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范畴pdf

范畴pdf

发布时间:2023-03-29 10:07:31

1. 《理性的边界人类思维和世界的复杂关系》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理性的边界》(诺桑·亚诺夫斯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1KlZp7s20o-oJfReI6kxxg

提取码:e2lm

书名:理性的边界

作者:诺桑·亚诺夫斯基

译者:王晨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9-11-1

页数:424

内容简介:

我们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就越清楚,发现可能之局限的方式,就是比可能走得更远!

一本比肩《世界观》和《为什么》的科学哲学通识,探索科学的极限,挑战人类对宇宙、理性和自我的根深蒂固的信念。

欧洲数学学会、得克萨斯大学哲学系、麦吉尔大学计算机系、伯尔尼大学哲学研究所推荐阅读!

从亚里士多德、牛顿到爱因斯坦、玻尔,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源自科学家对人类知识极限的不断探索,对客观、理性和自我的深刻问题的一次次挑战。

有许多书解释了人类已知的科学,而这本书则聚焦于我们不知道的知识。研究领域横跨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美国科学家诺桑·亚诺夫斯基,希神世望通过探索未知,指出人类知识边界,并找到突破极限的方法。

亚诺夫斯基解读了量子的奇异性、相对论的意义、混沌理论的诞生过程、无限大的不同层次、无法用正常方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正确但无法证明的事游李肢实,为我们展示了知识的极限,并找到了制约人类认知的核心原因——隐藏在思想、逻辑和语言中的矛盾性。亚诺夫斯基认为,总结这些矛盾的共性,就能更好地理解理性的结构,找到突破知识极限的方法。

让我们阅读《理性的边界》,顺着亚诺夫斯基的笔触,遥望理性边界之外的未知领域,跳脱现有的科学体系,重新思考世界,认识自身,理解人类思维与世界的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诺桑·亚诺夫斯基,美国数学扰冲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纽约城市大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教授。他继承数学大师塞缪尔·艾伦伯格“范畴论”的衣钵,并在量子力学、哲学和语言学方面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获得了美国科学和数学界的多个奖项。他还着有《元范畴》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量子计算》等书。

2. 请问微软雅黑和宋体字体用于linux系统生成pdf报表使用,这样侵权吗

这个你最好问问律师。

从版权角度来说,应该是你复制过来字体就已经是违法的了。后面生成算作违法行为似乎也已经是违法后的违法。
不过一般说来,这种字体一般的授权都是只有“显示”的权利,你用这种字体去嵌入某些文件里面,都需要特殊授权的。
详细看看这里,有提供 eula 下载:

http://www.microsoft.com/typography/fonts/family.aspx?FID=350
但是注意这个页面里面有句话:
Purchase & Download Microsoft fonts for personal, professional or business use on workstations.
“on workstation ”这一点我觉得应该还是表示只能用来显示。你这个输出到 PDF 应该是属于嵌入字体的范畴,不是“显示”的使用范畴。
我觉得你可以参考这个:
http://rpsh.net/archives/font-licensing-for-the-web/
应该类似的方式。

那么按照上面我的想法,也就是说,你在 Windows 下面输出 PDF 嵌入字体应该也是违反版权的。
除非你打印出来只能用于“显示”这种“嵌入”才能算是豁免。当然你不能用这种打印出来的字做 LOGO 这种含有艺术成分的内容,不然也不算单纯的“显示”。

但是你不嵌入字体,在用户的机器上调用用户机器里面的字体就不算侵权。当然在 XP 机器里面是没有雅黑的。这样是因为你的 PDF 里面没有“嵌入”字体,只是指定了“显示”字体。“显示”的生成是由读者计算机进行调用他自己存储的字体实现的“显示”,和你们没关系。

所以,你们这个项目选择这个字体从一开始就需要授权。
我建议你们换字体,现在有真正完全免费的字体。记得 Droid Font 和 谷歌 & Adobe 合作的思源黑体都可以,前者是 Apache License 的(不知道版本),后者明确是 Apache License 2.0 的。
不过具体这个 APL 到底要求什么内容,建议你们还是研究一下。
绝对不要用文泉驿的字体,他不购买是 GPL 的,这会让你们输出的 PDF 被 GPL 协议污染。购买文泉驿的授权和找方正、文鼎什么的公司买授权的价格也差不多了。

还有,微软雅黑和宋体都是方正的。微软只是买了版权。你们要是买这两个字体,应该是联系方正。

以上内容是我的分析,本人非法律专业,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本人不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3. pdf格式的文件算不算图形文件,如果算,是矢量图,还是位图

PDF全称Portable Document Format,译为可移植文档格式,是一种电子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也就是说,PDF文件不管是在Windows,Unix还是在苹果公司的Mac OS操作系统中都是通用的。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文档发行和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理想文档格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产品说明、公司文告、网络资料、电子邮件开始使用PDF格式文件。PDF格式文件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
Adobe公司设计PDF文件格式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跨平台上的,多媒体集成的信息出版和发布,尤其是提供对网络信息发布的支持。为了达到此目的, PDF具有许多其他电子文档格式无法相比的优点。PDF文件格式可以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该格式文件还可以包含超文本链接、声音和动态影像等电子信息,支持特长文件,集成度和安全可靠性都较高。
PDF文件使用了工业标准的压缩算法,通常比PostScript文件小,易于传输与储存。它还是页独立的,一个PDF文件包含一个或多个“页”,可以单独处理各页,特别适合多处理器系统的工作。此外,一个PDF文件还包含文件中所使用的PDF格式版本,以及文件中一些重要结构的定位信息。正是由于 PDF文件的种种优点,它逐渐成为出版业中的新宠。
准确得说PDF格式是ADOBE公司为了将文件跨平台,跨系统而设计的一种格式,属于文档格式。
但它同时又可以被photoshop处理,在ps中它具有位图属性。

4. 《启蒙的时代十八世纪哲学家》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启蒙的时代》((英)以赛亚·伯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nUUoWI-S2YfIiYv6lPiv8Q

提取码: 2y8h

书名:启蒙的时代

作者:(英)以赛亚·伯林

译者:孙尚扬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8

页数:271

内容简介:简介:

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们试图让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遵循不可改变的物理定律,从而把哲学变成一门自然科学。在本书中,伯林广泛摘选了洛克、贝克莱、休谟、托马斯·里德、孔狄亚克、拉美特利、哈曼和利希滕贝格等人的重要着作,并以富于洞察力的导言和评论解释了这些哲学家的核心概念,他们的思想和时代,揭示了他们在十八世纪和今日的意义。本书堪称十八世纪哲学的最佳入门……用心的读者不仅会从中获得信息,还会受到启蒙。

导读:

本书堪称十八世纪哲学的最佳入门……用心的读者不仅会从中获得信息,还会受到启蒙。

——《纽约时报书评》

导 论

当人们提出有关自己或他人的问题时——尽管这些问题迥然相异,却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哲学问题便应运而生。这些问题往往是非常一般性的,包括一些原则问题,并且很少或者根本不关心实际功用。但是,使这些问题更具特征的是:似乎没有明显的普遍为人接受的程序以便回答这些问题,也没有任何我们可以自动求助的专家能解决这些问题。的确,关于这些问题本身,有一些独特的东西;那些反躬自问的人对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答案,甚或对怎样着手去发现这些答案似乎没有任何把握。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问“1955年在冰岛发现了大乌鸦吗?”,我们知道如何开始回答这个问题——正确的答案必须基于观察,而博物学家正是我们能够求援的专家。但是,当人们问“宇宙中有物质客体吗?(或者,也许相反,它是由种种心灵及其状态构成的吗?)”,我们采取什么步骤解决这个问题呢?表面上,这两个句子仍有一种相似性。再者,如果我问“滑铁卢战役发生在十七世纪吗?”,我们知道怎样去寻求相关的证据。但是,当被问及“宇宙在时间上有开端吗?”,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晓得怎么回答“你敢肯定他认识你吗?”,但是如果有人想知道“我能永远明了另一个人头脑中所发生的一切吗?”,我们怎样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呢?回答“为什么爱因斯坦的理论优于牛顿的理论?”比回答“为什么科学家的预言比巫士的预言更为可信(或者相反)?”容易;回答“等式x=2的正数根是多少?”比回答“有无理数吗?”容易;回答“‘蒙昧主义者’一词的精确意义是什么?”比回答“‘如果’一词的精确意义是什么?”容易;回答“我应该怎样修理这台损坏的打字机?”比回答“我(或者一般意义上的人)应该怎样生活?”容易。

在上面各例中,试图回答每对问题中的第二个似乎都要遇到障碍。正如每对问题中的第一个都有证据充分、广为接受的求解方法一样,第二个问题却没有这种方法。然而,这些问题似乎相当明确,而且对一些人来说,这类问题已经表明它们是令人迷惑不解的,而且着实使人萦怀烦恼。那么,为什么要得到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类问题的答案有如此之多的困难,并且这些问题世世代代总是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呢?想提供明确的答案却又屡试不得,由此而产生一种印象:哲学中没有进步,而只有意见的主观分歧,没有发现真理的客观标准。

这些问题及用来提供答案的方法的历史,实际上即是哲学史。不同时代的不同思想家们都试图在各种观念的构架中,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关于这些问题的真理,而这些观念的构架和方法,即这些问题本身得到解答的方式自身,由于众多力量的影响而递嬗变化。这些力量中有年代稍早的哲学家所给的答案,时下流行的道德、宗教和社会信仰,以及科学知识的状态,最主要的还有当时的科学家们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尤其是当他们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因而使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自己及后代的想象时。

这些问题的一个基本特性是——这一点似乎只是在我们的时代才变得更加显着——无论如何,它们都既不是经验的问题,也不是形式的问题。也就是说,哲学问题不能像经验的问题——无论是科学的还是常识性的——那样通过引证观察结果或经验来予以回答。诸如“什么是至善?”或者“我怎么能肯定你的感觉与我的感觉相似?”或者“我怎么能肯定在任何时候都真正地理解你所说的一切,而不只是在我看来是这样?”,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不能由人类知识的两个伟大工具中的任何一个来予以回答的,这两个工具一个是以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另一个是用于形式科学的演绎推理——比如说出现在数学或者逻辑或者语法规则中的那类论证。

确实,几乎可以说,与科学相关的哲学史部分地存在于把那些要么是经验的(归纳的)要么是形式的(演绎的)问题从大量充塞着人们头脑的问题中清理出来,并且把它们归在与之相关的经验或者形式科学的名下。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诸如天文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等才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它们曾经是哲学的一部分),并开始了作为独立科学的富有成果的事业。只要这些科学解决它们的问题的各种方法尚不明晰,因而易于与其他和它们相对而言少有共性并且彼此间的区别也尚未充分辨明的问题相混淆,它们便滞留于哲学的领地。科学和哲学二者的进展似乎与经验的和形式的成分在其适当领域的累进分配密切相关。然而,由于通常留下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没有得到分析)的问题的核心,这些问题的普遍性、模糊性,最主要是其显着的(或真实的)在经验或形式上的不可解性,赋予它们一种特有的状态,我们倾向于称之为哲学的状态。

达到对这一真理的认知(如果它是一个真理的话)历时甚久。自然的倾向乃是将哲学问题与其他问题一视同仁,并认为哲学问题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在回答这些“其他问题”时甚为成功的方法予以解答。事实上,这些“其他问题”要么呈现为经验的问题,要么呈现为先验问题,尽管二者的区别并不总是被自觉地划分开来。当人类探究的一些分支比如物理学或生物学通过运用这种或那种新的收获丰富的方法,从而赢得令人注目的成功时,总有人试图也将类似的方法用于解决哲学问题,其结果难料。这种企图是人类思维史中一个持久的因素。因此,十七世纪数学方法所取得的史无前例的成功影响了哲学,这不仅是因为当时数学没能明确地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且因为数学方法也被用于哲学,这种方法即是按照固定的规则从“自明”的公理出发所进行的演绎、内在一致性的验证、先验的方法,适于数学的明晰而严格的标准;这种方法用于哲学的结果是,上面这种特定的模式在这时期的哲学中,也在当时的自然科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它导致了引人注目的成功和失误,因为对这些方法的狂热和盲目的运用在一个领域里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当它被机械地用于另一个领域里时,并不必然类似于第一个运用这些方法的领域那样产生相同的结果。如果说统治十七世纪的是数学模式,那么,在十八世纪到处被模仿的则是力学模式,更准确地说,就是牛顿的理论体系。事实上,哲学问题是独具特色的,它之类似于力学问题并不多于它类似数学(或生物学,或心理学,或历史学)问题;然而一个模式与另一个模式对哲学的影响却是非常不同的。正是这一点形成了本书收录的所有非常不同的哲学家的共同特征。

十八世纪也许是西欧历史上认为人类的无限知识这一目标唾手可得的最后一个世纪。上世纪物理学和数学的空前发展改变了普遍持有的关于物理世界的本质,甚至关于真实知识的本质的看法。这种转变是如此之甚,以至于这个时代仍然像一道关卡一样横亘于我们和在它之前的年代之间,并且使得中世纪甚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观念看起来遥远模糊,奇异怪诞,有时甚至不可理喻。将数学的方法和语言运用于感觉所揭示的可测性质一时成为发现与解释的惟一可靠的方法。笛卡尔和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霍布斯,全都期求赋予他们的论证以数学式的结构。一切能说的必定可以用带有数学性质的语言陈述出来,因为缺乏精确性的语言可能会隐含谬误和含糊性、大量混乱的迷信和偏见,这些正是令人生疑的神学和其他形式的关于宇宙的独断学说的特点,而新科学已逐渐清除并取代它们。牛顿的影响是最强有力的惟一因素,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牛顿完成了解释物质世界这一没有先例的任务,这一任务也就是通过相当少的几条关于宏观领域和力的基本规律,使得至少在原则上去确定宇宙中每一物质实体的每一质点及其运动状态成为可能,并且还要一定程度的精确性和简明性,这是此前人们不曾梦想过的。现在,秩序和明晰性君临物理科学的王国了: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没在黑暗中。

上帝说,要有牛顿!万物俱成光明!

然而,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以及所有与人类社会生活相关的古代学科却仍停留在一片混乱之中,臣服于以往冥顽不化的时代的思想和语言的混乱。那些被新科学解放出来的人们理应寻求将他们的方法和原理用于那些显然比外在世界更加急需秩序的课题上去,这是自然的,也确实是几乎不可避免的。的确,这一任务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幅关于人类心灵的基本“能力”及其运用的可靠、清晰的图画,我们就不能确定应该怎样去界定人类知识的来源及其限度,也不能确定知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关系。除非弄清这些问题,否则无法彻底揭穿不学无术又假充内行者之流的主张,也不能将关于物质世界的新图画与对人类甚为重要的其他问题——道德行为、美学原则、历史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规律、情感和想象的“内在”活动方式,以及其他一切对人类具有头等重要性的问题——充分地联系起来。一种关于自然的科学已被创立,而关于精神的科学也得以创立。二者的目标必须保持同一:在观察(“向内的”或“向外的”)的基础上,必要时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一般规律;当形成了这些规律时,由此出发演绎出一些特殊的结论。对每一个真实的问题都有过众多的错误解答,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一旦发现了这个正确的解答,那它就是最终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最需要的乃是一种可靠的发现答案的方法,而举世无双的牛顿先生已经运用过与这种描述相符的一种方法,如果他的仿效者遵循同样的箴言,也将在人类精神领域里获得并不亚于牛顿的丰硕成果。如果诸种规律是正确的,它们赖以立脚的观察是可靠的,推理是合理的,那么,正确而且无可辩驳的结论将提供关于这迄今为止尚无人探究的王国的知识,并将一改目前无知而又毫无根据地加以推测的混乱状态,从而获得一种各个因素在逻辑上互相关联的明晰而又首尾一致的体系——自然的神圣和谐的理论版本或者类似的东西。而这种神圣和谐对出于人类的无知或懒散或任性的观察是隐而不现的。对一个理性的动物来说,理解它即是在他的所有信念和行动中遵从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幸福、合乎理性并且自由无拘。

重要的是,在相信研究结果之前必须保证其手段的效力。这一认识论上的偏好成为从笛卡尔提出怀疑方法一直到十九世纪欧洲哲学的特点,并且在十九世纪哲学中仍是一种强烈的倾向。将有关人类知识的各种形式及其范围的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政治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神学等传统学科,旨在一劳永逸地结束它们的困境,是十九世纪的哲学家们竭力完成的规划。他们尝试运用的原理乃是十七世纪新的科学规范:如果没有实验证据,就不会有来自在中世纪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自然的”原理的先验演绎,诸如“所有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渐趋静止”,或者为了自我完满天体运行的“自然”轨道必然是圆形的。建立在观察(如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搜集的大量资料)和实验(伽利略自己进行的)基础上的开普勒或伽利略定律与这些“自然的”原理是矛盾的。这种对观察和实验的运用需要采用精确的测量方法,并且导致将许多不同的现象用非常精确的、以数学术语普遍地形成的定律联系在一起。其结果是:只有实在的可测量的方面才被认为是真实的,即被认为是可以用方程式描述出来的,这些方程式将现象的某一方面的变化与其他现象的可测量的变化联系起来。认为自然是由不可化减的特性与不可逾越的“自然的”品种复合而成的整个观念最终被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的终极因范畴被当做不科学的东西抛弃了,而且实际上在涉及到没有意志和目的的无生命实体时,这一范畴被当做不可理喻的东西抛弃了——终极因范畴是根据每一个客体实现自己的内在目的或外在目标的“自然”倾向而对现象所作的解释。这种解释也是对客体为什么存在及它试图履行什么样的功能等问题的回答——而对这些观念在原则上不能找到任何经验的或实验的证据。那些形成现象的并存状况的规律——各种事物和事件之间被观察到的秩序和联系——足以描述宇宙中一切可以描述的东西,预测一切可以预测的东西,而不必引入不可感触的实体和力。空间、时间、质量、力、动量、静止等力学术语逐渐取代了终极因、实体形式、神圣目的和其他形而上学概念。中世纪的本体论和神学那套玩意儿被完全抛弃了。人们转而支持有关宇宙被呈现给感觉或以其他方式被测量或推论的方面的符号论。

这种态度不仅在洛克和休谟的着作中,而且在贝克莱的着作中都是极其清楚的。洛克和休谟对自然科学敬重备至,贝克莱则深切地关注着否定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预设。对牛顿,实际上是对牛顿以前的物理学家来说,物质世界可以根据统一的微粒加以描述,而微粒运动的规律即是它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洛克对这些物理学家的着作可能相当了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们的着作逐渐统治了欧洲人的思想,这些哲学家们采用了心灵这一概念,心灵被认为仿佛是一个盒子,其中包含了与牛顿的质点相似的精神等价物。这些精神的质点被称做“观念”。这些观念是清晰的、独立的实体,是“简单的”,没有任何可被分离的部分,就是说,它们是字面意义上的原子,来源于外在世界,就像沙粒落入沙漏一样降临于心灵之中。在心灵中,这些简单观念或者继续保持独立,或者被复合而形成复杂观念,就像外界的物质客体是被分子或原子的复合物化合而成的一样。洛克试图弄清我们心灵中观念起源的历史,并对心灵中观念的活动及诸观念彼此之间的结合与分离加以解释,就像一个当代化学家分析化合物的成分及其物理运动一样。对洛克来说,思维,至少是反省的思维是一种与接纳外在世界的有形的眼睛相对应的内在的眼睛。当洛克把知识界定为“对观念的联结和符合或不符合及不相容性的知觉”时,他把这种“知觉”设想成能分辨两个观念——就好像它们是可分辨的微粒一样的某种东西,而内在的眼睛因此便能看清这些观念是否符合,及断言这些观念的联系的命题是否正确,正如外在的眼睛能辨别两个有色物体并能看清二者的颜色是否相称一样。当贝克莱批判洛克抽象的一般观念理论时,他主要攻击的是这样的想法:既然观念是实体,那么就会存在一个并不是绝对确定的印象的观念;而且,在贝克莱看来,洛克为了解释一般名词怎样具有意义而援用的“抽象观念”在字面上就是矛盾的,因为如果它们是观念,它们必定就是具体的实体,而不能同时又是抽象的——即不确定的,没有任何呈现给感觉和印象的具体的性质。不论贝克莱对洛克的攻击公正与否,两人(和休谟及许多其他同时代的经验论者,特别是法国的经验论者们)的共同特点是假定心灵是个容器,在这个容器中观念就像筹码一样,在一个复杂的吃角子老虎机中滚动并构成图案。牛顿的三维空间在心灵的内在“空间”中有了它的副本,这副本由内在的眼睛即反省的能力所统辖。

哲学因此将被改造成一种自然科学。它要研究的事实将通过内省发现。正像任何一种别的真正的人类学问一样,哲学必须始于经验观察。休谟这样说道:“由于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惟一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能赋予这门科学本身的惟一坚实的基础必须基于经验和观察。”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心理学;在这一学说的极端追随者中,尤其是在法国的那些追随者中,哲学变成了一种生理学——行为主义或“物理主义 ”的一种早期形式。洛克和休谟的法国信徒们,如孔狄亚克、爱尔维修、拉美特利将这一点推向极端 。孔狄亚克致力于以“简单”观念重建各人的经验——即最复杂深奥的思想或“心灵的运动”、想象的最精致发挥、最微妙的科学思辨。而这些“简单”观念也就是被呈现给我们的某一个正常感官的可分类的感觉,实际上,在感觉之流中,每一个感觉都能被确定分派在它的恰当位置上。这一时代的伟大普及者们——由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孔多塞领导,他们的着作影响了法国国界之外的许多国家的有教养的读者——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们都一致赞同感觉主义研究的无比重要性,无论他们有多少别的分歧。在狄德罗和莫伯尔丢以及博尔德的着作中出现了“有机的”(反原子论的)思想,其中一些思想可能对康德产生过影响。但主流思想是支持将每一事物,不论它是物理的还是心理的,分析到终极的不可化简的成分。休谟相信“数学科学和自然哲学(即自然科学)以及自然宗教依赖于关于人的知识”,原因是哲学的任务即是研究所有存在的终极成分。他关于心灵的理论是机械论的,是通过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进行类比构想而成的,观念的联结在心灵中被委任去履行与万有引力在物质世界中相同的功能。他把这种观念的联结描述为一种“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在精神世界中将像它在自然界中一样产生同样奇特的功效,并表现于同样多的、同样富于变化的形式之中”。拉美特利将真正的哲学家设想成一种能将人类心灵这种装置分解成片段的工程师。伏尔泰把真正的哲学家描写成卓越的解剖学家,他能解释人类的理性,正如他能解释人体的活力一样(在这一点上,伏尔泰赞扬洛克)。在法国的哲学家以及他们在外国的信徒们中,充满着科学的想象。十八世纪初,巴特勒把自然设想成一种有机体,半世纪后,帕莱教长又将自然比做一座钟表。像植物或动物的生命一样,“自然道德”和“自然宗教”(人所共有的,但在最淳朴的——乡村的或原始的——社会中更为明显)可以得到科学的研究。狄德罗将社会生活比做一个巨大的制作工厂。

贝克莱非但不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和主教而觉得这种经验主义不合口味,相反,他发现这种经验主义与浸染着他的一切信念的唯心主义简直一模一样。在他看来,如果说洛克是一个经验主义者的话,也并不是一个十足的经验主义者。确实,在某种意义上,贝克莱是正确的。洛克推崇并试图运用到精神现象之中的十七世纪科学决不是严格的经验主义。相反,伽利略和笛卡尔认为感觉世界是模糊的、有欺骗性的、含混不清的,充满了只能以定性词汇描述的现象,也就是说,感觉世界不能容纳恰当的、定量的、科学的世界图式。科学所研究的“第一”性质本身并不是直接呈现给感官的。存在着两个领域:定量的、可以精确测量的存在于空间的客体领域,具有诸如运动和静止、一定的形状、体积、作为微粒运动的特定温度等性质;这与颜色、气味和味道、冷暖程度、声音高低等领域正相反对,后者是主观的,因而是不可靠的。洛克从“除了来自感觉的知识外,我们没有任何别的知识”这一原则出发,却发现:对他来说,如果想保持一致的话,就难以解释为什么“第一”性质必须和“第二”性质一样依赖于感觉的证据,然而又必须给予第一性质以似乎是物理学赋予它们的首要地位和权威。因此,他在下面二者之间必居其一:前后矛盾和半心半意地去尝试着把第二性质描述为由第一性质以某种方式引起的,而第一性质与其说是明显可感的,倒不如说是莫名其妙地在因果关系上对感觉材料负责。关于物质实体,洛克也发现他陷入了类似的困难,对物理学家来说,物质实体当然不是直接呈现给感官的,也没有任何事物能这样直接呈现给感官,因而,对严格的经验论来说,物质实体必定是不可接受的。贝克莱极其一贯地抵制物理学“姑息”的企图,并且抵制一切与这种企图的所谓要求妥协的努力。确实,他认为这种二元论与他所倡导的彻头彻尾的经验论是不相容的。主观感觉与事物的客观性之间的差别是似是而非的。感觉是知识的惟一来源。世界是由思想、情感、感觉——也就是由存在于上帝的代理者和他的创造物人的心灵中的“观念”所构成的。至少就物质世界来说,观念之外别无他物。他把关于物质世界的经验论与对精神实体——永恒的灵魂和精神——能动的存在的实在性的信念结合起来,这种能动的实体的存在并不像被动的实体一样依赖于被感知到,或者要不然就依赖于成为某人的经验内容——对这种实体我们没有任何“观念”而只有(就像他的十七世纪先驱们称呼这种不可感知的意识一样)“概念”,既然这种实体也是明显不可感知的,它也可能包含诸种关系。贝克莱在这一点上的观点——对柏拉图主义和感觉主义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并非像自休谟以后批判他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是自相矛盾的。

对贝克莱来说,外界实体的概念与可能的感性经验是如此割裂无关,以至于没有任何关于这些实体的观念能在原则上被形成,因而是不可理喻的。他既是个唯心主义者,也是个一以贯之的感觉主义者。他的整个论证立足于这样的观点:如果我们不想使自己迷惑于那些暗示不可感知的事物的存在的科学术语,而与此同时将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建立在而且只建立在那些可以被感知到的论据的基础之上,那么,我们将达到一种正统的基督教立场,即宇宙在本质上是精神的。相反,对洛克和休谟来说,数学代表知识的最完美形式——确实,所有其他关于知识的主张与这种明晰性和不可辩驳的确定性的典型相比较而言都是有缺陷的——对贝克莱来说,数学则暗示了并不存在于世界中的虚构的实体的存在。对他来说几何形体不是理想的实体,真实的实体必须通过经验的观察来证明它们自身的存在,而几何形体却无需这种证明,相反,几何形体之为感觉的内容并不逊于任何别的东西。一条直线是由一定数量的、原则上可数的感觉极小点构成的——并且,如果它是由奇数的感觉极小点构成的话,那么,无论几何学家怎么说,它也不能被精确地平分为二。只要它只是作为极端的经验论和唯名论所能达到的结论的证明,这种偏执的思想就是有趣的。

毫无疑问,通过把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事法则的谨慎的尝试,已经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情:减轻了人类的苦难,避免或者阻止了不公正,揭示了无知;教条得到了反驳,偏见和迷信成功地受到了公众的嘲笑。人们日益确信求助于主义、无知和权威以证明专断行为的合理性,全都是隐含着自私的利益或者理智的懒惰或愚昧的无聊的众多托词,这种信念通常能得到成功的证明。但是,主要的梦想,即证明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按照力学的方式运动,所有的灾难都能通过适当的技术步骤而得到消除,在人类灵魂和肉体上都存在着工程师,却被证明是虚妄不实的。然而,事实最终表明,这种理想与十九世纪通过同样错误却在理智上和政治上更为不祥和更具压迫性的论证而对它发动的攻击比较起来,却更少引人误入歧途。十八世纪天才的思想家们的理智力量、诚实、明晰、勇敢和对真理的无私的热爱,直到今天还是无人可以媲美的。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妙、最富希望的乐章。

作者简介:以赛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着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9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怀艾耶尔、奥斯汀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运动。二战期 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主要着作有《卡尔・马克思》、《概念与范畴》、《自由四论》、《维柯与赫尔德》、《俄国思想家》、《反潮流》、《个人印象》、《人性的曲木》、《现实感》等。

5.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df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3学分,45学时):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发展、基本范畴、过程方扮乱法及队伍建设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原则方法,了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到专业化。

在此基础上袭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

6. 福昕PDF编辑器打开文件后,一次只能显示一页,看下页的话,就得手动翻页~

全部显示的方法如下▼
①第一种方法:
将福昕阅读器正常铺满屏幕,右上角/关闭【×】符号下,有一个“…”样式的图标(即更多功能)。点击“…”→选择“查看”→选择第一项“单页模式”→取消第四项“连续显示页面”,即可。

②第二种方法:
按一下快捷键【P】或者直接滑动鼠标,即可。

7. 《范畴篇解释篇》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范畴篇 解释篇》([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G5ixoVgDawcQmCKDF1yxWg

提取码:t44h

书名:范畴篇 解释篇

作者:吵桐[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译者:方书春

出版社:商务缺启印书馆

出版年份:2008-11

页数:96

内容简升扮坦介:

范畴篇和解释篇是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一书中较短的两篇。


8. 《数学思维跨越抽象与现实的边界》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数学思维跨越抽象与判或现实的边界》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CqmrD082SH8mFG-kreSpWQ

?pwd=4qnk 提取码:4qnk
简介:数学是什么?数学研究到底是怎么做的掘悔伍?三个小朋友希望平分一个蛋糕和数学究竟有什么关系?为了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破除“数学与生活无关”的迷思,带领大家领略逻辑与数学之美,作者郑乐隽将数学探索巧妙地融入了众多生活化而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比如,为什么甜甜圈和咖啡杯可以被视为同一种形状?为什么按照食谱制作出一个美味的蛋糕证明了数学很容易,而生活很难?当然,这本书不仅仅关乎数学与烹饪,我们还将参加纽约市和芝加哥市的马拉松比赛,近距离参观圣保罗大教堂的三重顶结构,为灰姑娘找到她的水晶鞋,甚至弄清楚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西红柿是一种蔬菜而不是一种水果。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探讨范畴论—前扒—“数学的数学”。超yue具体的数字和公式,我们将借助范畴论继续探索我们是如何知道、理解和相信所有事实的。很多人都认为数学很难,但正如作者所说,数学存在的意义是让困难的事情变容易,而范畴论存在的意义是让复杂的数学变简单。

9. 唐代美学范畴研究pdf在哪里下载

唐代美学 - PDF图书下载 - 王明居 - 免费PDF电子书下载 - 第一图书网

10. 求推荐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方面好书~

社会学:孔德、斯宾塞、马克斯·韦伯的相关着作。这个我没读过原着,不妄下断言了。

法学:《论法的精神》这本书的书评和介绍性的文章看了很多,原作没读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本经典的值得读的好书。

逻辑学: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非常好的一本逻辑学着作,推荐。)

哲学:入门级的《苏菲的世界》——以问题引导读者的方式展开,以这种方式展开的着作适合所有哲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笛卡儿的《谈谈方法》适合喜欢和善于思考的所有人,商务印书馆那个版本翻译的很好。比较专业和深入的,如邓晓芒译的《纯粹理性批判》、贺麟译的《小逻辑》适合想深入研究哲学的哲学爱好者,它的晦涩程度和它的思想深度(价值)是成正比的。不过,把书中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概念理清楚,其实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我个人比较喜欢哲学思考。读过的并觉得很不错的哲学类着作有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杨寿堪的《黑格尔哲学概论》、《金刚经》、《心经》(这个很短很经典)、《道德经》、《中国哲学简史》(很好,冯友兰写的)。

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目录:
A哲学类
A哲学类\A0101形而上学.pdf
A哲学类\A0102忏悔录.pdf
A哲学类\A0103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pdf
A哲学类\A0104伦理学.pdf
A哲学类\A0105人类理解论.pdf
A哲学类\A0106人类理解研究.pdf
A哲学类\A0107人是机器.pdf
A哲学类\A0108狄德罗哲学选集.pdf
A哲学类\A0109袖珍神学.pdf
A哲学类\A0110先验唯心论体系.pdf
A哲学类\A0111精神现象学 上.pdf
A哲学类\A0111精神现象学 下.pdf
A哲学类\A0112逻辑学 上.pdf
A哲学类\A0112逻辑学 下.pdf
A哲学类\A011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pdf
A哲学类\A011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pdf
A哲学类\A0113哲学史讲演录 第四卷.pdf
A哲学类\A011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pdf
A哲学类\A0114美学 第二卷.pdf
A哲学类\A0114美学 第三卷 上册.pdf
A哲学类\A0114美学 第三卷 下册.pdf
A哲学类\A0114美学 第一卷.pdf
A哲学类\A0115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pdf
A哲学类\A0116物种起源.pdf
A哲学类\A0117实用主义.pdf
A哲学类\A0118善的研究.pdf
A哲学类\A0119西方哲学史 上.pdf
A哲学类\A0119西方哲学史 下.pdf
A哲学类\A0201物理学.pdf
A哲学类\A0202物性论.pdf
A哲学类\A0203人性论.pdf
A哲学类\A0204人类理智新论.pdf
A哲学类\A0205导论.pdf
A哲学类\A0206法哲学原理.pdf
A哲学类\A0207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pdf
A哲学类\A0208文明论概略.pdf
A哲学类\A0209一年有半 续一年有半.pdf
A哲学类\A0210实验心理学史.pdf
A哲学类\A0211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pdf
A哲学类\A0301巴曼尼得斯篇.pdf
A哲学类\A0302论原因、本原与太一.pdf
A哲学类\A0303健全的思想.pdf
A哲学类\A0304判断力批判 上卷.pdf
A哲学类\A0304判断力批判 下卷.pdf
A哲学类\A0305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pdf
A哲学类\A0306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pdf
A哲学类\A0307基督教的本质.pdf
A哲学类\A0308我的哲学的发展.pdf
A哲学类\A0309论灵魂.pdf
A哲学类\A0310劝学篇.pdf
A哲学类\A0311原始思维.pdf
A哲学类\A0312躯体的智慧.pdf
A哲学类\A0313发生认识论原理.pdf
A哲学类\A0314艺术的起源.pdf
A哲学类\A0315逻辑哲学论.pdf
A哲学类\A0401理想国.pdf
A哲学类\A0402回忆苏格拉底.pdf
A哲学类\A0403范畴篇 解释篇.pdf
A哲学类\A0404新工具.pdf
A哲学类\A0405培根论说文集.pdf
A哲学类\A0406第一哲学沉思集.pdf
A哲学类\A0407思想录.pdf
A哲学类\A0408知性改进论.pdf
A哲学类\A0409全部知识学的基础.pdf
A哲学类\A0410小逻辑.pdf
A哲学类\A0411自然哲学.pdf
A哲学类\A0412人类的由来.pdf
A哲学类\A0413感觉的分析.pdf
A哲学类\A0414美学史.pdf
A哲学类\A0415精神分析引论.pdf
A哲学类\A0416基督何许人也.pdf
A哲学类\A0417科学的社会功能.pdf
A哲学类\A0501论有学识的无知.pdf
A哲学类\A0502野性的思维.pdf
A哲学类\A0503哲学史教程.pdf
A哲学类\A0504科学与近代世界.pdf
A哲学类\A0505人类的知识.pdf
A哲学类\A0506科学与假设.pdf
A哲学类\A0507哲学的改造.pdf
A哲学类\A0508精神分析引论新编.pdf
A哲学类\A0509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pdf
A哲学类\A0510自然宗教对话录.pdf
A哲学类\A0511基督教并不神秘.pdf
A哲学类\A0512自然哲学.pdf
A哲学类\A0513人有人的用处.pdf
A哲学类\A0514科学史.pdf
A哲学类\A0515时间与自由意志.pdf
A哲学类\A0601笛卡尔哲学原理.pdf
A哲学类\A0602哲学辞典.pdf
A哲学类\A0603人类知识起源论.pdf
A哲学类\A0604历史理性批判文集.pdf
A哲学类\A0605苏鲁支语录.pdf
A哲学类\A0606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pdf
A哲学类\A0607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pdf
A哲学类\A0608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上册.pdf
A哲学类\A0608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下]([英]沃尔夫).pdf
A哲学类\A0609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pdf
A哲学类\A0610科学哲学的兴起.pdf
A哲学类\A0701天象论 宇宙论.pdf
A哲学类\A0702灵魂论及其他.pdf
A哲学类\A0703斯宾诺莎书信集.pdf
A哲学类\A0704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pdf
A哲学类\A0705纯粹理性批判.pdf
A哲学类\A0706实验医学研究导论.pdf
A哲学类\A0707 最后的沉思([法]彭加勒).pdf
A哲学类\A0708纯粹现象学通论.pdf
A哲学类\A0709释梦.pdf
A哲学类\A0710 性心理学([英]霭理士).pdf
A哲学类\A0710性心理学(三联版).pdf
A哲学类\A0711 人生的亲证([印]泰戈尔).pdf
A哲学类\A0712佛教逻辑.pdf
A哲学类\A0713神圣人生论.pdf
A哲学类\A0714逻辑与知识.pdf
A哲学类\A0715哲学研究.pdf
A哲学类\A0716形而上学导论.pdf
A哲学类\A0717结构主义.pdf
A哲学类\A0801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pdf
A哲学类\A0802诗学.pdf
A哲学类\A0803新系统及其说明.pdf
A哲学类\A0804泛神论要义.pdf
A哲学类\A0805自然的体系上.pdf
A哲学类\A0805自然的体系下.pdf
A哲学类\A0806道德情操论.pdf
A哲学类\A0807实践理性批判.pdf
A哲学类\A0808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pdf
A哲学类\A0809数理哲学导论.pdf
A哲学类\A0810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pdf
A哲学类\A0811历史与阶级意识.pdf
A哲学类\A0812面向思的事情.pdf
A哲学类\A0813多元的宇宙.pdf
A哲学类\A0814物理学和哲学.pdf
A哲学类\A0815人类理智研究.pdf
A哲学类\A0901谈谈方法.pdf
A哲学类\A0902道德原则研究.pdf
A哲学类\A0903算术基础.pdf
A哲学类\A0904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pdf
A哲学类\A0905路标.pdf
A哲学类\A0906 心的概念([英]吉尔伯特•赖尔).pdf
A哲学类\A0907计算机与人脑.pdf
A哲学类\A0908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pdf
A哲学类\A0909卡布斯教诲录.pdf
A哲学类\A0910圣教论.pdf
A哲学类\A1001薄伽梵歌论.pdf
A哲学类\A1002尼各马可伦理学.pdf
A哲学类\A1003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pdf
A哲学类\A1004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牛顿).pdf
A哲学类\A1005宗教经验之种种.pdf
A哲学类\A1006 权力意志[全2卷]([德]尼采).pdf
A哲学类\A1007拓扑心理学原理.pdf
A哲学类\A1008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修订译本).pdf
A哲学类\A1009科学社会学.pdf
A哲学类\A1010哲学和自然之镜(三联版).pdf
A哲学类\A1010哲学和自然之镜.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1政治学.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2大洋国.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3政府论 上篇.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3政府论 下篇.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4马布利选集.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5爱弥儿.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6拿破仑法典.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7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108劳动组织.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1乌托邦.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2太阳城.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3温斯坦莱文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4傅立叶选集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4傅立叶选集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4傅立叶选集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5政治正义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6伊加利亚旅行记 第二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6伊加利亚旅行记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7祖国在危急中.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8和谐与自由的保证.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09阿奎那政治着作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0为英国人民声辩.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1神学政治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2论法的精神 上册.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2论法的精神 下册.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3社会契约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4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5雪莱政治论文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6拿破仑文选 上.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6拿破仑文选 上[82].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6拿破仑文选 下.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7战争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8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19潘恩选集.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20联邦党人文集.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221什么是所有权.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1遗书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1遗书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1遗书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2自然法典.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3圣西门选集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3圣西门选集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3圣西门选集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4欧文选集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4欧文选集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4欧文选集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5公有法典.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6人类幸福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7皮佑选集.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8回顾.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09社会主义神髓.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10笛福文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11罗马盛衰原因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12古代法.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13代议制政府.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314互助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1论世界帝国.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2君主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3利维坦.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4塞瓦兰人的历史.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5卢梭忏悔录.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6革命法制和审判.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7圣西门学说释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8格雷文集.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09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 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10社会命运.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11乌有乡消息.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12民族主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13保守主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414人口问题.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1法学总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2为平等而密谋 上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2为平等而密谋 下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3论出版自由.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4布朗基文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5面包与自由.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6唯一者及其所有物.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7奥本海国际法 上卷 第二分册.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7奥本海国际法 上卷 第一分册.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7奥本海国际法 下卷 第二分册.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507奥本海国际法 下卷 第一分册.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601基督城.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602法的形而上学原理.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603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604论平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605论美国的民主.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607人文类型.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1论宗教宽容.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2政府片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3女权辩护 妇女的屈从地位.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4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5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二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5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5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一卷.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6政治中的人性.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707自由主义.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801雅典政制.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802自然政治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803论实证精神.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804社会静力学.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805海军战略.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806社会学方法的准则.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807政治学.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808儒教与道教.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901国家篇 法律篇.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902法国革命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903自杀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904形而上学的国家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905司法过程的性质.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0906意识形态与乌托邦.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1002自然法权基础([德]费希特).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1004法律的道德性.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1005菊与刀.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1006 街角社会([美]怀特).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1007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1008人类婚姻史.pdf
C政治•法律•社会类\C1009 马基雅维里主义([德]迈内克).pdf

阅读全文

与范畴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抖音直播云服务器 浏览:627
一加7pro文件夹data 浏览:424
程序员淋雨 浏览:947
python输出数字序列中的空格 浏览:78
怎么将pdf文件大小 浏览:734
氧原子相对分子量算法 浏览:988
加密机为什么是安全的 浏览:451
单片机拼音输入法 浏览:789
苹果笔记本t2加密芯片怎么打开 浏览:796
安卓如何把手机投屏至电视 浏览:739
方舟编译器现在可提速哪些软件 浏览:60
微信加密为什么是黑屏 浏览:473
android去电状态 浏览:604
苹果13如何加密视频 浏览:815
linuxweblogic缓存 浏览:69
云服务器不同地域 浏览:946
python闹钟怎么打 浏览:686
虚拟主机服务器有什么区别 浏览:833
算法与程序的奥秘章节检测 浏览:379
找pdf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