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拉筋有没有加密区
拉筋的加密是指梅花型布置
箍筋加密区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箍筋加密区设置的规定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层柱子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梁端的加密区长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柱子加密区长度一般取1/6每层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层(一层)柱子的根部应取1/3的高度。
http://ke..com/view/1454111.htm
‘贰’ 拉筋Φ6@600X600这个标注表示什么意思
直径为6mm的圆钢间距600mm,双向布置
‘叁’ 拉筋的间距是箍筋的两倍,这个间距是指的加密区还是非加密区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句是03G101-1 、P65页的下面文字注解中第4条的原话
‘肆’ 11G101-1第23页拉筋标注Φ6@600还有必要吗
11G101-1第23页拉筋标注Φ6@600有必要。
与第16页的说法不矛盾,是双控的。
‘伍’ 拉筋间距为箍筋间距的2倍,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柱中,拉筋也是属于箍筋中的一个构件来的。柱子的拉筋间距应与箍筋间距保持一致。柱拉筋能和箍筋比。拉筋在有些时候可使配筋满足抗剪强度要求与构造要求(体积配箍率、箍筋肢距、纵筋无支长度等)而对于梁来说,设计图纸中有抗扭筋或者腰筋时才会用到箍筋,这时候箍筋的间距就是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了,这点在平法03G1011 P62中有说明 “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关于“拉筋” 的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即: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是错误的理解。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陆’ 钢筋平法标注大方法
钢筋平法标注大方法,如下图所示:
框架梁编号6, 总计3跨,截面尺寸250*490箍筋HRB400规格,直径8mm间距加密区100mm,非加密区间距200mm,两肢箍上部两根通长HRB400规格直径16mm钢筋左支座3根HRB400规格直径16mm钢筋,右支座4根HRB400规格直径16mm钢筋下部3根HRB400规格直径16mm钢筋,梁侧4根HRB400规格直径12mm钢筋。
平法是“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简称,包括平法的标注形式,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一种标注。
平法的产生:
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日本的结构图纸 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柒’ 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规范是什么
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侧,底层柱上下各500mm的范围内为箍筋加密区,建议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
但相对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着增加。
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着;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
不适宜建造超高层建筑, 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
‘捌’ 剪力墙拉筋加密区范围
配筋构造纵筋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一般纵筋间距不应小于50mm,一二三级及柱截面边长大于400时纵筋间距不宜小于200mm,四级、非抗震一级截面小于400时不宜大于300。圆柱纵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3.1箍筋a)箍筋直径 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柱根(嵌固部位)处不小于8mm;不应小于d/4(d为最大纵筋);b)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6d、100,二级不大于8d、100,三四级不大于8d、150、柱根100,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不应大于100;一级框架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c)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d,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d(d为最小纵筋,此处规范中未说明是最大还是最小,判定为最小);另外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注:当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最小纵筋直径),此注意项判定为非加密区箍筋的要求。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活拉筋约束;箍筋加密区范围: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1/6和500mm较大值;底层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剪跨比小于2的柱、框支柱、一二级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级角柱没有全高加密要求,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要按角柱计算的。
‘玖’ 构造柱箍筋加密区拉筋间距
构造柱本身就四根钢筋,箍筋间距200,一般不设置拉筋。
柱钢筋搭接后,在搭接区箍筋加密成间距100就可以了。
‘拾’ 图集中有梁拉筋直径和间距要求,请问在什么规范有写呢
于11G101-1中 87页右下角注角第四条: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排拉筋竖向错开布置。
拉筋的直径、间距应由设计图说明。一般情况。拉筋的直径同于底版分布筋,即8mm,拉钩的间距为2倍箍筋间距。
(10)拉筋加密区标注扩展阅读: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只是给出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
例如,梁箍筋的标注为φ8@100/200,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筋间距为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是错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