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灵通三游未来小灵通三游未来》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小灵通漫游未来》(叶永烈 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yzmm9Q7iuH0lDdb5MDpOg
书名:小灵通漫游未来
作者:叶永烈 着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份:1978
页数:122
内容简介:
记者小灵通无意中登上了一艘开往未来市的气垫船,在船上结识了小虎子和小燕兄妹俩。
气垫船直接开上未来市的码头,小虎子的爸爸妈妈开着水滴形状、没有轮子的汽车来接他们。这种汽车与气垫船一样,靠喷气发动机喷出向下向后的两股气流推动汽车前进。它跑起来就象在地面上飘行,所以又叫飘行车。乘飘行车非常安全,它安有自动避撞和自动紧急刹车装置。
在小虎子家里,小虎子的曾祖父正和机器人铁蛋下棋。老人虽然曾在67岁、96岁、108岁时生过三次大病,但是依次换上了人造肺、人造肝脏、人造心脏以后,身体非常结实,凭借装在耳朵里的助听器、嵌在眼睛里的老花镜,他耳不聋眼不花。
小虎子家招待小灵通吃了一顿非常稀奇的中饭:人造大米饭的饭粒象珍珠;五香酱蛋有小西瓜那么大,里面全是蛋白没有蛋黄,原来它是将人造蛋白灌进椭圆形的塑料袋,再用开水煮熟的;清蒸肉丸由人造肉酱制成;萝卜炒黄瓜用的是蔬菜新品种“萝瓜”,它由萝卜与黄瓜杂交而成,上面长黄瓜,下面长萝卜。
晚上,小灵通出来散步,街道上没有路灯,但到处发出彩色的光芒。原来未来市许多房屋的墙壁涂上了夜光颜料,有的墙壁干脆采用夜光塑料,人们的衣服也由夜光染料染成。
未来市的上空挂着两个月亮,那弯弯的银钩月,是真正的月亮;而那明亮的圆月,是一盏小太阳灯,它装在一颗人造卫星上,这颗卫星始终停在未来市的上空。
第二天清晨,从香烟盒似的半导体电视电话机里,小灵通听到了当日“天气协商结果”。小虎子解释,在未来市。人们已经能够控制天气,飞机喷洒“消云剂”、“降雨剂”的方法简便易行。各个单位对天气的不同要求也可通过天气协商办公室协商解决。
小灵通又参观了人造粮食厂和农场。未来市的人们用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在阳光和人造叶绿素的作用下生产人造淀粉,经成型机制成珍珠般的大米。他们还研制出植物生长刺激剂,使庄稼不仅长得高大,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
几天以后,小灵通乘坐火箭离开了未来市。回到家,他一口气把自己在未来市的见闻写下来,成了这本书。
作者简介:
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曾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自11岁起发表诗作。现已出版180多部着作,是国内少有的勤奋高产的作家,着作等身(其实是超身了)。早年曾是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编导,业余科普作品为多,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科幻小说占了中国的半碧江山。
但真正圆了他“作家梦”的还是科普小品的创作。1959年,还在北大上学时,他写了一本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寄给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这家出版社并没计较作者的资历,出版了这本书。这也为叶永烈成为该社《十万个为什么》最早、最年轻的作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文笔活泼,叶永烈深受出版社的青睐。二十岁的叶永烈的一个个“为什么”,被比他只小几岁的读者广泛阅读、传诵。到新版,也即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问世,叶永烈共为该书写了500多篇科普小品。《十万个为什么》一次次修订再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增写了许多新的“为什么”。最近,《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之中。
在写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的第二年,完成了另一部新着——《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灵通漫游未来》虽然直到1978年才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但是一出版就印了300万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小灵通”是该书中的形象。《小灵通漫游未来》完成于1961年秋,书中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报道未来科学技术。《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国“文革”后出版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一下子印了一百几十万册,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后来,以展望新的技术革命的灿烂前景为主线,叶永烈又创作了《小灵通再游未来》, 于1984年出版。
《小灵通漫游未来》是通过眼明手快的小记者小灵通漫游未来市的所见所闻,对未来作全景式的“扫描”。 有一些科学幻想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
小灵通前往“未来世界”,乘的是“原子能气垫船”。如今,气垫船已经很普通,从上海至宁波,从深圳到珠海,每天都有“飞翔船”往返。所谓“飞翔船”,也就是气垫船。当然,小灵通乘的以原子能为动力的大型气垫船,虽然还没有出现在世界上,但是已经不很遥远了。
小灵通手腕上戴的“电视手表”,已经接近于变成现实,如今,“掌上微型电视机”已经商品化。更小的手表大小的微型电视机的诞生,指日可待。
小灵通在未来世界乘坐的“飘行车”,不仅能在地面行驶,而且能够在空中“飘行”。这种“飘行车”,也许会在21世纪出现。
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到的“环幕立体电影”,如今已经变为现实。把小轿车驶进电影院,坐在车里看电影,这些已经实现——虽说并不那么普遍,但是毕竟有了。
小灵通见到小虎子的“老爷爷”(曾祖父)下棋不戴眼镜,很吃惊。一问小虎子,这才明白:“他的眼睛不花,那是因为他眼睛里装了老花眼镜。镜片是嵌在眼睛里的,所以你看不出来他戴眼镜。我的爸爸的眼睛里也嵌着镜片,不过,他嵌的是近视镜片。”这种“嵌在眼睛里的眼镜”,如今比比皆是——隐形眼镜。
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及“未来市农厂”,在巨大的玻璃温室里,工厂化生产农产品。这样的“农厂”,如今已经有了。当然,书中所写的“一个月可以收一次苹果,半个月可以收一次甘蔗,10天可以收一次白菜、菠菜,而韭菜在一个星期内就可以割一次”,还有那“红红的苹果,比脸盆还大,黄澄澄的橘子像一只只南瓜”,“切面圆圆的像张圆桌面”的西瓜……则尚需努力,才能变为现实。
《小灵通漫游未来》中还有许多科学幻想,尚待21世纪实现。比如,天气完全由人工控制,晴雨随意,“天听人话”;天空上高悬人造月亮,从此都市成了真正的不夜城;家家都有机器人充当服务员;人的器官可以像机器零件一样调换,从此人“长生不死”……
“飘行车”、人造器官、家用机器人、环幕立体电影、生产蔬果的“农场”……今天虽然已不再新鲜,但在当年的孩子眼里,是多么奇妙多么令人神往,而那个能够穿梭时空、四处走访的“小记者”兼“小旅行家”——小灵通,又是多么令人羡慕。
《小灵通漫游未来》同时给叶永烈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并成为他由科普创作迈向科幻创作的重要转机。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中,发表了近200万字的科幻小说,每年要出版4—5部科幻新着,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作品所开拓的题材领域,在中国科幻界都无人能敌。
随着年岁的增长,叶永烈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写出《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数十部长篇。1984年后成为专业作家,近年以写知名人物、高层人物、历史传记为多,人称“旧闻记者”。主要新着为300万字的七卷本《叶永烈自选集》;120余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还写了150万字的长篇系列《“四人帮”传》;还有《陈伯达传》、《陈云全传》、《胡乔木传》、《反右派始末》、《星条旗下的中国人》、《五七年的血泪》、《毛泽东的衣食住行》、《马思聪传》等大部头着作。作品曾获奖80 余次,作品曾在美、英、法、日、韩、德、意、泰、香港、台湾出版或发表。1989年被收入美利坚合众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利坚合众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4年受聘香港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
❷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苏关系史纲》(沈志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cWerCa_araowCemE_OmeOA
书名:中苏关系史纲
作者:沈志华
豆瓣评分:9.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
页数:840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资料中心所藏档案资料。作者还曾到美、俄、波、匈、德等收集资料,对当事者作了访谈。这在中外学术界是没有的。在书中作者提出了颠覆中外学者既有定论的精彩看法,令人拍案叫绝,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中苏关系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关系的演变,对解读中国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沈志华编着的《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上下第3版)(精)》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极具可读性。书中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国家计委、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资料中心所藏档案资料;作者还曾到美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等国收集档案资料,并对当事者做了大量的访谈,这在中外学术界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本书的论述信实可靠。作者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颠覆中外学者种种既有定论的精彩看法,令人读来拍案叫绝。正如国际着名冷战史专家陈兼所言:本书作者杨奎松、沈志华、李丹慧、牛军,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这部着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作者简介:
沈志华,男,1950年出生。着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历史系1979年硕士研究生。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的特约研究员或兼职教授,承担有关单位的课题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是苏联史、中苏关系史和冷战史。
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社科院合作个人出资140万元专程到俄罗斯和美国搜集俄国解密档案并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后又与杨奎松共同主编8卷《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此外有代表作:《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卷——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1956-1957)》、《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等。