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大佛首顶楞严经pdf

大佛首顶楞严经pdf

发布时间:2023-03-23 03:48:20

⑴ 《大佛顶首楞严经》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佛顶首楞严经》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3qy3cnihIPJWLCV2kDIK-g

?pwd=umkj 提取码:umkj
简介:《大佛顶首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⑵ 大佛顶首楞严经叙的文章

跋767
释题
○ 甲一释法题
○ 乙一合释
此序以单法立题。只一法字,义含十双。谓教义、性修、事理、境智、止观、正助、行位、因果、体用、六即也。初言教义一双者:教、谓能诠,即经叙二字;义、谓所诠,即大等六字。此一是通义,九双是别义。二就所诠义中,言性修一双者:性、即大佛顶;修、即首楞严也。意欲令人悟大佛顶法,即心自性,始知从性起修故。三就修中言事理一双者:谓梵语首楞严,华言一切事毕竟坚固。今言事,即一切事;谓阴入处界也。理、即毕竟坚固,谓妙觉明体也。既知从性起修,必知全修在性故。四就事理中言境智一双者:谓上之事理皆可为境,依境修观,观名为智,以境发智,以智照境故。五就境智中言止观一双者:谓境是所观,智是能观:所观、即一境三谛;能观、即一心三观。亦即一心三止,亦名圆顿止观,以止观不二故。六就止观中言正助一双者:圆顿止观是正行,即二十五门是。如其理障惑强,止观功微,务须加持神咒,故有三七建坛。经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正助并行,收功弥速故。七就正助中言行位一双者:行有进趣之功,能趣、即三渐次;所趣、即五十五位,行必入位故。八就行位中言因果一双者:行位未极,总属因心;圆满菩提,方称果觉,因必?果故。九就因果中言体用一双者:自行因果是体,化他因果为用,体必发用故。十就体用后言六即一双者:以自他俱有六即故:谓六、分因果之事殊;谓即、显凡圣之理等。明六义,不生上慢。明即义,不生退屈。约性约理,则知六而常即;言修言事,则知即而常六故。今言大佛顶者,非因非果之妙性也。首楞严者,通因彻果之妙修也。是故出世行人,先须悟大佛顶理。了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然后于阴入处界等诸法,随拈一法,无非即空即假即中圆三谛理,皆得为所观境。依境修观,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亦名一心三止。照真谛理,即空观。照俗谛理,即假观。照中谛理,即中观。空观,即体真止。假观,即方便随缘止。中观,即息二边分别止。又三止,即空观。三观,即假观。止观不二,即中观。在因曰止观,在果曰定慧。止观功成,即名首楞严王妙三摩提。以此为因,即名如来密因。修此一行,具足菩萨万行。大佛顶是所庄严,首楞严为能庄严。能所不二,为妙庄严。故曰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具诠诸义,即名经。悬述纲要,名为序也。合释竟。
○ 乙二离释
○ 丙一释别题
○丁一释大佛顶
大佛顶三字,事释、理释、古今疏解,不啻盈栋,兹不暇录,今直就一切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发明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实无方隅,亦无分剂。是故不在内、外、中间。无有前后,并无时劫,是故不属过、现、未来。然此心非一切法,一切法不能收摄。而此心即一切法,一切法莫可逃遁。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得已强名曰大。非对小言大,以对小言大,则大有分量,非真大故。亦非先小后大,以先小后大,则大有始终,非本大故。要之十方无尽,三际莫穷,故言曰大。大有三义:一、离过绝非义,即体大。二、竖穷横?义,即相大。三、具足恒沙义,即用大。以吾人现前一念之心,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故名曰佛。佛者,觉也。觉有三义:一、圆明独照义,即自觉。二、随缘照了义,即觉他。三、彻照心源义,即满觉。以吾人现前一念之心,量绝边涯,体尊无极,故名为顶。顶有三义:一、最尊义,一切诸法莫可比拟故。二、不可见义,四过咸离,百非俱绝故。三、放光现化义,随缘普应,不染诸尘故。一字具三,三三具九。若细分之,义应无量。无量妙义,唯是一心,故言一心为大佛顶。乃众生之性德,为当经之正体,仍?为一切诸大乘经之体。以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皆是称性之谈。故曰佛说上下法,唯是一心作。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波旬说。复次,若能悟斯大佛顶义,便能?达全经妙义。兹不避繁文,撮其枢要,?为点示。经初阿难请妙奢摩它、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悟大义,是禅那之方便。悟佛义,是奢摩之方便。悟顶义,是三摩之方便。又体大,是禅那之方便。相大,是奢摩之方便。用大,是三摩之方便。又奢摩,是自觉。三摩,是觉他。禅那,是满觉。又禅那,是最尊。奢摩,是不可见。三摩,是放光现化。又三即一,是奢摩。一即三,是三摩。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是禅那。又即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性明,是奢摩,即相大。性净,是三摩,即用大。常住,是禅那,即体大。佛顶各三,乃至三一一三。非一非三,而三而一,如上说。七处征心文中:正破七处咸非,即相大。旁显七处皆是,即用大。有三摩提名首楞严王,即体大。三一一三,乃至佛顶各三,如上说。十番辨见文中:番番皆有斯义。今?举二三:主与空,俱是相大。客与尘,俱是用大。皆无二性,即体大。指皆是物,无是见者,即相大。微细发明,无非见者,即用大。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即体大。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即相大。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即用大。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即体大。三一一三,乃至佛顶各三,如上说。四科文中: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即相大。幻妄称相,即用大。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即体大。七大文中:周?法界,即相大。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循业发现,即用大。清净本然,即体大。大众圆悟文中:心遍十方,空如叶物,即相大。父母生身,如尘如沤,即用大。物即妙心,心精含裹,即体大。三如来藏,一切俱非,即相大。一切俱即,即用大。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即体大。二十五门所观之境,一一皆具圆通常三真实:圆真实,即相大。通真实,即用大。常真实,即体大。五会神咒,名摩诃悉怛多?怛啰,此云大白伞盖。白,即相大,伞盖,即用大。摩诃,即体大。六十圣位,第三渐次文中云: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圆、即相大。净、即用大。密、即体大。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三一俱不可思议曰妙,三一一三,乃至佛顶各三,皆如上说。点全文大旨竟。
○丁二释首楞严
首楞严三字,直指一切行人全性起修之性定,乃大定之?名也。具足应云大佛顶首楞严王。首楞严,云一切事毕竟坚固:今谓事言一切者,即总收十法界之根身器界,所谓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也。言毕竟坚固者:毕竟,即彻底义,坚固,即常住义。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也。意谓、行者既悟大佛顶性,便能了知一性一切性,一切性一性。是故阴处界等一切诸法,一一无非大佛顶性,故曰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经云: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外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耳。了知全性起修,自然全修在性,非离性外别有修也,以性无外故。复次、只此修法,仍当会取经中修行妙旨。言依一切事毕竟空修,成奢摩它真谛三昧。依毕竟假修,成三摩?提俗谛三昧。依毕竟中修,成禅那中谛三昧。又三即一,是真谛三昧。一即三,是俗谛三昧。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是中谛三昧,三一圆融,故名为妙。只一三昧,统收一切三昧,故曰首楞严王。二十五圣所修三昧,即此三一圆融之三昧也。良以法门平等,原无优劣。且文殊独选耳门为最胜者,乃就当时一类之机,欲其就路还家耳,非有私于观音也。大抵悟心大士,既悟大佛顶性,必能了达一切诸法平等之性。是故随拈一法,皆得为所观境,皆具圆通常三真实义,非独观音为然也。慧学之流,不可不知。是故余尝谓,灵?旭祖科前三卷半经,为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以酬当机最初方便之请,为千古之独唱。苟非升天台之堂,入圣祖之室者,安有若斯超迈之见。佛顶文句详明其旨,智者细心味之,自见其妙。前来一切三义,皆是不思议境,行者依之修观。所观之境,随拈一法,皆具三谛。能观之心,随举一念,皆具三观,亦即三止,谛观不二,止观不二,故称妙也。一切众生,是理即大佛顶首楞严。闻名生解,是名字即大佛顶首楞严。圆起妙修,是观行即大佛顶首楞严。六根清净,是相似即大佛顶首楞严。无明豁破,是分证即大佛顶首楞严。五住究尽,是究竟即大佛顶首楞严也。释别题竟。
○丙二释通题
上六字是别名,乃一经所诠之法义。经序二字是通名。经字,别指当部能诠之文字。序字,单指此篇之别目也。言经者,径也。谓此经乃超凡入圣,返本还元之径路也。序者,悬述也。谓悬述经中纲要,使后学开卷了然,如视诸掌也。又说此大义,述此宏纲,名为经序。又大佛顶,即理经。首楞严,即行经。经序,即教经。复次大佛顶,序体。首楞严,序宗。从性起修,修有伏断,序用。体宗用次第不紊,序教。立此为题,序名。三经具足,五玄备周,言虽简,意尽详矣。释题竟。
○甲二列人题
古吴师子林天如禅师唯则撰序
释文
○甲一序一经大旨
○乙一提全文纲要
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道,教网之宏纲,禅门之要关也。
此节总提全文之纲要也。初句,标征。首楞严三字,如题释。者、是征起之辞,又即物而衬垫之词。将释其中旨趣,先用者字垫之,引出文中所以也。次四句,释义。首句,诸者,众也。有时处二义:举时,则摄过去、现在、未来;言处,则该四方、四隅、上下。佛者,觉也。觉有三义:一自觉,谓觉了自性真常,悟知烦恼虚妄。二觉他,谓自既觉悟,还须运无缘慈,普度未悟。三觉满,谓穷源极底,福智圆明。三觉皆圆,万德具足,故称为佛。此是极果之称。若云当人自己,谓一念不迷,曰觉。觉者即佛也。若一觉之后,不复更迷。如日出无暗,即与佛同俦。之者,语助辞。句文不足,添之字助之。慧者,照了之义。谓自性灵通,触物即了。命有二:一四圣,唯智为命。二六凡,连持色心为命。今言慧命者,唯指圣人,以智慧为命也。意谓、此经是十方三世诸佛之慧命,乃举诸而显一也。当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举诸佛之慧命,即显我本师之慧命。显本师之慧命,即显吾人之慧命,亦即显一切众生之慧命。以吾人与众生,即未来之诸佛也。须知诸佛之慧命无他;即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若离心言佛,即同魔说。经中七处征心,即是正破妄执,密显真心。十番辨见,正是彻底谈心。阴入处界,就事显心。地水火风,即相明心。大众圆悟,悟此妙心。便云、了然自知,获本妙心。是故当机陈谢,直曰不历僧祇获法身。法身,即慧命也。明三如来藏竟,亦云疑惑消除,心悟实相。实相,即慧命之异称也。岂非以现前一念之心,为诸佛慧命之明证乎。其间明决定,审根本,定六根,陈圆通,摄心轨则,安立道场,乃至悬示六十圣位,是为大开修证之门。修、即修此慧命,证、即证此慧命,非离此外别有修证也。而后广示七趣,详辨五魔,无非指示现前一念迷悟之差别耳。迷、即迷此慧命,悟、亦悟此慧命。要而言之,请此、说此、解此、修此、证此、迷悟差别,皆此也。故曰是经者,诸佛之慧命也。二句、言众生者,十界中唯除佛可称非众生。其余九界,皆是也。世间六凡,出世三圣,无明未尽,皆有生在。生必五众和合而成,名众生也。达道二字,各有二义:若谓达是通达,道是道理,即指第一大科悟圆理义。经云:为令众生修大乘者,通达实相。又云疑惑消除,心悟实相之类。如谓达是了达,道是道路,即指第二第三修证二大科文。经云:明了其家,所归道路。又云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后文七趣升沈,是未达道之差别。五魔扰乱,是行道路之差别。故曰是经者,众生之达道也。三句、教、指佛说一大藏教。网、是譬喻,言网目之多,喻佛教门之多也。梵网经云: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佛教门亦复如是。言教门多者,如来说法,贵在逗机。机既万殊,法亦千变。概而言之,有四种教:良以众生流转生死,祗因二种无明,一迷中无明,二迷真无明。迷真、故有分段生死。迷中、故有变易生死。而二迷复各有轻重不同。故界内外人,又各有利钝根异。迷真重者,为界内钝根。非析空观,莫生其解,故有藏教法起。轻者、为界内利根,非体空观,莫逗其宜,故有通教法起。迷中重者,为界外钝根,非次第三观,莫治其惑,故有别教法起。轻者、为界外利根,非一心三观,莫开其悟,故有圆教法起。就此四教,各有四门入道。谓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四教共一十六门。又各具四种悉檀:谓众生闻一一门,或得欢喜益,是世界悉檀。得生善益,是为人悉檀。得灭恶益,是对治悉檀。得入理益,是第一义悉檀。又有信行人、法行人。自行化他等法门无量,故如网目之多也。宏、大也。纲、是网口之大绳,提举之则网目悉张也。网、喻大藏诸经。纲、喻楞严一经。意谓、大藏中诸经无量。若谓开妙理之深藏,示修证之大途,指迷悟之差别,明禅定之境相。明显宣示,当逊斯经。故曰是经者,教网之宏纲也。末句、梵语禅那,此云静虑,又云思惟修。通途言之,一切行门,皆禅也。所谓真谛三昧,俗谛三昧,中谛三昧,次第三昧,一心三昧。行为入理之门,故曰门也。言禅门要关者,禅门二字,通指宗下参玄行者。要关二字,的指斯经。以经中第一大科显圆理文,正宗门中法身向上一着。第二第三二科开修证门,正悟后履践之实事。第五科广示七趣,第六科详辨五魔,真宗门中之明镜,所谓悬宝镜于高堂,胡汉俱现是也。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邪。真照胆语,明指是经。凡参宗人,尤为紧要,故曰禅门之要关也。要者,的的不可少之谓。关者,阻节要会之处也。上来四句释义,句句通论全文要旨。若分而论之,亦无不可。今为点示。首句、是第一大科之要旨,谓显圆理也。此理乃当人之妙心,即诸佛之慧命也。二句、是第二大科之要旨,谓示观门也。观为能达,理为所达。自观行至分证,皆名为路,故曰众生达道。三句、是三四五科之要旨,大意谓悟此一心,则真如熏于无明,而成净用,为单复十二圣位。迷此一心,则无明熏于真如,而成染用,为颠倒十二类生。可见现前一念迷悟,实教网之宏纲也。末句、是第六大科之要旨,谓辨五魔也。斯文、正如王度宝镜,真禅门之要关也。提纲要竟。
后续文章连接:

⑶ 楞严经主要讲什么

问题一:《楞严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楞严经 boruo.goodweb/article/0082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编译) 楞严经大义(惠空法师主讲) hi./...0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大师着) boruo.goodweb/article2/1472

问题二:楞严经主要讲什么内容? 《楞严经》,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10卷。关于此经的译者,有各种不同传说,大多认为译者般剌蜜帝为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从灌顶部中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译。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图克图等将其译成藏文,并刊有汉、满、藏、蒙四体 合璧腊橡纤的《首楞严经》全帙。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
此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是藏在龙宫;龙胜菩萨(亦即龙树菩萨之异名)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便将全经默诵下来,以利益阎浮提众生;出龙宫后,便将此经诵出,记录下来,呈给王家,王家也把它视为稀有之法宝,珍藏在国库中,并禁止传到外国。虽然此经尚未传到中土,但其威名早已为大家所知;曾有一位梵僧,见智者大师所立之三观,而告诉智者大师说与他们国中的楞严经之意旨相符合;于是智者大师便设了一个拜经台,西向拜经,但拜了十八年,终未得见楞严经(到现在,天台山的拜经台还在)。
话说本经译主般剌密谛,依于愿力,要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着楞严经东来之时,被守边界的官吏查获,而不许他出境,这反而更激发了他宏法之愿,更加坚定,并且更加精进。他并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将此经携带出境而不被发觉;他用极细的白绢书写此经,然后剖开自己的肩膊,将经文缝藏在其中,等疮口平复之后,再申如键请出国,海关搜查无疑,才得航海东来。大师于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历七0五年)到达广州,那时正好首相房融被贬在广州,房融便请大师住在制止寺,于是剖膊出经,译成汉音,译事完毕,便速回本国,以解除边吏所受之难;由于译主藏经出国,国王因此罪责守边之官吏查缉不严,因此大师译经完成之后,便速即回国,原以自身承当所有罪责。大师如此冒险艰苦,乃至不惜身命荣辱,正是所谓重法轻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议;我国之众生,均沾其法施之益。
[译]:般剌密谛法师所译的,不是将原文译成汉文,而是将梵音的经文用汉字拼出来,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清河房融 笔受
以下皆截自台北大毗卢寺成观大法师编撰之《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楞严经,众所周知,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弟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由于本经有这些稀有的特点,因此历来皆被修行者奉为必修的无上圭臬,尤其是对习禅者而言,更是如此。再者,汉传佛寺中,僧众每日早课都必须诵楞严咒,而轮仿且历代在打禅七之前,传统上都是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会],以除魔障。又,以本经中,显密性相上的道理均发挥无遗,故是一部在法门上十分均衡,没有宗派偏倚的圆满法门。因此本经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无上大法宝。也因本经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历来注解楞严经的着作非常丰富。尽管如是,但很令人遗憾的是......>>

问题三:楞严经十卷每一卷的内容概括 大概讲了什么 认真回答哦 第一卷叙阿难因乞食,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摄入席,将毁戒体。如来放光,并任氖馐利以神咒往护,遂将阿难及摩登伽女来归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闻,道力未全,因而启请宣说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佛告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有诸妄想故有轮转。又告以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能破客尘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云云。
第二卷因波斯匿王之问,显示真性圆明无生无灭本来常住之理。并说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妄见,随业轮转:一、众生别业妄见,二、众生同分妄见。应当抉择真妄,而明五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显本觉真如,显示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三卷佛对阿难陀就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一一说明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四卷因富楼那之问,显示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但以三种相续:即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诸有为相循业迁流。妄因妄果其体本真。真智真断不重起妄,是故如来证真故无妄。四大本性周遍法界。歇即菩提,不从人得等。
第五卷x陈如五比丘,优波尼沙陀、香严童子、药王药上二法王子、跋陀婆罗等十六开士、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阿那律陀、周利特迦、轿梵钵提、毕陵伽婆蹉、须菩提、舍利弗、普贤菩萨、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优波离、大目犍连、乌刍瑟摩、持地菩萨、月光童子、璃光法王子、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各各自说最初得道的方便以显圆通。
第六卷最后观世音菩萨说耳根圆通,以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文殊师利以偈赞叹。佛更为说四种律仪(、杀、盗、妄),令离禅魔。
第七卷佛说四百三十九句大佛顶陀罗尼。此即大白伞盖佛顶陀罗尼经。并说安立坛场法则及持诵功德。次因阿难请问修行位次,佛先为说十二类众生(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颠倒之相。
第八卷说明三摩提三种渐次。次明五十七位: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又因文殊问,示经五名,说明经的归趣。因阿难问,说地狱趣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以及鬼、畜、人、仙、修罗、天等七趣,自业所感差别。
第九卷说明三界二十五有之相。次明奢摩他中微细魔事,即五阴魔等。
第十卷说五阴的行阴魔中十种外道(二无因论、四编常论、四一分常论、四有边论、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立五阴中五现涅心颠倒论)。识阴魔中禅那现境十种魔事。次明五阴相中五种妄想等。
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问题四:楞严经说什么 《楞严经》又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楞严经是诸佛之秘密宝藏、修行奇妙之门、解脱迷悟之根本。其经专门开示直指清净一味如来藏真心。此真心本自灵明清净,广大无边,平等如如,绝诸名相,圣凡一体,生佛相同。迷则生死茫茫,悟则顿超轮回。《楞严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单译经,历代佛经目录都把《楞严经》归入大乘密部。因为它不属于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这五大部中的任何一类,也与《法华》、《维摩》、《胜N》及菩萨一类的大乘经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在《楞严经》的卷七里面主要讲述如何建立道场,如何念诵神咒的种种仪轨,佛还宣示了楞严神咒,开示了神咒的种种法力。因此,一般来说《楞严经》在分类时就被划入大乘密部经类。但它的中心思想却是关于清净一味如来藏真心以及诸法实相、万法一心等与诸多大乘显教的学说相同的思想。它既有明显的兼容并蓄的包容特点。又有般若经诸法性空的思想。还包含有华严的三界唯心和十方诸佛,以及十地等菩萨修行的种种十法阶位的内容。并且法华中的诸法实相,开权显实的思想和涅盘经的关于佛性的学说,以及禅定、律仪、咒等大乘佛教关于修行方面等等内容都尽摄无余。《楞严经》以其重理论和实证的经义,成为大乘佛法解证并行的至宝,开启了佛教理论和修行两方面并重的宝库,实为极为圆融的佛法经教。古德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说法,可见其重要性所在。《楞严经》经名的全文,在一切佛经中,是最长的经名。‘大’――是说明此经内容广大不可思议,过去未来和现在,天地万物尽宇宙都包括在其内。‘佛顶’――‘佛’字是印度文‘佛陀’的略称。‘佛陀’的含义是‘觉’。佛证到了宇宙间最高的智慧成果,所以称为‘顶’,这里用‘佛顶’来比喻本经。就是说此经中所讲的道理,最高最深奥,好比佛的头顶,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超越之上。‘如来’――是‘佛’的另一种称号。如果有人证到佛的境地,就和过去所有的佛一样,没有高下之分别,犹如过去的佛再来一般,其实是不来亦不去。‘密因’――宇宙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因果’二字。即常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明天我们要想结成来日的佛果,今天就首先必须先种下成佛的因(种子)。这个因高深微妙,非是一般人所能理解。因为不能理解,所以认为是一种秘密,其实,诸佛从来没有秘密,有秘密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不能理解罢。‘修证’――‘修’就是一种行为。我们既然明白了这个高深微妙成佛的道理,就必须按照道个道理结合行为去实践它,这个实践的过程就名为‘修’。不但要‘修’,而且还要从‘修’当中去‘证’到最后的结果。这就名为‘修证’。‘了义’――‘了义就是真实的道理;‘不了义’就是方便的说法。进一步说‘了义’就是能够彻底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义理,但这个不在语言文字本身。‘诸菩萨’――‘菩萨’是印度文‘菩提萨省的略称。‘菩提’的含义是‘觉’,‘萨省是有情,合起来就是‘觉有情’。但一切众生都因无智慧而迷惑于生死中,不能出离。我们一发成佛的心就是菩萨,‘诸菩萨’就是指发各种心处于不同层次的众菩萨。‘万行’――普通的凡夫,发心修行,出离生死。经过‘菩萨’的阶段,直到最后证到佛果。这中间有千差万别不同的道路,谓之‘菩萨万行’。‘首楞严’――《涅经》里释迦释迦牟尼佛世尊解释‘首楞严’三字的含义说:‘首楞严者,名一切事毕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这是说的什么意思呢?即是说穷尽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本源,从而证到永恒坚固不坏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最终目的。‘经’――‘经’字有三个意义:一者‘永恒不变’,二者‘方法’,三者‘道路’。即是:‘这是一条......>>

问题五:楞严经讲的是什么 助人智,解宇宙真相。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由于《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

问题六:楞严经里讲的三科七大是指的什么 三科者,阴界入。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参考六祖坛经)
七大:地,水,火,风,空,六根,识。(参考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个人见解。可以到寺院请问法师,也可先将问题放下,在专心看佛经。日久自知。

问题七:大家认为楞严经讲的是什么道理? 10分 宇宙真相。1.2.3章主要心在哪?心既是如来藏。4.5.6章主要教怎样修行得三摩地。7.8章主要讲持咒功德和菩萨有五十五位置的修行果位与地狱的十因六果。9.10章讲二十八层天和五十阴魔。

⑷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

学《楞严经》建议,以中伏禅尘缺禅华佛典宝库-----译着袭滚之家-----《楞严经》语译版本为主,大心之人最直接的佛学入门书!!!

⑸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楞严经》是佛的真身

宣化上人开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在佛教里面,有很多的经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经典就是《楞严经》:有《楞严经》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这就是末法现前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佛教徒,必须要拿出我们的力量来,拿出我们的血来,拿出我们的汗来拥护这一部《楞严经》。

在《法灭尽经》上说得清清楚楚: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果《楞严经》不灭,那么正法时代就现前。因为这山樱游个,我们佛教徒必须要以生命来护持《楞严经》,以我们的血、我们的汗来护持《楞严经》,以我们的志愿来护持《楞严经》,令《楞严经》发扬光大,流通到每一个角落去,流通到每一粒微尘里面去,流通到尽虚空、遍法界里面去;如果能这样子,这就是正法大放光明的时候!

为什么《楞严经》会先灭呢?就因为它太真了!《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就是佛真正的塔庙!因为《楞严经》这样真,一切的魔王就用出种种的方法来毁灭《楞严经》,首先他就造谣,说《楞严经》是假的。为什么逗销他说《楞严经》是假的?就因为《楞严经》所说的太真了,尤其是四种清净明诲、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五十种阴魔的境界,这都是旁门外道、妖魔鬼怪所受不了的,所以有一些个无知的人,就说《楞严经》是伪造的。

《楞严颂毁经》所说的道理,既正确、又合理,妖魔鬼怪、旁门左道都无所遁形。一般无知的人,尤其是一些无知的学者、无知的教授,妄测圣言;他们一知半解,糊糊涂涂的,没有什么学识,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就妄加批评。我们学佛法的人要深深知道这种关系,所以我们要到处提倡《楞严经》,我们要到处宣讲《楞严经》,我们要到处为人解说这部《楞严经》。为什么?我们要令正法久住于世。

我愿意向大家提出保证,保证《楞严经》是真经!如果《楞严经》是真的,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楞严经》是假的,我愿意永远永远都堕地狱去!因为我不认识佛法,以假当真了。如果《楞严经》是真的,那么我就生生世世都发愿要弘扬这个楞严大法,随时随地我要弘扬楞严的真理──这一点各位应该注意的,《楞严经》要不是佛所说的,任何人也说不出来的!所以这些个无知的人是妄加批评,希望他们赶快地醒悟,不要再造堕拔舌地狱的这种苦因。无论哪一个学者、哪一个国家学佛法的人,赶快要痛改前非,自己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最后我预祝所有看见《楞严经》的人,所有听见《楞严经》的人,所有研究《楞严经》的人,都很快早成佛道!

⑹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的作品目录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三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四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五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六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七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八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九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二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三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嫌拍闷(第十四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五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七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八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九卷)
大佛顶芹弯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贺判十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二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三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

⑺ 求《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要全的。我找的都下载不了。哪位有能穿给我吗

看解不如读原文,他解不如己解,书读百遍,其余罩袭义自现。经竖兄是拿来诵的,心诚意正,一路诵过去,不加分别,天长日久,心开意解,业消智朗,无量经意闷笑,自然显现。

⑻ 求佛教《楞严经》全文

楞严经 (全文)
大佛顶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𫄨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祇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否?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否?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否?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眼对?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有不着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着?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泊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因为字数限制,只能奉上卷一)

⑼ 跪求《大佛顶首楞严经》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

大佛顶首楞严经.6寸版.pdf

链接:https://pan..com/s/1D_5c4aP9ZMCg3aIEk2tC5A

提取码:59fg

阅读全文

与大佛首顶楞严经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个动漫女主蓝头发是程序员 浏览:998
云服务器资源评估 浏览:882
微云下载文件夹是空的 浏览:3
r9数控车的编程 浏览:403
为什么删不掉ksafe文件夹 浏览:291
理科男学编程用什么电脑 浏览:839
安阳弹性云服务器 浏览:570
压缩空气储罐有效期 浏览:408
英国文学PDF 浏览:175
软件编程需求 浏览:626
广州哪里解压 浏览:253
手机小视频怎么压缩 浏览:915
微信聊天界面源码 浏览:24
seo竞价推广点击价格算法公式 浏览:319
框架结构可以加密吗 浏览:218
python编译器怎么清除 浏览:73
linux全局socks代理 浏览:611
php微信抽奖 浏览:771
压缩算法嵌入式移植 浏览:531
php新手小例子 浏览: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