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下载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本书你需要看的只有五章:
第七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八章 德国问题和欧洲安全
第十章 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
第十一章 法西斯侵略扩张和各国的对策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
及唐贤兴老师做的前言(相当不错的)
我只能给你说我上传附近一直失败
‘贰’ 老友记中英文剧本全十季百度网盘下载
你要的文件已经上传了
电脑登陆网络知道或手机网页的网络知道(app的网络知道看不到)
点我的提问 就可以看到
如果不方便使用电脑
可以留邮箱 采纳才会发
需要电影或者小说可以点我的名字问我
期待您的光速采纳
‘叁’ 急求 陈文新 中国笔记小说史pdf
陈文新 中国笔记小说史pdf
网页链接
认真回答,抓紧保存的。如满意 望采纳
‘肆’ 考研313历史学11本教材,该怎么做笔记
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2021年考研历史学313
‘伍’ 急求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笔记,最好是疾风劲草版本的,谢谢
链接:
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2022考研世界现代设计史通识精讲班
‘陆’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德] 卡尔·马克思)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
作者:[德] 卡尔·马克思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6-08
页数:652
内容简介:
《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收入了1879-1882年间马克思所写的五篇读书笔记。马克思自70年代中期起就加紧进行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作了大量读书笔记,这五篇笔记是其中的一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古代民族的社会形态,是由两个自发产生的社会关系即血缘亲属关系和生产资料公社所有制决定的。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以前,在所有社会特别是在发展比较缓慢的社会中,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这两种社会关系或者它们的变种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留有它们不同程度的印记。本书五篇笔记的基本主题,就是对这些古老的社会关系的历史考察。马克思对他所阅读的各家着作的畏心摘录和处理,特别是他写下的许多批注和评语,不仅表明他晚年如何努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而且也体现出他的理论的新的发展。这部着作和《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的重要史学着作,但和《历史学笔记》不同的是,《历史学笔记》的对象是欧洲历史,其写作以时间为载体,记叙了欧洲古代的历史发展,是典型的历史着作。而《古代社会史笔记》则包括除欧洲以外的广大亚非拉地区;内容上囊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宗教、道德等学科;文化上涉猎到东西方文化、史前文化与有史文化;方法上注重于实证的研究,强调分析、综合、比较、思辨的总体运用。属于社会历史学范畴,同时也具有较浓厚的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色彩,因此《古代社会史笔记》又称《人类学笔记》或《民族学笔记》。同时这也是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和广义政治经济学极其重要的一部着作。后来恩格斯根据该笔记中的《路•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写下了恩格斯的经典着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柒’ 高中历史选修1复习笔记在哪下载
世界近代史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基本条件
二、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世界最早,十四~十五世纪)
1.历史条件:
①生产技术的进步
②社会分工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迅速增长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着名工商业城市
④出现了包买商
2.新的手工业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工场主
佛罗伦萨
雇用工人
3.新的阶级产生
资产阶级--工场主、富商、银行家
4.历史意义
三、新航路的开辟
1.动机--对东方贵重商品与财富的需求、渴望
2.现实需要--东西商道受阻(奥斯曼土耳其)
3.条件--造船技术、航海知识与地圆说等技术与知识的进步
4.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①欧洲--非洲--亚洲的航路
a.迪亚士:葡萄牙(欧洲)-非洲(好望角)
b.达·伽马:葡萄牙(欧洲)-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印度(亚洲)
②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欧洲的环球航路
a.哥伦布:西班牙(欧洲)-大西洋-中南美洲(误认为印度)
b.麦哲伦:西班牙-大西洋-中南美洲(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亚洲)
c.麦哲伦的同伴:欧洲-大西洋-美洲-太平洋-亚洲-印度洋-非洲-欧洲
四、殖民扩张的开始
1.葡萄牙:非洲、亚洲、美洲
2.西班牙:美洲、亚洲
五、思想文化上的新气象
1.宗教改革运动
①背景:封建教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根源
②德国--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瑞士--卡尔文
④英、法、荷等国--新教
2.文艺复兴
①背景:
a.封建教会垄断文化与教育--"黑暗"
b.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需要为其服务的科学文化
②目的:反对教会精神统治、反对封建神学
③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a.核心内容
b.手段
c.实质
d.过程及意义
④代表人物及其着作成就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地理位置的优越--对外贸易的发达--国外市场
(大西洋航路中心)
2.工商业迅速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主要工业部门
农业生产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生产--促进商品经济,市场的发展
3.圈地运动的进行 贵族地主→资产阶级化→资本
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手工工场成为雇用工人--自由劳动力
4.对外殖民掠夺--原始资本积累
二、斯图亚特王朝阻碍经济发展
1.封建君主的观念及其措施
2.君权与议会的矛盾
3.专制王朝阻碍经济发展的措施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导火线:苏格兰起义
2.新议会的召开及其开展的斗争
反对派--资产阶级、新贵族
双方 限制王权
封建王朝
3.国王镇压议会并挑起内战--革命爆发
4.内战的结束及其结果:处死国王、宣布共和国
5.内战后的政局变化
①克伦威尔统治--军事挑战--维护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
镇压掘地派
远征爱尔兰
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
②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及其倒行逆施
③1688年政变与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
a.1688年政变 国王的权利
b.1689年《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议会及议员的权利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
(三)英国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资本
①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的优厚条件 劳动力
②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市场
3.客观状况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需求
二、工业革命的产生与主要成就
1.从发现和使用机器开始
2.发明者大多是工人与技师
3.主要成就:织布用飞梭→纺纱(珍妮、水力、骡)→织布动力--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4.工业革命的推广:纺织--动力--冶金、采矿--交通运输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
一、英国积极开展殖民扩张
1.地理位置的变动促进对外殖民扩张
2.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
3.建立殖民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
4.主要殖民扩张活动
亚洲--印度
北美--建立十三块殖民地(1607年弗吉尼亚)
二、法国的殖民扩张
亚洲--印度
美国--两大河流域
三、英法的殖民活动冲突及结果
1.七年战争--争夺欧洲霸主、世界殖民霸权
2.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中)
四、殖民主义的罪恶
1.灭绝人性的屠杀
2.抢劫与掠夺财富
3.奴隶贩卖贸易--"三角贸易"
五、殖民主义的后果
1.殖民国家
2.被殖民国家
(五)美国独立战争
一、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1.北美殖民地经济开拓者
2.十三块殖民地的经济概况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可与英国竞争
中部--产根区
南部--种植园经济→为英国提供原料
(黑奴)
二、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政策
1.目的:作为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
2.措施:压制经济发展
限制生产某类产品
禁止向西移民
征收苛捐杂税
三、北美人民反抗殖民压迫的斗争
1.反对征税
2.抵制英货
3.建立反英组织
4.准备武装斗争
四、北美独立战争
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2.英殖民当局的镇压与第一届大陆会议(二决定)
3.来克星顿枪声--独立战争(1775年4月19日)
4.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及其决定
招募军队
军事 大陆军
任命华盛顿
政治--起草《独立宣言》
5.《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的成立(1776年7月4日)
6.独立战争的进行及最终的胜利
①双方力量的对比--初:美失利
信心
②萨拉托加战役--转折点:
外援(法、荷)
③约克镇英军投降(1781.10.19)
④英、美巴黎条约,承认美国(1783年)
⑤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历史作用
五、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1.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
2.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三权分立
众议院--按人口
立法权--国会
行政权--总统 参议院--按州
司法权--最高法院
3.美联邦政府的成立:1789年4月
缺陷:①人民的权力
②种族权力的限制
(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一、法国革命以前的社会状况
1.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社会等级森严,矛盾尖锐
特 权--第一、二等级
被统治--第三等级(农、资、手工、工人、贫民)
3.封建王朝的专横阻碍经济发展,激化矛盾
二、法国大革命
1.财政危机引发的三级会议斗争
2.路易十六企图镇压引发大革命的爆发--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3.革命的第一阶段--大资产阶级 自由贵族 --制定会议
①取消人民的部分封建重负
②发布《人权宣言》
③国内形势严峻 普奥联合出兵干涉--革命战争的开始
内部伺机反扑,里应外合
4.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①推翻波旁王朝
②瓦尔密大捷--驱外国军队出法国
③召开国民大会--吉伦特掌权(工商业资阶)
④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⑤处死路易十六 经济困难
⑥形势的再度恶化 军事--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装干涉
政治--反革命暴乱
5.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革命进入第三阶段
①雅各宾派政权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派
②公安委员会实施专政
③雅各宾派内部的争政与"热月政变"
6.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
1.热月党人时期
①督政府的成立
②代表阶级及执政措施
③形势的变动 国内动荡
对外战争取得一系列胜利
④拿破仑的崛起
⑤形势恶化,需要铁腕人物
2.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
3.拿破仑改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1804年)
4.法兰西帝国内外政策及其覆亡
①维护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②对外战争的继续及性质的转变
推进:革命及其他国家--奴役其他国家
远征俄国
③拿破仑的最终失败 莱比锡
滑铁卢
④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复辟
(七)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一、葡萄牙、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1.种族屠杀
2.掠夺、贵重金属、土地 造成贫穷、落后
3.垄断贸易:使殖民地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二、独立革命的序幕--海地革命(反法)
1.黑奴起义及其领袖
2.革命胜利与独立国家的成立(1804年)
三、西属殖民地的独立革命
1.初期--墨西哥--"多洛雷斯呼声"
委内瑞拉
2.北部--玻利瓦尔 哥伦比亚
厄瓜多爾尔尔
阿根廷
3.南部--圣 马 丁 智 利
秘 鲁
4.厄亚基尔会晤后的独立斗争联合行动
①人民军队的组建
②阿亚库巧战役--玻利维亚独立
③西班牙殖民军投降
四、葡属殖民地巴西独立
五、拉丁美洲一系列独立国家的建立
六、美国侵略势力的渗入--"门罗宣言"
(八)17至18世纪的俄国
一、沙皇俄国的兴起
1.俄罗斯国家的出现--882年基辅罗斯
2.基辅罗斯的分裂及被蒙古汗国的控制(金帐汗)
3.莫斯科公国的统一与独立
4.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沙皇俄国兴起开始对外扩张
二、彼得一世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目的
军事
2.改革的内容 经济
3.效果 社会生活
(九)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天才设想
2.现实矛盾的展现--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示根本矛盾
3.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由自发转为有组织
4.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天赋条件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①积极参与革命实践
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②发表《共产党宣言》(1842年)--标志诞生
(十)1848年欧洲革命
一、推进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
1.法兰西帝国覆亡后处于波旁王朝统治下(1815~1830)
2."七月革命"--处七月革命(大资产阶级)(1830年7月)
3."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临时政府
成立第二共和国
保障工人部分权利
实行普选权
4."六月起义"--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斗争--目标:资本主义的存废
5.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第二帝国
二、推进统一的奥地利、普鲁士
1.奥地利--维也纳起义
2.普鲁士--柏林起义
三、争取民族独立的东南欧
1.意大利--反奥起义
2.匈牙利--布达佩斯起义--"反奥"、"宣布独立"--被俄、奥镇压
3.捷克斯洛伐克--反奥起义
4.罗马尼亚--反俄、土耳其起义--被俄镇压
(十一)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及其侵略扩张
一、农奴制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1.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自由劳动力
2.农奴制带来的问题
国内市场
二、农奴制引发政治统治危机
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
1.目的
2.内容
3.性质和作用、特点
四、俄国的对外扩张
(十二)美国内战
一、美国的西进运动
1.独立后的美国政权性质
2.美国的西进运动
二、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焦点
1.北部、中部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需要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
黑奴制的存废
2.南部的种植园经济制度→用黑奴生产、为英国提供原料、市场
三、废奴运动的开展
1."地下铁路"--塔布曼
2.武装起义--约翰·布朗
四、林肯当选总统与美国内战的爆发
1.林肯当选总统(1860年)
2.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1861.4)
五、内战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1.初期北方的失利及原因 《宅地法》
2.林肯颁布二项重要法令
《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
3.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
六、美国内战的历史作用
1.性质
2.作用
(十三)亚洲革命风暴
一、西方列强对亚洲的继续侵略(19世纪上半期)
1.英国:中国、印度、缅甸、阿富汗、伊朗、土耳其
2.美国:中国
3.法国:中国、印度支那(越南)、土耳其
4.沙俄:中国、土耳其、伊朗
二、亚洲革命风暴
1.性质--民族解放运动--反帝、反封建
2.代表事件:(五个)二个宗教色彩、三个达顶点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1.背景--印度各阶层人民反英情绪的高涨
农民、手工业者--最坚决
① 土兵--核心力量
部分封建王公--反英殖民当局的兼并政策
薄饼、红莲花
②起义的酝酿
秘密组织
2.密拉特城子弹事件--导火线
3.民族大起义
密拉特→德里--成立政权→被镇压
勒克瑙--失陷
詹西保卫战--失败--女王
(十四)日本明治维新
一、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
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1.阶级关系:
被统治阶级--农民、贫民
2.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变化
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商业中心城市、商人财团
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新的政治力量→反封建,求政权
②社会关系变化及其对政治的要求 从事资本主义的封建大名→反幕府,改变现状
中下层武士--经济状况恶化→改革成为主柱
3.西方列强的入侵--严重的民族危机
①美国打开日本的门户
②日本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4.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倒幕运动的趋势形成
二、武装倒幕运动
主力--农民、贫民
1.倒幕力量概况 改革力量--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依附力量--各地大名(藩主)
①明治天皇发布讨幕密诏--德川庆喜的顽抗
②武装冲突的开始(1864年)
作者: 历史爷爷 2006-5-23 13:06 回复此发言
--------------------------------------------------------------------------------
16 回复:高中比较全面的一份笔记
③决定性战役--伏见、鸟羽战役
④武装倒幕的胜利结束(1869年)--推翻幕府统治
三、明治维新
1.明治天皇政府迁都
2.推行资本主义改革 改藩主为藩知事,由中央任命
①加强中央集权,达到政治上统一
废藩置县
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社会进步
③确立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3.历史评价--作用、特点
(十五)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一、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前的德意志状况
①封建割据的局面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
③普鲁士、奥地利对德统一的态度--统一的历史使命落在普鲁士
二、普鲁士完成德的统一
1.俾斯麦任职及其"铁血政策"
2.统一战争
①普奥联军败丹麦
②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排除奥地利于德意志之外
③成立北德意志同盟
④普与南德意志4邦签订军事协定
⑤普法战争--色当战役--败法,完成德统一(1870年)
3.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年)
三、意大利的统一
1.统一前的意大利
①封建割据的分裂状况
②外国势力的控制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统一的要求
2.撒丁王国承担统一的历史使命
①撒丁王国的状况
战略地位
经济发展
政治力量--资产阶级自由派
②统一战争的主要经过
加富尔的任职及其施政措施 奥仍占威尼斯
联法对奥作战--中途停止
中、北部人民起义--中部与撒联合 法获尼斯、萨状伊
两西西里人民起义--加里波第率"红衫军"加入--解放两西西里
加里波第移交权力→撒获中、南部
意大利王国的建立(1861.3)
(十六)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一、欧洲经济的发展与马克思的预言
二、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条件
1.经济危机引发各类矛盾的激化(1857年) 伦敦国际博览会
2.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强烈要求加强团结
三、第一国际的成立 欧洲工人声援波兰起义
1.伦敦圣马丁堂集会--决定--定名
2.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领导人
四、第一国际成立后的主要活动
1.在各国建立支部
2.支持各国罢工斗争
3.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流派
①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小生产者利益--小私有制
a.蒲鲁东主义的概念
b.第一国际内的斗争 无政府主义
日内瓦会议
洛桑会议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布鲁塞尔会议
蒲鲁东主义分化--左→马克思主义
②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a.巴枯宁主义的概念--无政府主义→继承权
b.第一国际内的斗争
巴塞尔大会
海牙大会--开除巴枯宁
4.支援巴黎公社的革命--写信、保护
五、第一国际的结束
1.巴黎公社失败后处境困难
2.迁到美国纽约(海牙大会的决定之一)
3.宣布解散(1876年)
六、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①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引发革命--"9·4"革命
a.推翻帝制
b.成立共和国
c.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权--"国防政府"
②巴黎各阶层人民自发救国--国民自卫军(以工人为主)
③国防政府的投降政策及其政权的转移--梯也尔政府
对外--卖国(赔款、割地)
④梯也尔政府的反动政策
对内--镇压(解除武装)
2."3·18"革命的爆发及其初步胜利
3.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①选举产生--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主持
②公社委员就职--标志
③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a.政治--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阶级政权机构
b.经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性质
c.社会--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4.巴黎公社被镇压后失败
①梯也尔政府的反攻
②普鲁士对梯也尔政府的支持与勾结(普法合约)
③"五月流血周"(5.21~5.28)
④历史评价
(十七)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①电
a.电流的产生--法拉第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b.电的应用--爱迪生
②石油
由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而发展
2.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
①内燃机
②柴油机
③汽 车
④飞 机
3.通讯事业的发展
①有线: 电报--摩尔斯
电话--贝 尔
②无线: 电磁波--赫兹
无线电通讯设备--马可尼
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科技与生产的发展--财富的集中
2.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
3.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4.垄断阶段的各国基本状况
①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②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权--对内镇压、对外侵略
三、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①美国经济为世界第一
②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英国--殖民帝国主义
①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及其原因
②海外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影响
3.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
①法国经济落后及原因
②信贷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4.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容克--贵族地主)
①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及其原因
②容克掌握政权--军国主义传统
③容克与资产阶级互相渗透--侵略扩张
5.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①农奴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封建
对内镇压
②沙皇政权的反动政策 侵略、扩张(日俄战争)
对外扩张
6.日本--带封建性、军事性帝国主义
①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扶植--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
②垄断资本家带有浓厚封建性
③垄断资产阶级与军阀集团相勾结--军国主义、侵略扩张
四、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1.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矛盾焦点--争夺海外殖民地
3.核心矛盾--英、德
五、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1.土耳其帝国的瓦解与巴尔干地区民族国家的独立
2.各国介入对巴尔干的争夺
3.德奥结盟,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形成
4.法俄协定、英法协约、英俄协约
"三国协约"
5.军备竞赛的加剧
(十八)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亚洲的觉醒
1.朝鲜
①日本用武力打开朝鲜门户--江华条约(1876年)
②日本镇压全琫准领导的甲午农民起义
③日本吞并朝鲜--《日韩合并条约》(1910年)
④日本解散朝鲜军队--全国性义兵运动
2.印度
①寇松的反动政策
②国大党左翼领导各阶层人民反抗
③提拉克被捕--孟买政治总罢工(标志)--武装冲突
二、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
1.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①掠夺人口
②腹地探险
③瓜分及其结果(七国)
2.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①背景--英的企图贯穿非洲
②特点--宗教--"圣战"
③一度解放全境(打死戈登)
④被英镇压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①意大利的侵略
②孟尼利克统一全国
③意军公然入侵--抗意战争开始
④阿杜瓦战役--意败,承认埃国独立
三、拉丁美洲反帝反封建斗争
1.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状况
①大地主掌握政权 封建
②大地主仍存并扩大
③美英侵略势力渗入--帝国主义
④革命仍是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2.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投靠帝国主义
①迪亚斯的反动统治
镇压、压榨
②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推翻迪政权 (农民二支力量)
③反动政权的重建与美国出兵支持
④人民再次斗争--取得胜利 (工人"红色大队")
⑤以法律形式确定革命成果--1917年新宪法 (性质)
(十九)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二、大战爆发(1917.7.28)
1.奥匈对塞宣战
2.各国加入战争--交战双方:协约--同盟
3.大战的性质
①总体
②局部
三、大战的基本概况
1.欧洲
①三条战线:
a.西线:英、法--德
b.东线:俄--德、奥
c.南线:俄、塞--奥
②西线的重要战役(决定战局):
a.马恩河战役--阵地战
b.凡尔登战役--攻守战
c.索姆河战役--英首次使用坦克
2.亚洲--南高加索、巴勒斯坦、两河流域
3.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作战
民族国家独立
②奥匈帝国的瓦解
前线拒绝作战
③美国参战(加入协约方)
中立期--发财
a.原因:
时 机--借口
b.雄厚实力
④俄国爆发革命,退出战争
⑤德国内爆发革命,宣布投降
4.大战的历史总结
‘捌’ 求郭预衡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或者整理,谢谢了 麻烦上传一下吧
笔记没有只有PDF书籍如果你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