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为百度知道的新人小白,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算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聊聊我的看法吧,给网络知道的新人小白提一些建议。
第一、拓展知识面
在网络知道上大家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来自各个方面。比如说哪家爱豆的最新消息;护肤品的使渗知用感受;历史名人的故事;个人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对热点的态纯喊旁度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了解了才能有所回馈。如果是大脑一做橡片空白,那新人小白估计是无从下笔的。
第二、选择角度
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指的就是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那得到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了。作为知道的新人,不要想着自己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要是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选择其中一个角度针对问题直抒胸臆就可以啦。
第三、层次分明
对于知道的回答不需要多么华丽的措辞去修饰语句,只要开门见山地回答问题就好,这样简洁明了。对于自己的观点,要将段落整合清楚,这样会显得很有层次感。
⑵ 对《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张梅芬
(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西宁81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中的新、旧办法的对比分析,加深了对《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理解和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立卷归档
原始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中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具有原始凭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成果地质报告编写的基础,是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国家档案局于2008年6月20日发布了《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灶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已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本人通过认真学习对《新规则》有如下理解和认识。
1 新的术语和定义
新的术语和定义包括:原始地质资料、地质档案、电子文件、立卷归档、案卷、件等。
2 归档范围和分类标准
2.1 归档范围
《新规则》把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地质资料均列入归档范围,强调了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应具有保存价值。
2.2 分类原则
《新规则》根据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规律、形式特征和内在联系,将案卷内的原始地质资料划分为10类。要求每一件原始地质资料按有机联系只能归入其中一类,不应增设类别(表1)。
2.3《新规则》类别
成果底稿、底图类(代字/代号:底/D):成果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数据库和软件、审批文件等,为新旧类别中底类赋予了新的概念,并将各类数据库和软件纳入底类管理。
测绘资料类(代字/代号:测/C):测绘设计、观测记录、计算资料、测绘成果、验收文据等。
野外地质观察类(代字/代号:观/G):野外地质调查图件、观测记录、照片及底片、工作总结(小结),相关质量检查记录等。排序:在同一个项目中有区调、物、化探、矿产、水文地质工作的,区调→物探→化探→矿产→水文地质。
勘探工程及现场试验类(代字/代号:探/T):地质工作中的钻探(井)、坑探、槽探等地质工程资料,各类野外试验资料,相关质量检查记录等。按浅部至深部工程排序:剥土→槽探→小圆井→浅井→竖井→斜井→平硐→穿脉→沿脉→石门等。
表1 地质档案新旧类别划分对比表
采样测试鉴定类(代字/代号:样/Y):各类样品的采样记录→测试成果→相应的总结报告。质量检查记录→分析报告→送样单→登记表等。
试油、试采、采油类(代字/代号:试/S):油气勘探与开发中试油→试采→采油形成的各种资料。
仪器记录及动态资料类(代字/代号:录/L):各种仪器记录形成的,以图纸、照相图纸和底片、磁盘(带)等介质保存的原始数据→各类地质长期监(观)测点的位置图→观测记录→动态曲线等材料。
航遥影像类(代字/代号:像/X):遥感→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所形成的照片→相片资料等。
中间性综合资料类(代字/代号:综/Z):室内整理→数据处理形成的中间性成果→相关质量检查记录→成果报告未附的各种综合图件等。
技术管理文件类(代字/代号:文/W):立项文件→设计书→指示性文件→重要技术措施材料→质量体系运行的相关文件→申报奖励材料→原始地质资料验收合格凭证→成果报告汇交合格证等。
备考表:项目来源、项目周期→项目实施、成果报告终审文号及等级→立卷依据→缺失资料的原因等。
由表1可以看出,《新规则》打破了不同专业和技术方法之间的分类界线,依据地质工作方法和程序及原始地质资料的形成规律、特征和内在岩辩信联系,划分为10类,使案卷内原始地质资料的类别划分更加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3 立卷归档要求
立卷归档工作是原始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规则》为适应地质工作多元化和电子文件的产生,对立卷归档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使地质档案立卷归档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1 立卷归档的基本要求
(1)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要齐全完整。每件内容要素构成应完整并符合地质工作规范要求,责任签署完备,应反映一项地质工作的全过程;中途停止或阶段性完成的地质工作也应按本标准要求立卷归档,并在备考表中注明工作中断的原因和原始地质资料可供利用的程度;收集的地质资料已为地质工作所利粗轮用,并转化为该地质工作原始地质资料的应立卷归档;合作开展的地质工作,由主要承担方(或合同约定一方)负责该地质工作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协作方应将需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送交归档责任方归档,以保持其完整性。
(2)对原始地质资料要进行密级确定。原始地质资料的密级、保密期限由原始地质资料形成单位依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确定并标注。
(3)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应规范整饰。原始地质资料的格式及规格大小应符合有关地质工作规范和归档保存要求。原始地质资料应字迹工整醒目、图面清晰美观。每一案卷内地质档案文件目录放在首位,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及备考表不编件号。
(4)对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要进行验收。地质工作结束(包括中止)后3个月内完成立卷工作,并向地质档案部门移交。地质档案部门验收合格后发原始地质资料归档合格凭证。
3.2 纸质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的一般要求
(1)报告正文、附件的幅面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幅面纸,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4、A3幅面纸,大幅软质图件应按国际标准A4(297mm×210mm)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责任栏(图签)朝外。
(2)野外记录应使用适于野外记录并利于长期保存的书写材料,对点号、岩层产状、地层代号、厚度、长度、面积、体积及坐标等重要数据、重要地质现象素描图、采样符号以及各种图件均应着墨。
(3)成册(本)的原始地质资料应有封面、扉页、目录页及页码等,扉页应包含题名、责任人及完成时间等。装订不应使用易锈蚀及易老化的材料。单册厚度一般不宜超过20mm。
(4)图件的右下角应有图签,图签内容包括题名、图号、顺序号、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多拼的图件,在最后一张图的右下角应有图签,其余各张图可仅附图名、图号及顺序号;顺序号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
(5)归档的每一件原始地质资料应在右上角加盖档号章,图件在责任栏(图签)附近加盖档号章。案卷封面式样、案卷脊背式样、档号章式样、装具式样及原始地质资料页号编制可参照GB/T 11822有关规定。
3.3 电子文件立卷归档的一般要求
(1)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要重新组织。电子文件的数据组织形式,应根据资料类别、数据成果特点、成果单元构成形式或参考利用方式而定,以方便地质档案管理和利用。
(2)电子文件应采用光盘储存。同一案卷(或类目)的数据应以文件夹形式存储在一张光盘(磁带、磁盘等)内。若一张光盘(磁带、磁盘等)空间不够,可存储在多张光盘(磁带、磁盘等)上。
(3)归档电子文件的载体要求。光盘应无划痕、斑点、霉变、变形等损伤,应能在通用读取设备上正确读取,且不携带病毒。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上应附有外标签,标签内应填写地质档案案卷号、载体号、题名、写入数据的日期等。
(4)电子文件所提供的信息应齐全、完整、准确。电子文件一般不加密,如果加密,应将密钥同时归档。电子文件不宜压缩存储。应采用通用标准格式,便于数据交换和共享。
4 应用效果
《新规则》的应用首先应该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全面掌握了《新规则》的分类原则和具体要求,才能更准确地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分类和填报相应的“地质档案文件目录”。
4.1 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因《新规则》适用于各种地质工作方法所形成的地质资料,通过相互学习交流,无论新、老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均能较好地掌握《新规则》要求,并对原始地质资料能够准确分类和立卷归档管理。
4.2 促进立卷归档工作
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应贯穿于地质工作全过程,才能确保原始地质资料能够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地质工作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通过立卷归档工作可以检查提交的原始地质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有关信息是否按规范整饰(主要包括图件折叠、文字、图等符号的着墨、报告封面、扉页、目录页、页码、图签、档号章等是否符合规范)、电子文件归档是否齐全完整有效等。
4.3 体现立卷归档的重要性
(1)省级馆藏机构一方面可根据汇交单位提供的“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合格证,掌握各汇交单位原始地质资料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与提交的项目成果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对未作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重要原始地质资料要求其汇交,确保重要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和利用。
(2)省级馆藏机构可利用汇交单位提交的“地质档案文件目录”建立原始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搭建原始地质资料目录信息共享平台,以提高原始地质资料利用率,避免工作重复,减少资金投入。
5 结论
《新规则》对原始地质资料有了较为全面的诠释,系统揭示了地质工作各个阶段所形成的地质资料,便于掌握,可操作性强,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⑶ 2021-05-14j
向党的100周年献礼(90)
【9】夕阳岁月,笔耕的记忆(10)- 2
(【每日一题】- 81 ~ - 90。原始记录、监测报告、监测仪器设备和设施、环境监测档案、最高管理者、管理手册、环境检测时效性、环境监测 分包、可追溯性)
【每日一题】- 81《原始记录》
1.含义 :检测原始记录是指通过一定表格形式,对环境检测活动所做的最初数字记载或文字记录,是检测第一手资料,也是生成环境检测报告的根本依据。
2.意义 :原始记录包括足够充分信息,是保证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完整性、可追溯性。能够再现监测的全过程,并符合相关监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3.分类 :主要有(1)采样原始记录;(2)现场检测原始记录;(3)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4)数据处理原始记录;(5)报告审核原始记录;
4.内容 :主要有(1)采样记录:样品名称、编号,样品性状,采样容器,采样设备信息,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以及现场环境、气象参数:等。(2)实验室检测记录:主要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信息,检测数据、结果计算,检测人及复核人。质控措施内容(方法、依据,标准物质,要求,质控结果,评价等信息)。
5.要求 :主要有(1)原始记录表设计规范内容全面;(2)填写要求:即时填写(不允许补记、追记、重抄写);不得随意涂改,必须修改时来取"杠改法”签字更正。对电子记录的更改应保留修改痕迹。
【每日一题】- 82《监测报告》
1.含义 :监测报告是指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依法从事稿戚皮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的一种技术文件。
2.释义 :(1)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产品”是监测报告。由于某些原因,目前有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还在沿用“检验报告”、“检测报告"的产品名称。(2)依据RB/T214,各个领域的数据结果报告,统称为:检验检测报告,具体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机构,称为检验检测机构。显然,生态环境监测仔姿机机构,是检验检测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3.依据 :生成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的根本依据是环境监测原始记录。两者的主要内容具有一致性、真实性、准确性、可溯源性。
4.内容 :主要有(1)报告封面信息:报告名称、标题、机构名称、CMA标志印章、唯一性标识(系列编号)、监测项目名称,监测专用章或公章,日期等信息。(2)封2“说明”:主要包括本机构的监测声明条款(免责声明,不得复制报告的声明)、结果说明、本机构的地址及联系信息等。(3)正文页面内容主要有:受检单位名称,样品信息(包括样采集时间、地点、采样点样品信息,接收日期、检测日期)、每一页标识(编号),检测方法标准(名称、标准号、检出限)、主要检测设备名称编号、检测数据结果及编写单位,以及提供评价标准的标准值(或限值);报告编制人、审核人和签发人(签字)等内容。
5.其他要求 :(1)检测仪器的计量检定有效期、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必须符合规定;(2)数据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符合规定;(3)现场测试和釆样应至少有2名监测人员在场。(4)所有监测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符合上岗操作的规定。(5)监测报告应与监测合同(委托书/任务单)、原始记录及键差报告审核记录一起归档。保存期限通常不少于6年。
【每日一题】- 83《监测仪器设备和设施》
1.含义: 它是指环境监测机构依据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所配备的仪器和设施。
2.类别: 主要有:(1)现场测试和采样仪器设备丶设施;(2)化验室检测仪器设备;(3)样品处理通用仪器设备丶设施;(4)数据处理仪器设备;(5)环境因素设备丶设施;(6)标准物质;试剂;材料;(7)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施;
3.要求: (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组织、制定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丶编写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2)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采购计划审批制度、验收制度、使用制度、记录制度、核查制度。(3)仪器设备校准和检定:主要有计量部门所属的仪器鉴定校准(证书)管理。以及实验室内的仪器校准。
4.环保安全设施: (1)高压气瓶使用管理;(2)有毒有害相关设施安全管理;(3)废物回收设施管理(4)排气系统设施管理。
【每日一题】- 84 《最高管理者》
1.定义: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中,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一个人或一组人。1)一组人,称为“最高管理层”。2)最高管理者,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该是“公司总经理,或法人代表”,或“监测中心主任”,或“监测站站长”等等。
2.能力要求: (1)能高效配置实验室合规运行所需的各类资源,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性、行为的公正性和数据的准确性。(2)了解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责任及处罚规定,能向全体工作人员强调和传达国家部门相关法律法规。(3)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及生态环境监测采样安全管理要求,能落实安全生产和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4)了解管理评审的意义,熟悉实验室管理评审流程,能顺利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并落实管一理评审输出改进措施。
3.相关规定 :(1)RB/T214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全权负责的管理层,管理层应履行对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对公众性做出承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组织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2)RB/T041规定:(5.1机构)称为“机构负责人”;在“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通知(的第五条),称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人。
4.质量(管理)手册 :是按照“最高管理层”、“最高管理者”的称谓。
【每日一题】- 85 《环境监测档案》
1.含义: 环境监测档案主要是指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具有保存价值和可追溯功能的各种文件、资料、记录和报告。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是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档案分类 :(1)原始记录(图、表,音,像);(2)监测报告(监测机构的产品,包括发送信息);(3)监测活动其他文件(包括:监测合同或任务单/委托书、报告审核记录;相关其他资料:监测方案、采样计划、企业工程生产排污状况等);(4)受控文件。包括“外来文件”(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技术规范、监测标准修改单等);(5)资质文件:CMA资质证书及附件、资质申报文件、评审会议文件及整改文件等。(6)指导性文件:“评审准则”、RB/T214、RB/T041等等。
3.归档方式: (1)纸质介质文件。具有直观性,存在感强。但占据空间,建维工作量大。(2)电子介质方式文件。需要明确授权、发布、标识、加密、修改、变更、废止、备份和归档等要求。
4.报告和记录存档 :在保证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的前提下,可使用电子介质存储的报告和记录,代替纸质文本存档。监测报告和记录存档:保存期限通常不少于6年。
【每日一题】- 86 《管理手册》
1、含义: 管理手册,又称为质量手册、质量管理手册。是本检测机构的纲领性管理文件。并给出其文件代号,其中包括检测机构代号、管理手册控制号即版次、发布年份。
2、内容: 阐明了本监测机构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组织机构,规定了本公司管理体系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注明了相关的支持性文件,以及在管理体系中各职能部门、关键人员的责任和相互关系。
3、编制 :1)编制依据:G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编制原则:质量手册的编制应遵循“最简单、最易懂”的原则,达到满足规范性、系统性、协调性、唯一性、适用性、可操作的基本要求。3)基本要求:满足规范性、系统性、协调性、唯一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
4、作用: 1)对外部作为质量保证的 承诺性文件;2)对本检测机构,是指导全部监测活动的具体管理运作的规则。
5、计划: 习惯说法检测机构管理的“八大计划”:1)人员培训计划;2)设备检定计划;3)设备维护计划;4)管理评审计划;5)期间核查计划;6)质量控制计划;7)质量监督计划;8)内部评审计划。
每日一题】- 87 环境检测《时效性》
1、含义: 环境检测的全部活动中,关于有效时间,以及有效期的规定。所以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又可以称为“时效期间”。
2、意义: 1)依据法规性质的环境标准,给定其有效时间、有效期。2)超过时效期的环境检测活动,则被判定无效,或不符合环境监管理的有效性。
3、分类: 1)管理类: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中的时效期间。2)检测技术的时效期间。
4、规定: 1)CMA资质证书:见证书上的规定。有效期间,最长为6年。2)有证标准物质:有效期见证书中的规定,一般为3年。3)大型仪器性能鉴定:有效期,见鉴定证书中规定。不同仪器,有效期1~3年。4)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每年一次;管理评审,12个月一次;监测报告保存期限,通常不少于6年。5)采样保存期间:要求在规定保存期的期间内,完成检测。不同的检测项目,具体规定见其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
5、延展: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的规定:1)仪器预热时间;2)样品预处理(加热,消解,冷却,恒温,振荡,蒸馏)时间;3)滴定速度(时间);4)其他。
【每日一题】- 88 环境监测《分包》
1、含义: 环境监测机构将少量没有检测资质认定的项目,分给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协助分包方完成全部检测委托任务的检测。因此说,分包是一种分包检测。
2、要求: 1)监测机构实施分包前,应建立和保持分包的管理程序,并在业务洽谈、合同评审和合同签署中予以实施。2)具体分包项目及其承担分包项目的检测机构,应事先征得委托人的同意。3)出具检验报告时,应将分包项目予以清晰标明。
3、管理: 1)检测机构对分包结果向客户(委托方)负责。2)对分包方资质和能力进行确认。3)对分包方监测质量进行监督或验证。4)不得进行二次分包。
【每日一题】- 89《可追溯(性)》
1、含义: 它是指探索事件事物产生的由来〈源头)。对于环境监测来说,可溯源是质量管理的一个新概念。它是对影响数据准确性的某种因素,可追查到发生的源头等因素。
2、应用: 1)RB/T214-2017:4.5.20: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归档留存,保证期具有可追溯性。2)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通知:第十七条,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过程及结果,应形成报告并附验证或确认全过程的原始记录,保证方法验证或确认过程可追溯。第十九条,开展现场测试或采样时,…保证观场测试一或或釆样过程客观、真实和可追溯。第二十条,样品在制备前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注意保持样品标识的可追溯性。第二十三条,(二)在保证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的前提下,可使用电子介质存储的报告和记录代替纸质文件存档。
【每日一题】- 90 环境监测《留痕》
1、含义: 是指为表征监测数据、结果真实可信所保留的痕迹。
2、意义: 1)是可追溯的一种表征方式。2)是可视化的一种原始记忆。3)留痕的规定源于对记录的更改,更可以扩展到监测活动中的可追溯的内容,其中包括安全警示(设施与操作)等方面。
3、方式: 1)即时照片的痕迹原件;2)采样活动地点的"定位"信息技术所留“记录”。
4、溯源 :1)RB/T041-2020(6.4)管理体系:“所有对记录的更改(包括电子记录)实现全程留痕。2)早些时候,国市监检测[2018]245号通知的第十六条中,也有同样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