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蛤蟆的油pdf

蛤蟆的油pdf

发布时间:2023-06-06 09:28:50

1. 京剧常识pdf

1.有谁给我启蒙一下京剧常识啊
彩旦俗称丑婆子,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

这类角色并不全是坏人,有的是用来前做念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比如《凤还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东施等。 还有一些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犷、豪放的妇女,例如《串龙珠》里的花婆,《四进士》里的万氏,《铁弓缘》里陈秀英的母亲等等,还有的是塑造了风趣、诙谐的艺术形象,例如《拾玉镯》的刘媒婆等。

2。武生,自然是生行中带武打的角色。

它在扮相上,与小生不同的是,小生绝大多数是没有胡子的,武生却是有的有胡子、挂髯口,有的不挂髯口。 武生的分类比较简单,主要分为长靠、短打两种。

长靠武生,一般是扎靠、穿厚底靴、使用长兵器,表现马上作战的居多。像《长坂坡》的赵云、《挑华车》的高宠、《青石山》的关平;也有挂髯口的,像《战宛城》的张绣、《战滁州》的脱脱、《一箭仇》的史文恭等。

短打武生,一般是不扎靠,外穿褶子、内穿箭衣,使用短兵器,进行步下短兵相接搏斗的角色,像武松、黄天霸、《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洗浮山》的贺天保,等。 不过,长靠和短打的区别,不能只讲服装形式,也不能绝对化。

像“水浒戏”《一箭仇》中的史文恭,他的身份是曾头市的教师爷,不能像部队将帅那样顶盔贯甲,所以不扎靠,穿的是一种行话叫“扎巾”的帽子,穿的是箭衣,但是他与卢俊义对枪的打法仍然属于长靠。 一直要到后面偷营、水擒的表演才属于短打。

勾脸戏 长靠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还要演一些勾脸的戏。戏曲术语,把角色按一定的图案往脸上涂抹油彩的化装方法叫作勾脸或揉脸。

武生演的勾脸角色,常见的有:《铁笼山》的姜维、《金钱豹》的豹子、《艳阳楼》的高登等。 猴儿戏 武生除了勾脸戏外,还要演“猴儿戏”,就是《西游记》故事里的孙悟空。

孙悟空也是勾脸的。一般来讲,生行的表演应当庄重,但猴戏必须毛手毛脚,这是京剧从昆曲班中沿袭下来的传统,历代的武生大师几乎没有不演猴戏的。

3。旦行是京剧中的后起之秀,在本世纪中,由于一大批旦角艺术家的崛起,创编了大量的优秀剧目,这一行当的表演艺术迅速发展,使得它一跃而上,超过老生,成了京剧最重要的行当。

旦角的门类也比较多,大致可以分为青衣、花旦如:《战宛城》中的邹氏、武旦、老旦等几个门类。 青衣,又叫正旦,扮演的都是性格端庄幽静的正面人物。

“青衣”一词来源也出在人物的服装上,许多戏里,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武家坡》的王宝钏、《汾河湾》的柳迎春等穿的都是一种朴素的青褶子,所以,大家就把正旦叫作青衣了。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像《二进宫》的李艳胡码妃穿的是龙(巾皮),《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一出场穿的也是所谓的凤冠霞(巾皮),到与父亲决裂以后,脱去宝衣,才换上了褶子。

划分青衣的标志主要还是人物性格和艺术特色。青衣的特色向来是以唱慧困为主,这有点像安工老生。

青衣的唱,主要是用假嗓,与前面介绍的小生有接近的地方。演唱的风格不但要清亮娇脆,还要有阳刚喷礴的音色,不能过于柔媚。

它的念白,也必须上韵,念韵白,不能念京白,为的是显出端庄凝重。 旦角中,比较复杂的是花旦。

花旦的门类很多,扮演的人物也很杂。 大多数是风流美艳、活泼可爱,也有刚健阿娜的。

穿戴服装各式各样,有的也念韵白,但更多的是念京白。 过去,花旦在表演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一般都要“踩跷”。

所谓“跷”,是一种木头做的假脚,用来模仿古代妇女的“三寸金莲”。而绑上这种假脚走台步,使身段,甚至开打表演,是一项需要经过艰苦训练的特技,行话叫作“跷工”。

1949年以后,戏曲界实行了“废跷”。现在的舞台上已经很难看见这样的表演了,“跷工”技艺也濒于绝迹了。

在花旦行中,扮演《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拾玉镯》中的孙玉娇、等天真烂漫小姑娘的,行话叫作“闺门旦”。闺门旦的表演舞蹈性比较强,身段玲珑活泼,富有舞蹈性。

唱工上的特点是运用的唱腔全是【西皮】调,或者是【南梆子】,不唱【二黄】腔调。 花旦中还有一类角色,现在在舞台上比较少见,那就是“玩笑旦”。

玩笑旦过去是一些“玩笑戏”中的主角,像《张古董借妻》里的沈氏、《打面缸》里的周腊梅、《打花鼓》里花婆、《荡湖船》里的船娘、《探亲相骂》里的城里亲家等等,只是这类“玩笑戏”今天已经在舞台上很难见到了。 我记得,有位专家在三十多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作《今人不懂“玩笑戏”》。

玩笑旦艺术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一定唱【西皮】、【二黄】,而是唱一些杂腔小调,像《张古董借妻》唱【吹腔】、《打面缸》唱的是【南锣】、《打花鼓》唱的是【风阳歌、鲜花调】,等等。 花旦中的泼辣旦,都是大方不拘,说打就打,说骂就骂的人物。

最典型的就是《刺巴杰·巴骆和》中的巴九奶奶马金定。这路角色有解近武旦的一面,但决不能演成纯粹的武旦。

她们在开打时,常使用大杠子,而且在过去也不踩跷与当时的花旦、武旦不一样,。
2.京剧脸谱知识
戏曲中,黄脸的方腊、白脸的庞吉庞太师,在历史上都不是坏人。

同是猴脸脸谱,脸谱造型也有不同。譬如大闹天宫时期的美猴王孙大圣与西天取经的孙行者、被封‘斗战胜佛’的孙悟空,脸谱有的表现出反抗精神、顽强和正义精神、还有的表现作为一个得了佛家“正果”的猴王形象。

(而且即使同一个人物的脸谱,不同艺术家也有丰富的不同谱式) 再如花果山上的猴帅、猴将形象。老猴通臂猿老成豁达、深谋远虑,墨猴形象主要以黑色等暗色为主。

八仙斗白猿中的白猿,显得机敏有趣,以较白的亮色为主(为了衬托剧情,额头上还有一个仙桃的图样) 假悟空六耳猕猴就显得狡诈多动。 同是天庭的星宿猴脸,觜火猴(就是封神榜中的方贵。

孙悟空在天宫与他交过一手)机敏活现(昆腔剧目的齐天大圣、觜火猴等脸谱与京剧的不完全相同)、九曜星中的罗睺(蚀星) 则一脸官相、故作威严。
3.京剧脸谱有哪些常识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 部的彩色化妆。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 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 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 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 为“脸谱”。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 是来自假面具。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 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 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 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 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 (小丑)。 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 格式。

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 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 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 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 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 性格特征。

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 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 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1。

脸谱的分类: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 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 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 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 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 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 下四种: ,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 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 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 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 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2。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 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和嘴 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 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 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 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 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 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 不〇 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 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4.请提供有关京剧的知识
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 “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京 剧 的 形 成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干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着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 汉戏又名楚调,现名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

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如余三胜即是。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从产生以来曾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音乐的特点是什么?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戏曲小知识 1.着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期间捐献的飞机命名为? 答:香玉剧社号。 2.豫剧的音乐结构属于? 答:板腔体。

3.请说出豫剧五大名旦及其一个代表剧目? 答:常香玉,《红娘》、《白蛇传》、《花木兰》;陈素真,《宇宙锋》、《春秋配》;崔兰田,《桃花庵》、《秦香莲》;马金凤,《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对花枪》;阎立品,《秦雪梅》、《藏舟》。 4.我省第一位获“梅花奖”的演员是谁? 答:汤玉英。

5.戏曲的基本功有哪些? 答: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6.京剧的武戏锣鼓经有哪些? 答:四击头、紧急风、小四击头、马腿、串子等。

7.豫剧《跑汴京》还叫什么名字? 答:《八件风》或《对绣鞋》 8.什么是戏曲中的叫板? 答:演员在起唱前对鼓师的暗示。 9.《卷席筒》中的“小苍娃”属于什么行当?又称什么? 答:丑行;又称“三花脸”。

10.豫剧《花木兰》的编剧是谁? 答:陈 *** 。 想知更详细可登录以下网站 参考资料: 。
5.求京剧知识
其实很简单.

1生行: 小生是指没有长胡子而且相貌相对英俊的青年人,一般书生气十足.

武生是身怀绝技的且有武功的青年人.

老生是指上了年纪的人,一般这种人都戴胡子化装方面比小生清,且眉目不上很重的颜色.

2旦行: 女性的统称.有"小旦"指未出嫁的一般穷苦家境的小姑娘.

"老旦"指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

"青衣"指中年妇女.

"武旦"和"刀马旦"指身怀绝技的且有武功的女性.

3净行: 一般来讲有铜锤花脸也叫大花脸和架子花脸.

4丑行: 分文丑和武丑之分.

A 铜锤花脸:也叫唱功花脸.因为他的代表人物徐彦昭手持一铜锤.故所有的唱功花脸一般都叫铜锤花脸.

B 纠正一下,不叫郑公老生而是正功老生.这是指演员所从事的行当是主要的老生行当.
6.京剧全部基础知识
对不起,我只搜到这些概念,不知有用吗?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干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一说“口手眼身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角色”: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如一般男子称生或末;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

各自具有表演艺术上不同的特点。从戏曲史看,角色划分逐渐由简而繁。

近代各戏曲剧种大都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较细密的划分。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

演员往往专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与行当通用。

“碰头彩”:戏曲术语。指演员一出台帘,观众即迎头报以热烈喝彩,俗成称“碰头彩”。

票友:戏曲、曲艺术语。它是非职业性戏曲、曲艺演员和乐师的通称。

相传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到各地演唱子弟书,从事宣传,不取报酬,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称为“票友”。票友的同人组织称为“票房”。

票友演出称为“票戏”。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为“下海”。

四大须生 指30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须生(老生)演员,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小名旦: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选出当时尚在科班或尚未满师的京剧旦角演员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为“四大童伶”。1940年,在四大名旦的影响下,再次选举上述四人为“四小名旦”。

四大名旦:二十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旦角演员,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武场”:指乐器中的打击乐。

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文场” :指乐器中吹、拉、弹的各种管弦乐。

如京剧的胡琴、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等。过去也指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笛师等。
7.京剧基本知识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末行简称“末”。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

龙套:比配角更小一点的角色。大多扮演士兵、衙役、随从、群众之类的人物。

别觉得这些人不重要,尤其是在战场上,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他们经常扛着各类旗子根据剧情需要跑上跑下,跑来跑去(所以又叫跑龙套)。这一跑,战场上宏大的气氛也就出来了。

文场:京剧伴奏里的管弦乐队,乐器主要包括京二胡、月琴、弦子、笛、笙、唢呐等这一批不用敲打的乐器。丑行简称“丑”。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板眼:戏曲音乐名词,就是节拍。

因为京剧里节拍是用鼓板掌握的,遇到强拍都击板,所以这一拍就叫做“板”,次强拍和弱拍敲鼓或者用手指按拍,称为“中眼”“小眼”,合起来叫做“板眼”。武场: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队,乐器主要包括鼓板(单皮鼓和檀板)、大A、铙钹、小锣。
8.京剧知识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基本解释 [Beijing opera] 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详细解释 亦称“ 京戏 ”。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干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 嘉庆 、道光 年间同来自 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

基本概念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表演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

“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角色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京剧脸谱图片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京剧 王子复仇记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着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但是,很多京剧名家也都凋谢于这个时期,后人欣赏他们的艺术,只能靠他们当时留下的一大批老唱片了。当时有名的演员,大都在高亭、百代、蓓开、胜利等唱片公司灌有唱片传世,种类繁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技术的进步,这些老唱片也渐至于湮灭,大部分变得不可考了,为后。

2. 带有谐音的笑话

坛子里喂猪----一个一个地来
坛子里养王八--包活不包长
坛子里养乌龟---越养越小
坛子里掷骰子--没跑
坛子里种豆子--扎不下根
坛子里抓辣豆瓣--辣手
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来
昙花开放----一时现
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檀木雕的菩萨---灵是不灵,稳却稳当
檀木做的油尖---挨打
汤罐里煮鸭---突出一张嘴
唐伯虎进宁王府--装疯卖傻
唐伯虎追秋香--千方百计
唐三藏的徒弟---三个
唐三藏读佛经--出口成章
唐三藏过火焰山--没咒念
唐三藏过平顶山---凶多吉少
唐三藏念紧箍咒---猴头受罪
唐三藏取经---全靠孙猴子
唐三藏撞见牛毛王--舌头短截
唐僧念书----一本正经
唐僧取经----一心一意
唐僧相信白骨精--人妖不分
唐山的火车---倒煤(霉)
堂屋里打酒厨房卖--便宜不出外
堂屋里挂粪桶--臭名在外
堂屋里挂兽皮--不象话(画)
棠梨不叫棠梨--杜梨(肚里)
塘里的浮萍---生根不落地
塘里的泥鳅---翻不了大浪
塘里无鱼---虾子贵
塘里行船---无出路
糖面做娃娃--适甜人儿
糖捏的人-----吹就化
螳螂挡车逞霸道---没有好下场
螳螂挡车---自不量力
螳螂肚子蛤蟆嘴--瞧你的榜样
螳螂落油锅---全身都酥(酸)
螳螂扑蝉---不计后患
躺着说话--不怕腰疼
烫了屁股的猴子--急红了眼
烫手的粥盆--扔了心痛,不扔手痛
桃柴进山--多佘
桃着扁担进门--横祸(货)
桃着磨盘背着碾--负担太重
桃子破肚---杀身成仁
陶瓷烧窖--里面燃烧
讨饭的搬家---一无所有
娃娃当司令--小人得志
娃娃逗妹妹--嘻嘻哈哈
娃娃看魔术--莫明其妙
娃娃看戏--欢天喜地
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娃娃上街--哪里热闹到哪里
娃娃玩火--万万不可
娃娃下棋--胸无全局
娃娃鱼的嘴--好吃
娃鱼爬上树--左看右看不是人
挖掉肉补疮---化不来
挖井碰上自流泉--正合心意
挖了眼当判官--瞎到底了
挖人家墙脚补自己缺口---尽做缺德事
瓦罐子和土坯子---一窑货
瓦上晒黄豆---十有九跑
瓦上霜---不长久
瓦石榴--看得吃不得
袜子改长裤--高升
歪脖子挂项链--不见得美
歪脖子看表--观点不正
歪脖子说话--嘴不对心
歪带帽子斜着眼---活是个二流子
歪戴帽子歪穿袄--不成体统
歪锅配扁灶--一套配一套
歪锅配歪灶---两将就
歪脑壳看戏---怪台不正
歪头看戏怪台斜--无理取闹
歪嘴巴吹海螺---两将就
歪嘴巴喝汤---左喝(合)右喝(合)
歪嘴巴和尚吹牛角---斜叫(邪教)
歪嘴巴和尚念经---越念越歪
歪嘴巴照镜子---当面丢脸
歪嘴吃石榴--尽出歪点子
歪嘴吹灯--满口邪(斜)气
歪嘴吹笛子--对不上眼
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歪嘴戴口罩--看不出毛病
歪嘴当骑兵--马上丢丑
歪嘴和尚吃螺丝----以歪就歪
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歪嘴佬吹喇叭--调子不正
歪嘴婆娘跌跤--上错下也错
歪嘴婆婆喝汤--左喝右喝
外公死儿--没救(舅)
外贸商品不合格--难出口
外婆得了个小儿子--有救(舅)了
外婆死了崽---殁舅(没救)
外甥打阿舅--公事公办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外甥披孝--无救(舅)
外头拾块铺衬,屋里丢件皮袄--得不偿失
外屋里的灶王爷--独座
弯扁担吹火筒--- 一翘(窍)而(二)不通
弯刀遇见瓢切菜--正合适
弯腰树--直不起来(
玩具店的枪炮---中看不中用
玩具店里的娃娃---有口无心
玩魔术人的本领---会变
晚上赶集--散了
万金油---样样来得
万岁爷的茅侧--没有你的份(粪)
万岁爷掉在井里---不敢捞(劳)你的大驾
万丈悬崖上的鲜桃--没人睬(采);没人尝过
亡羊补牢--为期不晚
王安石画圆圈--留下一个尾巴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八吃西瓜--连滚带爬
王八的屁股--规定(龟腚)
王八肚子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王八扛叉--自觉有光
王八拉车---有前劲,没有后劲
王八心肠--直肠直肚;装不住啥
王八咬手指--死不松口
王八爷的眼眶眶---自有规模
王八钻火炕---连憋气带窝火
王八作报告--憋(鳖)声憋(鳖)气
王宝铡爱上叫化子--有远见
王大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王道土画符--自己明白
王府的奴才---百依百顺
王老道求雨--早晚在今年
王麻子吃核桃--里外出点子
王母娘的蟠桃--再好也吃不到
王母娘娘吃蒿菜饭---想野味
西瓜掉进油缸里---滑头滑脑
西瓜掉进油锅里---溜溜滑
西瓜皮擦屁股------没完没了
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经材料
西瓜皮当鞋掌------开溜
西瓜甜不甜----看心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西门庆请武大郎----没安好心
西山出太阳---难得
西施坐飞机------美上天了
西天取经------任重道远
西装配拖鞋------不伦不类
吸烟烧了枕头---怨不得别人
惜来的锣鼓--此时不打何时打
惜米还糠--气鼓鼓
惜债买藉吃--窟窿套窟窿
稀了的泥----糊不上壁
稀泥巴糊墙---要开口的
膝盖上钉掌---离了蹄(题)
蟋蟀打架----看谁嘴硬
蟋蟀斗公鸡------各有一技之长
洗脸盆里泅猛子---不知深浅的东西
洗脸盆里洗澡------扑腾不开
洗脸盆里游泳------水平太低
洗脸手巾---老是提着
喜鹊尾巴---老翘着
戏场里头打瞌睡------图热闹
戏里的朋友---假义气
戏台上打架---不知真假
戏台上的刀枪------全是假的
戏台上的垛口---布城(不成)
戏台上的夫妻------有名无实
戏台上的父子------没大小
戏台上的公子------离不开扇子
戏台上的狗---下不了台
戏台上的官---当不长久
戏台上的官------一晃就散
戏台上的花旦------要多美有多美
戏台上的皇帝------威风不了几时
戏台上的将军------没几个兵
戏台上的拦头------叫干啥就干啥
戏台上的娄罗兵------多少无所谓
戏台上的娄罗兵------只能靠边站
戏台上的娄罗------轮不到你(我)唱
戏台上的媒婆------妖里妖气
戏台上的韦生------一表斯文
戏台上的小生------能文能武
戏台上的小卒------走过场
戏台上的钟旭------不怕鬼
戏台上堵枪眼------死不了人
戏台上喊阿爸---应的人多
戏台上喝彩---自吹自擂
戏台上喝酒---不见得有
戏台上结婚---不是真夫妻
戏台上看火---热火加热火
戏台上娶亲------欢乐一时说一时
戏台上系人------不能当真
戏台下掉泪----替古人担忧
戏台下开铺---图热闹
戏园里挑媳妇------一厢情愿
戏园子门前堆垃圾------煞风景
戏院里挂钟------群众观点
戏子搽脸蛋------光图表面
戏子的脸蛋---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戏子的眼睛---会惹人
戏子教徒弟---幕后指点
细糠做饼---好看不好吃
虾公掉进烫锅里------落个大红脸
虾公头上戴大枪------没人怕
虾子得意---爱蹦
虾子钓鲤鱼---以小取大
虾子落锅---死了还是红的
虾子骑在龙背上---伴风搭雨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瞎姑娘戴眼镜------多一层比少一层好
瞎鸡吃食---靠造化
瞎了眼的癞皮狗------碰着啥咬啥
瞎猫碰只死老鼠---难得的好处
瞎猫拖鸡---死不放
瞎猫抓住个死耗子------碰上了
瞎娘抱着秃娃娃亲嘴---人家不爱自己爱
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瞎子熬糖------恼(老)了火
瞎子拜坟---估堆
蝎子背蜈蚣---毒上加毒
蝎子当琵琵---弹(谈)不得
蝎子的屁股---毒(独)门儿
蝎子的尾巴后妈的心------最毒不过
蝎子的尾巴---真毒
蝎子掉进裤裆里------由你折腾(蛰疼)
蝎子斗蜈蚣------以毒攻毒
蝎子跑到刺猬上------怎么着(蜇)
斜坡上放西瓜------不愿滚也要滚
鞋帮做帽沿---高升
鞋底打掌--硬往上贴
鞋底抹油--溜了
鞋底下抹了油---滑溜
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鞋里长草,手套里生茅---荒(慌)了手脚
鞋上绣金夙--会走不会飞
写字出了格---不在行
泄了气的皮球---蹦不起来了
谢安做官---东山再起墙
心坎上挂棒槌------打咱(杂)
心坎上挂秤砣------多累这份心
心口上装马达------热肚肠
心里和了茅草------慌(荒)手慌脚
心里开个窗户---明白了
心里塞团棉花------憋气
心里头结冰块------凉透了
心眼象蜂窝---窍门多
新被面盖鸡笼---外面好看里面空
新春的横批--万事如意
新打的剪刀------难开口
新华书店买纸---包书(输)
新疆的哈蜜瓜------甜甜蜜蜜
新开的染房--不给点颜色看还行
新郎官戴孝--悲喜交加
新娘拜堂------不见脸
新娘子织布----手忙脚乱
新娶的媳妇---不肯见人
新上门的姑爷--不敢坐上席
新上市的黄瓜--带刺
新上套的驴驹子--不老实
新生的婴儿------一无所知
新媳妇打屁---暗消了
新媳妇怀孕---暗喜
新媳妇哭公公------说不出个好处来
新媳妇上花轿---扭扭捏捏
新衣服打补丁--不象样
新栽的茅厕------三无香
新栽的杨柳------光杆一条
新摘的板栗球---刺多
囟鸭子---身子烂了嘴还硬哪
星球大战------惊天动地
星星跟着月亮走---沾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刑部的后身------老(牢)眼
行车有车道,行船有船道------各不相干
杏熬窝瓜------一色货
兄弟媳妇嫁给大伯子----升一级
胸口揣个小兔子---心里蹦蹦在跳着
胸口揣棉花------心软
胸口放鞭炮------心里想(响)
胸口上长草------心慌(荒)
胸口上的疮------心腹之急
胸口上放白花------死了心
胸口上放秤砣------铁了心
胸口上放马达------动了心
胸口上放盏灯------心里亮堂
胸口上搁扁担------担心
胸口上挂烧饼------一片热心肠
胸口上挂钥匙------锁不住他的心
胸口上贴灵符------心里有鬼
胸口上涂颜料------变了心
胸口上有毛虫------心里发痒
胸前吊门板------好大的牌子
胸前挂擂椒槌---杵了心
雄鹰的翅膀------练的
雄株开花------没结果
熊瞎子吃蜜枣------大把抓
熊瞎子耍叉------擂一手
修脚的扒袜子---做到行市啦
修了毛的猪---死货
修手表的借火钳---夹(架)子大了无用
朽木搭楼房---不稳
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秀才打架------何需动武
秀才的房子------尽是输(书)
秀才房里---尽是书(输)
秀才挥笔------大作文章
秀才看榜------又惊又喜
秀才哭哥----凶(兄)啊
秀才人情----纸一张
秀才偷笔------文明人做不文明事
秀才推磨------难为圣人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秀才遇到虎----再吟诗也跑不脱
秀才做诗----有两手(首)
绣花针沉海底------无影无踪
绣花针戳乌龟壳------穿不过去
绣花针扔到海里------永无出头之日
绣花枕头------外面光
养麦地里抓王八--十拿九稳
养麦地里藏秃子--没有看出你来
硬按公鸡下蛋--指望不上
硬牛皮…一看你咋吹
硬要麻雀生鹅蛋--蛮不讲理
硬棒槌弹棉花--越弹越乱
要饭的打狗--穷横
要饭的拿饼子--没有一块好的;
要饭的拿戳子--逞(称)什么
月亮当镜子--太把自己看大了
夜壶打了把--光剩嘴了
夜不关门--穷壮胆
鹰飞蓝天,走夜路--各走各的道
演员谢幕--该下台了
蝇子见了血--走不动
杨志卖刀--无不识货
圆珠笔蘸墨水一多事
姨奶奶的枕头凤--软中有硬
盐堆里爬出来的人--闲(咸)话不少
袁世凯当皇帝--短命的货
鸭棚的老汉睡懒觉--不简(拣)单(蛋)
烟灰抹面皮--黑下脏来
烟袋锅里煮饭--捣鼓不开
烟袋锅烤手--没有热乎劲
掖着个孙悟空--憋出个猴来
野狸子舔虎鼻梁--溜须不要命
野兽当家--荒凉
野牛闯进火海里--有命没毛
眼里的灰尘--不能容忍
眼睛上出芽了--不是好苗头
渔网当伞--遮不住阳光
阎王开店--无人买
阎王爷做的芝麻饼--鬼点子多
阎王爷的扇子--扇阴风
腌萝卜拌黄瓜--都闲(咸)着
腰里别钢筋--腰杆子硬
鱼盆里的螃蟹--你算哪一路
鱼篓里的螃蟹--进来容易出去难
爷见孙,猫见窜--亲
夜壶里洗澡--扑腾不开
叶公好龙--怕是真的
一个师父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一双脚踏两只船--三心二意
云里张口袋--装风(疯)
云南老虎蒙古骆驼--素不相识
月亮下看书--沾你的光了
远处有灯--前途光明
圆桌会议--不分上下
玉皇大帝拜财神一有钱大三辈
雨夜打灯笼--经不起风雨
又属百灵鸟又属袋鼠--会唱会跳
夜莺配鹦鹉--正合适
药店里招手--把你往苦里引
药铺里卖棺材--往最坏处想
咬着铁棍还说牙齿硬--强装有本事
腰里别镰刀--走到哪儿于到哪儿
腰里掖着个扁担--横闯一个点儿
养在圈里的猪--少不了挨一刀
杨继业数儿子--越数越少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杂货铺卸货--没进步(布)
宰相的千金皇帝的女--不怕没人要
早春的桃花--红不久
灶门前拿竹筒--吹了
粘牙的烧饼--面生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枣核儿解板--没有几句(锯)
枣木做烧柴--难劈
整筐丢西瓜--大处不算小处算
醉汉过铁索桥--上晃下摇
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
煮熟的鸭子飞上天--弥天大谎
宰个鸽鸽也要请屠夫提刀--小题大作
砸锅卖铁--豁出来了
砧板上的鱼--任人解剖
拽着树叶打滴溜--险乎得很
桌子上唱大戏--摆布不开
桌子缝里舔芝麻--穷相毕露
钻进鸟笼里的猫--嘴馋上了当
钻子头上加钢针--好厉害
脏水罐子掉到茅坑里--越闹越臭
债主找到了负债的--清了吧
站在河岸捞月亮--白搭工
站着身子正--不怕影儿斜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贼过才张弓--晚了;迟了
贼娃子拾东西--不是偷也是偷
蚱蜢碰上鸡--在劫难逃
斋公吃羊肉--开洋(羊)荤
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站在岸边看翻船--见死不救
站在海边打咳声--望洋兴叹
战争贩子唱和平--趁机磨刀
口蜜腹剑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杀)
张飞的妈妈--无事(吴氏)生非(飞)
张驴儿上公堂--恶人先告状
张生回头望莺莺--恋恋不舍
张天师得了哑病--没咒念
张天师画符--玩的骗人术
张勋复辟--痴心妄想;妄想
长了兔子腿--跑得快
丈母娘跺脚--悔之莫及;后悔已晚
照明弹上天--高明
照住屁股蹬一脚--你东我西
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
赵云大战长板坡--大显神威
这山看着那山高--见异思迁
侦察员破案--暗中活动
针挑黄连--挖苦
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
睁眼瞎看告示--两眼墨黑
纸糊的老虎--吓不住人
直尺量曲线--没准儿
只说不练的把式--光耍嘴
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指着秃子骂和尚--借题发挥
杂货铺卸货------没进步(布)
砸锅卖铁----豁出来了
栽缝师傅做衣服---有尺寸
宰肚里能撑船---肚(度)量大
宰个鸽子也要请屠夫提刀------小题大作
宰相的千金------不愁嫁不出去
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宏大量
脏水倒阴沟------同流合污
脏水罐子掉到茅坑里----越闹越臭
脏拖布擦地板------不干不净
葬瓶里的骨灰------是不自由的鬼
糟鼻子不喝酒---空有其名
早餐啃馒头------一口一口地吃
早春的桃花------红不久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早起开门窗------换换空气
早上的林中鸟------各唱各的调
枣核搭搭牌楼---尖(奸)对尖(奸)
枣核儿解板------没有几句(锯)
枣核解板---没一锯(句)
枣木疙瘩------不开窍
枣木做烧柴------难劈
枣子骨头---两头尖(奸)
澡堂里油盏---气昏
灶边磨子---推一下动一下
灶坑插杨柳------死不死,活不活
灶老爷上西天---一本直奏
灶里插杨柳---要死不活
灶门前拿竹筒------吹了
灶旁的风箱------扇风点火
灶前老虎------屋里凶
灶上的抹布------酸甜苦辣尝尽了
灶上的蒸笼---热气可高呢
灶王爷不在家------没主事的人
灶王爷打跟头------砸锅了
灶王爷上天------神气来了
灶王爷贴在腿肚上------人走家散
贼去了关门---迟了
炸了窝的马蜂------乱哄哄
炸药库里玩火------万万不可
炸油饼的卖冰棍----冷热结合
蚱蜢打喷嚏---满口青草气
蚱蜢碰上鸡------在劫难逃
榨油房的尖---专门挨打
榨油房里的铁圈---箍得梆梆紧
摘到果子破伤腿------得不偿失
粘牙的烧饼------面生
斩草除根---除恶务尽
战场上用兵------虚虚实实
站在高处看打架---袖手旁观
站在海边看鱼跳------干瞪眼
站在旱地里聊天---讲干(奸)话
站在河岸捞月亮------白搭工
站在河边撒屎------随大流
站在人背后拉弓---暗箭伤人
站在山上看马斗------踢不着,咬不着
站在云头吊嗓子------唱高调
站在竹筒上---空虚
站着身子正----不怕影儿斜
蘸了汽油的柴木------一点就着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杀(煞)
张飞扮新娘---装不象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的胡子---满脸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卖铁锤------人硬货也硬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找李逵---黑对黑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张果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张家的儿子李家养------大有名堂
张生的病------吃药没用
张生碰着崔鸳鸯------一见钟情
张生跳粉墙------偷花贼
张天师被鬼迷住了---有法没处使
张天师被娘打---有法无用
张天师家里闹鬼---说也不信
张天师叫门---捉鬼
张天师下海---摸怪(鬼)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么人都有。(什么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屁股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屁股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3. 长丰方言或者合肥方言的调查

肥西方言主要属于江淮官话中的合肥话,与合肥市郊话相比主要差别在语音上,语汇
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见本志“语汇”部分),语法的差异不大。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声调 肥西方言与合肥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等五个调类,每个调类的
调值(除阴平调在三河话中呈明显的低降调〔21〕外)基本上与合肥话相近。
声母 肥西方言有23 个声母(包括零声母,详见“音系”部分),合肥话有21 个声母
肥西方言的“V ”和“Z ”两个浊声母,在合肥话中有时也显示出近似这两个音的发音,但没
有在肥西方言里明显。另外普通话中的零声母字,前加声母“..”,如“安....~
”、“藕....”的读
音,在肥西方言里也比合肥话普遍得多。
韵母 肥西方言与合肥话一样,普通话的“t..i”、“t..′i”、“..i”、“ti”、“t′i”、“ni”、“li”
“m i”、“....”等音节基本上都发成“ts..”、“ts′..”、“z..”、“m ..”、“s..”等音节,肥西方言也有合肥
话里所特有的“..”、“∪”、“∪ ~
”音和大量的鼻化元音以及“....”、“i....”、“u ....”、“y ....”
“....”、“ì....”、“u....”、“y....”等8 个入声韵,但是二者不同点在于:
1、肥西方言中读成“..”(如“夜..”)“..”(如“虚s..”)等韵的字更多一些。
2、普通话中的“u”韵字,肥西方言大多读成“..v”韵(如“故k..v”)。在合肥话中这类韵
的收尾音的摩擦没有肥西方言里那样明显。
3、肥西方言中的一些开元音发音的开口度比合肥话略小、略闭,如肥西方言中的o
合肥话发成..,同为入声韵中的..,肥西方言中发音的开口度也比合肥话略小。
4、肥西方言鼻化韵的数量也比合肥话要多。
由于肥西中部东连合肥市郊,东部南线隔巢湖与巢湖市、肥东县相望,西部与六安县
接壤,南沿丰乐河与舒城和庐江县相邻,北部接长丰县和寿县。境内方言较为复杂,大致可
分为以下几个方言小区:
上派话区:以上派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上派镇、上派区、小庙区中大致为淠河总干
渠一线以南地区,花岗区的潜南干渠接大官塘、方桥河一线以东地区,上派区的烟墩乡东
部地区方言基本上与合肥市郊话相同。
上派镇为县城所在地,1949 年前仅仅是一个农村小集镇,镇上人口仅三、四百人
1985 年全镇共有人口34352 人,非农业人口21854 人。除了自然增长的人口以外,现在镇
上新增人口大多是周围各区乡及外地先后迁入的,他们大多操有上派口音的家乡话。镇上
35 岁以下的青年一代,大多能讲带有上派口音的普通话。
高刘话区:以高刘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高刘区、小庙区的淠河总干渠一线以北(将
军岭、大柏等乡的一部分)地区、官亭区的大潜山到周公山一线以北地区。官亭区中靠近六

安县一带( 金桥乡、井王乡)接近六安话,当地人称为“金桥腔”。高刘区的河东乡、高店乡的
部分地区,因靠近寿县,其方言接近寿县话,带有“寿州腔”。
山南话区:以山南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山南区、官亭区中从大潜山到周公山一线以
南( 井王乡、聚星乡、焦婆乡的一部分)地区,花岗区的潜南干渠接大官塘、方桥河一线以西
地区。山南区的金牛、洪桥一线以西靠近六安县的地区受六安方言影响较大,当地人称为
“金牛腔”,或讥之为“牯牛腔”。
三河话区:以三河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三河镇和整个丰乐区,区内方言差别较小
三河话受邻近的庐江和舒城话的影响较大。
几点说明:
1、本志所录方言主要根据1991 年3 月—4 月的几次实际调查,发音合作人有二十余
人,但每一方言小区则主要根据一个发音合作人的发音。上派话:王忠琪,女,49 岁,祖居
上派镇,时为上派镇雁鸣楼商场支部书记;高刘话:刘道金,43 岁,祖居高刘,时为高刘镇
轮窑厂厂长;山南话:杨本海,60 岁,祖居山南镇双桥村,原肥西县委副书记;三河话:戴照
银,43 岁,祖居三河镇,时为三河镇镇长。
2、同音字表以县城上派镇话为代表,本志第一节以上派音系为主,并列出各区音系以
作比较,第三节语汇所收词语以上派话为主,适当兼收其他方言小区的特殊词语并加注方
言小区的名称。标音举例也以上派镇话为主。

3、本志采用国际音标注音,元音上的波浪号“~”表示鼻化元音,如“y”为“y”的鼻化
元音。因排印问题,个别音用宽式音标。详见音系表。
4、调值用五度制声调符号,把字调的平均相对音高分成“低”“ 、中”“半高”
、半低”“ 、
“高”五度,分别用1、2、3、4、5 表示。调号用数码表示,轻声不标调,连音变调比较线的左边
表示本调,比较线的右边表示变调,如上派话的“买米24→55+24”表示“买”在上声前,由
24 调值变为55 调值。
5、同音字表以韵母表为序,同韵母的字按声母表的顺序排列,声母相同的字依声调顺
序排列。异音字在字右上角标注数码表示,必要的话在其右下角加注或举例。如:
t..212 都1 v212 都2
副词 t..~ 市
6、有些词语如没有适当的汉字表示,则用方框“□”表示。如:
ki53 □干、搞
7、例文中的代替号“~”代替所注的字。例如:
ts..53 漱1
咳~
lo53 落1
莲花~:快板

第一节 肥西方言音系
一、声母
p 波 p′坡 m 摸 f 福 v 乌武 t 德 t′特 l路尼
ts 资鸡低 ts′欺体 s 私希事 z 梨夜衣
t..知 t..′痴 ..诗 ..日安藕硬
t..九 t..′秋 ..修
k 哥 k′科 x 哈
ě文月
二、韵母
1 资次丝鸡妻西低堤梨师以夜 ..支 ..骑驱虚鱼
i爷姐你 u 铺父(与f 相拼u 发成齿音) ∪(..)河过摸
..巴耳 i..牙 u..蛙
E 爱 iE 街 uE 外
ei(严式5i)杯写使 uei(严式为u5i)威
o 好袄(高刘为..) io 叫要(高刘i..)
..(严式为5..)猴藕 i..(严式为i5..)秀油
(高刘话、山南话、三河话为5..) (高刘话、山南话、三河话为i5..)
5v 姑赌猪租努
..~
班安 u..~
拴关弯
..~
帮 i..~
羊 u..~

I ~
(严式为i ~
I ~
)烟甜 y

(严式为y

I ~
)娟圆
(山南话为ie ~
) (高刘话为yI

,山南话为ye ~

∪ ~
(.. ~
)团碗
5~
根耕 i5 ~
因英 u5 ~
昆温
(高刘为5n) (高刘为i5n,山南为in,三河为in) (高刘、三河为u5n)
y5 ~
军永
(高刘为y5n,山南为yn,三河为yn)
..~
朋中 i..~
雄用
(高刘、三河为5..)(高刘为i5..,三河为i..)
....八搭革伯 i....甲叶 u ....袜夺 y ....脚月

5..直不 i5..急笔 u5..读物 y5..桔育
三、声调( 五个单字调、轻声未列)
阴平 212 今 春( 三河:21)
阳平 55 前 年( 山南:44)
上声 24 友 好
去声 53 快 去
入声 5.. 突 出
两字组连续变调



字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轻声
阴 平
西 瓜
212→12+212
青 年
212→21+55
开 水
212→21+24
今 后
212→21+53
心 得
212→21+5.
青 的
212→21+2
阳 平
农 村
55+212→21
球 迷
55+55
头 脑
55+24
难 过
55+53
红 木
55+5.
红 的
55+4
上 声
老 师
24→55+212
老 人
24+55
买 米
24→55+24
扫 地
24+53
老 实
24+5.
好 的
24+4
去 声
电 灯
53+212→21
酱 油
53+55
到 底
53+24
汉 字
53+53
大 麦
53+5.
大 的
53+3
入 声
结 冰
5..→53..+212→21
入 门
5..→53..+55
热 水
5..→31..+24
铁 路
5..+53
目 录
5..→31..+5.
白 的
5..+1
阴平字重叠,前字变成53 调值,后字变成21 调值。如“天天”“ 、公公”“
、姑姑”“ 、“妈
、爹爹”“ 、家家”等。
妈”“ 、哥哥”“
四、语音差异
声调方面基本一致。除三河话阴平调为低降的21 调值,山南阳平略低外,各方言小区
的各个调类和调值都基本相同。
声母方面差别较小,按“谢”“
、邪”等字的读音,肥西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南
i,
区的上派话区( 上派区)、山南话区、三河话区基本上读“S..”北区的高刘话区、上派话区

(小庙区基本上读“i”。
韵母方面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1、鼻化韵的差别
~~ ~~~~
上派话的“”“、u”“、、、in”“
、i5”“5 、y5”“..”“i..”等鼻化韵高刘话则都是“5n”“5、u5n”
、5..、i5”非鼻化的鼻韵母山南话除“in”“y(“) 5n”“”“5..、yn”为鼻韵母外其它几个韵母都是鼻

化韵母三河话只有“5”是鼻化韵其余几个韵母都是鼻韵母。
2、单韵母和复韵母的差别
~~ ~~
I”“
上派话的鼻化韵“ī 、yI”,发音有一个从闭到开的动程即发成鼻化复韵母高刘
~~
话“yI”是鼻化复韵母,
“I”则是鼻化单韵母山南话这两个韵母都是鼻化元音但是后一个
~~ ~~
、ye”;三河话这两个韵母则发成“I”“
鼻化元音开口度较大发成“ie”“、y”鼻化单元音。
3、普通话中的(e)、n、u5n、与声母(sh)和(r)相拼时山南话中一部分字读成. 、扇动词”5“扇“闪“ ..、..
和..。如“社“..、、、染“软和“阮山南话都读成“. 53”(音“受”)
(音“收”、. 53”“. 24”)“(方音“藕”、....24”和“....24”等这点
“. 212”)“、(音“手”、....24”)“
显得非常特别。

具体看http://www.feixi.org/fxxz/02_pdf_03_34.txt

阅读全文

与蛤蟆的油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交警app怎么绑定本人几辆车 浏览:985
彩虹六号如何人工服务器 浏览:632
mc服务器地址怎么登入 浏览:556
苹果app怎么扫描二维码下载 浏览:959
css文件在线解压 浏览:154
36岁程序员近况 浏览:283
哪里可以下载不加密的歌 浏览:934
隐藏文件夹是什么梗 浏览:918
插件注册命令 浏览:497
梁一端加密一端不加密规范 浏览:82
代码行数统计命令 浏览:104
单片机中2K表示什么 浏览:482
紫禁城为什么会断开服务器 浏览:580
华为手机的方舟编译器在哪呢 浏览:125
下载压缩虐杀原形2 浏览:907
linux脚本cd 浏览:169
间架结构pdf 浏览:845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app怎么老出问题 浏览:473
慧编程配置要求 浏览:675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视频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