彻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订版),《西周史论文集》。
6.1117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商务印书馆。
7.1116B.C
皇甫谧,〈帝王世纪〉引,《丛书集成本》。
8.1112B.C
刘朝阳,《周初历法考》。
刘朝阳,〈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
《天文学报》1卷1期1953。
9.1111B.C
一行,〈大衍历议〉,《新唐书‧律历志》。
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之西周年历谱〉,《史语所集刊》1952。
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期。
严一萍,《何尊与中国年代》。
严一萍,〈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中国文学》新8期。
郑天杰,〈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史学汇刊》11期1981。
10.1106B.C
张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
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
11.1105B.C
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1982。
12.1102B.C
黎东方,〈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台北)学生书局1975。
13.1093B.C
葛真,〈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贵州工学院学报》1980.2。
14.1088B.C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引〉,据巴纳(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15.1087B.C
白川静,〈西周断代和年历谱〉,《金文通释》第5卷。
16.1078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17.1076B.C
丁骕,〈西周王年与殷世新说〉,《中国文字》新4期1981.7。
丁骕,〈西周王年新说更正〉,《中国文字》新5期198112。
丁骕,〈伐周之记载检讨〉,《中国文字》新13期1990.2。
18.1075B.C
唐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1955.3。
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在位年数〉,《文史》第13期。
19.1071B.C
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20.1070B.C
殷历家据《易纬‧乾凿度》推算
邹伯奇,〈太岁无超辰说〉,《学计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张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阳考古四十年》。
刘启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5。
21.1067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学古录》。
22.1066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学古录》。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23.1065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董作宾推算),《邃雅堂学古录》。
哈特纳,〈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届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
24.1063B.C
山田统,〈周初的绝对年代〉,《大陆杂志》15卷5.6期。
25.1059B.C
彭瓞钧,〈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国天文学通报15》1983。
26.1057B.C
朱右曾,张汝舟据《逸周书集训校释》推算。
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19期1978。
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1979.10。
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1985.5。
27.1055B.C
章鸿钊,〈中国古历析疑〉,科学出版社1958。
荣孟源,〈试谈西周纪年〉,《中华文史论丛》1980.1。
28.1051B.C
高木森,〈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华学月刊》1980.11。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陆杂志》82卷4期1991。
29.1050B.C
《今本竹书纪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历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种》卷三。
叶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30.1049B.C
王保德,〈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
《东方杂志》复刊后17卷7期1984。
31.1047B.C
林春溥,〈古史考年异同表〉(按《史记》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32.1046B.C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3.1045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历〉(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学亚细亚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国语》“武王伐纣”天象辨伪〉,
《古文字研究》第12辑。
夏含夷,〈《竹书纪年》与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辑。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陆杂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台湾)《中央图书馆馆刊》19.2.28.1986。
赵光贤,〈关于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1987.2。
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995.1。
34.1044B.C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国民杂志》1卷5期1941。
35.1041B.C
吉德炜(Keightley),〈晚商的绝对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渊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36.1040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040当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书纪年》解谜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纣年代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4。
37.1039B.C
何幼琦,〈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81.1。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问题〉。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西周年代学论丛》。
38.1035B.C
萧子显,《南齐书‧祥瑞志》。
39.1030B.C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历〉,《责善半月刊》1940.1.20。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责善半月刊》1941.2.1。
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学史研究》1997.2。
40.1029B.C
黄宝权,〈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
41.1029B.C
梁启超,〈最初可记之年代〉,《饮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汉文史哲季刊》2.1.1931。
莫非斯,〈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
陈梦家,〈商殷与西周的年代问题〉,《历史研究》1955.2。
高本汉,〈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远东博物馆刊》17期。
屈万里,〈西周史实概述〉,《史语所集刊》42.4.1971。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议〉,《香港中文大学学报》1974.1。
42.1025B.C
劳干,〈论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
化研究所学报》7卷1期1974。
劳干,〈论周初年代和召诰洛诰新证明〉,(台湾)《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
集‧历史考古组》1981。
劳干,〈从甲午月食讨论殷周年代的关键问题〉,《史语所集刊》64.1.1993。
劳干,〈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证的方法及其处理的结果〉,
《史语所集刊》67.2.1996。
43.1024B.C
平势隆郎,〈试论西周纪年〉,《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
44.1018B.C
周法高,〈西周纪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报》
第4卷1期1971。
⑶ 《读史阅世六十年》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MgZACqy0MB7Ln_I_4a3A9g
书名:读史阅世六十年
作者:何炳棣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2-6
页数:486
内容简介: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本书简体字版原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现因何炳棣先生全部着作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推出精装纪念版。
作者简介:
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学术贡献厥伟,他还被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⑷ 《读史阅世六十年》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gL3G8gjJaFsL23j6MUbARw
书名:读史阅世六十年
作者:何炳棣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3
页数:481
内容简介: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的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60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何炳棣半个多世纪的亲见亲闻,弥足珍贵。阅读这本书,不仅可吸收他生平积累的治史心得,更可从何炳棣艰忍自强的性格和天生异禀的记忆力——特别有关三四十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师友和校风——重新体会中国过去百年的风云变幻。
作者简介:
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学术贡献厥伟,他还被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⑸ 求《《夏鼐日记》全集10卷》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夏鼐日记》全集10卷》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wPVIyhHW0Bw_sJkR0jPpaA
⑹ 雷海宗的《中国通史选读》PDF版本谁有呢
扫描,清晰度一般,简体横排。
⑺ 求 雷海宗的 国史纲要 (增补本) 的电子版 txt或pdf的都行 一定要 雷海宗
《国史纲要 最简明的中国通史》
作者:雷海宗着 出版社:武汉市: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
简介:本书原为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的中国通史教材,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关节之处,范围兼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思想等诸多领域,尤注重列举疆域内外、社会上下、经济文化重心等各种有形、无形势力之变化,对于
⑻ 《《夏鼐日记》全集10卷》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夏鼐日记》全集10卷》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wPVIyhHW0Bw_sJkR0jPpaA
⑼ 《中国史纲要》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史纲要》(雷海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ff_bB25wPBdfQG4IyKLUlg
书名:中国史纲要
作者:雷海宗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
页数:228
内容简介:
本书原为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通史教材,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主要关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讲授对象主要为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因其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的追捧,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本书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别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者一向重视综合和通识的治史特点,尤其是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成一家之说,是一部开风气之先的佳作。
雷先生使我敬仰的是他大过人的“容忍”,而这种容忍是深植于一己学术和道义方面的自信。
——何炳棣
雷先生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整体把握,要不失为20世纪我国史学领域中不容忽视的一家之言。
——何兆武
雷先生博闻强识,上课从不带讲稿,连卡片也没有,只有粉笔一两只……
——齐世荣
想到他的人格和强加于他的种种罪名之间的反差,又联想到整个一代知识精英的学识、风骨和以后类似的遭遇……嗟乎,余欲无言!
——资中筠
我与雷师的关系,用几句话来概括,很不容易。再三考虑,是否可用:“父亲之交,师生之恩。受教恨短,勉承师学。凄凉送终,情同父子。”
——王敦书
作者简介:
雷海宗,字伯伦,生于1902年,河北永清县人。雷先生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称为“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学大师。雷先生于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南开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雷先生逝世于1962年12月,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与陈寅恪齐名的史学大师,对何炳棣、何兆武、齐世荣、资中筠影响至深的授业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