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建筑体验pdf

建筑体验pdf

发布时间:2023-04-16 23:34:08

㈠ 初学建筑设计希望前辈推荐几本书(自学)

1、《建筑空间组合论》1998年出版,作者是:彭一刚。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外部空间设计》是198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芦原义信。该书主要介绍了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

3、《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第3版)是关于建筑师运用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着。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因特网的内容,并对其他原有章节的次序及内容作了调整和补充。

4、《设计方法学》是2006年9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建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设计类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用书,也可供设计从业人员使用。

5、《a+u》杂志,一直秉承着以介绍世界范围的先锐建筑设计理念和实例的主旨纯举,30多年来始终保持着报道高品质、趋势前瞻性的专业优势,读者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

(1)建筑体验pdf扩展阅读:

《建筑空间组合论》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做巧碧筑构图基本法则。

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宽乎书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拭目以待审美变异。本书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㈡ 求《建筑体验》拉斯姆森 pdf

建筑体验
《建筑体验》作者拉斯姆森曾经写道:“过去,全部的社会部参与了住所和人们使用的工具和形式的形成,对场所、材料和使用的自然感悟造就了无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更是美的表现。如今,在我们高度文明和社会里,我们普通人居住和关注的房子完全丧失了品质。但是,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种自己控制下的手工艺式的老方法。我们必须通过唤起对建筑的兴趣、理解建筑师的所作所为,努力促进建筑的发展。能够胜任的专家级建筑师有赖于知识渊博的、愉快的业余群体,那些非专业的艺术爱好者。”
通过对几个世纪以来建筑实践的典型实例形象生动的说明,《建筑体验》一书试图传达出优秀设计,以带给人们充满智慧的惊喜。从茶杯、马靴、高尔夫球和潜水艇到帕拉第奥的别墅和圆明园里的喂鱼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优秀设计的非常规的途径。
《建筑体验》的作者拉斯姆森是哥本哈根皇家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不仅在欧洲各国的大学里任教,也麓经担任过麻省理工、耶鲁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他也是《研究伦敦城的最好的书》的作者。
——《美学和艺术批判杂志》
“语言生动,而不轻薄……汲取知识,但不变得迟钝……这是一本极具吸引力的、读者面很广的书。”
——《建筑论坛》
《建筑体验》深入浅出的、明晰的语言……,让外行和初学者都能够读懂,并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而专家、从业建筑师和美学家等等同样会赞赏本书精确的表达方式……”
——《美学和艺术批判杂志》

㈢ 求《建筑体验》的作者S E 拉斯姆森 的英文全名

<Experiencing Architecture>. by S. E. Rasmussen

(Steen Eiler Rasmussen.)

㈣ 《新新新青年单读20》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新新新青年》(吴琦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3Uqp4nTgkWNEwIgXxOb-4g

提取码:tmeg

书名:新新新青年

作者:吴琦 主编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理想国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页数:384

内容简介:

把年轻还给年轻,让青年回答青年

1.《单读》历史上最年轻的作者群,将“何为青年”的解答权,交还给年轻人——本辑《单读》聚集了它历史上最年轻、尚不为人知晓的作者,他们同时是还未毕业的大学生、海外求学的写作者、无名摇滚乐队的歌手,在家庭生活、桌边闲谈、学术会议之中,他们观察 、思考、记录,将其化为故事、随感和书信。面对这个被贴上太多标签而没有一个标签真正适合的群体,《单读》决定将解答权交还给他们。这是一场冒险,更是一种探索新方向的尝试。

2.全新设置“新青年”和“公开信”栏目,多样的文体形式、丰富的作品来源,呈现我们时代的“新青年”——《单读》在互联网上持续了一年多的“新青年”和“公开信”计划,为本辑杂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是更年轻、更广泛、更多样的作者,也是与我们长期保持对话与沟通的读者,这一次,《单读》继续它追踪一代年轻人精神轨迹的使命,尽可能以充满新意的方式呈现这些尚未被确认的声音,它们正有力地表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症候。

3.许知远寻找谭嗣同,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国青年拥有怎样的别样人生?——许知远追溯谭嗣同的生死足迹,寻访浏阳、长沙、上海、北京各地的教授、学者、研究者,尝试探知谭嗣同是怎样的一个人,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隔着一百二十年的时光,从谭嗣同的命运当中,我们重新思考有关青年与时代的问题。

4.作家、译者陈以侃对大行其道的“写作课”的调侃鞭辟入里,英国观察者王梆将笔头转向更为人忽视的老年群体——本辑《单读》收入了常年从事文字创作的作家陈以侃对“写作课”的评论,“还有哪个能赚得到钱的产业在营销上比‘写作课’更自甘堕落的吗?”这篇俏皮戏谑的文章意在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写作是否可以被学习和被教授。《单读》作者王梆的英国观察愈发深刻、充满警示,从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老人的生存现状中,我们窥得见自己的未来。

5.单向空间和理想国继续联手,打造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2019,在宽阔的世界,做一个不狭隘的年轻人——乡村建设实践者欧宁的田野书写,诗人朱朱的诗歌,青年非虚构写作者刘博智的“下乡”艺术家故事,《单读》主编吴琦对姜文电影的评论,这一辑《单读》继续发表可读性与思想性兼具的小说、随笔与评论,分享他们的全球观察和个体经验。

作者简介:

涂俊南,丢莱卡乐队主唱,暂停酒馆掌门。

赵蕴娴,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失眠俱乐部成员。面部常年处于失调状态, 难以体现内心的波澜。

戴琳,1994 年出生于呼伦贝尔,鄂温克族。 路丁,一个宽松世代。

晓宇,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在读,共识学社创办人和撰稿人,想把深刻的观 点写成好读的故事。

任宁,风投基金 ONES Ventures 管理合伙人,ONES Idea 媒体实验室主理。

张晓,2005年毕业于烟台大学建筑设计系,现居成都。在2009年成为摄影艺术家之前,曾于《重庆晨报》担任新闻摄影师。2018年,张晓获得哈佛大学罗伯特•加纳德摄影基金。张晓的“海岸线”系列曾获得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2011)、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区冠军(2010)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2009),“他们”系列则在2010年获得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张晓曾参与尤 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展览“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及包括瑞士摄影基金会的“Unfamiliar Familiarities”和法国巴黎布朗利码头博物馆的“Photoquai 2015”在内的多个国内外展览。

刘宽,波士顿大学新闻硕士,《单读》副主编,导演,特稿作者。长期为《人物》《南方周末》《端传媒》、T Magazine、ELLE 等撰稿;纪录片作品曾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机构展映。目前的个人创作集中在探索影像和诗歌的边界。

王梆,出版有电影文集《映城志》、数本短篇小说绘本集以及漫画故事《伢三》等。电影剧作《梦笼》获2011年纽约独立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纪录片《刁民》亦在数个国际电影节参展。小说作品散见于《天南》、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中国当代文学选集》、美国“文字无边界”文学网站、2016 年秋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故事新编”中国当代艺术展等。作为自由记者,为海 内外媒体撰写欧洲时政评论。译有英国当代诗人理乍得•贝伦加滕诗选《改变》、英国当代诗人彼得•休斯诗选《贝多芬附魔曲》等。

欧宁,艺术家,策展人,编辑。2003 年在广州拍摄的纪录片《三元里》参加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年受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资助拍摄的纪录片《煤市街》在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首映。2005年至2010年创办和策划三届大声展,2009 年出任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2011年出任成都双年展国际设计展策展人。2011年至2013年创办和主编共16期《天南》文学双月刊,2009 年主编的《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和2013年主编的《刘小东在和田与新疆新观察》在莱比锡获两届“世界最美的书”奖。2010年在安徽黟县发起乡村建设项目“碧山计划”,2016年在山东烟台发 起历史街区活化项目“广仁计划”。 2016年至20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学院任教。曾任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 Benesse大奖评委(2009),日本横滨国际影像节评委(2009),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委员会成员(2011),第22届米兰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电影节评委(2012)和里斯本建筑三年展Debut大奖评委(2013)。

朱朱,中国当代诗人。着有诗集《驶向另一颗星球》(1994年)、《枯草上的盐》(2000年)、《皮箱》(2005年)、《故事》(2011年),艺术评论集《个案——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2008年)等,并曾与人策划多场中国新艺术展览。其诗作被译为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在国外发表,获安高诗歌奖(Anne Kao)、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亨利•露斯亚洲诗歌写作与翻译奖(Henry Luce Foundation)等荣誉。

刘博智,媒体人,非虚构写作者,话剧制作人,关注戏剧,当代艺术,教育领域,也写小说,曾出版小说《双橙记》。

陈以侃,青年翻译家,书评人,译有《人性的因素》《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寻找邓巴》等着作。

陈儒鹏,爱丁堡大学文学与现代性专业研究生,对伍尔夫和她的一切满心欢喜。前《单读》实习生,如今是个小评论员。

㈤ 《如何理解建筑》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如何理解建筑》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bYkQAAv2gByj8mgTXzkP8g

?pwd=gzqd 提取码:gzqd
简介:● 大多数人对建筑的了解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名胜古迹,或者时常被忽略的生活背景,其实建筑对我们来说是最容易接触到艺术形式。因此,提升对建筑的理解力,优化欣赏建筑的思维,是每一个追求生活品味的现代人需要掌握的技能。

● 作者雷布琴斯基教授在本书中向读者提供了一套理解建筑的框架,涵盖了10个思考维度,并通过介绍现代丰富多彩的建筑和众多知名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实现过程,带领读者深入体验建筑的本质。

㈥ 仿古商业建筑传统文化特色


仿古商业建筑传统文化特色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1.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视觉的形式来表达,卡伦认为视觉会"唤醒我们的记忆体验,以及那些一旦勾起就难再平息的情感波澜。这就牵涉到建筑的形式问题,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具象地模仿以再现传统建筑风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去研究传统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切忌粗制滥造,生搬硬套,因为传统建筑皆由人工所造,其精美和准确度都因匠人积累的经验决定。对于缺乏知识和技法积累的现代人来说,其难度和复杂程度不可小觑,如果不认真地学习传统技艺,深入体会古代建筑的意境,设计就会成为无本之源。反之,即使是“假古董”,那也是受众人欢迎的“假古董”。如南京的夫子庙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而另外一种方式是“仿古新做”,既要仿古,又要体现现代精神,该如何让这两者结合呢?只是简单地将传统符号加诸于现代形式之上吗?问题是当传统的形式被嫁接过来时,已经与结构和功能分开了,两者难以融合,所以最后给人配镇穗的感觉还是“假”。因此我们要努力做的,是让那些能表达出传统意象的元素自然地从建筑本身生长出来,让形式重新和结构、功能结合,与现代的材料,生产方式结合。
2.“从形式到形式是创造不出新路子来的”,而且,视觉的表达依然停留在表层的意义上,如果想要追求更深层次的表达,传统建筑的空间首当其冲。卢绍明在《建筑体验》一书中描叙人“在空间体验中建立了一种人与场所的关联,在体验中获得了灵感,在心理描绘中建立了自己的一种场所感,一种飞腾的想象与回忆,一种意义的升华,一种美学满意”。因此,传统建筑中的游廊、院坝、照壁、过街楼等等这些空间情节,提供了一系列的情感、秩序、场所感使消费者身临其境,通过完整的视觉、声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感受,创造了一种真实的体验,在感受中完善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当然,“对本土文化体验的注重,要运用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重新体察传统文化,空间设计不再是表象复现,而是意境再现。”
3.如果说空间是骨架,那么其承载的生活情节和其中的景观就是肉体。它们让整个空间更为丰满。店铺老板的吆喝,古玩店挑挑拣拣的顾客,充满趣味的民间艺术展演旅运,这样的生活场景是“一个城市、一个集镇、一个空间、一个景致的场所记忆的一种具体体现。”而景观,同样在向人们阐释着文化的意义。红色的灯笼,店铺的幌子、嫁娶的花轿这是唤起对过去回忆的地方的象征物。还有地区文化记忆中或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到日常的习俗,它们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刺激着人们的感官。
仿古商业建筑的存在是合理的,它们对整个城市、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严谨地对待。除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外,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表达,形式不能丢弃,但不能局限培卜于“形”的泥潭中,要从空间、场所、景观等方面来挖掘更深层次的表达。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㈦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穿墙透壁》(李乾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newDpWLbzWWtNjhJT2tG5Q

提取码:98lj

书名:穿墙透壁

作者:李乾朗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页数:414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二十年来中国古建筑考察的心得总结。涵盖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三个主要面向、十六

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无论是尺度宏大的宫殿

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着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

寺唤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

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在经典

个案之后,另有同类型其他实例的介绍与比较;而“延伸议题”则以简练的文字、精细的手绘线图与大量的

摄影图片,归纳整理中国古建筑之基本欣赏知识。最后并附中国古建筑常见术语词解。

过去每当我和梁思成先生谈到他做学问的事时,他往往只淡淡的一笑说:“这只是笨人下的笨功夫。”

今天当我看到乾朗的这部《巨匠神工》时被惊呆了,不禁想起了梁公说的“笨人下笨功夫”的话。乾朗不

仅受过深入的建筑学专业训练,近二十年来更走遍了大江南北,对中国古建筑有了亲身的领会和体验,因

而他才有可能将中国古建筑中最经典的作品挑选出来介绍给读者。本书又不同于一般的读物,乾朗每调查

一处古建筑时都是用全身心去体察的,书中的数十幅图画即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因此他可让读者用眼睛走

进古建筑,而这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本书最可贵的是,它不仅供业内人士用,更是面向广大的社会人

士、所有非建筑业的朋友们。 ——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作者

作者简介:

李乾朗,台湾台北淡水人,1 9 4 9年生于北市大稻埕,1 9 7 2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历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师、建筑师杂志主编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1 9 7 8年出版第一本着作《金门民居建筑》,此后陆续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十九世纪台湾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古迹入门》、《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湾寺庙建筑大师——陈应彬传》及《溪底派大师——王益顺传》等书。 近年以着述、教学及文化资产咨询、审查工作为主,并推动两岸建筑交流及担任新加坡古迹修护顾问。现任教于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系;主授台湾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传统营造技术等课程。出版着作六十余种,研究报告五十余种,建筑相关论述一百六十余篇。着作曾获:巫永福文学评论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鼎奖等。

㈧ 选择一本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书籍,然后做出PPT,且美观。发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万分万分感谢!!

※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人物
温图利:美国建筑设计家。他是在建筑设计上奠定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1969年提出少则烦的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挑战,作品“温图利”住宅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他并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单调的形式特征,但总的来看仍然是简单明确的、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温图利追求一种典雅的、富于装饰的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他设计的英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圣斯布里厅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穆尔:美国杰出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他对于建筑设计一向持有非常浪漫的艺术态度,不少建筑都具有鲜明舞台表演设计的特点。他对于自然环境、社区环境与建筑的吻合、协调特点非常重视。代表作意大利广场、双树旅馆。
格里夫斯:美国建筑家,奠定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人物。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注重历史风格的折衷表现。许多设计综合了画家和建筑师双重技术,完整地融合一体。他最重要的设计作品是波特兰市的公共服务中心,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约翰逊:美国最重要的设计理论家、当代建筑设计师之一,先后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现代设计运动。他是最早把欧洲的现代主义介绍到美国的人物之一。他和密斯合作设计西格莱姆大厦是其成为世界大师的重要转折点。在温图利提出少则烦主张后,它设计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厦,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之一。他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比较讲究保持古典主义精华完整性的一派。
矶崎新: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极具个人特点。他能够在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间找到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达到既有现代主义的理性,又具古典主义的装饰色彩和庄严。代表作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斯特林:英国杰出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他的探索方向是标准的后现代主义式的,采用现代主义与古典风格的结合,并且加以嘲讽式的处理,严肃中充满了戏虐和调侃的味道,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斯图加特的新国家艺术博物馆。
罗伯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他主张改革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冷漠,誉坦差非人情化的倾向,希望能利用历史传统达到建筑的文化气息。他不希望对古典风格和历史风格进行嘲弄和戏虐,努力把现代主义的结构和古典主义的动机进行完美的结合,代表作有阿姆维斯特总部大楼等。
阿道•罗西:意大利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他把环境整体性、协调性看得至高无上,从而形成他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最集中体现他原则的例子是莫迪纳市的公墓建筑。其他还有法列尔、詹克斯、塔夫特事务所、博塔、罗什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
※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
后现代主义在产品设计上的影响没有建筑设计上的广泛。从形式上可以分为:高科技风格、改良高科技风格、意大利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后现代主义风格、减少主义风格、建筑风格、微建筑风格、微电子风格等。高科技风格是从克朗和斯莱辛的着作《高科技》中产生的,特指1、技术性的风格,强调工业技术的特征。2、高品味的。不是强调民主化的现代主义的衍生。高科技风格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成分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把工业技术风格变为一种高商业流行风格。给于工业结构、机构部件以美学价值是高科技风格的核心内容。它也是首先从建筑开始的。代表作有罗信尘杰斯的蓬皮杜文化中心等。过渡高科技是一种对工业化风格、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嘲弄的表现,具有更高的个人表现特点,也比较难以批量化生产。此风格充满了荒诞不羁的细节处理,表现了设计师对于高技术、工业化的厌恶和困惑,是庞克文化、霓虹灯文化的一种体现。它明显的讽刺特征造成了它不可能得到广泛的欢迎。代表作有阿拉德的“混凝土”音响组合等。意大利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是两个关系密切的设计组织。代表了现代主义开始式微以来意大利设计的新发展趋向。这两组织的设计原则基本相似,都是以高度娱乐、戏虐、艳俗的方法来达到与正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效果,表示丰裕时代的艳俗和平庸。这种设计色彩鲜艳。普遍采用非常俗气的材料——装饰板作为表面粘贴装饰基础,形成明显的波普风格。设计中玩世不恭的气息得到80年代青年的喜爱。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从建筑设计上衍生出来的。它通过产品表现了与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相似的倾向,包括了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对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娱乐性三方面特征。代表作克利夫斯设计的椅子MG—1等。减少主义风格是80年代开始兴盛的一个设计风格,特征庆皮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一种加尔文式的简单到无以复加的设计方式。它受到米斯设计思想影响,产品具有简单的结构,比较生硬的表面处理特点。减少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首推斯塔克,重要的减少主义集团是宙斯设计集团。建筑风格是后现代主义在产品设计上的一个分支。此风格主要集中在由建筑师设计的家具上,大量采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甚至完全搬用建筑的形式,产生出像建筑的家具来。代表作有罗西设计的柜子AR—1等。微建筑风格指的是把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沿引到产品设计上,特别是小产品设计上。它是装饰主义的一个比较极端化的发展,大量采用艳丽的色彩和几何图案为装饰动机,加上华贵的材料,使这种风格的产品与20年代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有相似之处,是形式主义一个高度的发展。代表作有罗西等人设计的咖啡具等。微电子风格不是一个统一的设计风格。它是技术发展到电子时代,电子产品涌现而导致的新的设计范畴,重点在于如何把设计功能、人体工学、材料学等技术统一,在新产品上集中体现出来,达到良好的功能和形式效果。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产品尺寸越来越小,设计上则越来越简单明快,往往采用新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方式。代表作西门子等公司设计的电子设备。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于80年代。在建筑上最先开始,从字意来看,解构主义的所反对的是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即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与标准。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特点。后现代主义兴盛了不长时间就衰颓了,重视个体、部件本体,反对总体统一的解构主义哲学却被少数设计师认同,认为是具有强烈个性的新哲学理论而采用。它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所有解构主义作品都貌似零乱,而实质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艾什曼等。盖里的设计采用了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采用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虽然其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但这种破碎本身却是种新的形式,解析了以后的结构。盖里的设计代表了解构主义的精神精华。艾什曼常运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各式结构,但大部分部件却是解构的,总体的风格是非一般几何式的,复杂的。代表作有威克斯奈视觉艺术中心等。解构主义因为存在许多结构的、工程上的问题,很难立即影响到工业设计,对于平面设计,则导致了达达主义风格的复兴。达达主义在版面是以简单字体和插图布局的零散,乃至凌乱的方式,表达当时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作为对于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平面风格的一种反动,这种新的解构风格于90年代开始在青年设计家中开始流行,促成这种风格流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技术上的,即电脑设计的普及和发展。解构主义并没有能够真正成为引导性的风格,它一直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前卫探索,具有强烈的试验气息。
※新现代主义
在温图利向提出现代主义挑战以来,除了后现代主义还有一条道路就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被称为“新现代主义”或“新现代”设计。新现代主义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根据新的需要给现代主义加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但总体来说它是现代主义继续发展的后代。这种依然以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减少主义方式进行设计的风格人数不多但影响巨大。70年代从事现代主义设计的以“纽约五人”为中心,他们的作品遵循了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基本原则,但却赋予象征主义的内容。新现代主义是在混乱的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个回归过程,重新恢复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一些理性的、次序的、功能性的特征,具有它特有的清新味道。新现代主义在平面设计上的影响特点之一就是新包豪斯风格:工整,功能性强,讲究传达功能,冷漠。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有迈耶的装饰艺术博物馆等。

㈨ 如何体验与享受建筑 pdf

美国人写的,建筑与你,如何体验与享受建筑,题主没有提供获取方法

㈩ 学建筑的大学应该读些什么书

建筑学必读书目
标签:必读书目 建筑学
基本文献是建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阅读,基本按年级之顺序先基础后提高排列。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则要看学生的“学力”, 这两部分是无止境的。阅读过程中,一方面要读经典的积累,一方面一定要重视原着,要高起点、看精华,自然就会有提高,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基本的判断力和理解力。
《艺术发展史》,《安藤忠雄都市彷徨》,《建筑的革命》(郑光复着),《我的视觉日记>(王小慧着)
基本文献[/B]
● [美]弗兰西斯·D·K·程 着,《形式/空间/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彭一刚 着,《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美]保罗·拉索着,邱贤丰等 译,《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爱德华·T·怀特 着,林敏哲等 译,《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 [德]迪特尔·普林茨、[德]迈那波肯着,赵巍岩译,《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 [美]盖尔·格里特·汉娜 着,李乐山 / 韩琦 / 陈仲华译,《设计元素(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与视觉构成关系) 》/设计初步丛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维特鲁威 着,高履泰译,《建筑十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 [丹麦]拉斯姆森 着,刘亚芬 译,《建筑体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 [美]史坦利·亚伯克隆比 着,吴玉成 译,《建筑的艺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 [德]托马斯·史密特 着,肖毅强 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日]芦原义信 着,尹培桐 译,《外部空间设计》 /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年
肯尼斯·弗兰普顿 着,张钦楠译,《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的陈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李允鉌 着,梁培《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 [德]托马斯·史密特 着,肖毅强 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英]托尼·亨特着,于清 译,《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1》/(原着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英]托尼·亨特着,于清 / 杨有福 译,《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2》/(原着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童寯 着,《近百年西方建筑史》,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6
● [美]弗兰姆普敦 等着,王骏阳 译,《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肯尼斯·弗兰普顿 着,张钦楠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赫次伯格 着,仲德昆译,《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赫茨伯格枯物 着,刘大馨译橡败唯,《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 [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着,黄经纬 译,《设计结合自然》/(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汪丽君 着,《建筑类型学》/(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意]布鲁诺·赛维(Bruno Zev)着,席云平 / 王虹译,《现代建筑语言 / 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英]查尔斯·詹克斯 着,李大夏摘译,《后现代建筑语言》/(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凯文·林奇( Kevin Lynch)着,项秉仁 译,《城市的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 [挪威]诺伯格·舒尔兹(Norberg-Schulz,C)着 ,尹培桐 译,《存在·空间·建筑 / Existence space and architecture》/(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大卫·王/[美]琳达·格鲁特,王晓梅译,《建筑学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计成 着,《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童寯 着,《园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梁思成 着,《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梁思成 着,梁从诫 译,《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刘致平 着,《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陈志华 着,《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陈从周 着,《说园》/(中英文对照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巴兰坦 着,王贵祥 译,《建筑与文化—Architecture: A Very Short Introc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 [俄]金兹堡 着,陈志华 译,《风格与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法]拉卡兹 着,高煜 译,《我知道什么 ——城市规划方法》,商务印书馆,1996
Walter Gropius,《The New Architecture and The Bauhaus》,The MIT Press,1965
● [英]霍华德 着,《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
柯林·罗等 着,童明 译,《拼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丹麦]盖尔 着,何人可 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挪]舒尔茨 着,欧阳恬之 / 李路珂 译,《西方建筑的意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英]柯林斯 着,英若聪 译,《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引进版)(第二版)》/(国外建筑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彼得·艾森曼 着, 陈欣欣、何捷 译,《彼得·艾森曼:图解日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简·雅各布斯 着,《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
艾伦·科洪 着,刘托 译,《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变迁》,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查尔斯·詹克斯 / 卡尔·克罗普夫 编着,周玉鹏、雄一、张鹏译,张媛、李雪校,《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 着,王贵祥 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等 编,《材料的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张良皋 着,《匠学七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美]林奇、[美]海克 着,《总体设计》/ (国外建筑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意]阿尔多·罗西 着,《城市建筑学》/ (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 [土]塔内尔·厄奇着,《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希腊]安东尼·C·安东尼亚德斯着,《建筑诗学—设计理论》/ (国外建筑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B]
● [日]渊上正幸 编, 覃力 / 黄衍顺 译,《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 [瑞士]W·博奥席耶·斯通诺霍 着,《勒·柯布西耶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瑞士]弗雷格 着,《阿尔瓦·阿尔托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着,《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日本建筑学会 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天津大学出版社
虞献南 / 虞朋 编,《建筑设计规范常用条文速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褚智勇 着,《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 《世界建筑大师系列》等,包括贝聿铭、路易斯·康、赖特、密斯、黑川纪章、菲利普·约翰逊、雅马萨奇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 《建筑大师系列》等,包括安东尼·奥高迪、尼迈耶、阿尔多·罗西、R·M·辛德勒等建筑大师,西班牙GG出版社授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中国出版简体中文版,2005(此套图书曾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优秀国际建筑图书奖)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英]理乍得·威斯顿 着,《建筑大师经典作品解读》 (附光盘平面立面剖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 [日]富永让 着,刘京梁 译 ,《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荷]伯纳德·卢本等 着,林尹星 译,《设计与分析》/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
● [日]宫宇地一彦 着,《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拓展设计思路》/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密斯·凡·德·罗导读系列:《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梅尔 等 着,王晓俊 译,《园林设计论坛1――现代园林设计与艺术译丛》,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 [荷]于里安范米尔 着,《欧洲办公建筑—办公建筑设计与国家文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沈福煦 着,《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系列丛书(建筑设计系列丛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郭逊 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课教案与学生作业选—一年级建筑设计》 (国家985工程二期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教学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周燕珉 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课教案与学生作业选—二年级建筑设计》/(国家985工程二期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教学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扩展阅读与课外读物[/B]
● 《企鹅建筑学词典-企鹅分类词典》,外文出版社,1996
● [英]佩夫斯纳 着,殷凌云 译,《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编,《建筑师的二十岁》,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安藤忠雄 着,《安藤忠雄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安藤忠雄 着,《连战连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李清志 着,《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美]丹尼尔·李布斯金 着,《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张永和 着,《作文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 [中国台湾]吴东龙 着,《设计东京》,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褚冬竹 着,《开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王怡颖 着,《创意市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张路 着,《欧洲视觉日记—一个中国设计师在欧洲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 [古罗马]李维(T. Titus Livius)着,穆启乐 译,《建城以来史(前言 卷一)》/(中文-拉丁语对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法]弗莱德曼 着,秦屹 / 龚彦 译,《为家园辩护》,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7
● [美]C·亚历山大,赵冰 译,《建筑的永恒之道(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 [美]比约内 着,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 译,《建筑大师处女作—谱系人物与空间》,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 [美]H·H·阿纳森着,邹德侬 / 巴竹师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原研哉 着,《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隈研吾 着,《负建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傅刚 费菁 着,《都市村庄》,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Jean Jenger着,周嫄译,《勒·柯布西埃—为了感动的建筑》,世纪出版集团,2006
● [日]矢代真己 等着,卢春生 等译,《20世纪的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日]五十岚太郎 编,周贵荣 译,《日本着名建筑师的毕业作品访谈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 [日]原口秀昭 着,徐苏宁 等译,《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图说20世纪的建筑大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 [日]隈研吾 着,朱锷 译,《十宅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英]塞西尔·巴尔蒙德 着,《异规》
● 《建筑与都市》中文版,《塞西尔·巴尔蒙德》/《建筑与都市》中文版发行三周年纪念特别专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 [日]越后岛研一 着,《勒·柯布西耶建筑创作中的九个原型》/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日]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的非线性设计—从仙台到欧洲》/建筑大师论坛系列(建筑大师论坛系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美]詹克斯 / 克罗普夫 着,张鹏 / 雄一译,《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5
● [英]柯林斯,英若聪 着,《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引进版)(第二版)》/(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 [意]布鲁诺·赛维 着,《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6
●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 着,黄兰谷 译,《建成环境的意义》/(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着,邓敬 译,《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 [意]布鲁诺·赛维 着,席云平 译,《现代建筑语言》/(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5
●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着,王申祜 译,《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4
● [英]罗杰·斯克鲁顿着,刘先觉 译,《建筑美学》/(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布赖恩·爱德华兹着,周玉鹏 译,《可持续性建筑》/(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 着,常青 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4
● [日]小林克弘 着,陈志华 译,《建筑构成手法》/(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4
阿恩海姆 着,宁海林译,《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6
安东尼.C.安东尼 亚德斯 着,《建筑诗学-设计理论》/(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6
● [美]克里斯·亚伯 着,张磊 译,《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外文期刊[/B]
美国的期刊:Grey Room (MIT Press);Harvard Design Magazine;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cation (MIT Press);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Urbana, Ill。)
Yale大学学生编辑的杂志:Perspecta
英国的期刊:AA Files (London);Journal of Architecture (London);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 Press)
日本期刊 :A+U, S+D, Japan Architect, GA Document, 建筑文化
西班牙的期刊:El Croquis;Arquitectura viva (Madrid);Quaderns d’arquitectura i urbanisme (Barcelona)
意大利的期刊:Domus;Casabella
景观期刊:Topos;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 (London);Les carnets paysage (Paris);Landscape Journal

阅读全文

与建筑体验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解除应用加密怎么弄 浏览:398
微软连接补丁服务器地址 浏览:174
python如何py编译成exe 浏览:811
ar编程游戏 浏览:867
程序员最佳境界 浏览:191
2021微信小程序反编译教程 浏览:563
编程用什么键盘比较好 浏览:378
dev编译器内存地址溢出 浏览:993
云服务器能开网店吗 浏览:381
如何将家里的路由器变成服务器 浏览:687
在混合加密的方式下 浏览:371
阴谋pdf 浏览:328
androidview详解 浏览:551
美女吃草莓解压视频 浏览:963
android蓝牙开发源码 浏览:611
如何查看电脑系统服务器ip地址查询 浏览:391
把文件夹设锁 浏览:572
命令行语句 浏览:220
企友3e财务如何连接服务器 浏览:986
华为手机如何删除卸载app残留数据 浏览: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