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比较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优缺点
优缺点是比较得出的,ospf和rip比较:
rip协议是
距离矢量
路由选择协议
,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
跳数
,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
数据包
。
ospf协议是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RIP不能支持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导致
IP地址
分配的低效率
周期性广播整个
路由表
,在低速
链路
及
广域网
云中应用将产生很
大问题
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
收敛时间
需要几分钟
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
概念
,路由
选路
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
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
比特位
进行路由汇总
一些增强的功能被引入RIP的
新版本
RIPv2中,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
没有跳数的限制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收敛速度快
具有认证功能
OSPF协议主要优点:
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
路由协议
。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
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
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
报文
,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
健壮性
,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
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
组播地址
(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
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
网段
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
(N)次。
4)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
5)在ABR(
区域边界路由器
)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
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
网络拓扑
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
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
路由选择
。
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
验证。
7、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
OSPF的缺点
1、配置相对复杂。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网络。
2、路由
负载均衡
能力较弱。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
速率
、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
路由优先级
,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
优先级
路由,OSPF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不象
EIGRP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
ospf和isis比较
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都使用SPF算法,VSLM
快速会聚。从使用的目的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从协议实现来说OSPF其于TCP/
ip协议簇,运行在IP层上,
端口号
89;ISIS基于ISO
CLNS,设计初是为了实现ISO
CLNP路由,在后来加上了对IP路由的支持。从具体细节来说:
1:区域设计不同,OSPF采用一个骨干AREA0与非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必须与AREAO连接。ISIS由L1
L2
L12路由器组成的
层次结构
,它使用的LSP要少很多,在同一个区域的扩展性要比OSPF好。
2
OSPF有很多种LSA,比较复杂并占用资源,而ISIS的LSP要少很多,所以在CPU占用和处理路由更新方面,ISIS要好一些。
3
isis
的定时器允许比OSPF更细的调节,可以提高收敛速度。
4
OSPF数据格式不容易增加新的东西,要加,就需要新的LSA,而ISIS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增加TLV进行扩展,包括对IPV6等的支持。
5
从选择来说,ISIS更适合运营商级的网络,而OSPF非常适合企业级网络。
B. DSL是什么东西
DSL是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的简称,是一项大大提高进入家庭或办公室的普通电话线(本地环路)数字容量的技术。DSL速度受用户到电话局间距离的制约。
DSL面向两类应用。非对称DSL(ADSL)用于需要较高下行速度的Internet接入。对称DSL(SDSL、HDSL等)是为需要双向高速通信的短程连接设计的。
DSL在所谓的电话网络“本地环路”的“最后一英里”(也就是将家庭和小型办公室用户连接到电话公司中心局(CO)的双绞铜线线路)上提供高速数据传输。随着因特网访问、电子商务、IP电话和视频会议的发展,对高速接入方法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2)RIP加密货币扩展阅读:
DSL工作原理
电话系统设计之初,主要用来传送话音呼叫,出于经济的考虑,电话系统设计传送频率范围在300Hz到3.4kHz范围的信号(尽管人的话音可以到15kHz,但是这个范围内还是很容易辨别对方的)。
然而本地电话网的到最终用户的铜缆实际上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至少从最低频率到200-800kHz不等,这取决于电路质量和设备的复杂度(一般认为到最终用户分线器之间接头越少越有利于提高带宽,线路传输路过的环境,电子干扰越小越有益于提高线路带宽)。
DSL服务通过利用电话线的附加频段成功克服了在话音频带上传送大量数据的难题(参看香农定理)。DSL服务通常保留0.3-4kHz这个范围的频段给话音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普通老式电话业务({lang|en|POTS}})使用的频段,使用这个范围以外的频率传送数据。
DSL连接在用户设备DSL调制解调器和电话交换机之间建立,然后交换机通过一些其他的协议与用户真正要连接的(典型的)ISP建立连接。这不同于普通的公共电话网与用户端到端的电话连接。如果用户到交换机距离超过5.5公里,服务质量会因为干扰急剧下降。
C. uv机rip的文件怎么做
“第一步: 1.双击A3加密狗文件夹,点击 蓝Rip for1390&2200-ENG文件夹,点击PrintPro文件夹 双击运行Setup.Exe程序。 2.点击(Next)下一步,这里需输入提供的序列号。 3.在(Serial)这里需输入提供的注册码。4.提示开始安装点击(Next)。5.点击Next开始安装.6.点击Close安装结束。RIP软件可以控制UV打印机白墨的输出外,还可以调整彩色墨水的出墨量,既可以帮助客户增加墨水的饱和度和鲜艳度,又可以任意调节色彩,取得理想的打印效果。
D. RIP路由选择协议
典型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isis,bgp等。rip是用经过的路由器跳数来衡量的,最少的跳数就是最优路由。
RIP共有三个版本,RIPv1, RIPv2, RIPng
其中RIPV1和RIPV2是用在IPV4的网络环境里,RIPng是用在IPV6的网络环境里。 因为RIPv1的缺陷,RIPv2在1994年被提出,将子网络的资讯包含在内,透过这样的方式提供无类别域间路由,不过对于最大节点数15的这个限制仍然被保留着。另外针对安全性的问题,RIPv2也提供一套方法,透过加密来达到认证的效果。而之后[RFC 2082 ]也定义了利用MD5来达到认证的方法。 RIPv2的相关规定在[RFC 2453 ] orSTD56。
现今的IPv4网络中使用的大多是RIPv2,RIPv2是在RIPv1基础上的改进, RIPv2和RIPv1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RIPng(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next generation)则被定义在[RFC 2080 ],主要是针对IPv6做一些延伸的规范。与RIPv2相比下其最主要的差异是:
RIPv2 支持RIP更新认证, RIPng 则没有 (IPv6 routers were, at the time, supposed to use IPsec for authentication);
RIPv2 容许附上arbitrary 的标签, RIPng 则不容许;
RIPv2 encodes the next-hop into each route entries, RIPng requires specific encoding of the nexthop for a set of route entries.
RIPv2 UDP的Port number 为 520,RIPng UDP的Port number 为 521
E. 121由浅入深学网络--RIP 详解与配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 属于动态协议中的一种,相对于静态需要手工一台台配置,并且在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还需要逐个修改的情况下,动态协议不需要逐个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设备之间会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去相互学习路由表一次来更新路由表,从而实现不同网段、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
这就是 RIP 的功能。
RIP 只能适用中小型的网络,这是 RIP 的适用范围。
为什么 RIP 只能使用于中小型网络?我们在上一实验中提到过 RIP 是属于 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这一类的路由协议使用的是 Bellman-Ford、 Ford–Fulkerson 、DUAL FSM 算法来计算路径的。这样的算法是通过数据包路途会经过多少个路由(也就是多少跳,跳数 Hop Count)来衡量一条路径的好坏,并且设计者当时一个网络的直径不应该超过 15 跳(也就是不应该经过超过 15 个路由),超过该跳数时延会很大,所以在该协议中超过 15 跳的数据包便会被丢弃,标识为不可达。而设计者这样的考虑是因为在 ARPANET 网络的初期建设时就使用的这个算法,所以当时他们所考虑的是跳数,而不像后期的动态路由协议那样考虑的更加的全面。RIP 可以算是最为古老的路由协议之一了。
正因为使用 RIP 的网络直径不能超过 15 跳,所以 RIP 协议只能适用 15 跳以内的中小型网络,并且只能是一种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P),在一个自治系统(AS)内传递路由信息。
在上一实验中我们简单的提到了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就是一堆路由器及其 IP 的集合,并且该集合有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管理。一个自制系统中并没有定义一定要有多少台路由器,只要在这个集合中有使用一台指定的 Router 来与其他的集合交换信息的便是一个自治系统。通常是一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或一个拥有到多个网络的独立连接的大型组织,其遵循一个单一且明确的路由策略,这样的定义在后期已经废止,新的定义可以查看 RFC 1930 。公开被认可的自治系统编号是由互联网地址分派机构(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成批地分配给各个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具体的信息查看 这篇文章
通畅在自治系统中使用的路由协议我们便称之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自治系统之间的传输消息使用的协议我们称之为外部网关路由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景来阐述 RIP 的工作流程:
1.在需要运行 RIP 设备上开启 RIP 功能,开启 RIP 功能后,系统会在设备的系统中启动三个进程:
2.RIP 进程在允许 RIP 运行的接口上以广播的形式向邻居发送路由表的请求。
3.作为邻居的 Router2 收到了 Router1 发送的 RIP 信息的请求,若是 Router2 上并未启动 RIP 进程则不会理会,若是 Router 2 上开启了 RIP 进程,接收到了 Router1 的请求之后便将路由表信息整合在 RIP 的响应包中回复 Router1 的请求。
该路由信息在自身的路由表中存在便与自身的路由表项比较度量值,也就是跳数,若是值大于自身表项的度量值便丢弃,若是值小于自身表项的度量值便替换自身的表项。
该路由信息在自身的路由表中存在,并且跳数相同,学习来源也相同,跳数也相同,则路由表将使用新的条目替换已存在的条目。
Router1 判断之后更新自己路由表。
5.Router1 与 Router2 的 RIP 进程启动之后 Timer 也随之工作,其中 Update timer 更新计时器的值为 30 秒,一旦超时便广播(目标地址为 255.255.255.255)更新消息,发送之后重置时间,继续工作,所以每隔 30 秒 Router1 与 Router2 都会相互发送更新应答数据包。
称为更新数据包是因为从其他路由中学习到的表项加入路由表之后都有一个 Invalid timer 无效计时器,其默认值是 180 秒。例如 Router1 在 Router2 中学习到 192.15.1.0 网段的路由表项,Invalid timer 便开始计时,当 180 秒之后若是没有收到 Router2 的更新消息,也就是 Invalid timer 已超时,便认为这个网段已经不可达,将其状态标志为 possibly down、跳数值改为 16,因为 RIP 的跳数值最大只能接收 15,所以 16 对 RIP 进程来说表示无穷大,不可达。若是收到更新数据包便更新 Invalid timer 的时间,重置为初始值,重新开始计时。
与无效计时器同时启动的还有 flush timer 清除计时器,其默认值是 240 秒,也就是在 Invalid timer 时间到后 60 秒依然没有收到更新的数据包便将该表项从路由表中删除。
所以更新数据包在不断更新其他路由器中学习到的路由条目的无效计时器与清除计时器。
这边是 RIP 学习数据包,与更新 Timer 和路由信息的整个过程,而这样的 RIP 还是有问题,例如环路问题、收敛时间问题。
此处的环路与之前所接触到二层环路有所区别,此处的环路表示若是 Router1 中有个网段中断了,连接不上,过了 240 秒之后便删除了,但是 Router2 发过来的数据包中却有该信息(之前 Router1 传给它的),Router1 便重新学习了该路由信息,而 Router2 中该项得不到更新便删除了,而 Router1 的更新数据包中有该信息,Router2 又重新学习了,这样循环往复的下去直至条数为 16 才停止这个循环。
而 RIP 对于环路问题有这样的功能来解决:
毒性反转(Poison Reverse)、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
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
我们可以通过 这篇文章 来生动的学习水平分割与触发更新的整个流程。
RIPv1 的收敛时间也一直是 RIP 的一个弊病,需要 3 分钟未收到更新数据包才会进入 possibly down 的状态,进入改状态后再下一次更新的数据包中告知其他设备该链路处于这个状态,在本设备中再经过一分钟也就是 Flush Timer 时间到便会删除该条目,而其他设备在收到更新数据包将该条目更新至 possibly down 状态之后,启动 holddown period 抑制定时器,而抑制定时器的默认时间为 180 秒,也就是该条目还会在外存活 180 秒的时间。由此看出 RIP 的收敛时间十分的缓慢。
RIP 每隔 30 秒就会发送一次更新数据包,所以使用低时延的 UDP 即可,使用的端口号是 520。这便是 RIP 数据包这个在参考模型模型中的每一层所封装的信息:
明白了 RIP 整个工作流程,我们会发现 RIP 整个过程其实十分的简单就是发送请求、接收响应、更新路由表。而细节的处理程序会帮我们去做,我们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启动 RIP 进程,发布网段而已,当然还有一些如版本使用、Timer 修改等的一些小配置项。
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来配置 RIP 功能:
实验目的:配置实现 RIP
实验材料:三台路由器
实验方法:
拖动三台路由器至画布,
配置路由器的名字与连接线路
配置路由器的端口地址
查看路由表,与尝试 ping 远程网络。
配置 RIP,然后再次尝试上一步
1.同样我们开启实验环境,同时拖出三台路由器、连接起来,并且修改名字分别为 Router1、Router2、Router3
2.按照图中的显示,分别配置三台路由器的接口地址。
3.查看此时的路由表信息以及 ping 连接的尝试:
Router1、Router2、Router3相互 Ping 是不通的,并且路由表中只有自己直连的网段,没有其他路由的网段。
4.在所有设备中开启 RIP 进程,并且发布需要外界知道的网段,当然若是有不希望外界知道的私密网段,可以选择不发布,这样外界就无法知道该网段。同时我们使用 RIP V2 的版本:
5.查看此时的路由表看是否发生了变化:
同时尝试使用 Router1、Router2、Router3 Ping 其他路由的网段:
配置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RIP 版本的不兼容而导致出错
因为部分老的设备在不指定版本的情况下 RIP 默认使用的是 Version 1 的版本,虽然 Version 2 向下兼容,但是 Version 1 并不支持 Version 2 中新增加的功能,所以会出错。我可以使用这个命令查看当前的 RIP 版本:
若是还有部分设备是需要使用 Version1,我们可以在发送的端口中配置这样一个命令,让它能够同时发送 Version1 与 Version2 的数据包,也能够接受这两个版本的数据包:
2.不连续网络的路由信息
RIPv1 中路由更新信息中不含有子网掩码,所以不支持不连续的子网,解决方式便是开启 Version2 同时关闭自动路由汇总的功能 no auto-summar。因为在 Version2 中开始 VLSM 与 CIDR 的功能。
3.认证密钥的不匹配
RIPv2 中增加了认证机制来增强安全特性,当开启此功能后必须双方都配置口令,不过不匹配的话则忽略双方的更新包。该功能配置于端口上,这样可以防止收到伪造的数据包,来攻击当前的网络,从而避免出现网络的摆动、震荡、不稳定。
若是双方端口的认证不匹配将无法更新路由条目,并且已更新的条目也会因为无效计时器与清除计时器而被删除
就像这样,我在 Router1 上配置了口令,但是在 Router2 的对应端口没有配置
我们可以查看我们的路由表,此时当中没有了之前从 Router2 中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了:
我们可以通过 debug 调试模式来查看 Router1 的确是把所有没有认证端口的更新数据包都给忽略掉了,并告知我们原因是 invalid authentication:
此时若是我们在 Router2 中做同样的配置,配置好密钥链、密钥编号、对应的密文、使用相同的 md5 加密模式,并且关联密钥链。我们会发现过段时间之后(收敛时间),Router1 又再次学习到了来自 Router2 上的路由信息,开启 debug 模式之后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提示:
同时上文我们提到过问了解决环路与收敛时间的问题,提出了触发更新的机制,表示只要路由表中发生了变化,便不用等待 UPdate Timer 时间直接向外发送更新数据包,而这个机制的配置十分的简单,就是在需要端口的配置模式中使用这条命令即可:
注意:该命令只能在串口中使用,不能再以太网口中使用。
还有若是需要使用 RIP 协议,但是又嫌弃 RIP 的收敛时间过程,我们可以在 RIP 的配置模式中修改 Timer 们的值:
这便是 RIP 的所有相关配置选项以及其运作的方式。
F. RIP基本原理及实验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个 应用层协议 ,属于 IGP(内部网关协议) ,属于 距离矢量协议 ,使用 贝尔曼福特算法 ,效率最低,在传递路由条目过程中会 自动将路由条目的度量值加1然后发给邻居路由器
使用 UDP协议传输 ,源目的端口号520(IPv6中是521),RIP协议号:17
距离矢量协议:有距离有方向,传递的是路由表的信息
使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了解网络拓扑,只知道:
1.自身与目的网络之间的距离
2.应该往哪个方向或使用哪个接口转发数据包
RIP通常在一些简单网络中使用,相比高级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简单 但对路由器 资源消耗较高 ,并且 可能出现路由选择环路
最多只能在15台路由器的环境运行RIP,否则无法收敛,跳数超过15不可达
收敛:所有路由器对于所有链路所有网段的路径信息达成一致的过程,路由选择协议越好收敛速度越快
收敛时间:从网络拓扑发生变化到网络中所有路由器都知道这个变化的时间
RIP收敛速度最慢,最长可达30秒收敛一次
RIP的度量值为跳数,跳数越小路径越优,而不考虑带宽,这一点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宣告:接口启用一个协议就是将接口宣告进这个协议
所有被宣告进某协议的接口可以传递接口所有的直连路由以及通过该协议学习到的已加入的路由条目
支持ECMP(等价负载均衡),默认最多支持4条路径做负载均衡,可以手动最大设置到16条负载均衡路径
管理距离120:管理距离越小,代表越可靠,越优先
更新计时器:30s更新路由表
无效计时器:180s不刷新则将该路由条目的度量值设置为16
刷新路由器:默认240s,比无效计时器长60s,刷新后路由条目则删除
抑制计时器:180s
当一个路由器接口连接的是服务器或PC时,可以将该接口设置为被动接口(passive-interface),这样该接口不会主动发送任何RIP协议报文,可以节省链路带宽和PC的CPU资源
1.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收到的同一条路由条目不会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
2.路由毒化和毒性逆转的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收到的路由条目会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但是将这个路由条目标记为16跳不可达
3.毒性反转:路由中毒接收到后回应包
4.触发更新:既支持周期性更新也支持触发更新,在初始化运行RIP时,宣告一个接口进RIP,立即更新路由表,当路由表发生变化时,会立刻发送更新信息 ,默认更新报文只能发送一跳,TTL值为1,因此只能在直连路由器之间传递
1.有类路由协议
2.不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
3.更新方式为广播,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4.不支持认证
5.每个更新包最大支持25条路由条目
6.路由表查询方式主类网段
7.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8.只能支持自动汇总,不支持手动汇总
当一台路由器通过一个接口发送路由更新(或路由条目)时,会将这个路由条目的前缀与接口的IP地址进行对比,若在同一主类网段,则直接将路由条目发走,否则会自动将路由条目的前缀转换为对应的主类网络的前缀,然后转发出去
例如路由条目24.1.1.0经过R2时被转换为24.0.0.0发走,有一台R3想去往24.1.2.0网段,他就会将包发给R2,但R2后面并不存在,那么R2将会丢包,但R3并不知道,仍然会一直发给R2,而R2会一直丢包,这个过程称为路由黑洞
1.无类路由协议
2.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
3.更新方式为组播,组播地址:224.0.0.9
4.支持明文(不安全,抓包就可以看到密钥)及密文认证(MD5加密,思科私有),默认关闭,需要手动配置认证,更新报文中携带密钥,邻居路由器会用自己的密钥进行对比,若一致则接收,否则丢弃
5.路由表查询机制是由小类-->大类(按位查询,最长匹配,精确匹配,先检查32位子网掩码的)
6.支持不连续子网
7.支持手动汇总,但默认开启自动汇总,因此需要关闭自动汇总:no auto-summary
1.主类宣告(模糊宣告):RIP只支持主类宣告,network后面只能接IP地址所属的主类网络号
2.精确宣告(针对接口本身宣告)
使得R4能通过RIPv2协议动态获取到R5分配的ip地址
为R1、R2、R3启用RIPv2协议
R1(中间路由)
R2(中间路由)
R3(中间路由)
R4(内网PC
R5(DHCP服务器)
R1
R2
R3
配置完后查看路由表
R1
R2
R3
可以看到都已经通过RIP获取到了路由条目
R5配置DHCP服务器
R2配置DHCP中继
再看看R4
可以看到已经成功获取到ip地址,实验完成
当一个路由器有多个接口想要运行RIP时,可以直接使用全0宣告:network 0.0.0.0,这样直接把路由器所有接口宣告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