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心肺复苏pdf

心肺复苏pdf

发布时间:2023-06-14 01:18:01

A. 求《读者 2012.17》的几篇文章

如果你体验了20年前的日本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往往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0年前,不光日本人,就连中国人也不会想到日本会失去以后的二十年。

当时的日本旭日东升,有凌驾美国的势头。感到不安的美国人走到街头抵制日货,用锤头砸烂日本家电。有一本美国人写的名为《日本作为世界第一》的书风靡全球,尤其在日本销量特大,着实地让日本老百姓飘飘然了一阵子。


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时房价居高不下的理论,那就是“土地不能生产”,意思说它只会越来越少,也就变相说它会越来越贵。很多人现在还在为当时的投资埋单,因为他们恐惧将来更买不起房子,就硬着头皮贷款买房,而那一刻正是最泡沫的几年里的一刻。


我也忘不了日本政府刺激经济的常用手段,那就是“加大公共投资”。GDP成长率稍微下降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政府,是公共投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高兴,利益链上的公司和个人也高兴,大家都说应该修路,他们都个默认一个前提:人口会不断增加,经济也会持续增长。


最火的时候,我的日本同学都买了股票,很多主妇都成了投资名人。到了1989年,东证股指在接近4万日元后,就开始跌跌不休,每况愈下,一时返回2万多点之后,再也无利返回2万大关。


我国2007上证股指达到6千多点时,股民也是一片疯狂,学生上课炒股,退休大妈排队买基金。后来股市一泄千丈,一时返回3千以上后,再也难碰3千大关了。用倍数算算,你会发现这些拐点数据相似的多么惊人。


不动产又怎样了呢?当时的日本人见了外国人就叹气,说我们日本人拼命劳动让经济复苏了,可是我们的老百姓却没地方住了。他们也想了很多压制房价的政策,也盖了好多公共房,连我都住过呢。不过最后房价还是被房价自己压垮了,尤其是那些地方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如今房价是当时十分之一也不算稀罕。


我岳母当时就因扛不住压力,为了我妻子的将来,在福冈买了块地,现在那块地长满了杂草,恐怕白给都没人要。日本实际上从90年代就开始了人口减少,现在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年纪大的人不喜欢不方便的郊区,宁肯拥挤点,也愿住在市内,医院近,购物方便。房间少点,更便于清扫打点。过去繁荣嘈杂的郊区小区,现在都成了鬼城,只剩下些没有去处的老人。

我们再看看汽车。我在北海道大学读书时,正是日本泡沫经济加深加重的几年。家庭富裕的大学生们开始有车,和女朋友约会时有车是非常光彩的事。很多年轻人都省吃俭用攒钱买车,车是当时年轻人谈话的焦点之一。周末你能常能看到一边吃方便面一边擦车的年轻人。

可现在的日本呢,很少有人把车当做显示身份的道具,只是当做移动工具,很多情侣们宁肯坐公交出游,省心省力,更有情致。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缺乏热情,老成爱静,但我们中国的年轻人真的活得舒服吗?他们是不是为了很多不必要的攀比而活得很累?


很多人以为日本产品原来就是安全精细,其实不然,20年前日本也很不规范。撕不破的包装袋,喷射果汁的包装盒,我都记忆犹新。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食品公司,那里的职员就告诉我他从不吃自己公司生产的东西,因为他知道用料和生产过程。


我不认为当时的日本食品质量就和现在的我国一样,但起码是现在的日本不可想象的。日本是一个不断改良的国家,也是消费者舆论非常给力的国家。当发现某个企业作假或掺入不当成分时,这个企业必须及时向消费者道歉,赔偿损失,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同类问题,不然这个企业必死无疑。因为它的产品再也无人问津,代理商也不会将其放到货架上。


北海道的“雪印”公司,是日本最有历史和影响的食品公司之一,比我们的某个奶制品公司有名多了。就是因为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混进了毒菌,而且处理不当引起民愤,就破产了。尽管看起来好好的一个老牌企业就为一件事倒产有点可惜,但是对整个产业却起到了最好的示范作用。尽管倒产了一个公司,但一个产业得救了,老百姓的健康得救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得救了。


有人说,不让作假公司倒产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因为国家是大股东,我不知是真是假。但是无论谁持有这样的公司,都应该让其倒闭,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也为了我们的国家。


告别高速成长之后,日本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这期间日本产生了很多问题,经济成长率一直很低,为此有人说这20年是日本失去了的20年。但是这20年又是日本走向成熟,走向精细的20年。当今我们为之诱惑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经过这20年的进化而产生的,你说我们能说他们失去了20年吗?


我通过自己的经营和生活体验觉得,我们现在的处境和20年前的日本相似的地方太多了。我国今后的20年如何发展,我不得而知,但吸收日本的经验是让我们20年后活得更好的捷径。如果你体验了20年前的日本,你会对此深信不疑。

急诊室手记
医学院当了5年老师后,我又去报考研究生,因为想做医生。
为啥想做医生?我去医院实习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看到很多人在受病痛之苦,而医生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神圣。
几年后我研究生毕业,如愿进了杭州一家三甲医院做了一名血液科医生。为了把做医生的底子夯实,我又读了博士,专攻血液学。后来医院调我进入急诊科当科室主任。
在急诊科做得辛苦,但得到了不少肯定,获得了“杭州市十佳医卫青年”“杭州市五四青年奖章”“浙江省优秀青年卫士”……不好意思说了,其实我很简单,只想做个好医生。
能救命,救不了心
急诊室只有几百平方米大,在这里,生死逆转有时只是瞬间之事,这里上演着生离死别,发生的事情无奇不有,大悲或大喜都直面人性,照出的是大社会的缩影。
有一天出租车送来一个心脑血管发生意外、呼吸心跳停止的老人。陪老人一起来的是他的老妻。我们这边忙着打通气道,胸外按压,开通输液管道,紧张抢救,老妻在一边提要求,要求我们救活的同时还要保证患者能照常工作。当时我们就想,从来没见过谁在这样性命攸关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对老人都是高级工程师,男的退休后一直在工作,70多岁了,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事发这天早晨,他和往常一样出门,刚走到大门口就感到胸闷气急,还没走回家就跌倒了。
老人经抢救,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意识不清。第二天,他们的女儿从上海被叫了回来,她对我们说,她要上班,无法照顾父亲。老太太也对我们说,“要我照顾他,我吃不消。”
我们不晓得她们是啥意思,就对她们说,老人暂时病情稳定,但需要住院。而老太太提出,要拔除各种抢救的插管。像这样家属决然地放弃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情况,还是很少见到的。这或许和观念有关,我无可非议。
但接下来老太太说的话让我惊愕。“他这样子活着,他痛苦,我也痛苦。再说,他不能工作了,那不是没用了吗?”
在亲人眼中,他活着的价值只是为了工作,我为患者感到悲哀。
人真的不一样啊。有一位老婆婆,每年都会陪着老伴来看急诊。老伴现在80多岁了,16年前中风,从此长期瘫痪在床,整个人佝偻成一团,不会说话,没有意识,大小便失禁,不会吃饭,得把食物磨成糊状,靠一根胃管打进去。
老婆婆服侍了16年,怕他长期导尿引起感染,为他手工缝制了尿兜,布带是软软的,不会弄痛他,也不会弄脏身子。在她眼中,老头只是不会说话,他心里什么都晓得的。
家里有好吃的,每次她都想让他尝尝味道。老婆婆说,做人体会的就是这一日三餐的甜酸苦辣。她喂他的时候总是说:“吃吃看,吃吃看!”她以为人间时鲜,老头总能咂出个味道。然而,老头多半无法下咽,呛到肺里,轻则呛一下过去了,重则成吸入性肺炎,送到医院抢救。
每次我们和老婆婆说,以后不要从嘴里喂食了,老婆婆总是念叨:“他年轻的时候蛮苦的,儿女刚刚出息,我们的日子才好起来,他就得了这个病。”
老婆婆和老伴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样的夫妻感情,恐怕现在的人是学不来了。
人啊,就是不一样,命在不同的人心中的分量也是不一样的。做医生的,能救命,但救不了心。
生命之轻
生命没有回头路。医学再进步,生老病死有其自然法则,不是医生本事大就一定能救回来的。有的病人一辈子就看了一次病,病历册上就只有一页,这一页却是死亡记录。若能把生命留住,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自豪的?
3年前的一个大热天,救护车送来时,病人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了。随车医生说,他们到达时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通常还是要进行抢救的,不为别的,为了那百分之一或更少的存活希望,也为了道义。
这个安徽小伙子,经过40分钟的心肺复苏,恢复了心跳,也有了微弱的呼吸。啥叫心肺复苏?就是不间断地胸腔外按压,配合高级生命支持和机械通气。尤其是胸腔外按压,一个年轻力壮的医生15分钟下来就会浑身汗湿。按压的力量不能太重,又不能太轻,过重肋骨会被压断,太轻,心脏跳不起来。
晚上,我们3个医生和3个护士通宵守护。后半夜小伙子又是两次呼吸、心跳突然停止,都被我们及时救了回来。他年轻,我们抱着很大的希望。整整一个晚上,我们都不敢大意,因为监护仪上的呼吸曲线一直不稳,时有时无,总让我们不踏实。
第二天早上9点,已经过去了整整15个小时,就在看似稳定的时候,小伙子的呼吸和心跳突然又停止了,这次不管我们怎样抢救,他的心脏都没能再跳起来。
看着声嘶力竭的家属,再看看我们疲惫不堪的医生和护士,我只感到心酸,眼泪就要滴下来。这在我身上是很少发生的,有委屈的成分,因为我们所有的劳累和付出没有一丁点儿的回报,那条命轻飘飘地走远了。
这些生命虽然在病历册上只留有一页,但是在我心里却留下了极深的烙印。
记得一位科学家说过,“医学是没有真理的科学”。我会思考留在我心里的那些挥之不去的病例,希望找到更个体化、更合适的办法,比如抢救方案、用药的剂量等等细节,如果再大胆些,是否可以挽回他们的生命?
医生必须冷静、理智
有人说医生铁石心肠,他们哪里晓得,感情用事,是做医生的大忌。面对突然刮起的12级台风,医生就是风眼中的那个将军,必须冷静、理智。
救护车送来的,大都是命悬一线的病人,生死就在一瞬间。病人往往言语困难,我们肉眼所见仅是表面症状,我们必须通过表象,抽丝剥茧。有时留给医生的就只有10秒20秒的思考时间,医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初步诊断,进行应急处理。
此时,我们通常面无表情,内心却风起云涌。
这个病人只有36岁,是从贵州出来打工的,他晓得自己不行了,前一天就打电话通知家里,让设好灵堂等他回去。
第二天一早,车票还没来得及去买,这边人就没了气。救护车送来,稍作检查后我们就确诊病人是重症肺结核引起呼吸衰竭。我们当场为他做了气管切开术,插管,建立静脉通路,稳定生命体征,稳定血压,迅速补液,并速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迅速制订治疗方案,24小时监护。
从我们开始抢救,他老婆就一直跪在那里。
他们有两个儿子,大的10岁,小的闹着玩时被人推入池塘淹死了。因为伤心,夫妻俩就离开家乡出来打工。打工大多是干体力活,男的有病,找工作就相当困难,辗转多个城市,最后到达杭州,在杭州也没有找到工作,病却越来越重,身上只剩下40元钱。
面对这样的病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很沉重,医疗费用和重危病情把这个家庭压得抬不起头来。我和同事说,一定要想办法救活他,至少要让他活着回家。
到第三天,不要说治疗费用,他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先是我们护士长从自己家里带吃的给他们,但总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商量后决定在科室里发动捐款。像这种捐款对我们来说是常有的事,没有一个人会觉得不妥当。后来捐款范围扩大到整个医院,再后来通过媒体,社会上也有人来捐款。
病人家属拿到钱后,如数交给医院作为治疗费用。他们的朴实让我感动,因为我们碰到过这样的事,有的人拿到捐款就马上装进自己的口袋,医疗费用能拖则拖。
12天后,病人的气管插管顺利拔掉,能够进食了,精神也明显好转。到出院结算时,除去医疗费用,还剩下1万多元钱他们可以带回家。这让我稍稍感到宽慰。
第15天,我让同事帮他们买了回贵州的车票,还买了路上吃的点心,送他们上了火车。
但是我晓得这个病人的未来是不好的,如果没有钱做后续治疗,回去就是等死。
这辈子,我能救回多少条命
前年的一天,我在家刚吃过晚饭,手机响了,要我赶快去医院,说是状况比较疑难。这里插一句,我们急诊室全体医生护士都一样,手机是全天候开机,一个电话,没有二话,立即赶到医院参与急救,不管是前半夜还是后半夜,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一直都这样。家里的事就全部交给妻子了,她是眼科医生,对我还是理解的。
赶到科里,发现抢救床上没有病人。一问,病人好端端地坐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精神状态尚可,问他,也没有什么不舒服。
我一看,他的嘴唇很紫,不是一般的紫。应该是严重缺氧,氧饱和度检测只有90%不到。如果这种低氧血症的状态持续下去,将引起全身缺氧、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医生已经在给他吸氧了,但是血氧饱和度丝毫没有改善,这可不是儿戏。好端端一条命说走就走,我们见得多了。
原因不明,医生不敢用药。对症的药物是有的,但药物本身就有毒性,如果用得不对路,对病人不仅无效,反而会雪上加霜。
医生一遍遍追问都没有找到病因。根据经验,老人应该是亚硝酸盐中毒,毒物一般都来自食物,比如,腌过的、发霉的东西都可能造成食物中毒。但是老人和老伴都矢口否认进食过这类食物。
追问无果,我开始翻看老人的病历,一页页看过去,发现老人上半年去外科看过胆囊炎,病历上显示,老人拒绝开刀,改服中药。我心里一动,问老人,药方当中是否有需要分开服用的中药?老人想了一下,说有的,有一包分开包的白色的粉需要冲服。“是什么?”“硝石。”“就是它!”我叫了出来。
我对一边的医生护士说,所有的监护撤除,亚甲蓝静脉推注,15分钟后,老人就可以回家了。
一切如我所料,推注药物后,氧饱和度很快升到100%,老人的唇色恢复正常。我们的年轻医生和护士说:“主任,你好牛啊!”其实,我是中医出身,听到老人服用中药时,我就想到了硝石,这是中医治疗胆囊炎常用的一味药。硝石的成分是火硝,亚硝酸盐含量极高,完全可能引起中毒。
那天我站在科室门口,目送这对老人走出医院,有种平静的满足感,那个念头又出现在我的心中:这辈子,我能救回多少条命?
依然想做个好医生
我们急诊科的医生,每天和心脑血管病、坠落伤、刀伤、外伤、溺水、服毒自杀的人打交道。那些常人眼中极其敏感的事物我们虽已司空见惯,但它们对我们内心的负面影响还是有的。
我们大都睡眠不好,但是我们连吃安眠药都要看时间,不是随便就可以吃的,比如后半夜要值班,前半夜敢吃吗?不敢的。
现在的医疗环境大家都晓得,医患关系紧张,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太多,并不是医生单方面造成的,有其社会根源。尤其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阻碍了医生在对患者治疗上的创新,我们必须随时和家属沟通,反复征询意见,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失去了抢救病人应有的主动。
我们曾经救过一个病人,冠心病,大面积心肌梗死。送来时,那口气眼看着没有了,但是被救了回来。接下来必须尽快做支架植入手术,而病人家属就是不信任我们,要求转院。
后来到了省级医院,手术成功后,病人给医生送去锦旗。医生对他们说,我们手术成功,是多亏了前面那家医院的急救,他们的心肺复苏蛮成功的,才有机会让我们做手术,你们还是去谢谢那家医院的医生吧。后来病人果然来了,送来锦旗时说了这番话。
有时,我真的很想对病人家属说,无论社会上对医生怎么看,无论有什么传言,在整个医生群体中,好的医生一定是占大多数的。哪个医生不想把病人治好?治好病几乎是每个医生的终极愿望。我晓得在当下说这些或许没有人愿意听,但这是真话。尤其在抢救病人时,病人及家属更应该和医生站在一起,相信医生,这样对病人好,对医生也好。
医生的辛苦忙碌是大家都晓得的,暂且放开不说,我不喜欢诉苦,因为作为一个医生,对某些东西必须有承受能力。
做医生难,做好医生更难。但只要每天能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那种成就感足以支撑我继续做医生,而且是做一个好医生。

你并不特别
波士顿韦尔斯利高中教师小戴维·麦卡洛的毕业致辞:你并不特别
毕业典礼是生命中重要的仪式性开端,有其自身的影响并具有非常恰当的象征意义。此时此刻,我们面临着均等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你们的毕业礼服肥肥大大,款式统一,只有一个号码。无论男还是女,高还是矮,优等生还是差生,你们会注意到,你们每个人穿得都一模一样。还有你们的毕业证书,除了名字之外,也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一切本就应该如此,因为你们中没有人是特别的。
你并不特别。你并不与众不同。
可以看到的证据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现在至少有320万名中学生即将从超过3.7万所中学毕业。就算你是百万里挑一的人才,但地球上有68亿人口,这就意味着有将近7000人与你一样。你们看,如果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那么便没有人特别了。我们美国人近来变得更加热爱赞美,而非真正的成就,这对我们是有害的。
这是一种传染病——在其传播过程中,就连我们所珍视的、历史悠久的威尔斯利中学也没能幸免……在全国3.7万所中学里,威尔斯利中学是最好之一……在这里,“良好”已经不够好了,B档是过去的C档,中学水平的课程被称为大学预修课程。我希望你们注意我刚才用了“最好的之一”这个说法,我说“最好的之一”可以让我们的自我感觉更加良好,可以让我们沉浸在这种唾手可得的小荣誉所带来的喜悦中,尽管这种荣誉是含糊和无法确证的。然而,这种说法不符合逻辑。根据定义,最好的只能有一个。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如果说,你们在本校读书的日子里学到了什么东西的话,我希望你们了解到,接受教育是应当为了获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物质上的听得。我希望你们也了解到,智慧是快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还希望你们学有所成,从而认为到你们现在知道的是多么少,因为今天只是开始。未来的道路才是关键。
在你们毕业之际,在你们各奔东西之前,我劝你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只是因为你热爱它,并相信它很重要。要抵制住沾沾自喜的轻松舒适、物质主义的浮华诱惑和自鸣得意的迷幻麻痹。
要多看书……保持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当作一个关乎原则的问题,一个关乎自尊的问题。把阅读作为滋养生命的精神粮食。培养和维护一种道德情怀,并且要显示出展现这种情怀的品性。要有远大梦想。要努力工作。要独立思考。全心全意地去爱你所爱的每件事、每个人。在这么做时,请保持紧迫感,因为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与赞美的本来面貌一样,充实生活是一种结果,一种令人愉悦的副产品。当你在思考更重要的事情时,生活自然会充实起来。爬山不是为了插上旗帜,而是为了迎接挑战,享受空气和欣赏风景。爬上去,你们就会看到世界,而不是让世界看到你。
行使自由的意志,发挥创造性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它们将给你带来的满足,而是为了他人的福祉。然后,你们也会发现人类经验中的那个伟大并且奇妙的事实:无私是我们能够为自己做的最棒的事。接着,生命中最快乐的事便会随之而来,前提是你认识到你并不特别。
因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

只找到这几篇,望采纳o(∩_∩)o

B.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原因: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原因: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原因: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 ㎝ ≥5cm
★2010(新):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2005(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 4-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介于这个原因,2010AHA规定了CPR和ECC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

具体可以搜索: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官方简体中文版.PDF
网络医疗团《医生工会》感谢你的热情与关注

阅读全文

与心肺复苏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样减小pdf文件大小 浏览:29
和彩云zip解压 浏览:721
linux查看线程状态 浏览:456
怎么起文件夹名称 浏览:47
北京交大编译原理 浏览:980
linux执行java脚本 浏览:587
全能扫描加密文档忘记密码怎么办 浏览:73
极品飞车ol安卓版为什么要关服 浏览:273
学生服务器怎么选 浏览:462
mac系统本身编译器 浏览:149
头条app如何设置横屏模式 浏览:357
clion怎么使用终端编译 浏览:766
服务器地址部署到公网 浏览:492
新桑塔纳安卓大屏导航怎么拆 浏览:382
程序员送给女友的礼物 浏览:432
ftp命令行查看文件数量 浏览:506
linux查看设备的命令 浏览:837
pythongolang学哪个 浏览:349
金蝶加密锁驱动下载 浏览:300
python编程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库 浏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