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希尔密码原理
希尔密码(Hill Cipher)是运用基本矩阵论原理的替换密码,由Lester S. Hill在1929年发明。每个字母当作26进制数字:A=0, B=1, C=2... 一串字母当成n维向量,跟一个n×n的矩阵相乘,再将得出的结果MOD26。
中文名
希尔密码
外文名
Hill Cipher
原理
基本矩阵论
类别
替换密码
提出者
Lester S. Hill
快速
导航
产生原因
原理
安全性分析
例子
简介
希尔密码是运用基本矩阵论原理的替换密码,由Lester S. Hill在1929年发明。
每个字母当作26进制数字:A=0, B=1, C=2... 一串字母当成n维向量,跟一个n×n的矩阵相乘,再将得出的结果模26。
注意用作加密的矩阵(即密匙)在必须是可逆的,否则就不可能解码。只有矩阵的行列式和26互质,才是可逆的。
产生原因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对信用卡、计算机的依赖性的加强,密码学显得愈来愈重要。密码学是一门关于加密和解密、密文和明文的学科。若将原本的符号代换成另一种符号,即可称之为广义的密码。狭义的密码主要是为了保密,是一种防止窃文者得知内容而设的另一种符号文字,也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密码。
使用信用卡、网络账号及密码、电子信箱、电子签名等都需要密码。为了方便记忆,许多人用生日、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记做密码,但是这样安全性较差。
为了使密码更加复杂,更难解密,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密码。密码的函数特性是明文对密码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即明文是密码的函数。传统密码中有一种叫移位法,移位法基本型态是加法加密系统C=P+s(mod m)。一般来说,我们以1表示A,2表示B,……,25表示Y,26表示Z,以此类推。由于s=0时相当于未加密,而0≤s≤m-1(s≥m都可用0≤s≤m-1取代),因此,整个系统只有m-1种变化。换言之,只要试过m-1次,机密的信息就会泄漏出去。
由此看来,日常生活中的密码和传统的密码的可靠性较差,我们有必要寻求一种容易将字母的自然频度隐蔽或均匀化,从而有利于统计分析的安全可靠的加密方法。希尔密码能基本满足这一要求。
原理
希尔加密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d个明文字母通过线性变换将它们转换为d个密文字母。解密只要作一次逆变换就可以了,密钥就是变换矩阵本身。[1]
希尔密码是多字母代换密码的一种。多字母代换密码可以利用矩阵变换方便地描述,有时又称为矩阵变换密码。令明文字母表为Z,若采用L个字母为单位进行代换,则多码代换是映射f:Z→Z。若映射是线性的,则f是线性变换,可以用Z上的L×L矩阵K表示。若是满秩的,则变换为一一映射,且存在有逆变换K。将L个字母的数字表示为Z上的L维矢量m,相应的密文矢量c,且mK=c,以K作为解密矩阵,可由c恢复出相应的明文c·K=m。
在军事通讯中,常将字符(信息)与数字对应(为方便起见,我们将字符和数字按原有的顺序对应,事实上这种对应规则是极易被破解的):
abcde…x y z
12345…242526
如信息“NOSLEEPPING”对应着一组编码14,15,19,12,5,5,16,16,9,14,7。但如果按这种方式直接传输出去,则很容易被敌方破译。于是必须采取加密措施,即用一个约定的加密矩阵K乘以原信号B,传输信号为C=KB(加密),收到信号的一方再将信号还原(破译)为B=KC。
⑵ 大佬们看下我这希尔排序的Python代码有啥错误,找了好久找不着,显示:list index out of range
for循环那里少写了一个range
⑶ 世界上有多少种密码
世界上有很多种密码,主要分类有以下几种:
1、摩斯密码,最早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
2、四方密码,是一种对称式加密法,由法国人发明,这种方法将字母两个一组,采用多字母替换密码达到加密的目的;
3、希尔密码,是运用基本矩阵论原理的替换密码,由法国人希尔在1929年发明;
4、波雷费密码,是一种对称式密码,是首种双字母取代的加密法,最早出现在一份1854年3月26日由查尔斯·惠斯登签署的文件中,他的朋友波雷费勋爵普及了这个加密法;
5、三分密码,三分密码由Felix Delastelle发明。三分密码是三维的,用3×3×3的公式进行加密,它是第一个应用的三字母替换密码。
⑷ 面试必会八大排序算法(Python)
一、插入排序
介绍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将一个数据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数据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个数加一的有序数据。
算法适用于少量数据的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
插入排算法是稳定的排序方法。
步骤
①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②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③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④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⑤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中
⑥重复步骤2
排序演示
算法实现
二、冒泡排序
介绍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原理
循环遍历列表,每次循环找出循环最大的元素排在后面;
需要使用嵌套循环实现:外层循环控制总循环次数,内层循环负责每轮的循环比较。
步骤
①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②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③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④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算法实现:
三、快速排序
介绍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借用了分治的思想,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
基本思想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挖坑填数 + 分治法。
首先选出一个轴值(pivot,也有叫基准的),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隔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实现步骤
①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
②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
③对所有两个小数列重复第二步,直至各区间只有一个数。
排序演示
算法实现
四、希尔排序
介绍
希尔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种,也是缩小增量排序,是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希尔排序是非稳定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1.3n)。
希尔排序是基于插入排序的以下两点性质而提出改进方法的:
·插入排序在对几乎已经排好序的数据操作时, 效率高, 即可以达到线性排序的效率;
·但插入排序一般来说是低效的, 因为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将数据移动一位。
基本思想
①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算法排序;
②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1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被终止。
排序演示
算法实现
五、选择排序
介绍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Ο(n2)。
基本思想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比较 + 交换。
第一趟,在待排序记录r1 ~ 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1交换;
第二趟,在待排序记录r2 ~ 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2交换;
以此类推,第 i 趟,在待排序记录ri ~ r[n]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将它与r[i]交换,使有序序列不断增长直到全部排序完毕。
排序演示
选择排序的示例动画。红色表示当前最小值,黄色表示已排序序列,蓝色表示当前位置。
算法实现
六、堆排序
介绍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
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指定索引的元素。
基本思想
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
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A[i]。
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排序演示
算法实现
七、归并排序
介绍
归并排序(Merge sort)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基本思想
归并排序算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算法思想
自上而下递归法(假如序列共有n个元素)
① 将序列每相邻两个数字进行归并操作,形成 floor(n/2)个序列,排序后每个序列包含两个元素;
② 将上述序列再次归并,形成 floor(n/4)个序列,每个序列包含四个元素;
③ 重复步骤②,直到所有元素排序完毕。
自下而上迭代法
① 申请空间,使其大小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之和,该空间用来存放合并后的序列;
② 设定两个指针,最初位置分别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③ 比较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元素,选择相对小的元素放入到合并空间,并移动指针到下一位置;
④ 重复步骤③直到某一指针达到序列尾;
⑤ 将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直接复制到合并序列尾。
排序演示
算法实现
八、基数排序
介绍
基数排序(Radix Sort)属于“分配式排序”,又称为“桶子法”。
基数排序法是属于稳定性的排序,其时间复杂度为O (nlog(r)m) ,其中 r 为采取的基数,而m为堆数。
在某些时候,基数排序法的效率高于其他的稳定性排序法。
基本思想
将所有待比较数值(正整数)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然后,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基数排序按照优先从高位或低位来排序有两种实现方案:
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al) 从最左侧高位开始进行排序。先按k1排序分组, 同一组中记录, 关键码k1相等,再对各组按k2排序分成子组, 之后, 对后面的关键码继续这样的排序分组, 直到按最次位关键码kd对各子组排序后. 再将各组连接起来,便得到一个有序序列。MSD方式适用于位数多的序列。
LSD (Least significant digital)从最右侧低位开始进行排序。先从kd开始排序,再对kd-1进行排序,依次重复,直到对k1排序后便得到一个有序序列。LSD方式适用于位数少的序列。
排序效果
算法实现
九、总结
各种排序的稳定性、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的总结:
平方阶O(n²)排序:各类简单排序:直接插入、直接选择和冒泡排序;
从时间复杂度来说:
线性对数阶O(nlog₂n)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
O(n1+§))排序,§是介于0和1之间的常数:希尔排序 ;
线性阶O(n)排序:基数排序,此外还有桶、箱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