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贝尔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gAhyu_Wglz-XEozWXJpTYA
书名: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
作者名:贝尔特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2014-7
页数:405
内容介绍:
本书以社会理论大师为纲,简明扼要地勾勒了20世纪以来社会理论的发展全貌。作者以简洁易读的文字展现了社会理论具有挑战性的阐释,涵盖了社会理论界的关键人物和古典学派的思想,包括涂尔干、列维-斯特劳斯、帕森斯、默顿、卢曼、亚历山大、米德、戈夫曼等。作者架设了一座沟通哲学与社会理论的桥梁,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讨论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的理论及其贡献,还囊括了大量最新材料,包括法国实用主义哲学和文化社会学、齐格蒙特•鲍曼、乌尔里希•贝克、曼纽尔•卡斯特尔、迈克尔•曼、萨斯奇亚•萨森、兰德尔•柯林斯、西达•斯考切波等当代社会思想家的成就。
❷ 《神秘博士12位博士,12个故事》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神秘博士:12位博士,12个故事》([英]尼尔·盖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2pi7vpv4M1d2IaJ4hufpLg
书名:神秘博士:12位博士,12个故事
作者:[英]尼尔·盖曼
译者:姚向辉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6
页数:485
内容简介:
·一个有两颗心脏的外星人,是这个种族中最后的幸存者,乘着他的“蓝盒子”时空飞船在宇宙中旅行,与恶势力对抗,保护星球文明。有时候他会带上人类旅伴。他带你看瑰丽的宇宙奇景,窥探历史悬案的真相,体验最危险的冒险,感受世间善恶的真谛。然而,旅行总会结束,你必须带着一颗燃烧的 心回归平淡的生活。你会毫不犹豫地跟他走吗?
作者简介:
第一代博士:博士的大手——欧因•科弗:爱尔兰儿童文学桂冠作家,“阿特米斯奇幻历险” (同名动画电影由迪士尼制作,于明年上映)
第二代博士:无名之城——迈克尔•斯科特:“炼金术师”系列
第三代博士:命运之矛——马库斯•塞奇威克:普林兹文学奖,布兰福博斯儿童文学奖,《仲冬之血》《我持剑的手在歌唱》
第四代博士:邪恶之根——菲利普•瑞弗:卡内基文学奖,《亚瑟在此安息》
第五代博士:舌尖——帕特里克•奈斯:卡内基文学奖,“混沌三部曲”
第六代博士:借取之物——蕾切尔•米德,“血族学院”系列
第七代博士:涟漪效应——马洛丽•布莱克曼,“圈与叉”系列,红房子童书奖,奇幻小说大奖
第八代博士:孢子——亚历克斯•斯卡罗
第九代博士:巴比伦巨兽——查理•西格森 “敌人”,“少年邦德”
第十代博士:闹鬼小屋谜案——德雷克•兰迪:红房子童书奖,“怪侠SP”
第十一代博士:无点钟——尼尔•盖曼:卡内基文学奖,雨果奖,星云奖《美国众神》“睡魔”《好兆头》
第十二代博士:灯光熄灭——霍莉•布莱克:“奇幻精灵事件簿”
❸ 《心灵、自我和社会》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心灵、自我和社会》(乔治·赫伯特·米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AjVPe79jmu9wcb0tba9alA
书名:心灵、自我和社会
作者:乔治·赫伯特·米德
译者:霍桂桓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6
页数:443
内容简介:
《心灵自我和社会》是米德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社会心理学三十年的记录和总结,全面展示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米德从社会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以进化的观点论述了人的心灵和自我在社会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突出了有机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开创了在社会层面上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他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心理学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作者是乔治·赫伯特·米德。
作者简介:
乔治·赫伯特·米德,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美国奥伯林学院。1887年进哈佛大学深造。1888至1891年留学欧洲,曾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进修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1891至1894年与杜威同时任教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结成密友。1894年随杜成到芝加哥大学任教授,并一道加入美国实用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1904年杜成离开该校后接任哲学系主任,直至逝世。其教学声望卓着,但着述不多,其同事和学生在他死后将他的讲稿、速记稿和札记等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主要着作有:《当代哲学》(1932)、《心灵、自我和社会》(1934)、《19世纪思想运动》(1936)、《行动哲学》(1938)。
❹ 《破釜沉舟心理追兇》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破釜沉舟》((英)薇儿·麦克德米德/Val McDermid)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Fe3yM1lvra0oU5jWq-hH6g
书名:破釜沉舟
作者:(英)薇儿·麦克德米德/Val McDermid
译者:沈丽凝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30
页数:408
内容简介:
★J.K.罗琳钟爱的犯罪小说家,英国犯罪小说大师、钻石匕首奖得主薇儿•麦克德米德经典系列
★高分同名英剧原着,即将被重拍成美剧
★男侧写师和女警官强强联手,探索意识最深处的罪恶
——————
内疚和悲伤令长期搭档心理学家托尼和女警官卡罗尔产生嫌隙
但他们互不说话,并不代表杀戮就会停止!
有人在杀女人。这些死者都和卡罗尔有几分相像。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方向。思考不该思考的事,似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托尼和卡罗尔被逼到墙角,必须为了自己和对方睁野此,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投入地战斗!
——————
我看到薇儿对我化名写的侦探小说《布谷鸟的呼唤》的评论后,在自家的厨房高兴得上蹿下跳,尖叫不止。我非常高兴,因为我认为薇儿是这一领域的大师。我热爱薇儿的作品。
——J.K.罗琳
我爱薇儿•麦克德米德写下的每一个字。你如果还没读过她的作品,只能说上天对你不公。
——哈兰•科本
媒体推荐
麦克德米德那些标志性的风格仍在:伏脉千里,细节迷人,收网时悬念迭出,而男女主人公纠缠复杂的关系也依然那么引人入胜。
——《科克斯评论》
麦克德米德依悉迅然无可匹敌!杰作!
——《观察家》
从这部极佳的作品来看,麦克德米德仍然处于巅峰状态。你不读完最后一句话,绝不会放下书。
——《环球邮报》
麦克德米德把与故事无关的所有东西全部毫无犹豫地抛弃,她的忠实读者将急不可耐地期待下一部作品。
——“利兹爱书”
麦克德米德的第八部以心理学家托尼和女警官卡罗尔为主角的小说横空出世!喜欢这个侦探组合的读者不可错过。
——《出版人周刊》
黑暗,紧张,迅速。麦克德米德的粉丝肯定会喜欢的。
——《爱尔兰星期日镜报》
麦克德米德在这本书里没描绘那么多可怕的细节,但那个狡猾的连环杀手却因此更加可怕。可以把这本书当成连环杀手小说来读,也可以把它当作描绘心理学家托尼和女警官卡罗尔的复杂故事来读。
——《文学评论》
资深的犯罪小说读者将沉浸在这位经验丰富的惊悚作家大师级的紧张行文,复杂人物和无尽的谜题中。
——《书单》
纯粹的阅读之乐。欢迎归来,犯罪小说女王!
——《佛罗里达联合时报》
《破釜沉舟》是部高水平之作,引人入胜……麦克德米德仍然稳坐王座。在很多方面都令人满足。
——《至乐悬疑杂志》
一部睿智的惊悚小说,情节峰回路转,悬疑性很高,作者在此书里将自己描绘人物关系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人物还是一如既往地立体、丰富。
——《神秘现场》
引人入胜的娱乐小说,在各方面都很完美。你在读这本书时,根本找不到理由停下。这个系列越来越好了。托尼和卡罗尔,不管在一起还是分开,都那么迷人。他们命运的最新变化不容错过——不管你追了这个系列很久,还是刚刚上册。
——Bookreporter.com
麦克德米德一如既往,为日常生活增添了恐怖的变故,加之她对人性的敏锐观察,使得这本书成为名副其实的一读就停不下来之作。
——《北安普敦电讯报》
作者简介:
薇儿•麦克德米德(Val McDermid,1955-)
英国当代除J.K.罗琳外最受欢迎女性犯罪小说作家。包揽这一类型所有奖项:钻石匕首奖,爱伦•坡奖,安东尼奖,巴里奖,夏洛克奖……
出生于苏格兰东部海滨小镇,十七岁便进入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女子学院学习,是毕业于苏格兰公立学校、又进入该学院的第一人。在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听懂她的方言。
毕业后接受两年培训,当起脊源记者。二十一岁那年写了一本探索生命意义的小说,结果没有一家出版公司愿意出版。但她的一位演员朋友认为这本书可以改编成舞台剧。于是,薇儿•麦克德米德成了剧作家,但仍不成功,最后惨遭代理人抛弃。
其后,薇儿开始尝试自己最喜欢的推理类型。1987出版第一部推理小说《谋杀报道》,一举成名。出版三部作品后放弃记者工作,全职写作。
主要作品有林赛•戈登系列,凯特•布兰尼根系列,“心理追兇”系列,以及《刑场》和《黑暗的领域》等非系列作品。
❺ 《心灵,自我与社会(平装)》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心灵,自我与社会 (平装)》(米德 (Mead))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rJPc9RaF_PE9fO-IR8aJXA
书名:心灵,自我与社会 (平装)
作者:米德 (Mead)
译者:赵月瑟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2年2月1日
页数:343 页
《心灵,自我与社会》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❻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美] 西恩·麦克米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ptKo7mKDTfmMy_9Ucj0bEg
书名:奥斯曼帝国的终结
作者:[美] 西恩·麦克米金
译者:姚志宏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8-1
页数:594
内容简介:
1911-1923年之间,一系列战争逐渐吞噬了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人们都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这段历史,但其实他们知道的还远远不够,本书作者西恩•麦克米金根据最新披露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崭新的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根据作者对今年来公开的奥斯曼和俄国档案的突破性研究发现,《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揭露出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战后中东地区不稳定新局势的战略深层原因。
通过令人惊叹的讲故事能力,麦克米金以奥斯曼帝国的角度重新创造书写了一段史诗。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描述多重复杂、有多个交战方的战争时,他可能秉持一名真正学者的克制,对各方保持中立的态度。
另一方面,哪烂大麦克米金在本书中出色地重构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奥斯曼帝国的倾覆,记录了现代土耳其的诞生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瓜分帝国的领土,对奥斯曼帝国灭亡过程中的种族、宗教屠杀,人口强制迁徙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通过本书,现代中东各方面问题的源头得以为大众所知。
---------------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历唯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上下册)》(平装+精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美] 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美]罗伯特·L. 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平装+精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精装)[英]理乍得·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李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兹曼
29《黑火药时代:中国、军事创新与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美]欧阳泰
30《当代欧洲史》[美]斯图尔特·休斯
31《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日]宫崎正胜
32《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美]查尔斯·曼恩
33《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美]查尔斯·曼恩
34《专家之死》[美]托马斯·尼克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荷]弗雷德·斯皮尔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推荐,2015年纽约军事论坛亚瑟·古德泽特图书奖获奖图书。内忧外患时,一次次充满艰辛和血腥的改革,奥斯曼帝国的终结,现代中东的诞生。
1. 一本理清现代中东问题源头的重要历史着作。
2. 2015年纽约军事论坛亚瑟·古德泽特图书奖获奖图书。
3. 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誉为“对奥斯曼帝国的精心研究和探索”。
4. 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将奥斯曼帝国晚期纷繁复杂的诸多事件编织为一个引人注目且见解独到的故事。
5. 见识丛书,装帧设计精美,内容独到深刻,有颜值,有内涵。
------------------------------
【名家推荐】
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了精心研究和探索,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使当代中东的局势变得复杂化。 这本书解释了现代土耳其,伊拉克和叙利亚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该地区的分裂如何影响其未来。学者和关心中东局势的人都将从阅读本书中受益。——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
一次更深度的解释……书中独到以及富有感染力的部分要数安纳托利亚东部和高加索地区的俄罗斯人与土耳其人之间的战斗。麦克米金先生对这段历史的与其他历史学家相比独树一帜。 首先,他对当时土耳其官方深表同情,他的视角更接近当时土耳其的官方路线,而不是后期一些勇敢的土耳其自由派所采取的修正主义,自我批评的方式。 其次,在研究沙皇档案的基础上,他对俄罗斯帝国的思想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见解。 麦克米金的作品为读者带来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修正焦点。——《经济学人》
一本有价值的学术作品……麦克米金通过奥斯曼和俄罗斯档案中以前不为人知的资料,谴责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中东局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英法两国在1916年“赛克斯 - 皮科特协议”中作出的决定的遗产。——《图书馆期刊》
权威性的作品……通常人们的注意力都在西方,但在东方奥斯曼帝国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细节同样需要关注……麦克米金认为,当战争升级时,各方首脑都被自己的短视和先入为主的的偏见阻碍,军事方面动作轻易地粉碎了任何理性的建议和规划……对想要进一步了解现代小亚细亚面对的破坏和混乱的人来说,麦克米金扣人心弦的故事叙述风格和文学派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源。——《出版人周刊》
发人深思.....虽然大多数关于现代土耳其诞生的故事都是一派欣欣向荣,但麦克米金看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断时续的崩溃,以及俄国革命后的短暂成功,这些成就揭示了奥斯曼帝国与德国盟友之间敌对行动的深层原因。——《科克斯》杂志
传统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研究集中在欧洲西部的战壕战争中,西恩•麦克米金则将突破性的档案研究和天才的历史叙述结合起来,讲述了“一战”中东方的故事。 从布尔什维克革命到亚美尼亚的种族灭绝,麦克凯恩把历史上最伟大的冲突之一的戏剧性和世界性的动荡事件编织成一个引人注目和有独到见解的故事。 正如莱昂·托洛茨基,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和温斯顿·丘吉尔这样的人物在这些页面上跨越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悄悄溜走,读者将从新的角度看到一些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关于第一次世界的战的书有很多,但很少有作品像本书一样重要且好读。——沃尔特•拉塞尔•米德,《上帝与黄金 : 英国、美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作者
西恩•麦克米金的《奥斯曼帝国的终结》像是一块土耳其软糖,旧帝国的味道、气味和记忆融汇在一段新的历史中。……作者以惊人的独创方式将所有大众熟悉但不连贯的线索汇集在一起:青年土耳其党、巴尔干战争、奥斯曼-德国联盟、加里波利、伊拉克、在高加索地区与俄罗斯惨烈的也是被遗忘的战争、对亚美尼亚的种族灭绝、黑海海战、阿拉伯劳伦斯的传奇故事。这本书填补了战争中被忽视的一面,追溯了现代中东的出现。——杰弗里•瓦夫罗,《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作者
这是一部真正的历史学术壮举,为现代中东的起源提供出一种新解读和独特见解.”——罗杰·克劳利,《地中海三部曲》作者
西恩•麦克米金呈现出一幅地狱般的全景图,描述了十二年来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以及其直到今天给世界带来的一些问题。——诺曼·斯通,《土耳其简史》作者
作者简介:
西恩•麦克米金(Sean McMeekin)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执教于土耳其的科赫大学。 作者以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见长,其所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俄国起源》获得一战研究协会图书奖,《奥斯曼帝国与德国对世界权力的追求》一书获得欧洲研究协会图书奖。另着有《一战倒计时》由新华出版社2013年翻译出版。
---------------
【译者简介】
姚志宏,毕业于南京大学英语系,现居西安,业余从事翻译和写作。
❼ 《当时忍住就好了(插画典藏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当时忍住就好了(插画典藏版)》([美]肯·林德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CguOJuBRveWPMSDxnE1okA
书名:当时忍住就好了(插画典藏版)
作者:[美]肯·林德纳
译者:钱峰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
页数:240
内容简介:
我们是否经常有以下境况:
因为心直口快,总是伤害无辜的亲近之人;
总为同一种事情发火,总被同一种“杠精”激怒;
作者简介:
[美] 肯·林德纳
美国金牌心理咨询师,深造于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矛盾性格心理学”创始人。
30年内,为数万人做过心理咨询,其中包括马特洛尔、莱斯特·霍特、桑吉·古普塔、罗宾·米德、安·克莉等知名人士。
他在哈佛大学所倡导的“情商自修课”十分火爆,受到众多学生和老师的喜爱。
❽ 求保罗·艾克曼的《情绪的解析》、《心理学家的面相术:解读情绪的密码》、《说谎》完整版PDF
心理学家的面相术:解读情绪的密码
第一章 跨越文化的情绪
这本书涵盖我过去四十年对情绪的研究,我相信有助于改善人的情感生活。我写的内容大部分根据自己的科学实验,或是其他研究情绪的科学家。我自己的研究专长是发展专门技术,以解读和测量情绪的脸部表情,在这个前提下,我能看见陌生人、朋友和家人脸上细微到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忽略的差别,借此我学到许多事情,因为个人时间有限,有些还没有得到实验的证明。当我所写的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时,会加入下述之类的话,“我观察到”、“我相信”、“我觉得似乎是…”。如果我写的内容是根据科学实验,则会在书末的附录具体注明相关的研究。
本书的内容大部分和我对跨文化脸部表情的研究有关,我对心理学的整体看法(特别是关于情绪的部分),因为出现新证据而彻底改变。这些发现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日本、巴西、阿根廷、印尼和前苏联,我因此发展出自己对情绪本质的看法。
我在一九五○年代末期开始做研究时,对脸部表情并没有兴趣,当时引起我兴趣的是手部动作。我为手部动作分类的方法,可以分辨忧郁的病人属于精神官能症还是精神病,并显示病人接受治疗后进步的情形1。到一九六○年代初期,还没有发展出任何工具,可以直接精确地测量忧郁的病人复杂而快速变化的脸部动作。我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所以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二十五年后,我发展出一种测量脸部动作的工具,于是重新观看那些病人的记录影片,找出重要的发现,我会在第五章讨论。
机缘下,发现新大陆
若非两次幸运的机缘,我不会在一九六五年把研究焦点转到脸部表情和情绪。先是国防部研究计划推展局出乎意料之外拨给我一笔经费,用来研究跨文化的非口语行为。我并没有主动申请这笔经费,而是因为一桩丑闻(一项研究计划被用来掩饰镇暴活动),使得一项重要的研究被取消,而该项计划的预算必须在那个会计年度用于某个没有争议的海外研究,而我恰好走进必须消化这笔预算的人的办公室,他的妻子是泰国人,对彼此非口语沟通的差异感到惊讶,希望我找出非口语沟通中,什么是普世皆然的,而什么又是有文化差异的。我起初很不情愿,却又不想回避这个挑战。
计划之初,我相信表情和姿势都是从社交学来的,具有文化差异。我一开始徵询意见的人,也都抱持相同的看法,包括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葛瑞格利.贝特森(Gregory Bateson)、艾德华.霍尔(Edward Hall)、雷.博怀斯特尔(Ray Birdwhistell)和查理斯.欧斯古德(Charles Osgood)。达尔文(Charles Darwin)曾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我深信他是错的,没有详细阅读他的着作。
第二件幸运的机缘是见到席尔旺.汤金斯,他刚写完两本关于情绪的书,主张脸部表情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种族有共通性,可是缺少支持的证据。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同时把非语言行为的文章交给同一本期刊(他的文章是关于脸部的研究,我的文章是身体动作的研究)2,我恐怕不会阅读他的书,也不会认识他。
我对席尔旺想法的深度和广度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我认为他的想法可能是错的,就像达尔文一样。我很高兴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论据,不是只有一百年前的达尔文才反对米德、贝特森、博怀斯特尔和霍尔,表示这个议题还有讨论的空间。在着名科学家和前辈政治家之间有不同的说法,年方三十的我竟然有机会又有经费尝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表情是普世共通的吗?还是像语言一样,在各个文化中有独特的表现?我难以抵抗这个诱惑!虽然我不在意谁对谁错,但心里并不认为席尔旺是正确的。【原注1】(【原注1】研究结果和我的预期刚好相反,这样很好,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如果违反科学家的预期,反而更加可靠。大部分科学领域的情形刚好相反,如果结果和事前的预期相同的话,比较受人相信,因为偏见或错误的可能性会一再受到科学家重覆实验的传统所检证,以确定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不幸的是,这个传统并不存在行为科学界,实验很少被自己或别的科学家重覆检证。少了这种屏障,行为科学家比较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在第一个研究中,向五种不同文化的人(智利、阿根廷、巴西、日本和美国)展示照片,请他们判断各个脸部表情所显示的情绪,不同文化的人对大部分情绪都有共识,表示脸部表情可能是普世共通的3。另一位曾向席尔旺请益的心理学家卡罗.以撒德(Carrol Izard),对不同文化的人进行相同的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4。席尔旺并没有让我们知道对方的存在,当我们知道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做这项工作时,原本心怀不满,但就科学而言,有两组独立的研究者得到相同的结果,是比较好的。看来达尔文是正确的。
但有一个问题:虽然发现不同文化的人对脸部表情流露的情绪有共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聪明的人抱持相反的看法呢?并不是只有旅游者才认为日本、中国或其他文化中人的表情,具有非常不同的意义。玛格丽特.米德的门生博怀斯特尔是倍受尊重的人类学家,专精于表情和姿势的研究,在着作中谈到许多文化中的人会在不高兴时微笑,所以不接受达尔文的看法5。博怀斯特尔的主张符合文化人类学和大部分心理学的主流观点:任何在社交上重要的事,比如情绪的表达,都必然是学习的产物,所以在各个文化中是不同的。
我提出“表露的规则”【译注】(【译注】display rules,在动物学中译为“展示的规则”,但译者认为在本文译为“表露的规则”较贴切),以解释我的研究发现和博怀斯特尔的观察之间有何差异。我认为表露的规则是在社交中学来的,常常有文化差异,这些与表情有关的规则,会说明某人可以向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表现某种情绪,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公开的运动竞赛中,输家不会表现心里的难过和失望。表露的规则具体呈现于父母的告诫:“不要得意忘形”。这些规则会支配真实感受的情绪表达,或是减轻,或是夸大,或是完全隐藏,或是加以掩饰。6
我用一系列研究检验这个构想,结果显示日本人和美国人在独处时,看见手术和意外事件的影片时,会表现相同的脸部表情,可是当科学家和他们一起观看影片时,日本人比美国人更会以微笑来掩饰负面的表情。在独处时会表现与生俱来的表情,在公开的场合则会控制表情7。由于人类学家和大部分旅游者都是观察公开的行为,所以得到与我不同的结果。相反地,具有象征意义的姿势,比如点头称是、摇头拒绝、一切顺利的姿势,其实是有文化特性的8。就这一点而言,博怀斯特尔、米德和大部分其他行为科学家都是正确的,可是他们对情绪的脸部表情的看法,却是错误的。
我当时没有看出这种观点有一个漏洞,想尽办法反驳我研究结果的人也没有发现(比如博怀斯特尔和米德)。这个漏洞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可能从电影和电视中的卓别林与约翰.韦恩学得西方世界脸部表情的意义;来自媒体的学习,或是接触其他文化的人,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文化的人对我展示的白种人图片的情绪有相同的看法。我需要未受视觉干扰的文化,生活其中的人没有看过电影、电视、杂志,很少见过外来者,甚至不曾看过。如果他们对我展示的图片所代表的情绪,和前述受试者有相同看法的话,我才能证明自己的论点。
表情可有地域之别
带我进入石器时代文化的人是神经学家卡列顿.葛吉谢克(Carleton Gajsek),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世隔绝的高地工作了十几年,试图找出一种名为“库鲁病”(kuru)的原因,这种病杀死了新几内亚某个文化中半数的人,当地人相信是巫术造成的。我抵达时,葛吉谢克已经知道这种病是一种慢性病毒造成的,这种病毒会在出现症状前,在人体内蛰伏多年(爱滋病毒也是这类病毒),但还不知道这种病毒如何传染。(后来知道是经由食人的习俗传染,当地人并不吃敌人,死于战斗的敌人其实比较健康。他们只吃死亡的朋友,而这些人多半死于库鲁病。他们没有经过烹煮就食用,使疾病很容易散布。几年后,葛吉谢克因为发现慢性病毒,获得诺贝尔奖。)
幸运的是,葛吉谢克知道石器时代的文明不久就会消失,所以录下十几万尺的影片,记录两种文化的日常生活。他自己不曾看过这些影片,因为光是看一次就要花费大约六周的时间。
他很高兴有人基于科学的理由想检视影片,乐于借我。我和同事卫理.弗瑞生(Wally Friesen)花了六个月仔细检视影片。影片包括两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可以说明情绪的脸部表情具有共通性。首先,完全找不到我们所不熟悉的表情,如果脸部表情是学习而得的,与世隔绝的人就应该表现出新奇的表情,可是影片中没有我们不曾见过的表情。
但我们熟悉的表情也可能表示截然不同的情绪,虽然影片并没有显示每一个表情的前因后果,可是当看得出前因后果时,都能证实我们的解释。如果同样的表情在各个文化代表不同的情绪,不熟悉此文化的外来者就无法正确解读他们的表情。
我试着想象博怀斯特尔和米德会怎么反驳我的主张,他们可能说:“没有新的表情并没有关系,你看见的表情其实有不同的意义。你猜对意思是因为当地社会背景向你透露出迹象,你并未看见一个没有前因后果和当时背景的表情,如果有的话,你一定猜不到那个表情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个漏洞,我们把席尔旺从东岸请来我的实验室,和我们共度一周。
在他抵达之前,我们先剪接影片,使他只能看见脸部特写镜头下的表情,却不知道当时的社交背景。席尔旺的解读完全无误,他虽然没有看见社交背景,但对表情都提出正确的解释,他甚至能精确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出判断。卫理和我虽然能了解每一个表情所传递的情绪讯息,却只是根据直觉来判断,除了微笑以外,通常无法具体精确地说出脸部传递的讯息。席尔旺却能走到萤幕前,准确指出哪一个特定的肌肉动作代表该种情绪。
我们还请他对两种文化提出整体的印象,他说其种一个似乎非常友善,另一个则容易爆发愤怒,如果没有达到偏执程度的话,也非常多疑,而且有同性恋的情形。他所说的是安加文化(Anga),他的描述符合葛吉谢克的说法,这个文化会不断攻击试图建立官方机构的澳洲官员,邻族都知道他们极度多疑,男性在婚前都过着同性恋的生活。几年后,生态学家伊瑞纳斯.艾伯-亚贝费特(Irenaus Eibl-Eibesfeldt)试图与他们共处,结果却不得不逃走以保住性命。
之后,我决定投入脸部表情的研究,去新几内亚找出证据,支持我已知道是正确的事:至少某些脸部表情的情绪是有共通性的。我要找出测量脸部动作的客观方法,让每一个科学家都能客观认识席尔旺敏锐看出的脸部动作。
看相片说故事
一九六七年,我前往东南高地研究福尔人,他们住在海拔两千多公尺的小村庄。我不会说当地方言,但靠着几位在传教士办的学校学过简单英语的小男孩帮忙,可以把英语译成福尔语,再把福尔语译成英语。我带着几幅脸部表情的照片,大部分是原先研究已开发文化时,席尔旺给我的照片(第九页的附图是其中三张)。因为担心他们无法判读白种人的表情,我还带了几张从记录片选出的福尔人照片。我甚至担心他们可能因为以前没见过照片,而完全无法了解照片是什么东西。曾有几位人类学家宣称,没有见过照片的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看懂照片。不过福尔人没有这种问题,也不认为福尔人和美国人的照片有什么不同。问题在于我该怎么要求他们回应。
福尔人没有文字,所以无法要他们从清单中选出符合照片情绪的字。如果我念出关于情绪的字,又担心他们记不住,念出来的顺序也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于是我请他们把每一种脸部表情编成一个故事:“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照片中的人显现这种表情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又发生什么事。”可是没有用,我不知道问题出在翻译的过程,还是他们根本不懂我想要听什么,也可能是他们不了解我为什么要他们这么做,也说不定福尔人只是不愿意向陌生人说故事。
我花了很多时间才得到我要的故事,但每次会谈都弄得我和他们筋疲力竭。我猜我的要求对他们并不容易,可是仍不缺自愿者,他们有强烈的动机来看照片:我给每一位帮助我的人一块肥皂或一包香菸。他们没有肥皂,所以肥皂很重要;他们自己会种菸草,用烟斗来吸,可是比较喜欢我带来的香烟。
他们的故事大多符合照片中的情绪,例如,看到一张已开发文化会判断为哀伤的照片,他们大多会说这个人的小孩死了。棘手的是,在说故事的过程中,要证明不同的故事都符合一个特别的情绪,并不容易。我知道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还录下许多自发的表情,例如邻村的人见到朋友时愉快的样子。我会安排一些情境来诱发情绪。我录下两个男人玩乐器的声音,拍到他们第一次从录音机听到自己的声音和音乐时的惊讶和喜悦。我还用橡皮刀戳一位小男孩,拍下他和朋友的反应,他们觉得我在开玩笑。(我还算聪明,没有拿这个把戏用在成年男子身上。)这些片段的影片不足以成为我的证据,因为抱持相反看法的人,可以辩称我只是选择出现共通表情的少数场合。
几个月后,我离开新几内亚,心中并没有不舍,因为我渴望与人谈话,在那里没有人可以和我聊天,我也渴望吃点不一样的东西,我先前误以为自己会喜欢当地的食物,结果不然,我对芋头和芦荀已经感到厌烦。那是我一生最刺激的一次冒险,可是我仍担心自己并没有找出确切的证据。我知道福尔文化不久就会受到外界影响,而世上其他像福尔文化一样孤立的文化已经不多了。
返乡后,我偶然发现心理学家约翰.戴胥尔(John Dashiel)在一九三○年代用来研究小小孩如何解读脸部表情的方法,太小的孩子还不会阅读,无法从许多字中做选择,戴胥尔并没有要他们编故事(像我在新几内亚所用的方法),他的方法比较好,向小孩读一个故事,然后请小孩从许多照片中选出一张符合故事的照片,我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我重温新几内亚人编的故事,选出最常用来代表各种情绪的故事,这些故事很简单:“他的朋友来访,他很快乐;他很生气,快要吵起来了;他的小孩死了,非常伤心;他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是看到很难闻的东西;他看见新奇而出乎意料之外的东西。”
但最常用来描述害怕的故事有个问题,原来的故事是一只野猪造成的危险,为了避免有人想成惊讶或生气,我必须修改成:“他独自坐在家中,村庄空无一人,家里没有刀子、斧头或弓箭,一只野猪突然站在门口,他非常害怕地看着野猪,野猪在门口站了几分钟,不肯离开,他害怕野猪会来咬他。”
我安排几组照片,每组三张(下图为其中一例),请他们听完故事后从一组照片中选出一张,只需要指出照片即可。我做了好几组照片,以避免重复出现同一张照片时,他们会用消去法来选择:“喔,这张照片是小孩死掉时的照片,那张是准备吵架时的照片,答案当然是剩下的那一张。”
一九六八年底,我带着故事和照片回到新几内亚,还多了一组同仁帮忙收集资料9,以及许多罐头食品。我们的再度来临引起轰动,因为除了葛吉谢克和他的摄影师理查.苏连生(Richard Sorenson)(他在前一年帮了我很多忙),很少有外地人来访,更少有人会重游此地。我们去了几个村庄,当他们知道这次的要求很简单,各地的人就自动前来,他们喜欢这个工作,也很高兴能拿到肥皂和香烟。
我非常小心,确定团队里的人不会在无意中透露出正确的照片是哪一张,照片裱贴在纸上,背后有编号,只有从后面才看得见号码。展示照片的人不知道配合各个表情的照片编号是几号,负责记下答案的人也不知道前面的照片是什么。读完故事后,受试者指出照片,由一位工作人员写下那张照片的编号【原注2】。(【原注2】虽然我们非常谨慎,可是有一位坚持表情是学习而来、不是天生的人,却在十五年后说我们可能以某种方式暗示受试者应该选哪一张照片,他没有指出我们怎么透露答案,只是认定我们一定有透露,只因坚持表情必然有文化差异,就认定我们泄露答案。)
不出几个星期,我们已测试三百多人,占了该文化百分之三的人口,足够进行统计分析。快乐、生气、嫌恶和哀伤的结果都非常明确,害怕和惊讶则无法区分,很多人听了害怕的故事后,会把惊讶的相片当成害怕的表情,同样地,听了惊讶的故事后,常常选出害怕的相片。可是,害怕和惊讶都不会与生气、嫌恶、伤心和快乐混淆。直到今天,我还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无法区分害怕和惊讶,问题可能出在故事,或是这两种情绪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常常交织在一起,无法区分。在已开发的文化中,害怕和惊讶是可分辨的。10
在所有受试者中,除了二十三个人,其余都没有看过电影、电视或相片,也不会说英语,不曾住过任何西方殖民地或城镇,更没有为白种人工作过。这二十三个例外的人都看过电影、会说英语,曾就读传教士办的学校一年以上。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外界的受试者,和这些少数例外的人,在判断情绪时,并没有差别,男性和女性之间也没有差别。
我们又做了一个受试者觉得很难的实验,由当地会说英语的人读一个故事,请受试者假设自己是故事的主角,然后表现出故事中人可能有的表情。我录下九个人的反应,他们都没有参与前述实验,然后把未经剪接的录影带放给美国大学生看,如果表情有文化差异,这些大学生就无法正确解读他们的表情,可是不然,他们能正确区分各个情绪,只是无法分辨害怕和惊讶,就像新几内亚人一样。在此列出新几内亚人摆出四种情绪的照片。.
❾ 《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文化与承诺》(弯慧米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K4mptfbYLtUgYMyfZdec9g
书名:文化与承诺
作者:米德
译者:周晓虹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岁闹蚂:1987-1
页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