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止玩具这么简单
这本书的名字,乍一听不知道是说什么的,但从英文名字the go-to mom's parents' guide to emotion coaching young children,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用情感引导的陪伴式教育孩子的书籍。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更有效的达成教育的目的,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对别人情绪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
情商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很多关于管理,沟通,教练技术,人际关系的书籍中,都涉及到情绪管理,情绪的掌控能力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书中指出: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是受到任何压抑和否定,这不但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有利于情绪畅通,生机畅达,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那么,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情感,掌握大量表达情感的词汇,能让孩子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发泄或者压抑情绪。
我们每个父母管教孩子的出发点、初心都是好的,但为什么常常收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甚至事与愿违呢?因为我们管教孩子时会经常陷入以下几种常见的误区:
表现:出现问题的时候,用威胁,惩罚的手段,数三声就要停止。
结果: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不就是特别懦弱,因为被制服了,自信心被打击没了;要不就是模仿父母,变得有很强烈的控制欲、很霸道,而事实上这个世界搜祥上,能够被控制的事情,是少之又少,所以这个人就会特别痛苦。
表现:与第一种父母正好相反,不关注孩子的表现和感受,放任不管,好像很民主自由,实际上是父母的失职。比如孩子哭的时候,说没事儿,让他哭,不要抱,不要哄,会惯坏,哭半个小时对身体好等等。这样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和边界,一定的规则纪律是对孩子的保护,所以佛教说,戒律不是用来约束你的,而是用来保护你的,远离五毒的侵害。
后果:孩子会因为得不告坦到父母的支持和指导,而没安全感和价值感,长大后会缺乏团队的归属感,感觉自己不被爱,会缺乏亲密的依赖关系,很难与他人走近,会在是非观和情感上遭遇到严重的困难。还可能会有成瘾性的不良习惯。
这两种管教方式,一个是过,一个是不及,过犹不及,都不是合适的教育方法,都不会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表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谈条件,交易、奖励等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孩子哭的时候,说不哭了,爸爸给你买糖吃。这种方式通常会很凑效,但同时也会埋下隐患。
隐患:孩子感受不到做这正确事情本身的意义和乐趣,长大后他做任何事情都会非常被动,要靠外界的反馈或者指令做事,没有来自内心的动力。但是我们做每一件事都会有人给你反馈吗?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取悦别人吗?这样人生的开关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了,对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也不知道自己想袜漏桐要的什么,一旦失去外部的确定,就会丧失人生的意义,觉得抑郁。
表现:过分强调正面价值,抑制负面感受。比如孩子摔一跤,说不疼不疼,快起来,男孩子要坚强,哭多丢脸啊……
后果:如果父母经常忽略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觉得你不重视他,不理解他,慢慢的就会觉得自己不重要,自己的感受不重要。同时孩子也会慢慢的体会不到别人的感受,会造成很多沟通的障碍,不能换位思考,也很难对别人产生同理心。
表现:这里要区分两个概念,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惩罚孩子可以用直接后果。比如说,叫孩子吃饭,孩子说不吃,过了吃饭的点,就没饭吃了,饿就是直接后果,可以作为惩罚,但同时父母可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安慰他的情绪。
而消极后果,通常父母是为了想给孩子一个教训,后果与过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用消极后果来惩罚只会引发抗拒,而不是心悦诚服。
后果:孩子会因为害怕惩罚而暂时的屈服,但不能认识的错误本身,或者会变得不敢说实话,撒谎欺骗父母,这样父母跟孩子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
情感引导就是要通过观察,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或者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通常家长会忽略这些,而直接施予惩罚,孩子就会觉得委屈,并且孩子不能从中吸取教训,所以通常这种惩罚只能让孩子害怕而屈服,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父母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希望孩子的表现达到自己的标准,而实际上孩子的年龄摆在那里,很多标准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孩子是无法达到的,如果父母不能换位思考,或者多了解一下孩子成长的规律,就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老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还有就是每个孩子的天生性格是不一样的,《不吼不叫》里面叫做不同天生气质,父母要带上气质的眼镜,就会多很多的理解和包容。
情感引导重要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能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和亲和力,这是你跟孩子互动的前提条件。孩子在不乖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所以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父母的保护,也是建立亲密及信任的最佳时机。情感引导在这时派上用场是最好不过的了, 怎样进行情感引导呢?
1,播下种子
播下种子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他知道怎样做是可以的。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就是前面说的,通过观察感受,结合孩子的个性、年龄,找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原因,需求。
一旦孩子被理解了,需求被满足了,孩子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3,聆听
聆听的重要性也不必多说了,在成人的管理,领导力,沟通对话等方面,是特别强调的,聆听对孩子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的孩子太需要被听见了,聆听代表被尊重 ,代表重要性。对孩子的聆听最好要蹲下来眼睛与他们平视,以便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们知道你是在专心致志的关注他。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情绪,并帮他说出此时的感受,这样孩子也会掌握更多的情感类词汇。当再出出现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其他孩子身上。
5,同情
同情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走进孩子的世界,陪她在他的情绪里面一起走一段路,让她不再觉得孤单和无助,而不是去说服或者出谋划策,这样他的负面情绪会更快的消失。当建立的充分的信任后,我们再慢慢的正面引导,让她走出情绪的阴霾,心理学里面叫做“先跟后带”。
能解决孩子所有教育问题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 ,所以父母应该跟孩子一道成长,学习更多的教育技巧,并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当然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的现状,也就是孩子有一些烦人的行为,其实是正常发育的一部分。
《少有人走的路》 指出,父母的角色和心理医生相似,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父母拓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父母一定不能错过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遇,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彼此都从中受益。
在没有万能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直觉,在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问自己:“我的教育方式是会加深我和孩子的感情,还是会给他的成长带来潜在的危害呢?”,这样我们就是适时的学习并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而不会固执己见,颐指气使。这也暗合了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我们做的合适不合适,我们内心是知道的,只要我们的心没有被遮蔽。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的让孩子学会与父母合作》
❷ No.2育儿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父母常常采用控制、放任、贿赂、威胁的方法,这些方法会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进行沟通,那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
作者写书原因: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家庭中所有温暖的源泉,且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情感引导的教育更加充满关爱,也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情樱吵尘感引导的培养取决于孩子的0-7岁,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
作者介绍:
金伯莉·布雷恩,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书籍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在管教孩子的四种常见情况中情感引导能帮你做什么?
1、控制型父母—常用命令和威胁
举例:就在我看完这本书的当晚,我洗完衣服递给老公,说:“晾起来。”女儿突然说:“你总是命令别人”。我当时非常的意外和震惊。
摘录:你希望孩子出于对你的恐惧而听从你的建议还是出于尊重和爱戴呢?
2、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于孩子之上
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时,从同情和理解的角度,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乃至愤怒等消极情绪。
3、奖励
应该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
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通过观察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孩子不乖通常都是事出有因的。
核心:多陪孩子玩,给孩子支持和理解,关心孩子的需求,聆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部分:情脊禅感引导的重要性(应该怎么做)
认识到沟通、尊重和交流对于增进感情的重要性。
1、当孩子情绪激动时,父母应正视,忽视和轻视只会令孩子感到沮丧和误解;
举例:有次我女儿哭了,我觉得这事她不该哭,所以我就不理她,结果她就坐在我旁边一直哭了40分钟并且如果我不安慰她她没有停下来的准备。现在回想起来,她的内心当时一定是难受极了,而不是我以为的矫情。
2、孩子看到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见,心里的不满和对立情绪会减弱;
3、同情很简单,感受孩子的感受。并且通过陈述孩子的感受,扩充他现有的情感词汇量;
4、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平日里的正常表现,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调整情感引导方式;
5、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
6、听年幼的孩子说话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
7、道歉的内容要具体,点明错误所在,并和孩子分享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之后的感受。
第三部分:0-7岁分为三个年龄段对亲密培养的重要性
0-1岁:建立情感纽带的关键时期
1、认真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微笑、流泪、皱眉等),并慢慢成为一个解读孩子的专家;
2、学碰租会分辨哭声的差异(疲倦、疼痛等);
3、孩子是最了不起的模仿者,我们要随时随地表现良好;
4、与孩子互动:反复模仿宝宝所发出的声音、触觉游戏、说个不停、情感启蒙;
5、允许孩子做可以做的事情,否则就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轻易说“不”;
6、婴儿往往5-9个月开始对毯子和毛绒玩具产生依赖情绪;
7、遵守固定的睡觉时间并保持每晚作息习惯,可以更稳定的入睡;
8、孩子的不同阶段,对父母有着完全不同的需要。
书中案例:安抚奶嘴、吸吮拇指、带婴儿外出和度假、处理孩子的分享焦虑、当妈妈去上班……
2-3岁:具有挑战性的时期,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以他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
1、制订规矩,让他知道做什么事情“行”,什么“不行”并说明原因;
2、请记住你的任何情绪波动都是无可厚非的,不存在对错,每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
3、打屁股会降低孩子智商,而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最利于大脑学习;
摘要:为什么伤害动物叫虐待,伤害成年人叫殴打,而伤害孩子却叫作管教呢?
4、教会孩子自我激励、如何与人协商、在必要的时候妥协以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
5、[e相对于玩具来说,孩子更容易为了获得爱、关注、交流和认可而努力表现;
6、用欣赏和认可来取代表扬和奖励;
7、孩子耍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情感发育超过了沟通能力,一般是为了表达不满或者寻求关注;
8、不肯分享的孩子,两岁以下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而两岁以上,他会以父母为榜样,父母能够做到分享,孩子迟早也会这样做;
9、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给他们示范正确的行为;
10、帮助孩子对付恐惧最有效的方式是给他们支持和鼓励;
案例:用冷静法则代替暂停活动、咬人、打人、到处乱跑、分享、看牙医、如厕训练……
4-7岁:保持亲密,没有哪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
1、感到悲伤和表达悲伤是正常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有办法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并且任何时候父母都愿意帮助或倾听他们的诉说;
2、教会孩子如何道歉,但不要强迫他们做出不真诚的道歉;
3、六岁以下尿床算不上异常行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无条件的爱心,就能战胜;
4、孩子不认真吃饭不是因为食物本身,是因为他们有比吃饭更想做的事情。
案例:抱怨、爱尖叫、害羞、尿床、收拾玩具、吃饭、二胎……
第四部分:育儿是世间 最困难的工作( 无条件的爱)
任何父母不经历一番磨难,都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好家长。你想知道,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吗?
1、不要让成年人的烦恼去打扰孩子的世界;
2、腾点时间给自己,把自己照顾好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
3、认识自己的弱点、正视自己的过去,你不是超人;
4、离婚和单亲家庭。
第五部分:作者回答父母的常见问题
1、为什么我的孩子特别黏我?
2、什么时候可以轻微地体罚孩子?
3、我们是否对孩子保护过度?
4、我和丈夫的教育方式截然相反,我该怎么做?
(家庭自制安全橡皮泥)
后记:育儿之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改进,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
本书中推荐书籍:
6、《婚姻保卫战:如何积极预防离婚和维系持久的爱情》
个人感受:
我经常对女儿说,为什么你看到你的好朋友难过的时候却从不去安慰她呢?直到我看到这本书后才理解,我就是书上说的那种:孩子摔跤了不会去扶、孩子哭了不会去安慰……告诉她不要娇气、要勇敢,但却忽略了她内心的感受和害怕。一个没有得到过同情的孩子,怎么会去同情别人呢?
情感引导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不懈的努力,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本书所列举的案例非常多,读起来也很轻松。这些案例几乎是我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都遇到过的,并且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非常的实用。
这是一本我会经常拿出来反复读的书,推荐给你们。
❸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第四章书摘
两岁的乖宝宝,三岁的淘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期
1、最好的教育源自内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孩子的第一次激动、悲伤、愤怒或者害怕,你都要陪他们度过。为人父母其实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John Gottman
2、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现在变成了一个能量小超人。
3、单靠情感引导是不够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都应该对孩子加以约束,让他们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情感引导和设定限度是教育孩子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另一个则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
设定限度或者制定家规并不意味着要威胁或者恐吓孩子,你只是要让他们知道做什么事情“行”,做什么事情“不行”。
你必须记温和又坚定,严格按照定下来的规矩执行。
4、孩子需要自信心:
权力和自立会让孩子感到自信满满。
如果你希望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并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信心的话,那么你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成功的环境——这往往意味着你要让他们有“我说了算”的感觉。父宴仿母不应该频繁的否定孩子们的决定,所以,倘若你知道孩子的自制能力有限的话,就不要带他们去玩具店或者糖果店这样的场所,以免不得不一再拒绝他们的要求。
5、为什么打屁股没有用?
1)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最有利于发育。
2)打屁股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影响孩子的在校表现。
研究表明,打屁股会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和和安定的状态是最利于大脑学习的。经常在对暴力的恐惧中的孩子会处于半惊慌的状态,在学习上自然也难以提高。
3)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
他们需要的是爱和鼓励,他们需要的是可敬可爱的父亲,而不是让他们胆战心惊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一个好榜样。——Gordon Hinckley
4)体罚可能会造成伤害。
5)打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
为什么伤害动物叫虐待,伤害成年人叫殴打,而伤害孩子却叫做管教呢?——佚名
6、不能打,那该怎么办?
“管教”的真正含义是引导,而引导的意味着指教。
孩子通过效仿榜样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父母则是孩子在道德、品行和同情心方面的导师晌消纤。想要让你的孩子带着宝贵的生活技能迈入成年人的世界的话,就要教会他们自我激励的意义,如何与人协商的时候,在桥族必要的时候妥协以及用和平的方式顺利地解决矛盾。
7、许多父母正在摧毁孩子的天性,这真是令人心碎的场景。——埃尔菲·科恩 巜无条件养育》
8、能够认清孩子的发育水平的父母往往能以一种合理、冷静和耐心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9、同情孩子可以加深和巩固亲子关系。
10、为什么暂停活动发不起作用?年幼的孩子不理解暂停活动的意义。
11、让孩子有冷静和思考的机会
在孩子可以独立面对世界之前,孩子家长都要给予他们指引和教导。
沟通,对于我们引导孩子至关重要,处罚会让我们和孩子疏远,妨碍我们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
应用冷静法则和谈心策略是两种不错的方式。
12、为什么奖励无法奏效?
1)家长应该依靠他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来激励孩子,而不是靠奖励。
2)奖励可能会适得其反以下是奖励可能导致的一些常见问题。
孩子们会为了奖励或者表扬做事,但并不是真的想做。
称赞孩子的潜力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奖励听话的孩子是一种操纵,孩子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觉你在试图操控他。
孩子们能感觉到你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们身上。
13、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奖励的瘾君子、大众的取悦者或者认可的追求者,而应该希望他们成为能够自我激励、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 ——罗宾·格瑞尔博士 《为一个和平的世界而育儿》
14、当孩子耍脾气的时候怎么办?
常见的耍脾气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表达不满,一种是为了寻求关注。
以下是我和其他家长总结出来的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您处理为寻求关注而发脾气的孩子。
1)提前计划、并告诉孩子计划。
2)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并表示自己需要孩子的配合和帮助。
3)不去理睬。只有你在家的时候才能这么做。千万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或者和他争吵,那样只会火上浇油。
15、当孩子在公众场合耍脾气的时候,充分体谅孩子的心情,再根据双方的需要来制定计划为。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2)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
3)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他。
16、有些烦人的行为,其实是正常发育的一部分。
17、幼儿也能认知他们在世界上的角色和他们所具备的能力。
18、为了防止孩子打别人,首先要杜绝的是孩子打你的行为。可以告诉孩子:生气的时候可以说出来,打人会痛,而且是错误的。
19、到处乱跑
1)提前提醒孩子,不能乱跑。
2)到达目的地之后,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乱跑。
3)练习和孩子玩停止的游戏。
4)让孩子抓着你的手或给孩子点心吃。
20、你需要的孩子适合做,而不是顺从。教育孩子的最好的方式,是给他们示范正确的行为。
21、关于恐惧:各种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害怕的东西,有些恐惧甚至会持续到成年之后,帮助孩子对付恐惧,最有效的方式是给他们支持和鼓励,否认或轻视孩子的恐惧,只会让他们感到脆弱无助。
❹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书笔记
1、控制性父母,当孩子哭闹时父母会通过倒数来控制孩子。时刻控制这孩子,孩子会变的特别懦弱;
2、放任型父母,孩子哭闹父母不管,孩子会极度缺乏团队归所感,会过度的依赖性,常见会网络上瘾;
3、贿赂型父母,孩子做任何事都没有来自于内心的动力,都需要外部的确认,感受不到事情本身的乐趣。如果感受不到一个事情本身的乐趣如唯,会觉得人生没意思。
4、忽视和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也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孩子也会忽视别人的感受。
5、以消极后果惩罚孩子,要用直接后果惩罚孩子。孩子把杯子打碎了不能看动画片,这都是消极后果惩罚,因为杯子打碎了和不能看动画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样孩子会变得更会欺骗父母。比如一直喊孩子吃饭,孩子一直不过来,家长把饭吃完了,孩子就没有饭吃了,这就是直接后果惩罚。
偶尔的体罚是可以的,比如打手板、打屁股等等。孩子不是怕父母打他,而是父母突然的翻脸,当父母特别生气要打孩子之前那个情绪控制不好,父母会失控。当以后父母但凡有一点指责孩子,孩子就接受不了,因为对孩子来说指责只是前奏,后面就要面对父母情绪的失控。
情感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类的词汇。(开心,沮丧,坚持、努力,分享、自律等...),孩子才能学会用成人的方式跟家长沟通。
情感引导过程怎么做:
1、给孩子埋下一个种子,得让孩子知渣老培道怎么做是对的,(不能笼统的说要具体到细节)而且要多次重复的讲,确保孩子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2、不断的观察和判断孩子,要知道此刻孩子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情绪是否在正常范围;
3、聆听。蹲下来,直视孩子。听孩子讲,了解孩子的感受。
4、当孩子很生气时需要反应情感,准确反应出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才会快速下含正降,当孩子的情绪水平没有恢复正常时,家长讲任何道理都是没用的。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要做到“双核”谈话,既要考虑到谈话的内容也要考虑到谈话的氛围。当孩子的情绪已经抓狂时父母还在后面不停的唠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解决,而是要问孩子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6、当孩子把这件事做对的时候,家长也要引导,你这个行为就叫做(坚持、耐心、自律...)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当复印件出了问题那都是父母出现了问题。
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溺爱。当孩子做错事情时,是要批评教育并且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同时要坚定的告诉孩子,正是因为爸妈爱你才会批评你,告诉你以后再遇到问题要怎么做。
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时候不是他做错事情的时候而是他做对的时候,告诉他为什么是对的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孩子才能积攒到大量的词汇,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他跟这个社会是和谐的。
❺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书分享稿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57天,字数2830字,累计字数87021字。(7月1日为更文第一天)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着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写的,她是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专家,后来大多的书籍都是参照这本书的理念。
看这本书后,你就会知道,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昂贵的玩具和电子产品,他们需要的是我们自己!
金伯莉·布雷恩是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还是网络教育电视台的创始人和制作人,同时还是雅虎的节目制作人、雅虎妈妈博客协会的成员。
还经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办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和正面管教策略方面的讲座,并担任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下属的SAMHSA分支发起的一项早期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社会推广总监。
目前的育儿理念都提倡温柔又有边界的教育方法,这就是我们既要给予孩子陪伴、支持,又要尊重、鼓励和包容孩子。
所以我一般每天都会单独抽时间来陪孩子。
这本书被称为育儿神书,在西方已经深入人心,我雹饥伍们中国是后来才引进的。
我是在18年的时候就在app上听过音频解读版,当时听后就很受震撼,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育儿观。
这本书纸质书我之前一直没有看,直到报名分享读书官我才有机会把纸质书认真看了一遍,确实让我加深了不少印象。
当孩子们没有按照我们希望的那样做时,我们通常会怎么样呢?
凭借本能我们可能会生气、会发火,打骂恐吓、可能还会纵容贿赂,也可能会忽视不理,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这都是错误的方法。
特别是中国的环境一直受“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影响,所以随处可见还在效仿着老一辈的方法。
前几天一个中学的年轻老师给我说:“现在的孩子就要打,已经被宠得无法无天了,现在的教育又不让打不让骂,真不知如果管了。”
经过研究证明,打骂虽然能暂时起到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通过打骂长大的孩子大多的天性和潜能都被扼杀掉了。
打骂和恐吓是对待宠物都不应该使用的方式,更何况是对我们的孩子呢。
好多人说我们不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吗?不也成材了,可是我们真的过得好吗?我们的情绪处理得好吗?我们的内心富足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是希望孩子出于对你的恐惧而听从你的建议,还是出于对你的爱戴和敬重而听从你的建议呢?
如果有一种科学且充满爱心的全新教育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出快乐乖巧,适应能力强的孩子,让他们成人以后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自信果断,我们为啥不用呢?这就是情感引导式教育法。
一、 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也就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所以这就得考验父母处理情绪方法和能力,需要足够的耐心。
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比如孩子成绩好就带去旅游,用小贴纸奖励孩子的新习惯等等,这种源或行为叫作贿赂,用奖励来操纵孩子的表现是错误的,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们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
这个方法我家里老人经常用,后来发现孩子越奖励越得寸进尺。
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孩子犯错时可以采用直接后果处理而少用消极后果。
直接后果:比如孩子贪玩错过了吃饭时间,结果没饭吃,这叫直接后果,可以给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没饭吃。用讲道理的谈话方式更能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事。
消极后果:孩子贪玩打碎花瓶,家长惩罚不许看动画片,看动画片和打碎花瓶没有任何联系,这就会让孩子很迷惑,就能感受到家长负面的情绪,并学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他人。
三、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 播下种子
就是我们要提前种下合作的种子。比如我们打算带孩子外出吃饭,我们就要提前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要求是怎样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等会要出去吃饭,但是在饭店不能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吼大叫,能做到吗?”我们可以在出门前、在乘车路上、在进入饭店之前重复提醒;“还记得妈妈对你们说过的话吗?”
在饭店可能孩子会坐不住,所以我们还要提前带上玩具包,方便他们在还没吃饭的时候玩。
2、 观察和判断 。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就是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肢芹丧?
比如孩子在玩某个玩具时表现得很烦躁,或者需要帮助时,一定要陪他一起玩,观察他并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或者干脆代劳,而是要引导他去掌握方法。
假如孩子是不是饿了、渴了,热了、累了、冷了或者过度兴奋,不乖的行为往往是孩子表达这些基本需求的手段,一旦满足了这些需求,孩子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3、 聆听。
其实大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注意孩子们在说什么,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而言至关重要,听孩子说话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他,还可以蹲下来和他视线齐平,以便能直接的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让孩子知道我们确实在专心的关注着他。良好的聆听不仅意味着要注意孩子所说的话,同时也要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4、 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
比方说,当你的孩子因为有人对他恶言相向而红着脸哭,你有两种方式可以处理这种情况:一种是不把孩子的感受当回事,立即试图说服孩子不要去理睬别人说的话;另一种是承认并接受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在生气,你需要妈妈帮忙吗?”父母作为情感引导者的责任都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然后他就知道原来这种感觉叫做生气,渐渐的他便能判断别人的情绪了。
5、 同情
同情的力量是惊人的,特别是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时,如果能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会很快消失。
其实具体方法大家也可以参照《妈妈知道怎么办》里的方法,那里面几乎能解决大部分的育儿问题,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看。
但是能解决孩子所有教育问题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就算是本书的作者也时常会坠入错误教育方式的漩涡中去,所以我们就算用错方法了也不必自责,只要想改变,随时都能发生变化。
其实情感引导越早越好,从婴儿期我们就要开始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当然也不是说长大了就不行了,只要我们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是一岁、三岁、十四岁、还是二十岁都同样有作用,前提就是要对孩子拥有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指不管孩子健康还是病弱、漂亮或是丑陋、成绩好还是成绩差,父母都会永远爱着他们。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设定严格的限度或者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的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引导不等于溺爱,情感引导是先判断情况,然后再作出处理,这不是在溺爱,而是在塑造和引导孩子的情感经历,无论是悲伤饥饿,疲倦还是恐惧,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但也要给他们规定适当的限度。
只有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最有益的基础。
❻ 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P76–P121(Chapter 4)读书笔记
本章讲的是对于两到三周岁的宝宝,不同情境下如何正确地使用情感引导,从而建立亲密关系。
下面是本章的目录
"最好的教育源自内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孩子的每一次激动、悲伤、愤怒或者害怕,你都要陪伴他们度过。为人父母其实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约翰·戈特曼
【作者认为,两岁到三岁是孩子精力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家长教育孩子最有挑战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开始激袭会说话,因此可以慢慢增加情感引导,而非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下面将根据目录对这些情境做一些笔记
设定限度
“情感引导和设定限度是教育孩子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要给予键盯孩子无条件的爱,另一个则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
“因为孩子正处在学习和培养道德观念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向他们解释可以做和不可以做某些事情明亮兄的理由。”
【情感引导不并是全然地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说明不能做某些事情的理由。这就很尊重孩子,而不是霸道地说这不行。像我们大宝,晚上9点了,她想去隔壁邻居家玩,我们会说“今天太晚了,姐姐要睡觉了,你也要睡觉了”,然后第二天她爸爸也是晚上问她要不要去隔壁姐姐家玩,她就会自己拒绝说“不要,太晚了!”我们就很惊喜!再比如,给她看卡片,上面有个冒热气的水壶,跟她讲过水壶很烫不能碰,下次再看到,她就很兴奋地说“太烫了!不能碰!”而且重复说几遍。不过有时候真的是在外面玩很久,还是不想回,只好直接把她给抱走,幸而不会大哭大闹】
孩子需要自信心
“如果你希望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并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信心的话,那么你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成功的环境——这往往意味着你要让他们有‘我说了算’的感觉。父母不应该频繁地否定孩子们的决定。所以,倘若你知道孩子的自制能力有限的话,就不要带他们去玩具店或者糖果店这样的场所,以免不得不一再拒绝他们的要求。”
【在这一点上,似乎年轻的父母都很能让孩子自己去玩,特别是爸爸们。因为爸爸妈妈这时候就可以干自己的事情了。当然这很容易变成一种放任自由。我喜欢给宝宝创造一种开放安全的环境,然后就可以随便她去玩,然而宝宝似乎还是很喜欢拉着妈妈一起玩。】
为什么打屁股没用?
1. 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才是最利于发育的
“我们发现,在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动物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我们认为人类也是如此”——马丁·泰切尔博士
2. 打屁股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影响孩子的在校表现
“研究表明,打屁股会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是最利于大脑学习的。如果孩子因为挨打而感到愤怒或是害怕的话,他就会提心吊胆,学习也就戛然而止。经常生活在暴力的恐惧中的孩子会处于半惊慌的状态,在学习上自然也难以提高。”
3. 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
4. 体罚可能会造成伤害
“许多家长之所以捍卫自己打孩子的权力,是因为暴力为他们提供了发泄失望和愤怒的渠道”“世上根本不存在打孩子的恰当时机和安全方法,因为暴力行为的本质决定了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级”
【因为我家从来不打孩子,所以我很坚信对于我的孩子我们也不会使用暴力。然而,我很惭愧地说我曾对在云南教书时候的孩子用过体罚。那里的老师们很常用体罚,我也受到影响。面对一个几次作业不做好,空了大半本练习本的孩子,我那时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硬生生让她蹲马步蹲了很久,最后她哭了。但体罚之后,她也并没有把空的本子做完。我想,如果当初是有计划性地指导她慢慢完成更能达到目的。毕竟,就算体罚了,对于空了大半本的她,已经很多不会做了,而且孩子本身面对这样一大本书已经选择放弃了吧。】
5.打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很多人会说:‘我从小就挨打,现在不是很好吗?’或者说:“‘我当时太淘气了,确实欠揍。”
“为了不至于让自己觉得丧失了父母的疼爱,我们宁愿否认曾经受过的伤害——无论父母做错了什么事情 ,我们都会为他们辩护,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自打做了父母后,回忆童年时候的经历,我也没挨过打,但我也受到过伤害,甚至影响至今。我并不否认父母是爱我们的,但我肯定在他们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也对我做出过让我受伤的事情。就像我现在对孩子有时候也很难控制自己一样,那时候就没有那么爱了,只是事后会特别后悔。希望这样的时候少一些再少一些】
6.不能打,那该怎么办?
“想要让你的孩子带着宝贵的生活技能迈入成人世界的话,就要教会他自我激励的意义、如何与人协商、在必要的时候妥协以及用和平的方式顺利地解决矛盾。”
【我想,这对成年人来说也特别有意义】
方法如下
为什么暂停活动法不起作用?
暂停活动就是把孩子丢到一个角落里,让她/他停止现有的活动,甚至还要让其独立思考为什么错了、承诺下次不这样了。然而研究表明“孩子在情绪压力(被暂停活动所引起的)下很难理解父母所说的话和要求。她根本不清楚‘不闹’是什么意思,所以即使孩子点头答应了,她也不知道她答应的是什么”。孩子被暂停活动后,可能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但那时会哭,也会答应,但她那时候只是因为害怕父母,只是因为会失去父母的爱。
“对大多数两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用谈心的方式。谈心的方式是温和且不带惩罚意味的,它目的是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渐冷静下来,反思他的所作所为,并为他提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不过无论是谈心还是各种形式的暂停活动,都不适用于两岁以下的儿童。”
采用谈心法的方法
为什么奖励无法奏效?
“如果我们不断承诺,孩子也会不断要求……而这不是孩子的正常成长过程,也不是我们人类社会运转的方式”
“相对于玩具来说,孩子更容易为了获得爱、关注、交流和认可而努力表现。家长应该依靠他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来激励孩子,而不是靠奖励。”
“研究表明,看重奖励的孩子的表现并不怎么好,相比之下,还不如那些没有期待奖励的孩子。而且,更糟糕的是,追求奖励的孩子往往只想完成最低要求,而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力而为,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显然,奖励无法起到这种激励作用或者让人获得满足感。”
“只有当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成功的愿望。”
“外部奖励也容易上瘾,因而孩子可能会无休止地寻求关注,从而丧失对其他事物的兴趣。一旦他们无法从别人那里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就会产生失败感。”
“称赞孩子的潜力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我就知道你能行’;‘来吧!你可以做得更好!’”“称赞孩子的潜力会让他们感到你的失望,因为父母的言外之意是‘你现在还不够好’”
“与其说‘好宝贝,你吃完了所有的晚餐’,倒不如说‘哇,你吃掉了全部的晚餐,你很爱吃豆角嘛!’”
“赞美可能妨碍到孩子的愿望和个人成就感,孩子们甚至可能会放弃做他们天生擅长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父母表现出了过度的期待。”
“你可以尽情地陶醉于孩子的快乐和成就,只是不要去指挥和评断他”
“表扬或其他奖励的确可以让孩子们去做他们不想或者不爱做的事情。但是,他们并不快乐。因为幸福只能来自我们的内心感到满足的东西,而这并不需要别人的掌声。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成为奖励的瘾君子、大众的取悦者或者认可的追求者,而应该希望他们成为能够自我激励、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
“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的内心本就蕴含着诚实、怜悯和体贴。这些品质要靠我们的引导、示范和鼓励才会浮现出来。”
那么不表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说真的,鼓励和表扬很难界定。我们能做到说一句赞美的话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去思考这样说对孩子是不是起到积极作用,有点困难。但按我曾经的亲身经历来说,这又很简单,比如人家说“你这套设计得真好看啊!”,我就会觉得不真诚很敷衍,那如果说别人说“你这个地方用了什么什么,尺寸用得刚刚好”或者说“哇,这个装饰我好喜欢啊,我家如果装修的话也想弄这一个”,那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就会觉得人家是很认真地去看过的。那同样,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吧。更别说,在学校里,老师会表扬那么几个,那另外的孩子又会怎么想呢?但,在中国的大班式教学中,老师确实很难顾及到每个孩子的感受,而且就算有意识,也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智慧】
当孩子耍脾气的时候怎么办?
常见的耍脾气有两种,一种是寻求关注,另一种则是表达不满。前者可以采取设定限度后走开的方式;后者则需要父母长时间的帮助和同情。
表示这个也很需要智慧呀
有个小案例,很智慧
当孩子在公众场合耍脾气的时候
可以带孩子来到安静的地方,分析一下现在的情况,让孩子知道你愿意帮他且对他的期望是什么。
有些烦人的行为其实是正常发育的一部分
“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闷闷不乐的话,应该重新评估一下你的日常活动:你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运动时间、安静时间和各种活动来锻炼孩子的智力和体能呢?孩子需要定期学习新的技能,当孩子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时候,他们的烦恼就会减少很多。”
【我在想可以让孩子定期学习的新技能有什么呢?这比变着花样做菜还难呢】
1. 咬人
孩子咬人多是因为焦虑时找不到其他的发泄手段,或者是长牙
【目前我家没有,暂时不看了,可参考P101】
2.打人
打开孩子,谈心,只同情不惩罚
【目前我家没有,暂时不看了,可参考P102~P104】
3.到处乱跑
这种是正常行为。但也要看好孩子,给他们可以有四处跑的时候,也要让他们明白喊停的时候,他就应该停下来。
教会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如何分享
“当你的孩子拒绝和朋友分享他的玩具的时候,他并不是真的自私——他的年龄决定了他的行为。分享是一种慢慢养成的好习惯,而在这之前,争夺玩具是不可避免的普遍行为。”
可以教孩子一些恰当的分享用语:“我能玩一会儿吗?”“等你用完了,我可以用吗?”“你想试试吗?”“我能和你一起玩吗?”【虽然觉得这些放在成人世界很正常,但如果从一个两岁宝宝的嘴里说出来,确实会让人觉得震惊】
【作者建议:
对于不爱分享的孩子,在两周岁之前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并且通过大人的示范,慢慢教会孩子分享,孩子会模仿;
三岁后,可以允许他把不想跟人分享的玩具藏起来一部分,但是外面的玩具可以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让宝宝对于喜欢的玩具先独占一会儿,再试图让他与别人轮流玩】
在游乐场所应该遵守的礼貌
示例,教孩子换位思考
【关于衣服弄不弄脏的,真是写得太好了,我要试图说服我妈妈,我妈总是怕我家宝宝弄脏,这不让那不让。大概衣服是她洗的,另外干净的宝宝带出去倍儿有面吧】
童年初期常见的恐惧
“帮助孩子对会恐惧最有效的方式是给他们支持和鼓励,否认或是轻视孩子的恐惧只会让他们感到脆弱无助。儿童的想象力是随着年纪增长的,其中也包括对恐怖事物的想象力,所以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的恐惧是不同的”
【我觉得很神奇的是,中国的父母老人很喜欢说对孩子说,天黑了外面就会有大怪兽,会来吃掉你。虽然是不想让孩子晚上了再出去,但是貌似会让孩子很怕黑夜,而忘记抬头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我记得我小时候就很怕】
“幼儿可能害怕黑暗、雷电、大的声音、动物、陌生人或是和亲密的人分离”(所以学步期的孩子开始不喜欢陌生人抱)
“四岁的孩子可能会担心失去父母或者失去某些权力。”(例如会害怕游泳、结交新朋友或适应新环境)
“五岁的孩子则会害怕更加具体的或者实际的东西:例如受伤、当众出丑、被拒绝、动物、黑暗、死亡或者和爸爸妈妈分离”
不管多大的孩子,在他面对恐惧时,要给以足够的支持,比如这样说:“我看你好像不太喜欢待在游泳池里,先上来吧,什么时候你想下去再告诉我。”“哇,这里有很多你不认识的孩子,你不知道该跟谁一起玩吧?”
带孩子外出就餐
讲真,我从内心是有点排斥带娃一起出去吃饭的,因为真的可能吃不饱,或者不一会儿就是追着她跑来跑去。
作者的心态很好,她很明白带娃出去吃,可能只能享受一小段愉快的进餐时光,所以当孩子开始闹的时候,她会平静地说:“亲爱的,我想我必须带着这个小野人回到车上去,请帮我打包我的晚餐。”看,多从容多淡定呀!应该学着这样。
我觉着带娃出去吃,可以让她去玩一下,探索一下外面的世界其实是一件很有益的事呢!
幼儿的牙齿保健和第一次看牙医
很惭愧,一直都没有好好监督宝宝刷牙,导致她前面的两颗大门牙黄巴拉几的,希望可以坚持到换牙。是该认真地对待牙齿问题了!二宝呢,就要从他半岁开始,用湿毛巾给他清洁牙龈。
另外,作者带孩子去看牙医也十分智慧。她是这样做的:去之前就问好医生检查的程序,检查完会不会有什么礼物——然后告诉孩子我们要去看牙医,而且每个小朋友都要这么做——告诉他医生会怎么给他检查——在家里扮成牙医和孩子做游戏,让他觉得看牙医是件有趣开心的事——然后一起开开心心地去看牙医。
作者真的是个十分细心的妈妈,而且感叹于国外的医生也是挺配合家长的。总之,觉得作者带孩子做一些事情前,总会事先告诉一下孩子接下去做什么、会怎么做、你要注意什么,打好预防针,这很尊重孩子。而不是要给一个所谓的惊喜,然后导致一个不欢而散。
如厕训练
“孩子们平均需要花费至少十二个月才能掌握这项本领。女孩通常在两岁半开始学会使用便盆,而男孩子们则要等到三周岁的时候才行。”
“在温暖的季节把宝宝带到户外,并让孩子脱了纸尿裤玩。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尿尿来自哪里。”
【啊,有个心理准备,这样不至于太心急啦。】
睡眠问题
“孩子在五岁之前,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睡觉上。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需要尽可能多的睡眠,以便他能集中精神、控制情绪和正常发育。”
“睡眠不足或者入睡困难会导致幼儿无法集中精神,让他们更容易情绪失控,结果使得他们因为经常和小朋友发生矛盾而难以和人共处。”
“虽然不能强迫孩子去睡觉,但可以为什么创造一个舒适的入睡环境。”“有什么比父母和孩子相互依偎在灯光柔和的房间里用温柔的语调讲故事更让人容易入睡呢?”【可见室内灯光设计的重要性】
关于电视和DVD
大众的观点一般都是让孩子远离媒体,但作者并不否认这点。她认为“婴幼儿最好是通过和父母以及身边环境的交流来学习,而不是通过电视或者DVD来学习”“婴幼儿依靠触摸、感觉和体验真实的、立体的世界来茁壮成长。”
然而,当今世界很难让孩子离开这些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上也不乏一些好的东西,如果真的把孩子与电子产品隔离,怕也是落后于时代的。
作者的闪电妙语小贴士
【我想去试试方法一和方法二,至于方法二,家里玩具本身不多,似乎也没有丢、藏的必要。】
❼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一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我是在樊登读书APP上面知道的。
我觉得自从孩子出生以后,尤其是孩子六个月后,我突然间变得尤为地焦虑。因为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不懂他了,他似乎在一夜之间由一个小婴儿突然长大了,在我可控的知识范围之内让我措手不及。
人的焦虑或者压力感很多时候,就是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因为心中无丘壑,你会因为这个事情的出现不知解决的方法而感到焦虑,也就产生了你自己都可能感知不到的无形的压力。
我看着我的孩子在成长,在变化,并且成长速度之快超乎我的想象。我生怕因为腔拆简自己无知,给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有人说,你就无条件地爱他,呵护他,怎么会有伤害呢?
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的爱会把一块璞玉雕琢成一件艺术品,而有的爱会把一块璞玉折磨成一块废石。你说雕工手中的刻刀不是充满爱么,哪一位御纯雕工在拿到一块璞玉时,不想做成一件艺术品,可是爱的初衷是一样的,但爱的方式不一样,产生的结果就千差万别。
也就是在那时候,我意识到,我必须得学习。只有我自己成长,我才能不让自己固化的思维限制了自己成长,阻碍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生命规律。
于是,我就开始买了挺多育儿书籍,每一本书读完,我都会做相应的梳理,写读后感,写总结,整理在自己文档上。久而久之,对于书籍的鉴别能力我慢慢有了自己选择评判的标准。
在阅读过的十几本书籍里,今天我推荐的就是这一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的理论知识深得人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都会举例说明怎么做,或者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引导我们学会分析找原因以后,教会我们怎么去思考和启发自己,然后巧妙地运用书中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孩子。
本书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倡情感引导的重要性。何为情感引导,如何进行有效地科学地情感引导,在于孩子相处过程中,怎样避免出现错误等。
比如有的父母过于放任孩子,有的父母又是控制孩子,有的是忽视孩子,典型的代表就是孩子摔了,哭了,我们到底怎么做?很多父母可能就是会告诉孩子,爬起来,不痛,你是男子汉。这往往就是忽视孩子情感的表现。缺乏一种共情力。
情感引导中,最关键的几个步骤就是播种、观察和判断、倾听。作者也专门用一个章节来深入阐释。
同时,本书吸引我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扩充他们的情感词汇量。要不是读了这本书,我真不知道,我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孩子认识高兴、生气、难过等词汇。举一反三,我们也可以用类似方法教会孩子很多的动词,比如分享,感恩、合作等词汇。
我喜欢作者第一章的前言一句话:“孩子们从体验中学习。他们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这也是为什么,在有了孩子伍裤以后,我发现我变得积极而上进。
为人父母就是一辈子的事业。如果能够把教育养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也许我们的孩子都会健康成长。我们不苛求他们未来如何出色,至少我们可以保证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今天的分享暂且到此哈。有兴趣的宝妈们可以买此书阅读,相信你也会受益。我写读后感不会一下子就写很多,或者很全面。很多时候,是阅读到哪里,突然有了想法就断断续续记录一些。
这本书我还没完全读完,我还会陆陆续续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