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有关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资料
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汉墓图片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保存较好的1号墓和3号墓,随葬品都置于棺房周围的4个边箱之中,主要有满盛衣物、食品和药材等物的竹笥、漆器、木俑、乐器、竹木器和陶器,以及“遣策”竹简,均达1000余件。两墓的锦饰内棺上都覆盖彩绘帛画。3号墓还随葬有帛书和兵器。 [编辑本段]“遣策”竹简 详细记载了1号和3号两墓随葬品的情况,是目前发现的同类竹简中最完整的两批。1号墓出土312枚,3号墓出土410枚,内容均为逐件记录随葬物品的名称、 数量和各种物品的分类小计。1号墓“遣策”竹简所列器物清单的大概顺序是:用漆木制九鼎、七鼎和三鼎、二鼎盛放的各种羹,用竹笥盛放的肉食品(包括禽、蛋和鱼类),用陶器盛放的酱和酒,用布囊盛放的粮食,以及漆木器具、梳妆用品、丝织衣物、乐器、扇、席和土质、木质的,但没有提到尸体的衣衾和相当数量的木俑。简文所载与墓内所出实物虽有一定的出入,但两相符合者仍然较多,因而根据简文便可确定某些器物的名称。3号墓所出“遣策”竹简,除大部分内容与1号墓相同外,还记载有车骑、乐舞、童仆等侍从,包括所持仪仗、兵器和乐器等物,这些都能同出土的木俑及棺房两壁的帛画大体对照起来。 [编辑本段]彩绘帛画 1号墓和3号墓内棺上的彩绘帛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两幅帛画的构图基本一致,全长2米许,均作“T”字形,下垂的四角有穗,顶端系带以供张举,应是当时葬仪中必备的旌幡。画面上段绘日、月、升龙和蛇身神人等图形,象征着天上境界;下段绘交龙穿璧图案,以及墓主出行、宴飨等场面。整个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有人认为,“遣策”简文中的“非衣一长丈二尺”,即指这种帛画。两墓帛画的主要差别在于墓主形象,1号墓为女性,3号墓为男性。3号墓棺房悬挂的帛画,西壁保存较好,长2.12米,宽0.94米,绘车马仪仗图像,画面尚存一百多人像、几百匹马和数十辆车;东壁的帛画残破严重,所绘似为墓主生活场面。 [编辑本段]纺织品和衣物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种丝织品和衣物,年代早,数量大,品种多,保存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1号墓边箱出土的织物,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绵袍及裙、袜、手套、 香囊和巾、袱外, 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卷扎整齐,以象征成匹的缯帛。3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残破不成形,品种与1号墓大致相同,但锦的花色较多。最能反映汉代纺织技术发展状况的是素纱和绒圈锦。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重不到1两,是当时缫纺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志。用作衣物缘饰的绒圈锦,纹样具立体效果,需要双经轴机构的复杂提花机制织,其发现证明绒类织物是中国最早发明创造的,从而否定了过去误认为唐代以后才有或从国外传入的说法。而印花敷彩纱的发现,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保存较好的麻布,发现于1号墓的尸体包裹之中,系用苎麻或大麻织成,仍具相当的韧性。 [编辑本段]帛书和医简 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和两卷医简,均出自3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经整理,知共有28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此外还有两幅古地图。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资料的一次重大发现。 医书简两卷200支,一卷内容与《黄帝内经》相似,讲的是养生之道,另一卷则为房中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 《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老子》乙本 《九主图》、《皇帝书》、 兵书: 《刑德》甲、乙、丙3种 数术: 《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相马经》 方术: 《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 地图: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其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我们现在所见最古的版本;发现的《五星占》,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书;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医书.预计在2012年出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包括全部的内容. [编辑本段]乐器 马王堆汉墓的乐器,1号墓出土有二十五弦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完整的西汉初期瑟,还出土二十二管竽和一套竽律。3号墓除出土瑟、竽外,又有七弦琴和六孔箫。这些都是首次发现的西汉实物。12支一套的竽律管,分别标明汉初的律名,为探讨中国早期律制增添了物证。 [编辑本段]漆器和木俑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共约500件,计1号墓184件,3号墓316件。这是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器类主要有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等。漆耳杯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漆器大部分是木胎,只有少数奁和卮是夹胎。装饰花纹多为漆绘的红、黑和灰绿等色。纹样则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一些漆器书有“侯家”、“君幸酒”、“君幸食”字样,还有注明器物容量的。不少漆器有“成市□”戳记,说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 此外,1号、3号两墓分别出土100多件木俑和30多个盛放肉食品、谷物、果品和香料的竹笥。
Ⅱ 求道藏下载
《道藏》不仅是古代道家名着和各种注释以及道教经典、符箓、科仪、着述的总汇,还广泛收录了各种各样的古籍(只是儒家的经典和着述被排除),例如它对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墨家、名家、法家、兵家、杂家的诸子着作,一概收辑在内,还有许多古代科学技术的着作。《中华道藏》是以《正统道藏》和《续道藏》为底本进行编修的,由于其采用现代字体输入,印刷成册,较为适合现代人阅读。这三套藏书我都有影印版,《中华道藏》主要用于平时阅读和学习,《正统道藏》和《续道藏》则用于写学术论文时的引用资料依据。
目前我所能接触到的纸质版,是《道藏集成》如果非要研究其内容之异,实际上意义不大,如非搞学术研究,则可以忽略。目前正在进行编修的《中华道藏续》,由于收录了不少佚道书和明以后的道经,其与前代道藏的内容异同会较大。希望能早日完成编修出版。
几种不同版本的《道藏》都可在图中右下角获得
《中华道藏》目录
第一册洞真上清部
第二册洞真上清部
第三册洞真上清部
第四册洞玄灵宝部
第五册三洞经教部
第六册三洞经教部
第七册太平经部
第八册太平经部
第九册太平经部
第十册太平经部
第十一册太平经部
第十二册道德真经
第十三册道德真经
第十四册道德真经
第十五册四子真经
第十六册四子真经
第十七册易学着作
第十八册太清金丹经(外丹服食)
第十九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一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二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三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四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五册诸子文集
第二十六册诸子文集
第二十七册全真文集
第二十八册道教类书
第二十九册道教类书
第三十册道教类书(洞渊派经咒齌仪、北帝派经咒斋仪、天心派经书斋仪、玄帝真武派经书、真元派经书)
第三十一册道教类书(清微神霄派经书、孝道净明派经书、徐仙派经书)
第三十二册道教类书(真元派经书)
第三十三册道教类书
第三十四册道教类书
第三十五册道教类书
第三十六册道教类书(法海遗珠)
第三十七册道教类书(道法会元上)
第三十八册道教类书(道法会元下)
第三十九册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
第四十册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
第四十一册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下)
第四十二册道门科戒
第四十三册灵宝诸斋仪
第四十四册斋仪章表 (灯仪法忏章表)
第四十五册神仙高道传记
第四十六册神仙高道传记
第四十七册神仙高道传记
第四十八册仙境宫观山志 (仙境名山)
第四十九册目录索引
《中华道藏》目录
第一册洞真上清部
第二册洞真上清部
第三册洞真上清部
第四册洞玄灵宝部
第五册三洞经教部
第六册三洞经教部
第七册太平经部
第八册太平经部
第九册太平经部
第十册太平经部
第十一册太平经部
第十二册道德真经
第十三册道德真经
第十四册道德真经
第十五册四子真经
第十六册四子真经
第十七册易学着作
第十八册太清金丹经(外丹服食)
第十九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一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二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三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四册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
第二十五册诸子文集
第二十六册诸子文集
第二十七册全真文集
第二十八册道教类书
第二十九册道教类书
第三十册道教类书(洞渊派经咒齌仪、北帝派经咒斋仪、天心派经书斋仪、玄帝真武派经书、真元派经书)
第三十一册道教类书(清微神霄派经书、孝道净明派经书、徐仙派经书)
第三十二册道教类书(真元派经书)
第三十三册道教类书
第三十四册道教类书
第三十五册道教类书
第三十六册道教类书(法海遗珠)
第三十七册道教类书(道法会元上)
第三十八册道教类书(道法会元下)
第三十九册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
第四十册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
第四十一册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下)
第四十二册道门科戒
第四十三册灵宝诸斋仪
第四十四册斋仪章表 (灯仪法忏章表)
第四十五册神仙高道传记
第四十六册神仙高道传记
第四十七册神仙高道传记
第四十八册仙境宫观山志 (仙境名山)
第四十九册目录索引
Ⅲ 如何修炼法术
Ⅳ 符咒种类!
6、雷祖灵犀符
此符霸道,用于伐邪,先生嘱咐非紧急情况一般不用,被邪灵附体干扰化符水一道,即可见效,如果半个小时还不好说明很严重
7、五雷气字符
用于治病,功效甚好,一般病症如体虚,外伤,久病这些用于佩戴……如果是高烧不退,拉肚子就可以化符水用于内服
Ⅳ 《道藏》哪里有在线阅读的呀
道 藏
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陆修静稍后,有孟法师、陶弘景等人编写道经目录。隋唐有更多人做这项工作。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派人抄写、流传。安史之乱时,朝廷收藏的道经毁于战火。宋朝为修编《道藏》作出了重大贡献。宋太宗命令徐铉等人校正道经。后来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让王钦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不久,又让张君房修编《大宋天宫宝藏》。张又挑其中重要道经编成《云笈七签》。宋徽宗曾经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万寿道藏》,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道藏》。
金元时期,孙时道花了几年时间,搜访道经,对已有残缺的《政和万寿道藏》进行增补,刊行了《大金玄都宝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罗道经,编成并刊行《玄都宝藏》。据称有7800卷。元朝两次焚烧《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乱,《道藏》经版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明代,第43代正一天师张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负责编修事宜。张宇初死后,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师张宇清继续负责。直到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终于完成《正统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正一天师张国祥又受命编成《续道藏》。这两部经书加起来共有道书约1500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即今天所说的《正统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篇卷数量很大,既有大批道孝的经典、丹经、符箓、戒律以及神仙人物传记、宫观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诸子百家着作上百种,还收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着作,如医药学着和天文历法着作等等。
明以后重要的道教丛书主要有三种:《道藏续编》《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由清闵一德编成,多收清人着作。《道教辑要》由道士彭定求编成,收道书近300种。《道藏精华录》由宋一子辑成,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的着作。
《正统道藏》这部丛书保留了大批中国古代文献。
道藏(电子版)
http://cn.netor.com/know/taoism/tao8.htm
Ⅵ 茅山术是道教吗
道法的能量并非可以凭空在人的身上出现的。就好比地下水的资源丰富,但是你只拿一个水龙头放在地上,肯定不会接出水来。这时候需要一隐段个引路人,在你和法术之间产生一种沟通,让法术来认可你,任由你来操作使用,才可以是千叫千应万叫万灵。 传承从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仪式或方法的传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能量信息的运作,便是“灵”的传递与印证。
Ⅶ 怎么样才能学到茅山术
道法的能量并非可以凭空在人的身上出现的。就好比地下水的资源丰富,但是你只拿一个水龙头放在地上,肯定不会接出水来。这时候需要一个引路人,在你和法术之间产生一种沟通,让法术来认可你,任由你来操作使用,才可以是千叫千应万叫万灵。 传承从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仪式或方法的传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能量信息的运作,便是“灵”的传递与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