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中常说的3a认证是鉴权加密和什么
认证(Authentication):验证用户的身份与可使用的网络服务;
授权(Authorization):依据认证结果开放网络服务给用户;
计帐(Accounting):记录用户对各种网络服务的用量,并提供给计费系统。
望采纳
B. td-lte e5573s-856认证布骤认证
我购买的华为E5573S_856设备waif提示我登陆认证,可我怎么也认证?这样的情况,只能是按提示来操作的,不然无法正常连接到无线设备的,所以只有按提示操E-UTRAN去除RNC网络节点,目的是简化网络架构和降低延时,RNC功能被分散到了演进型NodeB(EvovledNodeB,eNodeB)和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中。E-UTRAN结构中包含了若干个eNodeB,eNodeB之间底层采用IP传输,在逻辑上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即网格(Mesh)型网络结构,这样的设计主要用于支持UE在整个网络内的移动性,保证用户的无缝切换。每个eNodeB通过S1接口连接到演进分组核心(EvolvedPacketCore,EPC)网络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即通过S1-MME接口和MME相连,通过S1-U和S-GW连接,S1-MME和S1-U可以被分别看作S1接口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
在EPC侧,S-GW是3GPP移动网络内的锚点。MME功能与网关功能分离,主要负责处理移动性等控制信令,这样的设计有助于网络部署、单个技术的演进以及全面灵活的扩容。同时,LTE/SAE体系结构还能将SGSN和MME功能整合到同一个节点之中,从而实现一个同时支持GSM、WCDMA/HSPA和LTE技术的通用分组核心网。
LTE系统与WIFI、ZigBee等无线技术相比,LTE系统在安全性能上要优于其他的无线技术。对于TD-LTE系统而言。安全性包括接入层AS(AccessStratum)和非接入层NAS(Non-AccessStratum)两个层次,而接入层安全性相对而言更加重要。鉴于LTE系统涉及用户通信的隐私以及特殊领域通信的涉密性,LTE系统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该网络架构系统下,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认证和加密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进一步增强系统安全性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加密和保护性能更佳,更安全可靠的TD-LTE鉴权认证和保护性加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TD-LTE鉴权认证和保护性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TD-LTE中采用AES算法,用户开机发起注册,与网络端建立连接后发起鉴权与密钥协商过程;网络端的MME通过终端发来的移动用户标识以及参数,以发起鉴权过程,之后与终端进行密钥协商,发起安全激活命令,达到终端和网络端密钥的一致,以实现安全通信;所述的是MME为3GPP协议中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的终端的定位,传呼过程,包括中继。
采用以上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基于AES算法的加密方法,AKA过程最终实现了终端(UE)和网络端的双向鉴权,使两端的密钥达成一致,以便能够正常通信,通过网络端以及终端的交互过程,在鉴权和密钥协商过程中,以实现加密和保护,每个网络单元由一个LTE核心网EPC和一个eNodeB组成,这样的网络单元可以像蜂窝一样无缝覆盖一个区域,也可以将各自远离的物理网络区域连接成为一张离散的网络,网络中的终端用户具有良好的移动性。这种分布式网络架构非常适合专网的业务需求,即网络在保证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灵活部署,按需建设。在本发明之方法下,进一步提升了TD-LTE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鉴权与密钥协商过程为,通过鉴权中心和终端中所共有的密钥来计算加密密钥和完整性密钥,并由加密密钥和完整性密钥作为基本密钥计算一个新的父密钥,随后由此密钥产生各层所需要的子密钥,从而在终端和网络端之间建立演进型分组系统以安全上下文。生成的加密密钥和完整性密钥不应该离开归属地用户服务器,3G的CK、IK是可以存在于AV(authenticationvector,鉴权向量)中的,TD-LTE这样做是主要密钥不发生传输,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优选,在TD-LTE中,非接入层和接入层分别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二者相互独立的,它们安全性的激活发生在AKA过程之后;网络端对终端的非接入层和接入层的激活顺序是先激活非接入层的安全性,再激活接入层的安全性。按照这样的步骤,加密过程更为合理,以非接入层作为优先级激活。
作为优选,非接入层的安全模式过程是由网络端发起,MME发送的安全激活命令是被非接入层完整性保护了但未被加密;终端在收到安全激活命令后,先比对消息中的终端安全性能力是否和终端发送给网络端以触发安全激活命令过程的终端安全性能力相同,以确定安全性能力未被更改,如果相同,表示可以接受;其次,进行非接入层密钥的生成,包括加密密钥和完整性保护密钥;接着,终端将根据新产生的完整性保护密钥和算法对收到的安全激活命令进行完整性校验,校验通过,表示该安全激活命令可以被接受,此安全通道可用;最后,终端发出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给MME,所有的接入层信令消息都将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若安全模式命令的校验没通过的话,将发送安全模式拒绝命令给MME,终端退出连接。
作为优选,在非接入层的安全性激活后,开始接入层的安全性激活,网络端通过完整性保护密钥对其发送的安全激活命令进行完整性保护,并生成一个信息确认码;之后,将该传安全激活命令给终端;终端生成完整性保护密钥,对此安全激活命令进行完整性校验,生成用于校验的另一个信息确认码,如果两个信息确认码相匹配的话,通过校验,之后进一步生成加密密钥,并作进一步校验。
作为优选,发送方终端将明文帧利用公钥和私钥加密,将加密后得到的密文帧发送给接收方终端,接收方终端先由公钥对密文帧解密,再由带有接收方终端用户信息的私钥进一步解密。加密保护不能仅限于网络端与终端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也需要加密保护,提高用户信息的保密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就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种TD-LTE鉴权认证和保护性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TD-LTE中采用AES算法,用户开机发起注册,与网络端建立连接后发起鉴权与密钥协商过程;网络端的MME通过终端发来的移动用户标识以及参数,以发起鉴权过程,之后与终端进行密钥协商,发起安全激活命令,达到终端和网络端密钥的一致,以实现安全通信;所述的是MME为3GPP协议中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的终端的定位,传呼过程,包括中继。
所述的鉴权与密钥协商过程为,通过鉴权中心和终端中所共有的密钥来计算加密密钥和完整性密钥,并由加密密钥和完整性密钥作为基本密钥计算一个新的父密钥,随后由此密钥产生各层所需要的子密钥,从而在终端和网络端之间建立演进型分组系统以安全上下文。生成的加密密钥和完整性密钥不应该离开归属地用户服务器,3G的CK、IK是可以存在于AV(authenticationvector,鉴权向量)中的,TD-LTE这样做是主要密钥不发生传输,提高了安全性。
在TD-LTE中,非接入层和接入层分别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二者相互独立的,它们安全性的激活发生在AKA过程之后;网络端对终端的非接入层和接入层的激活顺序是先激活非接入层的安全性,再激活接入层的安全性。
非接入层的安全模式过程是由网络端发起,MME发送的安全激活命令是被非接入层完整性保护了但未被加密;终端在收到安全激活命令后,先比对消息中的终端安全性能力是否和终端发送给网络端以触发安全激活命令过程的终端安全性能力相同,以确定安全性能力未被更改,如果相同,表示可以接受;其次,进行非接入层密钥的生成,包括加密密钥和完整性保护密钥;接着,终端将根据新产生的完整性保护密钥和算法对收到的安全激活命令进行完整性校验,校验通过,表示该安全激活命令可以被接受,此安全通道可用;最后,终端发出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给MME,所有的接入层信令消息都将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若安全模式命令的校验没通过的话,将发送安全模式拒绝命令给MME,终端退出连接。
在非接入层的安全性激活后,开始接入层的安全性激活,网络端通过完整性保护密钥对其发送的安全激活命令进行完整性保护,并生成一个信息确认码;之后,将该传安全激活命令给终端;终端生成完整性保护密钥,对此安全激活命令进行完整性校验,生成用于校验的另一个信息确认码,如果两个信息确认码相匹配的话,通过校验,之后进一步生成加密密钥,并作进一步校验。
发送方终端将明文帧利用公钥和私钥加密,将加密后得到的密文帧发送给接收方终端,接收方终端先由公钥对密文帧解密,再由带有接收方终端用户信息的私钥进一步解密。
分布式TD-LTE网络单点故障受损最小;分布式TD-LTE网络可以提供安全隔离;分布式TD-LTE网络可以支持业务内容加密;分布式TD-LTE支持同频组网,抗干扰能力较强。分布式TD-LTE从技术的原理上实现的同频组网,大大提高了无线频率的利用率;TD-LTE比WLAN和ZigBee的抗干扰能力强,同时,1.8GHz频段(1785-1805MHz)为授权使用,受到国家的保护,干扰信号源远远低于WLAN和ZigBee。
在面对强电磁干扰时,作为无线电通信,大功率同频干扰或者邻频干扰,会对网络的容量和可用性造成严重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模块和架构部件,部分采用了字母或英文的通用名词,由于专业术语描述的需要,并未统一成汉字,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的相关描述,能够知悉相关的实施手段,不会产生歧义。
以上仅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总之,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才可以的
C. 请教高手给我解释一下 GSM移动通信原理
1).频谱效率。由于采用了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语音编码技术,使系统具有高频谱效率。
2).容量。由于每个信道传输带宽增加,使同频复用栽干比要求降低至9dB,故GSM系统的同频复用模式可以缩小到4/12或3/9甚至更小(模拟系统为7/21);加上半速率话音编码的引入和自动话务分配以减少越区切换的次数,使GSM系统的容量效率(每兆赫每小区的信道数)比TACS系统高3~5倍。
3).话音质量。鉴于数字传输技术的特点以及GSM规范中有关空中接口和话音编码的定义,在门限值以上时,话音质量总是达到相同的水平而与无线传输质量无关。
4).开放的接口。GSM标准所提供的开放性接口,不仅限于空中接口,而且报刊网络直接以及网络中个设备实体之间,例如A接口和Abis接口。
GSM MODEM5). 安全性。通过鉴权、加密和TMSI号码的使用,达到安全的目的。鉴权用来验证用户的入网权利。加密用于空中接口,由SIM卡和网络AUC的密钥决定。TMSI是一个由业务网络给用户指定的临时识别号,以防止有人跟踪而泄漏其地理位置。
6).与ISDN、PSTN等的互连。与其他网络的互连通常利用现有的接口,如ISUP或TUP等。
7).在SIM卡基础上实现漫游。漫游是移动通信的重要特征,它标志着用户可以从一个网络自动进入另一个网络。GSM系统可以提供全球漫游,当然也需要网络运营者之间的某些协议,例如计费。 GSM - 技术 2GSM系统的技术规范及其主要性能
GSM标准共有12章规范系列,即:01系列:概述 02系列:业务方面 03系列:网络方面 04系列:MS-BS接口和规约(空中接口第2、3层) 05系列:无线路径上的物理层(空中接口第1层) 06系列:话音编码规范 07系列:对移动台的终端适配 08系列:BS到MSC接口(A和Abis接口) 09系列:网络互连 10系列:暂缺 11系列:设备和型号批准规范 12系列:操作和维护
3GSM系统关键技术
工作频段的分配
1).工作频段
中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频段:
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
935~960(基站发、移动台收)
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2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
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视需要向下扩展,或向1.8GHz频段的GSM1800过渡,即1800MHz频段:
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
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
双工间隔为95MHz,工作带宽为7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
2).频道间隔
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 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每信道占用带宽200 kHz/8=25 kHz。
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
3)多址方案
GSM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结合,还加上跳频技术。
GSM在无线路径上传输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传输的单位是约一百个调制比特的序列,它称为一个“突发脉冲”。脉冲持续时间优先,在无线频谱中也占一有限部分。它们在时间窗和频率窗内发送,我们称之为间隙。精确地讲,间隙的中心频率在系统频带内间隔200 kHz安排(FDMA情况),它们每隔0.577ms(更精确地是15/26ms)出现一次(TDMA情况)。对应于相同间隙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时隙,它的持续时间将作为一种时间单位,称为BP(突发脉冲周期)。
这样一个间隙可以在时间/频率图中用一个长15/26ms,宽200KHz的小矩形表示(见图)。统一地,我们将GSM中规定的200KHz带宽称为一个频隙。
4)在时域和频域中的间隙
在GSM系统中,每个载频被定义为一个TDMA帧,相当于FDMA系统的一个频道。每帧包括8个时隙(TS0-7)。每个TDMA帧有一个TDMA帧号。
TDMA帧号是以3小时28分53秒760毫秒(2048*51*26*8BP或者说2048*51*26个TDMA帧)为周期循环编号的。每2048*51*26个TDMA帧为一个超高帧,每一个超高帧又可分为2048个超帧,一个超帧是51*26个TDMA帧的序列(6.12秒),每个超帧又是由复帧组成。复帧分为两种类型。
26帧的复帧:它包括26个TDMA帧(26*8BP),持续时长120ms。51个这样的复帧组成一个超帧。这种复帧用于携带TCH(和SACCH加FACCH)。
51帧的复帧:它包括51个TDMA帧(51*8BP),持续时长3060/13ms。26个这样的复帧组成一个超帧。这种复帧用于携带BCH和CCCH。
5)无线接口管理
在GSM通信系统中,可用无线信道数远小于潜在用户数,双向通信的信道只能在需要时才分配。这与标准电话网有很大的区别,在电话网中无论有无呼叫,每个终端都与一个交换机相连。
在移动网中,需要根据用户的呼叫动态地分配和释放无线信道。不论是移动台发出的呼叫,还是发往移动台的呼叫,其建立过程都要求用专门方法使移动台接入系统,从而获得一条信道。在GSM中,这个接入过程是在一条专用的移动台--基站信道上实现的。这个信道与用于传送寻呼信息的基站――移动台信道一起称为GSM的公用信道,因为它同时携带发自/发往许多移动台的信息。相反地,在一定时间内分配给一单独移动台的信道称作专用信道。由于这种区别,可以定义移动台的两种宏状态:
空闲模式:移动台在侦听广播信道,此时它不占用任一信道。
专用模式:一条双向信道分配给需要通信的移动台,使它可以利用基础设施进行双向点对点通信。
接入过程使移动台从空闲模式转到专用模式。
4GSM信道
G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为一个时隙(TS),而逻辑信道是根据BTS与MS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的不同而定义的不同逻辑信道,这些逻辑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送。从BTS到MS的方向称为下行链路,相反的方向称为上行链路。
逻辑信道又分为两大类,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1). 业务信道(TCH):
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客户数据,在上行和下行信道上,点对点(BTS对一个MS,或反之)方式传播。
2). 控制信道:
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根据所需完成的功能又把控制信道定义成广播、公共及专用三种控制信道,它们又可细分为:
a.保密措施
GSM系统在安全性方面有了显着的改进,GSM与保密相关的功能有两个目标:第一,包含网络以防止未授权的接入,(同时保护用户不受欺骗性的假冒);第二,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防止未授权的接入是通过鉴权(即插入的SIM卡与移动台提供的用户标识码是否一致的安全性检查)实现的。从运营者方面看,该功能是头等重要的,尤其在国际漫游情况下,被访问网络并不能控制用户的记录,也不能控制它的付费能力。
保护用户的隐私是通过不同手段实现时,对传输加密可以防止在无线信道上窃听通信。大多数的信令也可以用同样方法保护,以防止第三方了解被叫方是谁。另外,以一个临时代号替代用户标识是使第三方无法在无线信道上跟踪GSM用户的又一机制。GSMb.PIN码
这是一种简单的鉴权方法。
在GSM系统中,客户签约等信息均被记录在SIM卡中。SIM卡插到某个GSM终端设备中,便视作自己的电话机,通话的计费帐单便记录在此SIM卡名下。为防止盗打,帐单上产生讹误计费,在SIM卡上设置了PIN码操作(类似计算机上的Password功能)。PIN码是由4~8位数字组成,其位数由客户自己决定。如客户输入了一个错误的PIN码,它会给客户一个提示,重新输入,若连续3次输入错误,SIM卡就被闭锁,即使将SIM卡拔出或关掉手机电源也无济于事,必须向运营商申请,由运营商为用户解锁。
c.鉴权
鉴权的计算如下图所示。其中RAND是网络侧对用户的提问,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够给出正确的回答SRES。
RAND是由网络侧AUC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长度为128比特,它的值随机地在0~2128-1(成千上万亿)范围内抽取。
SRES称为符号响应,通过用户唯一的密码参数(Ki)的计算获取,长度为32比特。
Ki以相当保密的方式存储于SIM卡和AUC中,用户也不了解自己的Ki,Ki可以是任意格式和长度的。
A3算法为鉴权算法,由运营者决定,该算法是保密的。A3算法的唯一限制是输入参数的长度(RAND是128比特)和输出参数尺寸(SRES必须是32比特)。
d.加密
在GSM中,传输链路中加密和解密处理的位置允许所有专用模式下的发送数据都用一种方法保护。发送数据可以是用户信息(语音、数据……),与用户相关的信令(例如携带被呼号码的消息),甚至是与系统相关信令(例如携带着准备切换的无线测量结果的消息)。
加密和解密是对114个无线突发脉冲编码比特与一个由特殊算法产生的114比特加密序列进行异或运算(A5算法)完成的。为获得每个突发加密序列,A5对两个输入进行计算:一个是帧号码,另一个是移动台与网络之间同意的密钥(称为Kc),见图。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使用两个不同的序列:对每一个突发,一个序列用于移动台内的加密,并作为BTS中的解密序列;而另一个序列用于BTS的加密,并作为移动台的解密序列。
d-1.帧号:
帧号编码成一连串的三个值,总共加起来22比特。
对于各种无线信道,每个突发的帧号都不同,所有同一方向上给定通信的每个突发使用不同的加密序列。
d-2.A5算法
A5算法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规定,该算法可以描述成由22比特长的参数(帧号码)和64比特长参数(Kc)生成两个114比特长的序列的黑盒子。
d-3.密钥Kc
开始加密之前,密钥Kc必须是移动台和网络同意的。GSM中选择在鉴权期间计算密钥Kc;然后把密钥存贮于SIM卡的永久内存中。在网络一侧,这个“潜在”的密钥也存贮于拜访MSC/VLR中,以备加密开始时使用。
由RAND(与用于鉴权的相同)和Ki计算Kc的算法为A8算法。与A3算法(由RAND和Ki计算SRES的鉴权算法)类似,可由运营者选择决定。
d-4.用户身份保护
加密对于机密信息十分有效,但不能用来在无线路径上保护每一次信息交换。首先,加密不能应用于公共信道;其次,当移动台转到专用信道,网络还不知道用户身份时,也不能加密。第三方就有可能在这两种情况下帧听到用户身份,从而得知该用户此时漫游到的地点。这对于用户的隐私性来说是有害的,GSM中为确保这种机密性引入了一个特殊的功能。
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临时移动用户身份号TMSI替代用户身份IMSI,可以得到保护。TMSI由MSC/VLR分配,并不断地进行更换,更换周期由网络运营者设置。 GSM - 系统的组成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完成信息交换、用户信息管理、呼叫接续、号码管理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BSS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完成信道的分配、用户的接入和寻呼、信息的传送等功能。
移动台MS
MS是GSM系统的移动用户设备,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IM卡)。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SIM卡就是“人”,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卡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
操作维护子系统
GSM子系统还包括操作维护子系统(OMC),对整个GSM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GSM GSM - 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刚投放市场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在研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比较成熟的制式有泛欧GSM ,美国的ADC(D-AMPS)和日本的JDC(现在改名为PDC)等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些数字系统中,GSM的发展最引人注目。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络开通运行。GSM系列主要有GSM900、DCS1800和PCS1900三部分,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工作频段的差异。蜂窝移动通信的出现可以说是移动通信的一次革命。其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并增大系统容量,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越区转接和漫游功能,扩大了客户的服务范围,但上述模拟系统有四大缺点: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尤其是在欧洲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相互之间不能漫游,对客户造成很大的不便。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源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中国自从1992年在嘉兴建立和开通第一个GSM演示系统,并于1993年9月正式开放业务以来,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大多采用GSM系统,使得GSM系统成为目前中国最成熟和市场占有量最大得一种数字蜂窝系统。截至2002年11月,中国手机用户2亿,比2001年年底新增5509.2万。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目前中国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 900及GSM1800,由于采用了不同频率,因此适用的手机也不尽相同。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基本是双频手机,可以自由在这两个频段间切换。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系统除GSM900和GSM1800另外加入了GSM1900,手机为三频手机。中国随着手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现也已出现了三频手机,即可在GSM900\GSM1800\GSM1900三种频段内自由切换的手机,真正做到了一部手机可以畅游全世界。GSM早期来看,GSM900发展的时间较早,使用的较多,反之GSM1800发展的时间较晚。物理特性方面,前者频谱较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差,但传送的距离较远,而手机发射功率较强,耗电量较大,因此待机时间较短;而后者的频谱较高,波长较短,穿透力佳。但传送的距离短,其手机的发射功率较小,待机时间则相应地较长。
紧急呼叫是GSM系统特有的一种话音业务功能。即使在GSM手机设置了限制呼出和没有插入用户识别卡(SIM)的情况下,只要在GSM网覆盖的区域内,用户仅需按一个键,便可将预先设定的特殊号码(如110、119、120等)发至相应的单位(警察局、消防队、急救中心等)。这一简化的拨号方式是为在紧急时刻来不及进行复杂操作而专门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