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唐代藩镇研究pdf

唐代藩镇研究pdf

发布时间:2023-05-12 16:16:10

㈠ 读隋唐史小感

最近专题读了隋唐史。

 书单

首先上书单: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唐代藩镇研究》  张国刚

《隋唐史》  岑仲勉

《隋唐五代史》  王仲荦

《危机与重构》  李碧妍

《唐代基层文官》  赖瑞和

《中国通史》  吕思勉

以上是按照自己读的顺序来的,读完觉得不应该这么读。

下面就按照推荐的阅读顺序,对这些书一一介绍。

《中国通史 》,文字内容简练,阅读的目的在于对中国历史脉络的梳理。吕思勉先生不愧是大家,全书是很宏观的,对历史细节没有多余描述,恰到好处。我读完的评价四个字:兼总条贯。这本书适合反复读。

《隋唐五代史》,可以作为隋唐五代历史的教科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像个网络全书,适合初学者,历史史实基本介绍的比较全面,也有作者的一些分析。但总体感觉是深度不够,比如对“甘露之变”的介绍引用的史料内容不全,造成了我阅读时候理解上有些偏差。

有网友说,“王仲荦先生写《隋唐五代史》的时候正值抗战,他在重庆大后方,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不说,资料都不齐全,只有《资治通鉴》,两《唐书》《唐会要》《五代会要》手头都没有,所以这部书在史料引用上有局限性。这一点王仲荦先生自己也承认。另外这部书相对而言写得很浅显,目前隋唐史研究比较深入的问题都没加以探讨,最多当教科书。”

我基本是认同的,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对于不了解隋唐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不错的入门教材,读完对历史有个基本的了解,坦团消然后再转读其他书。

另外,提一下吕思勉先生的《隋唐五代史》评价相当高,但是全书是文言,所以我直接放弃了。水平高的朋友可以尝试。

《唐代基层文官》介绍了唐朝一个文人刚步入仕途的官让知职,对各类官职作了说明,比较近似于现代的科级、处级。作者赖瑞和是台湾人,治学严谨,考证比较全面的,有丰富的例子,史书、唐诗、墓志等等。你会看到许多熟悉的唐朝诗人、宰相都是怎么样步入仕途,都当过什么官。比如白居易很年轻就当上了校书郎,让人羡慕。书中也写了官至宰相的张九龄、元稹的起步。所以读着还比较有趣。

另外,提一下作者还写了《唐代中层文官》,与本书齐名,我还没开始读。

《隋唐史》,岑仲勉先生本来是想作教材才编这本书的,所以文章都是分专题分节编的。观点深刻、引证也全面,适合与对隋唐通识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深度研读。另,文言内容也比较多。

《唐代藩镇研究》,可以作为藩镇的教科书了,对藩镇研究系统而深刻。对于藩镇的梳理、分析客观,见解鲜明独到。启发思考,感觉收获非常大。从中学习了对一个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危机与重构》,评价很好,但可能自己水平不够,还没读懂。最大的感受是:“博士论文”水平就是高。到现在还没看完。建议如果对唐朝藩镇问题兴趣不大,就不要去看了。

《东晋门阀政治》,因为不是隋唐史,所以最后单独讲。田余庆经典之作。阅读难度大,里面不少文言,我读的时候速度极慢。但是每读一次,都有不小的收获。写作的思路非常清晰,通过东晋时期几大家族(门阀)的兴衰,展现了东晋朝的权利斗争。根据史料进行推理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是这本书的特色。

如果你像我一样,通识性的问题都没或败掌握好,那就找一本教材先阅读(比如王仲荦的《隋唐五代史》),了解隋唐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专题学习。如果你对隋唐五代史通识性的知识已经有大体了解了,就可以开展专题阅读,比如把隋唐五代史划分为隋代开国与统一的巩固、隋末农民起义、唐代开国与玄武门之变、贞观政治、废王立武与关陇集团、武周革命、开元之治、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等专题,分别阅读。

韩熙载夜宴图

“非虚构类”读物

看历史的目的,一定是要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历史其实是在不停地重复,许多问题和矛盾的背后,本质的、主要的原因就那么两条。我读史书或者非虚构类书籍,一个目的是要通过阅读,启发思考。这个是过程导向。因为你是知道整个的历史发展过程,你就可以分析判断前人做的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是要从前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扩充知识储备,增加自身积淀。这个是结果导向。如果说要去指导实践,我认为前者更重要。

刚才我提到了非虚构类书籍。这里的“非虚构类”可以理解为“客观”。不过,史书也未必完全真实客观,但是想想除了学术论文、科学着作外,能够更加客观的读物也就历史、传记、哲学之类了。“虚构类”读物相应就是“主观”,许多虚构的小说也非常优秀。

读非虚构类读物确实是会让人思想上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但是历史有时太过于沧桑、冰冷,常常绕不开战争、权力、政治、杀戮等等,总感觉缺了点温情。虚构类书籍则更加感性,读的时候有喜怒哀乐,能感受到温度和激情。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

所以读隋唐历史期间,我同时还读了冯唐的《万物生长》,充满了青春荷尔蒙。姑且算作平衡吧

万物生长电影剧照

鉴别力

这段时间,通过专题阅读,一下子读了同一主题的多本读物。对比之下,这些书的水平高下立判。由此引发了我对鉴别力的思考。

记得一个故事,王国维喜欢收藏,有次请溥仪到自己家里面做客,还给溥仪展示了收藏的一些宝贝。溥仪看了一圈之后,委婉地跟王国维说:“东西是假的。”王国维不信,专门去找了专业人士鉴定。结果确实是赝品。为什么溥仪简单看一眼就能辨别真假?溥仪说:“这些宝贝和宫里的有些不一样,感觉上就是假的。”确实,他从小到大看到的宝贝太多了,再看劣质的赝品,自然一眼看出。

收藏品需要鉴别真假,文字信息就更加需要鉴别真假。收藏品假只是亏了些钱,但是虚假、冗余信息影响我们的思维、注意力,也可能引起误判,导致严重后果。Rubbish in,Rubbish out。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就会造就什么样的精神。

但是现在问题是,不少人的信息鉴别力不够高。例子太多了,前些天,双黄连口服液的“闹剧”,还有微博、微信上各种热点事件谣言网友的反应等等。

为什么现在人很容易被微博、微信上的谣言带着走?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那些文字有煽动性,作者带有强烈情绪。这类文字大多是有夸张的描述,鼓吹危险,刺激正义情绪、民族情绪等等。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虚构类”文字。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自身原因——鉴别力弱。

这就是为什么人要读经典。只有读过经典,见识过好的,才懂得什么是更好的。这里有个悖论,鉴别力低的人是不知道自己鉴别力不高的。唯有不断尝试和探索更好的,才会突破原有的水平,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

三个建议:

1、更多地阅读经典。老师从小到大都让我们读经典,老师不会骗我们的。

2、考虑到大多数人读的虚构类读物多(有情绪、情节,比较生动,读起来爽啊),非虚构类读物较少(因为读起来枯燥,费脑),可以更多尝试非虚构的文字、文章、书籍。包括且不限于:知名报纸、杂志,优秀的历史、传记、哲学类书籍等。

3、最后,辨别日常信息的“三看法”。可以让自己避免被微博、微信上的谣言带着走。来自一位新闻专业朋友的分享。

先看真假。 看到的信息,自己先打个问号,不要着急做评论。

再看是非。 即便是对的,自己思考,判断是非。

后看目的。 自己揣摩下作者写这个信息、文章的目的,希望你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㈡ 唐代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公元712年~公元756年)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为防止周做虚仿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着﹐经常以一个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藉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誉盯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纯纤割据。
实际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间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
唐末黄巢之乱,才开始出现大量藩镇割据。

㈢ 谁有唐朝藩镇的详细资料,包括藩镇下面的有哪个州

唐代藩镇具体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各大藩镇都是一个模式一种类型的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各大藩镇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状况、地理、军事力量各不相同,因此它们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
唐代藩镇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河北藩镇,割据跋扈;二是中原地区的河东、汴、徐等镇,防遏河朔;三是西北藩镇,式遏戎夷;四是吴越荆楚等南方藩镇;尽铲其财富‘以啖兵戎’。”
(1)河北藩镇,即河朔藩镇,位于成德、魏博、淄清、淮安、幽州等地方,这些地方皆是态配唐王朝重要的军事要地。在经济上,这里富饶繁荣,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物质条件也给河朔藩镇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在政治上,节度使不由中央遣派,而由本镇拥立;在财政上,赋税可以拒绝上供中央而截留本镇。这些条件都是河朔藩镇嚣张跋扈的因素。不过,这也不能绝对地认为,河朔藩镇已经完全脱离中央了,因为唐朝的政策法令都有在河北地区施行,例如“河北地区的州县行政区划的改易和废置、官吏员额的增减,唐廷的赦令就有一定作用。帆盯指”另外,唐廷在河朔各大藩镇设置了监军院,各镇在首都长安亦有进奏院,这些机构都是藩镇与唐朝中央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发挥了重大的政治作用。尽管河朔藩镇并不完全叛离中央,但是河朔藩镇是唯一与唐廷割据的藩镇,也是最令唐廷头痛的割据势力,甚至,唐廷设置的中原藩镇竟是为了遏制河朔藩镇。
(2)中原藩镇,其所在地区是宣武、武宁、忠武、泽潞、河阳、义成等,这些地方藩镇在安史之乱经过整顿之后,它们有了另外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唐廷防遏河朔藩镇。“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但是,中原藩镇不是完全听命于中央的,因为它们自认为中央依靠本镇遏防骄藩二拥兵自重,自觉功德无量,有时会无视中央调遣。尽管这样,在关键时刻,中原藩镇还是唐廷的一道重要屏障。
(3)边疆藩镇,它的所在地包括西北(京西京北)和西南两部分。这些地方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在这里藩镇不像河朔那样富饶可以自给,军饷自然耗费大,但是唐廷后期财政上也严重不足,加上某些军帅的苛刻暴敛,曾经引起边军动乱,这成为了西北藩镇骚乱的重要原因。但这与河朔藩镇的割据不能混为一类,因为这些骚乱并没能对唐廷构成严重威胁,并且他们还是为防遏蛮夷进犯的主要力量。可见,边疆型藩镇只是唐廷的一种不稳定因素,总体来说,这些藩镇属于不割据藩镇。
(则链4)东南型藩镇,位于浙东、浙西、淮南、江西、福建、湖南、荆南等地区。由于这里经济发达,是唐廷财赋的重要来源地,几乎成了唐中央赖以存延的经济基础,所以唐朝必须牢牢控制好东南藩镇,限制东南诸道的军队兵力。因此,东南藩镇的军队甚少,这里的藩帅多为儒士而少武人。军队少军饷也少,财赋多上供朝廷的赋税自然多,中央对东南型藩镇的控制自然牢固,因此“天下藩镇,东南最宁。”

这个局面一直维持了一个半世纪之久,但唐廷也没有因此灭亡,相安无事地坚持了那么久。其实,这是多种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而导致的奇怪局面。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只能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原藩镇的军队去遏防河朔藩镇,又依靠边疆藩镇重兵来防守边疆。河朔藩镇过于强大而偶尔不听从中央调遣的中原藩镇确实是唐廷手中唯一用来防遏骄藩的一张王牌,边疆性藩镇和东南型藩镇就更不用说了,在边防和财政方面还得靠两者。这样说来,其实藩镇林立还是唐王朝得以支撑下去的客观原因。因为林立的藩镇与唐廷形成了互相抗衡互相依赖的关系,在这错综复杂、利益交错相融的网络中,任何一方都还没到濒临崩溃的端点。另外,藩镇之乱其实大多数不是反叛中央的动乱,恰恰相反,大多数的动乱时发生在藩镇内部,而且都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暴发的变乱。只要双方没有过激的触犯双方根本利益的行为,那么两者就可以相安无事。所以,才有了宋人尹源的一句话“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㈣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是什么历史事件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指的是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指的是唐代唐玄宗荒淫无道,沉迷酒色而导致发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4)唐代藩镇研究pdf扩展阅读:

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

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亏雹知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今河肆让北南部,河南北部)、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据成德(今河北中部)、李怀仙据幽州(今河北北部),皆领节度使之职。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

三镇逐渐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销消于一身。以后其他地区,如淄青(今山东淄川、益都一带)李正已,宣武(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李灵曜,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

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研究藩镇的专着《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时,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㈤ 唐朝藩镇

唐史大家张国刚的博士论文就是《唐代藩镇研究》,你可以去网上买一本大约21块钱。因为唐代的藩镇太多,我给贴一张地图吧。唐代藩镇本是边境作为防御四夷而设置的,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各地建立了大量藩镇,最着名的有河朔三镇,卢龙镇(范阳),成德镇,魏博镇,另外还有位于山东的平卢镇(淄青),此四大藩镇自安史之乱,一直到五代中期,始终扮演者重要的政治角色。藩镇割据也最终导致了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比如五代朱温的后梁是宣武节度使出身,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都是是河东节度使出身,前蜀王建是西川节度使,后蜀孟知祥也是西川节度使,吴杨行密是淮南节度使裤哗则,吴越钱镠是镇海节度使,楚马殷、闽王潮、南汉刘、南平高季兴等都是由一方藩镇割据而形成。如果你很有兴趣,可以读一下唐玄宗末期胡棚到五代部分的《资治通鉴》,不难读,读完之后,肯芦穗定大有收获。

㈥ 好来在宋朝什么意思

好来在宋朝什么意思
宋朝的㞞、宋朝的弱都是宋朝自己造成的。 宋朝确实弱,军事弱,对外弱,而且是宋朝自己造成的。

某些给宋朝洗地的人好意思跟汉唐明比国祚? 汉朝、唐朝、明朝任何一个朝代从前期到后期的疆域都包括中原与南方。而宋朝才约160年就被外敌打的丢了中原,还收复不了。南宋那约150年是没有中原的。 宋朝约一半时间没有中原,有脸跟从前期到后期疆域都包括中原与南方的汉朝、唐朝、明朝比国祚?

汉朝曾扩张占据中原、南方、安南、河西、陇右、青海、西域、河套、漠南、辽东、朝鲜半岛,汉朝后期仍然有中原、南方、安南、河西、辽东; 唐朝曾扩张占据中原、南方、安南、河西、陇右、青海、西域、河套、漠南、漠北、辽东、朝鲜半岛,唐朝后期仍然有中原、南方、安南、辽东、河套、部分漠南;明朝曾扩张占据中原、南方、安南、河西、陇右、青海、西藏、河套、部分漠南、辽东,明朝后期仍如有中原、南方、辽东。

(事实上,在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唐朝中原与南方大部分地区是服从唐朝中央号令的,绝大部分藩镇是不割据的。根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研究藩镇的专着《唐代藩镇研究》,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时,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 何况,唐朝后期的割据藩镇也仍然是唐朝的一部分,没有被外敌占据。)

而宋朝直接篡取了后周的中原(后周已经统一了中原的大部分),宋朝自己扩张占据的是南方。但是宋朝长期没能占据幽云十几州这中原的一部分,还丢了灵州,长期没能统一。 宋朝中间被外敌打的连中原都丢了还收复不了,宋朝后期那约150年连中原这汉人核心疆域都没有,最后宋朝还被外敌打的连南方这汉人的核心疆域与大后方也丢了,华夏王朝首次完全亡于外敌。

宋朝前期的疆域远小于汉唐明前期的疆域,宋朝后期的疆域仍然远小于汉唐明后期的疆域。

宋朝后期约150年连中原这汉人核心疆域都没有,拿来的脸用310年跟汉唐明比国祚? 要比的话,最多用宋朝前半段那约160年来比。宋朝那统一(其实是接近统一)的时间,远短于汉朝、唐朝、明朝里任何一个的统一时间。

某些人拿汉朝、唐朝、明朝的对外失败来给宋朝洗地。然而事实是,宋朝对外胜利远少于并且小陆衡于汉朝、唐朝、明朝的对外胜利,跟汉朝、唐朝、明朝的对外胜利相比,宋朝的对外胜利微不足道;而宋朝对外耻辱远超过汉朝、唐朝、明朝对外耻辱数百倍,跟宋朝的对外耻辱相比,汉朝、唐朝、明朝的对外耻辱微不足道。 而且,汉朝、唐朝遭遇对外耻辱之后,汉朝、唐神桐朝能再取得足够大的对外胜利,杀死、俘获大批外敌,胜利之大足以对外报仇雪耻了;而宋朝遭遇对外耻辱之后,却没能对外报仇雪耻。

宋朝军事确实弱。实际上宋朝对外战争是胜少负多。不是谣言里吹的胜多负少。

汉、唐、明的强盛阶段,与外敌的战争通常是发生在远离中原与南方这游悉坦汉人核心疆域的地区,不会破坏华夏百姓生活的安宁。即使汉、唐、明的衰弱阶段,也没把中原与南方丢给外敌。

而宋朝,即使在宋朝的强盛阶段,也多次在中原与南方这汉人核心疆域发生与外敌的战争,破坏了华夏百姓生活的安宁,一些在其他朝代强盛阶段是安宁地区的中原地区,在宋朝反而成了战区。而且宋朝才过了约160年就被外敌打的丢了中原的地盘与百姓,外敌金人杀掠、奴役了宋朝中原地区与百姓,还搜山检海杀掠了宋朝江南部分地区的百姓。 宋朝再也没能收复中原,还被外敌蒙古打的连南方的地盘与百姓也丢了。

阅读全文

与唐代藩镇研究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文件加密了为啥发不出去了 浏览:455
单片机调节马达 浏览:739
镜花pdf 浏览:610
广西民族大学app忘记密码怎么办 浏览:374
学生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533
如何下载快切app 浏览:723
如何将电脑c盘文件加密 浏览:886
嵌入式为什么linux 浏览:553
c语言编译器属于系统软件 浏览:725
android如何断点调试 浏览:722
图解韩语pdf 浏览:302
sas查各文件夹空间大小 浏览:454
python脚本检查端口 浏览:960
催眠解压视频泡沫 浏览:309
云服务器部署系统 浏览:879
恶意加密别人的文件犯法 浏览:833
汉语语法pdf 浏览:158
词法分析编译原理论文 浏览:271
电脑文件夹还原方法 浏览:532
安卓包如何成为文档 浏览: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