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ord生成pdf,用什么工具可以生成“文档结构图”一样的目录树
创建书签
书签是导览工具,您可以使用它快速方便的浏览文档。PDF文件里的书签提供交互式链接,用户只要单击书签就可以跳到指定的页面浏览。
用户可以很轻松的用书签跳转到做标记的地方,可以创建自己想要的书签结构、名称,如果安全许可,您还可以编辑、删除书签。
添加书签
PDF文档添加书签步骤:
1. 打开您想要书签链接的页面,并调整视图设置。选择新书签放置在那个书签目录下,如果尚未选定书签,默认情况下,新书签自动创建在书签列表的最后。
2. 创建书签按下面不同的方法,执行下面任一操作: 链接页面的某一部分:把该页面的链接主题内容调整到窗口的中心位置,然后单击书签面板右上角的添加书签按钮,或鼠标右击选中的书签,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添加书签”;然后输入书签名称,按回车键。
文本选择工具创建书签:选择要链接的标题或文本,单击书签面板右上角的创建书签按钮或者鼠标右击选中的文本,然后选择“添加书签”。所选的文本则自动成为书签的名称。
创建书签层次
您可以嵌套书签列表来显示主题之间的主次关系,嵌套父级或子级书签,可以根据需要展开或折叠书签层次列表。
选择您想要移动或嵌套书签,执行以下任一操作: 按下鼠标左键不放,直接拖动书签图标放到您想要放置的任何地方。这个虚线图标显示了您将要放置的位置。
福昕阅读器 3.1 用户手册
鼠标右击书签图标,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剪切”,鼠标右击想要移动到该位置上的书签,选择“粘帖在所选书签后”或“粘帖在所选书签下”,若选择前者,则把书签移动到所选书签的后面,和选中的书签是同级;若选择后者,则把书签移动到所选书签的下一级。
【注】移动书签的位置后,书签链接的目的地是不变的。
重组书签
书签是层状结构,是不同级别的大纲。书签是快速浏览和定位PDF文档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覆盖文档的各个章节,用户可以制定不同级别的书签显示文档内容。书签的嵌套移动请参阅移动书签。
展开或折叠书签
单击书签前的“+” ,显示所有的子书签;单击书签前的“-”隐藏所有的子书签(折叠)。
书签重命名 右击书签,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重命名”。
双击书签,然后输入新的书签名。
更改书签的目标
1. 请单击书签,选定书签。
2. 在文档区域,移动页面到您想要设置的新的链接位置。
3. 调整浏览视图范围。
4. 鼠标右击书签,选择“设置目的位置”。
福昕阅读器 3.1 用户手册
81
自定义书签的外观
您可以改变书签的字形或颜色,使它阅读起来更方便: 在书签面板里,右击书签,选择“属性”。
在属性对话框里,单击“外观”选项,选择字体的字形和颜色。
添加动作到书签
书签也可以执行相应的动作响应,例如:打开一个文件, 执行菜单项,提交表单等。操作过程如下: 鼠标右击书签,选择“属性”。
在属性对话框里,选择“行为”选项。
从动作选项菜单里选择一个动作,然后单击“添加”。
删除书签
如果您想要删除书签,请执行以下任一动作: 选择您想要删除的书签,单击书签面板上的删除按钮。
鼠标右击您想要删除的书签,选择“删除”。
【注】删除了书签,该书签包含的下级书签也被删除。
B. 原子结构的每层名称
原子结构主壳层名称:能量由小到大分别为KLMNOPQ
原子结构支壳层名称:扰陪能量由小到大分陪嫌别为spdfghi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缓乱蠢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C. 像素格式的格式管
Windows下的调色板:OpenGL可以使用16色、256色、64K和16M真彩色。真彩模式下不需要调色板,而在16色模式下根本不可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对OpenGL而言,调色板只有在256色模式下才有意义。
我们知道,Windows把调色板分为系统调色板和逻辑调色板。每个应用程序都拥有一套自己的逻辑调色板(或使用缺省调色板),当该应用程序拥有键盘输入焦点时可以最多使用从16M种色彩中选取的256种颜色(20种系统保留颜色和236种自由选取的颜色),而失去焦点的应用程序可能会有某些颜色显示不正常。系统调色板由Windows内核来管理,它是由系统保留的20种颜色和经仲裁后各个应用程序设置的颜色组成,并与硬件的256个调色板相对应。应用程序的逻辑调色板与硬件的调色板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是按照最小误差的原则映射到系统调色板中,因此即使应用程序自由选取256种不同颜色构成自己的逻辑调色板,也有可能某些颜色显示到屏幕上时是一样的。
当应用程序的窗口接收到键盘输入焦点时,Windows会向它发送一条WM_QUERYNEWPALETTE消息,让它设置自己的逻辑调色板,此时Windows会在系统调色板中尽量多地加入该应用程序需要的颜色,并生成相应的映射关系。接着Windows会向系统中所有的覆盖型窗口和顶级窗口(包括拥有键盘输入焦点的窗口)发送一条WM_PALETTECHANGED消息,让它们设置逻辑调色板和重绘客户区,以便能更充分地利用系统调色板,已拥有键盘输入焦点的窗口不应再处理这条消息,以避免出现死循环。 OpenGL的颜色表示与转换:
OpenGL内部用浮点数来表示和处理颜色,红绿蓝和Alpha值这四种成份每种的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0.0。在256色模式下,OpenGL把一个像素颜色的内部值按线性关系转换为8比特(Bit)来输出到屏幕上,其中红色占最低位的3比特,绿色占中间的3比特,蓝色占最高位的2比特,Windows将这个8比特值看作逻辑调色板的索引值。例如OpenGL的颜色值(1.0,0.14,0.6667)经过转换后二进制值为10001111(红色为111,绿色为001,蓝色为10),即第143号调色板,该调色板指定的颜色的RGB值应与(1.0,0.14,0.6667)有相同的比率,为(255,36,170),如果不是该值,那么显示出来的颜色就会有误差。 调色板的生成算法:
很明显,OpenGL输出的8比特值中直接表明了颜色的组成,为了使图形显示正常,我们应以线性关系来设置逻辑调色板,使其索引值直接表明颜色的组成。因此生成调色板时,把索引值从低位到高位分成3-3-2共三个部分,将每一部分映射到0-255中去,这样3比特映射为{0,36,73,109,146,182,219,255},2比特映射为{0,85,170,255},最后把三部分组合起来成为一种颜色。
经过上面的处理后,256种颜色均匀分布在颜色空间中,并没有完全包含系统保留的20种颜色(只包含了7种),这意味着将会有数种颜色显示成一样,从而影响效果。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是按照最小均方误差的原则把13种系统颜色纳入到逻辑调色板中。
从原理上来说,并非一定要使用线性映射,还可以用其它一些映射关系,如加入Gamma校正以便更能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不过这些映射关系应用得并不广泛,在此不再讨论。 像素格式是OpenGL窗口的重要属性,它包括是否使用双缓冲,颜色位数和类型以及深度位数等。像素格式可由Windows系统定义的所谓像素格式描述子结构来定义(PIXELFORMATDESCRIPTOR),该结构定义在windows.h中。
在该结构中包含有26个属性信息,其形式为:
typedef struct tagPIXELFORMATDESCRIPTOR
{
WORD nSize;
WORD nVersion;
DWORD dwFlags;
BYTE iPixelType;
BYTE cColorBits;
BYTE cRedBits;
BYTE cRedShift;
BYTE cGreenBits;
BYTE cGreenShift;
BYTE cBlueBits;
BYTE cBlueShift;
BYTE cAlphaBits;
BYTE cAlphaShift;
BYTE cAccumBits;
BYTE cAccumRedBits;
BYTE cAccumGreenBits;
BYTE cAccumBlueBits;
BYTE cAccumAlphaBits;
BYTE cDepthBits;
BYTE cStencilBits;
BYTE cAuxBuffers;
BYTE iLayerType;
BYTE bReserved;
DWORD dwLayerMask;
DWORD dwVisibleMask;
DWORD dwDamageMask;
} PIXELFORMATDESCRIPTOR;
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nSize:该结构所占内存空间。
nVersion:版本号,当前为1。
dwFlags:指定像素格式属性,可选参量如表1.1所示。 标识符解释
PFD_DRAW_TO_BITMAP 支持内存中绘制位图
PFD_DRAW_TO_WINDOW 支持屏幕绘图
PFD_DOUBLEBUFFER 支持双缓冲
PFD_GENERIC_FORMAT 指定选择GDI支持的像素格式
PFD_NEED_PALETTE 指定需要逻辑调色板
PFD_NEED_SYSTEM_PALETTE 指定需要硬件调色板
PFD_STEREO NT不支持
PFD_SUPPORT_OPENGL 支持OpenGL
PFD_SUPPORT_GDI 支持GDI,此时不可使用PFD_DOUBLEBUFFER
iPixelType:像素颜色模式,可选项为PFD_TYPE_RGBA或PFD_TYPE_INDEX,分别对应于RGBA模式和颜色索引模式。
cColorBits:指定颜色的位数。
cRedBits:采用RGBA模式时,红色组分占用位数。
cRedShift:采用RGBA模式时,红色组分偏移量。
cGreenBits:采用RGBA模式时,绿色组分占用位数。
cGreenShift:采用RGBA模式时,绿色组分偏移量。
cBlueBits:采用RGBA模式时,蓝色组分占用位数。
cBlueShift: 采用RGBA模式时,蓝色组分偏移量。
cAlphaBits:采用RGBA模式时,Alpha组分占用位数。
cAlphaShift:采用RGBA模式时,Alpha组分偏移量。
cAccumBits:指定累积缓冲区表示一个像素所用位数。
cAccumRedBits:指定累积缓冲区表示红色组分占用位数。
cAccumGreenBits:指定累积缓冲区表示绿色组分占用位数。
cAccumBlueBits:指定累积缓冲区表示蓝色组分占用位数。
cAccumAlphaBits:指定累积缓冲区表示Alpha组分占用位数。
cDepthBits:指定深度缓冲区表示一个像素所用位数。
cStencilBits:指定模板缓冲区表示一个像素所用位数。
cAuxBuffers:指定辅助缓冲区,Windows9x、NT不支持。
iLayerType:Windows9x、NT下只能是PFD_MAIN_PLANE。
bReserved:=0。
dwLayerMask:指定覆盖层的屏蔽,Windows9x、NT不支持。
dwVisibleMask:Windows9x、NT不支持。
dwDamageMask:Windows9x、NT不支持。
Windows提供了四个像素格式管理函数,分别介绍如下:
(1) int ChoosePixelFormat(HDC hdc,
PIXELFORMATDESCRIPTOR *ppdf)
该函数比较传过来的像素格式描述和OpenGL支持的像素格式,返回一个最佳匹配的像素格式索引。该索引值可传给SetPixelFormat为DC设置像素格式。返回值为0表示失败。
在比较像素格式时,匹配优先级顺序为像素格式描述子结构中的下述各域:
dwFlags->cColorBits->cAlphaBits->cAccumBits
->cDepthBits->cStencilBits->cAuxBuffers->iLayerType
硬件支持的像素格式优先。
(2) int DescribePixelFormat(HDC hdc, int iPixelFormat, UINT nBytes,
LPPIXELFORMATDESCRIPTOR *ppfd)
该函数用格式索引iPixelFormat说明的像素格式来填写由ppfd所指向的像素格式描述子结构,利用该函数可以枚举像素格式。
(3) int GetPixelFormat(HDC hdc)
该函数用于获取hdc的格式索引。
(4) BOOL SetPixelFormat(HDC hdc, int iPixelFormat,
LPPIXELFORMATDESCRIPTOR *ppfd)
该函数用格式索引iPixelFormat来设置hdc的像素格式。在使用该函数之前应该调用ChoosePixelFormat来获取像素格式索引。另外,OpenGL窗口风格必须包含WS_CLIPCHILDREN和WS_CLIPSIBLINGS类型,否则设置失败。
应该注意的是ChoosePixelFormat函数并不一定返回一个最佳的像素格式值,可以利用DescribePixelFormat来枚举系统所支持的所有像素格式。OpenGL的通常支持24种不同的像素格式,如果系统安装了OpenGL硬件加速器,它可能会支持其它的像素格式。
D. 如何使用Acrobat浏览PDF文档内部结构
下面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
方法和步骤1、在印前检查窗口中,从选项菜单中选择浏览内部 PDF 结构。内部 PDF 结构窗口打开,显示文档信息和文档目录(文档的对象层次的根)的树视图。
2、展开每个树项来查看文档结构。
3、单击页面按钮
来查看每个页面的结构。
4、要更改内容流出现在树视图的方式,请在工具栏里选择查看模式:a、经典:按页面内容操作符的顺序显示内容流。针对操作符展开子树来查看其作用域。此为默认视图。b、Q:用一对 q/Q 操作符中相同的图像状态嵌套级别来分组内容流中的所有操作符。针对一对 q/Q 展开子树来查看操作符和其中的参数。c、BMC:和 Q 相似,但是按标记内容(BMC/EMC)嵌套级别来排列内容。d、BT/ET:按文本块来排列内容流,哪个离 BT 和 ET 操作符更近。e、片断:显示内容流为一系列片断。片断是共享相同图形状态的连续对象组。
注意事项1、检查 PDF 语法、显示修复结果或确定不匹配的原因。在五种不同方式组织内容流的视图模式中选择。您无法在内部 PDF 结构窗口中编辑 PDF。
2、不要将内部结构同针对视力不佳读者提升辅助功能的加标签的 PDF 中的逻辑结构相混淆。内部结构是文档内所有对象包括标签的父集。
E. pdf和word的区别
1、格式技术的不同,PDF主要技术由派生自PostScript页面描述语言的子集,字体嵌入/替换系统,结闹亏构化的存储系统三大类组成。
而链辩Word并没有统一规范化,其文件格式的详细数据并不对外公开;
2、阅读观感上的不同,PDF支持无级液唤神放大(矢量格式),而且PDF格式图形不可编辑,大部分的PDF浏览器都不能编辑;由于Word在不同版本中有格式兼容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编辑好的版式出现不同,因此在观感上不如PDF;
3、编辑性,PDF只能通过Adobe公司提供的acrobat等少数软件实现编辑功能,不如Word方便,Word在可编辑程度上要远远高于PDF。
F. 毛淑德:一些天文学轶事
如今,中国天文正努力向前,走上世界舞台 | 图源:pixabay.com
导 读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中国先民对于宇宙的好奇与 探索 古已有之,中国天文也曾有过辉煌灿烂的 历史 ,拥有世界上最完美的彗星以及超新星记录。四百多年前,随着望远镜的诞生,中国天文、 科技 反而逐渐落后于人,令人痛心遗憾。如今,随着一代代天文人的努力,中国天文正努力向前,走上世界舞台。
天体很远,而天文很近。对于大多数天文学家来说, 探索 宇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源于人类对于宇宙超脱世俗和浩瀚无垠的热爱。今天,我们重新刊发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毛淑德的评论文章,谈谈天文学术圈的轶事杂谈,以飨读者。文章首发于2017年7月18日《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撰文 | 毛淑德
责编 | 郑晓晨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关乎存亡。
学术气氛 ,对一个一流的研究所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如同空气之于人类的重要性一样。但学术气氛这一科研要素,却很难定量评估,不如基金项目和发表论文的多寡那么直观、定量可比,往往不得重视。
图1 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 Peyton Hall:典雅的两层建筑(地上和地下各一层)。这里有我敬仰的教授和四年的美好回忆,摄于2015年7月17号。
这些年来,我访问过众多国内外研究所、天文机构,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有些研究所内门庭紧闭,大家互不交流往来,沉闷感油然而生,有些则不然。
拿我曾多次访问的 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 为例,该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第一任所长是工作比肩诺贝尔奖的 Fred Hoyle 教授 [1] 。天文所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茶歇,大家自发地聚集在一个开放空间进行学术讨论,其中不乏皇家学会会员 [2] ,那种沸沸扬扬的讨论场面足以震撼每一位访客,浓郁的学术气氛扑面而来。
我的母校 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 也是一个学术气氛相当浓厚的地方。1988-1992年,我在那里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博士还是四年学制 (现已改为五年) 。彼时,系里不过只有15名教授,与学生总数相当。四年下来,每位教授平均指导一名学生。研究生前两年主修基础课,课程倒是不多,不过五门 (恒星物理、星际间界质、星系动力学、高能天体物理、河外天文学/宇宙学) 。
除此之外,每名研究生每年还需要准备两次前沿报告,分别关于理论天体物理和观测天文学。其余时间,学生们每学期将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完成相应课题并发表。如此两年下来,学生们往往能够深入了解天文学各领域知识和进展,明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从而选定合适的博士论文题目,最终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
与英国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一样,普林斯顿天体物理系里每天下午三点也有个 茶歇 ,少不了众多教授和学生的参与,大家习惯于一边惬意地喝茶,一边严谨地讨论科学问题。
这些年过去,很多事很多人渐渐在脑海中淡去,唯有茶歇时的某些讨论仍令我记忆犹新,比如某次关于1987A超新星的讨论。当时,有人声称1987A超新星产生了一个周期为半秒的脉冲星信号 [3] ,但理论上讲,转速如此快的脉冲星不应或很难存在,因为巨大的离心力会将中子星撕地粉碎 (见附录) 。
大家对发表的观测结果很是困惑,茶歇时议论纷纷,系主任 Jerry Ostriker 教授也加入了讨论,面对大家的问询,他想也没想地回道:“应该是噪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如果不是噪音,我还有三个理论解释”。有意思的是,这个所谓的 “半秒脉冲星信号”,最终被证明确实是假的。
后来,Jerry在一次喝茶时调侃,称自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也都是有错误的,因为《自然》杂志往往过于追求新闻效应而缺乏足够考证,并不能盲信。喝茶时能听到教授们对那些尚无定论的课题展开激烈讨论,这一过程往往比上课还要获益良多。
图2 普林斯顿幽静的研究生宿舍(graate college,笔者摄于2017年7月)
提及 Jerry Ostriker 教授,他的思维敏捷、能言善辩 (有人说是诡辩) 在天文圈里是出了名的。我曾担任过他半年的研究助理,不时找他讨论,往往进门前坚信他的错漏,出来时却已被他说服。如此反复,最终常常难以达成共识 (不过,后来的观测表明,由他提出的 “BL Lac天体是由于微引力透镜效应造成的” 这一理论确实不对) 。
犹记得第一次见到 Jerry Ostriker 教授,是在1988年的一个秋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拜访他,希望可以在他的指导下开展一些课题研究。他问我:“你想做什么?”,“量子宇宙学。” 我答道。他愣了足足半分钟才道:“这个比较难,除了这个,你可以在我的一百多篇文章中任意挑选一个题目”。我研读了半年文献后,选择了一个有关微波背景辐射的课题。
时值天文学家通过火箭实验发现,微波背景辐射的能谱偏离黑体辐射 (见图3左) ,而 Jerry Ostriker 教授恰巧有个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偏离,于是他建议我计算一下。可惜,当时我初到美国,迷上了计算机,在课题上花的时间寥寥,进展缓慢。更不幸的是,这个课题尚未完成,就在1990年被 COBE卫星发现之前的观测结果是错误的,微波背景辐射能谱明明是完美的普朗克黑体谱 (见图3右) 。
这次并不成功的合作,有部分原因可归于科学的不可预见性,但却令我深以为憾。直到2004年,我以及另外两名天文学家终于和他一起合作完成了一篇关于引力透镜和暗物质子结构的文章,总算是了了遗憾,达成了与他合作的心愿!
图3 左)Matsumoto et al. (1988)用火箭观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能谱。其中黑点2,3明显偏离温度为2.74K(摄氏零下270.26度)的黑体辐射谱。右)COBE 卫星观测到的能谱是完美的普朗克黑体曲线;黑点为数据点,红线为普朗克曲线。
除了 Jerry Ostriker 教授,系里的其他教授也都是天文界的翘楚,包括我的导师,Bohdan Paczynski 教授 (我已另有撰文纪念他 [4]) 、James Gunn 教授、Richard Gott 等。其中,James Gunn 教授是天文界唯一一位能够同时兼顾理论、观测和仪器制造的全能科学家。据我所知,在仪器制造方面,他曾参与设计了Palomar天文台的双色光谱仪和哈勃望远镜上的仪器 (WFPC) ,也正是他所制造的五色相机保证了SLOAN数字巡天计划能在2000年顺利开展。
目前,基于SLOAN数字巡天计划的文章、引文成千上万,这一计划也成为天文史上最成功的巡天计划,将在几十年内对天文学领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另一位教授 Richard Gott 对 James Gunn 教授的评价非常贴切, “如若末日降临,世间只剩Gunn教授一名天文学家,他也能恢复重建整个天文学。”
James Gunn 教授的夫人 Jill Knapp 也是系里的教授,且在观测方面颇有建树。我申请普林斯顿研究生时,她恰好负责系里的招生,曾警告我美国官僚主义的严重,早早地打破了我的美好幻想。他们夫妻伉俪情深,几乎每天都同时上、下班,有一次还见他们肩并肩坐在系所楼前的石阶上,仰望星空,真是无尽的浪漫!
Richard Gott 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教授。他非常健谈,且能畅聊数个小时不休,这一点曾让许多学生很是无奈。所以,如若必须见他,大家都会选择即将下班的时间点,或者提前和其他学生约好,定点 ‘驰援’。他是相对论和宇宙大尺度结构领域的专家,我曾有幸和他一起合作完成了一篇关于宇宙拓扑结构的论文。也正是他,与北大的李立新教授联合发现了利用宇宙弦或可实现时空穿越。
有人玩笑说,时空穿越对其他人来讲或许不可能,但Gott 不同,他是万能的上帝 (Gott原为德文,有 “上帝” 之意) 。有一次,办公楼前的一棵树被闪电击中而拦腰折断,大家调侃道:“这大概是来自上帝的警告,因为我们弄错了宇宙学。”
普林斯顿天体物理系除了这些声名赫赫的教授外,每周三还会邀请一位国际知名学者前来做学术报告 (colloquium) ,这是拓宽知识面的宝贵机会,几乎每个教授和学生都会自发参加。高年级学长甚至曾告诫我,一定要去参加学术报告,哪怕在那里睡觉。
实际上,曾被费曼在书中多次提及的天体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大名鼎鼎的 Henry Russell 教授,他就是逢报告必睡的典型 [5] 。这一优良传统显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据我博士生期间观察,当时的系主任 Jerry Ostriker 教授听报告时也几乎场场入睡,不过令人拍案称奇的是,报告一结束,他便能立马醒来提问,且问题往往犀利而正中要害。
图4 普林斯顿Nassau街上的Hoagie Haven 小店 | 图源:twitter.com/hoagiehaven
学术报告之外,物理系的学生们常邀请报告人共进午餐 (Wednesday Lunch,Wunch) ,餐点通常是采购于普林斯顿人尽皆知的小餐馆Hoagie Haven [6] 中的三明治。大家不遗余力地利用午餐时间,一方面向报告人宣传自己的工作,一方面打听物理系之外的讯息。这样的餐会,我参加过多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 S.Chardrasekhar,James Binney 和 Peter Goldreich 三位教授。
图5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教授 (1910.10.19-1995.8.21)| 图源:芝加哥大学
Chandrasekhar教授供职于芝加哥大学,他是 Jerry Ostriker 教授的导师,曾因发现白矮星的质量上限而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据说,他授课时,曾创造了班内所有成员 (李政道和杨振宁,包括他自己) 都获得诺贝尔奖的 “奇迹” [7] 。他一生涉猎极广 [8] ,且工作方式奇特:某一时期只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工作,解决问题发表专着后,进入下一个领域,并从此再不涉足上一个领域。
某次,Chandrasekhar教授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期间,两位印度研究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他请来参加我们的午餐会,大家都非常激动。按照惯例,大家依次介绍自己的工作,期待他的评价,结果他仅说了一句 “你们做的东西我都不清楚”,便开始重点描述他自己手头的工作,当时他正在研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对牛顿推崇备至 [9] 。不得不说,他的言行中处处透露出一名学者的清高与孤傲,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的一句话让我牢记至今—— 科学追求,永无止境 (the endless pursuit of science) 。
图6 牛津大学James Binney 教授 | 笔者摄于2017年3月30日
另一位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 Peter Goldreich 教授也对我影响深远,他曾在行星形成、动力学以及脉冲星原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午餐会时,他坦率地提及,科研往往会碰壁 (run into a brick wall) ,碰壁时也无需泄气,不过是换一个课题或改变一下研究方式,仅此而已。此后几十年漫漫科研路,我每每碰到困难时,不时忆起他的话,方能保持初心坚持至今。
我们的午餐会也曾邀请过牛津大学的 James Binney 教授,他撰写的《星系天文学》和《星系动力学》颇为流行,天文界几乎人手一册。James Binney教授知识面极广,午餐会时能够对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做出详细评点。
后来,我应邀前往牛津去参加一位博士生的毕业答辩,再次与 James Binney 教授相遇。英国的博士毕业答辩 (viva) 委员会通常由一个校外考官和一个校内考官组成。答辩前,由每个教授各自撰写评语。答辩时,学生可以在5-10分钟内做一个简短的工作总结,重点是提问环节,教授可就论文中的任何内容提问,时间不限, (往往) 问到学生答不出来为止。答辩结束后,两位教授将一起撰写答辩和综合评语。
在英国,参加一位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从论文研读到评语撰写,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报酬却很少,大约150英镑左右。相比而言,国内的答辩往往流于形式。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教授反映,英国的博士文凭含金量正在逐年下降。当时,我担任那位博士生的校外考官,而 James Binney 教授恰好是那场博士答辩的校内考官。
答辩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我们正聊得高兴,他突然一拍脑袋,“糟了,我忘了穿学位袍 (academic gown) ”,立马带着我大步流星地前往他的Merton学院去取学位袍,总算是保证了答辩的合规有效。答辩时,他精力充沛,不停发问,三个小时后仍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我最后不得不打断他,算是解救了那位答辩的学生——Vaslily Belokurov,现已成为剑桥大学教授。
2017年3月末,James Binney 教授作为中科院的国际杰出学者,应邀访问了国内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在受邀在清华大学作报告时,快到报告时间,才见他自远处大步流星的走来,与三十年前匆忙取学位袍的他殊无二致。
前些年,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偶遇了 Jill Knapp 教授,她对我说,“讨论才是我们天文学家必须要做的事情 (all we astronomers do is talk) ”,令我颇为触动,毕竟,我们这些天文人都不是急功近利的商人,平生所愿不过是能留下一些可传于世,可表于书的工作,周围良好的学术气氛,专业互补的讨论至关重要。
但愿不久的未来, 大多数天文研究院所、机构都能敞开大门,以开放的胸襟让每一位访客都能感受到其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浓郁学术气氛 ,虽然,这本应是一个科研单位永葆活力的根本,却也正是跻身世界一流的关键之所在!
附 录
让我们考虑一个恒星(见图),其质量为M, 半径为R,转动角频率为ω。在旋转坐标系下,处于恒星表面的粒子上将受到两个力:万有引力和离心力。为了保证脉冲星不被撕碎,则万有引力(F)必须大于离心力(F’):F=mGM/R2 F’=mω2R , ω=2π/T ,其中T为周期。据此,我们可得出 :
对于一个脉冲星,M 1.4太阳质量=2.8*1030kg,R 10km,则T 1ms。除非质量很大,或半径很小 (这需要比较特殊的状态方程),旋转周期很难小于1毫秒。
参考文献:
1.http://en.wikipedia.org/wiki/B2FH_paper
2.Martin Rees (皇家学会前会长), Richard Ellis, Max Pettini, Andy Fabian, Robert Kennicutt 和 Donald Lynden-Bell.
3.Murdin, P. 1990, Nature, 347, 511.
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47/n6293/pdf/347511a0.pdf
4.赛先生天文,“Bohdan Paczynski教授去世十周年祭”,毛淑德
5.“If Professor Russell falls asleep -- and he will undoubtedly fall asleep -- it doesn't mean that the seminar is bad; …” 摘自费曼 “Surely, you are Joking, Mr. Feynman”
6.http://www.hoagiehaven.com
7.后来发现这是个误传,其实另一位着名天天物理学家,Donald Osterbrock 其实也在班上。
8.详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brahmanyan_Chandrasekhar;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恒星结构,星系动力学,辐射转移,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和磁流体不稳定性,椭球体的平衡态(ellipsoidal figures of equilibrium),黑洞的数学理论,还有下面提到的对牛顿的研究。
9.S. Chandrasekhar, “Newton's Principia for the Common Reader”
毛淑德
《知识分子》总编
毛淑德,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分子》总编。1987年考取由李政道先生主持的CUSPEA项目,次年赴美,1992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博士学位,博士后期间供职于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马普天体物理所;2000年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006年升任教授。2010年回国。现为清华大学天文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星系动力学、系外行星搜寻、引力透镜以及暗物质研究。
G. [裤子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pdf
1立裆深与裤子其它部位的关系 立裆部位是人体的腹部中、下端,也是腰的最细处到臀根部的长度。在裤子的结构图中是指横裆线以上的部分。立裆深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裤子的造型是否美观,也影响着穿着是否舒适。因此,掌握好立裆深与裤子相关其它部位的比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从人体发育情况来看,人体的躯干与下肢的发育不完全是按比例增减的,也就是说:人体高了,裤子加长,立裆深也不一定完全跟着按比例增长。相反人矮了,裤子要短,立裆深不一定完全跟着按比例减短。另外,人体腹部与臀部的变化,对立裆深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从穿着裤子的宏带中习惯来看,各有所好,有的喜欢将裤腰系在腹部上端,有的喜欢系在腹部中间也就是胯骨上端,这些情况要考虑不同消费对象,特别是近年来不管是中年或是青年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穿立裆短的裤子,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即要考虑身高又要考虑人体臀围的大小,还要考虑流行与穿着习惯,这样在制图时要引起注意,才能裁出具有时代感、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服装。
在人体结构中影响立裆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表 1、表 2 分别为男女基本型立裆深尺寸,以便于掌握标准裤子立裆的尺寸,这些标准尺寸比较符合现代人们穿着裤子的习惯。
从表 1、表 2 可得出以下结论:
(1)裤长每增加 3 cm,立裆深增大 0.3 cm。可把立裆深与裤长的关系归纳为:立裆深 = 裤长/10 + 15.9。
(2)臀围蔽山每增大 2 cm,立裆深加大 0.3 cm。可把立裆深与臀围深的关系为归纳为:立裆深 = 3臀围/20 + 9.5。
表 1、表 2 中立裆深不包括裤腰宽。从大量的实践证明,比较符合人体穿着要求的裤装的立裆深既要考虑裤长、臀围,也要考虑流行,可以把立裆深与裤长、臀围的关系为归纳为:立裆深 = 裤长/10 + 臀围/10 + 4.5。
臀围每增大 2 cm,立裆深加大 0.5 cm。可把臀围与立裆的关系为归纳为:立裆深 = 臀围/4 - 1.5 cm。
按下肢体的体型特征来看,女性的腰节较高,从腰的最细处到股沟的距离较长;男性的腰节较低,从腰的最细处到股沟的距离短。按传统的计算方法女裤比男裤立裆要大 0.8 cm左右。但是现代人们的穿着习惯有所改变,女士大多喜欢穿裆短点的裤装,裆短的裤子可使女性下肢体显得挺拔美观。因此,男女立裆深可以用同一种公式计算。
以上几种立裆深的计算方法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得出的,各有优缺点,但在实际应用时现在多采用立裆深 = 裤长/10 + 臀围/10 + 4.5 cm比较合适。总之,不管用那种方法,以臀围、裤长为基准按一定比例推算出立裆深尺寸,用于标准体的制板中比较准确、方便。
2裤中线的作用
裤中线也称为烫迹线,它是横裆大、中裆大、脚口大等部位的对称中心,在把裤子制成成品时,它又是裤子整烫折叠的依据。
在裤子结构设计中,裤中线是重要的基础线。在计算出横裆大后,在横裆大的 1/2 处作与裤子上平、下平线相交的直线作为裤中线,在依靠裤中线为中心,把脚口、膝围等分于两侧。而裤子侧缝线与下裆缝的完成线,也离不开裤中线。
裤后片的裤中线也是以前片裤中线为基准形成的,所不同的是,在裤膝以上的位置要有所转移。转移的尺寸一般在 2 ~ 3 cm左右,主要用于裤子后片的归拔定形,在制作时把裤后片的下裆缝与侧缝比齐,对折起来,将缝子一侧摆直, 用熨斗把裤后片臀部推出,这样处理的结果是:裤子臀部圆出,下裆平伏、不吊,裤形外观符合人体曲线。
3臀围与其他部位的关系
臀围的位置处在裤腰与横裆之间,一般占立裆深的 1/3,靠近横裆处。臀围在裤子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臀围的大小是否合适关系到裤子活动的机能性,臀部的尺寸变化较大,直接影响着其他部位,臀围在结构设计中是裤腰围、横裆大、裆宽的基础尺寸。一般男基本型裤子的成品臀围比净臀围大 14 ~ 16 cm,女基本型裤子的成品臀围比净行握臀围大 8 ~ 10 cm。这些余量的大小要根据穿着服装的要求确定,在单量单裁中,一定要考虑年龄与材料等方面的问题,做相应的调整,不能千篇一律。臀围与腰围大小关系一般是臀大腰小,人体下肢部最粗的部位就属臀部,裤子制成后要符合人体的穿用功能,臀大腰小就会在腰部形成余量,这些余量称之为臀腰差,在设计时一般采用收省和捏褶的方法,并从侧缝和后裆缝、前裆缝来收小腰口,突出臀部,以调整臀腰差。由于人的体型各不相同,所以臀腰差的大小各不相同。臀腰差越大,省、褶量应大;反之,则小。臀腰差过大还可以加大前裆线撇腹量,通过加大前裆线的撇腹量来调整,以防止前裤片侧缝腰口处收进太多而形成鼓包。
裤子的裆宽与前后裆弯结构形成都与臀部大小或臀部与下肢连结处所形成的结构特征是分不开的。首先,裆的宽度是由人体臀部的厚度决定的,从臀部前后形体来看,人体臀部处的凸度大于腹部。另外,从人体臀部的活动规律来看,后裆宽应增加必要的活动量,因此,在裤子的结构设计时,后裆宽要大于前裆宽,男基本型裤前裆宽的大小现多采用臀围/20,女基本型裤前裆宽的大小现多采用臀围/20减去 0.7 cm;男基本型裤后裆宽的大小采用臀围/10,女基本型裤后裆宽的大小采用臀围/10减去 1 cm。还有在裤子结构处理时,一定要注意臀围大小相同的人,裆宽不一定相同,臀厚而窄的人,裆宽应适当加大,臀薄而宽的人裆宽应适当减小。从人体臀部剖面图看,臀沟处的形状呈前高后低,因此,前后裆宽不能在一条水平线上,前裆高后裆低,这样通裆才能对接圆顺,符合人体体型。基本裤的低落量在 1 ~ 1.3 cm之间。因后裆宽的宽度大于前裆宽,后片下裆缝的长度大于前裤片下裆缝,只有后裆低落,裤子前后下裆缝长短才一致便于缝合。
4后裆斜度与后翘高低的关系
后裆斜度是指后裆直线与裤中线的对比而言,是由臀腰差的数值所决定的,在臀围相同的条件下,腰围越大,斜度越小;反之,斜度越大。后翘是指后裤片腰口线与后裆缝交叉点,它的作用是满足人体在运动中的需要,人在弯腰、蹲、跨、跳、坐时,单靠直裆的长度是不够的,而且人体的臀部突出,所以裤子在结构设计时必须加后翘,后翘是后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通常的的应用中,后裆的斜度与后翘大小变化不大,一般来说,后裆斜度大都在 5 ~ 7 cm左右,后翘高在 2 ~ 3.5 cm之间。后翘的高度与后裆斜度的正常关系是:不论后翘与后裆斜度如何变化,后裆缝与后腰口形成的角度必等于或稍大于直角。这样才能保证后裆缝缝合后,后腰口线平整。有的女性,腰小臀大,按常理来处理,应该增大后裆的斜度与后翘的高度,但当今女裤为使裤型后臀部处显得挺拔美观,紧包臀部,也常采用低后翘。特别是牛仔裤,后翘要低,后裆斜度要小,裤型才美观。
一般来说,后翘高后裆斜度大,裤子穿着舒适,但从美观的角度看,后翘不宜过高。后裆斜度与后翘高在如果掌握不好,出现关系失调时,会产生以下二种常见情况:一是后翘过高,后裆斜度大,后裆缝过长,造成后腰起空,不贴身,后裆下垂;二是后翘过低,后裆斜度小,造成后腰部离位,严重是侧缝处起绺,后裆缝起吊,臀部不平,影响人体正常的活动。因此,在进行裤子的结构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与服装的款式、布料、人体的体形等因素相结合来调后裆斜度与后翘高大小。
5用围裆确定立裆深的作法
围裆是指沿着裆缝从前襟量至后翘端点的尺寸,它包括前后立裆、小裆宽、大裆宽及腰头宽,用围裆确定立裆深的设计方法是一种较传统的作法。由于人体体形的差异,即使在臀围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臀部的前后裆缝也不一定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围裆法将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围裆数值超过 86 cm,人体就为准胖体了,要是围裆超过 90 cm就是胖体。用围裆大小来确定立裆大小可采用下列方法,样板的前后立裆之和,与测量到的围裆净尺寸之差,就是裕量与运动量。在通常情况下,这个差数为 2 ~ 3 cm比较合适。
还有在画前后裆弯弧线时,前后裆弧度的大小,对裤子的外观造型影响很大,前裆弯度过大,小裆宽又窄,小裆弧线不易画顺,裤前小裆处会出现褶皱。后裆弯过直,后臀部绷紧,下裆起空;后裆弯过深,会出现勾裆。因此,在画裆弯弧线时,一是要掌握裆弯弧线的深度;二是前后一定要对称,前平、后凹、前高、后低;第三是一定要订正前后裆缝,要使前后裆缝对接圆顺。此外,在画裆弯弧线时起落手要掌握好,前后身裤片都要从臀部开始,使前后的曲线顺接、自然。
以上从 5 个方面分析了裤子的结构设计要领,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供参考。在进行裤子的结构设计时,不管是男性、女性、老人、中青年,首先要测量好尺寸再使用这些方法,都会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H. 用acrobate adobe 7.0将word转换为pdf文件,word里面的文档结构图能直接转换为书签吗
可以生成:你需要把要变成书签的文字设定为“标题”,所有标题都可以转换为pdf的书签。
标题1--父书签
标题2--子书签
标题前庆3--孙书签
word中的pdf转换工具按枣悉钮慧岩握中有“转换设置”,见附图。
I. indesign 导出是pdf交互格式 和打印格式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交互格式导出采用RGB色,这是电脑展示看到的最好颜色效果。打印格式导出采用CMYK印刷色,也就是说打印用的印刷颜色。如果文稿需要打印出来的话,就选打印格式,如果只是在电脑上浏览,选用交互格式。
一、交互,相当于打印选项的简化版,它把跟交互相关的命令提取出来单独使用。主要用于导出电子书时使用。可以包含在PDF中设置的动画、交互按钮等等
二、打印,主要用于导出用于印刷的PDF文件,这里的设置都是跟后期印刷有关的。当然也可以包含部分交互的内容。这里的选项是最全的。
三、看最终PDF的用途,如果是用于电脑上查看(比如电子书、电子杂志、幻灯片),就用交互,如果PDF用于印刷,那就选打印。
(9)子结构pdf扩展阅读:
InDesign对PDF有一个特色功能:印前检查
InDesign对PDF有广泛的支持,可以直接存储PDF格式,而不需要通过Acrobat Distiller一样的中间程序,这对将来PDF彻底成为标准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设计时进行印前检查。连续的印前检查会发出潜在生产问题的实时警告,以便您快速导航到相应问题,在版面中直接修复它并继续工作。
InDesign在排版软件中的出类拔萃的优势无需置疑,在专业领域InDesign代替PageMaker成为行业专业软件的主流是必然的趋势。
J. 《原子核结构理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原子核结构理论》(曾谨言)电子书袜缓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清好悉
链接:https://pan..com/s/1boUH0fShxsTC0SO5CnwcLQ
书名:原子核结构理论
作者:曾谨言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7-12
页数:503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阐述了原子核结构的一些基础理论、近年来的重要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原子核的费米气体模型、壳模型、转动与振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对关联、高自旋态、巨共答乎振及同位旋多重态等。读者根据工作需要选读有关章节后,就可以进一步阅读有关专门文献以及开展工作。
本书可以作为理论物理和核物理等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核物理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