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易尚氏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周易尚氏学》(尚秉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xi8eMCDhvMznphMsXvdxJw
书名:周易尚氏学
作者:尚秉和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08-6-
页数:36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所取象外,又从《左传》、《国语》、《逸周书》特别是《易林》研究中许多人们久已不谈的佚象,并提出覆象、半象等说话,用以解释《周易》。对郑玄的爻辰说和虞翻的爻变法,则不予采取。又认为与《易经》,表示赞同。<br><br>
Ⅱ 《周书(全三册)》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周书(全三册)》((唐)令孤德棻)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dgV0UXVxHoZ0L1CIe77P6Q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4y6VTSJWi3_SseSn86-hPQ
Ⅲ 谁有中华再造善本,百度云,求地址。
《中华再造善本丛书》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分为五编进行,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中华再造善本》一期首先推出750种兼具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古籍善本影印出版
注意看图中右下角处,此处PDF高清格式的中华再造善本全套
《中华再造善本-金元编》部分目录
ZHSY000443 十三经注疏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44 魁本大字详音句读周易 元至正十二年梅隐书堂刻本
ZHSY000445 周易 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ZHSY000446 伊川程先生周易经传 元刻本
ZHSY000447 晦庵朱文公易说 元刻本
ZHSY000448 周易程朱传义音训 元至正六年虞氏务本堂刻本
ZHSY000449 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 元延祐二年圆沙书院刻本
ZHSY000450 程朱二先生周易传义 元至元二年碧弯书堂刻本
ZHSY000451 东古郑先生易翼传 元大德十一年庐陵学官刻本
ZHSY000452 易学启蒙通释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53 周易象义 元刻本
ZHSY000454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 元刻本
ZHSY000455 易纂言外翼 元刻本
ZHSY000456 周易系辞述 元刻本
ZHSY000457 周易本义集成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58 学易记 (元)李简撰 元刻本
ZHSY000459 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 (元)董真卿撰 元刻本
ZHSY000460 周易经义 (元)涂溍生撰 元刻本
ZHSY000461 周易郑康成注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ZHSY000462 尚书注疏 蒙古刻本
ZHSY000463 书集传 元至正十一年德星书堂刻本
ZHSY000464 书集传 元刻本
ZHSY000465 书集传辑录纂注 元延祐五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
ZHSY000466 朱子订定蔡氏书集传 元刻本
ZHSY000467 尚书通考 元至正刻本
ZHSY000468 书义矜式 元刻本
ZHSY000469 直音傍训尚书句解 元敏德书堂刻本
ZHSY000470 详音句读明本大字毛诗 元至正二十七年盱南孙氏刻本
ZHSY000471 魁本大字详音句读毛诗 元刻本
ZHSY000472 附释音毛诗注疏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73 诗集传 元刻本
ZHSY000474 诗童子问 元至正三年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ZHSY000475 诗集传附录纂疏 元泰定四年建安刘君优翠严精舍刻本
ZHSY000476 诗集传通释 元至正十二年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
ZHSY000477 明经题断诗义矜式 元刻本
ZHSY000478 诗经疑问 元至正七年建安书林刘锦文刻本
ZHSY000479 直音傍训毛诗句解 元刻本
ZHSY000480 诗经旁注 元罗祖禹刻本
ZHSY000481 诗经旁注 元罗祖禹刻本
《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部分目录
ZHSY000055 春秋集注 宋宝祐三年临江军庠刻本
ZHSY000056 春秋集注 宋德祐元年卫宗武华亭义塾刻本
ZHSY000057 春秋繁露 宋嘉定四年江右计台刻本
ZHSY000058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论语 宋刘氏天香书院刻本
ZHSY000059 论语集说 宋淳祐六年湖頖刻本
ZHSY000060 孟子或问纂要 宋刻本
ZHSY000061 中庸辑略 宋刻本
ZHSY000062 四书章句集注 宋嘉定十年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递修本(论语孟子)及宋淳祐十二年当涂郡斋刻本(大学中庸)
ZHSY000063 经典释文 宋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064 尔雅 宋刻本
ZHSY000065 尔雅疏 宋刻宋元明初递修公文纸印本
ZHSY000066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解 宋庆元六年浔阳郡斋刻本
ZHSY000067 群经音辨 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学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068 说文解字 宋刻元修本
ZHSY000069 新集古文四声谱 宋刻本
ZHSY000070 隶韵 宋刻拓本
ZHSY000071 隶韵 宋刻拓本
ZHSY000072 龙龛手镜 宋刻本
ZHSY000073 广韵 宋刻本
ZHSY000074 钜宋广韵 宋乾道五年建宁府黄三八郎刻本
ZHSY000075 集韵 宋刻本
ZHSY000076 切韵指掌图 宋绍定三年越州读书堂刻本
ZHSY000077 韵补 宋刻本
ZHSY000078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宋绍定三年藏书阁刻本
ZHSY000079 押韵释疑 宋嘉熙三年禾兴郡斋刻本
ZHSY000080 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 宋刻本
ZHSY000081 史记 宋乾道七年蔡梦弼东塾刻本
ZHSY000082 史记 宋淳熙三年张杅桐川郡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
ZHSY000083 史记 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
ZHSY000084 汉书 北宋刻递修本
ZHSY000085 汉书 庆元建安刘元起刻本
ZHSY000086 汉书 宋蔡琪家塾刻本
ZHSY000087 汉书 宋嘉定十七年白鹭洲书院刻本
ZHSY000088 后汉书 北宋刻递修本
ZHSY000089 后汉书 北宋刻递修本
ZHSY000090 后汉书江南东路转运司刻本
ZHSY000091 后汉书 宋王叔边刻本
ZHSY000092 后汉书 宋白鹭洲书院刻本
ZHSY000093 后汉书 黄善夫本
ZHSY000094 三国志 宋衢州州学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095 三国志 宋刻本
ZHSY000096 晋书 宋刻本
ZHSY000097 宋书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098 南齐书 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
ZHSY000099 梁书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100 陈书 宋刻宋元递修本
ZHSY000101 魏书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102北齐书宋刻元明递修本
ZHSY000103 周书 (唐)令弧德棻撰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ZHSY000104 南史 (唐)李延寿撰 宋刻本
ZHSY000105 北史 (唐)李延寿撰 宋刻本
《中华再造善本-明清编》部分目录
├─明清001-050
│ 五经文字+(唐)张参撰+清初席氏酿华艸堂影宋抄本.pdf
│ 仪礼+(汉)郑玄注+明嘉靖吴郡徐氏刻三礼本.pdf
│ 六艺论+(汉)郑玄撰(清)陈鳣辑+清干隆四十九年陈氏裕德堂刻本.pdf
│ 剪绡集+(宋)李龏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pdf
│ 吴中水利通志++明嘉靖三年锡山安国铜活字印本.pdf
│ 周礼+(汉)郑玄注+明嘉靖吴郡徐氏刻三礼本.pdf
│ 唐中兴闲气集+(唐)高仲武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pdf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宋)黄升辑+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pdf
│ 唐秦隐君诗集+(唐)秦系撰+清影宋抄本.pdf
│ 回回馆译语+清初刻本.pdf
│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清影元抄本.pdf
│ 大明一统志+(明)李贤、万安等纂修+明天顺五年内府刻本.pdf
│ 大明会典+(明)徐溥等纂修+明正德六年司礼监刻本.pdf
│ 字鉴+(元)李文仲编+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元抄本.pdf
│ 孝经列传+(明)胡时化编集+明万历刻本.pdf
│ 小学五书+(宋)张时举编+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pdf
│ 建文朝野汇编+(明)屠叔方撰+明万历刻本.pdf
│ 新刊眞楷大字全号缙绅便览++明万历十二年北京铁匠衚衕叶铺刻蓝印本.pdf
│ 新刊金文靖公前北征录新刊杨文敏公后北征记+(明)金幼孜撰(明)杨荣撰+明弘治十七年刘氏安正堂刻本.pdf
│ 春秋国华+(明)严讷辑+明万历活字印本.pdf
│ 春秋存俟+(明)余光余飏撰+明弘光元年文来阁刻本.pdf
│ 李羣玉诗集+(唐)李羣玉撰+清道光四年黄氏士礼居影宋抄本.pdf
│ 梅花衲+(宋)李龏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pdf
│ 楚辞+(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pdf
│ 武经七书++清影宋抄本.pdf
│ 殿阁词林记+(明)廖道南撰+明嘉靖刻本.pdf
│ 毛诗稽古编+(清)陈启源撰+清抄本.pdf
│ 汗简+(宋)郭忠恕撰+明弘光元年冯舒抄本.pdf
│ 汴京遗迹志+(明)李濂撰+明嘉靖二十五年自刻本.pdf
│ 河防一览+(明)潘季驯撰+明万历十八年自刻本.pdf
│ 班马字类补遗+(宋)李曾伯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pdf
│ 皇明职方两京十三省地图表+(明)陈组绶撰+明崇祯九年刻本.pdf
│ 碧云集+(南唐)李中撰+清道光四年黄氏士礼居影宋抄本.pdf
│ 台阁集+(唐)李嘉祐撰+清初影元抄本.pdf
│ 虚斋乐府+(宋)赵以夫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pdf
│ 西湖游览志+(明)田汝成撰+明嘉靖二十六年严宽刻本.pdf
│ 西番译语++清初刻本.pdf
│ 诗外传+(汉)韩婴撰+明沈氏野竹斋刻本.pdf
│ 读易馀言+(明)崔铣撰+明崔氏家塾刻本.pdf
│ 通雅+(清)方以智撰+清康熙五年姚氏浮山此藏轩刻本.pdf
│ 郑学十八种+(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清抄本.pdf
│ 酒边词+(宋)向子諲撰+清光绪十四年王□刻宋名家词本.pdf
│ 重续千字文+(宋)葛刚正撰并篆注+清影宋抄本.pdf
│ 雕菰楼易学+(清)焦循撰+稿本.pdf
│ 鸡肋编+(宋)庄季裕撰+清初影抄元抄本.pdf
│ 高昌馆课++明抄本.pdf
│ 高昌馆译书++清初刻本.pdf
│ 髙常侍集+(唐)高适撰+清初影宋抄本.pdf
│ 鲍氏集+(南朝宋)鲍照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pdf
│ 黑鞑事略+(宋)彭大雅撰(宋)徐霆疏证+明嘉靖二十一年抄本.pdf
Ⅳ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b59QrbRP552pt-Yit55DQ
书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页数:69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第一种;“夏商周断代工程”是 中国大陆“九五”期间的重大科研项目。这项工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时期的年代进一部科学化、量化,为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典籍中所得到公认的古代纪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着手点。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于这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点,因而是年代学研究上不可回避的。这一分界点的推定,对其后的西周来说,影响到王年数的估算;对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积年的起点,如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所述:“在年代学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牵联的,要求得殷代的绝对年代,首先要确定周代元年。”
从年代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还在于这是一个可能的突口,由于伐纣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战国)及其后文献中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叙述较多,而且含有若干历日和天象的记录,给运用天文历法知识进行推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使学者们能够在没有确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数的情况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实上,自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这种推算的尝试。因为文献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学者间对材料的理解有异,所采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们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当大的悬殊。尽管如此,每位学者所走过的道路,总是有今天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只有在总结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后,我们才有希望前进一步。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启动。在现划论证和组织项目期间,有关学科的专家都对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这一关键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工程已建立的9个课题中,专门设置了“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下属4个专题:“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结合起来,尽可能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达列比较深入的阶段,大家迫切感觉到这个疑难课题上广泛借鉴和总结前人学说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学术文献数量非常繁复,资料极为分散,有些论着在几处大图书馆也难寻觅,造成研究工作的严重障碍。因而提出了蒐集编辑(还有翻译)这方面文献的设想。这一行动从年3月发轫,经过3个来月的时问,真正做到“竭泽而渔”,共辑集到各家论着一百多篇,随后精选出有代表性的57篇,结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这本书。
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关于武王克商之年的说法计有30多种,现在本书所反映的说法竟有44种。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本书的成绩。(以上内容系节录自李学勤所作序) 。
作者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篇目如下:
一、选编说明
二、古代学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览表
三、近现代研究论文:
1.公元前1127说
论武王克殷年代,谢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说
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吴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日)岛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说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彻郎 撰。
4.公元前1112说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刘朝阳 撰。
5.公元前1111说
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董作宾 撰。
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严一萍 撰。
用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证,郑天杰 撰。
6.公元前1106说
西周考年,张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张闻玉 撰。
7.公元前1105说
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说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黎东方 撰。
9.公元前1093说
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说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88年说,(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说
西周断代和年历谱,(日)白川静 撰。
12.公元前1076说
伐纣之记载检讨,丁骕 撰。
13.公元前1075说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唐兰 撰。
14.公元前1071说
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说
西周年代综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张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读王国维《周开国年表》后记,刘启益 撰。
16.公元前1066说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说
关于商、殷的一些新闻,(美)哈特纳 撰。
西周的年代与历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说
周初的绝对年代,(日)山田统 撰。
19.公元前1059说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彭瓞钧 撰。
20.公元前1057说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张钰哲、张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说
武王克殷年考,章鸿钊 撰。
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说
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说
三代年表,(英)叶慈 撰。
24.公元前1049说
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说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维 撰。
26.公元前1045说
西周之年历,(美)倪德卫 撰。
《竹书纪年》与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赵光贤 撰。
27.公元前1044说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说
晚商的绝对年代,(美)吉德炜 撰。
29.公元前1040说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卫 撰。
武王伐纣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说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说
周武王克殷日历,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韩)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说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黄宝权、陈华新 撰。
33.公元前1027说
最初可纪之年代,梁启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高本汉 撰。
商殷与夏周的年代问题,陈梦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万里 撰。
周初年代平议,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说
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徵的结果及其处理的方法,劳干 撰。
35.公元前1024说
试论西周纪年,(日)平势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说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论着要目:
--------------------------------------------------------------------------------
1.1130B.C.
林春溥据《毛诗正义》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2.1127B.C.
谢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8.29期
3.1123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4.1122B.C
刘歆,《世经》,《汉书‧律历志》。
绍雍,《皇极经世》。
刘恕,《通鉴外记》。
郑樵,《通志》。
金履祥,《通鉴前编》。
马端临,《文献通考》。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燕京学报》1929.12.6。
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2卷1期1929。
岛邦男,〈克殷年月考〉,《东洋学》14号1965。
岛邦男,〈伐殷考〉,《文经论丛》创刊号1965.11。
岛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说〉,《甲骨学》第11期1976。
5.1118B.C
成家彻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订版),《西周史论文集》。
6.1117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商务印书馆。
7.1116B.C
皇甫谧,〈帝王世纪〉引,《丛书集成本》。
8.1112B.C
刘朝阳,《周初历法考》。
刘朝阳,〈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势和今后出路〉,
《天文学报》1卷1期1953。
9.1111B.C
一行,〈大衍历议〉,《新唐书‧律历志》。
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之西周年历谱〉,《史语所集刊》1952。
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3期。
严一萍,《何尊与中国年代》。
严一萍,〈从利簋铭看伐纣年〉,《中国文学》新8期。
郑天杰,〈周初历法与周初年代〉,《史学汇刊》11期1981。
10.1106B.C
张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
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
11.1105B.C
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历的研究〉,《上海博物馆集刊》1982。
12.1102B.C
黎东方,〈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台北)学生书局1975。
13.1093B.C
葛真,〈用日食、月相来研究西周的年代学〉,《贵州工学院学报》1980.2。
14.1088B.C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引〉,据巴纳(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15.1087B.C
白川静,〈西周断代和年历谱〉,《金文通释》第5卷。
16.1078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引,商务印书馆。
17.1076B.C
丁骕,〈西周王年与殷世新说〉,《中国文字》新4期1981.7。
丁骕,〈西周王年新说更正〉,《中国文字》新5期198112。
丁骕,〈伐周之记载检讨〉,《中国文字》新13期1990.2。
18.1075B.C
唐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1955.3。
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在位年数〉,《文史》第13期。
19.1071B.C
李仲操,〈对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论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20.1070B.C
殷历家据《易纬‧乾凿度》推算
邹伯奇,〈太岁无超辰说〉,《学计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张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阳考古四十年》。
刘启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5。
21.1067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学古录》。
22.1066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学古录》。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国天文学史研究》。
23.1065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岁星考〉(按董作宾推算),《邃雅堂学古录》。
哈特纳,〈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届科技史国际会议论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与历法〉,《西周史论文集》。
24.1063B.C
山田统,〈周初的绝对年代〉,《大陆杂志》15卷5.6期。
25.1059B.C
彭瓞钧,〈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行星天文学〉,《美国天文学通报15》1983。
26.1057B.C
朱右曾,张汝舟据《逸周书集训校释》推算。
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19期1978。
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1979.10。
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1985.5。
27.1055B.C
章鸿钊,〈中国古历析疑〉,科学出版社1958。
荣孟源,〈试谈西周纪年〉,《中华文史论丛》1980.1。
28.1051B.C
高木森,〈略论西周武王的年代问题与重要青铜彝器〉,《华学月刊》1980.11。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陆杂志》82卷4期1991。
29.1050B.C
《今本竹书纪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历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种》卷三。
叶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30.1049B.C
王保德,〈书经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纣的年代月日考〉,
《东方杂志》复刊后17卷7期1984。
31.1047B.C
林春溥,〈古史考年异同表〉(按《史记》推算),《竹柏山房丛书》。
32.1046B.C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维(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3.1045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历〉(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学亚细亚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国语》“武王伐纣”天象辨伪〉,
《古文字研究》第12辑。
夏含夷,〈《竹书纪年》与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辑。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陆杂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台湾)《中央图书馆馆刊》19.2.28.1986。
赵光贤,〈关于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1987.2。
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995.1。
34.1044B.C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国民杂志》1卷5期1941。
35.1041B.C
吉德炜(Keightley),〈晚商的绝对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渊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36.1040B.C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1040当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卫(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书纪年》解谜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纣年代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4。
37.1039B.C
何幼琦,〈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81.1。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问题〉。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西周年代学论丛》。
38.1035B.C
萧子显,《南齐书‧祥瑞志》。
39.1030B.C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历〉,《责善半月刊》1940.1.20。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责善半月刊》1941.2.1。
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说〉。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学史研究》1997.2。
40.1029B.C
黄宝权,〈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
41.1029B.C
梁启超,〈最初可记之年代〉,《饮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汉文史哲季刊》2.1.1931。
莫非斯,〈西周历朔新谱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
陈梦家,〈商殷与西周的年代问题〉,《历史研究》1955.2。
高本汉,〈殷代的兵器与工具〉,《瑞典远东博物馆刊》17期。
屈万里,〈西周史实概述〉,《史语所集刊》42.4.1971。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议〉,《香港中文大学学报》1974.1。
42.1025B.C
劳干,〈论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
化研究所学报》7卷1期1974。
劳干,〈论周初年代和召诰洛诰新证明〉,(台湾)《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
集‧历史考古组》1981。
劳干,〈从甲午月食讨论殷周年代的关键问题〉,《史语所集刊》64.1.1993。
劳干,〈殷周年代的问题─长期求证的方法及其处理的结果〉,
《史语所集刊》67.2.1996。
43.1024B.C
平势隆郎,〈试论西周纪年〉,《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
44.1018B.C
周法高,〈西周纪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学报》
第4卷1期1971。
Ⅳ 《虞初新志》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虞初新志》([清] 张潮 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KAcD7XQDPKxcVxjvHHWlbA
书名:虞初新志
作者:[清] 张潮 辑
豆瓣评分:8.7
出铅神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11
页数:285
内容简介:
《虞拍宴初新志》二十卷,清初张潮辑,王根林校点。虞初原是西汉武帝时人,曾据《周书》改写小说性质的《周说》900多篇,其后遂被当作小说的代称。明代有人辑集南槐贺亏北朝至唐代的传奇小说31篇,取名《虞初志》,张潮觉《虞初新志》所收范围太窄,便广收当时80多家200多篇作品,辑成《虞初新志》。
Ⅵ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魏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4y55L14gQkXhnvjDyIChrg
书名: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
作者:魏征
译者:吕效祖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7
页数:2048
内容简介: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政治,是治国最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作者简介: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河北巨鹿人。贞观元年(627年),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二年(628年),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在此期间,受命编撰《群书治要》,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贞观七年(633年),魏征代王珪为侍中。贞观十年(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编写《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贞观十二年(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着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贞观十六年(643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王力
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 1.如何学习古代文化常识论文
这学期选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原本选他是因为好奇,好奇到底会学些什么,可上了几节课后就深深的被他的魅力所迷住。通过这课,越发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引人折服。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文化蕴藏了他独有的风格。且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我选择几点简单谈下我的认识。 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表情达意的工具。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传说中的文字神是仓颉,《淮南子 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栗,夜鬼哭”。迄今为止,一直流传的最早的文字世上带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
(1)、金文,是住在铜器上的铭文。我国夏朝时期进入青铜时代,在出土的铜器中就铸了文字称为“金文”,又因这类文字在钟鼎上字数最多,所以又称其为“钟鼎文”。
(2)、篆,专家都认为是战国晚期秦国的文字,是官定的标准文字。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废除了六国的文字,形成新的文字“小篆”。
(3)、隶书,因小篆整齐又是长方形,结构是由均匀圆滑,各组成不方便书写。其特点是将圆滑转变取得线条,写成带方折的字形。
(4)、草书,是一种特定的文字,是从民间隶书发端萌芽来的。草书不但笔画勾连,字间勾连,而且形体高度简化,后来又出现了草书的变体,称“狂”。
2.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书籍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猜清首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鹖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穗数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uixuezhui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正敏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4.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哪个版本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者: 王力 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2-3页数: 116定价: 19.80元装帧: 平装丛书: 王力别集ISBN: 978730015206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先生主持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通论性经典专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十四个主题论述,半个世纪以来,历经多次重要编写修订,至今仍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姓名、礼俗、宗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作者强调要关注“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即是侧重研究普通人物的社会生活史,即社会史——关注社会文明的发展变迁,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分别是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和政治史关注的对象。
点评: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的六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
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
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收集要注意什么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
《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征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